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课题:古老的丝绸之路

课题古老的丝绸之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为一门新建构的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本课隶属于“我们的世界”这一内容下的“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初步了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两点。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还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乐以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问题,主动去寻找与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反思,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而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在收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古老的丝绸之路》是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主题四《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的第一个栏题。本主题共分为两个栏题,其中第二个栏题是《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这两个栏题分别是介绍丝绸之路的人和事,是并列的关系。

本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共安排了四个主题,即“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世界奇迹探秘”“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第一个主题“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是向学生们展示古老的文明古国,主题二、三分别从古老的建筑奇迹、科学技术两方面证明了主题一为什么说这些国家是文明古国;

第四主题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中国的丝绸之路来介绍世界文明古国的往来和沟通促进了文明古国共同的发展。更深刻地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交流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世界文明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类共同享受文明,接纳不同的文明。是对本章的一个总结。

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在课前我对学生情况采取了谈话和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谈话和问卷了解到学生有一篇阅读课文是介绍丝绸之路的,因此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一些相关知识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也对那段历史很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但对丝绸之路的起始点,经过的地点以及丝绸之路给对各国文化、科技、经济的贡献等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的。平时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学习相关的知识,但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还很欠缺,喜欢大段的念。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

基于此情况,本科要以采用多种方式做支架来进一步完成学习的目标。讲课时多注意总结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从资料包中查找相关资料,将这两条丝路的知识点填到教师提供的表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丝绸之路有很多,在讲授过程中只将丝绸之路,再提供一个资料包,包含海上丝绸之路及草原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

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小组探究相结合,毕竟历史离学生太远,我让学生以历史科考员的身份小范围的探究,海上丝绸之路及草原丝绸之路的作用及主要传播的物品等,

这是在教师讲授丝绸之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上教方法,又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更丰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习目标有效答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

教师准备:1、丝绸之路的图片。2、丝绸之路的视频。3、丝绸之路上交流的物品的卡片。4、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件包。5、上课要用的表。

学生准备:1、搜集一些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目标

情感态渡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我国丝绸工艺精湛的技艺及蕴含的智慧,体会丝绸之路开通的艰辛,领悟不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丝绸之路是一条联系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认可交流和贸易是促进各国文化、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在资源包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内容所需要的资料,能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丝绸之路起始的时期,说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和全长,并能列举出两个以上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时期,经过。能说出起始点,经过的地点,及传入我国的物品。

教学重点:

1、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并能列举出两个以上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

2、理解丝绸之路是一条联系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

教学难点:

1、丝绸之路开通的艰辛。

2、认可交流和贸易是促进各国文化、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出示:

1.猜一猜: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和蔬菜并非原产于我国,有的产自古老的波斯,有的来自印渡,猜一猜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我们的国家呢?(出示相关的水果和蔬菜的图片)预设:商人带过来的;追问:商人是通过什么途径带过来的呢?

2.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了解丝绸之路。(板书:丝绸之路)

(二)新课

环节一:走近丝路,回望历史。

丝路(意图:通过视频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途径的部分地方。训练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1.提问: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真切地看一看这条丝绸之路。看的过程请你思考:起

点和终点是哪里?途经了哪些地方?

2.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路线图》

提问: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学生回答。(板书:画起点和终点。)

追问:你知道丝绸之路最远到达了那些地方吗?看书76页的图,在途中找出答案。

预设:非洲、欧洲。

提问:这条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

预设:在丝绸之路上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就是丝绸。

追问:丝绸是通过丝绸之路从哪儿运送到哪里的呢?

