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清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清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清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50002)

食用菌行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是白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面临着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食用菌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都有绝对优势的我国,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利用我国资源优势开展国际竞争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清丰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万亩,总人口60万人,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年产各种作物秸秆80万吨。近几年,清丰县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珍稀食用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形成规模的龙头企业8家,各企业集菌种制作、物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全县拥有10个食用菌生产重点乡镇,65个示范专业村,种植户1.1万余户,食用菌种植150万平方米,年投料7900万袋,产量5.6万吨,产值4.5亿元。成为全国较大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

本文依据近几个月的实习调研,深入了解濮阳市清丰县食用菌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清丰县食用菌行业现状的了解、分析其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清丰县食用菌行业现状分析

清丰县近几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其行业现状为:

1.1向多品种方向发展,珍稀食用菌备受关注

前几年,清丰县的食用菌以平菇为主,生产品种及其单一,发展步伐缓慢。现在,当地食用菌的栽培品种已由原来的平菇、香菇为主的状况,发展到目前已有的平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菇、草菇、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木耳菌、鸡腿菇、真姬菇、灰树花、姬松茸、猴头菌、灵芝等20余个品种的发展格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珍稀食(药)用菌的开发成为当地调整食用菌品种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

常规品种

常规品种

珍稀食用菌珍稀药用菌

图一:清丰县食(药)用菌多品种发展格局图

1.2食用菌生产与销售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食用菌生产中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装袋机、搅拌机、的应用和普及,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各种杀菌剂的面市,使得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很大的减轻,食用菌栽培变得更为容易;周年栽培模式的推广,使得大棚的使用效率更高等。科技含量的提高显著地提高了食用菌栽培效益,调动了菇农生产的积极性。

表1:生产与销售方式改进表

工艺传统方式现在改进方式

消毒甲醛/高锰酸钾保菇王/一熏净等

接菌传统接菌箱无菌接种室/超净工作台

菌丝培养自然室温培养恒温箱/培养室

灭菌土蒸锅常压/高压锅炉

栽培传统塑料大棚工厂化生产/现代温室

销售鲜销鲜销/深加工

1.3食用菌深加工技术得到很大发展,新产品不断面市

近年来,清丰县食用菌深加工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出现一大批食用菌烘干、保鲜、食品饮料、药品等深加工企业,如申氏菇业的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白灵菇罐头等业已打开国内外市场;恒立农业筹建的食用菌真空冷冻烘干项目等,他们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把食用菌加工为新型的老年食品、儿童食品、美容食品、功能食品、疗效食品、和休闲食品,食用菌深加工不仅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食用菌行业的整体效益,还在于将大量产品转化,解决鲜菇大量上市时“菇

贱伤农”的问题,扩大了商品的流通渠道,占有更大的市场。

1.4食用菌生产多种方式并存

清丰县食用菌生产方式多样,就眼下而言,主要存在着三种生产方式:

1.4.1个体菇农生产即千家万户进行个体生产,这是目前清丰县食用菌生产的主要生产方式。个体菇农食用菌生产的特点是分散的传统作坊式生产,规模小而全,技术含量低,自主经营为主,经济效益低下。每个个体菇农都要进行菌种扩大、蒸汽灭菌、菌体培养和出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这就要求生产者要具有较全面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否者,在生产中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失败而造成财力和资源的浪费。

1.4.2菇农联合体由于市场对菌类食品的需求与价格的引力,驱动部分菇农对联合产生兴趣,于是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平等原则在自愿互助基础上组织起来,通过共同经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这是广大分散、小规模经营菇农进入市场改善自身经济地位的有效选择。菇农联合体是由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以农户为单位,以专业大户与技术能手为骨干,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符合国际合作联盟合作原则的合作性经济组织。根据业务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食用菌生产联合型、销售联合型和综合型三种,但就其组织形态而言,在清丰县目前的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食用菌协会、食用菌合作社两种。

1.4.3食用菌企业化生产是由个人或集体投资兴的办食用菌企业,通过机械化、半机械化操作开展食用菌生产、经营业务。这类生产形式具有投资大、生产能力强的特点,需要相应的资金、市场、管理、技术相匹配,如清丰县食用菌示范园、恒立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但这类生产方式对于当地广大农村,尤其是资金和技术匮乏地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当地食用菌发展的制约因素

