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数学文化

民族数学文化
民族数学文化

民族数学文化综述

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朵艳丽夺目的奇葩,民族数学在民族文化中同样大放异彩,在许多方面,许多角度,都可以看出数学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否想看看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现在我带你一步步走近我国民族数学文化。

张维忠说:我国少数民族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它们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绘画、计量单位及天文历法、宗教等方面,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学文化特征,使之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些特征体现了数学文化随着民族的产生、生存、进步的进程而发生和发展。(1)例如:傣族,苗族的“赛龙舟”,每天龙舟上坐着9个人,其中蕴涵着“9”的口诀表;黎族的结绳计数;传统蒙古包的黄金比例结构;藏族的唐卡、壁画中使用大量的中心对称、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等。从这些例子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的魅力,见识到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建筑、服饰、手工艺品、计量单位等方面介绍我国少数名族数学文化。

一、建筑

我国少数民族建筑别具一格,有些看起来简单质朴,但仔细研究,就能发现建筑中的奥妙,数学在其中,无比美丽。这些独特的建筑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我将带你领略一二。

例如: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做馕的土炉灶形状“托努尔”(Tonur)或“塔努尔”(Tanur)就是典型的台体,清真寺庙建筑、吐鲁番的高昌高塔、维吾尔族人的坟墓地建筑、乌鲁木齐二道桥国际大巴扎等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多面体、旋转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砍土镘(Ketman,用来挖地的工具)、坎儿井(Kariz)水道工程、窑洞房(Kemer oy)、阿拉巴(Araba或Arava或Harva)车轮等也都蕴藏着丰富的几何知识。(2)

又如侗寨鼓楼,以鼓楼为中心而展开一个文化场域,它是侗乡

特有的文化风景,并且是真正诉之于视觉意义上的。鼓楼是一个

寨子的中心,高高地耸立在侗寨中的鼓楼,按照建筑造型可以分

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式、门阙式、民居式等,其中以密檐

式为最多,在绝大多数侗寨中都能见到。密檐式鼓楼下半部像座

亭子,上半部像座宝塔。它的下半部内外各有4根大木柱,支撑

起一座正方形的大厅堂。亭子的四周有栏杆和坐椅,中间是一个石砌的大火塘。

鼓楼的上半部有5层、7层、9层、11层,甚至更多层的,高达10—15米。一般是四边形或六边形,檐角高高翘起,态势如飞似跃。楼顶小阁放置着一面皮鼓,这就是鼓楼名称的来由。楼外尖顶上塑饰宝葫芦或千年雀等象征吉祥的造型。(3)同时,这些鼓楼的建筑是经过精密细致的计算,才设计出如此美丽而坚固的建筑,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远不止几何而已。如右图。

二、服饰

如图,景颇族服饰中,女士毛织包头呈圆柱形,其上有许多等距的

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之间有花纹装饰。包头的一侧有不同颜色的全等

毛绒球作装饰。男士包头展开图的图案中,其上有折线、直线。上边

沿有一些五颜六色的毛绒球装饰。第一行13个,第二行12个,第三

行11个,构成等差数列。

女士上衣,前胸和后背镶嵌着3圈闪闪发光的半球状银泡,从银泡

上往下挂着一串银链和银饰物。(4)此外,苗族服饰特别是妇女盛

装的“蚕娘图”,图中蚕的数量都是单数,一般是9条或11条,以“9”条居多。因为在苗族民间民俗活动中,奇数体现活动的庄重发,威严。同时,奇数还代表了“健壮”“白天”,代表男性的意思,是苗族阴阳学的核心之一。在苗族阴阳观念里,奇数代表男性,偶数代表女性,那么“蚕娘图”上的蚕象征女性,数量“9”象征男性,寄予了阴阳交错人丁兴旺的一种精神愿望。(5)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不仅图案美丽,花样百出,其中更是隐含着美好的祝愿,或是民族的信仰。就如我省壮族人民的壮锦上,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图案。通常有几何图案:方形、菱形、八边形、三角形等,也有具象图案:花、鸟、虫、鱼等。这些图案通常是经过平移,旋转得到的重复图案,却构成整体美丽的图案,十分巧妙。

