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楹联

岳麓书院楹联
岳麓书院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悬于前门)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悬于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悬于赫曦台)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悬于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悬于大门门厅)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悬于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 (悬于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 (悬于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悬于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悬于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悬于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悬于讲堂侧门)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悬于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悬于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悬于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悬于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悬于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悬于文庙庑廊)

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 (悬于文庙庑廊)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悬于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悬于讲堂侧门)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 (悬于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 (悬于百泉轩)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 (悬于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 (悬于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悬于吹香亭)

岳麓书院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学忆宋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金声玉振 虎跃龙腾 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 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湖南书院对联大全

湖南书院对联大全 上联:天作君师 下联:门罗将相 湖南天门书院,位于大庸,创建于元大德年间 上联:天经地纬 下联:岳峙渊渟 李元度题湖南天岳书院,位于平江,创建于清康熙年间上联:以文为友 下联:举善为师 王龙文题湖南箴言书院,位于益阳,创建于清同治年间上联:纳于大麓 下联:藏之名山 程颂万题湖南岳麓书院二门,位于长沙,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 上联:鸢飞鱼跃 下联:月到风来 湖南惜阴书院,位于长沙,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上联:金声玉振 下联:虎跃龙腾 潘力生题湖南岳麓书院明德堂 上联:恩在北阙 下联:道接东莱

湖南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上联:惟楚有材 下联:于斯为盛 袁名耀、张中阶题湖南岳麓书院大门 上联:循礼明道 下联:养士尊师 邹先成题湖南金鄂书院,位于岳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道崇东鲁 下联:秀毓西山 湖南渌江书院 上联:万世纲常第 下联:六经道义门 陈仁子题湖南东山书院,位于茶陵,创建于元代 上联:文章千古事 下联:明德万年馨 湖南文明书院,位于永兴 上联:龙虬奋霄汉 下联:池圃育花苗 湖南龙池书院,位于临澧 上联:茹澧百派合 下联:太华一峰高 吴恭亨题湖南渔浦书院

上联:修名千佛上 下联:至味五经中 湖南石鼓书院二门,位于衡阳,初创于唐元和年间,宋至道年间重建 上联:新学阐欧美 下联:深山生龙蛇 吴恭亨题湖南渔浦书院,位于慈利,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德邻古善卷 下联:山势小桃源 吴恭亨题湖南德山书院,位于常德,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鳌峰凌紫府 下联:鸿翼搏青宫 湖南嘉禾鳌峰书院 上联:公毕方将私治 下联:师严然后道尊 湖南东山书院,位于湘乡,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上联:劝学莫先乎我 下联:当仁不让于师 黄云汉题湖南珠泉书院,位于嘉禾,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上联:道从格物伊始 下联:士当器识居先 湖南金鄂书院二门

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

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 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王文清在岳麓书院任山长时,制订此学规。全文如下: 古语有之,其为人而多暇日者,必庸人也。况既以读书为业,则当惟日不足,以竞分寸之阴,岂可作无益以害有益乎!或有名为读书,縻廪粟而耽棋牌者,即不敢留。至于剧钱群饮,猜令挥拳,牵引朋淫,暗工刀笔,亦皆禁止。盖鄙性拘方,不能曲徇也。 《诗》有之“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无有不敬而能和者,倘或同群之中,谑浪笑傲,即隙之所由生也。甚至拍肩执袂,以为投契,一言不合,怒气相加,岂复望其共相切磋,各长其仪乎!有蹈此弊者,亦不敢留。君子爱人以德,幸垂谅焉。 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夫既对圣贤之言,则不敢亵慢,务宜各顶冠束带,端坐辨难。有不明处,反复推详。或照所不晓者,即烦札记,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质证,不可质疑于胸中也。 每月各作三会。学内者,书二篇,经二篇,有余力作性理论一篇。学外者,书二篇,有余力作小学论一篇。 照此凭臆见丹黄,倘或未当,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更不等第其高下,伊川先生云“学校礼仪相先之地,而月使之争,殊非教养之道”,至哉言乎! 《四书》为六经之精华,乃读书之本务。宜将朱子《集注》逐字玩味,然后参之以《或问》,证之以《语类》,有甚不能道者,乃看各家之讲书可也。次则性理为宗,其《太极》、《通书》、《西

