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开展课题研究

聚焦核心素养开展课题研究
聚焦核心素养开展课题研究

聚焦核心素养开展课题研究

——记省级课题《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开题仪式安庆二中《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课题组供稿2017年10月24日,安徽省教育科研立项课题“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开题会议在安庆二中综合楼多功能报告厅隆重召开。学校领导、安庆教研室副主任陈俊、安庆教研室理论室主任江龙林、课题组全体成员、市区骨干英语教师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开题仪式,本次开题报告会由课题组成员特级教师梁学东主持。

报告会上,教研室江龙林主任宣读省级课题立项通知,安庆二中邱国民副校长致辞。邱国民副校长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教师强烈的进取精神,在市教研室陈俊主任的带领下,课题工作开局好,势头足,希望课题组科学高效推进工作,实现课题圆满结题。

会上课题负责人陈汇萍老师代表课题组就省级课题《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作开题报告。陈老师从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内容、课题研究创新之处、思路方法、研究的可行性及条件保障、预期研究成果和最终成果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明晰了思路和任务。陈汇萍老师就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选修课,以及如何定位协调好文学欣赏选修课与日常必修课教学的陈述,启迪了参会教师,开阔了教师们的教育视野,必将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随后,安庆二中教研组长姚海云老师展示了学校开展的文学欣赏相关微活动。高中英语文学欣赏相关微活动如跨文化交际、英语风采展示等,在本质上是对常规课堂的补充与延伸。它可以不断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江龙林指出,这是一次令人感动、高水平的开题活动,主题报告立意深远,内涵深刻。江主任对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高度肯定,预感将成为“安庆英语教研史上史诗级的鸿篇巨制”。同时提出三个建议:一、问题意识上做出自我强化,不断做出理论假设和实践检验;二、研究方式上做出理论梳理;三、课程评价上做出实证思考,怎么让家长认可,让学生保持热情,让老师敢于主动去做。

陈俊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评价。他首先高度赞扬课题组教师所做的工作,课题含金量高,顺利开题,可喜可贺。陈主任对于此次开题会议总结了五个特点:1、内容丰实,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不乏创新;2、精兵强将,凝心聚力,团队协作,成果可期;3、阶段成果,形式多维,富有内涵,彰显用心;4、精心谋划,全盘统筹,步步为营,有效实操,行稳致远;5、放眼大局,不拘小节(语法),

体验故事,享受阅读。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1、以学为基,自主发展,培养语言能力,激活思维状态,提升人文素养;2、任务驱动:趣味竞答,影音再现,案例分析,辩论比赛,角色扮演,短剧展演等等,活跃氛围,体验实践,比较文化,扬善弃恶,学会批判思维,培养文化品格;3、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点拨引导,激发潜能,夯实文化基础,修炼人文底蕴,引导自主发展,乐学善思,健全人格,加强社会参与,培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争做全面发展的人;4、依据规划,行动研究(问题-设计-反思-行动…….螺旋上升),关注过程,注重积累,行诸文字,物化成果,凝聚力量,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彰显成效。并对陈汇萍老师做真、做实、做细、做佳的工作风格高度赞许。综上,本课题一定会取得成果,从而夯实学生文化基础,修炼人文底蕴,促成学生自主发展,乐学善思,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青年人。

安庆二中教研室汪永林主任指出,学校将以省市级课题为抓手,进一步调动教师教科研积极性,为课题开展提供各项支持,促成教师教科研新气象,同时还对课题组提出了殷切期待,他指出教师应当成为有理论素养和担当意识的教师,应成为研究者,而不是简单的教书匠。要加强团队精神,重视发展积累和感悟,促进专业化发展。对形式多样的交流予以借鉴,要多走出去,请进来。

通过开题报告会,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的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明晰了课题实施的意义和操作方法,对后期工作的开展和高质量的结题充满信心。