预设:从中国运到欧洲各国。

教师贴图:丝绸谈话:我国的丝绸价值堪比黄金,但依然抵挡不住人们对丝绸的热烈追

捧。那么,这条路除了运送丝绸,还有传递了许多东西方的一些物品,也就是我们开始学习的那些蔬菜和水果等。

追问:你知道这条丝绸之路是在什么年代开通的吗?从西安走到欧洲有多远的距离吗?请再看书中76页,找答案!预设:西汉,2000多年,全长7000多千米。

谈话: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如果让你给我们的题目加一个定语,你认为应该填哪个词呢?(手指黑板的课题“丝绸之路”,加定语。)

预设:古老的小结:这是我国的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一个重要纽带。

环节二:走进丝路,体会艰辛

(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观看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体会路途的艰险。)

1. 提问:你知道这7000多千米的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吗?请看资料一(教师准备的丝绸之路的图)。在地图中一边描画丝绸之路的路线,一边找一找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小组讨论经过的地方。

2. 学生小组讨论。过渡: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谁想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呢?敦煌、玉门关、(新疆)西域、葱岭、阿富汗、伊朗、大秦、欧洲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在ppt的地图中点出这些地方的所在地。

3. 谈话:你知道这些地方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吗?猜一猜这条路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方,查看老师提供的资料包,找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3.提问:交通工具是什么啊?猜一猜它们的速渡吧!

预设:骆驼。谈话:一般骆驼每天能行走75千米,大家算一算这一趟丝绸之路得走多少天啊?预设:大约100天。谈话:3个多月啊?看来时间还挺长的,那这三个多月他们经过的路途是什么样的呢?

追问:说一说你们组重点学习的那个地方的环境特点及人为特点吧!学生分组展示。谈话:听了同学的解说,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感受吧!

预设:路途艰苦,条件恶劣,外族人们非常危险。

环节三:了解丝路,感受文明。

(意图:了解丝绸之路为古人贸易之间的往来发挥的作用)

1. 提问:这样一条充满了艰难、险阻的道路,为什么它们还要坚持走下来呢,而且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啊?

预设:可以赚取更过的钱,可以交流物资,分享资源。谈话:非常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商品更加丰富,物产更加多样,自然而然地就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提升: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外国的很多东西传到了我们的国家,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些东西甭说吃过、见过,就是听都没有听说过,而丝绸之路正是起到了互通有无的作用。每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生产的产品有时比较单一,通过交换,能够使双方获取最多的东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我们还可以把丝绸之路称作什么之路?

预设:贸易之路

板书:贸易

2. 过渡:除了我们能吃到的水果蔬菜,还有很多东西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传播。比如:出示琵琶、唢呐、四大发明的图片。

提问:中亚的琵琶、唢呐传进来,我国的四大发明传出去,这些属于哪个方面的交流呢?

预设:文化(板书文化)

提问:在丝绸之路上的进行的文化交流又会给东西方的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预设:乐器、舞蹈等艺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的文化普及,海上远航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升:也就是说,在丝绸之路上实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丝绸之路就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3. 过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段灿烂的历史文明,更何况通过丝绸之路运送、交流的更是灿烂的历史文明,我们能不能说,古代的丝绸之路非常伟大,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就不大了呢?

预设:不是。现在丝绸之路依然发挥着作用。明确:现代丝绸之路就是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建起来的。部分古丝绸之路依然是人民出行的必要道路。

谈话: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习到的关于丝绸之路的知识,(ppt出示丝绸之路的知识表)大家一起复述。再来想一想我们学习这些知识都用到了那些学习的方法呢?

预设:资料提取法,计算法,对比法等。

4. 过渡:丝绸之路其实还有很多,书中还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你们想不想继续学习啊?环节四:研究丝路,提升能力。

(意图:了解海上丝绸之路,通过资源包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两部分的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的能力。)

1. 过渡: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看书中77页的内容和教师给大家的资源包,运用我们之前学到的学习方法,将你学习到的知识填在我们的知识表中吧!(与丝绸之路的知识表的知识要点相同)一会儿请你汇报。

2. 学生小组讨论。

预设:将知识表填完整。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学生活动。明确知识内容。(三)总结(意图:总结本课内容)

谈话: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路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还有几条丝绸之路我们没有办法在一节课中学习了,例如: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等等。你想用什么方式了解这些丝绸之路呢?

