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电流》教案正式版

《交变电流》教案正式版
《交变电流》教案正式版

教学课题:交变电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正弦交流电是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知道中性面的概念.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理解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

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图像,能从图像中读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4、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能正确表达出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

5、理解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概念,能用有效值做有关交流电功率的计算. 【过程和方法】

1、掌握描述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进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及为富民强国认真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及中性面的特点. 难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三.教学仪器

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探究

五.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提问]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基本式:t n ??Φ

导出式:⊥=BlV ε

2.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基本规律:楞次定律

导出规律:右手定则(口诀:“力左电右”)

[教师演示]交变电流产生的实验:模型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在不断的变化,这种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新课

1、交变电流的产生

演示1:出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并连接演示电流表.

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电流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摆动,线圈每转动一周指针左右摆动一次.

表明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电流叫交流电. 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投影显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四个过程.

分析:线圈bc 、da 始终在平行磁感线方向转动,因而不产生感应电动势,只起导线作用.

(1)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甲图),ab 、cd 边此时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没有感应电流.教师强调指出:这时线圈平面所处的位置叫中性面.

中性面的特点: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小为零,感应电流为零.

(2)当线圈平面逆时针转过90°时(乙图),即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ab 、cd 边的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垂直,即两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也最大.

(3)再转过90°时(丙图),线圈又处于中性面位置,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4)当线圈再转过90°时,处于图(丁)位置,ab 、cd 边的瞬时速度方向,跟线圈经过图(乙)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反,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也跟在(图乙)位置相反.

(5)再转过90°线圈处于起始位置(戊图),与(甲)图位置相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在场强为的匀强磁场中,矩形线圈边长为l 1、l 2,逆时针绕中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如何变化呢?

线圈转动的线速度为ω,转过的角度为ωt ,此时ab 边线速度以磁感线的夹角也等于ωt ,这时ab 边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Bl 1l 2ω/2)sin ωt 同理,cd 边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动势为:E=(Bl 1l 2ω/2)sin ωt

就整个线圈来看,因ab 、cd 边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相同,是串联,所以当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平行时,即,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 m =BS ω.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e= BS ωsin ωt

可见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做周期性变化.

当线圈跟外电路组成闭合回路时,设整个回路的电阻为,则电路的感应电流的瞬时值为表达式.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这种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正弦式电流. 3、交流电的图像: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线圈平面跟中性面的夹角(或者表示线圈转动经过的时间),纵坐标表示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

规律:t Sin m ωεε=

t Sin I i m ω=

其中:ωεnBS m =,R

r I m

m +=

ε.

4、交流发电机

(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

①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叫电枢).

②用来产生磁场的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

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电枢动磁极不动).

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磁极动电枢不动).

无论哪种发电机,转动的部分叫转子,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例题与练习

【例1】如图所示各图线中表示交变电流的是【】

【误解】选(A),(B),(C),(D).

【正确解答】选(B),(C),(D).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大小、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为交变电流.【误解】选有(A),然而(A)中电流大小虽周期性变化,但方向不变,是直流电流而不是交变电流.

【例2】一线圈中产生的正弦交变电流按i=10sin314tA变化,求出当线圈从中性面起转过30°、60°、90°、120°所需时间及对应的电流值.

【分析】通过跟正弦交变电流的标准式比较,直接代入计算.

【解答】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转动产生的正弦交变电流的标准式是

i=I m sinωt.

式中ωt表示线圈平面对中性面的夹角(单位是rad).

当线圈平面转过的角度θ1=30°时,由

得经历的时间和对应的电流值分别为

同理,当θ2=60°时,得

当θ3=90°时,得

当θ4=120°时,得

【说明】用公式i=I m sinωt算出的是线圈在转动过程中某位置或某个时刻的电流值,所以它是一个瞬时值表达式.

【例3】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圈从中性面开始匀速转动,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与时间t的图象是【】

【分析】设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矩形线圈abcd的面积为S,如图2所示从中性面位置开始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设经时间t转过的角度θ=ωt,转到位置a1d1,画出它的正视图如图3所示.

积)可知,在时刻t通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为

【答】C.

