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1)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1)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1)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他们敢于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创新的结果。但是在一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提问者主要还是教师,不是学生;对于问题的操纵只流于形式等等。思考源于疑问,有疑才有思。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会在质疑中探索求知等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何等的重要。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心理状态,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成功的第一步。及时的教学评价能让学生充满学习的信心,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学生心中有了疑团,解疑就有了动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为此,我提出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思路,确立了以《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 1、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①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②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③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 ①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②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③探索一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拓展新知。

3、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阅读有关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上 和实践上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 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四、课题实施过程 分三大阶段,历时一年。 (一)准备阶段: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对课题进行论 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 2、第二阶段:坚持做好第一阶段的延续工作,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育论有一个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初听顿觉很新鲜:“学生听课一点就通,没有问题还不好吗?”其实不然,问题才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走进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都是教者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若干问题向学生发问,而不是想办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淡薄了,课堂上也就难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逐渐的缩小。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一、转变教学模式,提问角色换位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则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往往只重视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自己事先设想的范围内,以便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设计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就在无意中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一切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变教师提出问题为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适时的点拨、引导和鼓励、比如数学的应用题是许多学生的难题,尤其是寻找等量关系,如果我们尝试由学生自己编题自己做,我想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培养能力,教给技巧,让学生学会提问。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技巧,于是他们就不敢问、也不知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论文-教育 期刊网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唐小红 (达州市渠县渠江镇第一小学四川渠县635200)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 1

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2017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核心素养”就是知识、品格、能力与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就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教学创新研究”就是我校承担实施的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们数学教研组申请“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研究,该课题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我校教学模式亟待调整、完善,教学效率亟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亟待大幅进步的现状,探索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学增效减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有效路径,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一、课题的提出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 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就是造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d、用数学的意识差; e、数学的能力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与题型教学,把生动

的数学活动演变成“死记硬背”的过程,然后通过“生搬硬套”来完成大量的练习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了机械训练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与四个学习领域相关的10个核心概念,其中包括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程内容在体现核心概念上有所侧重,而应用意识在四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1、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与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利用数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怎样把这一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成为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认真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2、在世界范围内,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就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与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掌握生存与发展的本领,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彰显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是时代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从密切“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入手。教师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架设学生“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而孔,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数学学习的角色,才能学懂数学,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的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一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让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1.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小学数学中绝大部分学习内容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 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 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看似零散、无序、混沌、停留于表象的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重 要资源。 二、生活问丿“数学化”让生活走进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 界,只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相关的因素, 提出用数学解决的问题,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2. 学会用数学,让学生有机会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三、积淀生活回归数学一一让数学教学更具“后劲儿” 1. 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画图的策略:因为小学生理解水平的局限,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能够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协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认为,画图应该是孩子们掌握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什么说画图很重要呢?主要是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朵的问题简单化。常用的画图的方法有:直观图、示意图、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等。 ②推理的策略:推理是理解和使用数学的基础,而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问题解决的水平。学生在猜测、检验和修正时要使用逻辑推理来调整自己的猜测;使用图表时,要用逻辑推理来分析图表。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把逻辑推理和其他策略分开,过去我们所说的 “分析法”和“综合法”都能够看作是简单的逻辑推理。不过,有一些问题却是以逻辑推理为主要的解决策略。不管是主要的策略还是与其他问题解决策略结合起来使用,逻辑推理对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惠阳区秋长维新小学李勇霞 在21世纪,科学和人才的优势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决定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而创新又是科技发展的驱动力,创新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21世纪,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现结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约束,以人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把学习的主权真正交给学生,相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合作、讨论、归纳等方面获取基本知识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会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把万能的金钥匙。其次,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差