预设:查找资料、分析历史事件实地考察画出地图

总结:千百年来,古老的丝绸之路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勇气创造了辉煌,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上,在碧波浩淼的大海上,开辟出万里通衢架起了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板书设计:古老的丝绸之路

长安友好往来贸易文化政治7000多千米伊朗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所以在本课的效果评价中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主要是针对小组探究活动情况的观察和探究问题记录单完成质量考察,在自评与互评中,既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在评价中反思,并完善自我。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量规评价项目资料搜集参与活动观看的积倾听极性思考与发言注意力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表学生小组学习情况评价量规★★★★★非常认真非常认真非常积极非常积极非常集中认真认真积极积极集中★不够认真不够认真不够积极不够积极不太集中评价项目资料搜集观看倾听思考与发言注意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自评☆☆☆☆☆☆☆☆☆☆☆☆☆☆☆组长评价☆☆☆☆☆☆☆☆☆☆☆☆☆☆☆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贴近学生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真实生活有机地融合,改变脱离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使学习者通过切身生活体验,学会生活、体验道德的意义和价值。在学习中,以猜谜语的形式,是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经常吃得一些蔬菜和水果的原产国并不是我们的国家,而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到我国的。学生感受到丝绸之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并对丝绸之路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望,也是本节课一个“抓”的过程。

2.形成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的第二个阶段不仅教授本课程的内容,同样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将本部分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罗列成表,以本表作为以下知识学习的提纲,使学生能够过自主学习抓住本课的重点。这是本节课“扶”的一个过程。

3. 方法灵活多样《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以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并将体验、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学习融为一体,体现一法为主,多法融合的特点,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与学方式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习完丝绸之路后,给每组学生一个资源包,让学生通过资源包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及草原丝绸之路的内容,仿照学习丝绸之路的方法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梳理,并填表。这是本科一个“放”的过程。

我走丝绸之路

我走丝绸之路 发表时间:2013-06-25T17:32:46.8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6月总第86期供稿作者:◆李良英[导读] 整节课下来,通过再现丝绸之路,使学生对张骞这位古代英雄敢于冒险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浅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李良英河南省商丘市第七中学476000 摘要:如果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甘当培养土,让学生这棵“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地飞翔。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课堂主角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再者,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不可再现性,这无形当中使很多学生认为历史遥不可及,如同雾里看花,而导致他们对历史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认为课改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中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古而知今,让他们认识眼前的这个世界呢?下面我浅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拉近了古与今的距离。穿越时空的隧道,古老的历史不再面目可憎,更多显示了它的神秘莫测,令人顿生探究的欲望。在设计“我走丝绸之路”这节活动课时,我利用自制的课件,展示了广褒的沙漠,缓慢而行的驼队,默默驻立的城堡,飘逸的飞天,再配以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用这种美丽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就显示出了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我还向学生展示了西部有关人文地貌现状的图片及有关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以供学生们参考,并鼓励他们尽情发挥想像。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甘当培养土,让学生这棵“创新欲望”的幼苗茁壮成长。让学生的创造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地飞翔。为了引发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流畅自如地运用智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在讲这一课时我用了这样的导入语:“谜一样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来往于这条古中西交通要道,踏着孤寂、悠扬驼铃的古驼队,创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类奇迹呢?今天我们就共同穿越时光的隧道,通过“走访丝绸之路”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古丝绸之路图,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简表,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等。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思考对丝绸之路的新的利用途径。老师介绍这些地区大多地处边陲,但自古山川奇伟,而且少数民族聚集其中,拥有众多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城,更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以及各种丰富的物质资源,这些地区是中华民族史册上的灿烂明珠。在此基础上老师提问,“如果让你作为一个西部大开发的总设计师,你以为丝绸之路还有没有新的利用途径呢”?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走近了历史,感知了历史,在教师启发之下,创新思想就出现在课堂上了。学生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三、彼此间的竞争机制,相互间的密切合作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资料共享,共同完成“新丝绸之路”的设计图,并选派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激发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回答不仅大胆,而且考虑周全。也许他们的想法不免幼稚,甚至有点异想天开,但他们的大胆创新,有时会让成人汗颜,谁又能说将来最具创造力、最具发展前途的人不会出现在他们中间呢?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大家的回答简直太精彩了,我想不久的将来,在你们的建设和规划下,古老的丝绸之路会成为商业旅游业的一个新的亮点”。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会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张骞出使西域,沿途经过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至今那里仍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那么在开发当地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利用他们在课外搜集来的材料,在共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答出: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习惯、照顾他们的民族感情等相关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爱心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不知不觉当中教师也就完成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要比那种刻板的思想教育效果好得多。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事,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各民族和睦相处了,国家才能稳定。当今国际社会很多国家都是由于民族关系处理不当,引发了民族冲突而导致的战争。而我们国家这么稳定,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就是由于我们国家实行了非常合理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才换来的。 整节课下来,通过再现丝绸之路,使学生对张骞这位古代英雄敢于冒险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了解了祖国多彩的民族风情,感悟祖国大家庭的和睦,培养了学生浓厚而真挚的爱国情感。新的课改要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要求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完成角色的转换,把舞台交还给学生。“把握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反弹琵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后从各小组中评出“最佳设计”和“最佳口才”奖,这不但能极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分辨能力、自我挑战的能力。同时,相互间的合作,也拉近了他们彼此间的距离,加强了他们相互间的合作能力,这无疑会对他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情感价值感提供良好的帮助。

