医用化学重点

医用化学重点
医用化学重点

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

第二章,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 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

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

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

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

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

校正因子i值是一“分子”电解质解离出的粒子个数。

7,渗透浓度:我们把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统称为渗透活性物

质,渗透活性物质的总的物质的量浓度称为渗透浓度。医学上的常用单位。

8,等渗溶液:凡是渗透浓度在280~320的范围内的溶液。

低渗溶液:低于280的。

高渗溶液:高于320的。

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0.154mol.L-1的NaCl溶液、50g.L-1的葡萄糖溶液、18.7g.L-1的乳酸钠溶液和12.5g.L-1的NaHCO3溶液等。

9,溶血,胞质分离,皱缩

三,胶体溶液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

2,分散相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称为分子或离子分散系。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100nm 之间的分散剂称为胶体分散系。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称为粗分散系。

3,胶体分散系,按分散相粒子的组成不同分为溶胶和高分子溶液。

4,溶胶

丁铎尔现象(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

电泳(胶粒带电)

稳定性(胶粒带电主,胶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布朗运动)

聚沉

5,高分子溶液

稳定性

黏度大

盐析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进行的快慢。

化学平衡,反应进行的程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产物浓度改变量的绝对值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表示。

反应速率一般指瞬时速度。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本性,浓度,温度,催化剂,活化能。3,有效碰撞理论简介

分子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成为有效碰撞,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

活化能越低,活化分子所占的比例越大,满足能量要求有效碰撞越多,反应速率也越快,反之,活化能越高,活化分子越少,反应速率越慢。

二,化学平衡

1,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在可逆反应中,通常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所处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各物质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3,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浓度的幂次在数值上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常用符号K表示。

4,化学平衡的移动

主要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力。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分子总数减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少压力,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分子总数增加(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任意一个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第四章,电解质溶液

一,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完全解离成离子,溶液中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强电解质的解离是不可逆的。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部分解离成离子,溶液中还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的解离是可逆的。

2,解离平衡常数(解离常数)

解离常数的大小反应了弱电解质解离为离子的趋势。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容易解离;K值越小,表示该弱电解质越不容易解离。

3,解离度

解离度: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和原有的弱电解质分子总数之比。

电解质越弱,解离度越小。

电解质解离度的大小除与本身的结构组成有关外,还与溶液的浓度、温度及溶剂有关。

一般同种电解质溶液,溶液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电解质的解离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常溶剂的极性越大,电解质的解离度越大。

4,同离子效应

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减小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5,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是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二,酸碱质子理论

1,酸碱的定义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2,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共轭关系。仅相差一个质子的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3,酸碱反应的实质:酸失去质子,碱得到质子,酸把质子传递给碱的过程。

三,缓冲溶液

1,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本身的pH几乎不变的溶液。

缓冲溶液一般是由具有足够浓度、适当比例的共轭酸碱对的两种物质组成。通常把组成缓冲溶液共轭酸碱对的两种物质合称为缓冲对或缓冲系。

2,缓冲容量:是指能使1L(或1mL)缓冲溶液的pH改变一个单位所加的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mol或mmol)。

3,缓冲溶液的总浓一般在0.05~0.5mol.L-1

第五章,物质结构

一,原子结构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同位素:这些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4,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可能的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个规律称为能量最低原理

5,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同事存在。即在一个原子轨道中不存在自旋方向相同的两个电子。

6,洪特规则:在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中,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7,(向右上角)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减,电负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增

(向左下角)原子半径递增,电负性递减,金属性递增

二,化学键

1,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离子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一般情况下,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是原子间的电负性数值要相差1.7以上。

离子键的特点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离子化合物特点:导电,熔点高,易溶于水等。

3,共价键

共价键:通过公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一般来说,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元素院原子之间常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的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4,配位共价键

配位共价键: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1对电子与另一个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共用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配位共价键,简称配位键。在配位键中,提供电子对的原子称为电子对的给予体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称为电子对的接受体。配位键常用→表示,箭头指向电子对的接受体。

5,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第六章,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

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上ⅥA族元素,这一族包含氧(O)、硫(S)、硒(Se)、碲(Te)、钋(Po)、五种元素。

三,碱金属

碱金属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六个金属元素: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概述