三、手工艺品

我们的“中国结”喜庆而细致精美的,任何欢庆的日子里都少不了它做装点。

彩色丝线编扎成的粗粗细细带子,有图腾纹样的小环儿,婀娜多姿的穗坠儿,这一切构成了美丽奇特的中国结。让人惊叹一根红绳原来可以变出这么多的花样。别看轻这小小的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人们追求随意、祈盼平安的一种意趣。(6)中国结是将绳线盘曲环绕,循环穿插,形成规范的造型。中国结有两大特点,一是“对称”,二是“连续”。“对称”是中国结常用的一种骨骼形式,其视觉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对称安排的。“连续”是利用重复产生出节奏和韵律,能够向外拓展,变化无穷。一把典雅质朴的油纸伞,演绎千年古韵。可你是否知道传统的油纸伞需经过号竹、做骨架、纸粘骨架、翰花、上油等80多道工序,历时15天左右的制作过程才能制成。伞骨通常是30根,它的粗细、长短、厚薄,都经过工匠们的精细计算,如此制作出来的油纸伞才能既美观又耐用。裁伞纸也需根据伞骨计算出面积大小,然后黏上。

不止是以上所举的例子,我国许多民族手工艺品中都蕴涵数学元素,或需运用数学原理。这些精致美丽,让人爱不释手的工艺品中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四、计量单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计数单位,或是计时单位,下面以苗族时间单位为例。

苗历的时间单位为时、日、月、季、年、“斗”6个.时称为“西”(xib)(黔东南方言苗语音译)日称为“奶”(hnaib),月称为“腊” (hiat),季称为“董” (dongd),年称为“纽”(hniut),又称为“仰”(niangx).(当与周代始用的汉语“年”同源),“斗”是苗语def的音译名称,含义为“粘合”、“结集”.虽然时间单位少,确也构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苗历主要采用十二进制,还采用了独具一格的八十四进制.十二进制表现在时与日、日与“斗”、月与年、年与“斗”之间.《浑河黑水》记述:“十二时一日,十二辰一天,”“十二日一‘斗’”,“十二天一轮”.“十二月一岁,十二月一年”“十二年一‘斗’”,“十二岁一纪”.苗历是阴阳历性质的历法,但它与夏历等阴阳历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历月上.苗历月是朔望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并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

调节历月与历年的关系.苗历的年是回归年,年平均长度同阳历,即365.25天.(7)

以上对于各民族的建筑、服饰、手工艺品、计量单位做出举例分析,民族数学之美在其中无比炫丽夺目,让我们体会到,民族数学的美好,更感受到民族数学的重要性。

民族数学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数学的文化价值。民族数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内容甚至构成民族文化的精品;第二,民族数学教育。学生来学校的时候,都带着自己的“文化”,如何运用它来教数学?这实质上是从认识建构主义观点来讨论民族数学意义的;第三,对文化的尊重。讨论民族数学,是我们懂得如何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别人的文化;弘扬自己的文化,

学习别人的文化,并使两者达到互补。(8)

【参考文献】

[1][2](https://www.360docs.net/doc/47631685.html,/dpool/blog/s/blog_4ab4939c0102dspf.html?vt=4)

[3]https://www.360docs.net/doc/47631685.html,/show.php?contentid=21737&page=2

[4]申红玉,周长军,杨启祥.景颇族服饰中的数学文化(J).数学教育学报,2013(4):125-130

[5]张和平,唐兴芸.苗族文化中的数学智慧[J ].贵州民族研究,2012,1(143):62-68. [6]https://www.360docs.net/doc/47631685.html,/view/278143.htm?ref=wise&bd_source_light=1701851

[7]https://www.360docs.net/doc/47631685.html,/question/f9097415321c409c0e139ba1b3a6c030.html

[8]王翠玲,张雄.论民族数学及其教育[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6(2):86-88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

