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VRE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缩写。万古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肠球菌可引起全身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临床治疗非常困难。落实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是控制感染,遏制蔓延的重要途径。

一、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预防

①合理使用抗生素。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知识》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②加强筛查,早期检出带菌者。在诊疗过程上加强对VRE的筛选,尤其是下述高危病人:⑴重症病人⑵免疫抑制病人(化疗或移植病人)⑶接受腹腔或心胸手术病人⑷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⑸延长住院时间的病人,或近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接受口服或静脉万古霉素病人。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监测与报告

1、微生物实验室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时应按危急值报告要求向所在临床科室、院感科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隔离、早治疗。

2、经管医生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病例,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院感科。

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感染控制措施

1、微生物室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旦发现VRE立即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和院感科。

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⑴立即将感染或带定植菌的病人隔离于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⑵在病床床头、病历夹、病人一栏表上张贴隔离标识(蓝色为接触隔离)。

⑶尽量减少与VRE感染或定植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患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⑷严格执行手卫生,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⑸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⑹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尽量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接触患者后的仪器设备(如拍片、心电图)检查完成后应进行消毒。

⑺VER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室,其清洁、消毒用品(抹布、拖布等)应专室专用;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设施设备表面,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⑻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利器放入利器盒,密闭运送。

⑼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等。

⑽患者在转科、转院之前要通知接诊的科室和医院,或开具放射、B超检查单时,要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便检查科室采取防控措施。

⑾此类病人如去其他科室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控制措施,用后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⑿尽量限制探视人员,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⒀选用密闭容器运送患者标本。

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

⒂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症状好转、治愈或连续两次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并对床单位消毒。

3、院感科需及时到相关科室检查督导VRE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保证VRE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

五、参考文件

①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生部(2008)30号

②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2011)5号

③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1-2009

肠球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肠球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肠球菌所致临床感染分布及其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临床分离标本用常规方法或Vitek系统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临床分检出176株肠球菌:前四位送检标本种类依次为:尿液(48例)、血液(33例)、创面及伤口分泌物(29例)、痰液(27例)。 176 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108 株(占61.4%),屎肠球菌66 株(占37.5%),母鸡肠球菌与铅黄肠球菌各1 株(占1.1%),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7株,占肠球菌分离总数的4.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 HLGR) 肠球菌65株,占肠球菌分离总数的36.9%。结论肠球菌在血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液中分离率增高,可能与近些年侵入性治疗手段和机会增多,免疫抑制剂应用增多及重症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有关;肠球菌对临床常用12种抗生素以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最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临床应注意结合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关键词】肠球菌;感染分布;耐药性 肠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是人类肠道的正常菌群,致病力较弱。作为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可引起多系统感染,常见的感染多发生于泌尿生殖道、伤口、肺部、血液等,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伤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菌血症及心内膜炎等,是目前医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其细胞壁坚厚,肠球菌对许多抗生素表现为固有耐药。目前,肠球菌耐药性明显增强,呈多重耐药,特别是近年来出现

