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电失效学-中国力学学会

力电失效学-中国力学学会
力电失效学-中国力学学会

力电失效学MECHATRONIC RELIABILITY

杨 卫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S pringer-Verlag

(京)新登字158号

内容简介

本书为力电失效学方面的学术专著,读者对象为从事固体力学、材料科学、微电子、固体物理、机械等领域研究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书中按照电致失效学、力电耦合学、力电畴变学和质流失效学的顺序来阐述力电失效学这一新学科分支的主要内容。第一篇电致失效学讨论电致断裂、电致疲劳和电致质流失稳的基本现象。第二篇力电耦合学讨论压电体、弛豫铁电体和畴变铁电体的本构关系,以及由于宏观场方程的耦合所造成的缺陷场特征。第三篇力电畴变学探讨与畴变有关的失效行为的机理,内容包括畴变理论与实验、断裂韧性与极化、交替畴变与疲劳裂纹扩展。第四篇质流失效学探讨与质流失稳有关的失效行为的机理,包括力电耦合下的质流、质流的演化与失稳、质流引致失效。

书中所探讨的研究命题着重于力学与电子学相耦合的交叉领域。通过确定材料在电场载荷或者在力电耦合载荷作用下的典型失效模式,分析失效机理,来建立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并提出一套可靠性评价方法。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激光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力电失效学/杨卫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ISBN7-302-04106-7

Ⅰ.力... Ⅱ.杨... Ⅲ.失效分析 Ⅳ.TB11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76778号

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邮编100084)

ht tp://https://www.360docs.net/doc/477916909.html,

印刷者: 印刷厂

发行者: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

开 本:787×10921/16 印张:15.75 字数:290千字

版 次:2001年1月第1版 2001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7-302-04106-7/TB?30

印 数:0001~0000

定 价: 元

Brief Introduction

T his book is a monograph about Mecha tronic Reliability,an emerging branch of modern technology.The readers of the book may include profes-sionals,graduate students and even senior undergradua tes who are engaged in researches of solid mechanics,material sciences,microelectronics,solid state physics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T he contents of mechatronic relia-bility unfol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Electric Failures,Mechanical-E lec-t rical Coupling,Domain Switching and Mass Flow Instability.Part I of the book discusses the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about elect ric fracture,elect ric fatigue and current induced mass flow instability.Par tⅡpresents the consti-tutive formulation of linear piezoelect rics,relaxor ferroelect rics and ferroelec-t rics with domain switching,with at tention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defect fields manifested by the coupling in macroscopic field equations.Par t Ⅲexplores mechanisms of mechat ronic failures associated with domain switching.T he contents cover theory and experiments of domain switch, fracture tough ness and polariza tion,alternating switch and fatigue crack grow th.T he final part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s related to mass flow instability,such as mass flow under mechanical&elect ric fields,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failure by mass flow instability.

V arious s ubjects endeavored in the book are positioned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area bet ween mechanics and elect ronics.Typical failure modes for materials under elect rical and/or mechanical loading are identified.Analyses devoted to those failure modes reveal their mechanism s,and lea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theories that serve to assess their reliability.

本书由清华大学学术专著基金资助出版。

著者简介

《力电失效学》一书作者杨卫于1954年2月16日生于北京,现年46岁。197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与热加工系,1981年获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学硕士,1984年底获美国Brown大学工学院博士学位。1987-1988年受聘为英国皇家学会邀请学者;1988年和1990年分别在法国Grenoble大学和美国Brown大学担任短期客座教授;1993年、1995年两度在美国加州大学担任短期客座研究员;1996.10-1997.2在台湾大学担任特案研究员;199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短期客座研究员;2000.10-2001.3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客籍讲座教授。杨卫主要从事固体力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宏微观破坏力学、固体本构理论、微力电系统失效学、结构完整性评价、材料的增强与增韧理论。近年来开展了航天领域的研究。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工程力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并任亚太断裂学会副主席,是国际学术刊物Int.J.Fracture的亚太区编辑,Fatigue&F rac-ture Eng.Mater.&St ructs.,Int.J.Damage Mechanics的编委,Mat erial Sci. Res.Int.的国际顾问。在国内还担任《力学学报》副主编,全国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1998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4种,发表学术论文220篇。学术专著《宏微观断裂力学》1996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图书奖。1993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被评选为北京市十佳教师之一。1994年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研究项目《固体材料的宏细观本构理论与断裂》于199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循古至今,力学参与到推动一门新技术之日,即其兴盛繁荣之时。于是,力学的语言拓展繁衍,力学的工具揭示出新的奥秘。然而,一门特定技术中蕴含的基本力学问题毕竟有限。这些问题现出其庐山真面目后,仍会有一些力学工作者继续在该技术领域中孜孜耕耘,但另一些人则移往新的技术领域。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力学对主要技术领域(如建筑、交通和能源)均产生重大影响。其辉煌成就使我们时时感到一种知识上的归宿。但这决不应使我们固步自封,对新的机遇视而不见。只有当投身于新的挑战时,才会感觉到今天的科学仍是多么地不成熟。

