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试卷及答案

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试卷及答案
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试卷及答案

医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培训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A )

A、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B、沿用传统输血、病人失多少血,补多少的输血原则

C、随时与血站联系,急用急取的原则

D、根据临床需要,随用随取的原则

2、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应负责哪些工作(A )

A、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B、负责临床输血会诊

C、负责突发事件的抢救

D、负责业务讲座

3、医疗机构所需全血及其血液成分需要那级政府批准的血站负责提供(A )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B、由各医院批准

C、医疗机构自采自用

D、血站

4、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和两次采集间隔为(D )

A、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B、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C、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3个月

D、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5、我国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D )

A、十八至五十周岁

B、二十至六十周岁

C、十八至六十周岁

D、十八至五十五周岁

6、《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的目的是(D )

A、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B、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D、以上均正确

二、多选题

1、输注红细胞悬液的主要优点(A B C D )

A、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量。

B、抗凝剂随血浆去除。

C、白细胞、血小板碎屑较少。

D、一血多用。

2、输注血小板时应注意的问题是(A C D )

A、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混匀

B、因故未及时输注,要及时放入冰箱

C、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D、要求ABO 、Rh阴性患者需要同型输注

3、洗涤红细胞适应症(A B C )

A、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C、高血钾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D、急性外伤大失血的患者

4、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症(A B C )

A、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B、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C、免疫缺陷综合征

D、用于补充患者的营养

5、成分输血的优点(A B C D)

A、制剂容量小、浓度纯度高、疗效好

B、使用安全、输血不良反应少

C、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D、综合利用、一人献血、多人受益

三、填空题

1、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_输血技术规范和_血液保护技术包括_成分输血_和_自体输血_等。

2、申请输血应由_经治中级以上医师__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3、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4、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_患者输血反应汇报单_》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

5、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6、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7、血液一经发出,若无法确保血液安全并提供相关证据的一律不得_退回_

8、《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 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汇报

2015年临床用血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完善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安全,现将2015年度临床用血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合理地做好血液监督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各项内容,提高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临床用血质量。医院成立了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管领导,临床科主任为成员,医务处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医技科主任担任监督管理。医院还将临床用血的相关制度发放到科室并认真依照规章制度执行。同时为加大对我院各科室用血的管理力度,做到合理用血。医院还组织了相关会议,在会议上强调各临床科室用血要加大管理力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用血手续和程序。特别是针对用血的前五项的检测,从而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加强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科室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建立并实施各种仪器、环境、操作、维护和定期保养制度和记录。建立并实施血液、试剂、耗材的申

请、使用、出库的制度;建立并实施标本、血液是送检双签字制度和记录。各种制度的强化和实施、督促和修正,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医疗差错的发生,保证 了用药安全。 三、加强输血技术人员培训,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为规范临床输血管理,普及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规范临床输血的操作程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院领导层层抓落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合理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保护血液资源。通过学习和培训对临床输血工作质量起了保障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由于急诊病患无法预料,经常会临时申请用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改善条件,不折不扣地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把输血工作做到位。 五、改进措施: 1、加强临床用血的学习和宣传,严格把握临床用血适应症,按需做好成份输血,将滥用血液制品与临床科室考核挂钩,提高临床科室负责人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杜绝浪费,保护血液资源。 2、外科输血指征必须严格把握,必须对每位手术患者的失血情况和体内血容量情况作出比较准确、全面的评估。为了能够准确评估失血量,必须对患者术前全身情况作出准

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试卷及答案

医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培训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 A ) A、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B、沿用传统输血、病人失多少血,补多少的输血原则 C、随时与血站联系,急用急取的原则 D、根据临床需要,随用随取的原则 2、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应负责哪些工作 ( A ) A、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B、负责临床输血会诊 C、负责突发事件的抢救 D、负责业务讲座 3、医疗机构所需全血及其血液成分需要那级政府批准的血站负责提供( A )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B、由各医院批准 C、医疗机构自采自用 D、血站 4、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和两次采集间隔为 ( D ) A、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B、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C、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3个月 D、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5、我国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 ( D ) A、十八至五十周岁 B、二十至六十周岁 C、十八至六十周岁 D、十八至五十五周岁