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学之我见

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学之我见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和语言环境原因,致使这些地区的一些学生形成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如横向思维能力偏差、思维重于感性而弱于理性等特征,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形成数学思维障碍,从而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兴趣缺失。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指导学生突破数学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拓展数学思维能力,突破数学思维障碍 根据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之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学生形成数学思维障碍,就必须了解他们思维能力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例如: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学生横向思维能力偏弱、对知识横向联系运用能力差的特点,我经常作如下题型设计: 1、求函数y=cos2x+sinx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2、求函数y=的值域。 3、求函数y=+的最小值。 这对突破学生的这个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函数、二次函数、几何等各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拓展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中出现的数学思想有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递推思想、模型思想等。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民族服饰的设计元素——纹样

民族服饰的设计元素——纹样 纹样是由点、线、面组成的花纹和图形。纹样用于装饰,在人类发展史中可谓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数万年以前,从山顶洞人的器及石器上就可看到匀衡、对称等纹样构成基本原理的朦胧显现。从原始社会的石器箭棒、舟车建筑之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兽禽纹样的应用,这是人类狩猎生活方式的纹样纪实;而在农业社会中农耕生活的必然反映就是植物纹样的琳琅满目,生活是纹样的源泉。 中国民族服饰纹样具有直率反映生活特征的突出物质。虽然其题材、纹样组织形式千差万别,但是绝大多数纹样均取自于客观 `原型,往往是从一种基础纹样经过演变、推移、扩展而成为多种纹样的。中国民族服饰纹样极善变形,在不胜枚举的服饰纹样中几乎难以觅到不经过变形处理的。无论是人物、动物、植物、建筑,也无论是刺绣拼贴,还是扎缬编缠,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源于实物而非写实自然的变形纹样。 中国民族服饰纹样中的变形,变得异想天开,有的几近荒诞离奇。其中,不依常规地将各类美好之物结集一堂,是贯用之法。如此组织变形,看似无理,却是有情。有的是将互不相关的各种物体部分组合,衍生出一种并不存在的新物体,例如苗族刺绣常用的鸡龙纹样和鱼龙纹样;有的则是是各自以独立的形组合于非现实的空间;例如彝族腰带纹样中的花、果、蝶、鱼、鸟、兽等均随意组合,极异时空。 而就组成纹样的个体变形而言,则是以物体各部件的想象重组为主要手段,例如西双版纳傣锦佛幡中的马纹,头部为全侧造形的外轮廓与正面造型的双耳和双眼组成;白族的猫纹也是全侧的猫脸组合。另外,纹样的变形还行助于适合造形,这是由服饰纹样的实用性决定的。实用的前提,令装饰纹样必须依附于某一具形物之上,形与形之间相互镶嵌,达成或丰满或落的美的形式。再者,大量纹样的几何形构成往往成为强化变形风格和积极因素。 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中几何形纹样与自然形纹样的不同表现形式多取决于对面料经纬纱线所形成的表面肌理的依附程度,当缝绣贴补以细数纱线来决定纹样的形与位时,多表现为几何形纹样特征。色线织锦则是在这一准则之下的另一种表现几何形纹样的工艺手段。几何形纹样较之自然形纹样的自由无拘而言,主要表现为严密、规律、比例、节奏的理性美。 中国民族服饰纹样用足变形之妙,使纹样的表达意境与人的心灵情感紧密相连,将多盈与富足,美满与团圆,情爱与善合表现行淋漓尽至。平面空间的巧分割,虚实主次的处理以及变化与统一、条理与反复、均齐与平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对照等形式法则的运用,无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 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课题研究的雨 露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 “科研兴教”的敦促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教 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地耕 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 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 军。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 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学期以 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 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 的作用。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 20XX年11月24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 等地的全省各地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和佛 山教研室的姚淑华老师、南海区教研室党朝亮先生和各市、 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 老分别作课,我校的杜小敏老师为全省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 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杜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 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和全 体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11月25日,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 宾们大饱眼福。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 讨气氛浓郁。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的道路。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深深