在即将来临的数十年间,挑战的一个主要来源在微电子和通信体系。集成电路中的特征尺寸现已缩到十分之一微米。光子网络中正在发展纳米结构。这两门技术均涉及到种类繁多的材料。其装置的每个功能部件都承受着高强度的力———热学的、力学的、电学的、化学的———汇聚作用于一个很小的尺度之中。沿不同路径的原子运动缘此而生,造成该部件的演化。当器件尺寸不断缩小时,如何维护结构的稳定性便成为一再出现的挑战。为满足可靠性的需求,各主要工业实验室正忙于测试问题的各个方面。在世界一流大学中也出现了若干个研究组。探讨纳米结构行为之时,来源颇不熟悉的各种力得以浮现。它们组装着“自装配”结构。

杨卫教授是这一令人振奋领域的一名带头人。过去若干年中,他及其合作者作出了诸多播种式的贡献。通过他学生的学位论文和若干篇综述论文,杨教授一直在塑造这一年轻的领域。在本部书中,他专注于两个现象:铁电行为和电迁移。两个现象均反映了力电作用之耦合。书中描绘了技术背景、物理基础、实验发现和理论进展。将读者从基本概念一直带到最前沿的文献。它是这一新领域的第一部著作。它不仅集两个所选现象诸多研究成果之大成,同时还提供了接近其他现象的透视方法。关于演化中微小结构的研究将使固体力学学科定位于当代主要技术前沿之上。这一领域宽广无垠。

Z.Suo

普林斯顿,新泽西,2000年6月

FORWARD to“Mec hatro nic Reliability”by Wei Yang

H istorically,mechanics thrives whenever it participates in advancing a new technology.The language finds new variants,the tools unravel new mysteries.There are,however,only a finite n umber of basic mechanics prob-lems in a given technology.When these problems are solved,some of us st ay and evolve with the technology,and others move on to newer technologies.In the past two centuries,mechanics has impacted all major technologies-con-st ruction,transpor tation,and energy.The dazzling success makes us feel,at times,int ellectually settled.But never should it blind us from new oppor tuni-ties.Only in confronting new challenges do we realize how immature our sci-ence is.

In the coming decades one major source of challenges will be microelec-t ronics and communica tion system s.The feature size in integra ted circuits is now about a tenth of a micron-meter.N anostructures are being developed for photonic networks.Both technologies involve diver se materials.Each func-tional par t in a device is subject to intense thermodynamic forces-thermal, mechanical,electrical and chemical-all acting within a s mall dimen sion.In re-s ponse,the par t evolves by atomic movements along variou s pa th s.Maintai-ning st ructural stability is a recurring challenge in elect ronics indust ry as the size continues to shrink.T o meet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all major industrial laboratories are doing testing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roblem.A few re-search groups have appeared in leading universities worldwide.As we explore behavior s of nanostr uctures,forces of less familiar origins manifest them-selves.T hey assemble the“self-assembled”structures.

P rofessor Wei Yang is a leader of this exciting field.In the last few years,he and his collaborators have made seminal cont ributions.Through thesis of his students and several review ar ticles,P rofessor Yang has been shaping this young field.In this book,he focuses on t wo phenomena:ferro-elect ricity and elect romigration.Both phenomena couple mechanical and elec-t rical actions.T his book describes technological background,basic physics, experimental findings,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T he reader is brought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语言教研室简介 一、语言学科情况 河北师范大学语言教研室历史悠久,一度为知名学者的汇集之地。著名语言学家赵荫棠、齐佩瑢先生曾于本专业执教,朱星、孙崇义等老一辈语言学学者长期工作于此,为教研室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传统。其中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是河北省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的资源整合与人才引进,学术优势更为突出,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语言认知研究、汉语方言学与音韵学研究等方向在学界都具有一定影响。目前,本学科共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分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学府,年龄主要分布于35~50岁之间,形成了一个职称、年龄、学历与学缘结构都非常合理的学术梯队。近年来,本学科共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专业论文180余篇,其中90余篇发表在《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辞书研究》、《文献》、《文史》等全国性学术刊物上。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4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国家语委、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2项。获国家与省部级奖励16项,其中国家辞书奖一等奖1项,国家图书奖1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项,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设有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汉语文字学与训诂学、汉语音韵学与方言学、语言认知研究四个主要方向,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稳定、鲜明的特色。 1.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是本学科特色鲜明的强势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苏宝荣教授。本方向的研究特色是:认真总结、发掘我国传统词汇研究的成果,充分吸收、借鉴国外语义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注重对汉语词义的民族特征与内部构成进行科学的阐释,并着力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文辞书的编纂。在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提出系统的新见解,为汉语语文辞书的编纂提供了借鉴。学术带头人苏宝荣教授现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语言学会会长、河北省语言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长期被上海辞书出版社《辞书研究》杂志聘为特约作者,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聘为国家辞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已出版词汇学与辞书学专著9部,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发表在全国性重要学术刊物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1项及省级课题多项。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之一——专著《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