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i,VRE) 和氨基糖甙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igh-level aminoglycoside resistante,HLAR),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笔者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临床分离的176株肠球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治疗肠球菌感染的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①实验菌株:176株肠球菌分离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年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同一患者重复菌株,选择首次分离菌;②质控菌株:ATCC25923 (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赠送,本室传代保存。 1.2 试剂药敏纸片青霉素G( P) 、氨苄西林(AMP) 、替考拉宁( TCL) 、高浓度(120 μg) 庆大霉素( GEH) 、阿米卡星(AN)、米诺环素(MNO)、左氧氟沙星(LVF)、环丙沙星(CIP) 、红霉素( ERY) 、呋喃妥因( FUR),万古霉素(VAN)、利福平(RIF)、阿奇霉素(AZI),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M-H 琼脂购自北京天坛生物制品研究所。 1.3 仪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1.4 方法①菌株鉴定:按常规方法[1]鉴定,疑难菌株采用Vitek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②药敏试验:依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itute,CLSI)药敏试验标准M2-A9,和M7-A7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判读。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VRE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缩写。万古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肠球菌可引起全身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临床治疗非常困难。落实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是控制感染,遏制蔓延的重要途径。 一、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预防 ①合理使用抗生素。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知识》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②加强筛查,早期检出带菌者。在诊疗过程上加强对VRE的筛选,尤其是下述高危病人:⑴重症病人⑵免疫抑制病人(化疗或移植病人)⑶接受腹腔或心胸手术病人⑷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⑸延长住院时间的病人,或近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接受口服或静脉万古霉素病人。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监测与报告 1、微生物实验室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时应按危急值报告要求向所在临床科室、院感科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隔离、早治疗。 2、经管医生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病例,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院感科。 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感染控制措施 1、微生物室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旦发现VRE立即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和院感科。 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⑴立即将感染或带定植菌的病人隔离于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⑵在病床床头、病历夹、病人一栏表上张贴隔离标识(蓝色为接触隔离)。 ⑶尽量减少与VRE感染或定植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患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⑷严格执行手卫生,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⑸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⑹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尽量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接触患者后的仪器设备(如拍片、心电图)检查完成后应进行消毒。 ⑺VER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室,其清洁、消毒用品(抹布、拖布等)应专室专用;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设施设备表面,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⑻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利器放入利器盒,密闭运送。 ⑼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等。 ⑽患者在转科、转院之前要通知接诊的科室和医院,或开具放射、B超检查单时,要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便检查科室采取防控措施。 ⑾此类病人如去其他科室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控制措施,用后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⑿尽量限制探视人员,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⒀选用密闭容器运送患者标本。 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 ⒂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症状好转、治愈或连续两次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并对床单位消毒。 3、院感科需及时到相关科室检查督导VRE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保证VRE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 五、参考文件 ①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生部(2008)30号 ②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2011)5号 ③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委员会 肠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常栖居人、动物的肠道和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是人类的正常菌群之一。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原本就对β一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内在抗药性的肠球菌耐药性进一步扩大,逐渐形成了多重耐药菌。在我国,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i,VRE)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VRE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2],它的产生对临床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规范并优化VRE感染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与《医学参考报·感染病学频道》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结合多年经验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依据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见表1。 一、相关概念 1.肠球菌(enteroeoccus):肠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多数菌种为短链状排列,一般无芽胞、尢荚膜,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值4.7~7.6。在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中,肠球菌是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内感染致病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炎和心内膜炎,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病死率达21.0%~27.5%[3]。在分离的肠球菌菌种分布中,粪肠球菌占绝大多数,其次为屎肠球菌。 2.天然耐药(natural resistance):天然耐药又称固有性耐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的耐药性,通常由染色体基因决定,并会子代相传。肠球菌与其他临床上重要的革兰阳性菌相比,具有更强的天然耐药性,存在对头孢菌素类、部分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 3.获得性耐药(acquired drug resistance):获得性耐药指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改变代谢途径,使其自身具有抵抗抗菌药物而不被杀灭的能力,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到染色体,继而代代相传。肠球菌在大量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的前提下,出现了对β一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等药物的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各不相同。 4.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肠球菌在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治疗过程中,其自身代谢和结构发生改变,使细菌对糖肽类(万古霉素)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出现敏感性完全丧失,即为临床的VRE感染。 5.细菌定植:各种微生物(细菌)在人体中不同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但不产生临床症状,并不引起机体致病。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定植的微生物必须依靠人体不断供给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才能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导致感染)。 6.去污染(decontamination):去污染是人为地将机体的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部分或全部去除的一种防止感染措施,一般可分为全部去污染和选择性去污染两个类型。 (1)全部去污染为了防止手术后感染,在术前常常先给患者施用各种强力的广谱抗菌药物,试图在“绝对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以保证手术成功。(2)选择性去污染选择性去污染就是采用窄谱抗菌药物,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类细菌。 二、耐万占霉素肠球菌的耐药机制 肠球菌在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时,通过合成低亲和力的粘肽前体,使细菌的粘肽链末端成分发生改变,D-丙氨酰-D-乳酸(D-Ala-D-Lac)或D-丙氨酸-D-丝氨酸(D-Ala-D-Ser)代替了D-丙氨酸-D-丙氨酸 (D-Ala-D-Ala),改变了万古霉素的作用位点,消除了与万古霉素结合的靶位,导致VRE的产生。VRE可分为VanA、VanB、VanC、VanD、VanE、和VanG不同表型和基因型,不同分型决定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不同耐药性[4,5],见表2。VRE耐药基因可以转移给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他阳性菌。 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流行现状及传播方式 1988年,英国首次报道了VRE的出现,短短十几年内,VRE先后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丹麦、德国、瑞士和美国均有报道[6,7]。从1989年至1993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院内感染VRE病例从0.3%迅速上升至7.9%,而ICU的情况则从0.4%升至13.6%,1996年升至17.9%,2004年更是增加到31.3%[8]。在国内,2004年至2005年,我国大陆尚未报道VRE的发生,而2006年至2007年,通过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监测发现,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其它肠球菌中分别有1.3%、3.2%和4.9%对万古霉素耐药,有1.6%、3.6%和5.7%对替考拉宁耐药,高于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9]。在最新公布的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3207例肠球菌中,分离出VRE粪肠球菌6例(均为VanA型),屎肠球菌43例(37例VanA 型,6例VanB型)[10]。常见分离出VRE的部位包括尿、伤口、血、导管等。 VRE可通过患者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医护人员将耐药菌传给其他患者,污染的环境、医疗器械、各种用具均可传播VRE[11]。 四、VRE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目前常见的VRE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12,13]: 1.严重疾病,长期住ICU病房的患者; 2.严重免疫抑制,如肿瘤患者; 3.外科胸腹腔大手术后的患者; 4.侵袭性操作,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