铭》已有成说矣。至于《正蒙》,尤多奥僻,尝不揣愚陋,为之集解,然未敢示人也,诸君倘有疑处,即与之以相商焉。其程朱语录、文集,自为诵习可也。 圣门立教,务在身通六籍,所传六经是也。今之举业,各有专经,固难兼习,然亦当博洽而旁通之,不可画地自限。乃若于六经之内,摘其堂堂冠冕之语,汰其规切忌讳之句,自矜通儒,皆蒙师世俗之见,不可仍也。试观御纂《周易折衷》,何字何句不细心玩索?以无纵圣学,而且如此,况吾辈乎?至于《周礼》,虽不列于学官,然实周公致太平之成法,亦尝集先儒之说为传,有相质证者,不敢隐焉。 学者欲通世务,必须看史。然史书汗牛充栋,不可遍观,但以《纲目》为断。至于作文,当规仿古文,宜取贾、韩、欧、曾数家文字熟读,自得其用。制艺以归唐大家为宗,虽大士之奇离,陶庵之雄浑,皆苍头技击之师,非龙虎鸟蛇之阵也。论诗专以少陵为则,而后可及于诸家,先律体,后古风;先五言,后七言,庶可循次渐进于风雅之林矣。 《书》言“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猩猩能言,不离走兽;鹦鹉能言,不离飞禽。为言而徒以诗文自负,何以自别于凡民乎!故学问思辨,必以力行为归也。力行之事多端,惟《白鹿洞揭示》及芷田《吕氏乡约》得其要领,他日当纂集而剞劂之,以公同好云。

岳麓书院导游讲解词精讲

岳麓书院主体讲解词 (一)石碑 这边有一块简单介绍岳麓书院的石碑。书院,是我国古代集教学、藏书与祭祀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教育组织。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近千所书院,最著名的莫过于古代四大书院。它们分别是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以及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1037年的历史,所以书院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前门悬挂的“千年学府”匾是1986年书院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办学的高度概括和赞誉。“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 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历经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工专,于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现在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下属学院,从本科到博士每年都有招生,相续办学。这也是岳麓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它是集旅游、研究、教学为一体的。 左侧石碑时岳麓书院在1988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颁发的一块标志碑。 (二)赫曦台 这面木质屏风上是岳麓书院的平面示意图,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三大部份。书院主体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格局,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而我们的讲解也将以中轴线为主。 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古代书院多有讲学、藏书和祭祀三大功能。在岳麓书院里,讲堂讲学,御书楼藏书,而文庙就是起到祭祀作用的地方。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中唯一一个附建文庙的书院,而不像其他书院只是以单独一间房屋祭祀孔子。

岳麓书院(对联)

岳麓书院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悬于前门)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悬于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悬于赫曦台)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悬于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悬于大门门厅)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悬于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悬于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悬于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悬于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悬于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悬于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悬于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悬于讲堂侧门)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悬于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悬于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悬于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悬于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悬于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悬于文庙庑廊)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悬于文庙庑廊)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麓山景区详细规划