(完整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 正文: 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重走丝绸之路

山美版品德与社会 《重走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走进世界”第4条“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是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要求编写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现代“亚欧大陆桥”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知识目标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古代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导语:同学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吗?这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这节课让我们踏着憧憬的脚步,重温着历史之路。板书课题。重走丝绸之路

2、课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提出探究话题: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小组内找一找,划一划,并交流你的发现。 3、全班交流 预设:1.长安2.玉门关3.敦煌4.大宛---- 【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区域以及丝绸之路在当时发挥的巨大作用】 二、展示资料,交流探究(20分钟)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资料。 (2)教师进行资料知识点的补充总结,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出示相关课件 (3)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作“丝绸之路”? 小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4)探讨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预设:1.引进了黄瓜、葡萄、石榴 2.引进了汗血宝马 3.引进了舞蹈、音乐、佛教 4.促进了经济交流 【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对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三、交流故事加深理解(9分钟) 1、导语: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你知道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谁开辟的吗?引导学生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 预设:两次出使西域。 2、是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谁也出使过西域? 学生交流玄奘出使西域的故事。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贸易合同】 神秘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越了沙漠绿洲和大海,漫长路途和其悠久的历史,这段商业贸易之旅有过多少传奇和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个关于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第一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故事四: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第二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

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

一、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 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欲与大月氏联合对抗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定目标,但自此以后,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随着西汉逐步确立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趋于繁荣。中国的商品如丝绸等沿着这条通道传入西方,而西域的大量物产也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开展。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出现并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动荡与分裂,,丝绸之路的发展处于低潮。因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间的交往主要通过青海。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重新建立,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重新繁荣并到达顶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大不如前,逐步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其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的地位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在唐代,中外贸易呈现海陆并举的特征,海上丝绸之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宋代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中外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指南针在这时开始应用于航海,极大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的进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顶峰,中外海上贸易繁荣。宋代沿袭唐代制度,在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宋英宗时,北宋政府市舶收入达到63万贯,南宋初年更达到200万贯。泉州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中国商人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区建立了直接海上联系。海上丝路出现了繁荣局面。到元朝,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维持了繁荣局面,同时由于元朝建立了版图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陆上丝绸之路也回光返照,重新繁荣。但自元朝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盛况。 明朝政府为防范倭寇,实行海禁政策,这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随着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隆庆元年明政府解除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取得了一定发展。而清代虽然在统一台湾后一度放开海禁,但乾隆年间又重新闭关锁国,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彻底衰落。 纵观陆海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我们可以看到: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状况、中国和沿线国家政局的显著影响,这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断变化,状态不稳定,时起时落。而海上丝绸之路受政局影响小,并且更加安全,指南针等先进航海技术的应用,更使海上丝绸之路如虎添翼,因而在历史上能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丝绸之路的意义

《丝绸之路的意义》 总结归纳精选(1): 丝绸之路的好处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用心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就应很好地加以利用。 总结归纳精选(2): 丝绸之路的好处 商品交流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 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礼貌象征。丝绸不仅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重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取。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 、香料、饰品首饰。 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技术西传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以前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著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 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联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刻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向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但是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