6、《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的目的是 ( D ) A、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B、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D、以上均正确 二、多选题 1、输注红细胞悬液的主要优点 ( A B C D ) A、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量。 B、抗凝剂随血浆去除。 C、白细胞、血小板碎屑较少。 D、一血多用。 2、输注血小板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A C D ) A、输注前要轻摇血袋 混匀 B、因故未及时输注,要及时放入冰箱 C、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D、要求ABO 、Rh阴性患者需要同型输注 3、洗涤红细胞适应症 ( A B C ) A、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C、高血钾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D、急性外伤大失血的患者 4、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症 ( A B C ) A、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B、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C、免疫缺陷综合征 D、用于补充患者的营养 5、成分输血的优点 ( A B C D) A、制剂容量小、浓度纯度高、疗效好 B、使用安全、输血不良反应少 C、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D、综合利用、一人献血、多人受益 三、填空题

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

xxxx医院关于下发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的通知临床各科室、急诊科、检验科(输血科): 输血工作无小事。为进一步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用血,避免因输血造成不良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现将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评价表”发给你们,望各科主任认真组织科室成员学习,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临床用血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室评价,对合理用血及输血后的疗效逐一评价;检验输血科要对血库工作及每月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抢救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报送的材料,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工作,并进行全院公示。 xxxx医院 xxxx年xx月xx日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临床用血现状调查和合理性研究

临床用血现状调查和合理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08T13:47:22.80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作者:方丽梅王玥韩丹丹国添玉宋娜王胜勇[导读]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院外科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的情况,分析外科合理用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绥化市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我院外科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的情况,分析外科合理用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更深层次地反映我院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我院实施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研究资料,以此来提高我院科学合理用血的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在输血科的输血数据库系统中随机抽取外科系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的输血病历号,并根据病历号在病案室抽取相关病历。参照中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对输血合理性与否进行评价。结论:临床外科系中,红细胞和血浆输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现象。红细胞输注合理率在不同科室和的差异,提示手术和(或)创伤导致的失血过程,特别是过程复杂、风险大的手术,可能使外科医师偏向于釆取宽松的输血策略。关键词:红细胞;血浆;合理输血 输血技术是促进外科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输血技术对外科手术,特别是对较大手术或创伤大量失血的患者更是至关重要。而输血带来的风险除了传播经输血传染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以外,输血对于治疗和预后本身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引起了临床的重视。在创伤、肿瘤、肝移植等多领域的大量研究中,输血已被证实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增加感染、肿瘤患者高复发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3]。正确地实施输血能挽救生命,不适当的输血使病人面临各种不必要的输血风险,对于治疗本身也是有害无益,甚至于危害生命。面对种种难以避免的输血风险以及未知的输血效果,如何权衡输血利弊,如何选择血液成分,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血液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临床用血管理是整个血液安全管理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应用各种血液制品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节约血液资源,而且还可以避免因输血而造成的疾病传播、免疫抑制、术后感染和肿瘤复发等并发症。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充分发挥输血医学的临床作用,已成为目前输血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外科输血量占临床用血量的70-80%[4],并且不合理用血问题普遍较内科严重,外科合理用血在临床合理用血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选择妇产科、普外科、骨科、胸外科四个主要用血外科科室,对外科成分血临床使用合理性及有关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外科临床用血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以期为外科输血的进一步研究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整体水平的提高。 1 材料与方法 1. 1 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在输血科临床输血数据库系统中随机抽取外科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的输血病历号,并于病案室抽取外科输血病历385份。妇产科91份,骨科95份,普外科131份,胸外科68份。 1. 2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科室单次红细胞输注合理情况 本次外科调查对象中共输注红细胞656次,102次(15.55%)为无指证输注,170次(25.91%)为输血指证偏宽,384次(58.54%)为符合指证输注。各科室间红细胞输注合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28,P<0.05),其中妇产科的红细胞输注合理率最高,胸外科最低。见表1、图1。 表1 外科输血合理性情况 图1 各科室红细胞不合理输注情况 2.2各科室红细胞输注指征掌握情况 656次有效红细胞输注记录中,406次有输血前Hb检测值,所占比例为61.89%,红细胞输注前有Hb检测指标的比例在不同科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82,P<0.05)。对科室间输血前Hb检测值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43,P=0.000),对科室间平均输血前Hb分别进行两两比较,仅骨科、胸外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6.196,P =0.121),其它科室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各科室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Hb)水平

合理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考核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的用血,讲临床医生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1)《临床输血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后疗效的评价情况。 2、科室评价: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和李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3、输血科评价:医务科授权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送报医务科。