【说明】磁通量是标量.磁通量的正、负表示它穿过平面的方向.根据图3得出的上述表达式,是规定从左向右穿过平面左侧面(用实线表示)的方向为正.当转过θ=90°后,磁感线将从平面的右侧面(用虚线表示)穿过,磁通量为负.

线圈转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对照关系,如图4所示.

练习1.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当线圈平面跟中性面重合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改变B.磁通量为零

C.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D.线圈没有边切割磁感线

2.如图所示,线圈abcd绕ab和cd的中点的连线OO′转动,OO′与匀强磁场垂直,线圈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为定值,为了使线圈中电流值增为原来的2倍,可采用的办法有()A.使线圈绕cd边转动

B.使线圈的面积增为原来的2倍

C.使磁感强度和转速增加为原来的2倍

D.使磁感强度减为原来的1/2,转速增为原来的4倍

小结

1、交流电的产生

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2、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

3、交流电的图像

4、交流发电机

(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①电枢.②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作业

六.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第六课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 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 2.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 3.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二)能力训练点 1.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 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 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三)情感渗透点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短语或句子。 【教学方法】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检查字词预习,讲解字词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串讲课文 第三课时阅读课文,串讲课文 第四课时课文材料的运用,实际练习 第五课时阅读并理解课文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 2。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书,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提名背诵课文。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教案新人教版

《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诵读中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春天的景色视频 师:美丽的春光,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大家知道哪些描写春的古诗词呢: 学生背诵描写春的诗词。 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 同学们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运用诗化语言,描绘了春的盎然重生机,今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首先我们走近作者。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初读感知 (一)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二)读准字音。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水涨(zhǎng)起来了酝酿(yùn niàng)巢(cháo) 应和(hè)黄晕(yùn)蓑(suō)抖擞(sǒu)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润泽。朗润—湿润:都有“润泽”的意思,前者还有“明朗”的意思,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润泽;后者有潮湿的意思,表明事物的干湿程度。 赶趟儿:凑热闹。 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写作:婉转。 黄晕:昏黄不明亮。 烘托:衬托 披着蓑:指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批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戴着笠:用竹或草做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抖擞:振作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三)听配乐朗读,感受作者笔下的春天。 (四)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教案 (3)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章是《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讲述的是交变电流知识,它是第四章“电磁感应”知识的具体应用。本章也是《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内容的进一步扩展。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不仅有恒定电流,还有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的交变电流。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特殊的规律。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相似知识点的理解不很清楚,容易混淆。对于多变量,多过程,动态变化的问题,学生一时很难统筹全局,在处理此类问题的时候,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以上困难,本节复习课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很多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唤醒学生对交变电流的基本知识的回忆; 2、通过复习,进一步解决学生在新授课时出现的问题: (1)图像题求解的技巧和方法; (2)区别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的使用方法; (3)变压器的动态变化分析和电能输送中的能量守恒。 【重点难点】 1、区别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的使用方法; 2、变压器的动态变化分析和电能输送中的能量守恒 【教学进程】 一、交变电流的描述 1、交变电流的特点

学生总结:交流电的图像分布在t 轴两侧,直流电的图像分布在t 轴的同侧。 【课堂预设】 此知识点的形象性很强,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通过填写导学案,学生自主回顾这部分知识点即可。 2、交变电流的产生 学生总结:从中性面位置开始,t E e m ωsin =,其中:E m =ωnBS =ωφm n 。 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 最大 ,感应电动势 0 ,磁通量的变化率 0 ; 在垂直中性面位置:磁通量 0 ,感应电动势 最大 ,磁通量的变化率 最大 。 周期T = 0.25s ,频率f = 4Hz ,角速度ω= 8π rad/s ,磁通 量的最大值Фm = 5/2π wb 。(单匝) 【课堂预设】 两个重要位置:中性面位置和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这两个位置都有什么样的重要特征?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可能有些混淆。尤其是处理图像题缺乏章法。通过填写导学案,教师设计巧妙的问题,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难点突破}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都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大自然的 文字及他们的作用。 4、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咱们一起初读了前苏联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伊林的作品——(指黑板, 齐读课题)《大自然的文字》。 2、咱们就继续来认识大自然中的文字。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速读课文,想一想:课题中的“文字”在文中指什么? 2、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板书后述:大自然好像一本书,大自然的文字指的就是书中的“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一本书,把大自然中的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比作文字。 三、指导学习第一种文字——北极星 师:这些“文字”,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拿起书,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看星座可以辨别方向。 师:你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 生: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师{示句子}谁再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师:你从这个句子又读出了什么 生:即使没有任何工具,在有北极星的地方也不会迷失方向。 师:看来星星还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板书:辨别方向),找到回家的路,功劳可真不小。 四、指导学习第二种文字——砧状云 师:可是天空这本书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生: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这座云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每当这时,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否则会毁掉飞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 师:那你来给大家读读。[生读]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的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教案