2.1菌种生产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在食用菌生产中,菌种对栽培成功与否起着决定因素。眼下,当地食用菌菌种生产还缺乏一整套的专业化生产程序。多数菌种生产单位因资金、规模、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制约,生产从简在无科学的检验手段的情况下,仅依据经验向市场提供菌种。因菌种质量问题而造成生产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麦粒种生产中,

本应将麦粒浸泡后煮透再用于菌种生产,但有些菌种生产者为省事、省时、降低成本,仅将麦粒经简单浸泡后即用于生产,结果培养出来的菌丝弱,已感染杂菌,质量差,严重影响生产栽培。更有甚者,菇农购买木耳菌种,结果长出了平菇,搞得菇农哭笑不得。这种因菌种生产单位良莠不齐,菌种质量鱼龙混杂的状况,严重制约着当地食用菌行业的健康发展。

2.2栽培技术约束

清丰县食用菌栽培以平菇起步,近几年,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当地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当地菇农纷纷调整栽培结构,珍稀食(药)用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即面临了新的问题---栽培技术问题。近几年,清丰县菇农因技术问题而造成失败的是有发生。例如:白灵菇栽培中菇蕾形成需要连续十天以上0—13℃的低温环境和10℃以上的温差刺激。一部分菇农因把握不住这一关键技术,而造成不出菇或出菇很少,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还有,食用菌生产中容易出现一年赢,两年平,三年亏,四年穷的怪圈。每年都有一大批食用菌生产者亏损。除去少数市场因素原因外,主要就是技术原因,比如杂菌感染等。对于老种植户而言,因为有成功经验,对技术一般比较大意,再加上珍稀食用菌的一些特殊生物学要求,转产易出现技术问题。

2.3市场因素

市场是食用菌生产的动力,近几年来,清丰食用菌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在发展初期对食用菌市场化运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一些可避免,不可避免的问题随之而来。

2.3.1竞争者的竞争刚开始,清丰县食用菌依靠一两家龙头企业,企业面临的是广大的农村市场和处于增长期的消费市场,竞争不明显。企业、市场、农户之间关系稳定,食用菌行业发展迅速。随着市场的发展,种植户的增多,进行食用菌菌种生产、贸易的企业逐年增度。企业间的竞争带来了菌种市场的争夺。企业为争夺菇农市场,开展价格战、进行技术许诺和包回收许诺,其中难免部分企业为得到短期利润,降低生产成本,在菌种生产上偷工减料,以低价格获得菇农的购买;还有的菌种生产单位作出与自己实力不符的收购和技术承诺。这些做法严重制约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3.2 对市场的需求及价格的预测食用菌品种多样,不同品种的消费需求也

是不同的,且都有有限的市场空间。对于食用菌龙头企业而言,应具有相应的市场预测能力,及时把握市场价格动态,指导菇农进行生产。对于清丰县而言,一些龙头企业是从家庭式作坊生产发展而来的,市场敏锐力不足,对市场预测的失误会给菇农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挫伤菇农生产食用菌的热情。

3当地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对策

3.1有关各方要高度重视食用菌菌种质量

对于食用菌生产,菌种质量至关重要。面对菌种质量鱼龙混杂的状况,政府、企业和菇农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3.1.1 政府政府要加强监督作用,对于因菌种质量差而导致菇农损失的,政府应严肃处理。从源头上治理种子市场上的混乱,杜绝“种差害农”事件的发生。另外,政府对食用菌种植户要加大扶持,进行科普宣传,增强菇农对菌种的鉴别能力。减轻因种子质量带来的经济损失。

3.1.2 企业企业应当把眼光放的长远,深刻认识到与菇农唇亡齿寒的密切联系。只有种植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增强他们继续生产的积极性。

3.1.3 菇农菇农是食用菌菌种的消费者,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其经济收入。因此,菇农应对菌种充分重视,应选择科研实力强、信誉好的菌种生产单位。切勿贪图小便宜,购买质低价廉的菌种。