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细节都应当注意。对敢于回答和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加以肯定和表扬。要用赞许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与他们像朋友一样,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在这种互相合作的友好氛围中能集中精力,全身投入,转变为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热情就会不断高涨起来。 三、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的课程教材体系仍在探索之中,我们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1、改变知识表现的形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教材变为适合学生探讨的素材。例如,学习“成反比例的量”时,可以出一些有关反比例关系的例子:给电教室铺地,用边长是40厘米的方砖,需要1600块,若改用边长是50厘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刘军每分钟写30个字,8分钟写完,若每分钟写40个字,几分钟就可以写完?让学生独立去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找出共同的规律。经过这样的处理,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透彻。要比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反复讲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我在讲解“8加几”的加法时,着重训练学生掌握思考方法,如:8+5,想8和2凑成10,就把5分成2和3。8加2得10,10再加上3得13,后面的7加几、9加几就大胆放

b6浙江省宁波市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呢? 1、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这100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美国学者道恩斯从浩瀚的书海中选择出16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著,并定名为“改变世界的书,”其中就有10本直接应用了数学。美国另一位学者在一份报告中又列举了1900—1965年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方面的62项重大成就,其中数学化的定量研究就占了2/3。对数学的这些应用,华罗庚教授于1959年5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题为《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作了精辟的阐释:“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没有数学的贡献。 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以上这些内容,其效果应该比介绍某一数学结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有美的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即"临界点"),才可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这无疑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必将被更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2、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注重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学生应用意识不可缺少的武器。在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应用问题的渗透和平时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在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尤其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应用问题设计成探索和开放性试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把数学和生活相联系,越来越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取。因此,在各级各类的测试中,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试题也越来越多,批卷之时经常听到老师们埋怨:说有些学生简直没有一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我认为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我们老师不妨也反思一下,平时教学中是怎样关注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获取的。反思之前,先得搞清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究竟是指什么,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决数学学科的问题,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管是哪一种问题,都不能等同于“习题”,这种问题,常常隐含在一定的情境当中。那么,

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还是日常家庭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去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可以结合春游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春游前要做那些准备,然后出示一些商品的单价:方便面面包鸡腿酸牛奶鲜奶蛋糕可乐台布每包1元每个2元每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也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形成和谐的、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的问题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本人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常存在学生有问题不敢问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语气、态度要诚恳,用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话语、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注视、微笑、点头、手势等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发表见解,提出疑问。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质量高与低,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种

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的加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保护他们积极的问题意识。 2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想问,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图,森林中举办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3创设疑惑情境,让学生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随着社会文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中国与各个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这个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英语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运用。而我们过去的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忽视了“发现”和“探索”。一个学生学习了英语知识不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很难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英语“运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英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交流、学习,学生的兴趣会浓厚起来,对所学的词汇、句型有一种亲切感,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4 story time,老师告诉孩子们Zoom打算去游览华山,请孩子们为他参谋一下此次出游的必需品,并简单说说理由。此时在特定的情景下,孩子们会大胆开口。有的说山上经常是阴雨天气,所有说一定要带上雨伞,还有的说,爬山时打雨伞不方便,还是带上雨衣更安全。有的说山顶上凉,尤其是入冬前可能会下雪,一定要带上大衣和长靴。随着孩子们的提议,老师把要带的东西列了一个清单: He must take an umbrella, a hat, a raincoat, sunglasses and boots.老师边说边拿出实物,并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认读这些单词,这也会为六年级下册Unit6的Good to know----Field trip equipment list 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其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英语就在自

己身边,这样他们就会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英语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二、亲自动手实践,寻找英语有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老师可以直接从真实生活中选择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真实任务进行语言教学。比如四年级下册Unit5为了复习“How much is it ”这个句子,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游戏,用电脑做出一个超市结账的场景,告诉孩子们,自动结账机出现了故障,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动手帮助Monkey, Rabbit, Dog, Zoom 算一算他们的开销。又如在学习了Our school这个单元后,学生就知道了当有外人来到学校时,要欢迎他们。Welcome to our school。如果看到外宾我们应该说:Welcome to China.(Shaanxi, Y ulin)。让学生进行表演,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教育。 三、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年级上册Unit4 My home C 部分Task time ,有个新任务----正确选择租用房屋。如果我们去国外,想给自己租一间房或者是外国朋友来到中国,他列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租房要求。通过这个部分的学习,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何让学生变课本知识为实际需要,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需要我们老师的钻研与学习。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对源自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使其与教学内容相符,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始终把握“学习生活化,知识生动化”这一原则,促进学

