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极低浓度即能活化大量 T、B细胞,并诱导强烈应答的抗原物质(一种超抗原可活化多数T细胞)

作用特点: 无需加工、提呈

结合部位:TCRVβ链, APC细胞上MHC-II类分子非多态区外侧,因此无MHC限制性

佐剂 :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

佐剂的作用:

1、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2、抗肿瘤和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丝裂原(mitogen):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和有丝分裂

T细胞: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 ConA)和美洲商陆(PWM )

B细胞:美洲商陆(PWM )、葡萄球菌蛋白A(SPA)

人参肽可以抗肿瘤与提高免疫力

人参肽可以抗肿瘤与提高免疫力 一、人参肽可以防治肿瘤 人参肽中的人参皂苷中有抗肿瘤的作用的物质成分,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g3和人参皂苷rg5都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人参皂苷Rh2是人参中 抗肿瘤功效最好的成分。 1、参皂苷Rh2具有抑制癌细胞向其它器官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快速恢复体质的作用。对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转移作用,可配合手术服用增强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及体力的恢复。 2、人参皂苷Rg3可作用于细胞生殖周期的G2期,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蛋白质和ATP的合成,使癌细胞的增殖生长速度减慢,并且具有抑制癌细胞浸润、抗肿瘤细胞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 人参肽中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能够抑制肺癌细胞,抑制乳腺癌细胞。对其进行的动物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对小鼠肉瘤细胞、未分化肉瘤细胞、肺癌细胞、白血病细胞等动物移植性肿瘤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 二、人参肽可以提高免疫力 人参肽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北京大学医学部李勇教授通过人参肽对小鼠的免疫力的实验发现: 1、人参肽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脾脏指数。 2、人参肽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

而且优于乳清蛋白的作用,提示人参肽具有促进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 用。 3、人参肽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提示适量的人参肽具有促 进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4、人参肽可以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 5、人参肽可以提高小鼠脾脏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 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增强免疫力功能保健食品包括人参、海参和活性肽类。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 免疫的概念 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比较。 3.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自稳、监视,相应的病理反应为超敏及免疫缺陷、自身 免疫病、恶性肿瘤。 4.免疫系统的组成 5.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 6.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7.主要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有哪些。 8.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抗原 1. 抗原的定义 2.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定义及特点 3.抗原表位的分类(线性表位-T细胞和构象表位-B细胞)、抗原结合价 4.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理化因素、宿主因素、免疫途径及方法) 6.抗原的种类: 1)抗体产生是否对T细胞依赖:TD抗原、TI抗原 2)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3)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7.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佐剂、超抗原、丝裂原第三章抗体 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定义。 2.抗体的基本结构: 重链(H链)和轻链(L链); 可变区(V区):超变区(CD1-3)和骨架区(FR1-4) 恒定区(C区):C H1-4;C L 铰链区:CH1与CH2之间。 结构域和功能区:VH和VL抗原结合位点;CH1和CL为Ig同种异型遗传标志所

在;CH2和CH3为补体C1q结合位点;CH3和CH4能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产生免疫效应。 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2个Fab(抗原结合片段), 1个Fc (可结晶片段)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个Fab'段,多个pFc段 4.抗体的类型:根据重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IgG、IgA、IgM、IgD、Ig巳 型:根据轻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入和K 5.抗体三类不同的抗原决定基: 同种型: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同种异型: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 分子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存在于Ig C区和V区。 独特型:同一个针对不同抗原所产生的Ig分子V区所特有的抗原表位。存在于Ig重链和轻链的V区。 6.抗体的主要功能 V区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C区,与具有Fc受体的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发挥溶解细胞的活性; 介导免疫细胞活性(ADCC调理作用、超敏反应、激活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7.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IgG: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血清含量最高,占总量的75-80%,半衰期长,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参与II、III 型超敏反应。 IgM: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其激活补体、结合抗原、免疫调理作用比IgG 强,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5-10%。 IgM 的特点:个体发育中最早产生的抗体;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是BCR的主要成分;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 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题和答案(中级)抗肿瘤药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题及答案(中级)抗肿瘤药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小题,共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 【A型题】 1.主要作用于M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药物是()。 A.放线菌素D B.阿霉素 C.拓扑特肯 D.依托泊苷 E.碱 2.主要作用于S期的抗肿瘤药物是()。 A.抗癌抗生素 B.烷化剂 C.抗代药 D.碱类 E.激素类 3.用环磷酰胺治疗下列哪种肿瘤疗效显著?() A.肺癌 B.恶性淋巴瘤 C.多发性骨髓瘤 D.乳腺癌 E.神经母细胞瘤 4.下列哪种抗恶性肿瘤药可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使核蛋白体分解,抑制有丝分裂?() A.碱 B.顺铂 C.紫杉醇 D.氟美松 E.高三尖杉酯碱 5.对神经系统有毒性的药物是()。 A.5-氟尿嘧啶 B.甲氨蝶呤 C.喜树碱 D.巯嘌呤 E.新碱 6.能干扰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活性,从而抑制DNA合成的药物是()。 A.碱 B.喜树碱 C.丝裂霉素 D.羟基脲 E.阿糖胞苷 7.甲氨蝶呤主要用于()。 A.室管膜瘤 B.儿童急性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神经母细胞瘤 E.髓母细胞瘤 8.破坏DNA的烷化剂不包括()。 A.塞替派 B.环磷酰胺 C.卡莫司汀 D.白消安 E.依托泊苷 9.烷化剂的作用特点不包括()。 A.通过与细胞中DNA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 B.又被称为细胞毒类药物 C.细胞增殖周期非特异性抑制剂 D.细胞增殖周期特异性抑制剂