1 春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D.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A、通过听读、朗读、品读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B、通过对妙词佳句的品析,培养学生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体会美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B、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精读法,摘录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春天图片 写春名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简介作者自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期开始创作新诗,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创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著名散文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等。 《春》大致写于1928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专题复习(有答案)

2015届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专项复习 知识梳理: 一、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 2.交变电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1)产生: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的线圈产生的是 交变电流. (2)规律(瞬时值表达式): ①中性面的特点: ②变化规律:(交变电流瞬时值的表达式) 电动势: 电压: 电流: ③正弦(余弦)交变电流的图象 二、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 交变电流的最大值: (1)交变电流的最大值(m m I E 、)与 无关,但是转动轴应与磁感线 . (2)某些电学元件(电容器、晶体管等)的击穿电压指的是交变电压的最大值. 2.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1)有效值是利用 定义的.(即 ,则直流电的数值就是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2)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3)通常说的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强度以及交流电表的读数、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的值,都是指交变电流的 值.此外求解交变电流的电热问题时,必须用 值来进行计算. 3.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角速度: (1)周期T :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 (2)频率f :1s 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3)角速度ω:1s 内转过的角度.

(4)三者关系: 我国民用交变电流的周期T= s、频率f= Hz、角速度ω= rad/s. 4.交变电流平均值: (1)交变电流图象中图象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与时间的比值叫做交变电流的平均值. (2)平均值是利用来进行计算的,计算时只能用平均值. 三、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的作用 电感是“通流、阻流、通频、阻频”. 电容是“通流、隔流、通频、阻频”. 四、变压器 1.变压器的构造图: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 理想变压器 (1)电压跟匝数的关系: (2)功率关系: (3)电流关系: (4)决定关系: 五、远距离输电 1、示意图:

《大自然的文字》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结合学生质疑,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这些文字介绍了哪些知识,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一种大自然的文字。 3.凭借课文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能力。 二、设计思路: 1.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是模仿别人说话,不是用别人说话的方式取代自己原有的表达方式,而是说自己想说的话,让自己的表达能力自然生长。 2.进行板块设计,力求简洁。预设越充分,越容易控制学生。同时尽量不要表扬孩子的学习表现(这也是一种外在控制),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文本及语言本身的兴趣。 3.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从提出问题开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判断主旨: 1.导入新课。 2.出示伊林的介绍,指名读。伊林是前苏联作家。他从小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童年时他常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在厨房里制造肥皂,按照配方制作鞋油……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为孩子们创作了《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kuàizhì)人口的科普作品。他的作品知识性强,文笔流畅生动。 3.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伊林为什么要为孩子们写这篇文章。(二)自读课文,解决疑问: 1.在初读课文时,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出示问题)谁来读一读? 2.自由读课文,自己尝试解决。 3.讨论交流,教师倾听、指导。重点抓住“作者为什么把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称为大自然的文字”这一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文字中蕴含的知识。(三)体会写法,仿写片段: 1.说说你认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介绍给同学们听听。 2.看看课文是怎么生动地介绍“大自然的文字”的?指名读句子,说说体会。(1)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2)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3)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3.仿写片段,交流。(四)尝试进行批判阅读: 1.课文里的哪些知识很有意思,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你? 2.哪些知识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产生了怀疑?(五)总结课文,推荐读物:

