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实验探究

(完整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实验探究
(完整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酸碱盐化学性质” 的复习

麒麟区七中 张兴国

一.探究目的

1.练习固体和液体的正确取用操作。

2.巩固和加深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3.通过对“物质转换知识链”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让化学知识与实验进行整合。

二.实验试剂和用品

1.试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 NaOH 溶液、石灰水;

食盐水、Na 2CO 3溶液、、CuSO 4溶液、BaCl 2溶液、FeCl 3溶液、MgCl 2溶液、

AgNO 3溶液;镁条、铜片、锌粒、锈铁钉、NaHCO 3粉末、Na 2CO 3粉末、

NH 4Cl 固体、熟石灰粉末。

2.用品:白瓷板、玻璃片、砂纸、玻璃棒、pH 试纸、胶头滴管、药匙、镊子、

试管夹、试管(5只以上)、玻璃管或吸管、烧小杯(2只)。

三.知识归纳与串链(预习题)

【归纳】1 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归纳为“238”

(两个表、三种情况、八类反应)。请你写出一个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 两类置换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

的应用(有单质生成的反应) ① 金属+酸:

② 金属+盐溶液:

2. 三类“酸碱性相反”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③酸性..氧化物+碱.

④碱性..氧化物+酸.

⑤酸.+碱.

(中和反应): 3. 三类“盐与酸碱盐”的反应——溶解性表....

的应用(生成沉淀或气体)

⑥盐+酸:

⑦盐+碱:

⑧盐+盐:

【归纳】2 我们还可以将 “沉淀和离子检验”之间的情况归纳为“863”(八沉淀、六离子、三情况)。

1. 八沉淀的三种情况(写对应化学式)

① 不溶于酸的沉淀:

② 溶于酸并产生..

气体的沉淀:

③溶于酸不产生

...气体的沉淀:(蓝色)(红褐色)

2. 六种离子的检验,可以根据实验的明显现象(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分成

三类主要方法。

①主要通过变色检验的离子:

②主要通过生成沉淀检验的离子:

③主要通过生成气体检验的离子:

【发散】你能找出“酸的五条化学性质”、“碱的四条化学性质”“盐的四条化学性质”吗?

它们需满足什么样的反应条件才能发生反应?

“酸”的五条化学性质

“碱”的四条化学性质

“盐”的四条化学性质

【串链】据下列实例的转化关系,归纳出“物质不同类别之间的转化关系”。

C O2

CO2H2CO3

H2O

CaCO3

Ca(OH)2

HCl

Na

O2

Na2O

H2CO3或CO2

H2O

Na2CO3

NaOH

O2

即:

四.实验与探究

1.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探究——体验化学的“色彩美”,并利用溶液颜色(酸碱性)变化,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3.有沉淀(固体)生成的反应(有些也有“色彩美”哟)

五、问题与讨论(巩固题)

1.你能写出上述1.

2.3实验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吗?

2.你有哪些方法可以确定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即:H+和OH-的检验)?(温馨提示:可以从“变色、测pH、生成气体、生成沉淀”考虑多种方法)

3.你能用多少种不同方法制备ZnCl2,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温馨提示:前面的“8种反应”中都可以生成盐,可访问它们)

附:“酸碱盐化学实验题”汇编

1.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

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

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

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

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

乙——“瓶吞鸡蛋”。甲乙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2.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

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

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的猜想正确。

②。的猜想正确。③

的猜想正确。

虑。

3.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

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

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

是。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

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

质之一是;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小结】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无色酚酞试液变溶液呈碱性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5.春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

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 _。

【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 _ (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6.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山把一标有“生石灰干燥剂”的小纸袋带到学校进行实验。干燥剂是否变质?小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1)

(2)既然干燥剂中已有Ca(OH)2,小山又猜想还可能有另一种物质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山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西认为步骤②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愉快的小组活动结束了,除以上猜想及实验,你还想对该干燥剂的成分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7.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其饭盒中有一小包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镁粉和氯化钠。小明利用这包粉末,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验证并分离铁粉的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

(2)若要进一步分离镁粉和氯化钠而得到干燥的镁粉,要进行的操作是:溶解、、洗涤、干燥。在前两步实验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填一种)。

(3)在(2)所得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对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小明作如下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硫酸镁。