E.具有广谱抗癌作用 10.肿瘤对烷化剂类药物产生耐药的机制不包括()。 A.由于自身DNA修复功能受损 B.限制化疗药进入细胞、增加化疗药从细胞中排出 C.机体发生基因突变 D.细胞灭活药物 E.DNA受损后缺乏细胞凋亡机制 11.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反应的处理措施不包括()。 A.进行有效口腔护理 B.真菌感染应用制霉菌素液(1000U/100ml)漱口 C.局部应用硫糖铝-利多卡因-苯海拉明组成的糊剂、氯己定口腔溃疡膜等 D.应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经常洗漱口腔) E.常规静脉给予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12.可预防环磷酰胺所致泌尿道毒性的药物是()。 A.美司钠 B.糖皮质激素 C.呋塞米 D.维生素 E.抗生素 13.关于铂类药物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作用机制是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 B.细胞增殖周期非特异性抑制剂 C.广谱抗肿瘤药物 D.顺铂是结、直肠癌的首选药之一 E.奥沙利铂与顺铂、卡铂无交叉耐药性 14.环磷酰胺属于哪一类抗肿瘤药物?() A.烷化剂 B.抗肿瘤抗生素 C.抗肿瘤金属配合物 D.抗代抗肿瘤药 E.抗肿瘤生物碱 15.关于甲氨蝶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B.强酸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谷氨酸和蝶呤酸 C.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 D.是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 E.大剂量引起中毒时,可用亚叶酸钙解救 16.抗肿瘤药物卡莫司汀属于()。 A.氮芥类 B.乙撑亚胺类 C.甲磺酸酯类 D.多元醇类 E.亚硝基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 ,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 B细胞后,通过同一静脉区基因与不同细胞区基因的重组, IgM转换为IgG等其他类别的过程 ,其编码分 ,出现或消失 的细胞表面标记 ,将其包围,形成小泡,并吞入细胞内的过程,又称内化 ,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免疫调节 T细胞科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 B细胞交叉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中特定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优点-结构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交叉反应少;缺点-具有鼠源性 TCR及BCR或Ig的γ层所具有的独特的结构组成的自身抗原 .优点-作用全面,来源广泛,制备容易;缺点-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应用受限 ,多基因性着重于向一个个体中MHC 基因,座位的变化,而多态性非群体中各座位等位基因的变化 CK,可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抗病毒),分为αβγ三种 类型,其IFN-α和IFN-β合称为I型,IFN-γ由活化T细胞合NK细胞产生,称II 型干扰素 MHC分子结合的各个不同抗原肽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 的AA序列