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

《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 《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作者:席平、张宇圣;分为纸质图和挂图两种板式,样式分别为:1380x980,1800x1300。是这个中国第一幅正式出版的,研究“一带一路”的专业地图,是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全面的、综合的专业性参考读物。 内容详情 《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全面展示亚欧大陆板块,同时包括北非、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理区域。《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粗线条的勾画出古代不同朝代的沙漠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所经之处;二、重点标明现代丝绸之路——西伯利亚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南亚欧大陆桥;三、将古今丝绸之路的线路融入一图,将国际贸易城市、国际物流线路、文化开发渊源融入一图。本图是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全面的、综合的专业性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席平,中国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修订委员会委员,亚欧大陆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员,西安建设科技学院客座教授,现任陕西省口岸协会陆港经济研究室主任。

2000年,创立了国际陆港理论,提出并推动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昆明陆港等项目立项;设计了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划定了第五代港口标准、设计了第五代经济开发区、修编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陆港)》,发表了相关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陆港临港产业区布置,规划国际陆港、自由港区与内陆地区协调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发展。 张宇圣,中共党员,西安欧亚学院国际陆港研究所研究员,陕西省物流学会会员,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陆港工作专业委员会研究员,现就职于深圳市万千物流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顾问。主要研究国际陆港规划发展与实践建设,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是一条历史的道路,在各朝各代也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欢迎阅读。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一:商人是丝绸之路上的活跃群体,是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长途贩运是古代商人获得利润的重要方法,商业利益驱动他们冒险远行,他们在进行贸易的同时,亦为东西方传递了不同的观念、文化和物产。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中亚地区的民族都是经商的行家,甚至在北方的游牧民族背后,往往有中亚的商人集团在活动。汉唐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10世纪初),著名的中亚商人是粟特人,他们组成商队往返中国与中亚地区,他们信仰祆教,祆教领袖同时就是商队的首脑。他们不仅为中国和西方提供了新鲜的货物,也给中西方带来了特殊的文化。远方国度的使者,有时就是由商人担任的,在给中国皇帝进贡的同时,实际上也从事贸易活动。著名的使者马可孛罗(Marco Polo)就是商人家族出身。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二: )法显: 东晋时著名的僧人。公元399年,他为了弥补中国佛教经典中戒律部分的缺失,决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经典。他与几位同道一起,从长安出发,经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最后终於到达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

是到处都有他要寻求的戒律,於是辗转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经,就进行抄写。后来於412年从海路返回中国。法显前往印度取经时已年届六十。回国以后,把所得佛经进行翻译,共译得6部63卷。他还把自己的取经历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或《历游天竺国记传》。这是一部记录丝绸之路和中印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三: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於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授予中国的官职,表达与中国的密切关系,称为「册封体制」。二是和亲,中国公主嫁给当地首领为妻,两国用这种婚姻关系达成联盟。 当然,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的国家,中国才会向其施行和亲政策。西汉时,中国与乌孙和亲(公元前110年),因为乌孙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国家。龟兹王绛宾也想与汉朝和亲,但自知没有资格,所以就在乌孙王翁归靡与西汉公主解忧所生的女儿第史从长安返回乌孙经过龟兹的时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为妻。绛宾向乌孙和汉朝派出使团进行游说,最后乌孙王和解忧同意了这门婚事,西汉皇帝还特意封了第史为公主。 及后吐蕃王朝兴起,适逢唐朝与北方的突厥以及吐谷浑(青海的少数民族)和亲。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认为自己的地位

丝绸之路旅游线路设计_(2)

