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1)

2006-12-19 10:13 陈雄华

?摘要:应用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应用程序系统级安全、功能级安全、数据域安全是业务相关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如何将权限分配给用户,不同的应用系统拥有不同的授权模型,授权模型和组织机构模型有很大的关联性,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组织机构特点来决定选择何种授权模型。?标签:

?

引言

应用程序安全涵盖面很广,它类似于OSI网络分层模型也存在不同的安全层面。上层的安全只有在下层的安全得到保障后才有意义,具有一定的传递性。所以当一个应用系统宣称自己是安全的系统之前,必须在不同层都拥有足够的安全性。

图1:安全多层模型

位于安全堆栈最底层的就是传输层和系统认证的安全,考虑不周,将会引入经典的中间人攻击安全问题。再往上,就是借由防火墙,VPN或IP安全等手段保证可信系统或IP进行连接,阻止DoS攻击和过滤某些不受欢迎的IP和数据包。在企业环境下,我们甚至会用DMZ将面向公网的服务器和后端的数据库、支持服务系统隔离。此外,操作系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进程安全,文件系统安全等安全问题,操作系统一般还会拥有自己的防火墙,也可以在此进行相应的安全配置,此外,还可以部署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和阻止各种五花八门的攻击,实时地阻止TCP/IP数据包。再往上的安全就是JVM的安全,可以通过各种安全设置限制仅开放足够使用的执行权限。最后,应用程序自身还必须提供特定问题域的安全解决方案。本文就以漫谈的方式聊聊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

1、应用系统安全涉及哪些内容

1)系统级安全

如访问IP段的限制,登录时间段的限制,连接数的限制,特定时间段内登录次数的限制等,象是应用系统第一道防护大门。

2)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

对程序资源的访问进行安全控制,在客户端上,为用户提供和其权限相关的用户界面,仅出现和其权限相符的菜单,操作按钮;在服务端则对URL程序资源和业务服务类方法的的调用进行访问控制。

3)功能性安全

功能性安全会对程序流程产生影响,如用户在操作业务记录时,是否需要审核,上传附件不能超过指定大小等。这些安全限制已经不是入口级的限制,而是程序流程内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程序流程的运行。

4)数据域安全

数据域安全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行级数据域安全,即用户可以访问哪些业务记录,一般以用户所在单位为条件进行过滤;其二是字段级数据域安全,即用户可以访问业务记录的哪些字段;

以上四个层次的安全,按粒度从粗到细的排序是:系统级安全、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功能性安全、数据域安全。不同的应用系统的系统级安全关注点往往差异很大,有很大部分的业务系统甚至不涉及系统级安全问题。无明显组织机构的系统,如论坛,内容发布系统则一般不涉及数据域安全问题,数据对于所有用户一视同仁。

不同的应用系统数据域安全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业务相关性比较高。对于行级的数据域安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大部分业务系统允许用户访问其所在单位及下级管辖单位的数据。此时,组织机构模型在数据域安全控制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

也有一些系统,允许用户访问多个单位的业务数据,这些单位可能是同级的,也可能是其他行政分支下的单位。对于这样的应用系统,一般通过数据域配置表配置用户所有有权访问的单位,通过这个配置表对数据进行访问控制;

在一些保密性要求比较高系统中,只允许用户访问自己录入或参与协办的业务数据,即按用户ID进行数据安全控制。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情况,除进行按单位过滤之外,数据行本身具有一个安全级别指数,用户本身也拥有一个级别指数,只有用户的级别指数大于等于行级安全级别指数,才能访问到该行数据。如在机场入境应用系统,一些重要人员的出入境数据只有拥有高级别指数的用户才可查看。

一般业务系统都有行级数据域控制的需求,但只有少数业务系统会涉及字段级数据域控制,后者控制粒度更细。字段级数据域安全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通过配置表指定用户可以访问业务记录哪些字段,在运行期,通过配置表进行过滤。

业务表的业务字段指定一个安全级别指数,通过和用户级别指数的比较来判断是否开放访问。

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的粒度大小界于系统级安全和功能性安全两者之间,是最常见的应用系统安全问题,几乎所有的应用系统都会涉及到这个安全问题。此外,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的业务相关性很小,容易总结出通用的模型,甚至可以通过的框架解决,如最近开始流行的Acegi安全框架就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通用的方案。

2、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两个层面

类似于表单数据校验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校验两个层面,程序资源访问控制也可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访问控制两个层面。

客户端程序资源访问控制是对用户界面操作入口进行控制:即用户的操作界面是否出现某一功能菜单,在具体业务功能页面中,是否包含某一功能按钮等。客户端程序资源访问控制保证用户仅看到有权执行的界面功能组件,或者让无权执行的功能组件呈不可操作状态。简言之,就是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操作界面。

服务端程序资源访问控制是指会话在调用某一具体的程序资源(如业务接口方法,URL资源等)之前,判断会话用户是否有权执行目标程序资源,若无权,调用被拒绝,请求定向到出错页面,反之,目标程序资源被成功调用。

服务端的控制是最重要和最可靠的保障方式,而客户端的控制仅仅是貌似安全,实则存在隐患,不过它提高了用户界面的清洁度和友好性,否则需要等到用户点击了界面操作组件后,服务端才返回一个“您无权访问该功能”之类的报错信息,未免有“误导犯错”的嫌疑。所以,一个完善而友好的程序资源访问控制最好同时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两个层面的控制,如下图所示:

图2:完善的程序资源访问控制模型

假设,某一用户直接通过输入URL试图绕过客户端的控制直接发起对目标程序资源的调用,服务端作为最后的防线,将成功阻止用户的越权行为。

3、程序资源访问控制模型包括哪些概念

程序资源要进行访问控制,必须先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 程序资源如何描述自己

前面已有提及,程序资源分为两种,其一为URL资源,其二为服务接口业务方法。资源要实现控制必须事先描述自己,以便进行后续的管理和动作。根据应用系统复杂程度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描述方法:

通过属性描述

如应用系统中需控制的程序资源数量不大,则可用对象属性描述,论坛系统一般就采取这种方式。如着名的Jforum开源论坛,用户组对象拥有是否可收藏贴子,是否可添加书签等若干个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属性。但当需管理的程序资源数量很大时,这种方式在扩展性上的不足马上就暴露出来了。

通过编码描述

为需安全控制的程序资源提供编码,用户通过授权体系获取其可访问的资源编码列表。在展现层的程序中(如Struts的Action)判断目标程序资源对应的编码是否位于用户授权列表中。