红霉素耐药肠球菌

文献标识码:A 红霉素耐药肠球菌ermB基因检测 刘晶,翟燕红,赵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6) 摘要:目的研究我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基因ermB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分离的50株肠球菌进行菌株鉴定、表型测定和ermB基因检测。结果 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39株(78%),屎肠球菌11株(22%);红霉素耐药率为88%(44株/50株)。在44株红霉素耐药肠球菌中,ermB基因总的携带率为84.09%(37株/44株)。结论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红霉素耐药的肠球菌主要耐药基因为ermB基因。 关键词:肠球菌;红霉素;耐药基因 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是肠道内的定植菌,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不仅能引起泌尿系感染,还能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腹腔感染及皮肤伤口感染。由于肠球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高水平除外)、磺胺类、克林霉素等具有天然耐药性,同时易被诱导产生新的耐药,因此对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所能提供选用的抗生素非常有限,红霉素常被选用于肠球菌感染引起的治疗。近几年,我院临床感染的肠球菌不断增加,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肠球菌耐药情况变得日益严重,尤以红霉素为重。本研究收集我院临床感染的50株肠球菌进行分类、红霉素表型分析及ermB基因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分离株:来自2008年1月-2010年2月北京妇产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共50株, 同一患者重复菌株选择首次分离菌。来自阴道、宫颈分泌物29株,伤口分泌物6株,血液5株,胎盘母面、子面及新生儿咽5株,盆腔、腹腔引流液2株,尿液2株及肛拭子1株。其中,粪肠球菌39株, 屎肠球菌11株, 未分离到其他种的肠球菌。质控菌株:粪肠球菌(ATCC29212) 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2 试剂与仪器:MH琼脂培养基(天津市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霉素药敏纸片(英国Oxoid公司生产);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及PCR检测试剂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全自动Microscan WalkAway40 型微生物鉴定/ 药敏仪(美国德灵公司);Bactec 9050 血培养仪(美国B-D公司);My Cycler PCR 扩增仪(美国Bio-Rad 公司); POWERN PAC 200 水平电泳仪(美国Bio-Rad 公司);GIS 2010 Tanon 数码图像处理系统(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SANYO MCO175 二氧化碳孵育箱(日本三洋公司)。

