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特征

文化产业的特征
文化产业的特征

文化产业的特征(27-33)

一、文化产业属于创新密集型产业,具有内生的收益递增发展机制。

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2、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技术创新的过程。

3、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和放大的过程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二、文化产品开发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

文化产品开发阶段具有很高的固定成本,除此之外,由于文化产品属于体验性产品,因此为了吸引消费者选购,文化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市场开发。

另外,文化产品的复制成本比较低。

三、文化产业渗透性强,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

文化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信息、知识、文化资源等无形的生产要素,文化产品是一种承载着文化内涵的符号产品,这意味着文化产品的资产专用程度比较低,并且与传统经济相区别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并不是稀缺,而是来源于普及,其普及程度越大,其价值也就越大。

核心创意通过传播媒介的拓展实现文化产业内部的渗透和外溢。如:迪斯尼公司

文化产业的外溢效应也可以拓展到文化产业外部。如:超级女生

四、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不确定性程度高。

文化产品的生产“队生产”。

文化产品所具有的“队生产”加大了文化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

第一,在队生产条件下,如果仅仅观察最终产品,很难确定单个人对他们联合投入的产出所作出的贡献。这使得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有“搭便车”的动机。

第二,从事文化艺术的人,对经济学及财务有莫名的排拒,懂得经济的人,也无法理解文化

艺术未能以公式与数量化的原因。文化产业内部分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协调成本。

第三,由于艺术家具有自身的艺术追求,艺术创作对其而言是产生效益的过程而非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劳动产生负效用,这也加大了艺术家在关于工资方面的讨价还价能力,这加大了文化产业内部分工的协调成本

文化产品消费不确定性的原因:

第一,文化产品主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属于符号效用满足型产品,文化产品的特质成为短暂符号、意义和生活形式的象征,文化消费具有主观性、易变动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在快速变动的社会中,对文化产品的认知价值随时可能会改变。

第二,政府文化政策的不稳定性也会造成文化需求被动的不确定性。

第三,文化产品不仅生命周期短,而且文化产品重复利用的价值较低。

五、文化产业外部性强,产业追求目标多元化。

外部性定义为只要一个消费者的福利或者厂商的生产可能性受到另一个单位经济行动的直接影响。

文化产业的外部性主要通过文化消费的外部性来实现。

1、文化消费不仅满足消费者的效用,同时也是消费者学习知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

2、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具有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六、文化消费网络效应强,具有需求规模经济性。

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即消费者从产品中所获得效用与共同消费同一产品的数量相关。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经济节约性。

文化产业具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的规模经济性

七、产业内部关联紧密,具有范围经济性

范围经济是指由一个企业联合生产若干种产品,要比多个企业分别生产各自产品更节约成本。同一创意如果能通过书籍、玩具、游戏、电影等不同的媒介介入其中,那么创意的固定成本将得到有效的分摊,创意的经济价值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为了充分利用文化产业的范围经济性,文化企业应该采用同心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文化产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核心创意、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共同或相近的特点。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网络文化文献综述

网络文化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成为信息网络时代人类文化演进的一种新形态,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网络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日趋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学界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化。本文尝试对目前网络文化研究所集中的网络文化概念、网络文化特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产业研究这几个领域进行系统回顾和文献梳理。 关键词:网络媒体网络文化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开始,网络媒体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鉴于此,对于网络文化的研究也显得愈发重要。近年来,学界对网络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视角不断扩展,从而使得对网络文化概念的相关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 一、网络文化概念研究 “文化”一直被认为是学术史上最复杂的术语之一,对文化的定义一直众说纷纭。网络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对网络文化的界定自然也是有所差异。“网络文化”是什么?这一问题因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而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当前,学界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视角主要由以下几种: 1、从网络本身的技术特性出发,强调网络这一载体,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是对网络文化的一种狭义理解。例如,李仁武在《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一文中提出: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1。匡文波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2。尹韵公也认为网络文化是“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宣泄情绪意识等等,以此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联系和友谊,共同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3。 1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2匡文波.《论网络文化》,《图书馆》,1999,(2)。 3尹韵公.《论网络文化》,《新闻与写作》,2007(5)。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特征,还具有其特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服务性与营利性 文化产业是将人类的智力、知识、精神、艺术等转化为供人们消费、享受的商品,文化产业是以为人们提供无形的商品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文化产业具有服务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改善自身的条件,必然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2.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 文化产业最终目的在于将创作出来的文化产品传播出去,送到消费者身边,用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的传播性也就体现的越明显。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因此,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政党、国家宣传自己的政策方针,治国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对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以及上映的电影的内容的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节目通常与国家所强调的政策思想是保持一致的。同时,经过审