麓山景区详细规划 [来源: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 作者:admin]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年限为2006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到2010年,中期到2015年,远期到2020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麓山景区的范围:南到麓山南路,西到西南环线,北到长宁路。总面积为561.23公顷,界线具体坐标详景区界线坐标图。 三、规划结构 “三区、一带、一片” “三区”为清风峡、仰天坪、赫石坡三个景观区域。 清风峡景观区域,它是麓山景区自然与人文景观最集中、最主要的精华区域,以体现湖湘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为主线,突出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自然景观则以保护为主,体现幽奥、繁盛的本色,反映麓山景区最本质的特性; 仰天坪为岳麓山南部景观区域,它以高旷、通透的自然景观为主,突出自然个性; 赫石坡为岳麓山北部景观区域,以七十三军抗日纪念为主,规划突出“和平”的主题。 “一带”为位于山脊的景观带,它以高旷、通透为主,是景区登高望远、俯揽胜景的景观廊道,同时又是城区仰望的制高点,成景与得景度都很高。规划以建设观景的亭、台为主,突出景区与城区的互视关系。 “一片”为景区西部及北部片区,这里景观相对较少,规划以生态抚育为主,适当僻出林间小径,供游客林中漫步或观赏野生动物。 四、景观组团: 7个景观组团:赫石坡景观组团、兰涧景观组团、观日台景观组团、清风峡景观组团、响鼓岭景观组团、穿石坡景观组团及麓山西北部景观组团。 1、清风峡景观组团 拓宽主游道,加强景观引导作用;适当梳理山溪、水景,修伴溪游道,用人工循环水来突出水景;组团内的名人墓葬仅稍加整治即可。 为更系统地梳理岳麓山的名人文化,更好地向游人宣传与展示,规划利用鸟语林拆除后的用地建旧民主主义革命纪念园,以自由、活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新的文化景点。 2、响鼓岭景观组团 主要包括黄兴墓庐、印心石屋、云起亭、响鼓岭、云麓宫等景点,此组团以适当整治为主。 3、穿石坡景观组团 规划适当梳理现有茶园,加强对茶的培育,并铺石板采茶道,结合岳麓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五篇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五篇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

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马积高(1925--)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横批:名山坛席 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

岳麓书院对联鉴赏

岳麓书院对联鉴赏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书生(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讲堂侧门)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

岳麓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 注:《岳麓书院学规》是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学规,仅次于《白鹿洞书院揭示》,由清代国学大师王文清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手定,后由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讲堂左壁上。其拓本流传海内外,为学者所重视。 18条规章大致分成德行修养、学目内容和态度方法三个方面:一、谈道德规范约束: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 二、讲学习课目及内容: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三、讲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省:xǐng 看望父母、尊亲:~亲。~视。朔:shuò农历每月初一:~日 望:wàng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朔望:每月的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谒:yè拜

见:~见。拜~。进~。 讦:jié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攻~。告~。晏:yàn 迟,晚:~起。~驾。“时常省问父母”是说要孝敬父母; “朔望恭竭圣贤”要求对先辈圣贤要恭敬,因为古时候书院有祭祀的功能,岳麓书院也有文庙,是用来祭祀孔子的地方。朔望日要去谒见孔子等先贤; “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是对习惯、举止、行为、品格及交友进行要求,这也是道德规范的一个部分。 “外事毫不可干;不可闲谈废时”要求学习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因为与己无关的事情和闲谈浪费了时间。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项”说的是读书要有计划、要持之以恒。“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是说不要只读死书,要关心时事和生活知识。还要读一些陶冶性情的杂书。 “读书必须过笔”,意即读书要动脑和动手,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会课按刻早完”,是说一日事一日毕,不要拖欠作业,不可荒废光阴。“夜读仍戒晏起”,说的是学习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疑误定要力争”,是指学习要穷根究底,不可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此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呢就是岳麓书院的大门了,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岳麓书院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一千年学府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了。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古院落形式,其中讲堂呢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就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当年,朱熹应理学大师张拭的邀请来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每当看到日出呢就高声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就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了。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一块匾,这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其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所炸毁,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

1984年按照照片所复制的。现在大家在看向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呢是出自与《左转》。下联“于斯为盛”出自与《论语》。那么这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当年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在这里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啊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先生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

岳麓书院导游词(完整版)

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 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 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 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

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 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附送: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3篇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3篇 篇1: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岳麓山云麓宫!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临湘进士吴獬掌教岳麓书院,为宫门撰一联巧嵌云麓道宫四字,曰: 对云绝顶犹为麓,救道安人即是宫,传为佳作。 以前云麓宫宫门处挂有一幅对联: 古刹出层宵,看岳色平分,江流环绕;名山多胜迹,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对联的上联写云麓宫的地势雄伟,似乎矗立在云端,在此可以近看岳麓山色,远眺湘江北流;下联提及云麓宫所在的岳麓山有许多历史胜迹,杜甫在这里留下了诗句,李邕题撰了著名碑刻。