民族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赵媛媛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云南昆明 650093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的色彩语言特性是中华民族传统色彩观念多元性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现代设计中充分运用少数民族的色彩语言,是创新现代设计思维,提升现代设计理念的色彩运用基点之一。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图案、配饰、手工艺术等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即弘扬了民族文化又丰富了现代设计,但同时也要注意符合现代审美标准。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元素;现代服装设计; 当代人类已进入21世纪现代化的文明时代。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的思维理念不断更新,现代与传统、民族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等各种新老理念,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产生碰撞和摩擦。而人类社会就是在各种新老理念不断碰撞和交替中发展、前进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源泉,现代理念是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民族元素的应用和创新发展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族服饰的审美情趣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这种赋予文化内涵的服饰,展现了民族的鲜活个性,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面貌。它不仅有实用性的特点,方便着装,便于劳作,而且更有观赏性的特点,节日盛装,美化生活,有的还具有收藏性的特点。这些服饰,大都由劳动人民自己动手,从纺线到织布,到刺绣到成衣。 而且这种手工制作技艺大都是祖传的,不带有任何伪造、模仿的痕迹。有的民族的服饰已形成系列,多款式、多层次、多体型,适合多种类型的人穿戴。这是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一图一案,一花一叶,都是精心设计、精 心打造出来的。而且在民族特质文化的背景下,每一件又有其不同寻常的艺术特点,堪称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 对于服饰文化的成因,日本著名服装教育家、民族服饰研究家田中千代女士曾在世界各地对民俗服装进行考察后认为:“一个民族本来的特征是保存着某一特定地区自古以来的某种习惯”,后随着迁徙和战争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使民族丧失了纯粹性,混血化了,服饰文化也随之混合,由于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碰撞及新文化的入侵,纯粹的民族服装也就不存在了。”民族服装与整个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民族服装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装造型设计及服装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装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 色彩是民族服装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装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装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 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关于民俗的范围与分类,不同的民俗学家由于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特定的课题需要,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划分民俗的范围和类别的原则总是与民俗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既然我们把民俗定义为群体内模

经典创想分享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及其分类

我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受和关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尤其在近些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保护和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许多机构也开始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进行系统的发掘、征集、保护和整理。自觉强化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使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繁荣与发展。 一、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及其分类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个少数民族在为满足其自身物质需求所进行的生产劳动以及为满足其精神需求所进行的文化艺术创造中,被本民族所认同(即通过视觉所能感知并在心里所能接受的)且体现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一切形象符号。我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简单地说就是华夏各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并体现共同心理特征、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可视形象、符号以及风俗习惯等。“包括外部形式、内部精神以及文化本源。外部形式指的是用以表达这种元素的载体的外表形态。内部精神指的是其外部形式及载体外表形态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含义。文化本源指

的是这种元素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所受的中国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少数民族数千年以来在他们自身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和形成的。这些色彩、样式以及风俗习惯,往往以相对固定的形式在人们的审美习惯中成为传统并流传下来。它不仅是本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结晶,而且通常也具有识别该民族特征的文化标示作用。在视觉艺术中,色彩和图形样式往往是最先抓住人们视线的,正是因为少数民族的这些不同的视觉元素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以此来区分各民族之间的视觉差异。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通过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特有的形态来识别其民族特征。就像西北回族的白小帽、黑坎肩,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囊坑、麦西来普、热瓦普,具有新月标志的伊斯兰清真寺,哈萨克族的毡房、奶茶,蒙古族的马头琴、蒙古包,藏族的转经筒、酥油茶、布达拉宫等,都是本民族的标示形象。说到馕,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新疆维吾尔族,说到蒙古包自然而然想到蒙古族,说到转经筒自然想到藏族等等,这些少数民族的视觉元素实际成为各民族的形象代码,是我们通过视觉感受来认知该民族特征的文化要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各少数民族的视觉元素成为艺术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更是创作富有民族意味艺术设计作品的根基。 一般来讲,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有三大类: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形符号。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其本身也是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符号的设计是将概念性的语言转换为可视的视觉性语言的一个途径,是将设计内容的文字语言给予形象化、条理化,并建立起整套的视觉形象化符号。”通过文字不仅能很好地传递、传承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含义,而其在表述内涵的同时也通过其自身的外在形式表现视觉的审美意义,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的能效。 文字在设计中的适度和创新应用对于丰富设计本身,拓展其应用元素,增