前言 目前中国的旅游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大旅行社推出了情侣游、单身游、蜜月游、亲子游、老年游等各种特色旅游产品,但是对于大学生部分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基本上都是以毕业旅行为主,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旅游线路和主题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而中国大学生旅游作为青年旅游市场的主体,他们的旅游活动对中国旅游业的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做为一个人数众多的旅游消费群体,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将对其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策划书通过对中国大学生(以承德市的大学生为例)的、旅游态度、观念和动机,旅游偏好、以及旅游消费行为的空间、时间规律和经济规律的问卷调查,结合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产品和竞争对手分析 以及消费者分析等来全面的分析了中国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以承德市的旅游景点为例,为大学生设计了一条以重走丝绸之路,感受丝路风情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并就此旅游线路的推广、营销做了这份旅游策划书。旅游策划书分为:线路设计、市场营销环境及消费者分 析、产品和竞争对手分析、广告策略及实施计划、广告表现形式、经费预算六个主体部分。 一、市场营销环境及消费者分析 (一)营销环境分析 1 、机会 (1)市场潜力: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学生群体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细分市场, 是有着巨大潜力的——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极其广阔。再加上国家在大学生招生方面不断的扩招,促使在校大学生的数量猛增,目标市场增大。 (2)经济能力: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家庭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也随着增加,这使他们的可自由支配的费用增多,大学生消费能力也得到提高。 (3)消费观念: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日常的生活费用支出外,学生也愿意花钱来进行旅游。 (4)旅游态度: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求新、求奇、求美的心理需求,不甘于墨守成规,渴望了解“象牙塔”外世界,对旅游怀有极大兴趣。大学生不仅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而且也愿意出去走走,增长自己的见闻,广交朋友,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 2、威胁 (1)经济、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因素是限制大大学生出游的最主要因素。 (2)旅游存在很多不可知因素,很多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 (3)旅游企业针对大学生的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大,推出的旅游产品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4)旅游发展环境威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无法可依、执法不严。旅游服务法制环境差、法律体系不完备。旅游业管理规定政出多门,互相矛盾。若干法律法规亟需制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重走丝绸之路教案

重走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 知识目标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上网等图径搜集有关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你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吗? 生:丝绸之路 师:这就是古代路上丝绸之路,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回

到古代,去探访一下源远流长的──丝绸之路。 生齐读课题:重走丝绸之路 师:关于丝绸之路你了解哪些? 学生交流丝绸之路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因为我国运往西方的物品主要是以丝绸为主,因此称为丝绸之路。重新踏上丝绸之路,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丝绸之路的路线啊,通过地图大家能找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二、交流探究丝绸之路路线 这条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丝绸之路,由()出发,主要经由(),到达()。 预设:南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由(敦煌、楼兰),到达(印度洋)。 中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敦煌)到达(地中海各国)北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敦煌)到达地中海各国师点评:咱们同学真是有一双慧眼,大家都发现古丝绸之路不只有一条。我们再来看一下。【课件展示】 三、小组合作探究: 师:丝绸之路的来历我们明白了,路线我们也了解了,你们知道吗?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幻灯片) 你们对丝绸之路的哪方面感兴趣啊?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跟

行走丝绸之路的各色人等

丝绸之路不仅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更造就了一批果敢、坚强的丝路人物。他们之中,有张骞、班超、王玄策这样的杰出使者,有李广利、高仙芝统帅的军队,有法显、唐玄奘等伟大僧侣,有为国远嫁的细君、文成这样的公主。 在往来丝绸之路的人群中,最能表达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莫过于使节和军旅了,前者传递和平信息,后者举起战争旗号。不同民族之间经常意见不一,冲突无可避免。其实如张骞和班超这样的使节,他们的出使对不同国家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对大月氏、乌孙和西域诸国而言,张骞和班超是和平使节,但对于匈奴而言,他们绝非亲善大使。事实上班超后来成了西域地区的战地指挥官。 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于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二是和亲。西汉时,中国与乌孙和亲,因为乌孙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国家。龟兹王绛宾也想与汉朝和亲,但自知没有资格,所以就在乌孙王翁归靡与西汉公主解忧所生的女儿第史从长安返回乌孙经过龟兹的时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为妻。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认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比吐谷浑更强大,于是派使要求唐朝和亲。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出文成公主,实行了和亲政策。 商人是丝绸之路上的活跃群体,是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汉唐时期,著名的中亚商人是粟特人,他们组成商队往返中国与中亚地区,他们信仰祆教,祆教领袖同时就是商队的首脑。他们不仅为中国和西方提供了新鲜的货物,也给中西方带来了特殊的文化。 在丝绸之路上,不为利益只为福音和真理,而且不畏艰险往来各地的是宗教僧侣。他们之中,以佛教僧侣最多,既有来自西域向中国传播佛教的高僧如鸠摩罗什,也有中国高僧如法显、玄奘前往印度学习佛教教义和经籍。此外,东来的还有摩尼教僧侣、景教僧人。粟特人的商队首领往往就是祆教领袖,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称他们为“萨宝”。西行的也有道教高士,如长春真人丘处机。 诗人的存在,为丝绸之路增添一层浪漫气息。丝绸之路是文化、物产、艺术交流之路。中国古代的艺术,接受外来影响甚多,其中沿丝路东来的艺术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海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篇一:丝绸之路资料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 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 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 走近──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 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 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 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 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 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 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 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 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背景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 万人口。他们曾居住在 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 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 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 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 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 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 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由于我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 “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成为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 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汉军在鄯善、 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 习称“坎儿井”, 在当地逐渐推广。 此外, 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一: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

