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1.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畴。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

现。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或: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马克思所说的“补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5.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6.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

单位加以衡量。

7.(

8.

9.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

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10.《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本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

的价值。

11.成本的作用: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成本是总和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

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

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12.<

13.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14.

15.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6.成本会计的发展: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

一: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

二: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三: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

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五: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

二:预算制度的完善;

三: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

|

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

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

三是实施责任成本;

四是推行质量成本;

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

六是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17.1906年美国会计师第一次提出“标准成本”概念,使成本会计增加了事前控制的新职能,标志着成本会计已

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18.|

19.弹性预算是近代成本会计的重大进步,也是节约间接费用的最好办法。

20.1952年美国会计学家倡导责任会计。

21.美国会计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22.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西蒙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

23.

24.成本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

25.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供应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26.商品的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商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支出的总和。

27.'

28.销售费用包括: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宣传费,以及为销售

本企业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薪酬、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有关的业务费等。

29.管理费用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工会经费、业务招待费等。

30.财务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损益、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

3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与商品生产没有直接的关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构成企业的期间费用。

32.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已经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

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33.

34.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包括:

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

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是制定成本计划的依据)

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实施进行的监督,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

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完成的检验)『基础』

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进行的研究)「一般在期末,即事后定期进行」

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计划的重要手段)

35.

36.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产品成本按照事先测算确定的成本水平发生,防止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现

象,从而达到节约各种耗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7.《

38.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揭露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并

为进行成本预测、编制下期成本计划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为以后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提供必要的依据。

39.成本会计的任务:

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

优化成本决策,确立成本目标

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制定责任成本制度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成本核算要求、费用分类及成本核算一般程序

1.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

做好各项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进行成本控制的基本条件,是正确计算成本的重要前提)

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成本核算是以价值形式来计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项费用的。而价值形式的核算又是以实物计量为基础的。

3.划分各种费用之间的界限:

&

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费用和非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各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界限

4)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的界限(受益原则)

4.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

5. 产品成本的计算,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6.不同产品要求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必须根据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及工艺过程等予以确定。

7.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

~

8.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1)直接材料:指加工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主要材料与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备品备件、燃料动力等。

2)直接人工:也称生产人员薪酬,是指生产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和制造产品所耗用的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及各种津贴等。

3)制造费用:是指在生过程中所发生的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费用。具体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如: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设备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

费用)、修理费、水电费、设计费、、、、、

9.

10.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①销售费用:运输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

②?

③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④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汇兑损失、手续费

10.费用按与产品的关系分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11.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扩大直接成本,减少间接成本。

12.

]

13.费用既包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也包括在该会计期间内收益的资本性支出。

14.支出大于费用,但费用并不完全包含在支出之内,有些费用并不一定要发生现金支出。

15.

1)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

固定不变的成本费用。(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企业

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

酌量性固定成本(决策行为):研究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 ]

约束性固定成本(经营能力):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

2) 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变动成本不变(直接材料费用、生产人员计件工资)

3)

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确定均以相关范围作为前提条件。

17.按可控性:可控制成本、不可控制成本。 18.按成本发生的时态:

偿债性支出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已发生 未来成本(目标成本)

19.确定标准成本的作用:

(1) 便于分清各部门的责任;

(2) (3) 利于成本控制与决策;

(4) 是考核产品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5) # (6) 是考核各种消耗水平的重要尺度。

20.标准成本的含义:一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也称“成本标准”;二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 21.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是:

1) 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 确定成本项目。

3) 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4)

5)

对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核算。

6)

`

7)

按照费用界限归集,计算产品成本。

8) 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第五章 费用在受益对象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1.要素费用分配的标准:

(1) 成果类: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

(2) 消耗类: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 (3) 定额类: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

*

分配公式:

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分配标准额×费用分配率

2.要素费用分配程序:

1) 确定需要分配的要素费用的项目以及金额; 2) 确定具体要素费用项目的分配标准; 3) 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

按其适用期: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

a. 定额成本

b. 计划成本

c. 标准成本

(

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理想标准

4)根据要素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

5):

6)

7)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

4.直接材料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

材料耗费,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耗用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零部件、自制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燃料、周转材料等。

5.发出材料成本的核算应设立“原材料”账户,并按照材料的品种、规格设立明细账。

7.$

8.材料按计划成本发出核算的优点:

1)可以考核和分析材料采购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

3)分析材料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

4)有利于采取措施改进材料采购、自制材料等的供应管理工作;