中国法理学的产生及学术基础与前期发展

中国法理学的产生及学术基础与前期发展 中国法理学始于何时?是在怎样的学术基础上萌生的?其后又经历了怎样的前期发展才逶迤至今?对于法学界,甚至对于法理学界都未必完全了解,几乎所有的中国法理学著作都没有作出有关的论述。;然而它们又是中国法理学研究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而基本的问题。值此世纪之交,尤其有必要对其进行学术清理。我以为,肇始于本世纪初的中国法理学,以自己对中国传统的法律理论和法律思想,与外来法律文化尤其是西方的法理学的认知作为学术基础,并经历了本世纪前50年的前期发展,而后与四大法域相适应分别相对独立地发展到现在。本文仅就其产生、产生的学术基础及其;产生后的前期发展作一些初步论述,以抛引玉之砖。 一、二十世纪前中国有传统的法律理论和法律思想而无近现代意义的法理学学科,中国法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三个层面。 中国在二十世纪前,没有近现代意义的法理学学科。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即有法理学,这只是一种知识的学科归属观念或比喻性说法。梁启超就是认为中国古代即有法理学的重要学者,他最先使用“法理”一词,著有《中国法理学发达史》;,对中国古代的法理学进行了考辨。胡适也是主张中国古代就有法理学的重要学者之一。“胡适是近代首先用西方的法理学(法的哲学)范畴来梳理先秦法家学说的人,他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本中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认为中国

古代没有什么法家学说,‘只有法理学’,‘法治的学说’,它的鼎盛发达期在‘西历前三世纪’即战国中后期。”;其实,这种中国古代就有法理学的结论,是用中国古代法理学思想比附西方法理学的结果。至多只是一种后世学者对有关知识进行归属划分的说法,或比喻性的说法而已。通观中国古代法学论著,并无近现代意义的法理学著作。法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应当有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这种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从未得以建立。具有学科意义的近现代意义的法理学的出现,至少应当是近现代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出现以后的事情。 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法理学,这应当被认为是符合中国法学发展的历史实际的。法理学起源于西方近代,据此观之,中国古代无法理学之说乃顺理成章。“法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法学发展到近代的产物。正是适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和法学本身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在法学的发展中,就逐渐出现了研究法律现象的共同性问题的法的一般理论,17、18世纪在西欧出现了分析法学派的‘法理学’”。;法理学才由此而发展起来。 准确地说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的法理学,但有可以归之于后来称为法理学学科的法律理论和法律思想。“法理学作为从总体上观察法律现象的法律思想,一般说是与法学同时产生的。如中国古代法学对法的概念、作用的论断和罗马法学中关于自然法理论的论证都是法理学产生的萌芽形态。”;“作为一个法学学科的法理学的出现,那是19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

第六章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一.【教学要点】 一.背景及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 二、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 三、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 二、【基本内容】 1.背景 成立时间:1921年1月 地点:北京来雨轩公园 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茅盾、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共12人。 成立宣言:(周作人执笔,1921-1-10《小说月报》12卷1号) 联络感情:希望大家时常聚会,交换意见,可以相互理解,结成一个文学中心的团体。 增进知识:希望渐渐造成一个公共的图书馆研究室及出版部,助成个人及国民文学的进步。 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职业,正同劳农一样。所以我们发起本会,希望不但成为普通的一个文学会,还是著作同业的

联合的基本,谋文学工作的发达与巩固。 2.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 1.小说月报 2.文学旬刊 3.诗 ⑴小说月报(1910/8-1932/1) 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32) 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 原仅是一家印刷店,一台机动印刷机和两台手动印刷机,只印刷名片和成印小额商务印刷业务 1903年,接收日本印刷所拍卖的设备,成为上海最先进的印刷所。 由印刷业向出版社的发展。《华英初阶》教材畅销,1902年创办编译机构,聘请张元济主持编译事务。 文学刊物: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 《小说月报》1910.8-1932.1) 1910/7-1912/3王蕴章主编 1912/4-1917/12 恽铁憔主编 1918/1-1920/12 王蕴章主编 1920年1月,开设“小说新潮栏”,茅盾主持该栏目。 1921/1-1922/12 全部改革,茅盾主编 1923/1月—1927/4 郑振铎主编(14卷1号-18卷5号) 1927/5—1932/1 叶绍钧、徐调孚主编 《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921。5—1929) 《时事新报》1907-12创刊,是研究系在上海的言论机关,由张东荪主编。 1921-3月,郑振铎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毕业来到上海火车南站当练习生,不久即被张东荪聘为《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的主编。 接编《学灯》后,郑振铎征得张东荪的同意,在《时事新报》上开辟了一个新文学副刊《文学旬刊》,于1921年5月10日正式创刊。该刊宣言表示要“为中国文学的再生而奋斗”,“一面努力介绍世界文学到中国,一面努力创造中国的文学,以贡献于世界的文学界中”。 《文学旬刊》满一周年后,便发展为文学研究会的定期刊物。 文学旬刊 《文学旬刊》1921-5-10——1923-7-22 ,80期

中国901个协会、学会名单

中国901个协会、学会名单福建省经济技术协作促进会 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质量协会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 中国轮胎翻修利用协会 中国拆船协会 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 中国民用爆破器材流通协会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 中国调味品协会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 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 中国钢结构协会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 中国炭素行业协会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

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 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 中国模板协会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中国监控化学品协会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 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 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 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中国砂石协会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中国建材工程建设协会 中国石棉制品工业协会 中国石灰协会中国水泥制品工业协会(CCPA)全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中国电力企业多种经营协会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中国宝玉石协会 温州市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协会 中国武术协会 中国家具协会 中国制笔协会 中国缝纫机协会 中国搪瓷协会 中国眼镜协会 北京市保龄球运动协会