聚焦核心素养 造就新型教师 ——教师培训之心得体会

聚焦核心素养造就新型教师 ——教师培训之心得体会 吴长艳 很荣幸参加了本期的教师专业化培训,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感受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精彩的讲座,也更新了教学观念。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而其中最让我有所思所悟的则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并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也让我对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 从文本解读到活动设计教师还需要思考: 第一,创设何种情境?与学生共同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学生需要获取什么信息,建构怎样的知识结构? 第三,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龚亚夫曾表示,现在教材内容多为想象中的外国中产阶级的美好生活,并据此设计练习和活动,事实上,这些内容远离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另外,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缺乏认知思维挑战,学生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一些缺乏思想内容的东西,比如:你想吃点什么?你会爬树吗?你们家有几口人?诸如此类。这种英语表达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得上。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就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既要跟上当代的社会的步伐,更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聚焦“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 专版要目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 ●国外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有哪些? 二○一六年第六期 编者按: 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综合表现为九大方面: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可见,21世纪核心技能强调不同于传统知识系统的评估体系,转向了更为深层、复杂、创新与合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培养。“核心素养”迅速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不少教育专家及工作者都进入了讨论此话题的行列。本期小编就来梳理一下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核心素养”的讨论。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余文森 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

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素养与知识、能力究竟有何联系和区别?知识、能力、素养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同时也是可以转化的,知识、能力可以转化为素养,素养也可以生发出知识和能力,这就是三者相互联系的一面。但是,就像能力不同于知识一样,素养也不同于知识、能力。这种不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就结构而言,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而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第二,就成分而言,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就内容而言,素养具有广泛性。素养包括和涵盖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非常广泛的东西,是人的整体生

中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人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境,收银台前排了长长的队等待结账,而只买一两样东西的人也同样和买一车东西的人排队等候。有位数学家马上想到,能否考虑给买东西少的人单独设一个出口,

这样可以免去这些人长时间的等候,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什么叫买东西少,1件、2件、3件或4件,上限是多少?因此,会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收集不同时段买不同件数东西人的数量,用这个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数感的人会有意识地把一些事情与数和数量建立起联系,认识到排队结账这件事中有数学问题,人们买东西的数量(个数)与结账的速度有关系。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了解到,具备数学素养可能有助于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个情境本身可能并非有明显的数学问题。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不难看出,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它有别于一个人潜在的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新的课程标准中,给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并从概念的界定、及其在数学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面进行了描述。 如在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的数学抽象中,便指出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给出数学抽象的作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客观知识)的基础上,能主动(或者教师通过引导)发现一些学科知识的缺陷,并试图弥补,从而主动构建并形成自己的主观知识体系。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逐步完善,有助于学生形成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创造力。 学生的知识体系应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把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乃至一年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新的发现,并反省自己的学习困难与不足,进而寻求突破之道。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写出的感想感悟会有综合性甚至是创造性的发现,学习一般或者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写出符合自身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的归纳总结,这也会促进学生的进步。无论学生写得如何、总结得如何,其感悟都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总结和提高。 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发展反思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学生的感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正误、高低之别。因为每一名学生的随想感悟都是在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上的总结、内化迁移以及认知体系的重新构建。对于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老师要本着两个原则进行评价:一是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学生个体的实际情

况和知识的科学性)的鼓励性原则;二是延迟评判的原则,让学生有一个反省、自我认识的过程。当然,学生的随想感悟涉及了各门学科,内容十分庞杂,老师们不可能全部精通。我们不妨创设学生随想论坛,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正确评判,并学到新的知识、思维方法,进而产生新的想法。 在我国现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自然科学教学方面,习题做得太多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讲得太少了。在人文科学教学方面,让学生死记硬背得太多了,设置的条条框框太多了,而学生欣赏领悟得太少了,自由和自主创作的空间太狭窄了。在工程技术学科中,有关科技制作、创造发明方法和意识的培养方面,我们为学生创设的时间、空间太少了,更缺乏相应的氛围,许多学生因为不了解而与一些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东西失之交臂。诸此种种,都不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都需要尽快改进。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创新与创造不应仅仅指向新学说、新发明、新发现、新技术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高级创造,对于学生来说,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客观基础就是其自身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体系,只要是相对于个人的认识和知识上的突破,就是初级创造力的开始。