肠球菌检测

肠球菌检测 致病性检测耐药性检测肠球菌鉴定 1.07肠球菌为革兰阳性(G+)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及人和动物消化道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肠球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并且由于肠球菌的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使许多常用抗菌药物在治疗肠球菌感染时失败。因此,从分子水平对肠球菌致病因子、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细菌分类学上,肠球菌属早期并不存在,现今的一些菌种本归属于链球菌属,1989年,依据Facklam和Collins的分类,肠球菌属内包括十二个种及一个变异株,它们是:粪肠球菌(E.faecalis)屎肠球菌(E.faecium) 鸟肠球菌(E.avium)酪黄肠球菌(E.casseliflavus) 坚忍肠球菌(E.durans)鸡肠球菌E.galinarum) 芒地肠球菌(E.mundii)恶臭肠球菌(E.maladoratum) 希拉肠球菌(E.hirae)孤立肠球菌(E.solitarius) 棉子糖肠球菌(E.raffinosus)假鸟肠球菌(E.pseudoavium) 粪肠球变异株(E.faecalis var)。 肠球菌属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鸟肠球菌、类鸟肠球菌、棉子糖肠球菌等21个种。 鉴定 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成双或短链排列。 培养特性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小时,形成较小、灰白色,有溶血或溶血环的菌落。在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较小、干燥、粉红色菌落。 生化反应触酶试验阴性,分解甘露醇,胆汁七叶苷试验阳性,在含6.5%NaCl肉汤中生长,多数菌株PYR试验阳性,对杆菌肽耐药。 操作步骤 涂片、染色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触酶试验参见《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鉴定从血琼脂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科标生物检测中心从事饲料、土壤肥料、微生物及生物制剂、化妆品及日化用品、木材及木制品、其他生物材料等生物相关产品的性能测试、成分分析以及配方研发等工作。09

肠球菌属(新)

第三节肠球菌属 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常栖居人、动物得肠道与女性生殖道,就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得重要病原菌。 一、分类: 链球菌科,具有D群链球菌得D抗原,过去就是属于链球菌属得D 群,但种系分类法用DNA杂交研究发现,证实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不同于链球菌属细菌,与链球菌同源程度低,所以现将其从链球菌属中划分出来,命名为肠球菌属。由16SrRNA序列分析与核酸杂交等,证实有19种肠球菌,分成5群,临床标本分离得多属于群2。 二、临床意义: 最多见于尿路感染,多与尿路器械操作、留置导尿、尿路结构异常有关,就是重要得医院感染病原菌。腹腔与盆腔创伤时肠球菌也就是常见细菌。肠球菌引起得菌血症常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得老年人、长期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得免疫功能低下得患者。近年来不断上升得肠球菌感染率与广泛使用抗生素出现得耐药性有关。 三、微生物特性: G+球菌,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琼脂平板上生长得细菌呈球杆状,液体培养基中呈卵圆形、链状排列。无芽胞与荚膜,个别菌种有稀疏鞭毛。 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35℃,大多数菌株在10℃与45℃均能生长。所有菌株在含6、5%NaCl肉汤中能生长,在40%胆汁培养基中能分解七叶苷。

多数菌种具有吡咯烷酮芳基酰胺酶,能水解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PYR),氧化酶(-),触酶(-)但某些菌株触酶可出现弱(+)。当粪肠球菌培养于含血得培养基中,可合成细胞色素氧化酶或触酶或两者皆有。 含D群链球菌D抗原。 与链球菌得显著区别: 能在高盐(6、5%NaCl)、高碱(pH9、6)、高胆汁(40%)培养基、10℃与45℃均能生长、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天然耐药 四、微生物检查: (一)检验程序:图6-3 (二)标本采集: 血、尿、创伤标本等,标本1h内接种完毕。 (三)标本直接检查: G染色镜检 (四)分离培养与鉴定: BAP 若标本中含G-杆菌,可用选择鉴别培养基: ①叠氮胆汁七叶苷琼脂——可抑制G-菌生长,肠球菌分解七叶苷为黑色菌落; ②哥伦比亚多黏菌素-萘啶酸琼脂(CAN)与苯乙基乙醇琼脂(PEA)。35℃、24h形成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直径0、5~1mm大小得圆形菌落,羊血平板上为α溶血或不溶血,粪肠球菌得某些菌株在马