“整理国故运动”衰歇原因探究(一)

“整理国故运动”衰歇原因探究(一) 作为一场旨在推动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学术文化运动,“整理国故运动”曾经在20-30年代的民国知识界风行一时,然而时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它却终告衰歇。究其缘由,无疑是受到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以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具体说来,这大致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自身缺陷的内在制约 “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原因,首先在于它受到了自身固有缺陷的内在制约,尤其是因为它始终拘泥于考据之学,从而不仅无法适应现代史学思潮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无法满足当时人们日益增长的思想需求,这在胡适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正如余英时所指出,“胡适学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中国的考证学”。1]确实,胡适终其一生的学术研究都不脱考据色彩,甚至还可谓带有某种“考据癖”。譬如,1928年4月,他在游历庐山后,写了一篇《庐山游记》。在这篇游记中,他逐一考证了江西纸牌与徽州牌的不同、三叠泉发现之时间、开先寺的来历、归宗寺的传说等一系列问题。或许是自己也觉得其中的考据色彩过于浓重,他不得不在文末附注说:“我作《庐山游记》,不觉写了许多考据,归宗寺后的一个塔竟费了我几千字的考据!这自然是性情的偏向,很难遏止。……我们有历史考据癖的人到了这些地方,看见了许多捏造的古迹,心里实在忍不住。……我为什么要做这种细碎的考据呢?也不过‘心濆涌,笔手扰’,忍耐不住而已。”2]

由此可见,因为受到性情与思维惯性的牵引,胡适已形成了某种根深蒂固乃至难以自拔的“考据癖”,而这无疑大大限制了他“整理国故”的视野与成就。 其一,由于研究方法不脱考据,这势必造成他对一些不适于考证的问题无法加以深入的研究。梁漱溟便曾经批评胡适说:“他对佛教找不见门径,对佛教的禅宗就更无法动笔,只能做一些考证;他想从佛法上研究,但著名的六祖慧能不识字,在寺里砍柴、舂米,是个卖力气的人,禅宗不立语言文字,胡先生对此就无办法。”3]冯友兰也客观评价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对于资料的真伪,文字的考证,占了很大的篇幅,而对于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则讲得不够透,不够细。”4]其二,因为仅仅局限于考据学本身,而未能吸收社会科学的其它方法,胡适的考据成就其实也十分有限。唐德刚就曾直言指出:“用这些精密的方法,他可以发前人所未发,把古书里的‘言’字、‘汝’字……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如果碰到……与制度史、社会史有关的字,他那套‘方法’便不够用了。……学者如罔顾社会科学的法则,而专门去倒训诂学、校勘学的字纸篓,那就所见有限了。”5] 其三,由于陷入了个别史实的琐碎考证,胡适往往忽视了对通史的研究。他自己即曾说:他在二战之后暂留美国,“本意是想把我的中国思想史写成,但写到一个时期,往往被一些小问题牵引去做点小考证,这些小考证往往比写通史有趣味得多,于是我就往往入魔了。把写通史的工作忘在脑后,用全力去做考证”。6]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系研究生入学考试法理学试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系研究生入学考试法理学试题 2016: 名词解释(8选6):1法治;2人权;3法律效力;4行政法规;5法律责任;6法律事实;7法的实施;8法的价值 简答题(6选4):1法理学的研究对象;2法律的一般特征;3法律汇编和法典编纂的不同;4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的不同;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论述题(2选1):1论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2论述法治中国与改革开放。 2012: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任选6题) 1法律规范;2法律权利;3法律行为;4法律责任;5形式主义;6司法解释;7依法执政;8法理学 二、简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任选4题) 1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2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的关系 3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4司法与行政的区别 5儒家关于法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40分,任选一题) 1结合现实论述道德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2011 一、名词解释(八选六) 法法制天赋人权宪政义务法律关系司法独立二、简答题(五选四) 1法的基本特征 2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区别 3法律与道德关系 4人权与公民权的联系 三、论述题(三选一) 1新中国六十年来法制建设,试述法治的目的及意义 2试述司法机关在法治社会中的基本职能 3试述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关系 2010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公法 2. 法系 3. 司法解释 4. 法律渊源5.人权 6. 法律方法7. 司法权8. 法律实施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任选4题) 1. 法律对人权的保护形式 2. 法律的全球化特征 3.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4. 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综述

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综述 中华历史渊远流长,滋润着地球文明的沃土。中华民族以姓氏血缘(家族)为凝结方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衍化,形成了一个最伟大、稳定的民族。绵延不绝,薪火相传的中国姓氏文化,超越了时间的框架,“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对整个东方文化,乃至世界的变革、进步,无可非议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一个个的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讲,姓氏也是联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 为何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议选址河南郑州?