猜想2:溶质有硫酸镁和(填化学式)。

经查阅资料:硫酸镁溶液酸性极弱。若要检验猜想2是否正确,能不能选用无色酚酞溶液作为试剂?(填“能”或“不能”)。小明选用一种金属单质进行实验,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从而肯定了猜想2是正确的,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

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

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

强共同探究。

(1)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图所

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

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含有钙元素的产物。

开始小强假设该产物为CaO,但通过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设生成的含钙产物为Ca(OH)2。请解释小强否定原假设建立新假设的理由:

实验步骤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

CaO2与H2O反应有Ca(OH)2生成

(3)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 ______。

9.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

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 、Na 2C0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 、NaOH 、Na 2C0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 、NaOH 、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 、NaOH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理由一是_______________ __;理由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

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NaOH 、Na 2C0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 2C0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 2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

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10.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

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

________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沉淀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沉淀溶解变成澄清溶液。为了确定沉淀溶解成澄清溶液的原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 沉淀为什么能溶解变成澄清溶液?

【查阅资料】 碳酸盐溶于酸,碳酸氢钙[Ca(HCO 3)2]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 ①溶液呈酸性;②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

甲 a 乙 b 石灰石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实验与结论】

【交流与反思】从探究中你得到的启示或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实验室里的同学们正在做探究实验。用A、B、C、D四支试管各取室温下等体积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①向A试管中滴加碳酸钾溶液;②向B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③向C试管中滴加硝酸镁溶液;④向D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均充分振荡。

(1)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的问题是(请具体回答)。

(2)表达与交流:小芳根据在D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判断D试管中无化学反应

发生。你认为此判断的依据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并具体解释原因;

(3)为科学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对B试管中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

继续进行探究。小芳猜想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小刚猜想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为验证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选用不同的试剂分别进行实验。请填写下列实

请你对B试管中滤液的处理提出可行的建议

12.实验室有5种白色固体,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固体。

(1)调查研究

①5种白色固体分别是:NaOH、Na2CO3、CuSO4、Ca(OH)2和NaHCO3。

②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查阅了NaOH、Na2CO3和NaHCO3的一些性质。

(2)实验探究:同学们的探究报告如下,请你帮助完成。

(3)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了全面反思,发现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请用物理方法继续鉴别

“酸碱盐化学实验题汇编”参考答案

1.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 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 CO 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②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 有沉淀生成等)

2.(1)NaOH+HCl===NaCl+H 2O (2)气球胀大 (4)【交流讨论】① NaCl ②氢氧化钠(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设计】 ①小林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云 ③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 【反思拓展】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合理答案均可)

第二步:向上述A 、C 、D 溶液中分别滴加

无色的酚酞溶液 三支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均变红。 结论: 第三步:

依据右

装置,再

次对A 、C 、D 进行

实验 ①加热固体A B 溶液无明显现象。 A 是Na 2CO 3 ② 待①停止加热后,通过长

颈漏斗向C 溶液中加入稀盐

C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B 溶液中有气泡逸出、并有白色沉淀生成。 B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四步:

被加热的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B 溶液中有气泡逸出且溶液变浑浊。

C 是

利用排除法得出:

D 是NaOH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3.NaHCO3遇水产生二氧化碳;与某些酸反应产生CO2;Ca(OH)2+CO2=CaCO3↓+H2O;Na2CO3;加水或加热,

=Na2CO3+CO2↑+H2O。 4.【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还可能呈中性。【实验验证】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溶液呈酸性或中性【分析与思考】⑴OH—;氯化铁/氯化铜(化学式也可),FeCl3+3NaOH = Fe(OH)3↓+3NaCl CuCl2 +2NaOH = Cu(OH)2↓+2NaCl ⑵有所泡产生;Zn+ 2HCl = ZnCl2+ H2↑5.【提出猜想】NaOH溶液全部变质【实验探究】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实验反思】(1)③④ (2)硫酸铜溶液 (或NH4Cl溶液) 【拓展应用】密封保存

6.(1)

(2)CO2 +Ca(OH)2 =CaCO3 + H2O 取样于小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干燥剂中含的碳酸钙(3)Ca(OH)2也可能是未变质的CaO和水反应刚生成的(4)干燥剂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7.(1)用磁铁吸引(2)过滤玻璃棒(或烧杯) (3)H2SO4不能Fe+H2SO4=FeSO4+H2↑(合理答案给分)(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8.(1)O2(或写名称均可)、补充鱼塘中的氧气、烧杯(2) Array

