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科目常考的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科目常考的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科目常考的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科目常考的知识点汇总

1.跨膜转运:小分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大分子:出胞/入胞。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取决于浓度差和通透性,不耗能量。举例:O2、CO2、N2、H2O、乙醇、尿素、甘油。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不耗能量。经通道:相对特异性,无饱和现象,速率快,离子通道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有静息、激活、失活三种状态(K+通道无失活),导通有开放、关闭两种状态。举例:K+、Na+、Cl-、Ca+.经载体:化学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有饱和现象,速率慢。举例:葡萄糖(红细胞、普通细胞摄取)、氨基酸、核苷酸。

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耗能。原发性:钠泵:Na+、K+-ATP酶,维持细胞膜内外Na+、K+浓度差,使静息、动作电位幅度增加,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势能储备,一个细胞所获能量的20%~30%用于钠泵转运,哇巴因是特异性抑制剂。钙泵:Ca2+-ATP酶。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钠泵分解ATP的能量,举例:葡萄糖(肠腔内、肾小管吸收)、单胺类、肽类递质、碘的摄取。

2.兴奋性:机体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特征:产生动作电位。

阈值: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衡量兴奋性最好指标。

阈电位: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阈下

刺激只引起低于阈电位值的去极化,不能发展为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对K+通透性最大,对Na+通透性小,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是静息电位主要决定因素。Cl-电化学驱动力最小,Na+电化学驱动力最大。K+膜内为膜外的30倍,Na+膜外为膜内的10倍。

离子的平衡电位:Ex=60lg([X+]0/[X+]i)。[X+]0:膜外浓度,[X+]i:膜内浓度。静息电位接近于Ek(Ek为负,ENa为正)。

动作电位:升支(Na+内流),锋电位,降支(K+外流)。“全或无”现象,传导不衰减。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

局部电位:终板电位、EPSP、IPSP、感受器电位、发生器电位。以电紧张传播。

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沿郎飞结的跳跃式传导。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兴奋性=0,锋电位)→相对不应期(兴奋性逐渐恢复,负后电位前期)→超长期(兴奋性轻度>正常,负后电位后期)→低常期(兴奋性轻度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细胞>房室肌。自动兴奋的频率是衡量标准。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速率是最重要影响因素。窦房结P细胞自律性最高,为心脏正常起搏点,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实现。

传导性: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最快)→心室肌。传导方式:局部电流。

收缩性:心室肌细胞收缩力最强,为全或无式收缩。骨骼肌细胞为等级性收缩。

14.动脉血压的形成:循环系统内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30~40mmHg.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约100mmHg.

收缩压受每搏输出量影响,反映心脏搏出量。

舒张压受外周血管阻力影响,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血压降落幅度以微动脉最显著,调节器官血流量。

每搏量↑(肾上腺素)→收缩压↑→脉压↑。

心率↓(去甲肾上腺素)→舒张压↓→脉压↑。

外周阻力↑→舒张压↑→脉压↓。

老年人动脉硬化→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血压波动大,脉压↑。

失血→循环血量↓→动脉压↓。

15.中心静脉压CVP:右心房、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4~12cmH2O.

CVP↓:心脏射血能力↑,有效血容量不足。

CVP↑:心脏射血能力↓,静脉回流速度↑,血量↑,全身静脉收缩,微动脉舒张。

右心衰→CVP↑。左心衰→CVP不变。

下肢肌肉运动→加速静脉回流→CVP↑。

吸气→加速静脉回流→CVP↑。呼气→CVP↓。

站立位→回心血量减少→CVP↓。

高温→回心血量减少→CVP↓。

16.微循环: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微静脉。

迂回通路:物质交换。直捷通路:骨骼肌组织中多见,使一部分血液迅速经微循环进入静脉。动-静脉短路:体温调节。

阻力血管:微动脉+小动脉。

血流速度最快:主动脉;最慢:毛细血管。

除真毛细血管外,所有血管壁都有平滑肌,绝大多数受自主神经调节。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血管平滑肌受局部代谢产物和氧分压调节。

17.有效滤过压EFP=(毛细血管血压P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πi)-(组织液静水压Pi+血浆胶体渗透压πc)

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液,90%重吸收回血液,10%成为淋巴液。成人淋巴液流量约2~4L/d.

组织液增多因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右心衰)、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乳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18.心交感神经:正性效应,Ca2+内流↑使收缩性↑,节前递质Ach,节后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作用于β受体。

心副交感神经:负性效应,K+外流↑使心率↓,节前、节后递质Ach,作用于M受体。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皮肤中密度最大,单一支配,作用大,起

经常性作用。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骨骼肌,双重支配。

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颈动脉窦(舌咽)和主动脉弓(迷走),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

化学感受性反射(升压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缺氧、PaCO2↑、[H+]↑。

短期调节主要依靠压力感受性反射,长期调节主要依靠肾-体液控制机制。

心肺感受器可抑制血管升压素的释放。

冠状动脉:血压较高,血流量大;摄氧率高,耗氧量大;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显著(舒张压、心舒期)。冠脉血量在等容收缩期急剧↓,在等容舒张期急剧↑。收缩期延长冠脉血量↓,舒张期延长冠脉血量↑。

19.肺通气直接动力(关键):外界环境和肺泡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呼吸肌的舒缩运动。

主要呼气肌:膈肌(腹式),肋间外肌(胸式)。

主要吸气肌:肋间内肌,腹肌(用力时)。

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最主要,静态,肺泡表面张力占2/3+肺组织本身弹性回缩力)+非弹性阻力(动态,气道阻力为主,受气道直径影响)。

肺表面活性物质:DPPC、SP,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分布于肺泡内侧面。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肺顺应性

变大,减小肺弹性阻力。DPPC↓→肺不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气性呼吸困难。

P=2T/R.肺泡内压强=2×肺泡表面张力系数/肺泡半径。

20.肺总量TLC=肺活量VC(男3500ml,女2500ml)+余气量RV=深吸气量IC+功能余气量FRC.

肺活量VC=补吸气量IRV+潮气量TV(500ml)+补呼气量ERV.

用力肺活量FVC: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150ml)×呼吸频率。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气体更新1/7.

21.影响肺换气因素:呼吸膜的厚度、面积、通气/血流(V/Q)比值。

肺换气的结构基础是呼吸膜,有6层。

V/Q=每分肺泡通气量/每分肺血流量=0.84.