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原文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编辑本段《白鹿洞书院揭示》详解如下 一、五教之目: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解:五教之目出自《中庸章句·第二十章》【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朱熹注曰:“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五教”就是进行五个方面的伦理关系的教育。“五伦”即五常: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在《礼记·昏义》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皆有论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意思是:父子之间应该有亲情,君臣之间应该有道义,夫妇有内外之别,长幼尊卑次序,朋友有诚信。也就是说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君要仁、为臣要忠、为夫要义、为妻要从、为长要惠、为幼要顺、为友要相互讲诚信。 二、为学之序 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

书院对联篇

书院对联篇 岳麓书院是集教育、学术、藏书、祭祀于一体的人文荟萃佳境,与楹联有着深交。书院诗、文、经、史的教学,推动着楹联的创作;不少名对佳联又装点着书院建筑,宣扬书院办学宗旨,倡导良好学风,赞美名山胜景。然而书院古联,随着书院建筑几经毁坏和重修而沉浮,至今能钩沉的古联原件甚少。岳麓书院现挂的楹联,最久远的是清代文人的墨迹,大多为现代名流的手笔。这些楹联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颇具特色,令人品味无穷。 前门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撰书者] 虞愚(1909-1989)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11月,出席在衡阳举行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撰书此联。 对联高度概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地位与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岳麓书院由衷赞赏,寄托了对湖南大学学子的殷切期望。 赫曦台对联: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撰书者] 商鸿逵(1907-1983)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2年5月,得悉岳麓书院正在全面修复,喜撰此联。 王遐举(1909- )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1985年来院参观敬书此联。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撰书者] 左辅(1751-1833)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4月调任湖南布政使,11月擢升巡抚。1822年(道光二年)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迁复妙高峰原址。任职湖南时撰书此联。原联早失。现联王超尘补书。 王超尘: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工艺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安利勉”语出《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译成白话是:“有的人是安然自得的去实践这些道理,有的人看了有利才去实践,还有的人是勉强自己去实践,不管初衷如何,等到成功,都是一样的了”。 “天地人”语出《易*系辞传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译成白话是:“(《周易》作为一本书)有关于天的道理,有关于人的道理,有关于地的道理,把天地人撮起来各用两个爻表示,一共要六个爻,这六个爻不是别的,就是讲天、地、人的道理”。对联的意思是说,如能融会贯通安、利、勉这三种情况,潜心治学一定能取得成功。作为生徒必须要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识广博才能成就人才。 大门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撰书者] 袁名曜(?一1833)1812-1817年(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任岳麓书院山长。 张中阶(生卒未详) 岳麓书院生徒。 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注释]

岳麓书院中英文对照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Tom & Mike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Y uelu Academy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academies in China. It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monks running school by Zhudong, the magistrate of Tanzhou prefecture in 976A.D at the tim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academy accepted disciples throughout the Song, Y 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was only in 1903 that the academy was transformed from a school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 learning to an institute of higher learning and in 1926 it was officially named Hunan University. The academy has witnessed a history of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without a break, so it was called a “one-thousand-year-old academy”.

古代书院中的6个经典对联

古代书院中的6个经典对联岳麓书院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报,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微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怎么评价黄仲则呢?可以打个比方。如果清朝词人只选一个,那么这个人只能是纳兰性德;如果清朝诗人只选一个,那么这个人只能是黄仲则。清朝有许多大诗人、大词人,但他们的创作完全比不上这两个人用情之深。许多女生都喜欢纳兰性德,因为其词情真,其词凄美。我要说纳兰词有多让人意乱情迷,黄仲则的诗就有多让人意乱情迷。这两人很相似。虽然他们地位迥异,一个是满族贵胄,一个是布衣诗人,但却都是极其深情的人,这种人一般不会享年太久,纳兰也只活了30岁。 【讲解】此联是清代旷敏本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的对联,是古代关于个人修养的绝好座右铭。 广雅书院 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 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 【讲解】这副对联为广东广雅书院开张之日张之洞为“礼堂”题的对联,可用作广雅书院的“教学大纲”了。 贵山书院 大任从劳苦得来,愿诸君皆以天下为己任; 酬知在居恒造就,效曩哲勿忘性内之良知。 【讲解】此联出自清代贵山书院,雍正年间由阳明书院改名而成,光绪六年(1880)重修之际,贵州巡抚岑毓英撰联。这副对联是以明代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而大悟良知之道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为主题展开的。 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国古代的名人爱国名言大全,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言警句栏目! 龙岗书院 十三郡人文,此为根本; 五百年道统,得所师承。 【讲解】此联出自明代贵州著名的“龙岗书院”,后改阳明祠,到清代又改名为王文成公祠,这是道光年间贵州布政使罗绕典题写的对联。 桂林书院 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岳麓书院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悬于前门)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悬于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悬于赫曦台)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悬于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悬于大门门厅)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悬于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 (悬于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 (悬于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悬于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悬于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悬于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悬于讲堂侧门)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悬于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悬于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悬于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悬于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悬于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悬于文庙庑廊) 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 (悬于文庙庑廊)