在水较多的环境中即使生成CaO,也会和水作用

生成Ca(OH)2(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2CaO2+2H2O =2Ca(OH)2+O2↑(4)CaO2与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意思相近可给分)

9.甲理由一 Na2CO3与Ca(OH)2不能同时存在理由二没有生成物NaOH

有沉淀生成;少量的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所以没有气体生成10.(1)a.酒精灯 b.锥形瓶 (2)2KMnO4△KMnO4 + MnO2 + O2↑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H2O2 ===

2H2O + O2↑催化作用 (3)白 CO2 + Ca(OH)2= CaCO3↓+ H2O 实验与结论实验Ⅰ:玻璃棒不

成立实验Ⅱ:稀盐酸 2HCl + Ca(HCO3)2 = CaCl2 + 2H2O + 2CO2↑交流与反思:不溶物在一

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可溶物(合理答案亦可)

11.(1)氢氧化钙与各种盐的反应(此空合理答案即可得分) (2)不合理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

现象

(3) (4)加酸中和,使溶液为中性后排放

12.(2)E :CuSO4结论:溶液均呈碱性Ca(OH)2+CO2 = CaCO3↓+ H2O NaHCO3(3) NaOH 和Na2CO3

(完整版)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食品与健康相关,下列作法不会危害人体的是(C ) A、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饲养猪加入瘦肉精 C、蒸馒头加适量纯碱 D、长期使用铝餐具 2、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 A、硝酸钠 B、氢氧化钾 C、氢氧化铁 D、硝酸 2.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生成水,气体或沉淀的反应,而A中的Na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均可溶,所以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3、为了防治病害,对生长过程中的菜喷洒农药,用碱性溶液或清水冲洗可使毒性降低,浸泡时可加入(A) A、固体碳酸钠 B、食醋 C、白酒 D、白糖 3.解析: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食醋显酸性,白酒,白糖均显中性,所以选A. 4、配制番茄无土培养液用到KNO3,化肥硝酸钾是(A) A、复合肥 B、磷肥 C、钾肥 D、氮肥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钠,可加入适量的(B) A、铁屑 B、氯化钡 C、硝酸银 D、氢氧化钾 5.解析:除去硫酸钠,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故排除A,C,D(2)不能与氯化钠反应,B中氯化钡不 与氯化钠反应,而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可过滤去除,故选B. 6、下列各物质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Na2CO3·10H2O B 、CuSO4 C、浓硫酸D、NaCl 固体 6,解析:A久置于空气风化失水,质量减少.发生化学变化.B 硫酸铜在空气中与水反应生成五 水硫酸铜,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C 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质量增加但无化学变化D NaCl 固体质量不变. 7、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可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B ) A、K2SO4、HNO3、BaCl2 B、BaCl2、Na2CO3、HCl(过量) C、CaCl2、KOH、Na2CO3 D、CuSO4、FeCl3、NaOH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 二、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1.单质: 1)金属: 2)非金属 + 氧气 → 氧化物 2.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 3)水: 3.酸: 4.碱: 5.盐: 三、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有单质时化合价改变) ⑴单质+单质→化合物 Mg + O 2 —— P + O 2—— ⑵单质+化合物→化合物 C + CO 2 —— ⑶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 CaO + H 2O —— CuSO 4 + H 2O —— 2)分解反应:(有单质时化合价改变) ⑴氧化物分解 H 2O —— HgO —— ⑵酸分解 H 2CO 3 —— ⑶盐分解 KMnO 4 —— KClO 3 —— CaCO 3 —— CuSO 4·5H 2O —— 3)置换反应:(化合价一定改变) ⑴金属+酸→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Fe + HCl — Al + H 2SO 4 — ⑵金属+盐→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Fe + CuSO 4 — Cu + AgNO 3 — ⑶金属氧化物+H 2(或C)→金属+水(或CO 2) CuO + H 2 — C + Fe 2O 3 —— 4)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一定不变) ⑴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Fe 2O 3 + HCl — CuO + H 2SO 4 — ⑵酸+碱→盐+水 NaOH + H 2SO 4 — Fe(OH)3 + HCl — ⑶酸+盐→盐+酸(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H 2SO 4 + BaCl 2 — HCl + CaCO 3 — ⑷碱+盐→碱+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Ca(OH)2 + Na 2CO 3 — NaOH + FeCl 3 — ⑸盐+盐→盐+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CaCl 2 + K 2CO 3 — Ba(NO 3)2 + Na 2SO 4 — ※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⑴金属氧化物+CO →金属+CO 2 Fe 2O 3 + CO —— 0 +2 Fe → Fe 氧气→氧化物 金属+ 酸→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盐→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酸性氧化物+ 水→酸 碱→盐+水(可溶性碱) 碱性氧化物+水→碱(可溶性碱) 酸→盐+水 酸性氧化物→酸 水+ 碱性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CuSO 4→CuSO 4·5H 2O 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 金属→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酸+ 碱性氧化物→盐+水 碱→盐+水 盐→酸+盐(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石蕊变蓝;酚酞变红(可溶性碱) 酸性氧化物→盐+水(可溶性碱) 酸→盐+水 盐→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碱+ 金属→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酸→盐+酸(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碱→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盐→盐+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盐+ 金 属:Fe 、Cu 、Mg 、Al 单 质 稀有气体:He 、Ne 、Ar 非金属 纯净物 酸性氧化物:CO 2、SO 2、 SO 3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其它氧化物:H 2O 、CO 、Fe 3O 4 化合物 酸 物质 碱 盐 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 可溶盐:K +、Na +、NH 4+、NO 3-、SO 42-(除BaSO 4)、Cl - (除AgCl) 难溶盐:AgCl 、BaSO 4、CaCO 3、BaCO 3、Ag 2CO 3 可溶碱:NaOH 、KOH 、Ba(OH)2、Ca(OH)2 难溶碱:Cu(OH)2、Fe(OH)3、Mg(OH)2 无氧酸:HCl 、H 2S 含氧酸:H 2SO 4、HNO 3、H 2CO 3、H 3PO 4 可溶:K 2O 、Na 2O 、BaO 、CaO 难溶:CuO 、Fe 2O 3、MgO 固态非金属:C 、S 、P 气态非金属:H 2、O 2、Cl 2、N 2 金属 碱性 氧化物 碱 盐 非金属 酸性 氧化物 酸 盐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总结及习题