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本地区肠球菌的耐药情况和临床分布特点,以便了解其感染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防止其导致的医院内感染的流行。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9月在本院分离的各类患者的非重复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κ-B法),对实验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肠球菌对替考拉宁(TEC)全部敏感,对呋喃妥因较为敏感,敏感率为91.25%~95.83%,对红霉素(ERY)的耐药率为82.4%~96.3%;对四环素(TET)耐药率为70.3%~73.2%;对氨芐西林(AMP)和青霉素(PEN)耐药比较接近,为23.5%~30%;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分析结果显示,除氯霉素(CHL)外,屎肠球菌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肠球菌属因存在种间的差异,抗生素耐药性也有所不同,同时,肠球菌的耐药性也比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标签:肠球菌;基因型;纸片扩散法;耐药性 肠球菌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消化道及自然界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既往认为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无害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临床中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免疫抑制剂的大应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肠球菌感染不断增加,并且由于肠球菌的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从临床分离的标本中耐药性的增加,出现多重耐药,使许多常用抗菌药物在治疗肠球菌感染时失败[1-2]。因此,对肠球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重视。为了给临床治疗提供帮助,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本院分离到的200株肠球菌菌株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检测并加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9月从本院各科室送检的的标本中分离非重复肠球菌菌株200株,其中,住院患者146株,门诊患者54株。主要来源的标本来自尿液115株来自尿液,占57.5%,皮肤软组织创面分泌物及外科切口分泌物70株,占35%,血液10株,腹腔、胸腔引流液及胸腹腔积液5株。所有菌株经常规生化试验鉴定。 1.2 培养基及抗菌药敏 药敏用水解酪蛋白培养基和抗生素纸片均购于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3 药敏纸片 抗生素药敏纸片如下:氨苄西林(AMP)、万古霉素(VA)、青霉素(PEN)、环丙沙星(CIP)、氯霉素(CHL)、左氧氟沙星(LvF)、呋喃妥因(FT)、红霉素(ERY)、四环素(TE)、替考拉宁(TEC)、高含量庆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与措施

城北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传染病的能力,有效控制疫情在学校的传播、蔓延,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 序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4人),负责传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组长:黄士明(校长) 副组长:陈国玉(副校长) 成员:顾永昌沈萍 职责:紧急应对学校防控传染病的决策领导,负责组织和指挥学校防控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和善后工作。 制定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具体措施; 利用各种渠道进行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防控意识; 定期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问题,把防控工作做深做细。 把传染病防控工作与正常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传染病防控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结合起来,既不能麻木不仁,又不可惊慌失措,要保证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 三、预防措施的实施 1、健康宣教 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如告家长书、广播、黑板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加 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控意识和能力;组织防控讲座,上好健康教育课,教育学生尽量避免到校内、外人群聚集性场所,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 及时报告班主任老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积极争取学生家长支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观察。一旦学生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印发告家长书,班主任老师加强教工的宣传,使学校每个教工都明确各自职责,知晓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熟悉防控工作程序。 2、防护措施 把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抓好各项预防措施,做好流感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教室、专 用教室等场所的清扫和消毒。坚持体育活动,体育老师要认真上好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督促学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下迪小学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确保在发生人传染病疫情时,在我们学校可以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猪流感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马杰 副组长:梁赛泽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常识,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注意教室内通风。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杜绝学生在校吃零食,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VRE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缩写。万古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肠球菌可引起全身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临床治疗非常困难。落实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是控制感染,遏制蔓延的重要途径。 一、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预防 ①合理使用抗生素。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知识》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②加强筛查,早期检出带菌者。在诊疗过程上加强对VRE的筛选,尤其是下述高危病人:⑴重症病人⑵免疫抑制病人(化疗或移植病人)⑶接受腹腔或心胸手术病人⑷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⑸延长住院时间的病人,或近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接受口服或静脉万古霉素病人。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监测与报告 1、微生物实验室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时应按危急值报告要求向所在临床科室、院感科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隔离、早治疗。 2、经管医生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填卡上报院感科。 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感染控制措施 1、微生物室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旦发现VRE立即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和院感科。 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⑴立即将感染或带定植菌的病人隔离于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⑵在病床床头、病历夹、病人一栏表上张贴隔离标识(蓝色为接触隔离)。 ⑶尽量减少与VRE感染或定植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患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⑷严格执行手卫生,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⑸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⑹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尽量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接触患者后的仪器设备(如拍片、心电图)检查完成后应进行消毒。 ⑺VER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室,其清洁、消毒用品(抹布、拖布等)应专室专用;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设施设备表面,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⑻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利器放入利器盒,密闭运送。 ⑼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等。 ⑽患者在转科、转院之前要通知接诊的科室和医院,或开具放射、B超检查单时,要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便检查科室采取防控措施。 ⑾此类病人如去其他科室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控制措施,用后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⑿尽量限制探视人员,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⒀选用密闭容器运送患者标本。 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 ⒂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症状好转、治愈或连续两次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并对床单位消毒。 3、院感科需及时到相关科室检查督导VRE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保证VRE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 五、参考文件