3.2 加快新技术推广和使用

技术问题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没有科学的技术保证,很难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更不用说较高的经济效益。要解决技术问题:

3.2.1 菇农菇农应充分认识到技术在食用菌尤其是珍稀食用菌栽培中的重要性,从意识上加以重视。眼下菇农生产食用菌的一个怪圈“一年赢,两年平,三年亏,四年穷”就是生产中马虎大意,过分相信经验造成的。另外,在生产中学习,开展“干中学”。

3.2.2 食用菌企业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与菇农要有风雨同舟之感。在做好售后服务,开办技术培训班,增强菇农技术水平,保证菇农生产成功率,以实现与菇农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

3.3.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

市场是食用菌生产的动力,对于食用菌栽培者而言,面对着两大市场:菌种市场和销售市场。在清丰当地,菌种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存在多家菌种生产单位,且这些单位生产的产品无差异性,向市场提供相对过剩的产品,企业之间合作意向较低,不可能形成寡头垄断。食用菌栽培者在这一市场具有相对的市场势力。但小农经营却容易目光短浅,在鱼龙混杂的菌种市场丧失主动权。销售市场是一个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对市场的预测,品种的选择是否对路,直接影响能否进入这一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生产。所以,面对清丰县的两大市场。菌种生产者食用菌栽培者应当:

3.3.1 菌种生产者在菌种生产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营方向放在:研究市场趋势,提高菌种质量,巩固与菇农关系。在研究市场趋势方面,菌种生产企业应紧紧把握国内外食用菌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新品种,向菇农提供市场需要的栽培品种,保证菇农生产的食用菌适销对路。在菌种质量方面,面对菌种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应当以质量赢得菇农的信赖,进而占领这一市场。在巩固菇农关系方面,企业应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技术和回收为纽带紧密地把菇农与企业联合起来。

3.3.2 菇农小生产面对大市场本身就处于劣势。尽管菌种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但鉴于个体菇农的生产规模、经济实力等,因单笔交易成本过高,市场这一门槛还是不容易迈过的。对于销售市场,个体菇农的劣势更是明显,“两头叫,中间笑”的情况在所难免。因此,菇农要想谋求长期的发展,必须州一条联合之路。即建立菇农联合体。共同面对市场竞争。通过菇农联合体的运作,有效的把分散经营的菇农与市场连接起来,解决了食用菌菌种购买和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许多难题,减少了菇农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增强菇农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小结

我国在食用菌栽培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作为“绿色食品”的菌类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为我国食用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支持,拉动我国食用菌行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2003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已经达到10 38.6 万吨。加入WTO后,我国因为自然资源优越,劳动力资

源丰富,食用菌行业如沐春风,成为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之一。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以来,我国食用菌产量一直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2003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量为43.32万吨,出口值6.22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大国。由此可见,食用菌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为清丰县食用菌发展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但限于眼下清丰县食用菌面临的制约因素,当地食用菌发展还需要克服这些制约因素,保证当地食用菌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清丰县发展食用菌过程中,政府、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菇农都要积极行动起来,解决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符合菇农需要的经济合作组织,联合菇农进行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可有效地解决菇农在生产过程中的菌种、技术、市场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宝成: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2。

[2]黄志龙等,珍稀食用菌栽培(一)、(二),福建科技出版社,2006。

[3]陈青君,城郊如何发展食用菌业,金盾出版社,2006。

[4] 黄月珍等,茶薪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上海农业科技,2003,3。

[5]肖爱国,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青海农技推广,2003,4。

[6]李峰等,玉米秸秆栽培毛木耳技术,食用菌,2004,1。

[7]中共河南省政策研究室,河南县情,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8]王全书等,河南大辞典,新华出版社,2003。