肺通气过度时(如肺毛细血管栓塞)V/Q>0.84;肺通气不足时V/Q 外周),对缺氧不敏感,对PaCO2突然增高的调节反应慢。

23.消化道平滑肌的神经支配:内在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运动)、黏膜下神经丛(分泌);外来神经系统:交感(抑制,收缩)、副交感(增加,松弛)。

胃泌素(促胃液素):促进分泌胃酸、胰液HCO3-、胰酶、肝胆汁、小肠液、胰岛素,运动食管胃括约肌、胃平滑肌、小肠平滑肌、

胆囊平滑肌。

促胰液素(胰泌素):抑制胃酸、食管胃括约肌、胃平滑肌、小肠平滑肌,其余均促进。

缩胆囊素:抑制食管胃括约肌,其余均促进。

唾液: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分泌,含淀粉酶、溶菌酶、IgA、IgG、IgM等,为低渗液,K+浓度高于血浆。最依赖副交感神经。

24.胃液:胃酸(壁细胞,促进铁钙吸收,促胰液素、缩胆囊素释放,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内因子(壁细胞,促进VitB12吸收),胃蛋白酶原(主细胞),黏液,碳酸氢盐。pH0.9~1.5.

刺激胃酸分泌:Ach、胃泌素、组胺(胃泌素、Ach促,生长抑素抑)、Ca2+、低血糖、咖啡因、酒精。

抑制胃酸分泌:胃酸、生长抑素、前列腺素、促胰液素、表皮生长因子。

调节:头期(酸度、胃蛋白酶均高,消化能力很强),胃期(酸度高、胃蛋白酶较少,迷走-迷走反射),肠期(酸度低、胃液少,十二指肠释放胃泌素、肠泌酸素刺激胃液分泌)。

消化期抑制胃液分泌:胃酸(负反馈),脂肪(肠抑胃素),高张溶液(肠-胃反射)。

胃的运动:容受性舒张(特征性,无收缩无方向性,暂时储存)+蠕动(3次/min,充分混合)。刺激物:食物对咽、食管的刺激通过迷走神经末梢释放肽类实现。机制:迷走-迷走反射;递质为血管活

性肠肽VIP或NO.

胃的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完全排空需4~6h.胃内促进因素:胃泌素延缓胃排空,迷走-迷走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十二指肠内抑制因素:食糜中盐酸、脂肪、高渗液、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肠-胃反射。

25.胰液:迷走神经、缩胆囊素→腺泡细胞→胰酶→量少酶多,促胰液素→导管细胞→HCO3-和水分→量多酶少。中和胃酸,保护肠黏膜,为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pH.消化力最强、消化功能最全。胰淀粉酶(活性分泌),胰脂肪酶(活性分泌),蛋白水解酶(酶原分泌)。胰蛋白酶原—肠激酶→胰蛋白酶。

胆汁:肝细胞分泌,800~1000ml/d,pH7.4(胆囊胆汁pH6.8)。胆盐是与消化有关主要成分,也是促进胆汁分泌最主要刺激物。无消化酶。乳化脂肪,促进脂肪、脂溶性纤维素吸收,促进自身分泌,防止结石形成。胆汁排出障碍时胰脂肪酶作用减弱。

小肠的运动:紧张性收缩(维持紧张度和腔内压)+分节运动(特征性,混合)+蠕动(缓慢推进)+蠕动冲(快速推进)。

大肠的运动:袋状往返运动+蠕动+集团蠕动。

VitB12、胆盐在回肠被吸收。Fe2+:小肠上部被吸收,VitC促进。Ca2+:主动转运为主,部分通过细胞旁途径,VitD、乳酸、酸性环境促进,草酸、植酸抑制。

26.影响能量代谢主要因素:肌肉活动(最显著),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额外耗能,1h开始,延续7~8h,蛋白质最

显著),环境温度(20~30℃最稳定)。

食物的氧热价: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的量与吸入O2量的比值。

基础代谢率BMR:清醒、极度安静下,不是最低(熟睡时最低)。男性>女性,儿童>成年。甲亢时BMR↑,甲低时BMR↓。

体温:日节律: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女性>男性。维持体温耗能占50%以上。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肝;运动时:骨骼肌;新生儿棕色脂肪参与非寒战产热(关键分子解耦联蛋白)。产热多来自基础代谢,内脏和脑最多。甲状腺激素为最重要体液调节。

散热:主要皮肤。辐射散热:热射线,环境温度有严重影响,安静状态下主要方式,如空调降温。传导散热:接触,如冰袋冰帽降温。对流散热:气体流动,如电风扇降温。蒸发散热:水分汽化,高温环境唯一方式,如酒精擦浴。前三者均皮温>环境温度;蒸发散热皮温>环境温度为不感蒸发,皮温≤环境温度为可感蒸发。

汗液、唾液为低渗液,小肠液、胰液为等渗液。大量发汗→高渗性脱水。

温热性发汗:胆碱能神经纤维;精神性发汗: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外周温度感受器:神经末梢,热感受器、冷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神经元,热敏位于PO/AH,冷敏位于网状结构、弓状核。体温调节基本中枢在下丘脑,PO/AH是中枢整合结构的中心部位。发热前寒战:体温调定点上移。

27.肾小球滤过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

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肾生成超滤液的量=125ml/min,180L/d.

菊粉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碘锐特或对氨马尿酸清除率=有效肾血浆流量。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9%.

肾阈:物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肾糖阈:160~180mg/100ml.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0)-(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滤过影响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交感神经→入球小动脉收缩),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低蛋白血症),肾血浆流量(不是通过改变有效滤过压,而是通过改变平衡点,660ml/min),滤过系数Kf.

28.原尿水分有99%在肾脏被吸收,其他物质被重吸收或主动分泌,终尿仅1.5L/d.

近端小管是最重要的重吸收部位,葡萄糖、氨基酸100%,水70%,HCO3-80%在近端小管。

原尿较血浆含量明显改变的是蛋白质。

NaCl:在近端小管(主动占2/3,被动占1/3)。

水:伴Na+重吸收的等渗性被动吸收。在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受抗利尿激素ADH调节。

HCO3-:CO2形式,优先于Cl-的重吸收,与H+分泌相耦联。

葡萄糖:继发性主动转运(与Na+同向转运)。

H+的分泌:Na+-H+交换。

NH3的分泌:单纯扩散。

29.小管液的流动: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集合管。

NaCl主动重吸收→外髓部组织间液高渗(呋塞米机制)。

NaCl和尿素形成→内髓部组织间液高渗(ADH机制)。

糖尿病、进食大量葡萄糖、静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后多尿:渗透性利尿(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

大量饮清水后多尿(水利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大量饮用高渗盐水后尿量不少:体液量增加,渗透压不高。

失水、禁水、大量出汗后少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主要下丘脑视上核分泌,室旁核少量分泌,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为最重要刺激因素。

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保水排钾,血钠↓、血钾↑(最主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排尿反射是一种脊髓反射,脑的高级中枢可调节。

脊休克发生时尿潴留,脊休克期溢流性尿失禁,脊休克后尿失禁。

30.感受器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功能,适应现象。

快适应感受器:皮肤触觉感受器。

慢适应感受器:肌梭、颈动脉窦、关节囊感受器。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主要)→玻璃体。

眼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是近点(越近越强)。

看远物→睫状体松弛→悬韧带紧张→玻璃体变扁→物像后移。

看近物→睫状体紧张→悬韧带松弛→玻璃体变凸→物像前移。

近视→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看近物时不需调节→凹透镜。

远视→成像在视网膜后方→看近物、远物时均需调节→凸透镜。

视杆细胞:与暗视觉有关,在周边部,光敏度高,视敏度较低,对光反应慢,感受器电位为Na+内流减少形成的超极化型慢电位。

视锥细胞:与明视觉有关,在中心部,光敏度低,视敏度较高,对光反应快,有色觉。

视盘无视杆、视锥;中央凹仅有视锥。

31.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20~20000Hz,最敏感的:1000~3000Hz.