资料显示,中国的姓氏目前已达到两万两千多个,常见的姓氏有三千多个,其中许多姓氏宗亲祖根源自中原河南。在家喻户晓的《百家姓》中,有一百零五个姓氏的祖根源于河南;台湾人中,有四十八个姓氏的祖居地在河南;遍布海内外的“客家人”、“闽南人”,其祖籍地也均在河南。每年从海内外来中原河南寻根拜祖的华夏儿女,达数百万之众。另外直接发源于周口的姓氏中,有李、陈等大姓,其中李姓人口在新的百家姓里排到第一位,人口将近一个亿,遍及全球。 2011年5月16日,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皇甫雷卿宣布:2011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换届会议正式开幕! 本届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是有史以来参加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由河南省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甘肃皇甫谧文化研究会,金龙文化传媒书画名家联合主办。牛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郑州金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焦作科龙达有限公司,四川泸州皇家酒业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北京、深圳、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内蒙、山东、江西等地的代表、族人以及学者共1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河南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发源地,是海内外“龙的传人”的故乡,同时也是皇甫姓氏发祥地。据史书《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皇甫出自子姓,是春秋时宋国公族后裔。西周后期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宋武公时任司徒。当时有长狄鄋瞒部落进攻宋国,皇父领军反击,打退了长狄任,但皇父和两个儿子也不幸战死沙场。后来皇父的孙子南雍陲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其六世孙皇父孟子,生子皇父遇。秦国灭宋时,皇父遇逃至鲁国。西汉中期,皇父

法理学(整理)

在一个民主国家,宪法是法律最重要的渊源 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禁止拒绝裁判原则——在民事审判中,法官不能以法无明文规定为由拒绝裁判 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异同: 1)调整对象:普通法的调整对象是全方位,而衡平法只涉及普通法不能调整的私法领域2)渊源不同,普通法的渊源以习惯法为主,衡平法以罗马法为主 3)程序不同,普通法的程序复杂,衡平法的程序简单 4)救济方法,普通法的救济只有损害赔偿,而衡平法的救济方法多样 法的一般分类: 1)以法的创制和适用范围为标准:国内法和国际法 2)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3)以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根本法和普通法 4)以法的适用范围:实体法和程序法 经济特区的法规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制定的,可以单列为法的渊源 法规规制的三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在适用个案时,法律规制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存在 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授权或者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非规范性法律条文中,法律规制的三个部分可以省略,但规范性法律条文,假定部分和法律后果可以省略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的全国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制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部门法是由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规范是部门法的基本构成单位。 立法体系不仅包括现行法,也包括已经废止或自行失效的 当代中国的法律部门有: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程序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军事法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其中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

全国学会一览表(国家级)

全国学会一览表 二、工科 B-0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B-0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B-03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B-0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B-05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B-06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B-07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B-08 中国水利学会 B-09 中国内燃机学会B-10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B-11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B-12 中国制冷学会 B-13 中国真空学会B-14 中国自动化学会 B-15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B-16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B-17 中国标准化协会B-18 中国图学学会 B-19 中国电子学会B-20 中国计算机学会 B-21 中国通信学会B-22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B-23 中国测绘学会B-2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B-25 中国航海学会B-26 中国铁道学会 B-27 中国公路学会B-28 中国航空学会 B-29 中国宇航学会B-30 中国兵工学会 B-31 中国金属学会B-32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B-33 中国稀土学会B-3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B-35 中国化工学会B-36 中国核学会 B-37 中国石油学会B-38 中国煤炭学会 B-39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B-40 中国能源研究会 B-41 中国硅酸盐学会B-42 中国建筑学会 B-4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B-44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B-45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B-46 中国造纸学会 B-47 中国文物保护学会B-48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B-49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B-50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B-51 中国粮油学会B-52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B-53 中国烟草学会B-54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 B-55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B-56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B-57 中国颗粒学会B-58 中国照明学会 B-59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B-60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 B-61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B-62 中国电源学会 B-63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B-64 中国消防协会 B-6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B-66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B-67 中国体视学学会B-68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