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二: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三: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于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它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授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标签:标题] 篇一:丝绸之路资料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 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背景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口。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由于我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成为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 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篇二:丝绸之路资料收集—5年级 路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简称为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

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

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欢迎阅读。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一:玄奘自长安出发,经秦州、兰州、凉州,潜行至瓜州,循北道出玉门关,只得瘦马一匹伴随。几经艰险,到达伊吾,后转至高昌。 时高昌王鞠文泰以玄奘一人,身经大沙漠而至,视为有道高僧,殷勤地接待,力劝其留在高昌弘法,但玄奘因决意往天竺求经,高昌王苦留不获允。于是玄奘在此说法一月,并与高昌王结为兄弟。其后高昌王送以钱财货物,给沿途二十四个国王及西突厥,请他们在玄奘过路时,照顾玄奘,于是玄奘便继续西行。 他先后经过阿耆尼国(焉耆)、屈支(龟兹)、跋禄迦(姑墨),越过葱岭,从者十死其四,最后到碎叶城,得见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以为唐使,礼待之,并遣使知会所属各国,要他们款待、保护玄奘。玄奘乃顺利经昭武九姓国、吐火罗国,无阻而至天竺。玄奘边行边参观佛祖遗迹,终至东印度摩揭国的那兰陀寺(631年),戒贤大师见玄奘大

喜。戒贤为世亲大师所传法相宗嫡传,虽年过百岁,仍为玄奘开讲《瑜珈师地论》、《显扬论》、《对法论》、《因明论》、《顺正理论》等。玄奘在那兰陀寺凡五年,成为寺中解经论五十部的十人中之一。后遍游五印度,四年后再返寺中(639年),代戒贤大师讲《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听者无不佩服。复和会法性、法相二宗,着《会宗论三千颂》,此对印度佛学影响至大。 玄奘本欲归国,惟当时印度教派甚多,婆罗门教和小乘佛教批评大乘佛教,玄奘为大乘佛教辩护。摩揭陀之戒日王在曲女城召集大会,遍请五印度国王、沙门、婆罗门、外道等。当时印度各国国王到者十八人,高僧三千人、婆罗门及尼干外道二千人、那兰陀寺僧众千余人。玄奘登坛说法,以梵文作《真唯识量颂》,宣示大众。称 :『如有一字无理,能被难者,则斩首相谢。』如是者十八日,无一人能难倒一条。于是印人称玄奘为『大乘天』,声威震葱岭,名留西域及印度百余国,此为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空前的光荣。由于摩揭陀国戒日王钦佩玄奘,特派人到中国朝贡。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启程东归,时年四十八。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二:在丝绸之路上,不为利益只为福音和真理,而且不畏艰险往来各地的是宗教僧侣。他们之中,以佛教僧侣最多,既有来自西域向中国传播佛教的高僧如鸠摩罗什,也有中国高僧如法显、玄奘前往印度学习佛教教义和经籍