[9]董俊: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问题和对策,特区经济,2005 ,6。

[10]戈钟庆等,新视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5。

[11]谢永新等,大力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农村经营管理,2005,4。

[13] 杨瑞长,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金盾出版社,2005。

Industry's development of edible fungus

restricts factor and countermeasure in Qingfeng County

Abstract: The edible fungus is one of the rising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belong to the typical labour-intensive industry. The workforce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are abundant , the natural resources is superior . Develop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a more cost-effective manner, as to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raise peasant's income have realistic meanings. This text i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and practising to two places in Xinxiang , Puyang recently, discipline knowledge of combining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 edible fungus and

studying etc., analyz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striction factor of the clear edible fungus industry of Qingfeng County. Find through analyzing, as regards overall state of the local edible fungus trade, a series of problems exist, for instance: Individual mushroom " low light breaking up " ques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low producing small and producing and dispersing; The bacterium is produced fish and dragons mix up together, the problem that the products are very different; To market being sensitive in response , appear incident of " the mushroom is low-down and wounded and agricultural " wait in not selling, these factors restrict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dible fungus industry seriously, and on this basis, propose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expect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the developing of local edible fungus trade.

Keyword: Qingfeng County, edible fungus, current situation , restrict the factor , the countermeasure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行业概述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 (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发展现状和前景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刘力瑄 指导老师:方白玉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本文阐述食用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还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发展历史 前言: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食用菌生产模式仍停留在依靠自然条件,手工作 坊式生产的水平,虽然具有成本低廉,可因地制宜生产,但存在着产品只能季 节性生产,产量低,质量差,产品缺乏保鲜加工,产品货架期短,同时低产、低 效、资源浪费,与当今市场的要求及经济发展不相符。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综述 摘要:食用菌产业是省政府确定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从山西省广灵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入手,全面分析了广灵县食用菌产业在生产现状,、提升该区域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及保证该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山西广灵食用菌产业状况问题分析 1引言 食用菌的定义: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广义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真菌。狭义即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供给人类食用的那些真菌。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般所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几乎所有食用菌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据测算,1kg干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kg瘦肉,相当于3kg鸡蛋,相当于12kg牛奶。食用菌脂肪含量低,仅占干重的2~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糖等具有一定药效的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因此,被人们誉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为“一荤一素一菇”。有些菌类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如,灵芝,子实体是很好的药材,能治神经衰弱,其孢子粉对癌症晚期病人延长生命具有很好的作用。又如,猴头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用猴头菌制成的“猴菇片”“胃乐欣”等药品,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具有很好疗效。还有猪苓,冬虫夏草等。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糖,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心肌梗塞,高血压具有很好作用,除此,还含有抗癌物质。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食用菌产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世界公认为健康食品,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3],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4],是

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发展现状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 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 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 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 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 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 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晚。20世纪30年代才从法国引进菌砖,开始科学方法的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是新兴产业,近十几年来,人们慢慢对食用菌有了认识,了解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 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在许多国家人们开始打来那个的工厂化的栽培菌类。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几年来,还发展了观赏 菌类、可食用菌类,还有利用菌类生产食品添加剂等等。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 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 食用菌行业 中国国大地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我国食用菌有900多个品种。当今世界上畅销的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研究其基础应用技术某些方面有许多重大突破。我国食用菌产业有着鲜明的特色。 在我国,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的产业,较看重于社会效益,为其他国家的食用菌产业做 出了有益贡献。

食用菌的经济意义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公认的高营养保健食品,食用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 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市场,而且远销国际市场。我主要从下面几点来论述食用菌的经济意义。1、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健康食品 a)食用菌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优于植 物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b)食用菌中的维生素含量高于大多数果蔬产品有利于提高 人类机体的抵抗力,保持健康长寿。 c)食用菌药用和食疗价值较高,是一类少有的安全食品。现 代医学研究认为,食用菌中含有的大量菇类多糖是治疗和 预防癌症的良药,是人体干扰素的诱导素,能够起到增强 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2、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活跃山区经济 国内外实践证明,利用山区的部分杂灌林木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进行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的椴木栽培或带料栽培,都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活跃山区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都能起到积极地作用。我国山地复杂、菇树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变,这为发展一定规模的多品种的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河南沁阳金额西峡、福建古田栽培了大量的香菇和木耳,并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食用菌生产一般是半工厂化生产,其产业化率高,管理上要