新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要学会应用。只有学会应用,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完成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重要教学任务,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感受数学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促使学生寻找实际背景,探索应用价值,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开展课前调查,萌发应用意识。 现代社会在步入信息时代,照搬书本例题教学时代已过去,尽管教材一再改革,但是书中例题与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仍然存在距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跳出教材,巧妙地组合创新内容,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就是研究书本的知识,做书本上的练习,和实际生活是两回事,和自己的生活相差甚远,甚至不相干。教师要善于把生活中的现实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生活,收集信息,激发他们的已知冲突,促使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收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吨的认识”时,由于吨是较大的重量单位,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中受环境限制,无法亲自去感受。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去商场、建筑工地、货车站等社会场所中去充分了解重量单位,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哪些事物可以用吨来作单位,课堂上对新授知识学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满载着获取的资料,质疑的问题和自己初步的了解。有了这些准备,知识的获取过程也轻松自如了。又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课前让学生进行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衣物成分含棉量、某种酒的度数、工厂产品的合格率、树木的成活率等。一些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或请教父母,了解了其中的意义及在生活中怎样应用。课上,一张张记录着学生收集信息调查结果的纸条,喜滋滋地摆在桌面上,这些是他们对生活知识的收集和提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直接切入本课知识重点。在收集信息中,学生了解的是社会,深入的是生活实践,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明显提高,求百分率这个知识重点,在学生头脑中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所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迈出坚实的一步,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他们才会善于“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学生周围的现实世界应成为探索的源泉,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致力于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主动寻求新知识的生活原型,提供新知识的生活背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 核心素养”是知识、品格、能力和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教学创新研究”是我校承担实施的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们数学教研组申请“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研究,该课题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我校教学模式亟待调整、完善,教学效率亟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亟待大幅进步的现状,探索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学增效减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有效路径,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一、课题的提出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 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是造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d、用数学的意识差; e、数学的能力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把生

动的数学活动演变成“死记硬背”的过程,然后通过“生搬硬套”来完成大量的练习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了机械训练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与四个学习领域相关的10个核心概念,其中包括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程内容在体现核心概念上有所侧重,而应用意识在四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1、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利用数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怎样把这一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成为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在世界范围内,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