岳麓书院讲堂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岳麓书院讲堂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胡遂) 早两天在明伦堂讲过课以后,一些河南的学员要求我带他们去书院作全面参观。因为晚上还要给研究生上课,早段外出开学术会议,再不能延期了,我担心嗓子吃不消,便让博士生小X为他们讲解院内的建筑设施与文物,我自己则主要讲解历史馆的内容。当我们走到讲堂时,小X向他们介绍两旁的楹联,道是: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一时间,引起很多学员,尤其是河南驻马店市长助理杜中强先生等的极大兴趣。于是我结合课上的内容,给他们作了详细解说,通过对其中所蕴含的“忧乐圆融”人文境界及“内圣外王”人格精神的剖析,进一步加深了对讲堂上方匾额“学达性天”之深刻内涵的理解。我认为,岳麓书院所研治之理学,主要是属于“性理”之学,特别强调个我内在之“性”的发明,而“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正是一种内在之“性”与外在之“理”(即“太极”)交相融会的最高境界,因此此联最能体会得“学达性天”之书院文化之要领。 另外,此联也集中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忧乐圆融”的境界。 上联写心中的快乐。所谓“学达性天”,就是只要自我内在的心性与外在天地的太极,即内宇宙与外宇宙悠然相契,和融一体,那就无处不可安,无事不可乐。而此乐并非世俗之乐,乃儒释道思想境界中的无烦忧之乐。只要实现了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的品格,那么面对是非、毁誉、得失等人生问题就

自然能够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进入一种“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境界。 下联写身上的责任。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西铭》),真正的仁者是有一种人文使命感,一种“己饥己溺”“普度众生”的忧患意识的。因此,登台怀远之时,便难免不产生“念天地之悠悠”的任重道远之想,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担当起历史人生的使命,方才是自己所学所用的归宿,也就是将有限的个我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壮阔事业之中,这种以大我忘小我的境界,同样也是一种对人生是非、毁誉、得失的超越。由此看来,非“内圣”无以“外王”,而“外王”也是一种“内圣”的成就。 忽然想起,把这个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一周内完成,未免太仓促了点,还是延长一些时间,让他们深思熟虑后再交卷吧。

2020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5篇

2020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5篇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以下是我整理的2019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 2019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1) 大家好!我叫冯明玥大家可以叫我小冯。很高兴,可以成为,你们本次的游览导游。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岳麓山我们将度过愉快的一天。 这就是岳麓山,海拔,308米高大坚固。 现在我们位于岳麓山脚下,请大家和我一起看这边这座瓦片上沾满苔藓得老房子就是著名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一颗,明亮的,明珠。他与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书院,合称中国四大书院。它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976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此讲学。 我们继续往上走看,这就是爱晚亭。四个红艳艳的柱子就像一棵松树一样,笔直地挺立在我们眼前支撑着这个绿油油的屋顶。 看,像一颗大树。与这山清水秀的景色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亭子的顶上还有爱晚亭三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字。 爱晚亭,原名是,红叶铁盒后来由于著名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诗句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才改名为爱晚亭,他还被誉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岳麓山还有许许多多的风景名胜,说也说不尽。 大家先休息一下,待会我们去游览更美丽更精彩的景点,请大家注意,休息时千万不要跑到太远的地方,就在附近休息,以免掉队,注意安全二十分钟以后

我们在大门口集合。 2019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2)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