求比较精细,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这些剩余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城市长期生存。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就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开辟了综合利用农村农副产品下脚料的有效途径,变废为宝,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项目,为数千万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就业门路。 3、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 食用菌都是异养生物,绝大多数为腐生,少数为寄生或共生。他们是大自然中的分解者,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把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富含纤维素、木质素自然资源充分利用。通过食用菌栽培形成大量菌类食品。 食用菌在栽培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如各种农作物的下脚料,麦草、稻草、野草、米糠等;林业上的锯木屑、树枝、杂木、废木材;酿造业上酒糟、醋糟;利用这些材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得到人类理想的健康食品,同时还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食用菌的生产周期几乎比任何种植业、养殖业的周期都短。草菇从栽培至采菇仅需10 d左右,生产周期短,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如果提高设备投入和引进先进技术,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远远超越种植业和养殖业。

食用菌发展状况与趋势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姓名 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11 级生物科学班 题目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成绩 日期 2013年12月5日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摘要:通过本学期食用菌栽培课程的学习,我对食用菌这一行业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为了更好的了解食用菌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本文回顾了人们对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食用菌的重要作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等方面分析得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历史现状优势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正文: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晋朝王嘉《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

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50种,具一定规模生产的有20种以上,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13种。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7年产量居前9位的种类依次是: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草菇、滑菇。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栽培种类不断增多,如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鸡腿菇、灰树花、灵芝等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我国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果品、深加工食品、药物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设计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制药等多个领域。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

食用菌实习总结

食用菌实习总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实习总结 实习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实习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实习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实习周里,在唐老师和徐老师的指导下,我与同学们一起参与并顺利完成学院为我们准备的实习计划。在实习过程中两位老师奉行甘为人梯、传承文明、引导未来、为人师表的观念,为我们解答困惑,亲手指导实验操作不辞辛劳,体现他们的优秀教师职业素质。在此总结时向唐玉琴、徐济责两位老师致以由衷的感谢! 一、学习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对食用菌实验室培养进行培养基配制与灭菌(一级培养基和二级培养 基); 2.在室外进行食用菌采摘(一次在校园采摘,另一次在锅底山采 摘。); 3.一级菌种的分离、转管与培养; 4.二级菌种的接种与培养。 灭菌方式: 热力灭菌有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两种形式。湿热灭菌主要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常压蒸汽灭菌、沸水灭菌、间歇灭菌等多种方式。 高压蒸汽灭菌步骤: 加水装锅密封加热排放冷空气升压保压出锅斜面摆放 实验设备、工具及药品: 接种箱、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针、镊子、接种刀、石炭酸 菌种分离方法: 组织分离法、基内菌丝分离法、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又分为子实体组织分离法、胶质菌类子实体分离法、菌核组织分离、菌索组织分离 切取组织块接种: 无菌解剖刀从盖与柄中部纵切在无菌区域内接种菇撕成两半用解剖刀在盖与柄交界处刻成田字格用接种针挑取组织块放入斜面培养基中央塞上棉塞贴好标签 附:(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 二、实习感悟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在学术上,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目前,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其中,大部分菌类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我国南方地区就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理想地域。 食用菌的价值体现在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两方面。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有以下几点:第一,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第二,抗菌、抗病毒作用;第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第四,健胃、助消化作用;第五,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第六,利胆、保肝、解毒;第七,降血糖;第八,通便利尿;第九,免疫调节。 发展食用菌产业是非常有前途的致富途径,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我国南方的菌农率先转变思想,树立起食用菌是“小作物大产业”的认识,利用南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 温暖湿润的南方环境适合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即在野生竹苏多发地区,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生长竹林环境的保护,防止人畜践踏林地,有条件时给林地添加必需的养料,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地获得优质食用菌的一种生产方法;二是人工栽培,包括室内床式、盒式栽培、室外畦式、坑式栽培及温室大棚栽培。食用菌栽培选择优良菌种非常重要,这对食用菌的品质风味和营养含量有着重要影响,较高的市场价格会带来较高的利润;人工栽培虽然在一开始较难掌握,但经过了长期的养殖,使得食用菌的栽培简单化、管理较系统化,产量也比较高,风味稍有不及野生食用菌,然而价低廉的价格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南方地区所产的食用菌占据了大半江山,其生产技术、工艺,产业链的管理也较为合理,但仍然欠缺一定的农业科技的注入,管理的科学性,相信在加强食用菌产业的农技后,该产业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在当今科技化生产的时代,农业科技的投入比重往往会影响到农业收入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该产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传统食用菌产业当中,我国南方的菌农,在生产技术方面已经日趋熟练,但是很难达到新的突破,所欠缺的就是农业科技的投入。众所周知,福建古田所生产的银耳和香菇驰名全国,其所依托的技术支持就是来自福建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及福建省的高等农业院校,如福建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的投入,有利于食用菌产业链的紧密化,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有利于突出各个不同地域的特点,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对食用菌的质的提升,在提高产量和质量方面有着明显作用;有利于该产业的规范管理,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加科技投入的比重,利用科技可以科学合理的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及其优良菌种;增加农机设备的投入,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使食用菌的生产从季节性转向全年性,栽培从平地转向立体化生产;在温度、水分、通风、肥料、病虫害、设备等等,各方面的技术投入,对食用菌的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调研当地生产原料,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该产业的进步。

