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辨析

高中物理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辨析
高中物理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辨析

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辨析

——从超重、失重的条件说起

湖北省恩施高中陈恩谱

一、问题的缘起:“超重、失重的条件”这个说法引起的困惑

关于物体超重还是失重的条件,我们通常从加速度的方向来判断:若物体有竖直向上加速度,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支持力或拉力大于重力);若物体有竖直向下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支持力或拉力小于重力)。

不过,有的老师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他们认为,加速度只是物体受力的结果,怎么可以说成是物体受力的条件?所以,他们认为,按如下说法讲将更加科学:物体处于超重状态的运动学特征是物体有竖直向上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的运动学特征是物体有竖直向下加速度。

那么,前述划线部分的说法真的就把力和运动的因果关系弄错了吗?

二、类似的问题:由运动成为产生力或引起力变化的原因的例子

为了突出这个困惑,我们再来看下列情形,仔细思考这些情形中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

1、汽车加速或者刹车过程中货物受力问题

货物放在车厢底板上随车一起匀速运动;现在车突然加速,那么货物必定立即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反过来,若车立即减速,货物必定立即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显然,汽车有无加速度以及加速度方向,成为货物受不受摩擦力以及什么方向的摩擦力的条件。

2、篮球砸向篮板时,篮球受力大小问题

篮球垂直砸向篮板时,我们都知道,篮球速度越大,其受篮板的反弹力就越大。这里,篮球的速度大小成为篮板对篮球反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

类似的问题还有锤子锤钉子——锤子初速度越大,其对钉子的打击力就越大;两车相撞时,两车相对初速度越大,相互撞击的力就越大,等等。

3、空气阻力、粘滞阻力、洛伦兹力的大小与方向均与物体相对空气、液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有关。

很明显,加速度、速度都可以成为力产生或者变化的原因。这么说,是不是推翻了牛顿定律所揭示的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产生加速度,力是加速度产生的原因)了呢?

实际上,产生这个困惑,是因为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不清楚导致的。

三、关于因果关系的逻辑常识

如果某一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或存在引起另一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或存在,这两个现象或事件间就具有因果联系,这两个现象或事件也就组成因果系列。原因系指这样的现象或事件:在一个给定的因果系列中,它直接产生并先于其它现象或事件。结果系指在另一现象或事件之后被另一现象或事件所直接引起的现象或事件。从因果关系看,事物的每一结果都在自身之外有其原因,因果链之内的每个环节都是因果链环节中上一事物的“果”,而这个“果”又可以做下一事物的“因”。

简单一点说:原因在先,结果在后(简称先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但原因和结果必须同时具有必然的联系,即二者的关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另外,从逻辑角度讲,与因果关系相近的还有一组逻辑关系,即条件与结果。如果A,就B——即:A是B的充分条件;只有A,才B——即:A是B的必要条件。若A是B的充分条件,则B是A的必要条件。

四、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的辨析

1、在超失重问题和车加减速问题中因果关系

稍微细心一点会发现,其实,在这两个问题中,涉及的研究对象是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整体(系统),第二层次是部分(子系统)。对每一个确定的研究对象而言,牛顿定律揭示的因果关系都是成立的。

比如:升降机(包括里面的重物)之所以加速上升,是因为钢索拉力超过了升降机的重力;里面重物之所以有向上的加速度,是因为支持力超过了重力。汽车之所以减速,是因为地面的摩擦力,货物之所以跟着减速,也是因为车厢底部对货物的摩擦力对其提供了向后的加速度。

但是,升降机问题中,升降机的加速上升,成为其内物体所受支持力超过物体重力的原因;汽车刹车问题中,汽车减速,是车厢底部对货物产生摩擦力的原因。即:整体加速度是其内部分受力的产生或者变化的原因。

用因果链的形式表示如下:

钢索拉力超过升降机系统重力→升降机的加速上升→机内物体所受支持力超过物体重力→机内物体加速上升。

地面对汽车向后的摩擦力→汽车减速→车内货物受到向后的摩擦力→车内货物减速。

2、篮球撞击篮板问题、空气阻力(粘滞阻力)和洛伦兹力问题中的因果关系

篮球减速,是因为受到了篮板反弹力——这个反弹力是篮球加速度的产生原因,这并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个弹力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篮球有速度,篮球挤压了篮板,导致篮板发生了形变,从而产生的反弹力。也就是说,篮球相对篮板的速度,是反弹力产生的原因。

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到空气阻力而减速——这个问题中,物体减速是因为受到了空气阻力,即空气阻力是物体加速度产生的原因。但是,这个问题中,空气阻力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物体与空气的相对运动!粘滞阻力分析与此相同。

带电粒子垂直磁场进入匀强磁场后做圆周运动,是因为洛伦兹力为其提供了向心加速度;但是,洛伦兹力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带电粒子有垂直磁场方向的速度!