核也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的传播。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知识性与创造性 文化产业是通过为人们提供音像、艺术、文字、信息、知识等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定蕴含有文化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化内容被称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又是文化内容产生的关键,所谓的创造性既是指“创新、原创”。一个成功的文化作品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但是必须要在这之上有所创新,不可重复他人的东西。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无论是在15年前还是在15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能吸引观众走向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但是经过创作者的改编,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如果当时的创作者只是单纯的描写那场海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 4.文化产品可复制性 虽然没有谁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但是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发展,也在于它的可复制性。这里的复制并非是对前人创作的抄袭,而是对已经创作完成的原创文化进行重新编码,然后制造出具有同样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复制,文化产品就不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

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

网络游戏七大特点浅析

网络游戏七大特点浅析 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和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游戏的发展研究一直颇受关注。尽管网络游戏迅猛发展,其最基本特点一直未曾改变。本文将以传播学角度出发点,浅析网络游戏的七大特点。 一、超时空性 网络文化的时空压缩性是其特征之一。时空压缩性指的是在网上,没有自然空间的地理限制,人们足不出户却可以轻而易举地驰骋于任意不同的自然地域空间和文化空间中。而时间成为一种可以选择和操作的路径,人们可以自由的在现在和过去间切换。时间与空间凝结在一点:电脑的显示器。 网络游戏作为以网络为基础的一种内容产品,也具有时空压缩性。但网络游戏不仅仅将真实时空压缩在某一个网络终端,其更多的是创造了空间和时间,表现出独特的“超越时空性”,我们把这种特点称为网络游戏的超时空性。 二、隐匿性 在网络这个现实社会之外的“虚拟社会”空间里,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变成了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在网络游戏中,当人们相互交往时,现实社会中的一切自然和非自然特征都省去了。在网络游戏中,玩家运用文字符号、声音符号、色彩符号来扩大或超越现实世界的界限。符号化思维和活动赋予玩家以一种新的能力,这种能力改变着虚拟世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游戏文化世界。 三、平等性 网络赋予了人有史以来最大的自由,在这个代码的世界中没有中心,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条条款款。在游戏中人们不仅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也可以放心大胆的评论和表达,张扬个性、展示才华,追逐内心深处的理想,哪怕是黑暗的。 四、无限接近真实的虚拟性 网络空间是由比特()构成的。无数比特通过一定规律的排列,最终在网上形成了一个几乎可以找到现实社会一切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切都只是代码的存在方式,或者叫做信息的存在方式。这一特点就是网络游戏的虚拟性。 尽管网络游戏不是真实的,但凭借日新月异的技术,我们已经能仅仅通过视觉和听觉创造一个和现实几无二致的虚拟世界,从中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值得

网络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文化的含义 1、百度百科词条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网络文化是一种只在互联网上流通,而较少为非网民所知的独有文化。由于网络于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网络予人认识之外,也同时在网上被同化、融合、产生,甚至衍生成现实世界的文化,有些网上文化又会因着本身已经存在的同类演变出来,故此变化和传送的速度很快。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 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2、学术论文 (1)关于网络文化的定义存在很多版本,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 代表性的观点有:匡文波先生1999年在《论网络文化》一书中的定义:“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薪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