主要传导: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卵圆窗膜→耳蜗。

振动的压强越大,振幅越小。

卵圆窗膜与耳蜗的前庭阶相连,圆窗膜与鼓阶相连,都内充外淋巴。

蜗管为一个盲管,内充内淋巴。

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声音感受器)。

耳蜗底部病变→高频听力受损,顶部病变→低频听力受损,听神经病变→均受损。

耳蜗微音器电位频率、幅度与声波一致,无阈值,无潜伏期不应期,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

前庭器官:上、外、后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

半规管适宜刺激:正负角加速度。囊适宜刺激:直线加速运动。

晕船反应时上、后半规管受到过度刺激。

3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双向性,完整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

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兴奋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易疲劳,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

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单向传布,中枢延搁,兴奋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易疲劳,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后发放。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Ach,去极化,Na+内流。

抑制性兴奋后电位IPSP:GABA,超极化,Cl-内流。

中枢+外周神经递质:Ach、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

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可突触前或突触后)、甘氨酸。

外周胆碱能纤维分布于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温热性汗腺的纤维+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

M受体:Ach效应能被毒蕈碱模拟,能被阿托品阻断。

N受体:六烃季铵阻断N1,十烃季铵阻断N2,筒箭毒碱阻断N1+N2.

α受体:哌唑嗪阻断α1,育亨宾阻断α2,酚妥拉明阻断α1+α2.

β受体:阿替洛尔、美托洛尔阻断β1,心得乐(丁氧胺)阻断β2,心得安(普萘洛尔)阻断β1+β2.β3分布在脂肪组织。

33.正反馈: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分娩过程;神经纤维膜上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血液凝固过程;胰蛋白酶原激活过程;月经周期雌激素的分泌。负反馈:大多数。

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特定区域,点对点投射,特定感觉。

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广泛区域,弥散投射,兴奋状态。

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非特异,存在于脑干网状结构内,多突触,易受药物影响。

快痛:传入纤维:Aδ纤维,投射:大脑皮层第一、第二感觉区。

慢痛:传入纤维:C纤维,投射:扣带回。

内脏痛最主要特点:定位不准确。

34.屈肌反射:多突触,后放电,脊髓离断后增强,可对侧伸肌反射,是防御反射。

牵拉反射:腱反射(快速牵拉,不能持久,易疲劳,单突触)+肌紧张(最基本,伸肌,缓慢牵拉,能持久,不易疲劳,多突触,维

持姿势)。

牵张感受器:肌梭:感受肌纤维长度,传入:Ⅰa和Ⅱ,传出:α和γ;梭内肌收缩→敏感性提高,梭外肌收缩→刺激减少。腱器官:感受肌张力变化。

脊休克:C5脊髓。去大脑僵直: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γ僵直+α僵直。α运动神经元支配所有肌纤维的收缩,γ运动神经元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去皮层僵直:大脑皮层、皮层下。

基底神经节:参与调节随意运动。

帕金森病(震颤麻痹):黑质多巴胺能系统受损,静止性震颤。

舞蹈病(亨廷顿病);新纹状体Ach能系统、GABA能系统受损,舞蹈样动作。

闰绍细胞的轴突末梢神经释放的递质是甘氨酸。

前庭(古)小脑:绒球小结叶→身体平衡功能(站立不稳)。

脊髓(旧)小脑:蚓部和半球中间部→调节肌紧张(意向性震颤、运动不协调、四肢乏力)。

皮层(新)小脑:半球外侧部→调节随意运动(无症状)。

35.交感神经兴奋:循环(心率↑、心缩力↑,不重要脏器血管收缩,肌肉血管舒张),呼吸(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消化(分泌粘稠唾液,胃肠胆↓、括约肌收缩↑),泌尿(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有孕子宫收缩、无孕子宫舒张),眼(瞳孔扩大),皮肤(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代谢(血糖↑,交感-肾髓质-糖皮质激素↑)。

摄水、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刺激→多食;破坏→拒食。

饱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刺激→拒食;破坏→摄食过多而肥胖。

杏仁核:刺激→抑制摄食活动;破坏→摄食过多而肥胖。

日节律中枢: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防御反应区:下丘脑近中线的腹内测区。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视交叉后较靠前侧为散热中枢,靠后侧为产热中枢)。

脑电图:α波:成人安静时;δ波:成人熟睡时、婴幼儿;θ波:成人困倦时、幼儿;β波:成人活动时。

36.膜受体:除甲状腺激素外均为含氮激素→第二信使学说。

胞质受体:糖皮质、盐皮质、雌、雄、孕;胞核受体:甲状腺激素、雌、雄、孕→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特性:特异性作用,信使作用,高效作用,允许作用。

下丘脑垂体束→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ADH(视上核)、催产素OXT(室旁核)。

垂体门脉系统→腺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T3、T4(负反馈)。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负反馈)。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性腺→睾酮/抑制素。

生长抑素GHI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GH.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催乳素释放肽PRP→催乳素PRL.

促黑激素抑制因子MIF/促黑激素释放因子MRF→促黑激素MSH.

无靶腺激素:GH、PRL、MSH,受下丘脑双重激素的调节,不受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37.生长激素:含量最多,促进生长发育最重要,不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急性低血糖刺激GH分泌的效应最显著。慢波睡眠时GH ↑(熟睡时最高),异相睡眠时GH↓。幼年缺乏→侏儒症;幼年过多→巨人症;成人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促进神经系统(骨和脑)发育最重要。T3生物活性最大,T4主要。大剂量T3、T4→血糖↑、蛋白质分解;生理量T3、T4→血糖↓、蛋白质合成;胆固醇↓。幼年缺乏→呆小症;成年缺乏→黏液性水肿;成年过多→甲亢;食物中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碘阻滞效应:过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甲状旁腺激素PTH: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受体在肾、骨,血钙↑、血磷↓(调节血钙血磷最重要的激素),血钙浓度为最重要调节。

降钙素CT: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受体在骨、肾,血钙↓、血磷↓,血钙浓度为最重要调节。

1,25-二羟维生素D3:受体分布广泛,主要在小肠、骨、肾,血钙↑、血磷↑。

胰岛素:胰岛B细胞,降血糖,为蛋白质合成和储存不可缺少激素。血糖升高为最强促进因素,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促分泌。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升血糖。胃泌素、缩胆囊素促,促胰液素抑。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盐皮质,束状带→糖皮质,网状带→性激素。