创新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班主任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进行创新的专门教育。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实行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多用鼓励和奖赏的办法,少用甚至不用指责惩罚的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给以赞赏:即使他们有些失误,也要热情帮助而不能横加斥责。我在班级工作中,常常鼓励同学们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凡是有创见的,我都要在全班大加赞扬,并和学生一起民主协商,共同制定班级制度。这样民主的管理方式,既为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营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舞台。 1提供创新的实践舞台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班主任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 我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舞台之一就是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先民主选举常任班委会。选举要经过“自我推荐”、“竞选演说”、“学生投票”等程序,这是给学生提供的第一个实践舞台。在“竞选”活动中,不少同学表现了不凡的才能,提出了许多很有创见的“施政”措施。第二步是由常任班委会成员轮流主持一段时间班级工作,为大家做个榜样。第三步是以学号为序,全班每个同学轮流当一天值日班长。常任班委要帮助值日班长工作。值日班长根据班级的整体计划,提出一天的任务要求,督促检查全班的生活、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活动等,还要填写班级同志,总结一天的工作,提出明天工作的建议,并和第二天的值日班长作好交接工作。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了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 人人当“主编”,办好《班级日报》是我培养学生创新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题的论文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题的论文 论文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论文关键词: 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 《果树栽培技术》是种植专业的主要骨干课程之一,理论抽象难理解、技术性强、实 践性强、区域性强、季节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我们依据《果树栽培技术》课的特点,针 对过去教学中存在问题,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从县域经济林果业发 展和调整产业结构急需实用技术人才的实际出发;结合如何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调动 学习积极性;突出地方特色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技能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有兴趣爱好广泛的特性,但是缺乏稳 定性、专一性,有不切实际的盲目性。再加上受小农意识影响,轻视现代农业生产,故专 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地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则 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和进行职业指导与创业、创新教育。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特征,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寓知识性、 科学性、趣味性、示范性、操作性为一体,重视专业兴趣的引导、强化,成为乐趣。有良 好的爱专业练技能思想,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潜能和主体作用。 1、精心设计,激发兴趣。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认识和兴趣, 在开始上课前先组织学生到红富士苹果丰产园中参观体验,感受丰收喜人景象。在开始正 式上《果树栽培技术》的第一堂课时,向他们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及新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产业化、实现经济上台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对方资 源优势,发展高效农业。果树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作物,被誉为“绿色工程”和“绿色企业”,正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讲述省内外靠果树致富的好典型,并详细论述了河南省卢 氏县发展果树生产的得天独厚条件(比河南省灵宝市寺河山气候更好)。如卢氏县官道口 镇秋凉河村果农刘发旺依靠科学栽培红富士苹果不但获利还带领村民致富,而且他生产的 红富士苹果在全国评比中获得金奖(超过灵宝市寺河山的红富士苹果)。卢氏县委县政府 已将发展林果业定为支柱产业之一,并且制定了发展林果业的优惠政策。“发展果业靠技 术要人才,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河南卢氏的希望,卢氏发展果业未来的技术员和农艺师。 努力吧!勤奋钻研吧!亲爱的青年学子”。这极大地振奋了他们的心灵,沁人心肺,强烈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限2000字内) 本课题选题意义: 走进我们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启发、讲解——接受,学生学识方式基本都是听——思考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每个学生被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再加上有的孩子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少兴趣,不爱发言,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保护好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改变仅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启疑、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通过研究,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新体系,逐步摸索出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实用的做法。 研究内容: 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中,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 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 识,提高学生问题能力。

1. 营造适宜的环境和气氛,保护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2. 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能培养其创造力的教学背景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能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多一点机会展示自我:即通过多种方法、各种途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敢于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A、发现问题,仔细而客观地观察、发现背景中可能的问题,从问题找出主要问题。B、寻求解决方法,归纳综合产生的多种主意和方法,将各种问题从优到劣的顺序排列,并提出理由,分析所选方法可行性和效力。C、再发现问题,在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后,鼓励学生表现自己个性,提出新的问题,抓住实质问题,探究新的领域。 3.善于利用“原型启发”,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解决问题”升华到“再发现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以问题为问题为起点和线索,并且最终也是以新的问题提出为归宿。从中使学生汲取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 研究假设: 1、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的习惯。 2、培养要通学生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师引导、帮助激励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 3、培养他们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首先要培养学生敢问、好问、会问、善问的习惯,然后要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从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合实际,开展活动,加强指导。班内设立师生交流信箱,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进行班内知识竞赛、猜谜活动、智力闯关

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设民主、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消除位差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激发与保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比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时,在每小组的学生中安排一个神秘的学习小伙伴(用布蒙上的米老鼠玩

具),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好奇心,集中精力进入学习。 其次是引导与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中的年历卡,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a、一年有多少个月?b、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c、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d、你还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 再次是尊重和扶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师生共同建立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如:在三年级上册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后,教师创设了下面的生活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班长带了30元活动费到超市里采购商品,准备举办庆祝会。超市里每千克香蕉3元,糖果每千克5元,彩纸3元一张,瓜子每千克2元,气球每个0.1元,彩带每条0.5元。问题一:如果班长买2千克香蕉、5张彩纸、1千克瓜子、20个气球、8条彩带,班长带的钱够吗?还剩几元钱?问题二:在不超过30元的条件下,你认为怎样买比较好?问题三:如果班长希望购买的物品数量尽可能多,你能提出什么合理的建议?对于问题一,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二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