在近几年的化学中考题中,以酸碱盐为知识的命题均有所体现。试题题型多样,以选择、填空、实验探究等,以考查同学们的知识综合、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现将酸碱盐有关的知识考题典例如下,希望同学们能根据酸碱盐的性质,找到题目的突破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下列物质是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是() A.Zn(NO3)2 B.CuSO4 C.FeCl3 D.Al2(SO4)3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金属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铜是氢后的金属,铜与酸不能发生置换反应。B应排除。从酸来说,盐酸或稀硫酸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浓硫酸、硝酸与金属不能发生置换反应,A应排除。在置换反应中铁生成正二价的化合物,所以C应排除。D可由铝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正确答案为D。 例2.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 A.铜和铁 B.铁和银 C.银 D.铜和银 分析: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铜、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e>Cu>Ag,金属的活动性差异越大,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所以最易反应的是Fe+2AgNO3=Fe(NO3)2+2Ag,若还有Fe粉,则发生的反应是Fe+CuSO4=FeSO4+Cu。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仍有Ag+,而Fe已全部消耗掉,那么置换出的金属只能是Ag,而没有Cu。 例3.a、b、c、d、e属于酸、碱、盐的五种化合物,它们的溶液相互反应时关系如下: (1) +b = c+H2O (2)c+H2SO4= d+a (3)e+AgNO3= AgCl↓+c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a是硝酸,e是氯化钡 B. a是硝酸,e是硝酸钡

(完整版)中考酸碱盐化学实验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考酸碱盐化学实验题/计算题汇编 1、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 究 CO2的制取和性质: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 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 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 C02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 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 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 已经发生了反应。 2、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 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 1-2mL,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3、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 NaOH 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 NaOH 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 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取少量 NaOH 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 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NaOH 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 溶液的方法是。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1 / 2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 2O 2Fe(OH)3 ΔFe 2O 3+3H 2O ②常见沉淀:AgCl ↓ BaSO 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 3↓ CaCO 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四、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读数为整数)