范晓红在《网络信息文化:花开谁家》一文中的定义:“以遍布全球的物理网络为物质基础,并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技术的融合为手段,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搜集、加工、传递和利用,构成了网络文化的核心,而这正是它的独特所在。因其信息量的空前丰富的特点,故又称网络信息文化或信息文化。” 藏学英2001年在《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一文中的定义:“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如: 国外学者Michael Joyce认为:“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涉及一种不断进化的意识与认识,但不是一种技术决论。” 杨鹏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媒介文化,是人们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活动及其产物。”“对于网络的研究,宜从狭义方面入手,着眼点放在人们在网络空间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范围限定在网络文化中有关语言文字、道德伦理观念、网络文学艺术、网络社会行为等方面”。 苏振芳认为:“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是一种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文化”,“是一种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文化”。 冯鹏志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上生存为核心内容的新文化形式,它不仅造成了人们对以往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价值规范的反思和检讨,而且也极大地扩充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文化生活的深度和范围,并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它不仅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是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资源和无价财富。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却遭到了破坏,在文化的荒漠上是无法但建立强大的经济政治强国的,因而面对当前的现实困境,我们应该另避蹊径,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关键字:传统文化、现实困境、产业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无论哲学、医学、文学、武学、农学、伦理学,还是各种艺术,都包含着对生生不息的渴望,对生存乐趣的演绎,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的亲和,对友谊的追求,对亲情的眷恋,对道义的持守,对民族的融合,对心灵的升华,对未知世界的求解。 可是面对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 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人们的心灵世界也面临许多困惑,越来越无法平心静气的搞科研,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追名逐利。效仿西方的设计风格,模仿西方生活方式,那种充斥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成了我们的典范,这使我们在短时期内走上了国际大道,但同时也失掉了自己,抛弃了几千年的资产。时至我们这一代更是追逐潮流,吃肯德基,喝可口可乐,看韩日偶像剧、美国好莱坞大片,却遗忘了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并结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时代特点, 形成新的价值体系, 重新梳理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战略思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理解和促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传统文化的产业化之路 当前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途径包括:第一,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引导,积极倡导文化产业化的精品主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宣传部门要认真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文化创建等活动。各部门团体要经常鼓励和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体现传统节日思想文化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文艺精品,并把它们推向基层群众。在各种文化创建活动中要紧紧围绕文化主题,充分地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历史传统。第二,要积极努力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新的结合点,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化的质量。在继承和光大传统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市场机会,而是要积极影响市场,并引导市场建立起向传统文化靠拢的价值取向。要尽力提高传统文化本身的自然吸引力,即通过产业化手段以及通过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包装,使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维权体系的建立,科学技术应该在整个文化产业化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要坚持文化产业化的方向,继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僵化滞后的管理体制,使经营性文化企业逐步与市场挂钩。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有文化企业进行大整顿大整合,努力消除管理体制中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解决文化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清晰、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其次,要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改革。我国文化资源比较分散,造成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资金不足、科技含量低、市场运做能力差、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等现象。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集团化公司的改造进程。集团公司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第四,要下大力气调整文化产业化结构,走集约型的经营模式。在产业结构上,努力创造我们自己

论网络文化的法律调整(一)

论网络文化的法律调整(一) 【论文关键词】网络文化法律调整民法 【论文摘要】网络文化的发展,需要法律的规制和保障。正当的网上言论自由,必须受到充分和有效的保护。目前法无明文禁止和许可的特殊社区,其合法与否,需加以探讨。网上政务公开,应当成为政府的法定义务。法律难以阻碍网络文化扩张。法律要制止对网络文化的不当干预。 网络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法律的调整当然不可或缺,却也不可避免地有些手足无措。法律对网络文化的作为和规制,自然成为法学领域一个崭新的课题,“网络文化法”作为法学学科1个子部门步入前台,也呈必然之势。 在互联网兴起之初,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就已经被发觉,比如网际欺诈、信息滥发和网上狂言等现象1]。目前,针对一些具体问题也有所关注,比如就网络政务公开,有论者指出政府网站的“网八股”问题,实际上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不负责任,到处害人2]。在法学领域,学界对网络文化的法律规制进行了研究,有论者提出法律规制是保障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主导型路径3]。 一、网络文化法的内涵和定位 网络文化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交流为核心。它以计算机及其连结网络作为物质载体,以上网者(网民)为主体,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技术为基本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活动领域和思维理念。网络文化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信息时代的文化特征,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文化4]。 网络文化缘起于黑客文化和吉布森等人的赛博朋克科幻小说。黑客最初是一群无组织的编程迷。大约在1959年左右,MIT(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就出现了第1批黑客,还提出了所谓“黑客伦理”:反对集权和权威主义,强调人们拥有绝对的信息自由和使用计算机的权利,主张利用计算机过上更好的生活。1970后随着微机的出现,黑客多为通过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入侵和破坏计算机与网络的个人,黑客文化被视为反文化。在吉布森等人的科幻小说中,赛博朋克、电子人和能够形成交感幻觉的网络空间等假想物本用于反讽信息技术的发展,但却对网络空间和网络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网络文化的内涵早已超越了黑客文化和科幻小说中的赛博朋克的范畴,发展为一种与计算机媒介通信和在线交流相关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不仅包括与网际行为有关的规范、习俗、礼仪和特殊的语言符号形式,还包括网际欺诈、信息滥发和网上狂言等现象1]。网络文化见之于客观的具体表现主要有:网上新闻、电子邮件、网上视听、网络游戏、网上社区、网上聊天和网络学堂等。与许多新生事物类似,网络经历了爆炒之后的衰落,迷茫之中的探寻之后,终于以相对冷静的姿态占据或者搭建了社会舞台中不可或缺之1景。网络文化也从数年前“新人类”的时尚休闲方式,演变成为民众日常工作、学习和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和载体,乃至许多政界人士重视的传播平台。 网络空间的出现改变着社会生活,它同时也对作为人类社会维系规则之一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着具有虚拟性、全球性和即时性的全新网络空间,旧的法律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其间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一种新的法律制度——网络法律开始应运而生5]。具体到文化视域考察,学界已认识到网络文化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由于传统过滤技术的弊端、一些网络行为的危害以及网络相关法律的缺失等原因,有必要对网络文化加以法律规制3],网络文化法日渐成为1种社会需要。所谓网络文化法,就是指调整网络文化的传播、运营和调控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不是指以此冠名的法典,而是学理上的1个统称,其在事实上是散见于其他有名法律的。与其他法律并无二致:网络文化法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客观上当然需要法律的调整,但不仅仅是规制,更重要的是促进、支持和保障,这是时代赋予网络文化法的历史使命。网