用因果链的形式表示如下:

篮球有碰向篮板的速度→篮球受到的反弹力→篮球减速。

物体有相对空气的速度→物体受空气阻力→物体减速运动。

带电粒子有垂直磁场的速度→带电粒子受到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五、结论

关于升降机内物体超失重的条件,这样的表述是科学的:升降机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是其内物体超失重的条件——若升降机有竖直向上加速度,其内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支持力或拉力大于重力);若升降机有竖直向下加速度,其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支持力或拉力小于重力)。

另外,这种执果索因的表述也是科学的:若物体有竖直向上加速度,则说明物体所受支持力或拉力大于重力——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若物体有竖直向下加速度,则说明物体所受支持力或拉力小于重力——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这种说法,研究对象时确定的,因果关系的表述也没有错误。

另外,可以这样说,支持力大于重力(超重)是使物体产生向上加速度的充分条件,物体具有向上加速度是物体超重的必要条件。因此,说成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是物体超重的(必要)条件,也未尝不可。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ac 、abc 、adc 三个细管道,ac 沿竖直方向,abcd 是一个矩形。将三个小球同时从a 点静止释放,忽略一切摩擦,不计拐弯时的机械能损失,当竖直下落的小球运动到c 点时,关于三个小球的位置,下列示意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ac d =,acb α∠=, 设小球沿ab 、bc 、ac 、ad 、dc 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1a 、 2a 、3a 、4a 、5a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5sin sin mg a a g m α α=== sin(90) 24cos mg a a g m αα?-== = 3a g = 对ab 段有

2211111 sin sin 22 d a t g t αα= = 得 12d t g = 对ac 段有 2312 d gt = 得 32d t g = 对ad 段有 2244411cos cos 22 d a t g t αα= = 得 42d t g = 所以有 124t t t == 即当竖直下落的小球运动到c 点时,沿abc 下落的小球恰好到达b 点,沿adc 下落的小球恰好到达d 点,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2.如图所示,倾角θ=60°、高为h 的粗糙斜面体AB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BC 边上距B 点 3 h 高处的D 点,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Q 与弹簧另一端相连,并静止于斜面底端的A 点,此时小物块Q 恰好不接触地面且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0。已知小物块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 ,小物块Q 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训练题 (16)0812(含答案解析)

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训练题 (16)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1.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a=g 4 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在物体下降h高度的过程中物体的() A. 重力势能减少了mg? 4B. 动能增加了mg? 4 C. 重力做功为3mg? 4D. 合力做功为3mg? 4 2.弹簧秤用细线系两个质量都为m的小球,现让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 圆周运动,两球始终在过圆心的直径的两端,如图所示。此时弹簧秤读数() A. 大于2mg B. 等于2mg C. 小于2mg D. 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的圆锥形斜面上放 着两个物体a、b(视为质点),转动过程中两个物 体没有相对圆锥滑动,其中?a=2?b,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a、b两物体的线速度相等 B. a、b两物体的角速度之比是1:2 C. a、b两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2:1 D. a、b两物体的向心力之比是2:1 4.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C. 物体在月球上惯性变小 D.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5.一辆质量为m的小汽车,以某一速率经过拱形路面的最高点,车对拱形路面顶部的压力大小为 F,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mg D. F一定等于零 6.如图所示,一个圆盘在水平面内匀速转动,盘面上有一小物块随圆盘一起运 动。关于小物块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 B. 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 C. 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D. 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向心力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7.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80kW的汽车,质量为m=2×103kg,如果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运动过程中阻力恒为4×103N,则()