4、医务科评价:根据送报材料和抽查,医务科每季度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三、考核管理 以上检查结果将在医院《》公示,并按医院用血奖罚措施进行处理,措施如下: 1、对于1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 2、对于连续2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用血权限降级处理,医务科将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连续3个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3、对于连续3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或未按照用血规定用血,违反用血技术操作的医师取消其用血资格,医务科给予批评教育,本人做自我批评报告,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连续6个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评价结果将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的重要指标,以便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浅谈临床用血安全

浅谈临床用血安全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活动中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但是输血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甚至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稍有不慎将可能发生无法弥补的过失。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多,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的用血安全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临床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输入血液中的抗原性与非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反应。 1、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梅毒等十多种。 2、血液免疫学的因素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有26个血型系统400 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有148种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具有红细胞和HLA的某些抗原外,还有自己独立的抗原系统。这些系统常见的表现型可达10种以上,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原,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有些抗体由于浓度过低,不易检出或交叉配血时不凝聚,但输血5~14天后会发生延迟性溶血反应。 3、输血科(血库)工作质量问题与护士的工作态度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护士在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时,应做到谨慎、细致、准确。日常在配合临床抢救、手术紧急用血过程中,要求速度快、时间紧,争分夺秒地完成上述工作,其环节简单,

但必须有严谨的工作程序,任何微小的疏忽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安全,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 4、临床的不合理用血现象临床医生对合理用血、安全用血忽视,只求用血而不了解输血其有一定的风险,缺乏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成分输血知识掌握甚少,更有甚者输“人情血”、“安慰血”不仅影响了安全用血,而且造成血源的浪费 二、保证用血安全的几点建议 1、提高法律意识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输血科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用血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书面纪录并归档备查,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2、加强质量控制以质量为核心,健全输血科(血库)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执行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血液的进、出库要认真查对,把好质量关。全血、成分血进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包括运输条件、血袋外观、包装是否完整、标签填写的字迹要清楚齐全(包括供血者姓名、血型、容量、采血制备日期、有效期、储存条件及编号)。凡不符合要求者不得入

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指导本医院临床输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执行。 1.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积极推广成分输血,严禁 输安慰血,搭配血,人情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2.本医院使用血站统一供给的血液,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定期向 血站报送用血计划,保持一定的储备血量。 3.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Hb>100g/L 一般不必输血,Hb<70g/L才需输血,Hb在70 g/L ~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 4.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应根据病情,结合实验室检 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记录在病历中。 5.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的 利弊。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方可输血治疗。 6.临床输血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开具检查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常 规、ABO,RH血型、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和ALT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或家属。 7.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主治医师审核签字,严格执行 临床输血审批制度,>2000ml输血应提前3天预约并经医务科审批。 8.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紧急输血外,应至少输前1天向输血 科递交输血申请单,特殊血液成分如洗涤红细胞,血小板等,提前预约。 9.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生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输血科登记,

泰州市区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77376242.html, 泰州市区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作者:丁月平缪莎莉王丽娅李薇薇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3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泰州市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动态变化,以达到更好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检索泰州市中心血站2014-2018年向市区医疗机构临床供血微机信息,分析各年度临床用血总量和各种成分血使用量、使用比例。结果:2014-2018年泰州市区临床用血总量平均增长速度约6.59%,红细胞类成分临床用血总量平均增长速度约1.59%,成分使用率均在99.93%以上,血浆和冷沉淀用血量快速上升。结 论:泰州市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总体是科学合理的,但在血浆类成分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滥用现象。 【关键词】临床用血;成分血;分析;科学合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1 随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用血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1]。为了进一 步促进医疗机构的科学合理用血,有效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现对泰州市区2014-2018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站2014年1月-2018年12月发往市区医疗机构的全血和成分血。成分血是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进行制备和采集,血液质量均符合《全血和成分血质 量要求(GB18469-2012)》,品种包括全血、红细胞类成分(悬浮红细胞、少白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解冻红细胞悬液)、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以下简称冷沉淀)、血浆类成分(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等。 1.2 方法 1.2.1 所有用血量均以单位(u)计算:每200ml全血为1u,每200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类成分血为1u,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1u(便于统计和比较),血浆每100ml为1u,冷沉淀由200ml血浆制备为1u,其中解冻红细胞、粒细胞使用量很少,忽略不计。 1.2.2 成分血使用比例计算公式:某成分使用比例(%)=该成分量(u)÷[成分总量(u)+全血(u)]×100%[2]。