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综述

综 述 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综述 向英明 (中南大学图书馆 长沙 410083) 摘 要 对近年来学术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网络文化,从概念的界定、特点、价值、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负面效应、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回顾。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文化 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网络文化成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这些关注构成了学术界关于文化研究的一大亮点。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术界人士参与讨论这个问题。 1 关于网络文化的概念界定 网络文化 是什么?这是人们在研究网络文化的时候碰到的第一问题。厘清网络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专家们普遍认为,网络文化的概念虽然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应该如何科学、准确地界定,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关于 文化 的界定,学术界至今存在争议;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迅猛,人们还来不及对网络文化做出更深入地思考。即使如此,许多学者仍从自身对网络文化的理解,以不同的视角对网络文化的概念作了界定。 李仁武副教授在 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文中提出,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 第四媒体 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同人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1 臧学英在 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 一文中对网络文化作了这样的界定;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2 万俊人则认为,网络文化是由网络经济这一全新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以网络构成和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方式所引起的、以网络构成和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文化。 3 翁寒松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 一文中关于网络文化的概念界定是:数字化生存已日益成为我们的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文化作为折射生活基础的精神世界,其形式和内容自然会发生某些 变异 ,自然要大量地体现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特征,因而形成带有自身鲜明特征的网络文化,广义地说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 4 郭良把网络文化界定为 由于电脑网络的应用和普及而给人们带来的新的、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及其形成的观念和行为上的特征 。 5 而李贤民教授和匡文波博士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以上几种界定,不仅文字表述上有差异,而且在实质内容上也存在差异,反映了大部分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理解是不同的。关于网络文化的内涵界定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6-7 2 关于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对此,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匡文波博士认为,作为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融合而生成的新型文化,网络文化是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表现在:(1)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2)网络文化是高时效性文化;(3)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4)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5)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 8 傅治平教授对网络时代的文化范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给文化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界面,将使文化范式发生剧烈的改变,这种新的文化范式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的兼容。现实文化是指人类一切习惯、 35 2004年第1期(No.1.2004) 图书馆(Library)

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1、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思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创意产业。许多学者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创意产业,并指出创新性、创意性是最主要动态特征。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必须运用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去创造财富。 2、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兼容性与渗透性。任何产业形态都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如饮食文化、汽车文化、家居文化、企业文化等。随着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性加快,文化产业的生产领域与拓展空间显现前所未有的放射型状态,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成为开放性空间。3、文化产业通过创作文化和开采文化资源和生产文化产品、围绕文化为开展服务,它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进入20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席卷全球,经济与文化加快融合,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把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竞争重要战略,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各自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面对这种形势,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2005年,中央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9个省市,35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艺院团等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2006年初,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正在全面推开,文化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由于起步晚,我国文化产业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只有全面了解分析全球文化产业形势,找出差距,提出对策,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文化是一种人性化的需求,只要有人的存在,就会有文化的需求,就会有文化产生。原始人在劳动中“杭育杭育”的劳动号子,在实物上刻的铭文,都是一种文化。文化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活动的历史沉淀,记录人类的智慧、文明和进步。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传播、