一,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应用的科学。

2,特性:易燃性,熔点和沸点低,难溶于水,绝缘性,反应速率较慢,反应产物复杂,稳定性差,同分异构现象普遍。

3,分类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碳原子的结构和杂化轨道,共价键的类型

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和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电子效应:在有机物分子中,由于原子或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电子云分布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称为电子效应

2,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3,诱导效应:由于成键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不同,从而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沿着碳链向电负性较大的基团方向偏移的效应。

4,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指在不饱和有机物中,3个或3个以上的p轨道互相平行重叠形成共轭π电键的体系。

共轭效应: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所引起的共轭体系趋于整体化、键长趋于平均化而稳定性增加的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主要有:π-π共轭,σ—π共轭,p—π共轭。

5,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均裂,异裂

与游离基反应,离子型反应

第八章,烃

* 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一,烷烃

物理性质:1~4个碳原子为气态;5~16个碳原子为液态:17个以上碳原子为固体。烷烃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相对密度小于1。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多而升高,在同分异构体中沸点随支链的增多而降低。

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取代反应(卤代反应)。氧化

反应。

二,烯烃

物理性质:2~4个碳原子为气体,5~18个碳原子为液体,19个以上碳原子为固体。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和密度随着相对分子量的增加而递增,密度小于1。

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三,炔烃

物理性质:与烯烃相似,难溶于水,易有机溶剂。但简单的炔烃的熔沸点以及密度一般比他们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和烯烃高一些。

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金属炔化物的形成。

第九章,醇、酚、醚

* 醇、酚、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一,醇

1,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

含有1~3个碳原子的醇是具有酒味的挥发性液体,易溶于水。含有4~11个碳原子的醇具有令人不愉快气味的粘稠液体,仅部分溶于水。还有12个碳原子以上的一元醇是无色无味的蜡状固体,难溶于水。

醇的密度小于1。

醛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上升,支链醇的沸点低于同碳原子数的直链醇的沸点。低级醇的熔点和沸点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的熔点和沸点。

醇羟基和水分子之间也能形成氢键。因此,含有1~3个碳原子的醇可以与水混溶,但随着醇分子中烃基的增大,醇于水形成氢键能力迅速减弱,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将明显下降。

低级醇还能与某些无机盐如氯化钙、氯化镁等形成配合物,所以氯化钙、氯化镁等化合物不能用于干燥的低级醇。

3,化学性质

与活泼金属反应。

与无机酸反应。(氢卤酸,含氧无机酸)

脱水反应(分子内脱水,分子间脱水)

氧化反应

邻二醇的特性

4,重要的醇

甲醇,乙醇,丙三醇,笨甲醇,肌醇,硫醇

二,酚

1,酚:羟基(-OH)与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羟基直接和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的sp2杂化碳原子相连的分子称为酚,

2,物理性质

在室温时,大多数酚是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少数烷基酚为高沸点液体;有特殊气味,有毒。

与醇类似,酚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其熔点和沸点较高。

醇也能与水形成氢键,故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而且随着酚羟基的增多,其水溶性增强。

3,化学性质

酸性(与活泼金属反应;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不能将碳酸从其盐

医用化学重点 新颖 完整 优质 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 第二章,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 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 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 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

医用化学复习题(无机部分)