糖皮质:升血糖,使脂肪重新分布(水牛背、圆月脸),加强蛋白质分解、消瘦(肝外蛋白质分解、肝内蛋白质合成),弱醛固酮作用(不足可致水中毒),对儿茶酚胺允许作用,应激时启动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应激时不升高,应急时启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38.曲细精管是生精部位,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调节生精过程的重要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启动生精)、黄体生成素LH、睾酮(维持生精)。

睾酮:促进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钙磷沉积、红细胞生成。

雌激素:“女人味”+纤瘦(胆固醇↓)+柔情似水(水钠潴留)。

孕激素:铺床+着床+安睡。+雌激素→促进乳腺发育成熟;+缩宫素→泌乳。

雌激素第1个峰为FSH、LH升高所致,第2个峰为LH峰引起。LH峰为雌激素的第1个峰诱发。

导致胆固醇↓:雌激素、甲状腺激素。

导致水钠潴留:雌激素、醛固酮。

促蛋白质合成:生长激素、生理量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睾酮、雌激素。

促蛋白质分解:糖皮质、大剂量甲状腺激素。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整理-药理学

药理学 第一单元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1、酸性药物过量中毒,为加速排泄,可以(碱化尿液,减少重吸收)。 2、药物进入经胸最常见的方式(脂深性跨膜扩散)。 第二单元拟胆碱药 一、毛果芸香碱(M胆碱受体激动药) 作用:直接作用于受体。 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用途:治疗青光眼。 二、新斯的明(抗胆碱酯酶药) 作用:影响递质的代谢。 兴奋骨骼肌、胃肠、膀胱平滑肌;减慢心室率;对抗筒箭毒碱和阿托品的作用。 用途:重症肌无力。尿潴留。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三单元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 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阿托品+AchE复活剂 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产生M样症状的原因(胆碱能神经递质破坏减少)。 第四单元抗胆碱药 一、阿托品 作用:1、对眼睛:散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 2、解除平滑肌痉挛 3、抑制腺体分泌 4、解除迷走神对心脏的抑制。 5、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6、提起抗诉乙酰胆碱 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用途:1、虹膜捷状体炎 2、内脏绞痛 3、全身麻醉前给药;胃、十二指肠溃疡 4、缓慢型心律失常 5、感染性休克 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 二、山莨菪碱654-2 三、东莨菪碱――中枢性抗胆碱药 第五单元拟肾上腺素药 一、a和b受体激动药 (一)肾上腺素 用途:心跳骤停; 抗休克; 支气管哮喘及其他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局麻、制止鼻粘膜出血和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室颤 (二)麻黄碱 用于腰麻术中所致的血压下降 二、a受体激动药 (一)去甲肾上腺素 用途:休克和低血压,用于药物中毒致低血压 上消化道出血 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 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用酚妥拉明) 急性肾衰。 (二)间羟胺三、b受体激动药 (一)异丙肾上腺素 用途:心室自律缓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衰竭II、III房室传导阻滞 支气管哮喘 休克 (二)多巴酚丁胺 用途: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衰(首选强心苷) 四、a、b、DA受体激动药 多巴胺 用途:用于血容量已补足但有心收缩力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 充血性心衰:用强心甙、利尿药无效的难治性心衰 急性肾衰常合用利尿药。 第六单元抗肾上腺素药 一、a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苄胺唑啉) 用途: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静滴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外漏 休克(感染性、出血性) 充血性心衰和急性心梗 防治手术时发生高血压危象 二、b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用途: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 急性心梗早期 甲亢(辅助用药) 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 偏头痛 禁忌证:严重左室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我不是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 第七单元镇静催眠药 一、安定(地西泮)――苯二氮卓类 用途:抗焦虑首选药 镇静催眠首选药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中枢性肌肉松弛。 二、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 用途: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苯巴比妥:常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麻醉:硫喷妥钠 第八单元抗癫痫药 一、苯妥英钠 用途:治疗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长期服低血钙。有致畸和齿龈增生。 二、苯巴比妥――防治大发作的首选药 三、乙琥胺――防治小发作的首选药失神发作 四、氯硝基安定――失神小发作 五、丙戊酸钠――广谱抗癫痫作用 六、卡巴西平――精神运动性发作(三叉神经痛) 第九单元抗精神失常药 一、氯丙嗪(冬眠灵) 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镇吐作用――部位:延脑第四脑室底部;降低体温 2、内分泌系统(溢乳、闭经:阻滞结节-漏斗通路D2受体) 3、植物神经系统:降血压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历年必考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历年必考知识点汇总 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1/3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子宫圆韧带起自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前倾位。 子宫阔韧带限制向两侧倾斜,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穿过。 子宫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7.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拾卵)。 8.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防御作用)故不易感染。 9.卵巢固有韧带(卵巢韧带)是子宫与卵巢之间,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是卵巢与骨盆之间,有卵巢动静脉穿过,只切除子宫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10.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11.阴道上段:子宫动脉。中段:阴道动脉。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12.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 13.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阴道上段→髂内、闭孔。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14.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5.卵巢功能:生殖(产生卵子),内分泌(产生性激素)。 16.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17.排卵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18.黄体生命14天,排卵后7~8日高峰,9~10日退化。 19.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 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20.性激素为甾体激素(类固醇),肝脏代谢。 21.雌三醇生物活性最低,为筛查项目(检测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可判断胎儿是否宫内死亡)。 22.雌激素:促子宫输卵管发育,增对缩宫素敏感性,宫颈黏液湿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乳腺管增生,水钠潴留易肿,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子宫黏膜增殖期转分泌期,宫颈黏液干黏,抑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振幅,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基础体温排卵后升高0.3~0.5℃作排卵日期标志。 23.月经周期:月经期(1~4日),增殖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腺上皮:低柱状→弯曲→高柱状),分泌期(早期15~19日,中期20~23日,晚期24~28日,糖原小泡→顶浆分泌→糖原溢出)。 24.宫颈黏液:瞳孔样,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雌),椭圆体(孕)。 25.精子获能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 卵子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6.着床在受精后第6~7日。受精后8周称胚胎,9周起称胎儿。 27.自觉胎动:初产妇18~20周,经产妇16周末。 28.身长:前5个月=月数平方,后5个月=月数×5. 体重=宫高×腹围+200g 29.甲状腺是胎儿最早发育的内分泌腺。 30.胎盘:羊膜(最内层),叶状绒毛膜,底蜕膜(母体部分)。 3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属蛋白质类激素是一种糖蛋白,合体滋养细胞合成,8~10周达高峰。 雌激素:10周后胎盘合成,雌二醇为非孕妇100倍,雌三醇为1000倍。 32.脐带含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 33.羊水来源:早期:母体血清;中期:胎儿尿液;晚期:肺也参与。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外科知识点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外科知识点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外科知识点 一、水电解质 1.细胞外液阳离子Na内液为K、Mg 2.细胞外液阳离子C1、HCO3、蛋白质,内液阴离子HP04蛋白质 3.HCO3和H2CO3重要缓冲对20/1 4.等渗缺水、缺水缺盐、急性央、外科最常见、呕吐、不口渴常伴代谢酸中毒 5.低渗缺水,缺盐慢性缺水、补经系明显小于135为轻小于130为中,小于120为重 6.高渗缺水,缺水、口渴为主,轻仅口渴中度极口渴,皮肤弹性差,眼凹尿少比重高,重度有神经系 7.低钾碱中毒,尿呈酸性标反常性酸性尿 8.代酸呼吸加深加快酮味PH小于7.35HCO3下降伴严重缺水 9.代碱浅而漫伴低钾PH大于7.45 10.外科病人水2-2500钠4.5钾3-4克 二、输血 1.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最常见,血压不降,寒战2小时体温升高以 2.输血反应:酱油色血红蛋白尿发热低血压 3.过敏反应:与血液质量有关,寻麻疹