这种方式需要在Action中通过硬编码来识别目标程序资源,硬编码必须和数据库中描述的一致。访问控制逻辑和业务程序代码耦合较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编码的工作量,维护性也稍差些。

通过编码和程序资源描述串

为了避免通过硬编码识别目标程序资源的缺点,在进行程序资源编码时,提供一个程序资源的描述串这一额外的配置项。可以在运行期通过反射的方式得到目标程序资源对应的描述串,再通过描述串获取对应的编码,而用户的权限即由资源编码组成,因此就可以判断用户是否拥有访问程序资源了。

描述串是程序资源动态查找其对应编码的桥梁,URL资源可以通过Ant模式匹配串作为描述串,如“/images/**.gif”,“/action/”等;而业务接口方法,可以通过方法的完全签名串作为描述串,如,等。

2) 如何对用户进行授权

一般不会直接通过分配程序资源的方式进行授权,因为程序资源是面向开发人员的术语;授权由系统管理员操作面向业务层面的东西,因此必须将程序资源封装成面向业务的权限再进行分配。如将这个程序资源封装成“删除用户”权限,当系统管理员将“删除用户”权限分配给某一用户时,用户即间接拥有了访问该程序资源的权力了。

角色是权限的集合,如建立一个“用户维护”的角色,该角色包含了新增用户、更改用户、查看用户、删除用户等权限。通过角色进行授权可以免除单独分配权限的繁琐操作。

如果组织机构具有严格的业务分工,用户的权限由职位确定,这时,一般会引入“岗位”的概念,岗位对应一组权限集合,如“派出所所长”这个岗位,对应案件审批,案件查看等权限。岗位和角色二者并不完全相同,岗位具有确定的行政意义,而“角色”仅是权限的逻辑集合。

角色,岗位是为了避免单独逐个分配权限而提出的概念,而“用户组”则是为了避免重复为拥有相同权限的多个用户分别授权而提出的。可以直接对用户组进行授权,用户组中的用户直接拥有用户组的权限。

3) 如何在运行期对程序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

用户登录系统后,其权限加载到Session中,在访问某个程序资源之前,程序判断资源所对应的权限是否在用户的权限列表中。下面是一个用描述串描述程序资源,在运行期通过反射机制获知程序资源对应的权限,进行访问控制的流程图:

图3:通过程序资源描述串进行权限控制

4)如何获取用户的菜单和功能按钮

很多应用系统在设置用户访问控制权限时,仅将系统所有的菜单列出,通过为用户分配菜单的方式分配权限,如着名的shopex网上商城系统就采用这种方式。其实这种方式仅仅实现了客户端的访问控制,没有真实实现程序资源的访问控制,应该说是一种初级的,简略的解决方案。

菜单和功能按钮是调用程序资源的界面入口,访问控制最终要保护的是执行业务操作的程序资源,而非界面上的入口。虽然有些应用系统通过菜单分配权限,在服务端也对程序资源进行控制,但这种权限分配的方式有点本末倒置。

比较好的做法是,在建立程序资源和权限的关联关系的同时建立程序资源和界面功能组件(菜单,功能按钮)的关联关系。这样,就可以通过用户权限间接获取可操作的界面组件。下面是这种模型的实现的ER图:

图4:客户端服务端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的关联对象ER图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访问模型可能包含的以下一些概念,罗列如下:

◆程序资源:受控的程序资源,包括URL或业务接口方法;

◆界面功能组件:菜单,按钮等界面操作入口元素;

◆权限:程序资源的业务抽象,一个权限可包含多个程序资源;

◆角色:权限的集合,一个角色可包含多个权限;

◆岗位:一个岗位包含多个权限,可看成是特殊的角色,岗位具有行政的上意义,表示一个职位对应的所有权限。

◆用户:系统的操作者,拥有若干个权限。

◆用户组:用户组是用户的集合,在很多应用系统中,用户组是为完成某项临时性的任务而组建的,有别于行政意义的单位,在另外一些应用系统中,用户组仅是为方便授权管理而建立的逻辑意义上的组织。

◆组织机构:行政体系的上下级单位构成了组织机构,用户是组织机构的成员,在进行授权时,组织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授权模型

授权是权限管理层面的问题,其目的是如何通过方便,灵活的方式为系统用户分配适合的权限。

根据应用系统的权限规模的大小及组织机构层级体系的复杂性,有不同的授权模型。为了避免将这一问题变得过于理论化,下面,我们选取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应用系统,通过分析这些应用系统的授权模型来总结常见授权的解决思路,希望能为您解决此类问题时提供参考。

直接分配权限的授权模型

对于论坛型的系统,我们前面有提到过,它的特点是没有组织机构的概念,也没有岗位的概念,授权方式比较简单。为了划分不同用户的权限,一般会引入用户组的概念,如管理员组,一般用户组等。对用户组进行授权,用户通过其所属的用户组获取权限。

图5:简单型授权模型

下面是Jforum论坛用户组授权的部分界面截图:

图6:Jforum论坛授权界面

用户的权限信息通过若干个开关属性或列表属性表示。所以这种类型的系统往往权限数量小且相对稳定。

通过角色进行授权的授权模型

强调权限仅能通过角色的方式授予用户,而不能将权限直接授予用户是这一授权模型的特点,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RBAC模型,RBAC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授权模型。它强制在用户和权限之间添加一个间接的隔离层,防止用户直接和权限关联。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权限的分配过于零散的问题,但也降低了权限分配的灵活性。如某一部门主管希望临时将交由副主管代理,在RBAC授权模型中,这种需求就变得比较棘手了。

岗位+组织机构的授权模型

对于拥有组织机构且用户岗位职责明确的应用系统,可以在系统层面建立组织机构中的各个岗位,并为这些岗位分配好权限,然后将岗位分配给部门,新增部门员工时,必须选择部门内的一个岗位。

近几年以思维加速、普元和科诺为代表的面向业务的快速开发平台概念比较走俏。思维加速所用的授权模型就是岗位+组织机构授权模型的代表者。

该模型非常强调组织机构在授权模型所起的作用,所以对组织机构进行了更多的定义:

1)组织:组织是一个虚拟的机构,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连接上下级机构的行政关系,组织下级可以包括组织或部门,职员不直接隶属于组织,岗位也不能直接分配给组织。

2)部门:是一个具体的机构,职员可以直接隶属于部门,部门下可以包含若干用户组,岗位可以分配给部门或用户组,部门和用户组内的职员拥有其中的一个岗位;

3)用户组:为完成临时任务而组建的团队,非正规的行政建制,可以包括若干个成员。

下图就是用思维加速平台设计的一个组织机构授权模型:

图7:思维加速的授权模型

首先将岗位分配给部门或用户组,如将“产品经理”,“产品技术经理”,“部门经理”和“开发工程师”这4个岗位分配给研发部下的产品组,然后在部门添加新职员时,必须为职员选择所属的用户组,并分配一个用户组的岗位。

此外,系统管理员也可以直接将权限分配给用户,让用户拥有岗位之外的权限,以增加授权的灵活性。在授权体系之外,还拥有权限的转移功能,即用户可以临时将其所有或部分权限转移给某个用户代理。

一个用户可以同时属于多个部门,拥有多个岗位,但在登录时,必须选择岗位和单位,以确保用户会话具有确定的身份。

分级管理的授权模型

如果组织机构庞大、层级复杂、职员众多,用集中式的授权就变得相当困难,而分级管理授权模型就显得相当适合。所谓分级权限管理,就是在多级组织机构模型中,每一个组织均拥有一个组织管理员,负责权限分配、组织机构维护、人员管理等工作;上级组织管理员仅需要将权力分配给直属下级组织,而并不关心这些权限在下级组织内部如何分配。依此类推,下级组织再将权限分流到下下级组织,对本组织内用户组及用户进行授权。就象一个输电系统,首先从电厂输出电力,分流到各个城市,再由城市到片区,由片区再入户,入户后再由户主分流到各个电器设备上。

在这种模型中,一般没有角色和岗位的概念,直接将一个个权限分配出去,当然为了操作的方便,可以对权限按业务进行分组。岗位和角色只是系统之外的一个概念,通过这种分流模型满足这种概念。

分级管理授权模型主要解决的是授权层级分工的问题,将繁重的权限管理工作分摊到各级组织中,达到管理上的平衡。

这种授权模型虽然通过分摊的方式平衡了权限管理的工作量,但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上层组织回收权限,所有下级组织需要进行级联回收。

小结

应用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应用程序内部所要解决的安全也包括多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应用程序系统级安全、功能级安全、数据域安全是业务相关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而程序资源访问控制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在服务端体现为在访问目标资源前进行权限判断,在客户端而体现为界面组件元素的使能情况。如何将权限分配给用户,不同的应用系统拥有不同的授权模型,授权模型和组织机构模型有很大的关联性,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组织机构特点来决定选择何种授权模型。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1) ?2006-12-19 10:13 ?陈雄华?IT168 ?我要评论(0) ?摘要:应用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应用程序系统级安全、功能级安全、数据域安全是业务相关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如何将权限分配给用户,不同的应用系统拥有不同的授权模型,授权模型和组织机构模型有很大的关联性,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组织机构特点来决定选择何种授权模型。 ?标签:软件??系统??安全??设计 ? Oracle帮您准确洞察各个物流环节引言 应用程序安全涵盖面很广,它类似于OSI网络分层模型也存在不同的安全层面。上层的安全只有在下层的安全得到保障后才有意义,具有一定的传递性。所以当一个应用系统宣称自己是安全的系统之前,必须在不同层都拥有足够的安全性。 图1:安全多层模型 位于安全堆栈最底层的就是传输层和系统认证的安全,考虑不周,将会引入经典的中间人攻击安全问题。再往上,就是借由防火墙,VPN或IP安全等手段保证可信系统或IP进行连接,阻止DoS攻击和过滤某些不受欢迎的IP和数据包。在企业环境下,我们甚至会用DMZ将面向公网的服务器和后端的数据库、支持服务系统隔离。此外,操作系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进程安全,文件系统安全等安全问题,操作系统一般还会拥有自己的防火墙,也可以在此进行相应的安全配置,此外,还可以部署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和阻止各种五花八门的攻击,实时地阻止TCP/IP数据包。再往上的安全就是JVM的安全,可以通过各种安全设置限制仅开放足够使用的执行权限。最后,应用程序自身还必须提供特定问题域的安全解决方案。本文就以漫谈的方式聊聊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 1、应用系统安全涉及哪些内容 1)系统级安全 如访问IP段的限制,登录时间段的限制,连接数的限制,特定时间段内登录次数的限制等,象是应用系统第一道防护大门。 2)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 对程序资源的访问进行安全控制,在客户端上,为用户提供和其权限相关的用户界面,仅出现和其权限相符的菜单,操作按钮;在服务端则对URL程序资源和业务服务类方法的的调用进行访问控制。 3)功能性安全

软件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 1.在一个流程中,要通过时间戳/IP防止重放,要保证身份的唯一性。 2.用户登录后必须分配新的会话标识,不能继续使用用户未登录前所使用的标识。 3.系统帐户注册过程应验证其凭据找回渠道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如:邮箱、手机号必须真实且为帐户注 册人持有)。 4.根据访问日志,我们能及时能够检测到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 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进行告警。 5.针对不同用户访问不同操作,所有用户有自己的归属组,每个用户要有权限控制。 6.系统应对所有网页和资源的访问进行身份认证,除了设定为对公众开放的资源(如:网厅首页)。 7. 8.系统应拒绝所有认证失败的访问并提示错误。 9.系统应采用实施适当的访问控制措施,防止服务器上的其他用户未经授权访问服务器端的会话数据。 10.浏览器版本、访问IP、访问时间、当前操作的用户名称、具体操作内容。 11.如果系统必须颁发初始密码,应该避免使用统一的用户初始口令,应强制要求用户在初次登录系统时 修改初始密码。 12.对成功登陆后的用户,还需要根据用户实际授权去验证是否有某个操作的执行权限。 13.应设置连续登陆失败次数阈值,一定时间内登录失败次数超过阈值应自动锁定账号。 14.系统帐户密码的更改及重新设定,应具备二次认证机制。其安全控制措施不应少于帐户的注册及认证。 15.当用户帐户发生密码重置或修改行为,应及时通知用户(如:短信或邮件)。 16.对未经过成功登录的用户,不允许访问除登录页外的任何一个后台程序页面。 17.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18.系统应将用户最后一次登陆帐户的结果(如:成功或不成功),在用户下一次登录成功后进行提示。 19.配置文件不能允许用户直接访问,对配置文件中有特殊安全要求的配置项需要进行加密处理。 20.系统应规定一个会话最大空闲时间。 21.系统应具备会话超时机制,用户通过互联网与系统Web服务器建立的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后,系 统Web服务器设备应自动终止会话。 22.上传文件(包含图像),应放到应用系统外的目录。 23.根据访问日志,我们能及时能够检测到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 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进行告警。 24.系统应设置鉴别警示信息,当发现并阻止用户试图越权访问信息的行为时,应进行提示并描述未授权 访问可能导致的后果。