肠球菌介绍

肠球菌-病菌简介 肠球菌 肠球菌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不仅可引起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还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骨膜炎和脑膜炎,由于其固有耐药性,所致感染治疗困难。本文就肠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肠球菌在院内感染中的地位、致病性、耐药性及所致感染的治疗作一综述。 肠球菌(Enterococcus)属链球菌科,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通常在引起腹腔和盆腔感染所分离的混合菌丝中发现,既往认为肠球菌是对人类无害的共栖菌,但近年研究已证实了肠球菌的致菌力。在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中,它是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内感染致病菌[1],肠球菌亦可引起院外感染。肠球菌不仅可引起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还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脑膜炎等[2]。 肠球菌-生物学特性及分类 肠球菌为圆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无芽胞,无鞭毛,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本菌对营养要求 肠球菌 较高,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平板上经37℃培养18小时后,可形成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直径0.5~1mm大小的圆形菌落,不同的菌株表现为不同的溶血现象。与同科链球菌的显著不同在于本菌在生化反应上能耐受高盐和胆汁培养基,并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 根据其利用糖类的特征可将肠球菌分为3组[3,4]:第一组以鸟肠球菌(E.avium)为代表;

第二组以粪肠球菌(E.faecalis)等;包括尿肠球菌(E.faecium)等;第三组以坚韧肠球菌(E.durans)为代表。其中对人类致病者主要为粪肠球菌和尿肠球菌[3,5]。在临床分离菌中粪肠球菌占85%~95%、尿肠球菌占5%~10%,其余少数为坚韧肠球菌和其他肠球菌。 肠球菌-临床表现 尿路感染为粪肠球菌所致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绝大部分为院内感染。据报道16%的院内尿路感染由肠球菌引起, 肠球菌 仅次于大肠杆菌居第2位[1]。其发生多与留置导尿管、其他器械操作和尿路结构异常有关[3]。一般表现为膀胱炎、肾盂肾炎,少数表现为肾周围脓肿等。 腹腔、盆腔感染[4~6]在肠球菌感染中居第2位。腹腔、盆腔感染中肠球菌的检出率为7.6%,低于大肠杆菌(19.7%)和脆弱拟杆菌(10.7%)居第3位,常系与后两者之一的混合感染。由于在这些部位肠球菌为正常寄殖菌之一,其致病作用较难评价[14]。但抗感染治疗若不覆盖肠球菌并寻其清除,有时会无效。 败血症[7,8] 在肠球菌感染中居第3位。院内感染败血症中肠球菌所致者占8%,低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居第3位,其中87%为粪肠球菌、9%为尿肠球菌、4%为坚韧肠球菌。入侵途径多为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盆腔化脓性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烧伤创面感染等,相关危险因素为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的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外科手术、烧伤、多发性创伤,重症监护室及新生儿监护室等。病死率12.6%~57%。 心内膜炎[7,9] 约5%~20%的心内膜炎由肠球菌引起,为引起心内膜炎的第3位病原菌,其中93%为粪肠球菌、 肠球菌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一、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严密防范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加强学校的疫情监测与健康体检工作。加强晨检制度,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出勤、健康状况。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学校由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三、校医要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按要求做好隔离消毒、紧接接种等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切实配合好上级部门对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五、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切实做好疫情的卫生处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六、要积极开展创建卫生学校活动,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卫生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清洁和规范各类公共设施,加强对公共厕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七、积极组织开展除害灭病工作,降低校园“四害”密度,对易孳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进行清扫、杀灭和消毒,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八、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开设传染病知识教育课堂,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九、“艾滋病”预防主要做好宣传教育。开展“三个一”活动: (1)读好一本好书。让学生到校图书室借阅或者购买预防艾滋病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并由班主任组织时间集中学习,让学生切实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常识。 (2)参观一次挂图展览。 (3)写好一篇心得体会。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了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 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 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隋福泉 副组长:孙洪武刘军王立祥郑宝才 成员:中层领导及村小校长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 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 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