,是生物体在长期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一系列防御机制 DNA水平,对Ig基因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导入受体细胞表达的抗体 增殖分化 ,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 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CBR结合,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B淋巴是专职的APC,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各种上皮间皮细胞接受外界刺激后也可提呈Ag为非专职APC ,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 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MHC分子的抗原结合槽结合的特定的AA残基 ,其结果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 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型λ型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固有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表13-1):(1)固有免疫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可通过非特异模式识别受体(PRR)或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有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或某些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衰老损伤细胞、畸变肿瘤细胞和变性自身抗原而被激活迅速产生免疫效应;(2)固有免疫细胞可通过趋化募集,即“集中优势兵力”之方式,而不是通过克隆扩增、分化为效应细胞后产生免疫效应;(3)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可通过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4)固有免疫细胞寿命较短,在其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不能产生免疫记忆细胞,因此固有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也不会产生再次应答。 表13-1 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二、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固有免疫应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并能影响初始T细胞分化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生理条件下,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相互依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宿主免疫防御、监视和自稳功能,产生对机体有益的免疫保护作用。 1.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髓样DC是体内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能力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他们可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CD4+Th1/Th2/Th17/Tfh细胞和CD8+CTL细胞,启动CD4+/CD8+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巨噬细胞作为专职APC可有效激活CD4+Th1/Th17细胞和相应CD4+记忆T细胞,启动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作为专职APC将滤泡DC表面滞留或脱落的可溶性抗原或抗原-C3d复合物摄取加工后表达于细

医学免疫名解

概论 1.medical immunology医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immune defense 免疫防御:体内免疫系统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或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 有害物质的功能。 3.immune surveillance 免疫监视:体内免疫系统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几成分的功 能。 4.immune homeostasis 免疫自身稳定:体内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 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5.immune response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6.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免疫器官和组织 1.central immune organ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2.bone marrow 骨髓:各类血细胞的发源地,也是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3.thymus 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4.peripheral immune organ 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也是各类淋巴 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5.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其功能是执行免 疫功能。 抗原 1.antigen,Ag 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 面特异性抗原受体(BCR OR T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产物。 2.immunogenicity 免疫原性:抗原被TCR,BCR识别并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 答的能力。 3.immunoreactivity 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 能力。 https://www.360docs.net/doc/4711101773.html,plete antigen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5.hapten 半抗原:有些小分子物质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当其与 大分子蛋白质等载体结合后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具备抗原性,称半抗原。 6.antigenic specificity 抗原特异性: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 活化TB淋巴细胞或抗体,且仅能与该淋巴细胞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7.epitope 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BCR,TCR 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免疫抗肿瘤和血液系统用药调价分析

免疫抗肿瘤和血液系统用药调价分析 2012-09-25 核心提示: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从2012年10月8日起调整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7%。 米内网专稿(黄泽鑫)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从2012年10月8日起调整部分抗、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7%。 此次降价有效地减轻病患者医疗费用支出负担。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次价格调整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不降价,鼓励价格相对低廉药品的生产供应;对部分临床供应紧张的适当提高了价格;对专利等创新型药品适当控制降价幅度,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药品的研发创新;对原单独定价药品,进一步缩小了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的价差,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本次降价之后,依然存在《单独定价》与《统一定价药品高零售限价》指导性原则。 本次部分免疫、抗肿瘤和血液系统等三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调整后价格按照《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的规定执行。本单独定价目录中有66个品种,135种不同剂型规格的价格指导,大多来源于外企,本土企业仅有10家11个品种,30种不同剂型规格的价格指导,如下为《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本土企业的代表品。 (注:表中“之前的最高零售价格”数据查询来源于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价格库) 上表可以看出国内企业代表品降价幅度最大的为齐鲁制药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降价幅度高达40%,其次为丽珠集团丽珠制药的50万单位“尿激酶”,降价幅度为%,降价幅度第三的企业代表品为天津太和制药的“平阳霉素”,降价幅度为%。值得关注的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 一概述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疗法"该疗法克服传统手术、放化疗,治疗缺点,做到更精、更准,更彻底。疗法通过体外培养患者自身的抗癌细胞,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达到科学抗癌的目的。它借助生物制剂的作用,培养并输入人体内,利用人体内最高效的特异性免疫细胞DC、CIK、T、NK细胞共同作用,调动患者机体的防御机制,以调节患者机体的生物学反应,杀灭癌细胞,激活免疫细胞,杀灭体内残存的微小癌细胞,实现从根源治疗肿瘤为目的。 二原理 1、启动清除肿瘤的DC细胞: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在每个患者身上提取癌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采用高新生物技术进行处理,修复其固有的癌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给DC细胞配对相应的特异性肿瘤抗原(DC疫苗),体外大量培养后回输患者体内,从而激活机体启动特异性肿瘤免疫应答,促进局部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病灶生长,使患者体内肿瘤显着消退。 2、直接清除肿瘤的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通过遗传改造,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单链抗体(scFv)和T 细胞的活化序列转染这类免疫细胞,使其表达一种嵌合抗原受体(CAR),这种CIK细胞能够高效识别肿瘤抗原,从而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3、DC-CIK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DC-CIK细胞的联合使用可相互促进增殖和功能,在提升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同时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成熟的DC表面的大量树枝状突起可使其负载肿瘤抗原并呈递给CIK细胞;激活后的DC细胞能分泌IL-12、IL-18及IFN-γ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以强化CIK细胞的功能。 4、反馈性恢复患者体质:DC-CIK细胞的联合治疗可改善放疗化疗的骨髓抑制,改善放疗中出现的放射性炎症,避免炎症区出现溃烂或组织纤维化,提高生活质量;另外,还可通过这些免疫细胞释放的免疫因子经神经-免疫-内分泌的网络系统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恢复患者的体质,如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睡眠和精神状态、食欲和体力增加等。 三多细胞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疗法是基于DC、CIK、T、NK、等杀伤性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向杀伤作用而研发的,这四类免疫细胞群在人类整个免疫系统中都发挥这至关重要的作用。DC细胞免疫群 多细胞