医用化学复习题(无机部分) 一.选择题 1、临床上纠正酸中毒时,常用11.2%(g/ml)乳酸(C3H5O3Na) 针剂, 此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1mol·L-1(B) 0.01 mol·L-1 (C) 1 mol·L-1(D) 2 mol·L-1(E) 0.2 mol·L-1 2. 下列各组溶液中,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是D (A)0.1 mol?L-1CaCl2与0.3 mol?L-1MgSO4 (B) 0.3 mol?L-1葡萄糖与0.6 m ol?L-1蔗糖 (C) 0.4 mol?L-1葡萄糖与0.2 molL-1CaCl2 (D) 0.12 mol?L-1 CaCl2与 0.18 mol?L-1 NaCl 3一定温度下,50g·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C (A)大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B)小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C)等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D)与50g·L-1蔗糖溶液渗透压相比无法判断 4.298.15K时,下列溶液中与0.01mol·L-1Na3PO4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是A (A) 0.02mol·L-1NaCl (B) 渗透浓度为10mmol·L-1Na3PO4 (C) 渗透浓度为400mmol·L-1Na3PO4 (D) 0.02mol·L-1Na2CO3 5、一元弱酸HB的电离常数K a(HB)与其共轭碱B的电离常数K b(B ̄)在水溶液中的关系是( )。C (A) K a(HB)= K b(B ̄) (B) K a(HB)K b(B ̄)=1 (C) K a(HB) K b(B ̄)= K w (D) K a(HB)/K b(B ̄)= K w 6. OH- 的共轭酸是C (A)H+ (B)H3O+(C)H2O (D)H2 7. 向HAc溶液中加入NaAc固体时,HAc的K a B (A)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 8. 某缓冲溶液含有等浓度的A-和HA, 已知K b(A-)为1.0×10-10,此溶液在25℃时的 pH是( )A (A)4 (B)7 (C)10 (D)14 9.下列各组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A (A) 0.2 mol?L-1NaAc/0.1 mol?L-1Hac (B) 0.1 mol?L-1NaAc/0.2 mol?L-1 HAc (C) 0.1 mol?L-1NaAc/0.3 mol?L-1Hac (D) 0.4 mol?L-1NaAc/0.3 mol?L-1 HAc 10. 将下列物质加入HAc溶液中,能产生同离子效应的是( )。A (A) HCl (B) NaCl (C) Na2CO3 (D) H2O 11.一定温度下,加水稀释弱酸,数值将减小的是() (A)[H+] (B) α(C) pH (D)Ka

349#《医用化学》作业1复习资料

349#《医用化学》作业1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 脱羧反应 2、 苷 3、 缩二脲反应 4、 渗透浓度 5、物质量的浓度 二、填充题: 1、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 和 。 2、脑磷脂完全水解可得到 、 、 与 。 3、糖类是 、 和 及其缩合物。 4、将红细胞放入5g/LNaCl 溶液中,红细胞会发生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为 的溶液是等渗溶液。 5、医学上把 、 和 总称为酮体。 6、配位化合物[Co(NH 3)4(H 2O)2]Cl 3 的名称是 ,配位原子是 ,中心原子的氧化值是 配位体 。 7、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 、 和花生四烯酸等。 三、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构造式 1、乙酰水杨酸 2、甘露醇 3、 β-D-葡萄糖 (哈沃式) 4、 5、 五、是非判断题 1、具有烃基测链的芳香烃都可以氧化成羧酸 2、当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从渗透压力大的一侧向渗透压力小的一侧渗透。 3、生物碱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具有碱性和明显生理活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是中草药的重要有效成分。 4、油脂在空气中放置过久,会逐渐变质,颜色变深,并产生异味、异嗅,这种现象叫油脂的酸败,俗称“变哈”。 5、蛋白质分子是由很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依次连接而成的多肽链,多肽链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6、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7、把红细胞放入NaCl 水溶液中,发现红细胞邹缩,可知该NaCl 溶液相对于红细胞内液来说是低渗溶液。 8、电对的电极电势越小,该电对中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 CH OH HO HO CH 2NHCH 3

9、100ml 溶液中含8.0mgCa 2+,则Ca 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8mmol/l. 10、溶胶的分散相粒子是分子、离子的聚集体,而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分子或离子。 六、计算 1、医学临床上静脉注射用KCl 溶液的极限质量浓度是2.7g/L ,如果在250毫升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安瓿(10ml )100g/LKCl 溶液,所得混合溶液中KCl 的质量浓度是不超过了极限?(5分) 2、某患者需补充0.050molNa+,应补充NaCl 的质量为多少?如果采用生理氯化钠溶液(质量浓度为9g/L )进行补充,需要生理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5分) 七、完成下列化学反应 1. 3.4. 2. + Cl 5. CH COOH OH O ) CH 3 HOCH 3 O OH H OH CH 2OH OH OH HOPO 3H 2 + CH 3CH 2COOH O 脱羧酶 H 2N C O CH 2CH 2N(C 2H 5)2 + O 水解 O