万古霉素耐药菌研究现状

万古霉素耐药菌研究现状 2005年04月14日 近年来,由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感染增多,又发现难辨梭菌(CD)是酿成抗生素相关性的伪膜性肠炎的主要原因,使得万古霉素的应用日渐增多。随着万古霉素的大量使用,对万古霉素耐药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到目前为止,已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有两类:耐万古霉素的MRSA菌株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菌株。 ■MRSA的流行情况 虽然万古霉素被认为是对MRSA最敏感的药物,但由于万古霉素在人类中及其它糖肽类抗生素在动物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耐药菌株出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表预测:MRSA菌株最终有可能导致产生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无法治愈的许多感染性疾病。2001年李家泰等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BRSSG),对1998~1999年从13家医院分离的2081株致病菌进行敏感试验,结果MRSA检出率为27.55%,院内感染(HAI)明显高于社区感染(CAI),分别为81.82%和21.84%;2003年李家泰等代表BRSSG对2000~2001年从13家医院分离805株革兰氏阳性(G+)菌,结果MRSA检出率为37.4%,其中HA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I,分别为89.2%和30.2%。此三项指标均高于前一检测结果。 ■MRSA耐万古霉素的机制 万古霉素可专一性地与细菌细胞内壁上的相应靶位结合,干扰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而致细菌死亡。据推测,MRSA菌株的耐药机制可能在于其内在的细胞壁合成亢进。研究发现:该菌株的细胞壁比同类菌株厚1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较正常的高3倍,胞间质前体产量也增加3倍,这三个特点造成该菌株对万古霉素的耐受力增加。 ■VRE的流行情况 以前肠球菌对许多抗生素与其他抗菌药物固有耐药,对青霉素类有中度或低度敏感,而对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现在情况已发生改变,美国CDC1993年报道美国院内感染患者中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已增至13.6%。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VREF)耐药程度比粪肠球菌高,1999年《抗微生物治疗杂志》(JAC)报道美国VREF 从1989年的0.3%增至1993年的9%,有个别单位增至47%。这些流行病学资料提示,VRE 特别是VREF引起的感染已是临床上十分严重的问题。 国内检出的耐药率较国外低,可能是因为:国内万古霉素使用量小,在医院未普及应用;常用的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法试验会漏检一些低水平耐药菌株。 ■VRE耐万古霉素的机制 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由VanA、VanB、VanC、VanD四种耐药基因决定,VanD一般方法不易检测,以VanA和VanB为主。VanA位于染色质上,VanB和VanC由质粒携带。VanA和VanB菌株的耐药程度高,V anC为低水平耐药。 万古霉素为高分子量的糖肽类化合物,通过干扰肽聚糖合成的前体物质五肽链上C未端D-Ala-D-Ala的顺序而抑制G+菌细胞壁的合成。糖肽类药物的耐药性与定居在转移子上的一套基因有关,两种主要的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显性基因为VanA、VanB。广泛流行的VanA显型,已对万古霉素(MIC为64~1000毫克/升)产生高度耐药性,而V anB显型对万