法理学历史

一、中国法理学历史鸟瞰 在古代中国,早在西周时期,便有人论述过法的问题。周公姬旦就主张“明德慎刑”,反对族刑连坐、滥杀无辜,要求注意区分犯罪的故意与过失、偶犯与累犯,还提倡先教后罚、以教代罚。这些刑法思想,体现出周公的刑事法理观念。 到了诸子蜂起、百家异说的春秋战国时代,萌发了中国法思想史上第一个辉煌的时期。当时的各家各派,诸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对于法的问题都曾议论纷纷。 儒家主张实行礼治、德治和人治。认为“为国以礼”,要以维护等级差别的行为规范――礼,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的最主要的工具;认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依靠“德行教化”来实行统治;认为“为政在人”,要求由圣君贤哲来实行统治。 墨家主张用法来“壹同天下之义”。他们提出“尚同”说,认为在法产生之前,人们各有各的是非标准,即所谓人各有“义”,大家意见分歧而不可避免地发生争斗,后来选出天下贤人确立为天子,“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这样就终于实现了“壹同天下之义”,就终于有了法。还提倡“兼爱”说,劝说互爱互利,主张“赏贤罚暴”、“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反对亲亲原则。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法则就是办事的根本原则,由此而主张“无为而治”、一切顺乎自然,反对制定各种礼法制度 特别是以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为代表的法家,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反对儒家的“礼治”、“德治”和“人治”思想,主张运用法来治国安邦。法家是个被史学家视为建法立制、富国强兵、著书定律、以法治国的学派。 法家从分析人的本性出发来阐述他们的法治学说。法家认为,人是生来好利恶害、趋利避害的。“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万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人的这种本性使得人们之间不可避免地要互相争夺。对统治者来说,只有抑制这种争夺,才能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要抑制争夺,就要“定分”,使人们都在“分内”活动。而要“定分”、“止争”,就必须实行法治,以具有特殊强制力的法律制度作为“定分”、“止争”的标准。另一方面,人的生而好利恶害的本性,也使得统治者只能用注重赏罚的法律手段而不能用仁义恩爱、说服教化、精神文明之类的手段来进行统治。因为,行赏,才可以刺激好利的人们自愿按统治者的要求去做;惩罚,才可以迫使恶害的人们不得不按、不敢不按统治者的要求去做。韩非说:“严家无悍孥,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 章程(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名称 本会的中文名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简称“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英文名称为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special committee of medicated diet and dietotherapy,缩写为“WFCMS-SCMDAD”. 第二条组织 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下属的专业学术团体,由世界各国从事药膳食疗保健学术研究的食疗食养学会、药膳研究会、营养学会、保健食品协会、烹饪协会、食疗文化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世界性学术组织。 第三条宗旨 本专业委员会的宗旨是增进世界各国(地区)药膳食疗学术团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药膳食疗保健学科的成果,加快中医药膳食疗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中医药膳进入各国卫生保健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第四条常设机构 本专业委员会总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常设办事机构:中国湖南省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湖南中医药大学院内),邮编410007。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五条制定标准:研究、制定、发布与推广中医药膳的国际标准、规范中医药膳管理。提升中医药膳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医药膳在世界各国(地区)健康有序发展。 第六条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及各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研讨会、高层论坛会。 第七条专业培训: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培训机制,举办中医药膳食疗理论和技能培训班,传授中医药膳名师经验和特色技法。参加培训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由“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或联合其他职能部门颁布发的相关证书。 第八条人才培养:通过开办培训班、远程教育,或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校合作,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开展药膳人才的培养;凡表现突出、专业技术娴熟的会员或经本专业培训的学员,本会积极向国内外各有关用人单位推荐应用。 第九条产品研发推广:充分利用本会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与国内外企业、学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亦为本专业相关的医药,保健食品,保健器材生产或研制单位的合法产品作相关的推荐活动,或组织国内外相关专家进行成果鉴定、产品引进及推广活动。 第十条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本会网站“世界药膳养生网”和会刊《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膳知识,传承中医药膳特色和优势。 第十一条表彰与奖励:对本专业工作做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予以不同形式的宣传、表彰和奖励。 第十二条编辑出版:办好会刊《东方食疗与保健》,为会员、从业人员及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及药膳食疗爱好者提供一个发表、交流、学习的信息平台。并积极组织本会专家学者编辑出版学术论文或专著。

811《量子力学》 - 中国科学院

811《量子力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本《量子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学相关各专业(包括理论与实验类)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本科目考试的重点是要求熟练掌握波函数的物理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基本性质和精确的以及一些重要的近似求解方法,理解这些解的物理意义,熟悉其实际的应用。掌握量子力学中一些特殊的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包括力学量的算符表示、对易关系、不确定度关系、态和力学量的表象、电子的自旋、粒子的全同性、泡利原理、量子跃迁及光的发射与吸收的半经典处理方法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波粒二象性,量子现象的实验证实。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连续性方程,波包的演化,薛定谔方程的定态解,态叠加原理。 (二)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一维方势阱的束缚态,方势垒的穿透,方势阱中的反射、透射与共振,d--函数和d-势阱中的束缚态,一维简谐振子。

(三)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坐标及坐标函数的平均值,动量算符及动量值的分布概率,算符的运算规则及其一般性质,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共同本征函数,不确定度关系,角动量算符。连续本征函数的归一化,力学量的完全集。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量子力学的守恒量。 (四)中心力场 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球对称势和径向方程,自由粒子和球形方势阱,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氢原子及类氢离子。 (五)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 态和算符的矩阵表示,表象变换,狄拉克符号,谢振子的占有数表象。 (六)自旋 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总角动量的本征态,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塞曼效应,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自旋单态与三重态,光谱线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自旋纠缠态。 (七)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 定态非简并微扰轮,定态简并微扰轮,变分法。 (八)量子跃迁 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突发微扰与绝热微扰,周期微扰和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