医用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 溶 液 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 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4. 20℃,10.00mL 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求: (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58.5 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 .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 .3水g =?-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 /)173.3003.12(5.58/173.31-=-== 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 /105.58/173.31-== 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 4.8=== 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 /10001.01-=== 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10.5mol ·L -1 H 2SO 4 500mL ,需质量分数为0.98的H 2SO 4(密度为1.84)多少毫升? 解: 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 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0.98的H 2SO 4V (ml ),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1.84(g ),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1.84×0.98(g )。

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合集 1、混合物: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气体、溶液或固体。 2、溶液: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分散系统: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系统。 4、分散相/分散介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5、悬浊液:分散相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6、乳状液:分散相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7、溶胶:分散相由许多个小分子或小离子组成的聚集体。 8、半透膜:只允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不允许另外一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多孔性 薄膜。 9、渗透: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自动扩散的过程。 10、渗透压:施加于液面上的恰能阻止渗透现象发生的额外压力。 11、反渗透现象: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一侧的现象。 12、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 13、渗透浓度:稀溶液中能产生渗透的各种溶质分子和离子的总浓度。() 14、等渗溶液:渗透浓度相等的两个或若干个溶液。 15、等、高、低渗溶液:等(280-320mmol/L)低(<280mmol/L)高(320mmol/L)。 16、晶体渗透压:小分子和小离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7、胶体渗透压:高分子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8、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9、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水溶液。 20、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1、酸/碱:能够给出/接受质子的物质。 22、共轭酸碱对:一种酸释放一个质子后成为其共轭碱,一种碱结合一个质子后成为其 共轭酸,这种仅相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3、多元弱酸(碱)能给出(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质子的弱酸(碱)。 2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性强电解质, 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明显降低的现象。 25、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 大的现象。 26、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弱酸或弱碱,而保持溶液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27、缓冲作用:缓冲溶液对强酸、强碱稀释的抵抗作用。 28、缓冲系(对):组成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 29、溶解:一种溶质分散于另一种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30、沉淀:溶液中的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碰到固体表面,又重新回到固体表面上的过程。 31、离子积:难容强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幂之积。 32、沉淀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难容强电解质溶解 度减小的现象。 33、沉淀-溶解平衡的盐效应:在难容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易容强电解质, 使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度略有增大的现象。 34、结构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中结构的不同是由于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 式不同。 35、电子式:用元素符号和电子符号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

医用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 溶 液 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 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4. 20℃,10.00mL 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求: (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58.5 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 .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 .3水g =?-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 /)173.3003.12(5.58/173.31-=-== 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 /105.58/173.31-== 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 4.8=== 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 /10001.01-=== 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10.5mol ·L -1 H 2SO 4 500mL ,需质量分数为0.98的H 2SO 4(密度为1.84)多少毫升? 解: 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

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0.98的H 2SO 4V (ml ),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1.84(g ),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1.84×0.98(g )。 25.598 98.084.1=??==V M m n B V =285.3ml 7. 某病人需要补充钠(Na +)5g ,应补给生理盐水(0.154mol ·L -1)多少毫升? 解: 设需要生理盐水Vml ,则含有NaCl 的物质的量为:V ×0.154/1000(mol ),所以含有的 Na +的物质的量为:V ×0.154/1000(mol )。 5gNa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217.023 5 === V ×0.154/1000=0.217 V =1409.1(ml )。 8. 下列溶液是实验室常备溶液,试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 (1)浓盐酸(HCl )相对密度1.19,质量分数为0.38。 (2)浓硝酸(HNO 3)相对密度1.42,质量分数为0.71。 (3)浓硫酸(H 2SO 4)相对密度1.42,质量分数为0.98。 (4)浓氨水(NH 3)相对密度0.89,质量分数为0.30。 解: (1) 设有浓HCl 体积V =1000ml ,则浓HCl 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19(g ),所 以纯HCl 的质量为:m =1000×1.19×0.38(g ),纯HCl 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19×0.38/36.5(mol ) 浓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设有浓HNO 3 体积V =1000ml ,则浓HNO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42(g ),所 以纯HNO 3的质量为:m =1000×1.42×0.71(g ),纯HNO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42×0.71/63(mol ) 浓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1 63 /71.042.110001-=??==L mol v n c (3) 设有浓H 2SO 4 体积V =1000ml ,则浓H 2SO 4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84(g ), 所以纯H 2SO 4的质量为:m =1000×1.84×0.98(g ),纯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84×0.98/98(mol ) 浓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 设有浓NH 3 体积V =1000ml ,则浓NH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0.89(g ),所 以纯NH 3的质量为:m =1000×0.89×0.3(g ),纯NH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0.89×0.3/17(mol )