4.循环超负荷:快速大量输入年老心肺衰 5.传播病毒最大危险:白细胞 三、休克 1.中心静脉压5-10,血压低血容量不足 2.中心静脉压低血压正常血容量不足 3.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心功能不全血容过多 4.中心正常血压正血管过度收管 5.中心正常,血压低,心功不全血容量不足要补液试验,250等渗盐血压高中心不变示血容不足,如血压不变中心高于心功能不全 6.感染休克激素用到10-20倍 7.急性失血输血:在晶胶扩容主要输红细胞 8.休克轻度:口渴20%800以下 9.中度休克:淡漠口渴苍白发冷70-90800至160020-40% 10.重度休克:模糊水冷40%1600以上 四、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急性肾衰:高钾高镁高磷低钠,低氯 2、透析:尿素氨大于25,肌酐大于442甸大6.5氨左旋多巴不用脂肪乳剂 五、围期 1.胃肠道术前1-2流质术前12时禁食,术前4时禁水,禁烟2周,3天前抗菌 2.Ⅰ清洁(甲切)Ⅱ污染(胃大切)Ⅲ污染(阑切) 3.甲良好、乙红肿硬结血肿未化脓丙化脓

执业医师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 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 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 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的解毒另有:毒扁豆碱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中毒症状:1、M样作用症状2、N 样作用症状3、中枢抑制系统症状 三、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临用配制,静注给药氯磷定:肌注或静注 胆碱受体阻滞药 1、M胆碱受体阻滞药:平滑肌解痉药:阿托品 2、N1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神经节阻断药,主用降血压,有六甲双铵、美加明

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真题解析总结

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真题解析总结 生理学历年考点汇总1 1.兴奋性是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1999) 2.静息电位接近于:钾平衡电位(2000) 3.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呈双向传导(2001) 4.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2002) 5.有关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增多时被激活(2003) 6.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刺激强度的大小(2004) 7.关于Na+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Na+泵活动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2005) 8.实验中刺激神经纤维,其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是:呈双向传导(1999) 9.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2000) 10.静息电位接近于:钾平衡电位(2001) 11.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是:相对于突触传递易疲劳(2002) 12.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2003)

13.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A型(2004) 14.血清与血浆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纤维蛋 白原(2005) 15.通常所说的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2000) 16.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相对数量变化 的是:血细胞比容(2001) 17.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2002) 18.房室延搁一般发生于:兴奋在房室交界内传导时(2004) 19.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使心排血量增加:使用肾上腺素时(2005) 20.心排血量是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1999) 21.在影响动脉血压的诸因素中,每搏输出量增多而其他因素不变时,脉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2000) 2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有缓慢的 2期平台(2001) 23.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2002) 24.在等容舒张期,心脏各瓣膜的功能状态是:房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慢性胃炎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慢性胃炎B/A型胃炎的鉴别(TANG原创)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大纲无,教材有) 又位 病因 名于

义的检查项目是 A.腹部B超 B.消化道钡餐 C.胃镜检查 D.大便隐血试验 E.胃液分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患者反复上腹部不适,伴有反酸暧气,考虑胃部疾病,最具有诊断意义的就是胃镜检查。 2.关于慢性胃窦胃炎,不正确的是 A.引起恶性贫血

B.消化道症状多见 C.可同时存在溃疡 D.血清壁细胞抗体多为阴性 E.常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胃窦胃炎其实就是说的B型胃炎,也就是多灶萎缩 性胃炎,不会引起恶性贫血。 消化性溃疡 ( 一) 概述——概念: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1.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 2.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 (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平衡的结果。 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 ①上皮前——黏液和碳酸氢盐(HCO3-); ②上皮细胞; ③上皮后——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流。 ④前列腺素E――保护细胞、促黏膜血流、增加黏液及HC03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保护细胞、促进上皮再生。 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胃酸/ 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 侵蚀——溃疡形成 (1)Hp 和NSAIDs ——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已知的主要病因。

(2) 胃酸 ——过度分泌,远远超过黏膜的防御作用——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1.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 A.暖气反酸 B.恶心呕吐 C.节律性上腹痛 D.无规律性上腹痛 E. 粪便黑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节律性上腹痛。 2.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小弯近贲门处 E. 胃窦小弯侧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窦小弯侧。 3.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A.进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 B.呕吐物量大 C.呕吐物内含大量宿食

执业医师考试之《药理学》历年考试真题大汇总

执业医师考试之《药理学》历年考试真题大汇总 药理学 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考纲要求】 1.不良反应:(1)副反应;(2)毒性反应;(3)后遗效应;(4)停药反应;(5)变态反应;(6)特异质反应。 2.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1)半数有效量;(2)治疗指数。 3.药物与受体:(1)激动药;(2)拮抗药。 【考点纵览】 1.副作用与毒性反应的区别? 2.何谓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3.治疗指数的概念与意义? 4.何谓受体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拮抗药? 【历年考题点津】 1.药物的副反应是 A.难以避免的 B.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C.剂量过大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D.药物作用选择性高所致 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 答案:A 2.有关药物的副作用,不正确的是 A.为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药物反应 B.为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物反应’ C.为不太严重的药物反应气 D.为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时所产生的反应 E.为一种难以避免的药物反应 答案:B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快速耐受性 B.成瘾性 C.耐药性 D.反跳现象 E.高敏性 3.吗啡易引起 答案:B 4.长期应用氢化可的松突然停药可发生 答案:D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考纲要求】 1.首关消除。 2.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3.生物利用度。 4.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 【考点纵览】 1.什么是首关消除? 2.舌下给药和肛门给药有无首关消除? 3.脂溶性高,分子量小及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 4.何谓生物利用度? 5.一级动力学消除为恒比消除,药物半衰期固定。零级动力学消除为恒量消除,半衰期不固定。血药浓度越高,半衰期越长。【历年考题点津】 1.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 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B.药物的吸收速度 C.药物的排泄速度 D.药物的消除速度 E.药物的分布速度 答案:D 2.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特点为 A.药物的半衰期与剂量有关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模拟试卷1