论清代训诂学的成就和特点

论清代训诂学的成就和特点 摘要: 清朝是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黄金时代。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实行严厉的思想禁制,迭兴文字狱,学者们乃不得不躲进故纸堆以求安身立命,这倒给训诂学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温床。再者自明末以来,西洋的科技文化渐渐传入中国,学者们受了科学的熏陶,眼界开阔,方法精密。清代训诂学来了一个大的飞跃,进入了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关键词:清代学术训诂成就乾嘉学派段玉裁 从训诂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训诂学的兴盛,两汉是一个高峰,清代是一个高峰。两汉学者的训诂著作和经传的注释为训诂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训诂学的兴盛跟语言变化的加剧和古文经的传布有极大的关系。清代的训诂学有理论,有方法,发展为一门语言学科,跟经学、史学的考证和古音学等的成就有密切的关系。近代以来,学者受语言学、语法学的影响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范围上都有了新的建树,改变了旧日墨守古训,拘牵文字形体,和重古略今的风习,开创了新的途径。 清朝是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黄金时代。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实行严厉的思想禁制,迭兴文字狱,学者们乃不得不躲进故纸堆以求安身立命,这倒给训诂学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温床。康雍乾时期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慌,摧残人才。许多人才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清代禁书真是五花八门,令人有望洋兴叹,叹为观止的感慨。凡是涉及思想,历史,政治,以及民族问题的书籍被禁被毁,当然也在意料之中,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量纯粹的科学,技术,经济方面的书籍也赫然在目,实在不知道统治者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了。凡是涉及明朝,比如明人的文集,明人的诗集,明代的历史,明代人物传记,都在被毁名单之列。再者自明末以来,西洋的科技文化渐渐传入中国,学者们受了科学的熏陶,眼界开阔,方法精密。加之乾隆时代在音韵学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奠立了古音学的基础,这对训诂学的发展实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清代训诂学来了一个大的飞跃,进入了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清代训诂学理论的建立,清代学者受晚明焦竑、杨慎等人提倡古学的影响,极力推崇汉代的经学和小学,重考据,求实证,不尚空谈性理之学。到乾嘉时代“汉学”大为昌盛,为经书、子书作注解的人很多。要解释经传就不能不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因此语言文字之学盛极一时。《说文》、《尔雅》成为人所必读之书。研究《说文》、《尔雅》的重要著作都多至数十种,或刊正文字,或发明古训,各有述造。训诂之学有了极大的成就。著名的训诂学家指不胜数。在理论方面,清代学者在训诂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沟通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提出研究文字和字义必须理解声音,不理解声音就无以解决从文字形体上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有时会陷于迷惘而不知所措。因为语言是用声音来表达意义的,文字只是记录语音的符号,所以必须了解文字的声音,从声音去探求意义。戴震说:“训诂音声相为表里。”(《六书音均表序》)这是很重要的见解。后来王念孙在《广雅疏证自序》里说:“窃以诂训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段玉裁为王念孙《广雅疏证》作序,也说:“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这些话十分精辟,成为清代学者研究训诂的准绳,从而建立了许多推考字义的理论和方法,把零散的知识贯串起来,使训诂学在中国语言学科中成为有系统、有理论、有严谨方法的一门学问。

新国粹网

新国粹网 周华照,1944年生。大专学历,一直从事教育和教师生涯,2004年于浙江电大义乌学院正职领导岗位退休。国画作品曾三次荣获全国中小学教师美术作品展金奖。还有不少作品被《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代表作典库》等一些大型典籍收录。 黄昌茂,现年75岁。先后任新新乡中心学校和福田中学校长,衢州师范党支部委员,廿三里中学秘书,党支部书记,党教育委员和镇党代表等。现为河北《华夏文学》社会员、理事,河南《画圣吴道子艺术馆》会员、理事,义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义乌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华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江都书画院会员,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华夏图艺书画院会员,中国文人书画院会员,中国秦文研究会会员。

吴陶洪,1937年生,浙江义乌人。毕业于金华师范学校、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部分作品发表于《民主与科学》、《健康报》、《汉语拼音报》、《中国消费者报》、《报刊文摘》、《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浙江教育报》等报刊。 赵锡潮,1928年生,1945年初中毕业,1947授聘于五凤小学任教,继调清和、绣川、楂林、稠城镇中心任教。五二年经组织部门介绍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浙江分校学习六个月,回原单位工作,后任宗塘中小副校长,兼教导主任,不久调文教局工作,参加杭州大学文艺理论函授一年,五五年调城阳区授盲中心学校任校长,六四年调义乌越剧团工作,文革后调新华书店工作到八二年退休,在家以书自娱,曾获黄晋杯奖,恒风万人书法和全国性参赛中多次入选并获多项等级奖,入选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出版《中国巨变》书法集,本市书法协会会员。

傅恭文,1946年生,浙江义乌人。作品曾获义乌市禁毒书画比赛优秀奖,纪念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65周年第二届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寅虎咏春·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一等奖等。 付恭文,1946年生。初中毕业。获义乌市禁毒书画比赛优秀奖,参加市书画精品展。 陈建飞,陈建飞,1935年生,浙江兰溪人。美术博士,中

力电失效学-中国力学学会

力电失效学MECHATRONIC RELIABILITY 杨 卫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S pringer-Verlag

(京)新登字158号 内容简介 本书为力电失效学方面的学术专著,读者对象为从事固体力学、材料科学、微电子、固体物理、机械等领域研究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书中按照电致失效学、力电耦合学、力电畴变学和质流失效学的顺序来阐述力电失效学这一新学科分支的主要内容。第一篇电致失效学讨论电致断裂、电致疲劳和电致质流失稳的基本现象。第二篇力电耦合学讨论压电体、弛豫铁电体和畴变铁电体的本构关系,以及由于宏观场方程的耦合所造成的缺陷场特征。第三篇力电畴变学探讨与畴变有关的失效行为的机理,内容包括畴变理论与实验、断裂韧性与极化、交替畴变与疲劳裂纹扩展。第四篇质流失效学探讨与质流失稳有关的失效行为的机理,包括力电耦合下的质流、质流的演化与失稳、质流引致失效。 书中所探讨的研究命题着重于力学与电子学相耦合的交叉领域。通过确定材料在电场载荷或者在力电耦合载荷作用下的典型失效模式,分析失效机理,来建立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并提出一套可靠性评价方法。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激光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力电失效学/杨卫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ISBN7-302-04106-7 Ⅰ.力... Ⅱ.杨... Ⅲ.失效分析 Ⅳ.TB11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76778号 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邮编100084) ht tp://https://www.360docs.net/doc/477916909.html, 印刷者: 印刷厂 发行者: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 开 本:787×10921/16 印张:15.75 字数:290千字 版 次:2001年1月第1版 2001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7-302-04106-7/TB?30 印 数:0001~0000 定 价: 元