聚焦核心素养学习观后感

“聚焦核心素养观摩研讨会”学习观后感 2017年4月15日、16日,我们一行四人受学校委派到平凉参加观摩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改革转型暨小学语文教学提升观摩研讨”。研讨观摩会共有四位专家进行了讲课和研讨活动,参加完这次观摩研讨会,我们受益匪浅,现就这次的收获与感想向大家做一简单的汇报。 一、“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这次学习多次听到的一个词,我回来后也上网百度了一下。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这告诉我们: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我们要形成一种大语文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短视,目光要长远,目光要宽阔,就像手电筒,既要能聚焦,又要能散射。 二、语文教学中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次学习给我们最大的震撼也许是讲课老师专家们的年轻、自信和活力,他们的心态年轻,他们的外貌更让我们感到年轻。记得一位从教三十四年的女老师讲完课让大家猜她的年龄时,参会的人员不约而同地说三十多岁,但是她却说她的从教时间是三十四年,这让我们惊愕不已。还有一位我们以为只有二十多岁的帅气小伙却说自己是三十五岁。在学习中,他们的

激情和笑容感染着每一个人。这让我不由想起了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我们是该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也要解放自己,善于利用各种方法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最大化,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可以变变呢?古人讲“变则通”,让我们变出一些新学生,变出一个新老师,变出一个新面貌。 三、我们要多读书,也要教孩子多读书,“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时专家们的睿智博学也令我们心生钦佩,而他们在研讨时也多次强调老师和学生都要多读书。我也在反思,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读的书的却太少,碎片化的阅读:微信、QQ等聊天社交工具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我们该给手机放个假,给自己的眼睛放个假,拾起书本,让书香墨味感染我们,也让书香墨味感染学生。 四、和学生做朋友,讲课的专家上课前都会和学生进行一些互动,了解学生,也让学生喜欢他们,他们的可也达到了较好的结果。上课的一位专家也说道,76%的学生喜欢语文这门课是因为喜欢这个语文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学生喜欢语文这门课,才能学好语文。当然我想着不仅局限于语文,所有的小学课程都应当如此。 五、注重朗读教学,专家们的上课中一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朗读。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透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本汇编

( 心得体会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本汇编Collection of core literacy experience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本汇编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本汇编篇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曾认真学习了《标准》,但总对所谓的“核心素养”一知半解。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接触到了吴正宪老师带领的名师工作坊,观看了由吴正宪老师主持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高研班系列讲座中的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视频,感受很深!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吴正宪老师展示的示范课主要以数

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为主,着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但是我也有困惑:教师抓住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吴正宪老师认为:“数学核心素质与教不完的内容比较,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教不完的内容下节课接着教。”如果每节新课都这样,难道真的不影响吗? 个人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重视知识培养不矛盾,都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中所包含的潜在数学特征。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心得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宝鸡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心得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马云鹏教授认为,2011年版数学课标中的十大关键词即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郑毓信教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最为基本的一个含义就是我们应当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发现问题、表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真正的内涵是我们如何能够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思维。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更合理。不同的专家教授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致认为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月7日,我参加了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宝鸡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经二路小学的张娟、陇县实验小学的李引娣两位老师通过《分饼》和《用字母表示数》课堂教学向听课专家与老师们展示了自己对数学素养的理解,展示了对此课教学内容中素养点的理解和培养,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基于核心素养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要有专业化的解读,要读出教材内容“是什么”,要读出教材内容“为

什么”,要读出教材内容“想什么”,要读出教材内容“有什么”。小学数学教材专业解读要“从知识的角度(干观点指导下的视角)”、“从思维的角度(数学思想方法的视角)”、“从编排的角度(教材编排的视角)”这三个视角进行解读。应对核心素养教师应关注什么?做些什么?关注学科核心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关注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关注“人”,将人本理念贯彻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学习基础,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四基”;关注教学着力点,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因此,我们的教学需要打开。打开教师,打开教材,打开学生,打开教学,打开评价,打开时空,打开媒体……应对核心素养教师应转变意识,将“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习成为课堂活动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在内容的深处、难处、转折处和争议处有智慧地激发、鼓励和引领学生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走在“教”的前头,不同的学生应该得到不同的帮助、点化及提升。用“深度教学”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不应以思维速度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而是应当更加重视如何能为学生“长时间思考”创设必要的环境或氛围,给学生安静读书、专注思考、完整表达、紧张操练的权利,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应对核心素养教师应拓展日常教学内容的边界,实现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戴维·珀金斯认为的“六大超越”。超

