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接地保护装置安装等使用管理标准

电气设备接地保护装置安装等使用管理标准

————————————————————————————————作者:————————————————————————————————日期:

乌苏市巴音沟丛龙煤矿机电设备接地保护、五小电器及电缆敷设

使

机电科

二〇一七年

第一章电气设备接地保护装置安装使用管理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高压、低压电气设备接地保护装置的设置使用管理。

二、接地保护装置安装标准

1、保护接地:为了避免由于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后,在设备金属外壳上和电缆的钢带(或钢丝)上会产生危险电压,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辅助接地:配合检漏保护系统进行保护性能检测、试验用的接地设施。

2、电压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其接地通过接地线(电缆接地芯线)与接地网可靠连接。具有检漏保护且具有漏电试验功能的低压开关,必须设置辅助接地系统。

3、所有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均要与总接地网连接(检漏装置用的辅助接地系统除外)。

4、下列地点必须装设局部接地极:

(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5、移动电气设备(除供配电的专用设备)及电压等级为36V 及以下安全电压或127V的照明灯、红灯、按钮及1140V、660V 低压橡套电缆的接线盒等电气设备,必须通过电缆的接地线芯线与接地网络连成一体,实现接地保护,可不另设局部接地极。

6、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直接相连;禁止几台设备串联接地,禁止同台设备的几个接地部分串联接地。

7、所有电气设备的接地引线,必须经电气设备的专用接地螺栓上引至接地母线或接地极上,严禁连接到地脚螺栓等非专用接地螺栓上。

8、从任意一个局部接地装置和辅助接地装置处,所测得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均不得超过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或其他相当接地导线)的电阻值,都不得超过1Ω。

新安装的接地系统在与接地网连接前,必须实测由接地极经

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连接后组成的局部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2Ω。

9、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严禁接地极埋入混凝土中。

10、由于电气设备拆除、搬迁等原因,闲置不用的接地极、接地母线、接地导线、专用托架等应及时拆除。拆除后具备继续使用条件的接地装置需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后可继续使用。

三、接地装置制作安装标准

1、固定配电点接地装置

固定配电点包括:绞车房、带式输送机头硐室、架空乘人装置、信号操作硐室、翻煤硐室、移动变电站、充电硐室、局部通风机等配电点,以及使用6个月以上的集中配电场所。

(1)局部接地极采用1根长度1.6m、直径不小35mm、壁厚不小于2.5mm的镀锌钢管制作,且钢管在埋入段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垂直埋入底板深度不得小于1.5m(偏差不大于15°)。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局部接地极的制作标准见附图17-1。

局部接地极上部露出底板50~100mm,且安装在配电点以外潮湿的地方。也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接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 的钢板或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2)局部接地极与接地母线和接地连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且搭接段应均匀钻3个Φ13的孔,搭接面清理干净后采用3条M12×30 mm镀锌螺栓进行连接。

(3)配电点内低压开关的接地导线,均应采用25mm2及以上的裸扁铜线或Φ10.5-1×37型甲级镀锌钢丝绳制作。接地导线两端分别压制400A铜线线鼻后单独与接地母线、电气设备的专用接地螺栓连接,并保持接地导线与接地母线垂直,长度约为二者距离的1.2倍。严禁2台或2台以上电气设备的接地导线共用一个螺栓接到接地母线上,接地导线与接地母线采用M12×30mm 镀锌螺栓连接。

(4)岩巷时,局部接地母线采用专用托架固定,高度距底板300mm,水平间距为1m,托架采用M10膨胀螺栓或锚杆固定。

煤巷时,局部接地母线采用10#铁丝捆扎在巷帮的金属网上,距离底板高度为300mm,水平间距为1m。

(5)当接地母线或接地导线不可避免需沿底板敷设时,行人通道或行车通道段应加装防护套管进行防护。

(6)局部接地母线及接地导线要长度适宜,布置平直美观、整齐;软接地导线不得落地,敷设不得影响检修、运输及安全;固定托架要横平竖直、间距均匀,弯曲处托架适当加密。

2、临时配电点及其他接地装置

临时配电点包括:采掘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头、刮板输送机头、绞车硐室、移动设备列车等处。

(1)局部接地极采用1根长度1.6m、直径不小于35mm、壁

厚不小于2.5mm的镀锌钢管制作,且钢管在埋入段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垂直埋入底板深度不得小于1.5m(偏差不大于15°)。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局部接地极的制作标准见附图17-1。

局部接地极上部露出底板50~100mm,且安装在配电点以外潮湿的地方。

(2)接地母线和接地导线采用均Φ10.5-1×37型甲级镀锌钢丝绳制作。接地母线两端分别压制400A铜线线鼻后与接地极、电气设备的专用接地螺栓连接,接地导线与接地母线间采用M12×30mm镀锌螺栓连接。