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试卷及答案

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试卷及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医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培训试题及答案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 A ) A、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B、沿用传统输血、病人失多少血,补多少的输血原则 C、随时与血站联系,急用急取的原则 D、根据临床需要,随用随取的原则 2、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应负责哪些工作( A ) A、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B、负责临床输血会诊 C、负责突发事件的抢救 D、负责业务讲座 3、医疗机构所需全血及其血液成分需要那级政府批准的血站负责提供 ( A )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B、由各医院批准 C、医疗机构自采自用 D、血站 4、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和两次采集间隔为( D ) A、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B、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C、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3个月 D、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5、我国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 D ) A、十八至五十周岁 B、二十至六十周岁

C、十八至六十周岁 D、十八至五十五周岁 6、《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的目的是( D ) A、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B、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D、以上均正确 二、多选题 1、输注红细胞悬液的主要优点( A B C D ) A、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量。 B、抗凝剂随血浆去除。 C、白细胞、血小板碎屑较少。 D、一血多用。 2、输注血小板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 C D ) A、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混匀 B、因故未及时输注,要及时放入冰箱 C、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D、要求ABO 、Rh阴性患者需要同型输注 3、洗涤红细胞适应症( A B C ) A、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C、高血钾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D、急性外伤大失血的患者 4、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症( A B C ) A、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B、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C、免疫缺陷综合征 D、用于补充患者的营养 5、成分输血的优点( A B C D) A、制剂容量小、浓度纯度高、疗效好 B、使用安全、输血不良反应少 C、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D、综合利用、一人献血、多人受益

临床安全合理用血学习心得体会_

临床安全合理用血学习心得体会_ 心得体会通过3天的临床医务人员安全合理用血的知识学习,我受益非浅,体会颇深。下面就本次学习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现在全国各地血库库存与医院用血紧缺现在都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应对措施就是政府加大无偿献血工作力度,血站加大团体无偿献血工作力度,自体输血、输血新技术应用。从我做起每年参加无偿献血,做好临床、血站、患者的沟通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医院得天独厚的条件,发挥医务人员的自身优势,广大宣传互助献血,大力推广自体输血,因为自体输血就是“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宣传自体输血的优越性。 其次,这次学习也使我深刻的体会到,要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一定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学习,完善临床用血评价机制,研究建立临床科室合理用血和节约用血考核评价制度并逐步实现节约用血,做为输血科的工作人员我要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流程和职责,引导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严格掌握用血指征。制订科学的用血计划,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杜绝输注“安慰血”、“营养血”等滥用血液现象,建立和实施输血科实验室管理程序,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过程的管理。 通过,学习使我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输血观念。为安全输血,科学合理输血安全确立

了坚实理论基础。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继续加强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促进输血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为输血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输血科:2013年9月5日/ 感谢您的阅读!

县医院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审批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县医院临床用血安全管理 审批制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0289县医院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审批制度County hospital clinical blood safety management approval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县人民医院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审批制度 一、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杜绝浪费、滥用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二、医院输血科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三、临床用血前,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 四、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报医务

科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五、临床用血适应症根据《输血技术规范》执行,临床用血指征:Hb 六、平诊临床输全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 急诊、抢救用血经主管医师以上同意后可随时申请,但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七、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立即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八、临床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和处理。做好输血观察记录。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1.0目的: 根据临床用血的紧急程度,对临床用血申请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保证紧急或紧急用血的安全、有效。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临床用血的管理。 3.0制度要求: 3.1 临床用血申请根据紧急程度分为“特急”、“紧急”、“急用”、“预定”、“手术备血”、“预防性”六种。 3.2 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需注明用血的紧急程度。抢救病人需加盖“绿色通道”紧急章。 3.3当临床用血为“特急”用血时,以下制度适用: “特急”用血仅适用于大量失血,如不马上输血有死亡可能的 患者。 血液发放可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但临床医生要在输血申请单 上注明,并签字确认。输血科收到申请单后,立即发给同型红 细胞,并在发血单上注明“未配血”。对于未知血型的,可直接 发给O型红细胞。但输注前需抽取病人原始血标本,以便检测 病人血型。 血液发出后,输血科应尽快完成配血试验,如发现配血不合, 应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容性输血。 3.4“紧急”用血适用于失血较多急需输血,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患者。可选用速度较快的交叉配血方法(凝聚胺法),要求在30分钟内发出第1袋血。 3.5“急用”适用于情况偏急,需要优先配血的患者,输血科可根据情况优先配血,配好即用。 3.6“预定”适用于择期手术或计划用血的患者。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需注明血液输用时间。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预定的时间前,完成血液相容性检测。 3.7“手术备血”适用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需注明手术时间。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保证血液库存量大于备血量,待临床医生通知确认需要用血时,即完成血液配发。心脏中心除外(处理方式同“预定”)。 3.8“预防性”适用于所有有输血可能的患者。输血科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