2021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一本通 中国古代文学

本人的考研历程 一年的考研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很怀念考研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乏味,却异常充实和平静。于是我决定记下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后来人共享共勉。说是经验,其实是算不上的。不如说是过去“一年的路程”吧,每个人的或许都有不同,不一定适合其他人,算是总结,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越美好,越害怕得到”,记得去年这时候,我在考研教室的标记姓名的红色纸片上这样写道,作为座右铭。一年过去了,我想到的仍然还是这句话。 在初试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考上,虽然学校距离南师只有几个小时的距离,但我离南师的距离却不是按照天就可以数完的,一直觉得很远很远。大概是专业课老师听到我要考南师后的一句“不可能”令我担心,亦可能是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真题,什么也不会的迷茫,令自己感到南师太过遥远。那种远,很难想象的那种远。 初试成绩出来后,仍然很担心过不了复试,只要录取比例不是1:1,就可能被刷,担忧一直到拟录取名单出来,其实拟录取名单出来后,还是不太敢相信,万一公示十天内发生什么别的事呢?万一老师分数核算错误呢?万一有很多,每一个带来的都是天翻地覆。好在结局最终尘埃落定,拿到这一纸通知书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东西。我感谢那段时间不顾一切奋斗的自己。 考研并不是期末考试,不是你熬夜突击几晚就能出成绩的,所以贵在坚持,贵在每天的进步。如果你下定决心考研,那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一年你不再有周末,不再有寒暑假,你只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因为你玩的那一刻,你的对手可能甩你一大截了。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你坚持到最后,你便是英雄。记得高中时老师给我们念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差生逆袭北大之路,虽说是属于心灵鸡汤类,但她说的有一句话,却是鼓励我坚持到最后,即“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考研期间真的会遇到各种诱惑和问题,我们是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自然是无可避免的。例如闺蜜过生日,一起逛街,还有论文相关事情,你要想获得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真是难之又难。可能这时候你必须权衡一下,对于闺蜜来说,真正为你考虑的人,不会因为你暂时的冷落而离开你,所以考研的话,你必须学会拒绝,就算自己想要出去玩的话,也要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本身是一个极贪玩

研究生班法理学作业答案

法理学第一、二、三专题 1、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参见课本第十八页 2、法理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 答:我国法理学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的法律现象及其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 法的基本问题。具体问题包括三个核心概念:法学、法律与法制。贯穿于法理学 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关于法律是什么?二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 3、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法学的体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我们可以划分为六个层次:理 论法学,法律史学,国内部门法学、比较法学与外国法学、国际法学、法学边缘 学科。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总是列于体系之首,它对其他各个层次的法学学科都起着宏观的理论上的指导的作用,是整个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的地位可用一句话概括:法理学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是法学的法学。 具体来说,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是: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法理学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是“论”与“史”的关系。 3、法理学与理论法学中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 4、法理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参考课本第27-33页) 答:一般来说,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分为两个基本的层次或方面,第一个层次是法学方法论的原则,它构成了法学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并对其他方法的运用发挥着整体性的导向功能,第二个层次是研究的具体方法,它构成了法学方法体系的主干部分,在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方面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在法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当中,法学方法论的原则占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基本思路,也是关于如何运用具体方法的一种根本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方法。 法理学的学习方法有: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等也是法学研究中用到的方法。 二是法学的独有方法或法学特有的专门的研究方法。法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法学来说,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两类,即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价值分析方法。法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规范体系,它的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

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市”,是审时度势、把握大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而作出的战略选择,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将文化的力量熔铸到蓬莱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深入推进这项工作,要求由市政协牵头成立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专门力量,分专题对蓬莱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经过精心筹备,今天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蓬莱有21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位。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使我市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人间仙境、和平圣城”的城市品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做好城市的功能开发,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打造发展平台,实现城市发展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城市居住、旅游、教育科技、生态、产业承载等功能不断增强,为实现赶超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城市化加速

推进的过程中,文化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求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应该看到,在全球“文化制胜”的大趋势下,现代城市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发展、挑战国际竞争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今后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具有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的独特性,也就是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总的来说,文化对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二,从社会价值看,文化是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的内部原动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的积累,人类社会是不可能上升到文明社会的。今后人类社会要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仍然要靠文化力的推动,这是普遍规律。譬如深圳,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短短20多年,由一个偏远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了一个社会繁荣、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其成功就得益于独特的城市文化的构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广大市民文明习惯的形成,有利于社会文明风气的巩固,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从生态效益看,文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深刻的影响。生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生态环境是高度人文化的生态环境。现代人在“自然之主”意识的驱使下,错误地把城市化进程独立于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外去加以考虑、规划和设计,结果导致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