医用化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2015级农医一班《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出题人:岳雷 班级:学号::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 B 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对渗透压没有影响的为 A 温度 B 浓度 C 无法确定 D 溶质的性质和大小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 /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 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医用化学重点复习

溶胶:以多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的聚集体为分散相所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特性:丁铎尔效应(当聚光光束通过暗处的溶胶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光柱)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作不规则运动)电泳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由一堆物质组成,其中一种为抗酸成分,另一种为抗碱成分。构成抗酸和抗碱成分的往往是弱酸及其对应的盐(醋酸/醋酸钠、碳酸/碳酸氢钠)、弱碱及其对应的盐(氨水/氯化铵、苯胺/盐酸苯胺)、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碳酸氢钠/碳酸钠)。特性:可以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或强碱,是溶液中的H+和OH-不发生明显变化,具有缓冲作用,但缓冲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等渗溶液:渗透压在275~310mOsm/L范围内的溶液,如生理盐水(9g/L的NaCl溶液)、50g/L 的葡萄糖溶液等。 红细胞皱缩:大量输入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高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红细胞内的水分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溶血现象:大量输入低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低于红细胞內液的渗透压,血浆中的水分向红细胞渗透,使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共价键的类型:头碰头和肩并肩。断裂:均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键合原子共用的一堆电子由两个原子个保留一个),异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键合原子共用电子对完全被其中一个原子所占有) D/L标记构型:将单糖分子中离醛基或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与甘油醛的C-2进行比较,规定与D-甘油醛一致的单糖为D-构型,即-OH在右侧,与L-甘油醛一致的单糖为L-构型,即-OH在左侧。α-或β-构型:葡萄糖成环后C-1从非手性碳原子转变为手性碳原子,出现两种环式异构体。 呼吸分析仪:乙醇遇到重铬酸钾溶液后,能使橙色溶液变为绿色,可用于酒精检测。 诊断急性肝炎:利用含有羰基的丙酮酸与羰基试剂2,4-二硝基苯肼作用,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红棕色的苯腙。 糖的定义: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糖的分类:单糖(根据碳原子数目:丙糖、丁糖、戊糖、己糖;根据羰基特点:醛糖、酮糖)、寡糖/低聚糖(双糖:麦芽糖有还原性、蔗糖无还原性、乳糖有还原性)、多糖(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右旋糖酐;杂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 乳糖不耐受症:指一部分人因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很好地吸收乳糖,甚至在食用乳糖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的现象。 油脂的组成:由一分子丙三醇(甘油)和三分子高级脂肪酸所构成的三脂酰甘油 营养必须脂肪酸:人体需要的又不能在体内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DHA、EPA) 饱和脂肪酸:月桂酸、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 不饱和脂肪酸:软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类脂: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类似油脂的物质,包括磷脂、糖脂和类固醇 类固醇:人体内重要的类固醇有胆固醇、胆固醇酯、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 氨基酸的等电点:当处于某一PH溶液的氨基酸解离后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溶液PH小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正电荷,当溶液的PH大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负电荷 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子互相聚集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方法: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重金属盐沉淀、生物碱试剂沉淀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高温、高压、紫外线、超声波、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生物碱试剂、有机溶剂)的作用下,使特定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双缩脲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与兼性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用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定量测定和检查蛋白质的水解程度)、酚试剂反应(蛋白质分子中络氨酸能与酚试剂(磷钼酸与磷钨酸)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灵敏度比双缩脲高100倍)、米伦试剂反应(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米伦试剂(亚硝酸汞、硝酸汞及硝酸的混合液),蛋白质首先沉淀,加热变成红色沉淀) 核苷酸的基本组成:碱基、戊糖、磷酸 DNA二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医用化学试题