中考化学酸碱盐实验探究典型真题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例1: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2NaOH+H2↑+Cl2↑),这种工业成为“氯碱工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 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Na2CO3,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可能有少量的氯化钠没有反应(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你认为他的观点不正确(填 或“不正确”).[因为盐酸中有氯离子,影响氯化钠中氯离子的检验.] II.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婉同学设计探究方案后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小婉同学测得的数据计算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列出计算过程). 解:设 Na2CO3+2HCl=2NaCl+H2O+CO2↑NaCl+AgNO3=AgCl↓+NaNO3 106 44 58.5 143.5 x 0.22g y 2.87g x=0.53g ,y=1.17g 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00%=91.5%, 交流与反思:小强同学认为小婉同学设计的探究方案不够严密,其理由是: (1)探究方案中没考虑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2)探究方案中因缺少洗涤(填操作名称),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以下图示进行模拟炼铜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气体A有哪些成分,红色固体B可能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认为无色气体A一定是CO2,因为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认为红色固体B一定是Cu。 交流与讨论:丙认为甲的猜想不一定正确,无色气体A除含CO2外,可能含CO,理由是。

(完整)初三化学试题:酸碱盐综合测试试卷以及答案

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 三、碱1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水(CO 例外)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四、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 14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中考酸碱盐实验探究题汇总

中考酸碱盐实验探究试题汇总 1.((6分)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乙同学:CaCO3、Ca(OH)2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男晓珩了实验: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2)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 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丁同学:KOH、Ca(OH)2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 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4)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 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 氧化钾。 (1)酚酞溶液(2)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CaCO3,不能证明有无Ca(OH)2 (或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CaCO3,不能证明只有CaCO3;或加同学的实验设计错误,CaCO3为生成物一定有不用证明,应该证明有无Ca(OH)2 (3)丁 (4)KOH为(可溶于水的)生成物一定有,而固体中有Ca(OH)2,说明溶液为Ca(OH)2 的饱和溶液,所以一定有Ca(OH)2 (5) K2CO3+ Ca(OH)2=CaCO3↓+2KOH 2.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 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酸碱盐实验探究题专题

1、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 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装置: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158.0g,再准确称取11.0g纯碱样品并全部放 入A中; ②组装全部反应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关闭d;由e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③打开d,慢慢鼓入空气10min; ④再称干燥管的总质量为162.4g。 【问题分析】 ⑴通过装置B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⑵不设置装置C将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⑶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 2、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 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㈠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㈡实验: ⑴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 化,证明该气体中没有SO2 。 ⑵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 ⑶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㈢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无O2;B中观察到铜网表面变红,证明该气体是H2。 ㈣实验反思: ⑷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⑸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性(填“酸”或“碱”)。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工业“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过程呢? 【实验验证】如下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N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紧带长颈漏斗的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水面高于试管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若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装置完成后,在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D是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 D 的作用是除去A中挥发的氯化氢气体。 (3)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使CO2更易被吸收②NH3比CO2更易制取③CO2的密度比NH3大 (4 )用的方法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得出结论】利用“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可以制取NaHCO3。 4、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 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高中化学 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

盐的性质 ?盐的定义: 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盐在溶液里能解离成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根据阳离子不同,可将盐分为钠盐、钾盐、钙盐、钱盐等,根据阴离子不同,可将盆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等。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 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碳酸氧钠(NaHCO3)、碳酸钙和农业生产上应用的硫酸铜(CuSO4)。 ?盐的物理性质: (1)盐的水溶液的颜色常见的盐大多数为白色固体,其水溶液一般为无色。但是有 些盐有颜色,其水溶液也有颜色。例如:胆矾(CuSO4·5H2O)为蓝色,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含Cu2+的溶液一般为蓝色,含Fe2+的溶液一般为浅绿色,含Fe3+的溶液一般为黄色。 (2)盐的溶解性记忆如下钾钠硝钱溶水快(含K+,Na+,NH4+,NO3-的盐易溶于水);硫 酸盐除钡银钙(含SO42-的盐中,Ag2SO4, CaSO4微溶,BaSO3难溶)都易溶;氯化物中银不溶(含Cl-的盐中,AgCl不溶于水,其余一般易溶于水);碳酸盐溶钾钠钱[含CO32-的盐,Na2CO3、(NH4)2CO3、K2CO3易溶,Na2CO3微溶,其余难溶〕。 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一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例如:Fe+CuSO4==FeSO4+Cu