大学医学免疫重点总结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自身的因素 (一)异物性 凡是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自身成分发生改变,都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视为异物。抗原与机体间的种系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二)理化性质 1.化学性质: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强于其他,糖蛋白,脂蛋白,脂多糖。 胰岛素:芳香族氨基酸不易降解。 2.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多大于1×104。结构复杂,表位多;结构稳定,不易降解。 3.结构复杂性:结构复杂,免疫原性强。 4.分子构象:天然构象失活,B细胞表位(构象表位)丢失 5.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能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所接近的程度。易接近性越好,免疫原性相对越强。B细胞表位 6.物理性状:颗粒性,聚合态抗原强于可溶性,单体抗原。 二宿主因素 (一)遗传因素:MHC基因多态性是控制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不同的人对同一抗原残生应答强度不一样。 (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免疫方式 1.抗原剂量:过高或过低可诱导免疫耐受 2.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肌内>皮下>腹腔>静脉>口服 3.免疫佐剂:弗氏佐剂IgG 明矾佐剂IgE 4.适时间隔注射抗原可诱导强应答,频繁注射诱导免疫耐受。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在极低剂量水平就能活化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反应的特殊抗原。 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作用机制:延长抗原滞留时间;增强免疫细胞激活所需要的协同刺激信号;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形成局部炎症;刺激淋巴细胞的非特异性增殖等。 丝裂原:与淋巴细胞表面丝裂原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性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DNA合成增加,出现有丝分裂。丝裂原PHA、ConA、PWM、LPS. (一)Ig的基本结构 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分子。 1重链:约450个氨基酸,根据其结构和免疫原性的差异而分为五类:γ、α、μ、δ、ε,相应Ig:IgG、IgA、IgM、IgD、IgE 轻链:约210个氨基酸,根据轻链恒定区抗原性不同,分为和两型。一个天然Ig分子两条轻链的型别是相同的。在不同种属的动物与链的比例不同。人:2:1,小鼠:20:1 2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重链和轻链近N端约110个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很大,其组成和排列有较大差异。占重链和轻链的1/4和1/2. 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在V区中,某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此为HVR/CDR,决定抗体的特异性,并负责识别和结合抗原;HVR还是Ig 分子独特型决定基主要存在的部位。 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V区中非HVR部位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相对保守,此为FR,共4个。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近C端的其余序列,在同一种属中其氨基酸的组成或排列比较恒定。占重链和轻链的3/4和1/2. 3铰链区(hinge region)位于CH1和CH2之间可转动的区,含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有利于Ig V区与抗原互补性结合;有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对蛋白酶敏感。IgG1,IgG2,IgG4和IgA的铰链区较短,而IgG3和IgD的铰链区较长;IgM和IgE无铰链区。 4结构域(domain)\功能区免疫球蛋白的多肽链分子可折叠成若干个由链内二硫键连接的球状形结构。每个球状形结构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又叫功能区。(二)其他结构与有关功能 J链:是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多聚体。分泌片:含糖肽链,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胞外段,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功能:1保护sIgA铰链区不被蛋白水解酶降解。2介导sIgA从黏膜下通过黏膜细胞转运到黏膜表面。 木瓜蛋白酶水解 水解部位在重链链间二硫键的近N端。水解为2个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Fab,单价)和1个可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Fab单价结合表位,不能形成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Fc与补体, FcR结合,发挥相应作用。 胃蛋白酶水解 水解部位在重链链间二硫键的近C端。水解为1个具有双价活性的抗原结合片段F(ab’)2(双价结合表位,可发生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和多个没有功能的片段(pFc’)。