1下列哪种物质可使下食管括约肌张力增高 (A)盐酸 (B)内因子 (C)胃蛋白酶 (D)胃泌素 (E)钙通道拮抗剂 2下述关于肠结核腹泻特点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腹泻就是溃疡性肠结核得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B)一般不含黏液与脓液 (C)腹泻可与便秘交替 (D)常伴里急后重 (E)便血极少见 3 下述关于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胃溃疡一般比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发生 (B)一般出现50~100ml即可出现黑粪 (C)出血超过500ml时就可引起循环障碍 (D)半小时内出血超过1000ml时均会发生休克 (E)第一次出血后很少复发 4 下述哪项不符合由胃泌素瘤引起得消化性溃疡 (A)多发生在球后十二指肠降段与横段,或空肠近端 (B)常规胃手术后不易复发 (C)易并发出血、穿孔与梗阻 (D)基础胃酸分泌过度 (E)常伴腹泻 5下述属于胰腺外分泌功能得试验就是 (A)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B)胰功肽试验 (C)血清缩胆囊素测定 (D)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 (E)血浆胰多肽测定 6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不少于(A)〈1ml (B)1~2ml (C)2~3ml

(D)3~4ml (E)5ml 7 隐性肝性脑病病人得临床特点就是 (A)轻度性格改变 (B)轻度行为改变 (C)应答尚准确,但吐字稍缓慢 (D)可有扑翼样震颤(肝震颤) (E)无任何临床表现 8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得药物中,效果最好得就是 (A)西沙必利 (B)多潘立酮(吗丁啉) (C)氢氧化铝 (D)西咪替丁 (E)奥美拉唑 9 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烧心得描述,错误得就是 (A)烧心就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 (B)常在餐后半小时出现 (C)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D)弯腰时可加重 (E)卧位可加重 10 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得内因子就是由胃黏膜中哪种细胞产生得(A)表层柱状上皮 (B)黏液细胞 (C)主细胞 (D)壁细胞 (E)G细胞 11 增生型肠结核得最常见症状就是 (A)腹泻 (B)便秘 (C)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D)盗汗 (E)消瘦 12 治疗消化性溃疡应用下列何种药物抑制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最有效(A)酸泵抑制剂

2018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常考知识点速记7

生理学 1.跨膜转运:小分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大分子:出胞/入胞。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取决于浓度差和通透性,不耗能量。举例:O2、CO2、N2、H2O、乙醇、尿素、甘油。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不耗能量。经通道:相对特异性,无饱和现象,速率快,离子通道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有静息、激活、失活三种状态(K+通道无失活),导通有开放、关闭两种状态。举例:K+、Na+、Cl-、Ca+.经载体:化学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有饱和现象,速率慢。举例:葡萄糖(红细胞、普通细胞摄取)、氨基酸、核苷酸。 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耗能。原发性:钠泵:Na+、K+-ATP酶,维持细胞膜内外Na+、K+浓度差,使静息、动作电位幅度增加,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势能储备,一个细胞所获能量的20%~30%用于钠泵转运,哇巴因是特异性抑制剂。钙泵:Ca2+-ATP酶。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钠泵分解ATP的能量,举例:葡萄糖(肠腔内、肾小管吸收)、单胺类、肽类递质、碘的摄取。 2.兴奋性:机体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特征:产生动作电位。 阈值: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衡量兴奋性最好指标。 阈电位: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阈下刺激只引起低于阈电位值的去极化,不能发展为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对K+通透性最大,对Na+通透性小,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是静息电位主要决定因素。Cl-电化学驱动力最小,Na+电化学驱动力最大。K+膜内为膜外的30倍,Na+膜外为膜内的10倍。 离子的平衡电位:Ex=60lg(【X+】0/【X+】i)。【X+】0:膜外浓度,【X+】i:膜内浓度。静息电位接近于Ek(Ek为负,ENa为正)。 动作电位:升支(Na+内流),锋电位,降支(K+外流)。“全或无”现象,传导不衰减。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 局部电位:终板电位、EPSP、IPSP、感受器电位、发生器电位。以电紧张传播。 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沿郎飞结的跳跃式传导。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兴奋性=0,锋电位)→相对不应期(兴奋性逐渐恢复,负后电位前期)→超长期(兴奋性轻度>正常,负后电位后期)→低常期(兴奋性轻度<正常,正后电位)。 3.极化:静息状态下外正内负。 超极化: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加大方向变化。 去/除极化: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方向变化。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 TDM治疗药物: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一、水电解质 1.细胞外液阳离子Na 内液为K、Mg 2.细胞外液阳离子C1、HCO3、蛋白质,内液阴离子HP04 蛋白质 3.HCO3 和H2CO3 重要缓冲对20/1 4.等渗缺水、缺水缺盐、急性央、外科最常见、呕吐、不口渴常伴代谢酸中毒 5.低渗缺水,缺盐慢性缺水、补经系明显小于135 为轻小于130 为中,小于120 为重 6.高渗缺水,缺水、口渴为主,轻仅口渴中度极口渴,皮肤弹性差,眼凹尿少比重高,重度有神经系 7.低钾碱中毒,尿呈酸性标反常性酸性尿 8.代酸呼吸加深加快酮味PH 小于7.35HCO3 下降伴严重缺水 9.代碱浅而漫伴低钾PH 大于7.45 10.外科病人水2-2500 钠4.5 钾3-4 克 二、输血 1.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最常见,血压不降,寒战2 小时体温升高以 2.输血反应:酱油色血红蛋白尿发热低血压

3.过敏反应:与血液质量有关,寻麻疹 4.循环超负荷:快速大量输入年老心肺衰 5.传播病毒最大危险:白细胞 三、休克 1.中心静脉压5-10,血压低血容量不足 2.中心静脉压低血压正常血容量不足 3.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心功能不全血容过多 4.中心正常血压正血管过度收管 5.中心正常,血压低,心功不全血容量不足要补液试验,250 等渗盐血压高中心不变示血容不足,如血压不变中心高于心功能不全 6.感染休克激素用到10-20 倍 7.急性失血输血:在晶胶扩容主要输红细胞 8.休克轻度:口渴20% 800 以下 9.中度休克:淡漠口渴苍白发冷70-90 800 至160020-40% 10.重度休克:模糊水冷40% 1600 以上