5)有利于考核各车间部门的经济效益;

6)还可以简化材料收发的日常核算工作。

9.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可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或材料定额费用法进

行分配。

10.。

11.材料定额消耗量是指一定产量下按照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材料数量。

12.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材料数量限额。

13.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消耗量=该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单价

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作用:可以考核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材料收发存的实物管理,但分配计算的工作量较大。

14.按各种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材料费用(原材料种类较多之时):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费用定额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材料费用分配率

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作用:可以简化计算工作量,但不能考核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不利于材料的实物管理。

15.采用计划成本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分配明细表中要分设“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两栏。

16.燃料费用的分配方法与原材料的分配方法相同。

17.

18.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

1)在安装仪表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示的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计算;

2)/

3)在没有安装仪表的情况下,可按生产工时的比例或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

19.外购动力费用的支付一般通过“应付账款”核算,一般是在每月下旬向相关部门支付。

20.计算外购动力费用的一般做法:

1)先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即每月下旬支付外购动力费用时,按付款额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月末“应付账款”科目如有借方余额,表明当月支付款大于应付款的多付费用,则下月实际支付金额为:支付款-上月该账户借方余额;

3)月末“应付账款”账户如有贷方余额,表明当月应付款大于支付款的应付未付费用,则下月实际支付金额为:支付款+上月贷方余额。

21.

22.职工薪酬的内容:

<1>《

<2>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职工福利费;

<4>社会保险费;

<5>住房公积金;

<6>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7>非货币性福利;

<8>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辞退福利)

<9>

<10><

<11>其他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23.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的内容:

(a).计时工资: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生活费)等。

(b).计件工资:按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c).奖金: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经常性奖金。

(d).津贴和补贴: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其他津贴;各种物价

补贴。(不含交通补助、年功性津贴)

20.职工薪酬核算的原始记录包括:考勤记录、产量记录、工时记录。

21.工资结算单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经过职工签收后作为工资结算和付款的原始凭证,一份作为劳动部门进行工资统计依据,一份按职工姓名裁成工资条发给员工。

;

22.职工薪酬的分配:

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在“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中进行归集,并以“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单独列示;

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职工薪酬,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企业性质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职工薪酬,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23.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一般采用按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本期发生的直接工资费用÷各种产品生产耗用的工时(实际或定额)合计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该产品耗用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24.企业应当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25. 计提折旧要注意:

第一,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

第二,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足折旧。

[

第三,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

26.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27.固定资产的应用: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28.生产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折旧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核算。

29.经营组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记入“其他业务成本”。

30.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属于自己的资产);

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有资产的控制权)。

31. “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反映服务部门所发生的一切生产耗费,既包括各部门发生的直接费用,也包括服务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

32. 不单独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的前提是企业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发生的制造费用较少,辅助生产也不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

33.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法。

①直接分配法是将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总额,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或产品),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受益产品、车间、部门。其特点是:只对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单位进行分配。

某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率=该辅助生产部门归集的费用÷该辅助生产部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辅助生产部门外部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对象接受的劳务量×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率

采用直接分配法最为简便,但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②—

③顺序分配法:受益少的在前,受益多的在后。

某辅助生产费用顺序分配率=( 该辅助生产部门归集的费用+按顺序由其他辅助生产部门分入费用之和)÷(该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劳务总量-已进行分配辅助生产部门接受的劳务)

受益对象(已进行分配的辅助生产部门除外)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对象接受的劳务量×辅助生产费用顺序分配率

顺序分配法也称为梯形分配法,其分配结果的正确性和计算工作量都有所增加。但只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企业中采用。

④交互分配法:先对内,再对外。

特点:要进行两次分配,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首先对内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再对外进行分配。

第一步:对内交互分配

某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率=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交互分配前归集的费用÷劳务总量

该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率=该辅助生产部门对内的劳务量×该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率

交互分配后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注:接受劳务将转入费用,提供劳务则转出费用

第二步:对外分配

某辅助生产费用对外分配率=该辅助生产部门交互分配后的费用÷该辅助生产部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辅助生产部门外某一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对象接受的劳务量×辅助生产费用对外分配率

交互分配法进行了两次分配,增加了计算量,但同时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该方法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相互提供劳务量较大的企业。

⑤代数分配法:分配结果最正确

⑦^

⑧计划成本分配法:

第一步:按计划成本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的计划成本=接受的劳务量×计划单位成本

第二步:计算辅助车间的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的费用

第三步:计算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辅助生产车间的计划成本

第四步:分配成本差异

将差异全部分配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简化和加速了分配的计算工作,排除了辅助生产实际成本高低对受益单位成本的影响,便于分析、考核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同时能反映辅助生产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的差异。

34. 制造费用大部分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还有一部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直接生产费用。制造费用还包括车间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

制造费用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立明细账。

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分配标准之和

~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一)生产工时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优点是:资料容易取得,方法比较简单。适用于:原始记录和生产工时统计资料比较健全的车间。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情况。

(三)机器工时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耗用机器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耗用的机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方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四)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如果年度内发现全年的制造费用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分配率计算的分配数之间发生差额时,一般就在年末调整计入12月份的产品成本中,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实际发生额> 计划分配额,用蓝字补加。

实际发生额< 计划分配额,用红字冲减。

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总额

某月某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年度计划分配率

-

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制造费用总账及明细账科目,不仅可能有月末余额,而且既可能有借方余额,也可能有贷方余额。借方余额表示超过计划的预付费用,属于待摊性质;贷方余额表示按计划应付而未付的费用,属于预提性质。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或季节性费用比重较大的企业或车间。

35.生产损失应由产品制造成本承担。

36.废品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料废和工废两类。

37.

38.废品按能否修复分为可修复性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

39.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能够修复,而且所耗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

40.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不能修复,或者虽可修复但所耗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41.*

42.废品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

43.废品的报废损失,指不可修复的废品的实际成本减去回收材料和废料价值后的净损失。

44.废品的修复费用,是指可以修复的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

43.“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核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贷方核算可修复废品回收的残值和应向责任人索赔的数额。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就是废品损失。废品损失最终转入“基本

生产成本”,该科目月末没有余额。

44.可修复废品损失,是指在修复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修复费用(包括其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应分摊的制造费用),扣除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净损失。

45.

46.可修复废品返修以前发生的费用,在“基本生产成本”总账科目及相应明细账中,不必转出,因为它不是废品损失。

47.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48.&

49.由于自然灾害等引起的非正常停工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余停工损失应计入产品成本。

50.管理费用的内容:

①公司经费。

②工会经费。

③职工教育经费。

④劳动保险费。

⑥董事会费。

⑦~

⑧咨询费。

⑨诉讼费。

⑩排污费。

11税金。

12技术转让费。

13技术开发费。

14业务招待费。

15

16#

17其他管理费用。

49.销售费用的内容:

1)运输费

2)装卸费

3)包装费

4)保险费

5)展览费

6)广告费

7)}

8)

9)销售机构经费

10)其他销售费用

50.财务费用的内容: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

第六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分配

1.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2.广义在产品包括:

①继续加工的半成品

②/

③等待验收入库的产成品

⑤正在返修的废品

⑥等待返修的成品

3.盘盈:借:基本生产成本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盘盈转销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管理费用

4.盘亏和毁损: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基本生产成本

盘亏或毁损转销时:

1):

2)计量手法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先扣除残料价值和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借记“原材料”

或“银行存款”

3)车间正常的生产损耗,借记“制造费用”科目;

经营性损失,借记“管理费用”;

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损失,借“银行存款”或“其他应收款”

3)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非常损失,先扣除残料价值和赔偿,借记“营业外支出”

5. 企业应根据月末结存在产品数量的多少,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月末在产品价值的大小,在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企业定额管理基础工作的扎实与否等方面的因素来选择分配方法。

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常用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法、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

①$

②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价值很低,且各月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

生产费用之和=完工产品成本(自来水生产、发电、采掘业)

③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或者虽然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

月初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冶炼和化工企业)

④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而且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纺织、造纸、酿酒)

在产品成本=原材料费用完工产品成本=生产费用总额-在产品成本=生产费用总额-原材料费用

⑤约当产量比例法:

(一)!