高中物理运动和力

【例1】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而物体M 又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则( ) A 、若斜面光滑,物体M 沿斜面自由下滑时,弹性杆对小球m 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B 、若斜面光滑,物体M 沿斜面自由下滑时,弹性杆对小球m 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C 、若斜面不光滑,且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满足μ>θtan ,则弹性杆对小球m 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D 、若斜面不光滑,且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满足μ<θtan ,则弹性杆对小球m 的弹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试解: (做后再看答案,效果更好) 解析:若斜面光滑,对于小球m 和物体M 组成的整体而言,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θsin g a =,此时小球受杆的弹力一定是垂直于斜面向上,如图甲所示,否则,弹力与重力的合力使小球产生的加速度将会大于或小于θsin g ,故选项A 错、B 对;若斜面不光滑,且μ>θtan ,则小球m 和物体M 组成的整体将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小球所受的弹力一定与重平衡,故选项C 正确;若斜面不光滑,且μ<θtan ,则小球m 和物体M 组成的整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θsin g ,则此时杆对小球的弹力N F 必须有沿斜面向上的分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小球m 的加速度a 将是重力分力和弹力分力的合力所产生的,另一方面,弹力N F 也必须有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分量用来平衡重力的分力,从这两个角度讲,弹性杆对小球m 的弹力方向一定不能沿斜面向上,选项D 是错误的。 答案:BC 误区警示:此题对不同情况下的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作了具体的分析,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或其它的哪个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下的受力分析,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来决定”。此题中,若斜面的倾角θ、物体和小球的质量m 和M 、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A物块放上后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D物块放上后静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且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F4B.F1>F2>F3>F4C.F1<F2=F4<F3D.F1=F3<F2<F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当物体系统中存在超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总重力,相反,存在失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总重力.若系统的合力为零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等于总重力, 解:设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为G. 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存在失重现象,则F1<G; 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2=G. 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存在超重现象,则F3>G; 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4=G.故有F1<F2=F4<F3.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运用超重和失重的观点分析加速度不同物体动力学问题,比较简便.通过分解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 2.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b、c、d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T b、T c、T d,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E b、E c、E d(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则有()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A 、B 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 、B 间拴接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 B 的质量之比为1︰3 B .A 、B 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3︰2 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 、B 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D .悬挂A 、B 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A B 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弹簧弹力为F 。 对物体A A tan 60m g F = 对物体B B tan 45m g F = 解得 A B 3 m m 故A 错误; B .同一根弹簧弹力相等,故B 错误; 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两个物体都将以悬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合力为切线方向。 对物体A A A A sin 30m g m a = 对物体B

sin 45B B B m g m a = 联立解得 A B 2 a a = 故C 正确; D .对物体A ,细线拉力 A cos60F T = 对物体B ,细线拉力 cos 45 B F T = 解得 A B 2T T = 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快速撤去弹簧瞬间,细线的拉力发生突变,故分析时应注意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大小等于原弹簧的弹力。 2.传送带广泛的应用于物品的传输、分拣、分装等工作中,某煤炭企业利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传送带进行不同品质煤的分拣,传送带以6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1m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方形煤块A 、B (可视为质点)从传送带顶端静止释放,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块A 、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 B .煤块A 、B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C .煤块A 比煤块B 后到达传送带底端 D .煤块A 运动至传送带底端时速度大小为2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B .煤块A 开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下,与运动方向相同,煤块B 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选项B 错误; CD .对煤块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高一物理质点的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质点的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是每位家长和孩子人生的转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为你整理了高一物理质点的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_o2+V_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V_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0 2.末速度V_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_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_otgt2/2 2.末速度V_t=V_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_t2-V_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 H_max=V_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V_o 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V_ot 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 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_t=(V_x2+V_y2)1/2=[V_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_y/V_x=gt/V_o