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

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同一硬币的两面 Joaquim. Segales 和Edward G. Clark 现在人们同意免疫系统在断乳后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中起着重要作用。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一贯伴随着淋巴器官的肉芽肿炎性浸出物,并导致一定百分率病例的致死性PMWS。然而PCV2对免疫系统的效应尚未充分鉴定,许多疑问尚街澄清。对PCV2感染来讲,免疫系统似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用PCV2和其他病毒如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细小病毒(PPV)作实验性共同感染研究,表明这些病毒能刺激和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在共同感染猪内增进了PCV2的增殖。为此,刺激免疫系统是触发PMWS的重要事件。另一方面,严重的淋巴组织病损包括淋巴细胞缺失和这些组织中免疫细胞亚群的其他变化是严重发病猪的规律性特征,推断PMWS感染猪对其他免疫原不能增进有效的免疫应答,也是本病致病机理的部分原因。换一句话说,二个明显矛盾的效应,即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可被用于描述同一综合征的免疫学效应。这是可能的吗?这些和其他疑问是本评论要提出的,它总结了我们目前了解的有关猪免疫系统和PCV2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在免疫系统细胞中PCV2的增殖 除了在许多非淋巴组织中有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外,PMWS病猪的特征性病理损害为恒定地包含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缺失连同淋巴器官的肉牙肿炎症。PCV2核酸和抗原主要从PMWS病猪组织浆中检出,极少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核内检出。病毒可从全身巨噬细胞中检出,包括肝(Kupffer细胞),肺的肺泡和间质细胞,其他任何器官系统炎症浸润液中的巨噬细胞。在另一方面。虽然在严重的PMWS病猪中看到显著的淋巴细胞缺失,但从淋巴细胞不能检出PCV2核酸或抗原,或者发现极少。在实验性PMWS 中,有关免疫系统的细胞观察到类似的病毒分布模式。在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淋巴组织中病毒存在量和临床后果之间具有了强力的正相关。 按照定量观点,与其他类型细胞中病毒物质的分布情况作比较,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中含有的PCV2量最多。然而奇怪的是DNA病毒如PCV2,从所周知是在细胞内罕有发现。事实上,尚不明了这些病毒物质有多少可归因于在巨噬细胞中产生病毒感染,若其他部位产生的病毒阳性物质引起吞噬作用。如果巨噬细胞中大部分病毒标记物质代表了吞噬作用,那么猪体内那些是主要“产生”PCV2的细胞?对这个问题的明确回答尚未得到,但已经知道血细胞和其他上皮细胞或内皮细胞证明在细胞内存在的病毒标记物质,由此推断这些类型的细胞在病毒生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已知道,在静止期或激活期的巨噬细胞中PCV2不增殖,虽然粒细胞群体中有一个刺激了因素刺激的巨噬细胞,它确实激励了生产性病毒感染。骨髓中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系统细胞前身在病毒增殖中的作用应该探索。

特异性免疫疗法

特异性细胞(DC-CIK)免疫疗法21世纪被称为细胞治疗的时代,特异性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利用自身免疫能力抗癌的生物细胞疗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疗法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治疗原理】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外来异物的功能,另一方面消除体内衰老细胞以及发生突变的细胞(有的突变细胞会变成癌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和癌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癌症的最终演变。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其免疫系统的强大足以及时清除突变的癌细胞。但对于癌细胞病人来说,普遍存在免疫系统低下,不能有效地识别、杀灭癌症细胞;另一方面,癌症细胞大量增殖,会进一步抑患者的免疫功能,而且,癌细胞有多种机制来逃脱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杀伤。特异性细胞免疫疗法就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提高细胞的免疫原性,给机体补充足够数量的功能正常的免疫细胞和相关分子,激发和增强机体抗瘤免疫应答,提高癌症对机体抗癌症免疫效应的敏感性,在体内、外诱导癌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和分子,达到最终清除癌细胞的目的。 特异性细胞免疫疗法通过靶向定位、清除微小的残留病灶或明显抑制残留癌细胞增殖,不会将正常细胞连同癌细胞一起杀死,促进机体免疫能力的恢复,极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此外,实验及临床均提示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清除癌症的作用,在原发性癌症手术切除或经氩氟刀等微创手术消融掉局部癌症后,用免疫疗法能杀灭剩余的癌症细胞,消除复发、转移的因素,增大治愈的可能性,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流程】 首先:在每个患者身上提取肿瘤细胞进行监测配对相应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细胞,即培养DC疫苗。 其次:利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两种细胞联合治疗肿瘤。通过生物技术在GMP高标准的实验室内培养出可杀伤肿瘤的生物免疫细胞,回输体内,直接杀伤癌细胞。DC-CIK生物免疫疗法不仅能激发、增强肿瘤患者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有效清除体内残留病灶,且在患者体内诱发免疫记忆,从而获得长期的抗瘤效应,