一 单选题 30分(共20题,每题1.5分) 1.Al(OH)3的溶解度(S )与溶度积常数(K θ sp )之间的关系是() A.S θ= B.S θ= C.S θ= D.S θ= 2.醛与HCN 的反应机制是() A.亲电加成 B.亲核加成 C.亲电取代 D.亲核取代 3.下列化合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的是() A.乙烯 B.3-己炔 C.叔丁基苯 D.1-丁烯 4.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弱的是() A.HCl B.C 6H 5OH C.H 2CO 3 D.NaOH 5.在苯酚溶液中加入FeCl 3,溶液颜色变为() A.蓝紫色 B.粉红色 C.绿色 D.黄色 6.根据“八隅规则”原则原子序数大于2的原子最外层()个电 子最稳定。 A.2 B.8 C.18 D.32 7.摩尔是()。 A.物质的质量单位 B.微粒个数单位 C.6.02×1023 个微粒 D.物质量的单位 8.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是0.2mol 的是() A.22g CO 2 B.3.6g H 2O C.3.2g O 2 D.49g H 2SO 4 9.与一定溶剂溶液渗透压有关的是()。 A.溶质的性质 B.溶质的颗粒总素 C.溶质的量 D.溶剂的量

10.下列C 5H 10的同分异构体中哪个有顺反异构体() A. B. C. D 11.()不是亲和试剂。 A.H 2O B.NH 3 C.OH - https://www.360docs.net/doc/464948995.html, - 12.Mg(OH)2在()溶液中溶解度最小。 A.0.01Omol/L 的NH 3溶液 B. 0.01Omol/L 的NaOH 溶液 C.0.01Omol/L 的MgCl 2溶液 D.0.01Omol/L 的NH 4Cl 溶液 13.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消除反应的是()。 A.氯化苄 B.1-氯己烷 C.2-氯丁烷 D.叔丁基溴 14.萘是指下面那类稠环化合物() A. B. C. D. 15.下列公式中,()是物质量浓度公式。 A.B B m m ω= B.B B m V ρ= C.B B V V ?= D.B B n C V = 16.质量浓度为4.0g/L 的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 B.0.1mol/L C.0.2mol/L D.0.3mol/L 17.HAc 的pK θ a =4.74,则HAc-NaAc 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是() A.4.74±1 B.4.74±2 C.4.74±2 D.4.74±0.1 18.常用作植物催熟剂的是()。 A.33CH CH - B.22CH CH = C.CH CH ≡ D.32CH CH OH 19.乙炔银和乙炔亚铜在湿润是比较稳定,而干燥是因为撞

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溶液 1、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使该电解质的电离度下降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2、缓冲溶液:能够对抗少量酸和碱而维持PH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3、晶体渗透压:由小分子或小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4、胶体渗透压:由大分子或大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5、等渗溶液:临床上规定,以血浆渗透压浓度为标准,渗透浓度在 280~320mmol/L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 1、官能团(功能基):决定化合物基本化学性质的院子或原子团。 2、顺反异构:由于分子中键受到某种限制而不能自由旋转,使受限制碳原子连 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3、诱导效应:由于存在有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使电子云沿着分子链向 某一方向偏移(向电负性强的一侧偏移)。 4、酯化反应:醇与酸脱水生成酯的反应。 5、班氏试剂:班氏试剂是由硫酸铜、碳酸钠和柠檬酸钠组成的混合溶液,常用 语醛基的鉴别。 6、脱羧反应:羧酸脱去羧基的反应。 7、对映异构:两个构型异构体互呈物体与其镜像关系,能对映而不能重合,故 把它们叫做对映异构体。这种立体异构称对映异构。 8、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即不对称碳原子。 9、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因分子结构中都有儿茶酚(邻 苯二酚)结构,侧链上均有氨基,统称儿茶酚胺。 10、缩二脲(双缩脲)反应:缩二脲在碱性溶液中与少量的硫酸铜溶液作用, 呈现紫红色,这个颜色反应叫做缩二脲(双缩脲)反应。 11、杂环化合物:在环状有机化合物中,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 他非碳原子时,这类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第四章糖类化学 1、同多糖:水解后只产生一种单糖的多糖称为同多糖。 2、杂多糖:水解后能产生两种及以上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称为杂多糖。 3、还原糖:能被弱氧化剂如班氏试剂氧化的糖称为还原糖。 第五章脂类化学 1、营养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又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由食物提 供的脂肪酸。 2、皂化值:用碱水解油脂时,完全皂化1克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 皂化值。它能反映油脂中所含脂肪酸的平均分子质量大小。皂化值越大,平均分子质量越小。 3、碘值:碘与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 碘的克数称为碘值(碘价),它能反映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碘值越大,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越高。 4、油脂酸败:油脂放置过久会产生水解、氧化、裂解等反应,生成小分子的醛、 醛酸或羧酸等具有难闻的刺激性酸臭味的物质,这种现象称为油脂酸败。(酸败的化学本质是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过氧化物,