【教育资料】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过渡与衔接学习精品

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过渡与衔接 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是对初等数学教育的继续与深化,也是学生进入本科学习高等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建设,是促进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衔接和过渡,为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数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将对少数民族预科生数学学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意见。 :民族预科生;高等数学;过渡与衔接 少数民族的预科教育是根据少数民族的相关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大学生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设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科教育是预补结合,预为主,补为辅。民族预科教育是作为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一个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初等教育阶段的学习为高等教育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能够为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作为党的重要的民族政策,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预科数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

一是预科班的招生对象和条件有一定的限制,生源是来自一些贫困牧区的一些考生,这些学生本身接受教育的条件不好,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也比较欠缺;二是预科教育的教学注重预备结合即补习中学数学,预习高等数学,来完成从预科生到大学生的过渡。但是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的学时设置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辅导学时不足;三是教学管理方面不到位,在高校中,预科教育一般属于从属地位,预科教育的教师一般都是兼职教师。预科生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并且学习能力比较弱,再加上教师只是兼职代课,上课模式还是沿用以前中学时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只是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课,不会在意学生是否听懂或者学会,导致课堂的学习气氛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效率低下,考核机制也不严格,学生无论学习的好坏都会进入专业学习,对学生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二、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改革措施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只是教师一味地进行教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

民族文化研究社招新活动策划书

民族文化研究社招新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新的学期开始了,更多的学弟学妹进入了大学,他们激情四射、活力无限,社团是他们展示自己的一个很好的舞台,我社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大学的魅力,成为永久的回忆。 活动意义: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让广大新老同学认识、了解我们社团,吸纳一些有才华、有能力的同学到我们社团,为我们社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大家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以承担起本届建设好社团的重任。给个别能力较弱却积极进取,想得到锻炼的同学创造机会,在社团活动中学习,提高自己的独立策划、集体合作、动手和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完善自我。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另外,也吸引一些有着共同志趣的同学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共同学习,共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活动时间:xx年10月16日和17日(星期六、星期日) 活动地点:大学生广场 招新形式:社团在指定位置设招新点,填表报名,招收会员。 招新对象:主要面向大一新生 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社团召开干部会议,准备活动策划书,对活动细节做安排; 二、活动中,1》各干部提前到达地点,安排好桌椅、登记表、 值班的干部,并摆放好用来作为宣传的物品;2》招新开始时,有会员前来咨询的,详细的为他介绍使之有所了解,并准备水;3》报名登记,并做好记录,分发收费据,提醒他们这是会员的凭证;4》我们好特意准备了一个留言板,有会员想发表意见的可以在留言板上留言。 三、活动后期,每天结束后,安排同学打扫场地,保管好物品。并归还帐篷。 宣传方式: 1、通过贴海报的形式提供同学们民族文化研究社的招新报名 的时间和地点; 2、在招新地点,我们将安排团内人员现场介绍和指导同学们报名,同时也会利用展架来宣传我们社团; 3、多展示真实的活动照片和活动成果,介绍和展示其活动,吸引新生。 活动后期: 一、整理各会员的资料,做好备份和保存; 二、整理招新当天的活动记录,包括图片和文字; 三、做活动总结,总结招新过程中的不足与优点。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危机感的交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割裂的文化形式。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然而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少的传统文化被坚守,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的。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探讨,还学生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给学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积淀文化功底,提高人文修养,打好传统根基。 出于这种既自豪,又担心的心情,我们选择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论题。经市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我们随后启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中既有资深的中学高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又有普通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二、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珍贵财富,内容之广泛,内蕴之丰厚,非本次课题研究所能尽到。于是经过商讨,界定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传统文化”,指的是适合高中生理解,不甚艰深的内容上,比如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礼仪、传统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一些浅近易懂的传统哲学思想等内容。我们将这些内容与常规教学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做到灵活、恰当、充满趣味性与深刻性,争取带给学生反思与进取。力图将课题的实施和推进过程,化成为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预设目标:提高学生语文修养促使教师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及提升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7631685.html,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及提升措施作者:罗家银 来源:《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03期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现状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语言不通、教师太少等,这困扰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发展。很多本地的教师,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虽然可以完成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但是其教学内容不够标准,一旦进入初中和高中,就会导致学生和其他地区的汉民族学生学习能力不对等,而且对数学内容理解也不相同,这给初高中教学带来了极大难度。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入手,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及提升措施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提升措施 一、引言 数学学科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是教学中的难点,所以各个年级都非常注重数学学科的建设。但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学始终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其教师缺少,多个年级都是一个教师来进行教学,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不能较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甚至出现多个年级的学生混合为一个班级上课的情况,一个数学教师需要负责整个学校的数学课程,这就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水平存在一定问题。针对此类情况,则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可以进一步强化数学学科建设。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1. 语言沟通障碍是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现状之一 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之中,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沟通障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也是义务教育内容,但是我国并没有太多的少数民族教师。很多汉民族教师在少数民族地区教授小学数学时,都存在语言不同的问题。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都是使用其自身的民族语言,甚至在一些基础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都采用自己民族的语言,这就让少数民族的学生很难有效地完成汉语方面的沟通。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资源有限,如果再增加一门汉语科目,则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更难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语言沟通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必须优先解决语言方面的问题。 2. 教师数量过少是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现状之一 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之中,目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主要是师资力量的欠缺。少数民族地区相对来说经济欠发达,而且多数在山区之中,物质条件较差,而且生活条件比较艰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总学时数:18 学分:1 理论学时:18 实践学时:0 编制单位(或执笔者):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教研室字东玉编制时间:2014年9 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中文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理论基础课。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性课程,涉及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研究范围等多方面的问题。民族文化传播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跨学科研究性课程,就课程本身的性质而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以专题性课堂教学为主,主要任务是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进 行分析,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尤其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 兴趣。 二、总体教学目标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是一门重要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民族文化的基本概念,熟悉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理念,了解民 族文化传播的介质,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通过理论结合案例 分析的方法,能够对民族文化传播,尤其是云南民族文化 传播一定了解,掌握一定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概论、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等基础知识和能力。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 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五、教学内容及其目的、要求、任务 绪论民族文化传播概述2学时) (一)教学目的 目的: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实质上是一种传递文化信息的符号互动过程,因此,文化对传播有着重要 的影响,文化与传播是相互作用和交叠的。本次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对 民族文化传播的概念做一个梳理,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播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传播形式。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从旅游产业角度看,文化是旅游的“根”,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文化做基础,旅游将只是一种泡沫经济,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最终只会给后人留下一个躯壳,一份没有内容的寄望。因此保护民俗文化至关重要。 2、预期目标:通过研究旅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找出处理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之间矛盾的方法,为其他地区旅游开发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依据。同时让游客和目的地居民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让民俗文化资源更好的为旅游服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