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选择题一1.不属于自身输血分类的是( D ) A稀释式 B 储存式 C 回收式 D 浓缩式 2.与白细胞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包括( D ) A FNHTR(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B 血小板输注无效 C GVHD(移植物抗缩主病) D 以上都是 3.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C ) A 全血输注 B 冰冻血浆输注 C 血小板输注 D 以上都是 4.含( A )以上RBC应做交叉配血试验 A 5ML B 10ML C 15ML D 25ML 5. 4℃保存( C )以上的血无传播梅毒危险 A 24小时 B 48小时 C 72小时 D 5天 6一般认为一次接触的白细胞数量在( B )以下时,不会产生HL-A抗体(HLA是糖蛋白抗原) 5 6 7 8 A 5*10D 5*10B 5*10C 5*10 7.轻度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不包括 ( C ) A 瘙痒,皮肤红斑. B 荨麻疹,关节痛 C 肺部有罗音 D 血嗜酸粒细胞升高 8.输血后紫癜一般于输血后( C )天发病 A 1-3天 B 3-5 C 5-10 D 10-12 .

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为血管内溶血 9.( A ).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A ABC B RH C 两 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0.少白洗涤和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者,只能在4℃条件下保存( C ) A 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11.血小板( D )需预防性输注 9 9 9 9 D<5*10A <100*10C <20*10B <50*1012.去浆红细胞加甘 油保护剂,-80℃可保存( C ) A 1年 B 5年 C 10年 D 15年 13.一般输注1袋红细胞(200ML全血)上升Hb( B ) A 1g/L B 5g/L C 10g/L D 15g/L 14.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的适应证包括( D ) A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引起反应者. B 需反复输血者 C 准备 作骨髓或器官移植者 D 以上都是 15.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禁忌证不包括( B ) A 手术野有感染微生物或肿瘤细胞浸润者. B 流出的血也有严重溶 血者. C 术后6小时内引流血量多时. D 被胃肠液,胆汁,羊水等污染的血液. 16.1g血红蛋白约含铁( C )mg A 2.4 B 3.0 C 3.4 D 4

临床合理用血标准

临床合理用血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合理用血标准 一、总则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2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1悬浮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1.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1.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 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2.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2.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2.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3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3.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3.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3.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4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5附注: 5.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5.2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血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会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5.3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

临床安全用血知识培训

临床安全用血知识培训 临床用血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 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 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6月2日) 四、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6年4月1日) 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 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院长)。 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医疗机构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 C ,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 C。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 小时监测记录。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丁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 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丁急救用血。 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届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届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 血站负责互助献血血液的采集、检测及用血者血液调配等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和记录。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 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 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 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 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 案 ,并记入病历。 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 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 格血液。 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 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对于R h (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

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不属于自身输血分类的是( D ) A稀释式 B 储存式 C 回收式 D 浓缩式 2.与白细胞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包括( D ) A FNHTR(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B 血小板输注无效 C GVHD(移植物抗缩主病) D 以上都是 3.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C ) A 全血输注 B 冰冻血浆输注 C 血小板输注 D 以上都是 4.含( A )以上RBC应做交叉配血试验 A 5ML B 10ML C 15ML D 25ML 5. 4℃保存( C )以上的血无传播梅毒危险 A 24小时 B 48小时 C 72小时 D 5天 6一般认为一次接触的白细胞数量在( B )以下时,不会产生HL-A 抗体(HLA是糖蛋白抗原) A 5*105 B 5*106 C 5*107 D 5*108 7.轻度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不包括 ( C ) A 瘙痒,皮肤红斑. B 荨麻疹,关节痛 C 肺部有罗音 D 血嗜酸粒细胞升高 8.输血后紫癜一般于输血后( C )天发病