网络文化的构成及认识路径

网络文化的构成及认识路径 彭兰 尽管已有很多研究者对于网络文化做出了自己的界定, 但对于网络文化, 要做出一个简单的定义, 是很困难的。网络文化的研究, 其目的不是要在网络中划出一个圈, 指出哪些对象属于或不属于网络文化的范畴, 而是要从文化的角度揭示网络中所有活动与现象的社会意义, 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因此, 要全面认识、分析网络文化, 更重要的在于找到认识网络文化的角度与路径。 网络文化的构成层面 要认识网络文化, 需要将它放在不同层面加以考察, 这包括:网络文化行为: 网民在网络中的行为方式与活动, 大多具有文化的意味, 它们就是网络文化的基本层面, 是网络文化的其他层面形成的基础。 网络文化产品: 这既包括网民利用网络传播的各种原创的文化产品, 例如文章、图片、视频、动画等, 也包括一些组织或商业机构利用网络传播的文化产品。 网络文化事件: 网络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社会事件, 它们不仅对于网络文化的走向起到一定作用, 也会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网络文化现象: 有时网络中并不一定发生特定的事件, 但是, 一些网民行为或网络文化产品等会表现出一定的共同趋向或特征, 形成某种文化现象。 网络文化精神: 网络文化的一些内在价值取向与特质。目前中国网络文化精神的主要取向表现为: 自由性、开放性、平民性、非主流性等。但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渗透程度的变化,网络文化精神也会发生变化。 网络文化产业: 网络文化具有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它不仅是文化产业的增长点与制高点, 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和其他传统产业变革的力量。 网络文化制度: 网络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也会在社会制度层面反映出来。网络文化所推动的制度发展、变化甚至变革, 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体现。 网络文化秩序与格局: 网络文化具有复杂的主体构成, 由文化的生产、消费、管理、应用等多种主体间形成的关系与秩序, 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群体文化的相互关系与态度, 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构成层面。 不同层面的网络文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网络社会景观。研究网络文化, 有时需要从以上层面的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有时又需要将这些不同层面的认识综合起来、统一起来。

当前网络文化低俗化的表现、成因与对策研究

当前网络文化低俗化的表现、成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走在世界前列的产业,因此它所带来的影响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网络文化低俗化作为其中的一种影响着我们。然而,它的表现和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要全民行动,从政府管理、网站自律、社会监督、全民素养提升等几方面, 建立抵制网络低俗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 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立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关键词:网络低俗文化;表现;成因;对策 从远古时候人类的符号、实物文化到后来人类开始出现的文字文化;从古战事烽火传递到现在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可以看出人类历史上的文化是不断向前演变和发展的。不可否认,网络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它不同于传统的文化,网络文化没有时间、地区、国家等的限制,它涉及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生活、体育和娱乐等各个方面,布满互联网时代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出现和存在以及发展,也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方便。然而,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一种就是网络低俗文化今天我从个人角度,浅谈一下关于网络低俗文化的看法(主要包括网络文化低俗化的定义及表现、成因与对策)。 一、网络低俗文化的定义及表现 1、网络低俗文化的定义 网络低俗,“网络低俗文化”的简称,即网络上发布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宣扬血腥暴力、凶杀、恶意谩骂、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容易诱发青少年不良思想行为和干扰青少年正常学习生活的内容,包括直接或隐晦表现人体性部位、性行为,具有挑逗性或污辱性的图片、音视频、动漫、文章等,非法的性用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以及散布色情交易、不正当交友等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包括走光、偷拍、露点,以及利用网络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信息等;违背正确婚恋观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包括宣扬婚外情、一夜情、换妻等的信息。 2、低俗文化的表现 现如今,网络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我们生活在网络提供的新的空间与环境中,不免会有深深的不安与忧虑。很多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它在创造着新的创作方向、文化方式、传播途径的同时,也无可厚非的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文化的低俗化。这种现象尤其是以网民自主发帖为主的网络社区中,例如论坛BBS、博客、微博客、QQ群等存在大量庸俗、低俗等的内容,主要是以视频、语言、图片等的方式发表的一些暴力、淫秽、恶意侵犯他人隐私、虚假等的内容,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新事物的文化品位,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低俗文化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1、根据网络谣言或恶意诽谤,报道低俗新闻;2、大肆炒作违反社会公德、违背公共秩序的新闻;3、报道商家和名人庸俗炒作行为。例如因为一系列雷人言论在网络上一路走红的“凤姐”。罗玉凤是重庆綦江人,被人称为“凤姐”。她自称懂诗画、会弹琴,精通古汉语,自称“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社会心理学者韦志中教授认为,凤姐是典型的病态型自恋人格。一个自我认同有病态的人,可能是两个极端的表现:一种是过分贬低自己;一种是过分夸大自己,凤姐属于第二种。她会继续活在自我建构的自怜的环境中,由于当下人们爱猎奇,她还会吸引一些人的眼球一段时间。过了这段时间之后,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尽管没有人关注了,她还会继续“建构”;另一种是终于有一天她所建构的自恋的大厦会倒塌,自我也就崩溃了。所以,她是一个悲剧人物。我们要做的只有抵制这类低俗的炒作方式,只有全民行动,凤姐这类的物才能消失。