高中物理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辨析

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辨析 ——从超重、失重的条件说起 湖北省恩施高中陈恩谱 一、问题的缘起:“超重、失重的条件”这个说法引起的困惑 关于物体超重还是失重的条件,我们通常从加速度的方向来判断:若物体有竖直向上加速度,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支持力或拉力大于重力);若物体有竖直向下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支持力或拉力小于重力)。 不过,有的老师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他们认为,加速度只是物体受力的结果,怎么可以说成是物体受力的条件?所以,他们认为,按如下说法讲将更加科学:物体处于超重状态的运动学特征是物体有竖直向上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的运动学特征是物体有竖直向下加速度。 那么,前述划线部分的说法真的就把力和运动的因果关系弄错了吗? 二、类似的问题:由运动成为产生力或引起力变化的原因的例子 为了突出这个困惑,我们再来看下列情形,仔细思考这些情形中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 1、汽车加速或者刹车过程中货物受力问题 货物放在车厢底板上随车一起匀速运动;现在车突然加速,那么货物必定立即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反过来,若车立即减速,货物必定立即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显然,汽车有无加速度以及加速度方向,成为货物受不受摩擦力以及什么方向的摩擦力的条件。 2、篮球砸向篮板时,篮球受力大小问题 篮球垂直砸向篮板时,我们都知道,篮球速度越大,其受篮板的反弹力就越大。这里,篮球的速度大小成为篮板对篮球反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 类似的问题还有锤子锤钉子——锤子初速度越大,其对钉子的打击力就越大;两车相撞时,两车相对初速度越大,相互撞击的力就越大,等等。 3、空气阻力、粘滞阻力、洛伦兹力的大小与方向均与物体相对空气、液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有关。 很明显,加速度、速度都可以成为力产生或者变化的原因。这么说,是不是推翻了牛顿定律所揭示的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产生加速度,力是加速度产生的原因)了呢? 实际上,产生这个困惑,是因为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不清楚导致的。 三、关于因果关系的逻辑常识 如果某一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或存在引起另一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或存在,这两个现象或事件间就具有因果联系,这两个现象或事件也就组成因果系列。原因系指这样的现象或事件:在一个给定的因果系列中,它直接产生并先于其它现象或事件。结果系指在另一现象或事件之后被另一现象或事件所直接引起的现象或事件。从因果关系看,事物的每一结果都在自身之外有其原因,因果链之内的每个环节都是因果链环节中上一事物的“果”,而这个“果”又可以做下一事物的“因”。 简单一点说:原因在先,结果在后(简称先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但原因和结果必须同时具有必然的联系,即二者的关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另外,从逻辑角度讲,与因果关系相近的还有一组逻辑关系,即条件与结果。如果A,就B——即:A是B的充分条件;只有A,才B——即:A是B的必要条件。若A是B的充分条件,则B是A的必要条件。

高中物理复习必备公式:运动和力公式

高中物理复习必备公式:运动和力公式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没有方向。 确定研究对象。 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盘点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盘点 动力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作用于物体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小编准备了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知识,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f=/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 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

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知识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力与运动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1.几种常见运动形式中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1)若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反过来,若物体处于匀速运动或保持静止时,其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2)当物体运动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共线时,物体作直线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则物体作加速直线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反,则物体作减速直线运动。 2.加速度与合外力间的关系、速度与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方向总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加速度大小与合外力大小成正比。它们间存在因果关系、矢量关系、同时关系、对应关系等多角度的联系。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一个物体速度大(即运动得快)不一定速度要变或速度变化快(即加速度大);反过来,一个物体速度变化快,速度变化率大,但其运动速度不一定大。 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在以上两种情况的分析中,都需要选择分析对象。选择对象的方法有隔离法和整体法。 隔离法:当以几个物体之中的某一个或一部分物体为对象进行分析时,这种选择方法为隔离法。 整体法:当以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对象进行分析时,这种选择方法为整体法。 (2)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于动力学有两种情形 (a)已知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处理该情形的思路和步骤如下: (b)已知物体运动情况,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处理该情形的思路和步骤如下:

高中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10道实验专题

高中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10道实验专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或保证的条件是(______)。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 2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a F -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轴的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 A.2tanθB. 1 tanθ C.k D. 2 k 2.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图甲是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图乙是拓展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ⅰ)挂上托盘和砝码,改变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 (ⅱ)取下托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 -的关系。 (ⅲ)改变砝码质量和木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得到a F ①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计数点a、b、c、d、e、f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在打d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d v=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需要满足条件M m的方案是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在作-图象时,把mg作为F值的是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 a F 3.为了更好地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砂桶与绳连接处A装有力传感器,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 (1)操作本实验时,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有(______)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为减小实验误差,改变砂和砂桶质量时,必须要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C.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为力 D.为保证纸带上打点的清晰度和点的数量,小车释放时要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面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