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农作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180408.html, 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农作物 作者:韩天琪 来源:《决策与信息》2015年第12期 近日,网上流传起一篇名为《秦朝到底吃什么?》的帖子。让今人不禁感叹,原来秦朝时饭菜的选择很有限,做饭的方法也还在草创时期。我们食用的许多农作物,都是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由域外传人的。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的刘启振博士说,据统计,在中国现有的农作物(主要指大田作物、蔬菜和果树)中,至少有50余种来自国外。它们中的大部分是通过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 汉唐及明朝: 域外作物引进的两个高峰 据刘启振介绍,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华文明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人文纽带,大量域外作物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被陆续引入,不仅增加了作物的种类,也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饮食结构变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名称中带有“西”“胡”“番”的基本上来自域外。 汉唐时期,中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西亚,也有部分源于地中海沿岸、非洲或者印度,它们大部分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人的。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我国,这时,正是我国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据记载,当时引入的农作物有玉米、番薯、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萝、腰果、可可、烟草等近30种。 “汉唐和明朝传人我国的农作物有非常鲜明的不同特色。简单地说,汉唐时期传人我国的农作物以水果蔬菜为主,明朝之后传入的主要是主粮。两者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刘启振解释道,明朝之后传人我国的粮食作物是“救命”作物。“番薯、玉米、土豆基本上都是救荒救命的作物,从明朝之后中国的人口开始突破了六千万、一亿、两亿,至清末已经突破四亿。” 中国引进栽培了许多来自域外的农作物品种。这当中大多数的植物被长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比较常见的农业作物,也有一些则只是昙花一现,成为匆匆的过客。这种保留或淘汰的机制,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这首先与我们的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有关系,其次还与国人的口味有关。有时候国外人喜爱吃的食物并不一定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就会受一定的限制。”刘启振说道。

重走丝绸之路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对沿线城市影响的调查 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的版图上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来自扬州大学各个学院的11名同学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凝结在一起,主动学习了解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它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我们意气风发,怀着青春梦想,决定重走丝绸之路,并调查民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了解情况,以及它对沿线城市发展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不了解“一带一路”的人主动去了解;让知道一点的人进一步去了解;激发民众的建设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了解“一带一路”对中国沿线城市的影响,并提出一点建议。 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社会问卷调查和采访当地居民(主要是老者)。 现象分析: 一、在洛阳做了100份问卷,有57%的人认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应该作为重点城市去发展。在西安做了100份问卷,则有86%的人认为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且它们也都各自打着“丝绸之路第一城”的旗号对外宣传。后来通过网络了解,不仅在“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名号的争夺方面两个城市存在竞争,在经济发展发面也是激烈异常。 这表明“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沿线城市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协调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落实平台以及对国家战略构想理解不深不透等负面倾向。于是出现了沿线城市经济活动无序竞争现象。这也不是西安洛阳各例问题,已成为普遍问题,比如新疆将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甘肃欲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宁夏拟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战略定位相似、同质化竞争;②缺乏有效平台和载体;③亟待顶层设计出台;④省际政策协调匮乏。 解决方法便是对症下药。除此之外,还建议加强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对应的文化软实力同步跟进。 二、在荐福寺小雁塔,我们采访了一位当地老者,他这样说“搞文化的就应该来西安,想赚钱的别来西安”。他也说,来西安做这个实践来错了地方,经济战略在西安普通群众中反响非常小,而且经济时刻在变没有定数,还是研究文化的好。这一看法不敢苟同,我很赞同不来个十次西安枉为中国人这一说法,毕竟西安曾是汉唐盛世的帝都,文化古都的地位无法取代。但是对于西安,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是关键的指标,它可以重点从旅游业、出版业、餐饮业等服务业领跑经济,因地制宜。“一带一路”战略反响小,主要是现在还只是一个构想,没有完备全面的规划,更不谈实施。牵动方方面面,任重而道远。所以研究丝路经济,自觉承担起新一代大学生的责任极有必要。 听了老人的讲话,我们不禁感到有点不知所措。网络调查发现,“一带一路”是中国本轮走出去的战略重点;金砖四国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的成立会为“一带一路”提供金融支持;随着APEC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水到渠成,规划出台已箭在弦上。我们了解后,心中的疑虑烟消云散了。任何新战略新政策的出台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