规律:反应物中盐要可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Na除外)。 应用:判断或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 (2)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例如;HCl+AgNO3==AgCl↓ +HNO3。 规律:反应物中的酸在初中阶段一般指盐酸、硫酸、硝酸。盐是碳酸盐时可不溶,若是其他盐,则要求可溶。应用:实验室制取CO2,CO32-、Cl-,SO42-的检验。 (3)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若反应物中盐不为按盐,生成物其中之一为沉淀或水。 应用:制取某种碱,例如:Ca(OH)2+Na2CO3== CaCO3↓+2NaOH。 (4)盐+盐→另外两种盐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于水。 应用:检验某种离子或物质。例如:NaCl+AgNO3 =AgCl↓+NaNO3(可用于鉴定Cl-);Na2SO4+BaCl2==BaSO4↓+2NaCl(可用与鉴定SO42-) ?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及用途比较如下表: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酸碱盐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 表1 A. 酸奶 B. 鸡蛋清 C. 牙育 D. 肥皂水 2. (福州)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3. (广州)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2的溶液显酸性 B. pH=7的溶液显中性 C. 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D. 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4. (重庆A卷) 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 B. 测得厕所清洁剂pH=8 C. 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 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 (重庆B卷) 某同学用pH 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 ,实验过程中pH 试纸变成蓝色的是() A、雨水pH=6 B、食醋pH=3 C、肥皂水pH=10 D、食盐水pH=7 6. (宜宾)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B.葡萄汁和苹果汁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牛奶和鸡蛋清都接近中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7. (上海)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8.(张掖)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9. (南京)一些食物的近似PH 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苹果汁:2.9~3.3 B .葡萄汁:3.5~4.5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10. (宜昌) 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1. (雅安) 生活中某些物质的pH 近似为:西瓜汁5.8、苹果汁3.1 、泡菜3.4、鸡蛋清7.6,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苹果汁 B .泡菜 C .西瓜汁 D .鸡蛋清 12. (广东)根据”题5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HC l 分子在运动 C.Y 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Y 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13. (广东)下面图示为某些物品对应的pH 范围,其中显弱碱性的是 A.小苏打 B.杨梅 C.栗子 D.菠萝 14(北京)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熟石灰 B .烧碱 C .食盐 D .大理石 15.(北京)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pH ,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液体肥皂()9.510.5- B .菠萝汁()3.3 5.2- C .柠檬汁 ()2.0 3.0- D .酱油 ()4.0 5.0- 16.(2015?德阳)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 酸果 汁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酸碱盐典型例题解析

酸、碱、盐典型例题解析 在近几年的化学中考题中,以酸碱盐为知识的命题均有所体现。试题题型多样,以选择、填空、实验探究等,以考查同学们的知识综合、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现将酸碱盐有关的知识考题典例如下,希望同学们能根据酸碱盐的性质,找到题目的突破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下列物质是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是() A.Zn(NO3)2B.CuSO4 C.FeCl3 D.Al2(SO4)3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金属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铜是氢后的金属,铜与酸不能发生置换反应。B应排除。从酸来说,盐酸或稀硫酸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浓硫酸、硝酸与金属不能发生置换反应,A应排除。在置换反应中铁生成正二价的化合物,所以C应排除。D可由铝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正确答案为D。 例2.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铜和铁 B.铁和银 C.银 D.铜和银分析: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铜、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e>Cu>Ag,金属的活动性差异越大,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所以最易反应的是Fe+2AgNO3=Fe(NO3)2+2Ag,若还有Fe粉,则发生的反应是Fe+CuSO4=FeSO4+Cu。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仍有Ag+,而Fe已全部消耗掉,那么置换出的金属只能是Ag,而没有Cu。 例3.a、b、c、d、e属于酸、碱、盐的五种化合物,它们的溶液相互反应时关系如下: (1)+b = c+H2O (2)c+H2SO4= d+a (3)e+AgNO3= AgCl↓+c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a是硝酸,e是氯化钡 B.a是硝酸,e是硝酸钡 C.a是硝酸,e是盐酸 D.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钠 分析:此题用类推法分析。已知a、b、c、d、e都是化合物,因而三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此反应就可以发生。从第(3)个方程式可推知,e中有氯离子,c中有NO3-,从第(2)个方程式可知c中 的阳离子是Ba2+,c中的阳离子必定和作用生成不溶性的BaSO4沉淀,所以c为Ba(NO3)2,d和a是BaSO4、HNO3。而(3)中的e则为BaCl2,从第(1)个方程式可知,能生成Ba(NO3)2和水,即盐和水的反应物定是酸和碱,所以a是HNO3,b是Ba(OH)2, A答案正确。 例4. A、B、C、D四种物质符合下列反应关系: (1)B+H2 = 单质A+H2O (2)B+H2SO4 = C+ H2O (3)C+NaOH = 蓝色↓D+Na2SO4 试判断出它们的物质名称:A ;B ;C ;D ; 分析:此题的突破口在(3)中的蓝色沉淀D,从物质在水中呈现出沉淀的颜色可知D 为氢氧化铜,根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可推断出C是硫酸铜,然后顺藤摸瓜,推出(2)中的B 物质中一定含有铜元素,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一定是碱或碱性氧化物,而D 已是氢氧化铜,所以B肯定是氧化铜,则(1)中还原出的A是铜。于是答案就显而易见: A—铜;B—氧化铜;C—硫酸铜;D—氢氧化铜。 例5.有A、B、C、D、E五瓶已失去标签的溶液,各瓶可能是AgNO3、BaCl2、Na2CO3、Ca(NO3)2、HCl溶液中的一种,现将瓶内溶液各取少许,进行两两混合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酸碱盐实验探究