执业医师考试——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 不良反应不包括 A.副作用 B.变态反应 C.戒断效应 D.后遗效应 E.继发反应 2.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 A.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 B.为了使血药浓度继持高水平 C.为了增强药理作用 D.为了延长半衰期 E.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 3.血脑屏障的作用是 A.阻止外来物进入脑组织 B.使药物不易穿透,保护大脑 C.阻止药物进人大脑 D.阻止所有细菌进入大脑 E.以上都不对 4.有关毛果芸香碱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直接激动M受体,产生M样作用 B.可使汗腺和唾液腺的分泌明显增加 C.可使眼内压升高 D.可用于治疗青光眼 E.常用制剂为1%滴眼液 5.新斯的明一般不被用于 A. 重症肌无力 B.阿托品中毒 C.肌松药过量中毒 D.手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 E.支气管哮喘 6.有关阿托品药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抑制腺体分泌 B.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C.中枢抑制作用

D.松弛内脏平滑肌 E.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7.对α受体和β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可乐定 D.肾上腺素 E.多巴酚丁胺 8.下列受体和阻断剂的搭配正确的是 A.异丙肾上腺素——普萘洛尔 B. 肾上腺素——哌唑嗪 C.去甲肾上腺素——普荼洛尔 D.间羟胺——育亨宾 E.多巴酚丁胺——美托洛尔 9.苯二氮草类取代巴比妥类的优点不包括 A.无肝药酶诱导作用 B. 用药安全 C.耐受性轻 D. 停药后非REM睡眠时间增加 E.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 10.有关氯丙嗪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氯丙嗪是哌嗪类抗精神病药 B.氯丙嗪可与异丙嗪、杜冷丁配伍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疗法C.氯丙嗪可加强中枢兴奋药的作用 D.氯丙嗪可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症 E.以上说法均不对 11.吗啡一般不用于治疗 A.急性锐痛 B.心源性哮喘 C.急慢性消耗性腹泻 D.心肌梗塞 E.肺水肿 12.在解热镇痛抗炎药中,对PG合成酶抑制作用最强的是 A.阿司匹林 B.保泰松 C.非那西丁 D.吡罗昔康 E.吲哚美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章节练习题: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 1.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的形式是( D )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出胞作用 2.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起于( C) A.环形肌层 B.斜形肌层 C.纵形肌层 D.粘膜层 3.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 D ) A.交感神经的支配 B.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C.内在神经丛的作用 D.平滑肌本身的特性 4.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唾液腺分泌( B ) A.少量、粘稠唾液 B.大量、稀薄唾液 C.少量、稀薄唾液 D.大量、粘稠唾液 5.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C ) A.胃液 B.胆汁 C.胰液 D.小肠液 6.胃液分泌的胃期,是由食物的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引起,通过下述哪条途径完成( D ) A.迷走神经 B.促胃液素 C.内在神经丛 D.所有上述因素 7.分泌盐酸的是( B ) A.主细胞 B.壁细胞 C.粘液细胞 D.胃幽门粘膜G细胞 8.唾液分泌的调节是( A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以上都不是 9.在食团进入胃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可(C) A.立即中止 B.持续几分钟 C.持续一两小时 D.因pH值较低而增强 10.在胃内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产物是( C ) A.少量多肽 B.胶原 C.月示和胨 D.非蛋白质食物 11.引起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 A.乙酰胆碱 B.促胃液素 C.组胺 D.脂肪 12.下列哪一项不是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B ) A.盐酸 B.蛋白质 C.脂肪 D.高渗溶液 13.胃蠕动的开始部位是在( C) A.胃贲门部 B.胃幽门部 C.胃中部 D.胃窦 14.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B ) A.Cl- B.HCl C.Na+ D.K+ 15.胃的容受性舒张主要通过下列哪一条途径实现的( B ) A.交感神经 B.迷走神经 C.内在神经丛 D.促胰液素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重要考点知识点汇总.

血红Pr:150~220g/L 红C:男4~5.5 女3.5~5.0 出生时5~7 白C:成人4~10 儿15~20 早产6~8 生后3~10天10~12 白C减少症:成人<4 儿童<10岁者<5 >10岁者<4.5 中性粒:0.5~0.7 儿0.65 单核C:0.03~0.08 淋巴:0.2~0.4 儿0.35 中性粒C减少症:成人<2 儿<10岁者<1.5 ≥10岁者<1.8 粒C缺乏症:<0.5 血小板:100~300,<100减少,>400增多,儿以中性C为主,4~7天后以淋巴C为主, 200~300 2~3个月生理性贫血:红C3×1012/L,血红Pr110g/L 中性粒与淋巴C4~6天、4~6岁时相等 出血时间(BT1~3分凝血(CT4~12分,<4高凝,>12低凝 血块回缩1/2~1h,24h内完成 血清碱性磷酸酶(ACP成人<40~110u/L,儿童<250u/L 足月儿血容量50~100ml/kg,早产儿89~105 胆红素:1.7~17.1结合胆红素(CB:3.42 非结合胆红素:13.68 黄疸胆红素:>34.2 隐性黄疸胆红素:17.1~34.2 钾3.5~5.5 钙2.25~2.75 镁0.7~1.1 磷0.96~1.62 钠135~147 氯95~105 pH:7.35~7.45 <7.35失代酸>7.45失代碱

阴道pH正常值:≤4.5 尿pH5~7,比重1.011~1.025,渗透压500~800 管型尿>500个/12h 镜下血尿:>3个或计数>50万 肉眼血尿:出血>1ml Pr尿:>150mg/日大量Pr尿:>3.5g/1.73m2/日或50mg/kg/日 正常12h尿白C<5个,<100万,管型<5000个 生后首次排尿可延迟36h,尿量为400~500,幼儿500~600,学龄前600~800,学龄期800~1400 少尿:婴幼儿<200,学龄前<300,学龄期<400 无尿<30~50 每日能量:碳水化合物16.7kJ(4kcal,脂肪37.7(9,Pr质16.7(4 <1岁每日每公斤体重需460kJ,以后每3岁-42kJ(10,15岁时209~251kJ(50~60 每天Pr质3~3.5g/kg,脂肪婴幼儿4~6g/kg,>6岁2~3g/kg,碳水化合物12g/kg,水120~150ml/kg 能量多来自碳水化合物 糖类来源:谷类、根茎类、食糖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A、D、E、K、水溶性(B、C 围生期:28周胎龄(体重≥1000g到生后7天,死亡率高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二)A型题 1、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给药方法是: A.静脉滴注 B.皮下注射 C.肌肉注射 D.口服稀释液 E. 以上都不是 2、具有明显舒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去甲肾上腺素 3、防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宜先用: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异丙肾上腺素 4、非儿茶酚胺类的药物是: A.多巴胺

B.异丙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去甲肾上腺素 5、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的下列哪项作用不同: A.正性肌力作用 B.兴奋β受体 C.兴奋α受体 D.对心率的影响 E.被MAO和COMT灭活 6、去甲肾上腺素扩张冠状血管主要是由于: A.激动β2受体 B.激动M胆碱受体 C.使心肌代谢产物增加 D. 激动α2受体 E. 以上都不是 7、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异丙肾上腺素 D. 阿拉明 E. 普萘洛尔