(二)一般计算: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投料)百分比

某项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产量本月生产费用

月初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该项费用=完工产品数量×该项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该项费用=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 (二)在产品完工率的计算

a.按50%计算 (企业生产进度比较均衡)

b.按工序分别测定(各工序不均衡)

某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 (三)原材料费用的确定

a.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每件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消耗的原材料相同,即投料程度为100%)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原材料费用总额÷(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的实际产量)

b.原材料随生产加工进度陆续投入,且投料进度与加工进度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约当产量法)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投料)百分比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该项费用=完工产品数量×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该项费用=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c.原材料随生产加工进度陆续投入,但投料进度与加工进度不一致(消耗定额计算)

某道工序在产品投料进度=(前面各工序材料消耗定额之和+本工序材料消耗定额×50%)÷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d.原材料分工序投入

某道工序在产品投料进度=到本道工序为止的累计材料消耗定额之和÷产品材料消耗定额×100%

(四)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月末有产品数量较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等各成本项目所占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⑥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或者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包装或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 把在产品视同为完工产品,按两者的数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和各项加工费用。

⑦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在产品实际数量×单位在产品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在产品实际数量×单位在产品定额工时×计划小时工资率

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在产品实际数量×单位在产品工时定额×计划小时工资率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实际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此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工作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且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数量娈化不大的企业。

⑧ 定额比例法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定额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费用本月原材料费用

费用月初在产品实际原材料++

完工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本月直接人工费用

用月初在产品直接人工费++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直接人工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直接人工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本月实际制造费用

用月初在产品实际制造费++

完工产品实际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实际制造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定额比例法有利于分析和考核各项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同时避免了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不负担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差异的缺陷。该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7.“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与所属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月末在产品成本之和核对相符。

第七章 1.生产按产品工艺特点分类:单步骤生产、多步骤生产。 2.生产按组织管理方式分类:

① 大量生产:品种少、每种产品产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如:开采业、纺织业。 ② 批量生产:每批数量少、种类较多,如:服装业。 ③ 单件生产:产品数量少、种类多,如:造船业。

3.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2)成本计算期的确定;(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4.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1) 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单件小批多步骤生产。 2)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但步骤生产,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单 件小批多步骤生产。 3) 分步法:适用于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5.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定额成本法、分类法。 6.不同成本计算方法之音的区别:

(1)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2) 成本明细账的设置不同 (3) 成本计算期不同

(4) 完工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不同

7.分批法的适用范围:

产品的批次易于划分而且各批产品成本需要分别计算。 根据客户的订单进行生产。 产品种类不稳定的小规模企业。 单件生产的产品。

连续式多步骤、装配式多步骤

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时的试生产。

8.采用分批法:如果批内产品是跨月陆续完工的数量占批量的比重较小,可采用计划单位成本、定额成本或近期同种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等方法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比重较大,则采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9. 简化分批法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全部产品累计工时

某批完工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计入费用=该批完工产品累计工时×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10.简化分批法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或车间,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几十批甚至达到几百批,且月末未完工批数较多的企业。

11.分步法的适用范围:多步骤生产、技术上可间断、管理上分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

12.分步法可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

13.逐步结转分步法:<半成品成本法>

①综合结转分步法(要还原):

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100%

优点:可以简化半成品成本的结转和登记工作,便于考核和分析完工产品成本所耗半成品成本的水平。

可以简化和加速半成品收发凭证的计价和登记工作,便于进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

缺点:成本还原工作繁重、复杂。

②分项结转分步法:

优点:可以直接提供规定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缺点:半成品成本结转和登记工作量大,各步骤完工成本不能专项反映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不利于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

14.平行结转分步法:也叫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适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装配式生产的企业。

(完)

2018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2018《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坏账准 备的账务处理 会计师常常都会遇到一笔坏账,那么坏账怎么处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8《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希望能帮到大家! 【内容导航】: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第一章资产第二节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内容。 【知识点】:预付账款 3.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实际发生坏账)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时,应当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提示】该笔业务不影响应收款项账面价值。

4.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增加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 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提示】该笔业务减少应收款项账面价值。 教材【例1-18】XX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应收丙公司的账款进行减值测试。应收账款余额合计为1000000元,甲公司根据丙公司的资信情况确定应计提100000元坏账准备。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0 【提示】XX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100000(元)(贷方)。

教材【例1-19】甲公司XX年对丙公司的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损失30000元。 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 3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0 【提示】XX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100000-30000=70000(元)(贷方)。 教材【例1-20】承【例1-18】和【例1-19】,假设甲公司XX年12月31日应收丙公司的账款金额为1XX00元,经减值测试,甲公司应计提1XX0元坏账准备。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00 贷:坏账准备 50000