消费者对食用菌的认识度调查表

消费者对食用菌的认识度调查表 问卷编号:调查地点:区街道调查员:调查时间:年月日 1、.您的年龄是? A: 15 岁以下B: 1&25 岁C: 2536 岁D:36-55 岁 2、您的职业是? A:学生B:机关、事业人员C:企业人员D居民体F: 其他 3、买菜时您会关注菌类吗? A: 会B: 不会 4、您平日三餐会食用菌? A:会B:有时会C:不会 5、您经常购买哪些食用菌食品?(多选) A:香菇B:金针菇C:鸡腿菇D:灵芝E:银耳G:杏鲍菇H:冬虫夏草I:其他 6、您平时购买食用菌的渠道有哪些?(多选) A:网购B:食用菌专卖店C:超市D:农贸市场E: 其他 7、您平时都吃过哪些食用菌?(多选) A:香菇B:金针菇C:鸡腿菇D:灵芝E:银耳 F: 55 岁E:私人个 F: 猴头菇蔬菜店F: F: 猴头菇

G:杏鲍菇H:冬虫夏草I:其他 8、为什么选择这些菌菇? A:味道好B:价格实惠C:有营养D:当配料F:有药用功效 9、您觉得现在市场上菌菇的价格如何? A:很贵B:偏贵C:可以接受D:便宜 10、您对食用菌的了解程度? A:比较全面B: —般性了解C:略懂D: —点都不懂 11、您所知道的食用菌的功效? A:抗氧化B:抗病毒C:保肝作用D:延缓衰老E:防癌抗癌F: 预防治疗心血管病G: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 12、您或您的家人一般多长时间购买一次食用菌? A: 3-7天B: 15天到一个月C: 3个月D:半年E:不确定 13、希望你购买的新鲜食用菌一般能保存多久? A: 3-5 天B: 5-7 天C: 7-10天D: 10天以上 14、您知道食用菌的深加工的种类有哪些? A:干活B:休闲小吃C:饮料D:其他 15、您对食用菌深加工市场的期望是? A:价格合理B:品种增多C:新鲜安全D:其他 16、影响您购买消费食用菌(蘑菇类)的主要因素是[多选题] A:价格是否合理B:市场上蘑菇品种太少C:去市场购买不方 D:是否有吃蘑菇的习惯E;会不会烹饪蘑菇F:是否有益身体健康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 色发展道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传统产业和近年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发展进程,在可持续发展中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这也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国际性的“健康食品”标志性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效益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更是受益匪浅。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一、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突出,市场潜力极大。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现在,我国在新品种栽培、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上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我国拥有800多年源远流长的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和饮食文化;二是我国菇农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三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为新品种开发和育种工作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五是有辽阔的国土和各种类型的地理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六是有大量生产食用菌的廉价原材料。