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

第五章交变电流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 1、原理:电磁感应 2、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平面。 3、两个特殊位置的比较 ①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时(S ⊥B ),磁通量Φ最大, t ??Φ =0,e=0,i=0,感应电流的方向将发生改变。 ②线圈平面平行与磁感线时(S ∥B ),Φ=0, t ??Φ 最大,e 最大,i 最大,电流方向不变。 4、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总是互余的: 函数 图象 磁通量 电动势 电压 电流 注:对中性面的理解 交流电瞬时值表达式的具体形式是由开始计时的时刻和正方向的规定共同决定的。若从中性面开始计时,虽然该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但线圈两边的运动方向恰与磁场方向平行,不切割磁感线,电动势为零,故其表达式为 ;但若从线圈平面和磁场平行时开始计时, 虽然该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由于此时线圈两边的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电动势最

大,故其表达式为。 二、对交变电流图像的理解 交变电流的图像包括φ-t、e-t、i-t、u-t等,具体图像见上页,现只研究e-t图像 从图像上可得到信息: 1、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平行时为计时平面 2、电流最大值 3、周期T和频率f 4、不同时刻交流电的瞬时值 5、线圈处于中性面和电流最大值对应的时 刻 6、任意时刻线圈的位置和磁场的夹角 周期 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 用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交变电流变化快慢 的物理量 频率 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 次数 我国民用交变电流:T=0. 02 s, f=50 Hz, 三、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瞬时值、峰值(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的比较 物理量物理含义重要关系适用情况及说明 瞬时值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 计算线圈某时刻的受力情况或力 矩的瞬时值 最大值最大的瞬时值讨论电容器的击穿电压(耐压值)有效值 跟交变电流的热效应等 效的恒定电流值 对正(余)弦交流电有: ? (1)计算与电流的热效应有关的 量(如功、功率、热量)等 (2)电气设备“铭牌”上所标的 一般是有效值 (3)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为有效值 平均值交变电流图像中图线与计算通过电路截面的电荷量 t n E ? ?Φ = __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层次。 3、学习生字新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平时我们喜欢到大自然去游玩吗,为什么喜欢,我的原因是: 大自然丰富多彩,他充满着生命的神奇与魅力 大自然奥妙无穷,她满载着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大自然用她那宽广的胸怀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类 大自然用她那美丽的容颜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有关大自然的文章, 它将指点我们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 它将引领我们去领略大自然的风采

这篇文章就是—— (生:《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大自然的文字。 2、知道作者是谁吗,是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 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课件介绍伊林。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样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速读课文,初步找到自己的答案。明确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什么。 (星、云、石等物帮助人们辨别方向、了解历史等,它可以使我们了解信息,增长知识。)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勾出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这些词语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新词。小熊、耸立、预兆、铁砧、砧状云、罗盘、星座 1、读这些词语,你提醒大家那一个字注意读好,(兆、砧) 2、你给同学们介绍那个新词的意思,(学生解析词义) 预兆:于是将要发生某种事情或情况。 铁砧:锤或砸东西时点在地下的器具称为“砧”,砸钢铁材料时用由于铁制成的就是铁砧。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略。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3-三衢道中-同步教案

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识“减”1个生字,会写“梅、溪”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 3.着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 4.使用各种符合课文内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古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 2.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热爱大自然”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激发爱美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观察图片,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三、教法学法 启发诱导,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曾几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

样的。(板书课题《三衢道中》) 2.诗人曾几简介:(课件出示)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新课讲解】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1)(课件出示) 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méi xī fàn jiǎn 梅溪泛减 (2)自由读,指名读。 (3)师生共同正音:“泛、减”是前鼻音。 (4)开火车读,齐读。 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结合注释,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 (板书:梅黄一日日晴)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 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7.交变电流的应用 我们常见的电灯、电动机等用的电都是交流电。在实用中,交流电用符号"~"表示。 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此看出:正弦交流电三个要素:最大值(峰值)、周期(频率或角频率)和相位(初相位)。交流电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关系以及功率(或能量)的分配问题。由于交流电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区别于直流电路的特性。在交流电路中使用的元件不仅有电阻,而且有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使用的元件多了,现象和规律就复杂了。但基本遵循安培定律等基本法则。是高中电学的考点和难点。 根据傅里叶级数的原理,周期函数都可以展开为以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组成的无穷级数,任何非简谐的交流电也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简谐正余弦交流电的合成。 频率