2016年执业药师第十三章抗肿瘤药习题

2016年执业药师第十三章抗肿瘤药习题 精选习题及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主要作用于M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药物是 A.放线菌素D B.阿霉素 C.拓扑特肯 D.依托泊苷 E.长春碱 2.主要作用于S期的抗肿瘤药物是 A.抗癌抗生素 B.烷化剂 C.抗代谢药 D.长春碱类 E.激素类 3.用环磷酰胺治疗下列哪种肿瘤疗效显著 A.肺癌 B.恶性淋巴瘤 C.多发性骨髓瘤 D.乳腺癌 E.神经母细胞瘤 4.下列哪种抗恶性肿瘤药可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使核蛋白体分解,抑制有丝分裂A.长春碱 B.顺铂 C.紫杉醇 D.氟美松 E.高三尖杉酯碱 5.对骨髓无明显抑制的药物是 A.5-氟尿嘧啶 B.甲氨蝶呤 C.喜树碱 D.巯嘌呤 E.长春新碱 6.能干扰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活性,从而抑制DNA合成的药物是 A.长春碱 B.喜树碱 C.丝裂霉素 D.羟基脲 E.阿糖胞苷 7.甲氨蝶呤主要用于 A.消化道肿瘤 B.儿童急性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恶性淋巴瘤 E.肺癌 8.破坏DNA的烷化剂不包括 A.塞替派 B.环磷酰胺 C.卡莫司汀 D.白消安 E.依托泊苷 9.烷化剂的作用特点包括 A.通过与细胞中DNA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B.又被称为细胞毒类药物 C.细胞增殖周期非特异性抑制剂 D.细胞增殖周期特异性抑制剂 E.具有广谱抗癌作用 10.肿瘤对烷化剂类药物产生耐药的机制不包括 A.由于自身DNA修复功能受损 B.限制化疗药进入细胞、增加化疗药从细胞中排出 C.机体发生基因突变 D.细胞内灭活药物 E.DNA受损后缺乏细胞凋亡机制 11.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反应的处理措施不包括 A.进行有效口腔护理 B.真菌感染应用制霉菌素液(1000U/100ml)漱口 C.局部应用硫糖铝-利多卡因-苯海拉明组成的糊剂、氯己定口腔溃疡膜等D.应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经常洗漱口腔) E.常规静脉给予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12.可预防环磷酰胺所致泌尿道毒性的药物是 A.美司钠 B.糖皮质激素 C.呋塞米 D.维生素 E.抗生素 13.关于铂类药物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作用机制是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 B.细胞增殖周期非特异性抑制剂 C.广谱抗肿瘤药物 D.顺铂是结、直肠癌的首选药之一 E.奥沙利铂与顺铂、卡铂无交叉耐药性 14.环磷酰胺属于哪一类抗肿瘤药物 A.烷化剂 B.抗肿瘤抗生素 C.抗肿瘤金属配合物 D.抗代谢抗肿瘤药 E.抗肿瘤生物碱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第1节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受MHC限制,其抗原特异性表现在: 应答的启动来自特异性抗原刺激 应答效应的靶目标为特异性抗原:抗体仅与诱导它产生的特异性抗原发生反应;CTL仅杀伤和破坏表达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 应答的结局是清除特异性抗原异物。 免疫应答特异性的本质是:TCR、BCR特异性识别抗原多肽,从而导致特异性T、B细胞克隆激活,即一种TCR或BCR仅能特异性识别一种抗原表位。因此,TCR、BCR多样性是保证机体对种类繁多的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分子基础。 第2节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机体对抗原产生初次应答后,所接受的活化信息及产生的效应信息可存留于免疫系统,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强烈、持久地发生应答。 免疫记忆的物质基础:记忆T/B细胞。 生物学意义:对机体抵抗病原体多次入侵有重要意义,是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 一、免疫记忆的特点 1、强而迅速的再次应答 2、抗原原罪现象:当机体遇到稍微改变的病原体时,仍优先启动免疫记忆细胞参与应答,因此可抑制更为高效的针对新表位的免疫应答。只有当机体遭遇缺乏初始病原全部表位的新病原时,此抑制效应才被打破。 第3节免疫耐受性 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所致免疫耐受现象。见于异卵双生小牛,究其原因,发现该异卵双生小牛的胎盘血管相互融合,血液自由交流,呈自然连体共生,这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 这种生来即已具有的、对某一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性称为天然免疫耐受。 处于发育阶段的免疫细胞若接触抗原可诱导免疫耐受,为人工免疫耐受。 该实验证实了Burnet的推测——在胚胎发育期,不成熟的自身免疫应答细胞接触自身抗原后,会被克隆清除,形成对自身抗原的天然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可视为免疫应答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叫负应答。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性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负免疫应答)。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但对其他抗原仍保持正常应答。 耐受原——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抗原。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免疫耐受免疫抑制 直接原因特异性免疫细胞被排除免疫细胞发育缺损 或不能被活化或增殖分化障碍 诱生原因免疫系统未成熟、先天性免疫缺损,应 免疫力减弱,用X线、免疫抑制药物、 抗原性状改变等抗淋巴细胞抗体等 特异性有无 免疫抑制:无抗原特异性,对所有抗 原均呈无应答或低应答。 同一抗原物质,即可以是耐受原,也可是免疫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理化性状、剂