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安全性设计 1系统安全设计原则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任何用户对任何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所以必须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来防止非法访问者访问数据资源,对数据资源的存储以及传输进行安全性保护。在校园一卡通在线支付系统中,参考OSI的七层协议,从网络级安全、传输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和应用级安全等几方面进行考虑,主要遵循下面的设计原则: 1.1标识与确认 任何用户访问系统资源,必须得到系统的身份认证以及身份标识,如用户的数据证书、用户号码、密码。当用户信息与确认信息一致时,才能获准访问系统。在本系统中,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都有相应的用户和权限的设置。 1.2授权 对系统资源,包括程序、数据文件、数据库等,根据其特性定义其保护等级;对不同的用户,规定不同的访问资源权限,系统将根据用户权限,授予其不同等级的系统资源的权限。 1.3日志 为了保护数据资源的安全,在系统中对所保护的资源进行任何存取操作,都做相应的记录,形成日志存档,完成基本的审计功能。 1.4加密 为了保护数据资源的安全,在系统中对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必须经过高强度的加密处理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整体考虑来保证网络服务的可用性、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 2系统级安全 系统级安全主要体现在物理设备的安全功能以及系统软件平台的安全设置上。

2.1物理设备的安全措施 在系统设备的选用上,必须对各产品的安全功能进行调查,选用。要求对系统设备提供容错功能,如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可热插拔驱动器等。对系统的备份方案在下节进行讨论。 采用各种网络管理软件,系统监测软件或硬件,实时监控服务器,网络设备的性能以及故障。对发生的故障及时进行排除。 2.2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管理 在操作系统平台上,应进行如下设置: 系统的超级用户口令应由专人负责,密码应该定期变换。 建立数据库的专用用户,系统在与数据库打交道时,应使用专用用户的身份,避免使用超级用户身份。 在系统的其他用户的权限设置中,应保证对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不能有可写、可删除的权限。 选用较高安全级别的操作系统,时刻了解操作系统以及其他系统软件的动态,对有安全漏洞的,及时安装补丁程序。 2.3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管理 数据库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所有业务管理数据以及清算数据等数据存放的中心。数据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在本系统中对此考虑如下:数据库管理员(SA)的密码应由专人负责,密码应该定期变换。 客户端程序连接数据库的用户绝对不能使用数据库管理员的超级用户身份。 客户端程序连接数据库的用户在数据库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控制对数据库中每个对象的读写权限。 利用数据库的审计功能,以对用户的某些操作进行记录。 充分使用视图以及存储过程,保护基础数据表。 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应建立不同的数据库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3应用级安全 针对本系统,我们在考虑其应用级安全时,主要真对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的用户授权及安全访问控制 全面的日志管理机制

软件安全性设计指南

尖锐湿疣康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7305713.html,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仅供内部使用) 文档作者: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开发/测试经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产品经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管理办: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名称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1 范围 1 .1主题内容 [此处加入主题内容] 1 .2适用范围 [此处加入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GBxxxx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GB/Txxx 软件工程术语 GB/Txxxxxx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xxxxx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xxxxx 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 GJBxxxx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xxxxx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GBxxxx 电能质量标准大纲 GBxxxxx 电能质量标准术语 3 定义 [此处加入定义] 3 .1失效容限 [此处加入失效容限] 3 .2扇入 [此处加入扇入] 3 .3扇出 [此处加入扇出] 3 .4安全关键信息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信息] 3 .5安全关键功能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功能]

3 .6软件安全性 [此处加入软件安全性] 4 设计准则和要求 4 .1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有关要求 4 .1.1 硬件软件功能的分配原则 [此处加入硬件软件功能的分配原则] 4 .1.2 硬件软件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原则[此处加入硬件软件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原则] 4 .1.3 容错设计 [此处加入容错设计] 4 .1.4 安全关键功能的人工确认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功能的人工确认] 4 .1. 5 设计安全性内核 [此处加入设计安全性内核] 4 .1.6 记录系统故障 [此处加入记录系统故障] 4 .1.7 禁止回避检测出的不安全状态[此处加入禁止回避检测出的不安全状态] 4 .1.8 安全性关键软件的标识原则 [此处加入安全性关键软件的标识原则] 4 .1.9 分离安全关键功能 [此处加入分离安全关键功能] 4 .2对硬件设计的有关要求 [此处加入对硬件设计的有关要求] 4 .3软件需求分析 4 .3.1 一般要求 [此处加入一般要求] 4 .3.2 功能需求 [此处加入功能需求] 4.3.2.1输入 [此处加入输入] 4.3.2.2处理 [此处加入处理]

(完整版)系统安全设计

一系统安全设计 1.1常用安全设备 1.1.1防火墙 主要是可实现基本包过滤策略的防火墙,这类是有硬件处理、软件处理等, 其主要功能实现是限制对IP:port的访问。基本上的实现都是默认情况下关闭所有的通过型访问,只开放允许访问的策略。 1.1.2抗DDOS设备 防火墙的补充,专用抗DDOS设备,具备很强的抗攻击能力。 1.1.3IPS 以在线模式为主,系统提供多个端口,以透明模式工作。在一些传统防火墙的新产品中也提供了类似功能,其特点是可以分析到数据包的内容,解决传统防火墙只能工作在4层以下的问题。和IDS一样,IPS也要像防病毒系统定义N种已知的攻击模式,并主要通过模式匹配去阻断非法访问。 1.1.4SSL VPN 它处在应用层,SSL用公钥加密通过SSL连接传输的数据来工作。SSL协议指定了在应用程序协议和TCP/IP 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安全机制,为TCP/IP连接提供数据加密、服务器认证以及可选择的客户机认证。 1.1.5WAF(WEB应用防火墙) Web应用防护系统(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简称:WAF)代表了一类新兴的信息 安全技术,用以解决诸如防火墙一类传统设备束手无策的Web应用安全问题。与传统防火 墙不同,WAF工作在应用层,因此对Web应用防护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基于对Web应用业务和逻辑的深刻理解,WAF对来自Web应用程序客户端的各类请求进行内容检测和验证,确保其安全性与合法性,对非法的请求予以实时阻断,从而对各类网站站点进行有效防