礼仪规范教程教案

《礼仪规范教程》教案 中宁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杨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杨帆,来自中宁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丛书《礼仪规范教程>(第二版)第二章礼仪与道德概述第三节表情、手势礼仪的第一部分表情礼仪。本次教案书写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以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调整人和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阶级、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三个方面。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之一,也是道德的外在形式。 因此,我们使学生自觉的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是中职学生,更应该很好的掌握表情和手势的礼仪要求,在以后的工作岗位和生活道路上能够比别人更加优秀,同时能够体现出中职学生的良好形象。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表情礼仪的基本要领; 2、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目光、微笑演示能力训练;

3、情感目标:健康的表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自身素质的最好体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表情的基本要领。 2、教学难点:目光、微笑的训练。 通过讲授,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表情礼仪的要求,同时演示和训练目光和微笑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训练为主,在充分演示正确的动作的情况下,利用学生表演不同的目光和微笑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演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目光、微笑演示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

最新六年级《大自然的文字》教案(精品)

六年级《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教学目标: 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大好河山风光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二、介绍作者: 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三、字词: 淫雨铁砧漂砾毒蕈 四、介绍伊林作品特点: 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回味无穷 五、串讲课文: 主要内容:⑴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 ⑵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说明其中蕴含的知识和生活的智慧。 ⑶学会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及意义。 结构形式:总——分——总结构清晰详略得当 说明方法: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 写作特点:

1.语言生动浅显,明白如话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3.说明与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 4.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六、作业 1、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大自然的文字。 2、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生存手册》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板书) 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小结: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三、品读课文,感悟重点 1、保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情态主要包括位置、形态、高度、飞姿、叫声等)启发引导:(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画面(雷雨云图片),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语段,带领学生体味文章是怎样描述和破译这种云的。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自己喜欢的语段。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习题(教师)

交变电流习题 (Ⅰ)基础题 1.交流发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电压流表示式为sin m u U tω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使该线圈的转速和匝数同时增加一倍,则此时电压流的变化规律变为() A.2sin2 m U tωB.4sin2 m U tωC.2sin m U tωD.sin m U tω 2.关于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交变电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线圈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方向不变 B.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 C.线圈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要改变一次 D.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要改变一次 3.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CDE放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线圈以相同的角速度,分别绕MN、PQ、 AC、AE轴线匀速转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E1、E2、E3、E4,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E1=E2,E3=E4B.E1=E2=E3,E4=0 I=5A 5.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t eπ 100 sin 2 220 = (V),则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交流电的频率是100Hz B. t=0时线圈平面恰与中性面重合 C.如果发电机的功率足够大,它可使“220V100W”的灯泡正常发光 D.用交流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2 220V

6.一个电热器接在10V 的直流电源上,在ts 内产生的焦耳热为Q ,今将该电热器接在一交流电源上,它在2ts 内产生的焦耳热为Q ,则这一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分别是( ) A .最大值是210V ,有效值是10V B .最大值是10V ,有效值是25V C .最大值是25V ,有效值是5V D .最大值是20V ,有效值是210V 7.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形导线框可绕AB 轴转动,已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B= π 2 5T ,线 框的CD 边长为20cm 、CE 、DF 长均为10cm ,转速为50r/s ,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1)写出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2)若线框电阻r=3Ω,再将AB 两端接“6V ,12W ”灯泡,小灯泡能否正常 8如图所示n A :n B :n C __________I 09.如图所示,间时,A n 22 :n 3 2

24、大自然的文字_教案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板书) 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小结: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重点 1.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情态主要包括位置、形态、高度、飞姿、叫声等)启发引导:(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画面(雷雨云图片),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语段,带领学生体味文章是怎样描述和破译这种云的。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自己喜欢的语段。 2.引导深入:品味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技巧,重点赏析第

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二)(1)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图形(二)(1)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 学习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实物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难点认识平面图形并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机器人图形,让同学们辨认都由哪些图形 组成。 思考: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这个机器人是由 什么形状组成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小结: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 导入新课: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些图形呢?接下来 我们一起学习《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 通过出示机器 人图形,让学 生从中自己发 现都有哪些图 形。 让学生通过简 单的机器人模 型,让学生认识 图形。 讲授新课(一)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出示长方形图片,可以让学生感觉或者让学生摸纸面地感觉,然后再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一起说一说。 交流讨论:挑选出长方形 状地积木挑选 出来, 让学生自己通过 手摸、眼看,发 现问题。锻炼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