自学考试04533《管理与成本会计》重点简答试题汇总

自考《管理与成本会计》重点简答汇总 课程代码:04533 1、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 (1)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2)进行目标成本计算; (3)进行责任成本核算; (4)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 (6)成本会计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2、成本会计具有哪些主要职能?说明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1)成本预测:依据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一定产品或某个项目、方案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以便为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信息和依据,避免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 (2)成本决策:依据成本预测和有关成本数据,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选取最优方案的过程; (3)成本计划:依据成本预测和决策,反映计划期产品成本水平的货币形式反映的书面文件; (4)成本核算: (5)成本控制 (6)成本分析 (7)成本考核 3、如何正确理解产品成本和生产费用这两个概念? 答:(1)生产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凡是同提供商品或劳务给客户的过程无关的耗费就不是生产费用; (2)而产品成本是批企业为了取得某项资产所做出的价值牺牲,它既可能是牺牲另一项资产来换取的,也可能是产生某种负债而导致将来的价值牺牲; (3)两者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联系: (1)表现在两者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企业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 (2)生产费用的发生额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区别: (1)生产费用强调的是一定利益主体的耗费,它的发生,并不意味着产品已形成;而产品成本强调的是为特定目的所发生的耗费。 (2)生产费用是按时期来归集的,即一定时期内为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他不一定记入本期的产品成本;而产品成本则是按对象来归集计算的,即某一具体对象所承担的各种耗费,无论这些费用是哪一时期发生的。也就是说,产品成本除了本期实际发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 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

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复习过程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 得体会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1、对会计和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很高兴终于念完了《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我以前对会计的印象是给企业登记账务的,也听说过这个职业是稳定、可靠、吃香的,即所谓“铁饭碗”,有亲戚从事会计行业,结果在大城市买房安家落户。我在学会计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仅一周一次,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且明白了原来记账报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2、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初级会计学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初级会计学重在讲述会计工作的原理,强调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故而我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主要就是注重会计原理。具体细分为下: 首先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局限在案例和案例所用的方法上上,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而是找到并理解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是将课文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中阐述的会计核算所用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充分地理解与感悟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要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还要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很多,需要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3、学到了些什么 一开始老师就说会计的作用在于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从总体上讲,整个《初级会计学》这本书和这门课程其实都是围绕会计要素展开的。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初级会计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知识点会计分录复式记账

知识点 1.复式记账: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的一种记账方式。优越性: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从了解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 2.会记循环基本步骤:1.编审凭证。2.编制分录。3.记账。4.试算及试算表。5.调整分录6.编制财务报表。7.结账分录。 3.现金制:又称收付实现制或实收实付制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 4.应计制:又称权责发生制或应收应付制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应收应付为标准。 5.计提折旧固定资产:1.房屋和建筑物。2.机器设备。3.仪器仪表。4.运输工具。5.工具器具。6.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7.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凭租出的固定资产。 6.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以经营租凭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7.使用加速折旧法的理由:1.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效能高、受益多、应分摊较多折旧。到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则情况相反,采用加速折旧遵循了配比原则。2.加速折旧能够加快固定资产成本的弥补,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弥补大部分成本。因而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3.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维修费用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在固定资本使用初期,其使用的成本由较低的维修费用和较高的折旧费用构成,而到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则由较高的维修费用和较低的折旧费用构成其使用成本。这样可以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保持相对平衡。 8.会记确认基础有哪些?会记假设,会记分期,持续经营假设。 9.会记核算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记对象:是指会记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会记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0.无形资产的意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不包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和非专利技术等。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本质区别在于:有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有形性质所创造的;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无形性质所创造的,也就是说,有形资产的可触的、有形的和可视的因素赋于其价值。有形资产的价值来自于它的物质特征,尽管其财产权利是无形的,但它来源于其物质特性。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或来自于某些权利如许可权、抵押权等,或来自于一些无形因素影响,如竞争优势,独一无二性等,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来源都是无形的。 11.负债:指过期的交易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即,已经发生的事导致现在承担后果。它是企业资产总额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 12.所有者权益:亦称净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产量的要求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包括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等。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企业,所有者权益就是股东权益。它按形成的来源,可分为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 期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期内:利润=收入-费用 由于“利润”可增加“所有者权益” 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一)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或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成本会计实验心得体会总结