护。 产品特点 异常检测协议 Web应用防火墙会对HTTP的请求进行异常检测,拒绝不符合HTTP标准的请求。并且,它也可以只允许HTTP协议的部分选项通过,从而减少攻击的影响范围。甚至,一些Web应用防火墙还可以严格限定HTTP协议中那些过于松散或未被完全制定的选项。 增强的输入验证 增强输入验证,可以有效防止网页篡改、信息泄露、木马植入等恶意网络入侵行为。从而减小Web服务器被攻击的可能性。 及时补丁 修补Web安全漏洞,是Web应用开发者最头痛的问题,没人会知道下一秒有什么样的漏洞出现,会为Web应用带来什么样的危害。WAF可以为我们做这项工作了——只要有全面的漏洞信息WAF能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屏蔽掉这个漏洞。当然,这种屏蔽掉漏洞的方式不是非常完美的,并且没有安装对应的补丁本身就是一种安全威胁,但我们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任何保护措施都比没有保护措施更好。 (附注:及时补丁的原理可以更好的适用于基于XML的应用中,因为这些应用的通信协议都具规范性。) 基于规则的保护和基于异常的保护 基于规则的保护可以提供各种Web应用的安全规则,WAF生产商会维护这个规则库,并时时为其更新。用户可以按照这些规则对应用进行全方面检测。还有的产品可以基于合法应用数据建立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应用数据的异常。但这需要对用户企业的应用具有十分透彻的了解才可能做到,可现实中这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 状态管理 WAF能够判断用户是否是第一次访问并且将请求重定向到默认登录页面并 且记录事件。通过检测用户的整个操作行为我们可以更容易识别攻击。状态管理模式还能检测出异常事件(比如登陆失败),并且在达到极限值时进行处理。这

软件安全风险评估

1概述 1.1安全评估目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的日益增强,信息安全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对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安全测评,综合分析系统测试过程中有关现场核查、技术测试以及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的结果,对其软件系统安全要求符合性和安全保障能力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并在系统整改后进行复测确认。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符合相应安全等级的基本安全要求。 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超过70%的安全漏洞出现在应用层而不是网络层。而且不只发生在操作系统或者web浏览器,而发生在各种应用程序中-特别是关键的业务系统中。因此,有必要针对xxx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预先采取防范措施,预防或缓解各种可能出现的信息数据安全风险。 安全评估要求 XXXXXXXX 软件安全评估具体需求 安全评估指导原则 软件安全风险评估作为一项目标明确的项目,应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完成。 1、启动和范围确定:在安全相关软件的合同或任务书中应提出软件安全性分析的范围和要求。实施方明确责任,管理者检查必备的资源(包括人员、技术、基础设施和时间安排),确保软件安全性分析的开展; 2、策划:软件安全性分析管理者应制定安全性分析计划,该计划可作为所属软件过程或活动的计划的一部分。 3、执行和控制:管理者应监控由软件安全性分析计划规定的任务的执行。管理者应控制安全性分析进展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解决(解决方案有可能导致计划变更)。 4、评审和评价:管理者应对安全性分析及其输出的软件产品进行评价,以便使软件安全性分析达到目标,完成计划。 5、结束:管理者应根据合同或任务书中的准则,确定各项软件安全性分析任务是否完成,并核查软件安全性分析中产生的产品和记录是否完整。 安全评估主要任务 根据安全评估指导原则,为尽量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标准,在具体的软件安全评估过程中,应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七项任务: 软件需求安全性分析 需要对分配给软件的系统级安全性需求进行分析,规定软件的安全性需求,保证规定必要的软件安全功能和软件安全完整性。

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设计方案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51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设计方案标准版本

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设计方案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网络信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它贯穿于网络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测,我们可以提前发现系统漏洞,分析安全风险,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1物理安全保护措施 物理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中的基础,如果无法保证实体设备的安全,就会使计算机设备遭到破坏或是被不法分子入侵,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安全,首先机房采用“门禁系统”配合“监控系统”等控制手段来

控制机房出入记录有效的控制接触计算机系统的人员,由专人管理周记录、月总结。确保计算机系统物理环境的安全;其次采取设备线路准确标记、计算机设备周维护、月巡检以及机房动力环境监测短信报警等安全措施,确保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另外,通信线路是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信息管道,物理安全还包括通信线路实体的安全。检测网络信息系统物理安全的主要方法采用现场检查、方案审查等。 2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方便的可用性,但也使其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和威胁。入侵者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采用恶意程序来攻击网络,篡改、窃取网络信息,从而导致网络瘫痪、系统停止运行。在网络维护过程中,我们采用深信服多级防设备严格的与网络攻防行为对抗,保障网络安全。

软件设计中安全性与易用性的考虑(一)

软件设计中安全性与易用性的考虑(一) 计算机安全界曾经有个笑话:“实现计算机系统安全很容易,把计算机的电源关掉,锁在保险箱里,然后把钥匙扔掉。”实际上,这个笑话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计算机的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关系。 一、易用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在计算机的安全性和易用性设计之间存在权衡,一台不设口令的计算机非常方便使用,但是不安全;但是如果一台计算机每5分钟要求你做一次身份确认,输入口令甚至做血样检验,这样的计算机是安全的,但是不会有人愿意使用。一般说来,安全软件产品的操作要比其他软件产品的操作困难,因为实现机制复杂了,需要配置的参数也多了。安全性和易用性在设计上有共同点: (1)都需要从软件的整体考虑; (2)需要对系统结构、开发团队和市场份额等方面统筹考虑; (3)都要在系统设计的开始阶段考虑,在系统开发临近结束时无法临时增加;但是由于易用性和安全性是不同的技术,所以建立一个既有安全性又有易用性的系统比较昂贵。(4)易用性方面出现问题可能会妨碍安全性的效果。 目前安全性和易用性之间的接口成为计算机安全界研究的对象,被称作人机交互和安全性(HCI-SEC)。在2003年ACM人机交互大会召开了HCI-SEC研讨会,随后HCI-SEC的有关问题逐步提了出来。2004年计算机界把易用安全性列为信息安全研究者的“重大挑战”,有下面两个问题:问题1口令问题。每个人都面临口令问题,安全的口令都是难猜测的,但是难猜测的口令都是难记忆的。同时口令策略一般要求用户口令是唯一的并且要及时更新,如果一个人的帐户比较多,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完全凭借记忆牢记十多个不同的口令,并且不断地分别更新。问题2身份确认问题。当认识到传统的口令字不够安全后,用户需要新的身份确认手段。研究表明,人记忆图像的能力比字符强,因此图像口令字被作为字符口令字的替代方案,研究还发现,用户对图像口令字的选择与种族和性别高度关联。生物测量和硬件令牌也属于用户身份确认的方法,但是现在还缺乏对这些身份确认手段的统一评价和比较方法。 二、易用安全性的实现途径 HCI-SEC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在某些特定的应用系统中实现易用的安全性,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方法: (1)构造不需要用户干预就可以执行相关的安全和私有功能的系统。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当用户不了解某些方面的安全问题时,他们的操作可能会无意中减弱到位的安全保护。 (2)开发一种安全和私有相关的隐喻模型,让用户自发地正确使用安全和私有软件。目前的钥匙和锁的隐喻模型显然是不完全和不准确的,但是目前也没有出现更具有广泛接受性的其他隐喻模型。 (3)教给用户有效使用私有和安全工具所需要的知识。但是以什么形式把这些信息教给用户,让用户少花时间去学习掌握,还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很容易想到利用一种基于上述方法混合的方法,但实际上这更困难,因为上述方法的思路和实现根本上就是不同的。现在有人开始用HCI-SEC的方法对安全系统进行评估,测试结果发现用户在安全决策理解方面存在障碍,从而导致安全配置失误遭受危险,用户往往为了使用方便,而关闭某些安全防护。JeromeSaltzer和MichaelSchroeder于1975年就在讨论易用性是否是安全系统必要的成分,他们提出了信息保护的8条原则1],最后一条就是对信息保护系统的“心理可接受性”,但是有些安全系统对这些思想不够重视。此后30年来,HCI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技术市场上,开始有人应用HCI设计和评价技术对安全系统进行评价,他们发现最终用户在理解所面临的安全设计和决定方面非常困难,所以非常容易出现误配置的情况,而导致安全风险。很多时候用户为了工作方便停止或者忽略安全功能,例如取消口