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尤其香菇称霸东南亚,占据五大洲市场。以2002年为例,全国食用菌总产量780万吨,占全球的65%,其中香菇产量占全世界的78%。全国出口量5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更是逐年增长,就2009年一年,我国的蘑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现在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与全国总产量相比,还达不到1%,说明菇平的潜力极大。 全世界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在国外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的供求缺口甚大。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就产菇大国日本来说,每年也需要进口12万吨来拟补产销所造成的逆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菇平更深层次的融入世界市场,可以在WTO的134个缔约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无歧视性的自由贸易,这是全国上下都乐于见到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振兴“三农”的重要产业。 食用菌在我国农业中是一个传统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今十几年,食用菌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很猛,食用菌被称为当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坚实的栽培基础。食用菌栽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可消化现代大农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让其变废为宝成为人类的健康美味食品,而食用菌生产产生的下脚料又是种植业、畜牧业的优良肥料与饲料,在现代大农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一、食用菌发展状况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1991~2001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出口量及世界产量(鲜重)综合统计资料见表1。。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 (三)、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国 食用菌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我国食用菌的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金针菇、猴头菇、草菇等品种产量为世界之首,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达1150万吨(2006),占世界总产量的65-70%,占世界食用菌贸易总量的40%,贸易总额达11.2亿美元,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除产量外,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也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知食用菌近9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约有六十余种,例如双孢菇、香菇、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秀珍菇、滑菇、竹荪、毛木耳、黑木耳、银耳、草菇、银丝草菇、猴头菌、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皱环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蘑、真姬菇等。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国还大力发展了以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为代表的药用菌产业和以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产业。仅松茸一项,2003年出口创汇就达5,000多万美元。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四)、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 中国的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四川等省。全国有两个省年产量超过100万吨,3个省超过50万吨,6个省超过30万吨,4个省超过10万吨。但是,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尤为缓慢。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世界的90%。(五)、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03年出口创汇已超过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出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2个:日本、香港、韩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和台湾省。出口值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日本、香港、德国、韩国、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台湾省、法国、印度。总之,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着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黑木耳、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都是起源于我国。据考证,东南亚的草菇和日本的香菇栽培技术都是经由我国华侨和僧人传入。 多少年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主要栽培的基本都是木腐菌—香菇、黑木耳、银耳。但多为砍树砍花自然接种的半人工栽培。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人工接种栽培。1978年统计全国食用菌产量仅6万吨(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也都有采集野生菌的习惯,如欧洲人对块菌、美味牛肝菌和鸡油菌情有独钟。英语的菌物学(mycology)一词则来源于蘑菇;古希腊将食用菌作为崇拜非洲人喜食野生的毛木耳、乳菇。 2近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现状 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1983年占12%,1990年展%,1994年占%,1997年占%,2002年占%,以后则更高。 近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之外的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400万吨,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超过10万吨的国家全球仅有8个,按产量依次是美国41万吨,日本38万吨,荷兰23万吨,韩国万吨,越南17万吨,法国万吨,泰国万吨,英国10万吨。全球栽培食用菌市值约300~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100~120亿美元,野生菌5亿美元,总计405~4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作为蔬菜和食品食用。 主要出口国有中国、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其次还有越南、印度、日本和韩国。 欧美的双孢蘑菇 欧美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几乎就是双孢蘑菇一种的发展史。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起源于法国的1707年双孢蘑菇,从矿洞巷道栽培直至1910年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的双孢蘑菇实现了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双孢蘑菇迅速实现了工厂化栽培。日本的段木栽培香菇,由于人工纯菌种技术、人工接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科学化,使其主宰香菇世界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1938~1939年度的双孢蘑菇全球产量仅4000~5000吨,标准化菇房的推广和纯菌种的应用使1950年达到万吨,1960年达到万吨,1970年达到36万吨,1980年达到万吨。1990~2000年间欧美的双孢蘑菇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一直在85万吨左右徘徊。2000年以后多数主

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两汪乡食用菌发展调研报告 两汪乡食用菌发展调研报告 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岑熬村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基地坡度在20度以下的低丘缓坡,土壤以种植土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当地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木料资源,是培育食用菌的优良区域。于2012年组成的贵州省榕江县苗岭菌类生产加工厂,共投入50多万元,成立椴木灵芝孢子粉生产基地和黑木耳、香菇示范基地三个综合性基地共15亩,员工7人。吃苦耐劳的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岑熬村人决心利用榕江县两汪乡岑熬村特殊的气候条件及充足的森林资源,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一、项目背景及开发的必要性