接地导线两端分别压制400A铜线线鼻后单独与接地母线、电气设备的专用接地螺栓连接,并保持接地导线与接地母线垂直,长度为约二者距离的1.2倍。严禁2台或2台以上开关接地导线共用一个螺栓接到接地母线上。接地导线与接地母线间采用M12×30mm镀锌螺栓连接。

(3)岩巷时,局部接地母线采用专用托架固定,高度距底板300mm,水平间距为1m,托架采用M10膨胀螺栓或锚杆固定。

煤巷时,局部接地母线采用10#铁丝捆扎在巷帮的金属网上,距离底板高度为300mm,水平间距为1m。

(4)当接地母线或接地导线不可避免需沿底板敷设时,行人通道或行车通道段应加装防护套管进行防护。

(5)局部接地母线及接地导线要长度适宜,布置平直美观、

整齐,不得落地(跨越巷道处除外),敷设不得影响检修、运输及安全;固定托架要横平竖直、间距均匀,弯曲处托架适当加密。

3、井下变、配电点辅助接地系统

(1)辅助接地极采用1根长度1.6m、直径不小于35mm、壁厚不小于2.5mm的镀锌钢管制作,且钢管在埋入段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垂直埋入底板深度不得小于1.5m(偏差不大于15°)。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辅助接地极的制作标准见附图17-1。

(2)辅助接地极上部露出底板50~100mm,且安装在配电点以外潮湿的地方。

(3)辅助接地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10mm2的橡套电缆与辅助接地极、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4)辅助接地线与电气设备连接时,必须通过合格的电缆引入装置与电气设备接线腔内的辅助接线端子相连,端子上有齐全的紧固装置。与防爆电气设备连接端严禁出现失爆现象。

(5)辅助接地线与辅助接地极间应采用不小于200A铜线鼻连接。

(6)当存在多台低压开关多根辅助接地线时,每台开关应单独敷设一根辅助接地线与辅助接地极进行连接;如多台低压开关共用一根辅助接地线时,辅助接地母线电缆截面不得小于25mm2。辅助接地导线与辅助接地母线之间连接时,剥除连接处绝缘后,搭接长度不小于30mm,搭接处辅助接地母线不应切断芯线并将

裸露部分严密包扎,保持辅助接地导线与辅助接地母线垂直。

(7)岩巷时,辅助接地线应采用专用托架或电缆钩固定,高度距底板400mm,水平间距为1m,托架采用M10膨胀螺栓或锚杆固定。

(8)煤巷时,采用扎带捆扎在巷帮的金属网上,水平间距为1m,高度距底板400mm。

(9)当存在多根辅助接地线时,多根辅助接地线应每隔200mm 用尼龙扎带捆扎一次,并按照上述要求敷设。

(10)辅助接地线敷设要长度适宜,布置平直美观、整齐,不得落地(跨越巷道处除外),敷设不得影响检修、运输及安全;固定托架要横平竖直、间距均匀,弯曲处托架适当加密。

四、其他规定

1、接地装置内涉及的扁铁、钢管、钢丝绳、螺栓、螺母、平垫、弹垫均为镀锌件。使用螺栓连接的部位,必须保证平垫、弹垫、螺栓、螺母齐全、紧固,且选型合适。连接部位的螺栓头必须在里侧,平垫、弹垫、螺母在外侧。所有钻孔的部位严禁使用电焊或气割(钢管埋入地下的透孔除外);连接部位严禁刷漆,焊接部位焊接后采用银粉漆防腐。

2、采用灌环氧树脂终端接线的高、低压电缆,由电缆铠装及屏蔽层引出的接地线,必须与接线装置外的接地螺栓相连,并将此接地螺栓用接地导线连至接地母线或接地极上。

采用密封圈接线的高、低压电缆,其铠装层、屏蔽层、监视线、接地线等必须与接线腔内的接地螺栓相连,接地芯线或接地

导线要比主接地芯线略长,当受力时,确保地线最后被拉脱。使用绝缘监视保护的电缆,其监视线等保护线路可与保护装置相连,不再接地。

高压接线盒或连接器等必须安装合格的局部接地装置,并连接至接线盒或连接器的专用接地螺栓上。高压连接器应分别由两端接地螺栓引出合格接地导线至局部接地母线或接地极上。

3、移动变电站的接地,必须将移动变电站的高压开关、低压开关及变压器本体,分别用独立的接地导线与接地母线或接地极相连。

4、当接地母线或接地导线穿越架空回流轨道时,必须加装绝缘套管,且两侧各宽出轨道300mm以上。

5、局部接地极及辅助接地极原则上安装在巷道非行人侧,距巷帮不超过200mm,若特殊原因安装在行人侧的应保证行人通道宽度不小于700mm。电气设备与接地母线连接统一由电气设备外壳右侧(风机开关在里侧)的接地螺栓引出连接导线。