《医用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略; 2. 略; 3. 液NH 3既是酸又是碱;因在此反应中液NH 3既是质子的接受体又是质子的给予体;NH 3中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高,接受质子的能力强。 4. 略。 5. (1)双键,烯烃,sp 3,sp 2;(2)羟基,酚;(3)羟基,醇;(4)叁键,炔,sp 。 第二章 1.(1)2, 2-二甲基丁烷 (2)2, 3, 5-三甲基庚烷 (3)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 (4)3,4-二甲基-5-乙基辛烷(5)2- 乙基-1 -丁烯 (6)3, 5 -二甲基- 3- 庚烯 (7)4 –-乙基 - 2 – 己炔 (8)3,3-二甲基-1-戊炔 (9)4-甲基-1-庚烯-5-炔 2. (9种) 3. (6种) (CH 3CH 2)2C (1)Br CH 2Br CH 3CH 2CH (2) Cl CH 3(3)CH CHCH 2CH 3CH 2CH 3 6. (4)CH 2BrCH 2CH 3(5)CH 3C O CH 3 CH 3 CH (6)CH 2Cl CH 3CH 2CH (7)OH CH 2OH (8)CHO CH 3CH 2CH (9)OH CH 3 8.CH 3 CH CH CH 3 CH 3 CH 2 CH CH 2 9.(B ) CH 3CH 2CH 2CH 2CH 3(A )CH 3CH 2CH 2CH CH 2 (C )CH 3CH 2CH 2COOH (D )CH 3CH 2CH 2CHO (E )HCHO CH CH 3 CH 2 Cl 2CH CH 2CH 2 Cl 10. CH 2CH CH C CH CH 2 2243 2CH 2CH CH CH 2 CH 2 CH CH CH 2CH 2Cl ? CH CH 2 CH 2 Cl + 第三章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总时数:X学时理论:Y学时实验:Z学时 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基础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疾病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XX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通过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 ①掌握 ②。。。 (2)基本技能方面 ①熟练使用 。。。。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理论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以及结合录像、图片、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自学等形式给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同时任课教师应适当地讲述一些学科前沿进展和动态发展,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能了解学习该学科的前沿动态。 实验教学教师应适当讲授,结合示教等手段介绍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规则,以学生动手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时数分配

6、考核方式 生理学为考试课,实行百分制,其中理论课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选题有一定的范围及难度,从题库选题),考核成绩结合课堂随即考试(开卷或闭卷)及写论文等形式,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生理学前言动态了解的程度,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实验课通过平时课堂纪律、实验报告书写、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成绩的构成为:实验预习A%、实验操作B%、实验纪律C%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7、参考教材 序号.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序号.[国别]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译者(若为中文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二、理论课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 1.掌握。。。 2.熟悉。。。(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3.了解。。。 [教学内容]: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二、化学的发展史 三、化学和医药学 四、化学课程的任务 五、学习化学的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1. 自学/课堂讲授 2. 自学与讲授结合 。。。。。。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 1.。。。

医用化学重点

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 化学:就是在原子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与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 第二章,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 溶液的组成标度就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 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就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 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 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 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 校正因子i值就是一“分子”电解质解离出的粒子个数。 7,渗透浓度:我们把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统称为渗透活性物质,渗透活性物质的总的物质的量浓度称为渗透浓度。医学上的常用单位。

医用化学重点汇总

医用化学重点汇总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 第二章,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 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 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 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 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 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 校正因子i值是一“分子”电解质解离出的粒子个数。