成本会计实验心得体会总结 一、实验目的 实训内容的衔接可以有助于促进我们对会计知识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所学的本会计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系统的模拟操作,深刻理解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于是学校给我们创造一次实训的机会,以检验自己的会计知识掌握程度和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接触社会,接触现实会计职业,为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二、实验内容 在实训中我们从会计的基本理论入手,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以会计核算为主线来进行实训,这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训,以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培养我们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培养职业技能的要求。在实训中我总结步骤如下:1、熟悉资料,设置各种帐簿,登记起初余额。 2、根据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 3、根据凭证登记帐簿。 4、结帐、对帐、编制会计报表。 5、装订、整理实训资料,上交实训作业。 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帐簿,练习做会计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总帐,明细帐,科目汇总表,现金出纳日记帐,银行存款(借款)日记帐,总帐余额试算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这些什么总帐、明细分类帐、三栏式等等一系列帐,真是着急。看着这么一厚搭凭证,苦的还在后边,尤其在写数字时,写错一个,就要整张纸作废,于是我先用铅笔填写。这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另外,做这些帐,首先要分清哪些业务该登那些帐簿,稍微疏忽,一帐帐页就报废了。还有,最后结帐时要一笔一笔计算每个类型的结果,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做的头大!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会计的帐页分类装订,凭证等一系列材料整理归类,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组织各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中,不仅需要有所侧重,而且需要相互衔接,基础的和重要的实训内容适当重复,其中基础会计学的实训是基本和关键。完成原始凭证的简单分析和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简单认识,使我们对会计实务的基本流程形成一个较系统的框架。实训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财务会计的实训内容突出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成本会计则突出成本计算方法的训练,我们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组织会计实训,使会计实训在会计理论知识衔接深入的同时得到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地进行模拟实训。 三、实验结论 在模拟实验中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经过这次自身的切身实验,我才深切地理会到了“走出课堂,投身实践”的必要性。平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纸上谈兵,思维的认识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我们对会计知识认识的片面性,使得我们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这些都是十分有害的,其极大地限制了我们会计知识水平的提高。于是这些天我们进行了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使我们了解了业务处理程序与方法。

(完整版)初级会计学(第六版)重点归类

1、会计的基本职能 2、会计要素(资产的特征、收入包括的内容) 3、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式)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重要性、可比性、谨慎性) 7、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8、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9、复式记账法的含义 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含义、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记账规则) 1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12、会计分录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13、试算平衡公式 14、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5、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账户、调整账户) 16会计凭证按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类 17会计账簿的种类 18、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19、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20、期末账项调整 21、对账 22、财产清查的种类 23、财产清查的一般方法 2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5、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注:彩色字体为计算题、问答题、业务题范围。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两个: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是: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 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 映。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 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核算与监督联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 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 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 的作用。 2、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 的分类或概括。 (资产的特征:1.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但都能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 4.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汇总 1、会计计量: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包括: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2、会计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就是会计主体,例如: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 3、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4、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5、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 6、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1.服务对象不同2.处理依据不同3.处理时态不同4.计量单位不同5.质量标准不同。 7、会计作账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8、会计作账的基本制度: (1)权责发生制: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记入利润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9、两者的区别: (1)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完全相同 (2)在同一时期同一业务计算的收入和费用总额也可能不相同 (3)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盈亏较为准确,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盈亏不够准确 (4)“权”计算盈亏的手续比较麻烦,“收”比较简单。 10、会计要素的计量: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 1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 1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13、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经营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运输收入等实现的收入。 14、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15、利润表的特点是1、根据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2、属于动态报表 1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一般根据科目发生额填制 资产按流动性有大到小顺序排列 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在一定时日(报告期末)的期末余额编制的

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4篇)

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4篇)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由小编为大家整合而成,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参考一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1】 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迎来了每学期期末的会计模拟实训。实验课的时间定在2019年6月30日至2019年7月18日。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成本会计综合实验教程,让我们根据实验的要求来进行仿真演练。 在模拟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该企业的概况,该企业的名字是欧亚化肥厂,是一个小型国有企业,主要生产农用化肥,年产3万吨尿素,全厂职工295人,其中管理人员85人,拥有固定资产价值3000万元。这些数字我们要心中有数。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该厂设有合成、尿素、成品三个基本生产车间;设有供水、动力、机修三个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及经营管理部门提供产品及劳务。实验教材中还介绍了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便于我们进行会计工作。该厂的成本核算特点是采用厂部集中核算制度。基本生产成本的三个车间要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中供水车间分别以循环水、精制水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分别计算循环水和精制水的产品成本。动力车间和机修车间也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制造费用要单独核算,月末按生产工时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