6、局部接地极接地导线与接地母线之间的连接方式见附图17-2。

7、局部接地导线与设备之间的接线方式详见附图17-3。

五、使用管理制度

1、井下总接地网及局部接地极的接地电阻的测定,由专人负责,每季至少一次;新安装的接地装置,在投入前应测其接地电阻值并做好记录。现场必须设置接地极管理牌板,牌板上应至少包括接地电阻值、管理责任人、测量日期等内容。

2、在有瓦斯及煤尘爆炸危险的井巷内,使用普通型仪器进行接地电阻测定时,只准在瓦斯浓度0.5%以下的地点使用,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报有关部门审批后进行。

3、固定配电点处接地装置每班进行一次表面检查,其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由维护人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表面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当班处理不了的,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4、电气设备在每次安装或移动后,应详细检查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完好情况。对震动性大及经常移动的电气设备,应加强检查。

5、检查中发现接地极、接地母线、接地导线及连接螺栓锈蚀严重,连接部位脱落、接地极被挖出等现象时,应立即修复或更换。接地装置不完善、不完好、不合格的电气设备禁止送电。

6、每年至少要对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详细检查一次。其中主接地极和浸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提出水面检查,如发现接触不良或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立即处理或更换,并应测其接地电阻值。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不得同时提出检查,必须保证一个工作。矿井水含酸性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检查的次数。

7、接地装置的铁质接地母线、接地导线每6个月对非连接部位至少进行一次除锈防腐(均匀涂刷两遍银粉漆),对连接部位进行一次除锈并涂导电膏进行防腐。

8、安装主接地时,应保证接地母线和主接地极连接处不承受较大拉力,并设有便于取出主接地极进行检查的牵引装置。

附图17-1

附图17-2

螺栓

接地母线

螺母

弹垫

平垫

接地导线

附图17-3

扁钢接地母线及局部接地极

辅助接地母线

及辅助接地极照明综保及供配电开关

接地导线

辅助接地导线

固定螺栓

第二章五小电器设备集中上板管理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按钮、电铃等小型电气设备集中上板使用管理。

二、五小电器集中上板管理制度

1、各单位井下在用的五小电器必须集中上板或上箱管理。

2、各单位五小电器板统一加工制作,原则上采用厚度不小于3mm 的钢板加工,统一刷天蓝色防锈漆,改图纸上的颜色。

3、五小电器板的固定孔应在加工时统一钻出,严禁使用氧气割孔。

4、各单位井下在用五小电器必须采用合适的螺栓固定在五小型电器板上,严禁使用铁丝固定。

5、各单位如有需特殊加工制作的五小电器板,需提供详细的加工制作图纸,经机电管理部门认可后交机修厂加工。

三、五小电器牌板制作标准(推荐使用)

具体制作标准详见附图18-1。

制作要求 1、采用δ6的钢板加工制作。 2、加工为成品后,外表刷绿色防锈漆。单个组合电铃板皮带机综合保护装置组合电铃单联按钮单联按钮组合电铃皮带机头五小电器板单个单联按钮板单联按钮单个双联按钮板双联按钮单个三联按钮板三联按钮两个组合电铃板组合电铃组合电铃组合电铃和双联按钮板组合电铃双联按钮组合电铃组合电铃和单联按钮板单联按钮500

700

500?12

125200420125200310125260300200300300

440500500395600500395600500制 图日期

比例

机电矿长审 核机电科长数量

共页

使用单位备注五小电器牌板制作标准

附图18-1

第三章井下电缆敷设管理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采区及采掘工作面电缆吊挂及电缆标识牌的制作与安装使用管理。

二、电缆吊挂

1、井下必须使用统一标准的电缆钩吊挂,不得使用铁丝或线

绳吊挂。新施工的采掘工作面,要依据后期实际需要确定电缆敷设根数,由施工单位一次将电缆钩安装到位。

2、工作面两顺槽掘进期间电缆钩采用不小于Φ6.3钢丝绳吊

挂,钢丝绳用花篮螺栓拉紧在巷道帮部锚杆上并用不少于3道卡子卡紧,固定点距离不得超过50m,钢丝绳每隔2m用不少于2道16#以上细扎丝吊在顶帮钢网上,电缆钩用不少于2道16#以上细扎丝固定在钢丝绳上,确保电缆悬挂整齐美观。

3、采掘工作面的电缆钩悬挂间距不超过1.5m(适宜为0.8m);

悬挂高度以电缆钩上吊孔距底板不小于 2.0m,允许误差±50mm;

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按设计进行吊挂。

4、各单位应依据施工的巷道情况选用适当规格的电缆钩,同

一巷道使用的电缆钩规格型号必须统一。

5、电缆不得悬挂在风水管路上,不得遭受淋水。电缆上严禁

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风水管路原则上不得在巷道同一侧敷设,当必须在同一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300mm 以上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