民族数学文化

民族数学文化综述 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朵艳丽夺目的奇葩,民族数学在民族文化中同样大放异彩,在许多方面,许多角度,都可以看出数学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否想看看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现在我带你一步步走近我国民族数学文化。 张维忠说:我国少数民族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它们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绘画、计量单位及天文历法、宗教等方面,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学文化特征,使之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些特征体现了数学文化随着民族的产生、生存、进步的进程而发生和发展。(1)例如:傣族,苗族的“赛龙舟”,每天龙舟上坐着9个人,其中蕴涵着“9”的口诀表;黎族的结绳计数;传统蒙古包的黄金比例结构;藏族的唐卡、壁画中使用大量的中心对称、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等。从这些例子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的魅力,见识到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建筑、服饰、手工艺品、计量单位等方面介绍我国少数名族数学文化。 一、建筑 我国少数民族建筑别具一格,有些看起来简单质朴,但仔细研究,就能发现建筑中的奥妙,数学在其中,无比美丽。这些独特的建筑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我将带你领略一二。 例如: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做馕的土炉灶形状“托努尔”(Tonur)或“塔努尔”(Tanur)就是典型的台体,清真寺庙建筑、吐鲁番的高昌高塔、维吾尔族人的坟墓地建筑、乌鲁木齐二道桥国际大巴扎等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多面体、旋转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砍土镘(Ketman,用来挖地的工具)、坎儿井(Kariz)水道工程、窑洞房(Kemer oy)、阿拉巴(Araba或Arava或Harva)车轮等也都蕴藏着丰富的几何知识。(2) 又如侗寨鼓楼,以鼓楼为中心而展开一个文化场域,它是侗乡 特有的文化风景,并且是真正诉之于视觉意义上的。鼓楼是一个 寨子的中心,高高地耸立在侗寨中的鼓楼,按照建筑造型可以分 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式、门阙式、民居式等,其中以密檐 式为最多,在绝大多数侗寨中都能见到。密檐式鼓楼下半部像座 亭子,上半部像座宝塔。它的下半部内外各有4根大木柱,支撑 起一座正方形的大厅堂。亭子的四周有栏杆和坐椅,中间是一个石砌的大火塘。 鼓楼的上半部有5层、7层、9层、11层,甚至更多层的,高达10—15米。一般是四边形或六边形,檐角高高翘起,态势如飞似跃。楼顶小阁放置着一面皮鼓,这就是鼓楼名称的来由。楼外尖顶上塑饰宝葫芦或千年雀等象征吉祥的造型。(3)同时,这些鼓楼的建筑是经过精密细致的计算,才设计出如此美丽而坚固的建筑,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远不止几何而已。如右图。 二、服饰 如图,景颇族服饰中,女士毛织包头呈圆柱形,其上有许多等距的 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之间有花纹装饰。包头的一侧有不同颜色的全等 毛绒球作装饰。男士包头展开图的图案中,其上有折线、直线。上边 沿有一些五颜六色的毛绒球装饰。第一行13个,第二行12个,第三 行11个,构成等差数列。 女士上衣,前胸和后背镶嵌着3圈闪闪发光的半球状银泡,从银泡 上往下挂着一串银链和银饰物。(4)此外,苗族服饰特别是妇女盛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学大纲