系统安全方面的设计

第1章.系统安全设计 本章将从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着手,从物理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应用安全风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同时针对三种风险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从系统故障处理和系统安全管理两方面对系统安全管理和运行提供参考意见。 1.1.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城建档案馆综合业务网络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此次设计的重中之重,安全不单是单点的安全,而是整个系统的安全,需要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考虑和分析,设计保障全馆系统安全运行的方案。下面各节将针对各种综合业务网络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便于针对出现的网络风险进行针对性设计。 1.1.1.物理安全风险 物理安全是整个全馆系统安全的前提。安全以人为本,如果管理不善或一些不可抗力的因数的存在,城建档案馆网络的物理环境可能存在如下的风险: ●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造成整个系统毁灭; ●设备被盗、被毁造成数据丢失或信息泄漏; ●电磁辐射可能造成数据信息被窃取或偷阅; 1.1. 2.网络安全风险 在综合业务网络络化系统设计中,信息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传输,而在网络中进行传输的数据和信息,都存在被窃听和篡改的危险,这也是在综合业务网络络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点。 另外当从一个安全区域(子网)访问另一个安全保护要求不同的区域(子网)时,存在对不应访问的数据、交易与系统服务操作的危险。所以在综合业务网络络安全设计中,需要考虑对网络入侵行为的探测、报警、取证等机制,尽量减少已知网络安全危险的攻击。

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详细分析。 1.1. 2.1.来自与广域网的安全威胁 城建档案馆的办公网是与广域网连接的,在本次设计中,办公网与专业网进行了物理隔离,而两个网络间的数据传输,通过收录系统的高安全区进行数据传输,所以对于广域网的威胁近期可能主要考虑高安全区的设置。但从整体规划来看,办公网由于业务需要,今后可能需要与主干平台的核心交换机进行连接,所以来自广域网的安全如果内部网络系统设计考虑不够全面,防护隔离措施设计不够强壮,就极有可能导致通过主干交换机进入各个业务系统,从而直接危险生产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导致节目的正常制播业务无法开展。因此对这部分我们也需要重点考虑。 由于广域网的开放性、自由性,内部网络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安全威胁。网络的一台机器安全受损(被攻击或者被病毒感染),就会同时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 1.1. 2.2.内部局域网的安全威胁 据统计在已有的网络安全攻击事件中,约70%是来自内部网络的侵犯。来自机构内部局域网的威胁包括: ?误用和滥用关键、敏感数据和计算资源。无论是有故意破坏,还是没有访问关键系统权限的员工因误操作而进入关键系统,由此而造成的数据 泄露、偷窃、损坏或删除将给应用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工作人员发送、接收和查看攻击性材料,可能会形成敌意的工作环境,从而增大内部人员故意泄漏内部网络的网络结构;安全管理员有意 透露其用户名及口令; ?内部员工编些破坏程序在内部网上传播或者内部人员通过各种方式盗取他人涉密信息传播出去。 1.1. 2. 3.网络设备的安全隐患 网络设备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下面两个部分:

信息系统(软件)安全设计x

软件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内容摘要 1物理安全设计 2、网络安全设计 3、主机安全设计 4、应用安全设计 5、数据安全设计

一、物理安全设计 1. 设计规范 GB50174-20R《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0RR《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6650-86《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GB5001 — 20RR《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343-20R《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20R《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ITU.TS.K21 : 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GB50169-20R《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0-20R《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34-20R《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169-20R《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2. 物理位置的选择 a)机房选择在具有防6级地震、防8级风和防橙色大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b)机房场地选择在2-4层建筑内,以及避开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c)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d)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3. 物理访问控制 a)机房出入口安排专人值守配置门卡式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做到人手一卡,不混用,不借用; b)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需要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来访人员在机房内需要有持卡人全程陪同; c)进入机房之前需带鞋套等,防尘,防静电措施; d)机房采用防火门为不锈钢材质,提拉式向外开启; 4?照明系统 a)照度选择 机房按《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要求,照度为 400LR电源室及其它辅助 功能间照度不小于300LR机房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照度大于1LR应急 备用照明照度不小于30LR b)照明系统 机房照明采用2种:普通照明、断电应急照明。普通照明采用 3R36W 嵌入式格栅灯盘(600R1200,功率108V;应急照明主要作用是停电后,可以让室 内人员看清道路及时疏散、借以维修电气设备,应急照明灯功率9W个。灯具 正常照明电源由市电供给,由照明配电箱中的断路器、房间区域安装于墙面上 的跷板开关控制。

系统安全设计

1.1常用安全设备 1.1.1防火墙 主要是可实现基本包过滤策略的防火墙,这类是有硬件处理、软件处理等,其主要功能实现是限制对IP:port的访问。基本上的实现都是默认情况下关闭所有的通过型访问,只开放允许访问的策略。 1.1.2抗DDOS设备 防火墙的补充,专用抗DDOS设备,具备很强的抗攻击能力。 1.1.3IPS 以在线模式为主,系统提供多个端口,以透明模式工作。在一些传统防火墙的新产品中也提供了类似功能,其特点是可以分析到数据包的内容,解决传统防火墙只能工作在4层以下的问题。和IDS一样,IPS也要像防病毒系统定义N种已知的攻击模式,并主要通过模式匹配去阻断非法访问。 1.1.4SSL VPN 它处在应用层,SSL用公钥加密通过SSL连接传输的数据来工作。SSL协议指定了在应用程序协议和TCP/IP 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安全机制,为TCP/IP连接提供数据加密、服务器认证以及可选择的客户机认证。 1.1.5WAF(WEB应用防火墙) Web应用防护系统(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简称:WAF)代表了一类新兴的信息安全技术,用以解决诸如防火墙一类传统设备束手无策的Web应用安全问题。与传统防火墙不同,WAF工作在应用层,因此对Web应用防护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基于对Web应用业务和逻辑的深刻理解,WAF对来自Web应用程序客户端的各类请求进行内容检测和验证,确保