巩固提升 (1)思考:你们觉得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2)摸一摸圆柱两边的平面你们有什么感 觉? (3)那我们用前边的方法把圆画下来吧。(指 导学生在纸上画圆)。 (4)指导学生将圆柱的一面放在纸上,然后 沿着圆柱画圆。 (二)做一做 1.说一说 举例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 图形? 2.练一练 (1)同学们,你们数一数下面的蜻蜓图形里 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 (2)小鸟丢饼干啦,快帮它拣一拣,分一分 (3) 给房子涂上漂亮的颜色,记得看要求,别涂错 了哦! 我们漂亮的房子涂好了! 没有尖尖的 角,都是圆圆 的。 让学生通过举身 边的例子来说自 己平时看到的可 以画出的图形的 样子。 通过练习让学生 加深对新学的几 种图形的认识。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邓稼先》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学情分析《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课时安排:3—4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可以参考“预习”,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电视或网络搜集关于邓稼先的资料,引导学生认可并贴近自己学习的榜样。 2.教师范读课文或让学生听录音,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针对容易读错的字词,教师板书以引起重视。 4.通过小标题的方式,快速确定每个部分的阅读重点,并能粗知大意。 5.默读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1)邓稼先有怎样的经历?其中哪些经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 1.学生分段朗读第三部分,理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1)作者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这个人物?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个问题。可以联系“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等词语的含义进行理解。 (2)阅读这部分的三个关键性句子:“……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引导学生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思考这些句子对表现邓稼先这个人物的重要作用。 2.快速阅读课文第四部分,深入探究。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

关于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大自然的文字》。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⑴、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⑵、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六、课后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汉语拼音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汉语拼音1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重点:a、o、e的音、形教学。 难点: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因为学会了汉语拼音,你们自己就可以读带有拼音的故事书,而且还能学会很多的汉字。 我们先来学习三个单韵母,齐说“单韵母”。 二、学习a、o、e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1.教学单韵母a (l)演示课件,问:它们在干什么?(一位医生阿姨正在给一个小朋友检查嗓子,小姐姐张大了嘴巴发出a的音)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单韵母a,它就念a,发音时嘴巴要张大,读音要拉长些。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 指名读,齐读a。 (2)认识四声,掌握a的四个声调 “a”是单韵母,出示四声卡片,ˉ、ˊ、ˇ、ˋ,这些就是四声符号。 我们先给a戴上一声的帽子,读1(板书:1)范读,指名读,一声要读得很平,记 住:一声平。 (出示二声符号)这是二声,把它戴在a上,读2(板书:2)范读,指名选,二声要 往上扬,记住:二声扬。 (出示三声符号)这是三声符号,戴在a上后,a要读成3(板书:3)范读,指名 读,三声发音时要拐旁,叫“三声拐弯”,再指名读,齐读。 (出示四声符号)这是四声符号,a戴上它后就读4(板书:4)范读,指名读,发四 声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声降”,指名读,齐读。 复习声调规律,齐背儿歌:一声平、二声杨、三声拐弯、四声降。 2.教学单韵母o (l)看图,指明说图意。 (公鸡在打鸣,喔喔地叫),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单韵母和公鸡打鸣时发出的“喔喔”声很像。

大自然的文字第一课时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 洋湖中心小学葛宏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 三、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小诗《秋》。

2、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板书课题,读课题。) 3、学生对课题质疑 4、简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前苏联自然科学家伊林。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 (1)出示词语:耸立、预兆、小熊。指名读词,相机正音,齐读。 (2)指导书写“兆”。 3、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4、学生对课文质疑。(教师相机理清文章脉络) 三、品读课文,重点感悟。 过渡:你们觉得大自然的文字怎样? (一)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大自然的文字神奇、有趣。作者是怎样写,让我们感到大自然文字的神奇与有趣的呢? 2、PPT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自由读。对比阅读,指名读这一段。 3、相机指导:作者运用情境的方法把星星的作用写得生动,把大自然的文字写得神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