(完整版)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 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

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心得总结性材料及其心得体会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 心得体会 今天在我市xx中学,我参加了xx市教育系统组织的名师报告会,聆听了来自北京的特技教师钱守旺的“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的报告,我有些许体会,现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

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第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钱守旺老师则指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钱守旺老师的讲解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中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

中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人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境,收银台前排了长长的队等待结账,而只买一两样东西的人也同样和买一车东西的人排队等候。有位数学家马上想到,能否考虑给买东西少的人单独设一个出口,这样可以免去这些人长时间的等候,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什么叫买东西少,1件、2件、3件或4件,上限是多少因此,会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收集不同时段买不同件数东西人的数量,用这个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数感的人会有意识地把一些事情与数和数量建立起联系,认识到排队结账这件事中有数学问题,人们买东西的数量(个数)与结账的速度有关系。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在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一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学科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便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谈谈自己对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历史学科思维是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体会构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明确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和关系。 一、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五、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能够认识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等。 篇二八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

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终身学习力

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终身学习力 学术期刊论文原址:《基础教育论坛》教研版 2015年10月总第14期 刘濯源 【摘要】《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所开展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研究活动价值巨大——它直指教育与教学的本质,直指“后课改”时代的靶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为已经到来并且正在加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教育找到了发展方向或者说是存在意义! 当下,人类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信息智能文明”时代,智本将超越资本成为第一生产要素。所谓“智本”并非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和“常速积累”,而是对知识及信息的主动且高效地获取、整合、转化、再创造的能力——学习力。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这种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本期专栏内容将给出一些参考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力;学习策略;思维可视化;有效探究 【作者简介】刘濯源,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特约指导专家。已出版《赢在学习力》、《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模板》等多部专著。 一、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教? 关于教学,如果最多只允许我问一个问题,我一定会问:“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教?”关 于“课改”,如果也只允许我问一个问题,那么我一定还会毫不犹豫地问:“我们到底为什 么而教?”进而,关于慕课、翻转课堂这些时下最热点的概念,我还是会问同样的问题—— 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教?

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它是方向性问题,也是关键性问题。一件事,方向如果搞错了,一切努力都不只是付诸东流那么简单,而是会让你离真正的目标渐行渐远!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性的道理,任何人理解起来都不会有难度,更何况我们从小就听过一个与此有关的成语 典故——《南辕北辙》。 那么,教学的正确方向在哪里?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的指导意见,“核心素养”成为“后课改”时代的靶心。 何为“核心素养”?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解释。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核心素 养所指的一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其背后的东西。有人把“核心素养”解释 为“全面素质教育”或“全人教育”,我个人并不认同这种解释。因为这样的解释关注了 “素养”却忽略了“核心”,使概念模糊化。概念一旦模糊化,就无法聚焦,就不能抓到根本,也就无法从根基上解决问题——这就是以往“表层化思维”及“大而全思维”的危害。“全人教育”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这是 一个很好的教育理想,但它所描述的是“果”而非“因”,而我认为所谓“核心素养”一定 是要指向“因”的,否则就谈不上“核心”。 基于以上思考,我从这个概念的两个要素入手进行分析,为“核心素养”的判定设定了