A 1-3天 B 3-5 C 5-10 D 10-12 9.( A )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为血管内溶血. A ABC B RH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0.少白洗涤和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者,只能在4℃条件下保存( C ) A 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11.血小板( D )需预防性输注 A <100*109 B <50*109 C <20*109 D<5*109 12.去浆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80℃可保存( C ) A 1年 B 5年 C 10年 D 15年 13.一般输注1袋红细胞(200ML全血)上升Hb( B ) A 1g/L B 5g/L C 10g/L D 15g/L 14.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的适应证包括( D ) A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引起反应者. B 需反复输血者 C 准备作骨髓或器官移植者 D 以上都是 15.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禁忌证不包括( B ) A 手术野有感染微生物或肿瘤细胞浸润者. B 流出的血也有严重溶血者. C 术后6小时内引流血量多时. D 被胃肠液,胆汁,羊水等污染的血液.

2016用血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2016年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知识考核 科室: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不属于自身输血分类的是() A稀释式B储存式C回收式D浓缩式 2.与白细胞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包括() A FNHTR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B血小板输注无效 C GVHD移植物抗缩主病) D 以上都是 3.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全血输注B冰冻血浆输注C血小板输注D以上都是 4.含()以上RBC应做交叉配血试 验A 5ML B 10ML C 15ML D 25ML 5.4 C保存()以上的血无传播梅毒危险 A 24小时 B 48小时 C 72小时 D 5天 6 一般认为一次接触的白细胞数量在()以下时,不会产生HL-A抗体(HLA是糖蛋白抗原) A 5*105 B 5*106 C 5*107 D 5*108 7.轻度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不包括() A瘙痒,皮肤红斑. B荨麻疹,关节痛C肺部有罗音 D血嗜酸粒细胞升高 8.输血后紫癜一般于输血后()天发病 A 1-3 天 B 3-5 C 5-10 D 10-12 9.()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为血管内溶血 A ABC B RH 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10.少白洗涤和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者,只能在4C条件下存() A 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11.血小板()需预防性输注 A <100*109 B <50*109 C <20*109 D<5*109 12.去浆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80 C可保存() A 1年 B 5年 C 10年 D 15年 13.一般输注1袋红细胞(200ML全血)上升Hb() A 1g/L B 5g/L C 10g/L D 15g/L 14.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的适应证包括) A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引起反应者. B需反复输血者C准备作骨髓或器官移植 者D以上都是

成分输血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成分输血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成分输血在临床用血中的使用趋势。方法:收集1999-2008年全部门诊及住院病人的临床用血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临床用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分用血从2002年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倡成分输血。 【关键词】临床用血;成分输血;回顾性分析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指用多种方法从血液中分离出各种血液成分制剂的输血技术,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自从1997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及成分输血的推广使用,全国各地的临床用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解我院临床用血中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对我院近10年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1999-2008年全部门诊及住院病人的临床用血统计。 1.2 成分血液的制备与供应

所有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均由包头市中心血站按标准制备提供;品种有:全血、红细胞悬液(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手工浓缩血小板(表格中简称“手工”)、机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1.3 血液制剂的单位 200 mL全血为1个单位(U),并由此制备的各种成分分别为1个成分血单位;单采血小板:以单采一个健康人的血小板1个单位(1袋)为1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2.5×1011。成分输血率的计算方法:按卫生部规定的方式算,以红细胞使用率为标准,成分输血率(%)=红细胞悬液(U)/〔全血(U)+红细胞悬液(U)〕×100%。 2 结果 我院的临床用血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开始全院全血用量逐年下降,成分用血率逐年上升。在1999-2000年,全血用量却呈增加趋势,成分输血率几乎是停滞不前。后来在院领导的重视下,狠抓落实,把科学合理用血及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列入每年的全院职工的继续教育范围,成分输血率也纳入各用血科室的业绩考核指标。从2001年开始用血情况基本改善,至2005年以后,基本上是以血液成分应用为主,全血的使用也主要集中于一些RHD阴性的患者和一些特殊的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成分输血率已到较高的水平。 在用血科室中,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用血虽然用血总量无大的差别,但在血液成分的选择应用方面非手术科室要强于手术科室,如血小板和血浆的使用,这就说明非手术科室是以治疗性用血为主,手术科室大多是应急性用血。详见表1。表1 全院1999-2008年临床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