《一、非特异性免疫》教案

《一、非特异性免疫》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六章的开篇,将为以后各节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通过对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增强对人体的健康美的体验,并为珍爱生命观念的养成奠定情感基础,从而形成注重安康,保护自己,爱护他人的意识情感。促使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讲究卫生,减少疾病发生和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 教学重点 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难点 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学生分析 学生已学过皮肤、黏膜、吞噬细胞、淋巴结等有关知识,有患病和康复的体验,一般有过皮肤受到伤害,最终痊愈的体验,有讲究卫生,积极锻炼身体,减少疾病发生的基本观念。但是,由于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知识较抽象,对学生来说较陌生,会成为学习的难点。设计理念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和本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立意是启迪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结合相应的实例探索知识的真谛。 通过听故事,续编故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将班内学生划分四支“探索队”,深入图内,求索图意,提高协作意识,增强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各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回答各种问题的过程中,蕴含着相应的竟争机制,这样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解释图意,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增强学生成功心理活动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励着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探究人体抵抗疾病防线的示意图,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四支“探索队”的求知,培养学生协同配合的团体精神。 (2)通过对人体抵抗疾病防线知识的研讨,领悟人体的生命科学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皮肤结构的模型,设计故事情景。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过敏反应的实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导入: 人的一生难免会患病,请回忆自己生过哪些疾病。说出自己得过的疾病。可以通过小组形式统计患病 种类和生病频率较高的人 次,一般发病率较高的是感 冒。 感冒几乎人人都得过,但在每次流感期间总是有些人不会得病,原因何在?将学生分成四支“探索队”。各队结合议题求索图,仔细 观察A、B、C、D四幅图, 分析图中的内涵知识,进行 充分研讨,形成本队意见, 每队推选一名发言人,将本 队探求的内容在班内进行交 流。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相 应的知识内容。 根据各队的交流情况,适时出 示皮肤的模型,帮助学生回忆 修正本队的意见,达成共识。

提高免疫力的七种常用药物

提高免疫力的七种常用药物! 日常生活中提高免疫力的方式有多种,诸如生活中多锻炼身体,多吃些蔬菜水果和有营养的食品。 如果仍不理想的话,也可以选择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干预,该类药物较多,有西药,也有中成药,介绍八个常用的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一、匹多莫德 本品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口服免疫刺激剂,通过刺激和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起作用,可用于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辅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过敏史,过敏体质患者慎用;3岁以下儿童及妊娠3个月内妇女禁用;先天性免疫缺陷(高IgE综合征)患者慎用;由于食物会干扰本品的吸收,须空腹服用;使用本品期间,如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和/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二、胸腺肽 本品主要成分胸腺肽系自健康小牛胸腺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 细胞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以及肿瘤的辅助治疗。