抗肠球菌感染药物的合理选择

抗肠球菌感染药物的合理选择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朱全刚胡晋红 https://www.360docs.net/doc/4712328898.html,/ 肠球菌原本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但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肠球菌已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体多种组织脏器的严重感染,感染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更值得关注的是,从临床标本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中,有许多为多重耐药菌株,特别是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了解和认识肠球菌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肠球菌感染治疗的抗生素选择与临床应用,对提高临床肠球菌感染治疗效果将非常重要。 解读肠球菌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肠球菌可分离于痰、尿、胆汁、血液等多种标本中,主要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两种。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颁布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09年1月,第19版)规定,药敏试验的结果按敏感、中介、耐药和不敏感分类报告(见表1)。 下载 (98.27 KB) 2010-5-10 20:45 对于肠球菌属,药敏试验报告的药物通常分A、B、C和U组。A组为首选并常规报告的药物,包括氨苄西林和青霉素。B组为首选但有选择性报告的药物,包括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及万古霉素。此类药物通常用于对A组过敏、耐受或无效的病例。C组为替代性或补充性报告的药物,包括庆大霉素和链霉素,除非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高水平耐药。U组为仅用于泌尿道感染的替代药物,包括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和四环素。 通常情况下,对青霉素敏感非产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可预报其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但对氨苄西林敏感肠球菌不能推定其对青霉素敏感,如需要青霉素药敏结果,则必须对青霉素进行试验。对四环素敏感菌株也被认为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但对四环素中介或耐药的某些株可以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敏感。磷霉素仅用于尿道分离粪肠球菌,红霉素、氯霉素不是泌尿道分离株常规报告药物。 因产β内酰胺酶导致的对氨苄西林或青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用常规纸片法或稀释法无法可靠地检测出来,所以对血和脑脊液分离株推荐用头孢硝噻酚β内酰胺酶试验。β内酰胺酶试验阳性,提示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同时也对酰胺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抗肠球菌感染药物概况及临床选择 抗肠球菌感染的药物有多种(见表2),临床医师应根据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指征和实验室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增长,延长抗生素使用寿命。对肠球菌感染的治疗, 需要结合肠球菌的最新流行病学资料及耐药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见表3)。

粪肠球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方法是什么-

粪肠球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方法是什么? 粪肠球菌感染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人体疾病,患有粪肠球菌尿路感染会容易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同时还会容易导致人体盆腔内感染等,而治疗粪肠球菌的尿路感染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先通过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注射抗炎类药物,或者是服用抗炎类药物进行治疗。 ★病因 肠球菌属中对人类致病者主要为粪肠球菌,少数为屎肠球菌、坚忍肠球菌等。肠球菌属为人类肠道正常菌群,在外界环境中亦存在。该类菌可致院内,也可致院外感染,广谱抗菌药,尤其是头孢菌素类等的应用,留置导尿,血液及腹膜透析等均为导致肠球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尿路感染粪肠球菌所致感染中最为常见,院内尿路感染 多发生于留置导尿管或其他器械应用的患者,多表现为下、上尿路感染,少数为前列腺炎和肾周脓肿,在院外单纯性尿路感染中肠球菌所致者相对少见。

2、败血症和心内膜炎尿路、腹腔、盆腔感染、烧伤后伤口感染等均可成为败血症的入侵病灶,肠球菌约可占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5%~15%,主要为粪肠球菌,少数为屎肠球菌、鸟肠球菌(E.avium)、坚忍肠球菌等。 3、腹腔、盆腔感染较大肠杆菌和厌氧脆弱类杆菌引起者为少见,常系与上述细菌的混合感染。 4、其他少见情况下肠球菌可致伤口感染、蜂窝织炎、脑膜炎,极少致呼吸道感染。由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引起的早产儿败血症和脑膜炎有少数病例报道。 ★治疗 肠球菌感染的抗菌治疗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或抗菌药耐药,仅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呈中度敏感,哌拉西林等亦可对其具中等抗菌活性,因此可选用上述药物,严重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时需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有良好杀菌作用,因此根据病情,也可选用青霉素类与万古霉素的联合应用,青霉素类的剂量宜大。心内膜炎等的疗程宜长,以避免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