其安全性与合法性,对非法的请求予以实时阻断,从而对各类网站站点进行有效防护。 产品特点 异常检测协议 Web应用防火墙会对HTTP的请求进行异常检测,拒绝不符合HTTP标准的请求。并且,它也可以只允许HTTP协议的部分选项通过,从而减少攻击的影响范围。甚至,一些Web应用防火墙还可以严格限定HTTP协议中那些过于松散或未被完全制定的选项。 增强的输入验证 增强输入验证,可以有效防止网页篡改、信息泄露、木马植入等恶意网络入侵行为。从而减小Web服务器被攻击的可能性。 及时补丁 修补Web安全漏洞,是Web应用开发者最头痛的问题,没人会知道下一秒有什么样的漏洞出现,会为Web应用带来什么样的危害。WAF可以为我们做这项工作了——只要有全面的漏洞信息WAF能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屏蔽掉这个漏洞。当然,这种屏蔽掉漏洞的方式不是非常完美的,并且没有安装对应的补丁本身就是一种安全威胁,但我们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任何保护措施都比没有保护措施更好。 (附注:及时补丁的原理可以更好的适用于基于XML的应用中,因为这些应用的通信协议都具规范性。) 基于规则的保护和基于异常的保护 基于规则的保护可以提供各种Web应用的安全规则,WAF生产商会维护这个规则库,并时时为其更新。用户可以按照这些规则对应用进行全方面检测。还有的产品可以基于合法应用数据建立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应用数据的异常。但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 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1) 2006-12-19 10:13 陈雄华 ?摘要:应用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应用程序系统级安全、功能级安全、数据域安全是业务相关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如何将权限分配给用户,不同的应用系统拥有不同的授权模型,授权模型和组织机构模型有很大的关联性,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组织机构特点来决定选择何种授权模型。?标签: ? 引言 应用程序安全涵盖面很广,它类似于OSI网络分层模型也存在不同的安全层面。上层的安全只有在下层的安全得到保障后才有意义,具有一定的传递性。所以当一个应用系统宣称自己是安全的系统之前,必须在不同层都拥有足够的安全性。 图1:安全多层模型 位于安全堆栈最底层的就是传输层和系统认证的安全,考虑不周,将会引入经典的中间人攻击安全问题。再往上,就是借由防火墙,VPN或IP安全等手段保证可信系统或IP进行连接,阻止DoS攻击和过滤某些不受欢迎的IP和数据包。在企业环境下,我们甚至会用DMZ将面向公网的服务器和后端的数据库、支持服务系统隔离。此外,操作系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进程安全,文件系统安全等安全问题,操作系统一般还会拥有自己的防火墙,也可以在此进行相应的安全配置,此外,还可以部署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和阻止各种五花八门的攻击,实时地阻止TCP/IP数据包。再往上的安全就是JVM的安全,可以通过各种安全设置限制仅开放足够使用的执行权限。最后,应用程序自身还必须提供特定问题域的安全解决方案。本文就以漫谈的方式聊聊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 1、应用系统安全涉及哪些内容 1)系统级安全 如访问IP段的限制,登录时间段的限制,连接数的限制,特定时间段内登录次数的限制等,象是应用系统第一道防护大门。 2)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

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设计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设计方 案(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249-61 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设计方案(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网络信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它贯穿于网络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测,我们可以提前发现系统漏洞,分析安全风险,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1物理安全保护措施 物理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中的基础,如果无法保证实体设备的安全,就会使计算机设备遭到破坏或是被不法分子入侵,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安全,首先机房采用“门禁系统”配合“监控系统”等控制手段来控制机房出入记录有效的控制接触计算机系统的人员,由专人管理周记录、月总结。确保计算机系统物理环境的安全;其次采取设备线路准确标记、计算机设备周维护、月巡检以及机房动力环境监测短信报警等安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仅供内部使用) 文档作者: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开发/测试经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产品经理: 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管理办: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名称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1 范围 1 .1主题内容 [此处加入主题内容] 1 .2适用范围 [此处加入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GBxxxx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GB/Txxx 软件工程术语 GB/Txxxxxx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xxxxx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xxxxx 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 GJBxxxx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xxxxx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GBxxxx 电能质量标准大纲 GBxxxxx 电能质量标准术语 3 定义 [此处加入定义] 3 .1失效容限 [此处加入失效容限] 3 .2扇入 [此处加入扇入] 3 .3扇出 [此处加入扇出] 3 .4安全关键信息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信息] 3 .5安全关键功能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功能]

3 .6软件安全性 [此处加入软件安全性] 4 设计准则和要求 4 .1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有关要求 4 .1.1 硬件软件功能的分配原则 [此处加入硬件软件功能的分配原则] 4 .1.2 硬件软件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原则[此处加入硬件软件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原则] 4 .1.3 容错设计 [此处加入容错设计] 4 .1.4 安全关键功能的人工确认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功能的人工确认] 4 .1. 5 设计安全性内核 [此处加入设计安全性内核] 4 .1.6 记录系统故障 [此处加入记录系统故障] 4 .1.7 禁止回避检测出的不安全状态[此处加入禁止回避检测出的不安全状态] 4 .1.8 安全性关键软件的标识原则 [此处加入安全性关键软件的标识原则] 4 .1.9 分离安全关键功能 [此处加入分离安全关键功能] 4 .2对硬件设计的有关要求 [此处加入对硬件设计的有关要求] 4 .3软件需求分析 4 .3.1 一般要求 [此处加入一般要求] 4 .3.2 功能需求 [此处加入功能需求] 4.3.2.1输入 [此处加入输入] 4.3.2.2处理 [此处加入处理] 4.3.2.3输出 [此处加入输出]