需注意的是,使用胸腺肽存在严重药物过敏的风险,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发热反应、急性脱髓鞘性脑病、抑郁、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须在医务人员监护下才能使用。 三、人血白蛋白 该药用于人体自身产生的蛋白质已经跟不上消耗的患者,如用于因长期营养不良、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癌症、创伤感染、肝病、肾病、术后失血等导致的低蛋白血症的治疗。目前生产的白蛋白制剂,即人血白蛋白,一般来说使用比较安全,但也不能完全避免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感染的可能。 四、人免疫球蛋白 使用此类药物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是把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其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性免疫保护状态。由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可以直接中和毒素与杀死细菌、病毒,因此免疫球蛋白制品对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其是一种较安全的生物制品,但个别人使用后也会出现毒副作用。 五、玉屏风 玉屏风有颗粒剂、丸剂、胶囊、滴丸、口服液等不同剂型,该药由防风、黄芪、白术(炒)三味中药组成,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研究表明,玉屏风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屏风”有给人体增加一道防御屏风之意。

大二上学期免疫学习题库第13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第十三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点。其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2.免疫应答特异性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或、________仅能特异性识别一种抗原表位,因此、________或、________的多样性是保证机体对多种多样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分子基础。 3.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涉及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TCR多样性的机制涉及________和________。 5. 免疫耐受乃机体对_____刺激表现为______ “免疫不应答”的现象。 6. 抗原剂量与免疫耐受的关系:适当抗原剂量免疫机体易诱导_______,而过低或过高剂量抗原刺激均可能诱导免疫耐受:低剂量可诱导T、B细胞_______;高计量诱导诱导T、B 细胞_______ 7. 免疫耐受按其形成机制不同,分为_______及_________。 8. 免疫耐受具有免疫应答的一般共性,它们均需_______诱导产生,并具有_______和_______。 9.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抗原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0. 免疫耐受与一般免疫应答的相同点有:需_______刺激,有_______、有________和______等相同点 11. 抗原的性质是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之一,一般说来抗原分子量小,其_________差, ___________强;可溶性抗原常为__________,而颗粒性抗原易于引起_______。 12. 机体因素可以影响免疫耐受的形成,在胚胎期或新生期_____诱导免疫耐受, ?成年机体一般______诱导免疫耐受,常须联合应用_________措施以加速其诱导过程. 二、多选题 [A型题] 1.首先发现免疫耐受现象的是: A.Burnet B.Medawar C.Jerne D.Owen E.Richard 2. 最易免疫耐受的抗原刺激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静脉注射 A.肌肉注射 E.腹腔注射 3. 最易诱导耐受的时期是: A.胚胎期 B.新生儿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E.老年期 4. 免疫耐受性的形成具有如下细胞学特点 A.T细胞和B细胞必须均耐受 B.T细胞形成耐受较难,耐受维持时间较长 C.B细胞形成耐受较易,耐受维持时间较短 D.T细胞形成耐受较易,耐受维持时间也较长 E.以上都不对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识别与免疫 一、填空题 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 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2.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免疫可分为______ _免疫(包括由人体的_______、________等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 及_____ ___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和__________免疫(构成第三道防线,包括_______免疫 和________免疫)。 4.能够引起人体内免疫反应的特殊外来物质都称为________,包括外源性的细菌、________、 ________等,以及内源性的__________细胞等。抗原具有特异性,取决于细胞表面的 ______________。 5.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和淋巴液等体液中。 6.当抗原经过___________处理,再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T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称为 ___________免疫,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___________细胞。 7.克隆技术可以克服异体组织器官的排斥,排斥反应依赖于细胞的识别。这种细胞识别功 能的物质基础是。 8.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 T细胞③ 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致敏T细胞 天然免疫是指获得的免疫,属于免疫。 人工免疫主要采用的方式来进行。狂犬病疫苗属于(活/死)疫苗, 卡介苗属于(活/死)疫苗。 二、简答题 1.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当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与抗原结合时, 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形成的细胞制造大量抗体,并以方式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Array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 反应而脱落,这是(B/T)淋巴细胞所起 的作用。 (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内后抗体产生 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 化是曲线A。若第8天再注射抗原X,图中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