8、肾上腺素对血管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粘膜血管收缩强 B.微弱收缩脑和肺血管 C.肾血管扩张 D.骨骼肌血管扩张 E.舒张冠状血管 9、异丙肾上腺素不具有肾上腺素的哪项作用: A.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B.兴奋β2受体 C.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释放 D.促进CAMP的产生 E.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 10、大剂量肾上腺素静注,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持久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明显,脉压增大 E.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11、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血压变化是: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持久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3年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Na+浓度的 A.1倍 B.5倍 C.12倍 D.18倍 E.21倍 2.关于刺激强度与刺激时间的关系是 A. 刺激强度小于基强度时,延长刺激时间即可引起组织兴奋 B.刺激强度等于基强度时,缩短刺激时间即可引起组织兴奋 C.刺激时间等于时值时,刺激强度为基础度即可引起组织兴奋 D.刺激时间小于时值时,无论刺激强度有多么的大,均不能引起组织兴奋 E.以上说法都不是 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等于正常 4.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5.用细胞内电极以阈强度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使之兴奋,其电流方向应是 A.内向 B.外向 C.内、外向迅速交变 D.内、外向电流均可 E.内、外电流相等 6.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人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交关系 A.Ca2+ B.Mg2+ C.Na+ D.K+ E.Cl- 7.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 B.肌小节 C.肌纤维 D.粗肌丝 E.细肌丝 8.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横管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9.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 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 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 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 E.细胞内未发现类似骨骼肌那样的乙线 10.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与血液量分别为 A.40L与 4L B.30L与4L、 C.20L与 4L D.30L与 2.5L E.20L与 2.5L 11.大细胞贫血是由于 A.缺少铁 B.缺少铁和蛋白质 C.缺少维生素Bn和叶酸 D.缺少促红细胞生成素 E.缺少雄激素 12.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因子Ⅲ B.因子Ⅶ

2020临床执业医师病例分析知识点

xx临床执业医师病例分析知识点 下面是的xx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相关知识点,提供给大家复习参考。 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炎等。 (2)肾源性水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3)肝源性水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4)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低蛋白血症、VitB1缺乏症等。 (5)结缔组织病性水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6)变态反应性水肿:血清病。 (7)内分泌性水肿:席汉病、Graves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ushing综合征等。 (8)特发性水肿:只发生于女性,周期性水肿,与月经周期激素变化有关。 (9)其他:贫血性水肿、妊娠中毒性水肿、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 (10)药物性水肿:肾上腺皮质激素、甘草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局限性水肿 (1)静脉阻塞性水肿:常见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2)淋巴阻塞性水肿:丝虫病的橡皮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

(3)炎症性水肿: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织炎等。 (4)变态反应性水肿: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 影响胸痛的因素 影响胸痛的因素劳累、过强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可诱发心绞 痛发作,应用硝酸甘油片,可使绞痛缓解而心肌梗塞则无效。胸膜炎及心包炎的胸痛则可因大力呼吸及咳嗽而加剧。反流性食管炎的胸骨后烧灼痛,在服用抗酸剂和促动力药物(如吗丁淋等)后可减轻或消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则痛可能是呼吸系疾病所致,如胸膜炎。心前区痛,舌下含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者多为心绞痛。空腹时胃痛发作,在进食或应用抗酸药物后痛可缓解者,多为十二指肠溃疡。进肥腻食物后腹部剧痛可能与胆囊或胰腺疾病有关。疼痛于运动后出现,休息后缓解可能是缺血所致。痛可因某种体位或活动而诱发或缓解者,提示疼痛骨路、关节、肌肉或韧带的疾病。因咳嗽、打喷嚏、用力而激发疼痛者,通常为神经根、韧带病变。刺激皮肤使疼痛加剧者,多为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元病变。 黄疸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见于感染或肝细胞坏死,也可在急性溶血时出现。 2、黄疸伴有右上腹剧痛或绞痛者需考虑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肝脓肿及重症肝炎病人。急性全腹剧痛见于胆囊穿孔、肝脓肿破裂或原发性肝癌溃破。钝痛者的鉴别诊断面很广,除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外,亦可见于肝脓肿、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肝癌、肝脏淤血等。

执业医师药理学讲义0601

第六单元利尿药与脱水药 1.利尿药 (1)呋塞米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脱水药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利尿药 【利尿药分类及代表药】 强效利尿药:又称髓袢利尿药 作用部位: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代表药: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 中效利尿药 作用部位:远曲小管近端 代表药:噻嗪类(氢氯噻嗪)、氯噻酮 弱效利尿药 作用部位: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 代表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各种利尿药的作用部位】 强效利尿药——呋塞米(速尿) 【药理作用】 (1)利尿特点 迅速:注射5~10分钟起效 强大:可达40ml/分钟 短暂:维持4~6小时 尿中排出大量:Cl-、Na+、K+、Ca2+、Mg2+ (2)直接扩张血管(与利尿作用无关): 扩张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防止肾衰竭; 扩张小静脉,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减轻肺水肿。 【临床应用】 1.消除各种严重水肿:包括心性、肝性、肾性水肿。急性肺水肿常作为首选;脑水肿与脱水药合用疗效更好。 2.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减少肾小管的萎缩和坏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明显增加尿量,减轻水肿。

3.配合输液加速毒物排泄。 4.高钙血症、高钾血症、高血压危象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盐综合症(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钠);低氯性碱中毒(排出Cl->Na+),低钾诱发肝昏迷或增加强心苷对心脏的毒性。 2.耳毒性:耳鸣或暂时性耳聋,与内耳淋巴液电解质成分改变有关,避免合用氨基糖苷类。 3.高尿酸血症:细胞外液浓缩增加尿酸重吸收,竞争肾小管共同分泌通道。 4.其它:胃肠道反应。 【例题】可加速毒物排泄的药物是 A.噻嗪类 B.呋塞米 C.氨苯蝶啶 D.乙酰唑胺 E.甘露醇 【答案】B 【例题】呋塞米没有下列哪一种不良反应 A.水和电解质紊乱 B.耳毒性 C.胃肠道反应 D.高尿酸血症 E.减少K+外排 【答案】E 【例题】关于呋塞米不良反应的描述,哪项是错的 A.低血钾 B.高尿酸血症 C.高血钙 D.耳毒性 E.碱血症 【答案】C 中效能利尿药——噻嗪类 【作用原理】 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氢氯噻嗪是本类药物中最为常用的药物,其他还有苄氟噻嗪、氢氟噻嗪和环戊噻嗪等。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特点:作用温和持久 →排出Na+、Cl-、K+、Mg2+增多 →排出HCO3-增多 →减少尿酸排出,促进钙的重吸收 2.抗利尿作用 →减轻尿崩症患者的尿量及口渴症状 (因排Na+,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减轻渴感,减少摄水量) 3.降压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