附件1: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数学 教学大纲(试行) (一年制文科) 一、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明:本大纲阐述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其含义参照以下提法: (1)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3)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4)灵活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

的程度,从而形成了能力。 二、教学目的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本科预科(以下简称民族预科)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做好中学和大学数学课程的衔接,应以启发思维和激发兴趣为主要教学手段,做到“补”、“预”结合,为学生进入本科阶段的数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在对中学数学知识巩固学习和查漏补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为大学数学课程做理论上的、方法上的、思想上的基本准备。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中学和大学课程的衔接,又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民族预科一年制数学课程建议学时为192学时,计算依据如下:每学期16周,一学年共32周。共计学时:6学时/周*32周=192学时 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初等函数 教学内容 (1)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2)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云南民族文化研究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资源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同老挝、越南毗连,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4米。云南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连位于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东南亚半岛,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1996年末云南省总人口达到4041万人。数民族人口超过1360万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口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少数民族人口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是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是彝族尼苏支系花腰彝的聚居区。花腰彝服饰色彩鲜艳明丽,其服饰搭配之精美,穿着程序之繁复,制作工艺之精湛让人叹而观止。花腰彝族的刺绣美轮美奂,其独特的图案寓意、配色构成及绣法技艺折射出花腰彝族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历史风貌。 1.1.1、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花腰彝刺绣文化亦面临着失传或后继乏人严峻的现状,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不断开化融合,传统形态的生活背景不复存在,花腰彝刺绣这类扎根于生活、依托于劳作的民间艺术正在逐步丧失其鲜活的生存背景。并且花腰彝刺绣大多运用于服饰,而花腰彝服饰穿着繁复,制作成本高,不便于进行日常的生产劳作,花腰彝人只在节日才盛装出行,平日已较少穿着传统服饰,这就直接导致花腰彝人对刺绣的需求日益减少。此外,花腰彝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成本高昂,除却选用的材料都比较昂贵外,制作工序也相当繁冗,一套花腰彝服饰一般为大小72件刺绣绣片组成,平均一套服饰的制作时间长达两年之久,制成品后一般不清洗或是质可较少清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工艺价值远大于其使用价值。另外一方面,随着知晓花腰彝民族文化的老一辈贝玛或者熟稔花腰彝刺绣的老人正日渐衰老,而且,一般从事花腰彝族刺绣的都是妇女,她们大多采用直系亲属口口相传的方式来宣传和继承刺绣技法,但是由于传承面太过狭窄而使得刺绣技艺逐步失传,刺绣文化不断淡化,且掌握花腰彝刺绣技法和愿意学习花腰彝刺绣的青年一代人数也不容乐观,多数人虽有技法却对传统花腰刺绣背后的文化知之甚少,也是造成花腰彝族刺绣文化逐渐消失的原因之一。花腰彝刺绣及其背后的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被简单化的严重威胁。 1.1.2、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研究意义 当我国设计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后,一些业内专家进行了专业反思:为什么我们的设计作品在国外,不能被一眼识别出来呢?是因为缺乏中华民族的独有元素和文化本质,大多都是在跟随国外设计界的脚步,缺少中国魂,缺乏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作品。所以,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先后出台许多政策给予研究提供创造机会,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投入到对民族艺术的挖掘保护以及传承工作中来。在设计业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各种民族图案、民族工艺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建筑、平面设计、旅游产品以及影视动漫行业,是一个艺术百花齐放的时代。在谈到保护和发展花腰彝刺绣文化时,不能简单将其归于小面积、本民族的自我传承保护,而是要扩展花腰彝刺绣的影响力和范围,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市场运作、政府扶持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一条民族特色与现