医用化学试题完整版

医用化学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医用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是相对分子质量已知的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都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浓度 B.质量浓度 C.质量分数 D.体积分数 E.百分含量 2、质量浓度的单位多用()等来表示。 A.g/L B.mg/L C.ug/L D.Kg/L E.以上都是 3、50ml0.2mol/LAlCl 3和50ml0.1mol/LCaCl 2 溶液相混合后,Cl-的浓度是 ( ) A.0.5 4、溶液稀释计算的依据是( ) A.稀释前后溶液的量不变 B.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C.稀释前后溶剂的量不变 D.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不变 E.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5、将50ml0.5mol/LFeCl 3 溶液稀释为0.2mol/L 的溶液,需加水( ) A.75ml B.100ml C.150ml D.200ml E.250ml 6、表面活性物质是() A.能形成负吸附的物质 B.易溶于水的物质 C.降低系统内部能量的物质 D.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 E.. 能增大水的溶解性 7、可作为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的是() A.直链烃基 B.羧基 C.羟基 D.磺酸基 E. 氨基 8、蛋白质溶液属于() A.乳状液 B.悬浊液 C.溶胶 D.真溶液 E. 粗分散系 9、沉降是指下列现象() 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 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 C.蛋白质盐析而析出下沉 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 E. 高分子溶液形成凝胶 10、盐析是指下列现象() 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 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而使蛋白质析出的过程 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 E. 胶粒聚集 11、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 E.以上都不是 12、卤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是()

医用化学

翻译 Medical Chemistry 医用化学 Chemistry has long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its importance should not diminish. Many currently marketed drugs such as the antineoplastic agent, paclitaxel, and the antibiotic, vancomycin, are natural products. The extracts of plants and marine organisms and the products of soil bacteria fermentation will continue to be investigated as potential sources of powerful new drug substances. Chemists are certainly involved in this arena of drug discovery as they conduct the painstaking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components which most often are present in minute amounts in the natural source and which have extremely complex chemical structures. The enormous advances in molecular biology have resulted in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bio-engineered therapeutic agents, for example, human insulin, Herceptin (Genentech drug for breast cancer), and Enbrel (Immunes drug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many other biomolecules may be forthcom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disease. 化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制药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也不应减弱。许多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紫杉和抗生素,万古霉素,都是天然产物。植物和海洋生物的提取物以及土壤细菌发酵的产物将继续进行研究作为强有力新药物的潜在来源。化学家们确定参与了药物发现领域的研究,他们对药物活性成分进行了艰苦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表征,这些成分通常在自然源中含量极多,而且具有极其复杂的化学结构。分子生物学的巨大进步,对生物工程治疗药物的成功发展有影响,例如,人类胰岛素、赫赛汀(用于乳腺癌的基因泰克药物)和Enbrel(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药物)。预计许多其他生物分子可能即将用于治疗人类疾病。 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 The term carbohydrate reflects the fact that many of the compounds in this category have the empirical formula CH2O they are literally "hydrates of carbon." they are literally "hydrates of carbon." 碳水化合物这一术语,反映了一个事实,这类化合物有很多的经验公式CH 2 O它们实际上是“碳水合物。” Carbohydrates are the primary source of food energy for most living systems.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的能量的大多数生命系统的主要来源。 A protein is a biological polymer comprising numerous amino acids linked recursively through peptide bonds between a carboxyl group and an amino group of adjacent amino acids to form a long chain with the defining side group of each amino acid protruding from it. 蛋白质是一种生物聚合物,由许多氨基酸组成,这些氨基酸通过羧基和相邻氨基酸的氨基酸组与肽键递归地连接,形成与从它突出的每个氨基酸酸的定义的组方之间的长链。The sequence of amino acids in a protein is defined by a gene and encoded in the genetic code, which selects protein components from a set of 20 "standard" amino acids.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遗传密码中的一个基因编码定义的,这从一套20个“标准”氨基酸中选择蛋白质成分。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1. Introduction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EIA)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to predict the effect of a proposed activity/project on the environment. 环境影响评价或环境影响评估可以被定义为研究预测拟定活动/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A decision making tool, EIA compares various alternatives for a project and seeks to identify the one which represents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and benefits.一个作为决策工具,环境影响评估比较项目的各种选择性,旨在确定代表经济和环境的成本和效益的最佳组合。 EIA systematically examines both beneficial and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the project and ensures that these effec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