聚焦核心素养开展课题研究

聚焦核心素养开展课题研究 ——记省级课题《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开题仪式安庆二中《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课题组供稿2017年10月24日,安徽省教育科研立项课题“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开题会议在安庆二中综合楼多功能报告厅隆重召开。学校领导、安庆教研室副主任陈俊、安庆教研室理论室主任江龙林、课题组全体成员、市区骨干英语教师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开题仪式,本次开题报告会由课题组成员特级教师梁学东主持。 报告会上,教研室江龙林主任宣读省级课题立项通知,安庆二中邱国民副校长致辞。邱国民副校长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教师强烈的进取精神,在市教研室陈俊主任的带领下,课题工作开局好,势头足,希望课题组科学高效推进工作,实现课题圆满结题。 会上课题负责人陈汇萍老师代表课题组就省级课题《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作开题报告。陈老师从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内容、课题研究创新之处、思路方法、研究的可行性及条件保障、预期研究成果和最终成果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明晰了思路和任务。陈汇萍老师就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选修课,以及如何定位协调好文学欣赏选修课与日常必修课教学的陈述,启迪了参会教师,开阔了教师们的教育视野,必将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随后,安庆二中教研组长姚海云老师展示了学校开展的文学欣赏相关微活动。高中英语文学欣赏相关微活动如跨文化交际、英语风采展示等,在本质上是对常规课堂的补充与延伸。它可以不断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江龙林指出,这是一次令人感动、高水平的开题活动,主题报告立意深远,内涵深刻。江主任对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高度肯定,预感将成为“安庆英语教研史上史诗级的鸿篇巨制”。同时提出三个建议:一、问题意识上做出自我强化,不断做出理论假设和实践检验;二、研究方式上做出理论梳理;三、课程评价上做出实证思考,怎么让家长认可,让学生保持热情,让老师敢于主动去做。 陈俊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评价。他首先高度赞扬课题组教师所做的工作,课题含金量高,顺利开题,可喜可贺。陈主任对于此次开题会议总结了五个特点:1、内容丰实,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不乏创新;2、精兵强将,凝心聚力,团队协作,成果可期;3、阶段成果,形式多维,富有内涵,彰显用心;4、精心谋划,全盘统筹,步步为营,有效实操,行稳致远;5、放眼大局,不拘小节(语法),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

质。 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

最新聚焦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参加“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心得 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刘和恩 2017年4月21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协办的“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感觉获益匪浅。在此,我借苏轼的《定风波》聊表惬意。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教育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很多教育同仁和我一样,刚刚从应试教育的牢笼里走出,勇敢地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多少有了一些心得。自以为能在教学中兼顾三维目标,终于“跟上时代步伐”,却猛然间发现——“核心素养”一词,早已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新课改的主题,我们又坐井观天了。 本次培训让我重拾信心,豁然开朗:其实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从根本上推行素质教育。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所以,当同事们还在继续一筹莫展之时,我已经在课改征途上“吟啸且徐行”。 二、 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北京广渠门中学吴校长的报告深入浅出,他不仅指出了当前教

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发起“民族的基因我们传承了多少?”“我们 的教育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等追问,而且 还发表了“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教育工作就是把所信、所想、所为身体力行地传给身边的人”、“教师最核心的素养是情感”等独到见解,给我莫大的启迪。 宁波镇海中学吴国平校长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专题报告让我耳目一新,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让我 由衷敬佩。我曾经做过这一方面的研究,主持的课题《班级特色文 化策略研究》也曾获得过安庆市一等奖,可镇海中学真正让我领略 了名校风采,明白了“校园文化是一种物质积累、是一种校园生态、是一种制度规范、是一种历史传承与积淀,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我是农村教师,但也曾在市优质课大赛上崭露头角,我们学校 的办学条件也算得上日新月异,“竹杖芒鞋轻胜马”,只要我们心 怀“核心思想”,进一步坚定“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理想和信念, 我们一定也能够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 五、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早就听说要进行中、高考改革,可“为什么改、怎样改、如何 有效应对”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让我觉得自己都在梦中。而中国 教育协会会长钟秉林教授主讲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浙 江省教研室张丰主任主讲的《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实践学习》、中国 人民大学招生处王小虎处长主讲的《新高考背景下的大学招生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方芳副教授主讲的《学生素养和评价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心得体会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心得体会《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心得体会 今天在我市xx中学,我参加了xx市教育系统组织的名师报告会,聆听了来自北京的特技教师钱守旺的“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的报告,我有些许体会,现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

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第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钱守旺老师则指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钱守旺老师的讲解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