文化产业概论题库_含答案

文化产业概论 第一章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一、阅读理解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说:“一切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一方面,只有通过符号的创造,人类才能创造文化。人类的一切思想,都是通过语言符号来建构和传达的,我们情感和对世界人生的感觉,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才能够充分地捕捉和表达。另一方面,任何符号,都是一定文化的体现,一切文化,都是符号,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 二、文化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精神要素:文化的精神内容,主要指哲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等思想意义层面的内容。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 表达要素:文化的表现形态,是表达特定精神意义的物质形态。 规范要素: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思维规范,如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艺术程式、风俗习惯,明文规定的如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等。各种规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三、文化创意产业 答: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创作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征的产业。 四、内容产业 答:内容产业又叫数字内容产业,指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提供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服务的产业,其范围包括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五、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答:1、产品的精神性 人类的精神构成了文化产品的基本内核,尽管文化产品也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但物质形式只是一定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精神的内容才是文化产品的本质。 2、消费的娱乐性 文化产品的精神性,使人们在文化消费的时候,能得到教育价值、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但对于一般大众文化消费而言,娱乐价值是文化产品价值的主要和基础的价值。人们的喜闻乐见,就成为文化产品的首要要求和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 3、产业的依附性 产业的依附性,是指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对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政策、制度环境有更大的附属性和依赖性。(1)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水平;(2)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政策制度环境。 六、材料分析 如何看待学者明星化的社会现象?(《百家讲坛》和《公开课》) 答:1、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走向大众是有必要的 学者明星化并不一定是一种文化堕落的现象,因为学者所研究的学术是应该被公民大众所共同享有的,因此,应该鼓励学术走向大众,从而发挥学术更多的作用。 2、在鼓励学者、媒体、大众亟需“文化自省” (1)学者关键要做好真正的学问,给公众展现更科学化、立体化的思想与知识谱系,拒绝“学术失身”与“学术泡沫”;(2)大众对于媒介照单全收的心理也需要有所调整,需要提升媒介素养;(3)媒体最关键的是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坚守正确的文化导向,而不是一味地倒向市场与消费。 七、从文化产业的依附性谈如何适应国家政策制度环境 答:1、经营者要多研究国家的政策制度环境,尊重文化市场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 2、国家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条件。 八、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答:1、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从生产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谈网络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谈网络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叶茂樟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社会,网络文化成了时空的超越者和压缩者,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守住传统文化的底线,把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将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 【关键词】网络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Discuss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nternet age Ye Maozhang (Quanzhou V 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Quanzhou Fujian,362000)【Abstract】Culture is the heritage of a nation, but also the spirit of its people. In the modern society based on information digitalization, network and multimedia ,the network has become the transcendent and compressor of the culture beyond the space,whil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facing the unexperient challenge. The network will become the main carrier and communicator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y combing Chinese culture with modern digital and network technology, which will make more people to know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love it. 【keywords】the Internet age;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和价值观时时撞击着人们骚动的心灵,网络文化成了时空的超越者和压缩者,使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优秀传统文