民族高校预科数学教育论文

民族高校预科数学教育论文 一、民族预科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语言障碍很大程度阻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在一般的民族高校中,民族预科学生都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导致在新环境进行学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科学技术和教育方式都相对落后,甚至有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与教的形式都是采用藏语,学生汉语水平较为低下。而在预科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有教材都属于汉文版,学生对于一些专有的数学名词的汉语都会感觉到陌生,导致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时兴致很高,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基础不够牢固,语言又存在障碍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开始感觉到力不从心,对于学习的兴趣也逐步下降,导致考试不及格等后果。 (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缺乏区域适应性 由于大多学生的汉语水平较差,仅仅能够听懂常用的汉语,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专业性的词汇和短语时,学生就会接受得很困难。少数民族学生比较习惯使用藏语的教学课堂,学生会在听课时将教师教学的语言转化为藏语进行理解,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加上语言转化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导致在学习时,学生需要更加费劲地才能理解题意完成学习。另外,高中数学和预科数学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完成相对平滑的衔接,民族高校预科学生在高中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比同一阶段中小学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比较简单,而到了预科教学时就会显得比较吃力,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和概念感到陌生,难以进行学习。 二、民族高校预科数学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对教学内容加以精炼,编写专门教材 预科教师需要通过对预科学生的高中教材进行研习,通过预科生高中教材,从普通高校教材和预科教材中提炼出更加适合学生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帮助学生梳理和消化知识点,让学生能对知识点充分地理解和吸收。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当地的文化,融入教材中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好教师能和相应的藏语翻译教师合作,让其帮助学生

浅谈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doc

浅谈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 民俗文化论文篇一:《浅析民俗文化环境的构建》 摘要:民俗文化环境创建,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生动、真实的学习平台和空间,让民俗发挥其浓厚的文化价值,增进了孩子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民俗文化;环境 我县是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发源地,素有评剧故里之称。蕴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因此,我们首先尝试以民俗文化为依托,构建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让孩子每天在自然的环境中时刻备受民俗文化的气息熏陶。 1.背景墙设计融入民俗元素。我们提取民俗文化中蕴涵的传统元素,在户外环境中加以运用和表现,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以剪纸为例,将墙面以回形纹剪纸纹样为二方连续图案,连续地出现在墙壁的上下两侧,中间设计一幅幅民间游戏剪纸,如舞龙、秧歌、抖空竹、跳绳、踢毽子等,让孩子们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强健人的体魄,还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美的享受。 2.楼道构建民俗长廊。我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了解、欣赏、学习冀东文艺三枝花,我们在一楼的楼道内,把评剧、皮影、大鼓的创始人、发展史、道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及制作材料、著名桥段等,均以图片注释的形式详细说明,以此增强孩子对家乡民俗艺术的了解与认知,也让孩子们以家乡的文化而自豪。 3.班级再现民俗个性美。班级以传统的节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再现了民俗个性美。传统节日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应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我们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展现班级的主题文化特色,并将系列主题活动以互动墙饰的形式保存下来。民俗文化环境创建,为孩子们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