酸碱盐实验探究 一、有关酸和碱性质的探究实验 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无色溶液中含有 氢氧化钠 小妮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我认为:小欢和小妮的实验是为了证实小京结论的可靠性,小京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然小妮的实验可靠性比小欢的实验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_ _____。 3.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7.1 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 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 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 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 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 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 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 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 等。 + - 2+ - NaOH==Na++OH-;Ca(OH) 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 等。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 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 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 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 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pH 越大,碱性越强。 3.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 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 即为该溶液的pH。 (1)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这种操作可能泡掉pH 试纸上一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 (2)不能先用水将pH 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水润湿后的pH 试纸将测定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 (3)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1~14的整数。(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精密pH 试纸和酸度计(又称 pH 计)来测量。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1.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 2.胃液的pH 在0.9~1.5 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铁屑都可被溶解,但胃本身却能安然无恙。因为胃里有一层“粘液屏障”,它是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出的一种胶冻状粘液,在胃粘膜表面构成一个保护膜,用来保护胃,防止胃酸对其本身的腐蚀及胃蛋白

酸碱盐相关实验(讲义及答案)

3酸碱盐相关实验(讲义) 知识点睛 1. 探究酸碱盐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1)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①证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有现象的,可直接观察; 无明显现象的,通常加入指示剂观察。②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例: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探究反应后溶液 的成分,并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三种情况:恰好完全反应(NaCl ) 酸过量(NaCl 和HCl )碱过量(NaCl 和NaOH )验证方案: a.滴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证明酸过量。b.加入其他试剂观察产生的现象(气体、沉淀等)如加入Na 2CO 3溶液,有气体产生,证明酸过量。 (2)其他酸碱盐反应实验 其探究方法可类比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探究。 2. 碱的变质 (1)NaOH 、Ca(OH)2变质的原因 和空气中的反应,NaOH 转化为, Ca(OH)2转化为。 (2)探究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①探究碱是否变质,需检验是否存在CO 2-。检验方法: a.滴加足量酸,有气体产生; b.滴加含Ca 2+或Ba 2+的可溶性碱或盐,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探究碱的变质程度(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需检验是否存在OH -。 检验方法: 先滴加足量的含Ca 2+或Ba 2+的可溶性盐使CO 32-变成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或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部分变质NaOH ? ?全部变质?部分变质 Ca(OH)2? ?全部变质

精讲精练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 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向装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若观察到 ,则证明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方案二】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若测得的pH 逐渐变(填“大”或“小”)且最终(填“大于” 或“小于”)7,则证明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 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决定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和CaCl2; 猜想二:CaCl2; 猜想三:。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若,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二:另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说明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实验三: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下列物质中也能说明猜想三正确的是(填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D.锌 【反思与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 考虑。 ②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 加入过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