文化产业的特征

文化产业的特征(27-33) 一、文化产业属于创新密集型产业,具有内生的收益递增发展机制。 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2、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技术创新的过程。 3、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和放大的过程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二、文化产品开发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 文化产品开发阶段具有很高的固定成本,除此之外,由于文化产品属于体验性产品,因此为了吸引消费者选购,文化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市场开发。 另外,文化产品的复制成本比较低。 三、文化产业渗透性强,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 文化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信息、知识、文化资源等无形的生产要素,文化产品是一种承载着文化内涵的符号产品,这意味着文化产品的资产专用程度比较低,并且与传统经济相区别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并不是稀缺,而是来源于普及,其普及程度越大,其价值也就越大。 核心创意通过传播媒介的拓展实现文化产业内部的渗透和外溢。如:迪斯尼公司 文化产业的外溢效应也可以拓展到文化产业外部。如:超级女生 四、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不确定性程度高。 文化产品的生产“队生产”。 文化产品所具有的“队生产”加大了文化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 第一,在队生产条件下,如果仅仅观察最终产品,很难确定单个人对他们联合投入的产出所作出的贡献。这使得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有“搭便车”的动机。 第二,从事文化艺术的人,对经济学及财务有莫名的排拒,懂得经济的人,也无法理解文化

艺术未能以公式与数量化的原因。文化产业内部分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协调成本。 第三,由于艺术家具有自身的艺术追求,艺术创作对其而言是产生效益的过程而非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劳动产生负效用,这也加大了艺术家在关于工资方面的讨价还价能力,这加大了文化产业内部分工的协调成本 文化产品消费不确定性的原因: 第一,文化产品主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属于符号效用满足型产品,文化产品的特质成为短暂符号、意义和生活形式的象征,文化消费具有主观性、易变动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在快速变动的社会中,对文化产品的认知价值随时可能会改变。 第二,政府文化政策的不稳定性也会造成文化需求被动的不确定性。 第三,文化产品不仅生命周期短,而且文化产品重复利用的价值较低。 五、文化产业外部性强,产业追求目标多元化。 外部性定义为只要一个消费者的福利或者厂商的生产可能性受到另一个单位经济行动的直接影响。 文化产业的外部性主要通过文化消费的外部性来实现。 1、文化消费不仅满足消费者的效用,同时也是消费者学习知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 2、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具有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六、文化消费网络效应强,具有需求规模经济性。 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即消费者从产品中所获得效用与共同消费同一产品的数量相关。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经济节约性。 文化产业具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的规模经济性

网络文化的特征

从心理学看现代网络文化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网络化已逐渐社会化。网络作为一种媒体, 作为一种工具, 直接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正在发挥着 巨大而神奇的作用。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 有着其独特的特征,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现代网络文化的特征。 一、网络文化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定义 现在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对网络文化的定义,但是很多学者都对网络文化概念的界定有一些想法比如: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万俊人在谈论网络文化时指出 , 网络文化是由网络经济这一全新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以网络构成和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文化。 翁寒松认为 , 数字化生存已日益成为我们的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文化作为折射生活基础的精神世界 , 其形式和内容自然会发生某些“变异”, 自然要大量地体现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特征 , 因而形成带有自身鲜明特征的网络文化 , 广义地说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 郭良对网络文化概念的界定比较抽象 , 他认为 , 网络文化就是“由于电脑网络的应用和普及而给人们带来的新的、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及其形成的观念和行为上的特征”。 臧学英对网络文化的界定是: 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 , 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 , 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 , 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 形态 , 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范晓红认为网络文化也可称为信息文化。她指出 ,“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 是网络媒介不断发挥作用的体现 , 也是人类社会对自身的文化发展不懈追求的必然结果。以遍布全球的物理网络为物质基础 , 并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技术的融合为手段 , 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搜集、加工、传递和利用 , 构成了网络文化的核心 , 而这正是它的独特之所在。因其信息量的空前丰富的特点 , 故又称网络信息文化或信息文化”。 李仁武副教授指出 , 从狭义的角度理解 , 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 作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 从广义的角度理解 , 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1 1曾长秋,汤长安.对近年来网络文化研究的综述[M].怀化学院学报,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