本。另外教程中还列示了该企业的成本项目和生产成本期初资料,便于我们登账。这学期的登账工作比每学期稍微轻松一点,只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帐。 在了解了实验课本的各部分内容后,我们就要正式开始会计工作了。根据会计实验内容的要求,首先,我们按照会计实验课本上的建账资料编制明细帐,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其次,我们要根据每一章的实验程序与要求来编制各项费用分配汇总表,然后根据汇总表登记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分别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这次的实验要求我们在计算分配率的时候保留四位小数,金额保留两位小数。前四个实验还算很简单,计算起来也不是很麻烦,都是简单的计算汇总,到了第五个实验是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这就涉及到各车间的交互分配的问题,算起来有些复杂,登账也比较麻烦,先是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该车间提供的产品及劳务成本中,然后编制转账凭证及制造费用分配表,再将归集的制造费用转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刚开始,我们还很积极,但是到了后来便渐渐失去了兴趣,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会计是一项既简单又乏味的工作,而我们并没有那样的耐心去完成这样一份工作。在此期间,也有不少同学抱怨会计工作实在是太累人了,更有甚者说很后悔报了会计专业。不过,抱怨归抱怨,不得不承认在这次会计实验课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1、对会计和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很高兴终于念完了《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我以前对会计的印象是给企业登记账务的,也听说过这个职业是稳定、可靠、吃香的,即所谓“铁饭碗”,有亲戚从事会计行业,结果在大城市买房安家落户。我在学会计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仅一周一次,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且明白了原来记账报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2、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初级会计学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初级会计学重在讲述会计工作的原理,强调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故而我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主要就是注重会计原理。具体细分为下: 首先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局限在案例和案例所用的方法上上,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而是找到并理解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是将课文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中阐述的会计核算所用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充分地理解与感悟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要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还要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很多,需要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3、学到了些什么 一开始老师就说会计的作用在于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从总体上讲,整个《初级会计学》这本书和这门课程其实都是围绕会计要素展开的。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初级会计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会计部门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初级会计学复习资料 很多都是自己整理过的

初级会计学 第一章概述 一、会计的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和控制,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 ?基本职能:反映、监督 ?拓展职能:控制、分析、预测、参与 ※“六职能”,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定 三、会计目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四、会计对象:由所有者投入的资金 资金筹集 由债券投入的资金 供应过程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生产过程 资金运动销售过程 按法定程序返回投资者的投资 资金的退出偿还各项债务 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五、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①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1.资产是资源,而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确认: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应收款。 ②负债: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确认: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业务。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地计量。 分类: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利润或股利、应缴税费。 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成本会计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成本概述成本核算概述 第一节成本概述 第二节 1、成本定义 2、成本的分类 3、成本、费用与支出 一、成本定义 1、马克思《资本论》的成本定义:理论成本 成本的经济内容为“C+V” 具体包括: (1)劳动资料上的消耗,如固定资产折旧; (2)劳动对象上的消耗,如材料消耗; (3)人工方面的消耗,如工资。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实际成本 理论上,有助于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都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实际工作中: (1)由于受成本计算效益性原则限制,有些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却没有计入产品成本,如期间成本。 因此,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 (2)有些没有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考虑经济核算的要求,将其计入产品成本,如废品损失成本、停工损失、财产保险费等。 产品成本的开支范围包括: 1)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费用; 2)为制造产品而耗用的动力; 3)企业生产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及其福利; 4)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 5)企业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6 )企业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费用。 下列开支不得计入产品成本: 1)资本性支出;2)投资性支出;3)期间费用支出;4)营业外支出;5)在公积金和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6)其它不应列入产品成本的支出,如违约金、滞纳金、捐赠、被没收的财产等 3、管理成本 成本与管理相结合,并随之发展,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 二、成本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也称生产成本,指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也称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 2、成本按成本习性,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1)变动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与产量呈正比变化的成本,Y=bx。 (2)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Y=a。 3、按成本是否可控,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成本可控与否,具有时间上、空间上与层次上的相对性; (2)变动成本和直接成本一般是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和间接成本一般是不可控成本,但并不绝对。 4、成本按是否决策相关分为: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1)专属成本(特定成本):与某特定对象直接相关的成本。(2)机会成本:被放弃方案的收益是最佳方案的机会成本。(3)重臵成本(现时成本)(4)可控成本(5)沉没成本(6)不可控成本 三成本、费用与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