系统安全设计原则

系统安全设计和备份原则 系统安全和系统备份是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安全设计 项目对信息安全性主要关注三大方面: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和安全管理。 1、物理安全是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使之免糟破坏或丢失。 2、逻辑安全则是指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安全, 它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3、安全管理包括各种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机制。 针对项目对安全性的需要,我们将其分为5个方面逐一解决: ——应用安全 1、管理制度建设 旨在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提高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要确保系统稳健运行,减少恶意攻击、各类故障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和相关制度。比如,建立健全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设备操作使用规程,信息系统维护制度,网络通讯管理制度,应急响应制度,等等。 2、角色和授权 要根据分工,落实系统使用与运行维护工作责任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减少因为误操作给系统安全带来的冲击。要妥善保存系统运行、维护资料,做好相关记录,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备不时之需。 3、数据保护和隐私控制 数据安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数据使用的安全和数据存储的安全。 数据保护旨在防止数据被偶然的或故意的非法泄露、变更、破坏,或是被非法识别和控制,以确保数据完整、保密、可用。数据安全包括数据的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两个方面。 为了保证数据使用过程的安全,建议在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时采用国家相关标准的加密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使用不同的加密算法和不同强度的加密密钥,根据特殊需要可以考虑使用加密机。 数据的存储安全系指数据存放状态下的安全,包括是否会被非法调用等,可借助数据异地容灾备份、密文存储、设置访问权限、身份识别、局部隔离等策略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为了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可以使用多种方案并用,软硬结合的策略。同城的数据同步复

软件安全性论文

软件安全性浅析 前言 现今,软件安全性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问题,提起它,人们往往会想起一连串专业性名词:“系统安全性参数”、“软件事故率”、“软件安全可靠度”、“软件安全性指标”等等,它们可能出现在强制的规范性文档中的频率比较多,但却不一定能在开发过程中吸引开发者的眼球。几乎每一个程序员都或多或少的在项目维护时遭遇过自己软件的安全性bug,这种经历使我们有幸在一个设计严谨而又性能良好的系统平台上工作时,我们都会对其大为感叹:“那真是一段很棒的代码!”这是因为,专业的软件设计开发人员会重视软件的安全性,不仅仅把它当做是书面字眼。在这里本文将通过对软件安全性概念的引入,以及对软件安全性各阶段的任务的介绍和如何通过软件测试来验证是否完成了软件安全性目标,较全面的阐述软件安全性对软件质量起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从加固对软件安全性的认识开始。 一、软件安全性分析的重要性 “安全性分析”(safety analysis)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应在研发过程的早期开始进行,用于确定产品在每一个使用模式中执行其功能的方式,识别潜在的危险,预计这些危险对人员及(或)设备可能造成的损害,并确定消除危险的方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软件安全性分析”,这是对软件程序进行的一种分析,以保证程序在其设计的运行环境中,不会引起(或可以容忍的小概率引起)或诱发对人员或设备的危害。例如多级火箭一级点火、二级点火指令如果错了,火箭就会失败。但只要对火箭指令及传递机构采取足够的防错设计,错发指令的概率就可以小到能容忍的程度。 在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难度高,项目复杂,开发周期短而带来的一系列困难,潜伏安全性隐患的几率其实是很大的。现代化的软件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开发一个软件产品或一个大型系统所需要依靠的技术也越来越多样化,需要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我们需要在研发开始前就确定好软件系统能够承受的出事概率。很多软件开发的组织由于没有掌握和利用必要的控制软件安全性的技术,无法妥善解决相应的问题,把时间耗费在事后补救上,使得开发的效率大为降低,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因为某个关键错误的发生,导致产品的信誉度降低,更严重的结果则会导致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如果你发现有关安全性的要求已经出现在安全相关软件的合同书或任务书中,并提出软件安全性分析的范围和要求,那么说明你们已经开始了进行软件安全性分析的准备。 二、软件安全性分析的指导原则 我们将软件安全性分析作为一项目标明确的项目去做,从管理的角度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完成。如下图: 启动和范围确定:在安全相关软件的合同或任务书中应提出软件安全性分析的范围和要求。实施方明确责任,管理者检查必备的资源(包括人员、技术、基础设施和时间安排),确保软件安全性分析的开展; 策划:软件安全性分析管理者应制定安全性分析计划,该计划可作为所属

软件安全性浅析

软件安全性浅析 现今,软件安全性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问题,提起它,人们往往会想起一连串专业性名词:“系统安全性参数”、“软件事故率”、“软件安全可靠度”、“软件安全性指标”等等,它们可能出现在强制的规范性文档中的频率比较多,但却不一定能在开发过程中吸引开发者的眼球。几乎每一个程序员都或多或少的在项目维护时遭遇过自己软件的安全性bug,这种经历使我们有幸在一个设计严谨而又性能良好的系统平台上工作时,都会对其大为感叹:“那真是一段很棒的代码!”这是因为,专业的软件设计开发人员会重视软件的安全性,而不仅仅把它当做是书面字眼。在这里本文将通过对软件安全性概念的引入,以及对软件安全性各阶段的任务的介绍和如何通过软件测试来验证是否完成了软件安全性目标,较全面的阐述软件安全性对软件质量起的重要作用。首先,应该从加固对软件安全性的认识开始。 一、软件安全性分析的重要性 “安全性分析”(safety analysis)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应在研发过程的早期开始进行,用于确定产品在每一个使用模式中执行其功能的方式,识别潜在的危险,预计这些危险对人员及(或)设备可能造成的损害,并确定消除危险的方法。其中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安全性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软件安全性分析”,这是对软件程序进行的一种分析,以保证程序在其设计的运行环境中,不会引起(或可以容忍的小概率引起)或诱发对人员或设备的危害。例如多级火箭一级点火、二级点火指令如果错了,火箭就会失败。但只要对火箭指令及传递机构采取足够的防错设计,错发指令的概率就可以小到能容忍的程度。如果各关键项目的开发单位能从软件安全性这方面重视“安全”这个题目,那么项目的安全性链条就不会轻易地由于诸如小数点错位的原因而断开。 在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难度高,项目复杂,开发周期短而带来的一系列困难,潜伏安全性隐患的几率其实是很大的。现代化的软件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开发一个软件产品或一个大型系统所需要依靠的技术也越来越多样化,需要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开发团队需要在研发开始前就确定好软件系统能够承受的出事概率。很多软件开发的组织由于没有掌握和利用必要的控制软件安全性的技术,无法妥善解决相应的问题,把时间耗费在事后补救上,使得开发的效率大为降低,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因为某个关键错误的发生,导致产品的信誉度降低,更严重的结果则会导致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如果你发现有关安全性的要求已经出现在安全相关软件项目的合同书或任务书中,并提出软件安全性分析的范围和任务,那么说明已经需要开始进行软件安全性分析的准备了。 二、软件安全性分析的指导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