《农业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发展意见》农经发(2005)5号文件指出,通过发展合作与联合,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做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组织起来、自主兴办了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这是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新形式,是新时期的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有利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互相合作,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传统产业和近年快速发 展的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发展进程,在可持续发展中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这也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国际性的“健康食品”标志性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效益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更是受益匪浅。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一、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突出,市场潜力极大。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现在,我国在新品种栽培、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上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我国拥有800多年源远流长的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和饮食文化;二是我国菇农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三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为新品种开发

和育种工作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五是有辽阔的国土和各种类型的地理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六是有大量生产食用菌的廉价原材料。 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尤其香菇称霸东南亚,占据五大洲市场。以2002年为例,全国食用菌总产量780万吨,占全球的65%,其中香菇产量占全世界的78%。全国出口量5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更是逐年增长,就2009年一年,我国的蘑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现在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与全国总产量相比,还达不到1%,说明菇平的潜力极大。 全世界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在国外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的供求缺口甚大。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就产菇大国日本来说,每年也需要进口12万吨来拟补产销所造成的逆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菇平更深层次的融入世界市场,可以在WTO的134个缔约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无歧视性的自由贸易,这是全国上下都乐于见到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振兴“三农”的重要产业。

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县是食用菌生产适宜区,自然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经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持续加大培育力度,食用菌产业已经展露出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已经成为我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我县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实现产业加快升级、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特制定本规划。 一、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素有栽培历史,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共有万多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王集、爱园、里仁、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乡镇,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亿平方尺。全县拥有食用菌生产企业和食用菌专业生产合作组织20余家,香菇、平菇、鸡腿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等是我县的主导栽培品种。年产鲜菇20万吨,主要销往南京、上海、浙江等地,内销比例占鲜菇总产量的80%以上。 (二)存在问题 1、发展不均衡,基地规模较小。我县食用菌主要分布在王集、爱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乡镇,个别乡镇区几乎还是空白;规模化生产基地较少,现有基地大小不一,发展布局极不平衡。 2、生产结构不合理,适应市场能力差。我县食用菌生产总体上呈现培养料充足但未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和珍稀品种较少,食用菌生产存在比较明显的淡旺季问题。 3、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科技水平低。菇农生产的随意性较大,缺乏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自觉性,产品质量控制不严,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还不高。新品种培育和引进开发力度小,高水平技术人员缺乏,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求。 4、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目前我县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少、实力相对较弱,精深加工水平低,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中介组织和信息化销售网络不完

六年级科学食用菌

食用菌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知道蘑菇的结构,并能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蘑菇。 2.了解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有毒蘑菇,并且知道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3.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蘑菇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蘑菇. 教学难点: 蘑菇的结构,识别有毒蘑菇, 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蘑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吃过蘑菇吗?它们的样子是怎样的?想不想知道它们的营养价值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食用菌,引出并板书课题。 2.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 蘑菇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观察蘑菇.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交流展示认识有关蘑菇的知识:

通过课前的搜集和采集活动,我们已经对食用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刚才的交流过程中,大家的收获都不少,如果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起来,完全可以搞一次食用菌展览。今天你们来组织一次展览活动好吗? 展览完毕后请同学们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对食用菌的认识? 学生展览后分组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颜色、种类、生长环境,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回答,教师可帮助做适当的总结。 教师小结如:蘑菇大多出现在春秋季节的雨后等。 2.看看、画画,认识蘑菇的结构: (1)课件展示: (2)借助放大镜、镊子等工具观察采集来的蘑菇,认识蘑菇各部分的名称。 师继续引导:今天大家对于食用菌有了很多的认识,让我们分小组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学生借助观察工具分小组观察。 预测学生行为: 生 1:它们的样子很像一把伞。 生 2:有些食用菌的上面有一个帽子。 生 3:我知道这个帽子叫菌盖。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谈一谈。 生:我是通过课下观察和搜集资料知道的。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知识? 生 1:我还知道蘑菇由菌盖、菌柄、菌丝和地下菌丝组成。 生 2:我们小组还观察到菌盖的下面有些小褶,用手一捏,感觉到里面有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