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质量常见问题..

钢筋质量常见问题..
钢筋质量常见问题..

钢筋工程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纠正,解决措施和成品保护。1.根据在防水保护层弹好的位置线,先铺东西向层网片的长向钢筋,再铺南北短向钢筋,放好马镫,垫块。绑扎东西向地梁,

再绑扎地梁。,再放南北向短钢筋,再铺东西向钢筋。接头尽量

要求在同一截面相互错头50%,同一根钢筋在35d或500mm

的长度内不得有两个接头,并且尽量减少接头。

2.由于底板钢筋施工要求较复杂,注意保护防水层,以免防水卷材在钢筋施工时被破坏。

3.根据放好的柱和墙体位置线,将暗柱和墙体插筋绑扎就位并和底板钢筋绑扎固定。要求接头均错开50%,根据设计要求,外

墙甩出底板面的长度为50mm+1.2laE。内墙为1.2laE。暗柱线

外墙绑扎七个箍筋,三道水平筋,内墙绑扎二个箍筋,一道固

定水平筋。并绑扎好墙体拉接筋,间距为400MM梅花型布置,保护层采用塑料卡,间距为600MM梅花型布置。

4.在基础底板浇注砼时一定要派专人看筋,不得直接踩踏钢筋,并在(初凝)砼初凝前对甩出的钢筋及时整理,纠整好位置使

柱、墙两边的保护层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5.根据基础底版面上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

按1:6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

等污垢清除干净。

6.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

行标识。

7.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8.绑扎钢筋时,禁止碰撞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9.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节点边缘50mm处,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必须不大于或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个直径。

10.钢筋的制作差错:

受力钢筋的规格,级别用错;钢筋下料计算错误或成型。切断尺寸长短不一。钢筋安装后因规格,级别,尺寸不合格,锚固长度不足,使得结构出现裂缝或坍塌。

(1)原因分析:

施工队管理混乱,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操作工不经过培训就上岗,不懂钢筋的级别,将钢筋强度等级弄错。工人责任心不强,使下料失控,时长时短。

(2)处理方法:

发现不合格钢筋立即更换,以确保结构安全。

(3)预防措施:

1.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制度,每道工序都要检查;应严格按设计图样的要求制作出钢筋配料单。

2.钢筋应先经过调查,除锈后再下料,重要的受力钢筋要先放好式样,将成型的钢筋核对无误后方可大批制作成型。3.同一规格的钢筋应统一挂牌,标明钢筋的级别,种类直径等运输堆放,吊装时要有专人负责。

三、钢筋安装差错

(一)纵向受力钢筋错位

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出现差错,最常见的是梁、板的上部受力钢筋(负弯矩区段)下移,如悬挑梁、板受力钢筋位置放错或下沉,使得构件受拉部位没有钢筋或钢筋不足,造成梁折断、裂缝或塌落;柱钢筋错位,不仅影响模板的安装,还影响柱的受力性能,严重者会使柱的承载能力降低影响结构的安全度。另外,钢筋位置出现差错还会使构件的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影响其耐久性。如肋楼盖中,主、次梁交接点处,由于钢筋数量较多,纵横交叉,如果各钢筋位置误差过大,会使得钢筋高出板面而露筋,节点处产生裂缝。

1.原因分析

1)技术交底不明确,操作工不懂得一般结构知识,没有按图样要求施工,或乱改设计造成钢筋安装固定困

难。

2)钢筋安装工艺不当,固定措施不力或浇筑砼工艺不当,使钢筋在浇捣砼时移位。

3)由于看错图样,计算错误,造成配料单错误,钢筋安

装出现差错。

4)施工操作不负责任,随意踩踏钢筋,缺乏技术管理、质量检验制度,管理不善。

2.处理方法

钢筋安装后及时检查核对其直径、根数、级别、位置等,如与结构施工图样有差异,必须及时纠正,必要时会同设计、质检部门研究解决方案;通过认真检查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预防措施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应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验监督,组织操作人员认真学审图样,做好技术交底和钢筋翻样工作,钢筋安装完毕后,对照图样逐根检查钢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板、主梁、次梁交接点钢筋应按图3-1施工。浇注混凝土时,应注意确保钢筋位置不变,如悬挑构件的受力钢筋,布置在构件的上部,为防止钢筋向下移动,应在钢筋下面设置:“马凳筋”支架,浇注混凝土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踩塌钢筋,对于柱的受力钢筋,浇注混凝土时要防止碰歪钢筋,当混凝土浇注到某一高度时,宜检查核对轴线和钢筋位置的准确度。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如表3-6。

表3-6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1.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2.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3.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二)漏筋、少筋

漏筋、少筋使结喉构件受力主筋不足,造成严重开裂、局部破碎、刚度降低、构件垮塌,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是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1.原因分析

除“(一)”中所述的原因外,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科学的降低工程、造价,无序竞争,牟取暴利,偷工减料是造成漏筋、少筋的另一方面原因。

2.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意识,切实加强工程管理。

(三)箍筋制作、安装差错

箍筋制作的不规整,矩形截面拐角处不方正,或对角线不等,末端弯钩不符合要求;安装时箍筋接头位置没有错开,方向相同;或漏扎柱、梁交接处的钢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加密区箍筋加密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影响结构的安全度和抗震性能。

1.原因分析

1)箍筋制作时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尤其是末端弯钩长度、角度,不考虑构件的抗震、受扭等具体要求,

结构知识贫乏仅按一般构件对待。

2)施工中只注意纵向受力钢筋的质量检查,没有检查箍筋的接头位置、加密区长度、加密区箍筋间距等。

3)遇到梁柱交接点处,受力钢筋纵横交叉较多,箍筋安装困难较大,有的操作员就放弃不安装该处箍筋。2.处理方法

核对箍筋下料单,严格按要求控制箍筋的尺寸、形状,误差过大者必须返工重做。漏扎漏放的箍筋必须补足,梁、柱交接点处,如施工困难可用两个开口箍筋相向合拢后绑扎或焊接。

3.预防措施

箍筋制作安装前应绘制正确的配料图及安装图,并向操作人员仔细交底,对于有抗震要求的梁柱及受扭构件的箍筋应按图纸要求,安

装时应在柱、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上划线标出箍筋位置,安装后应认真

检查箍筋绑扎的是否牢固、接头位置是否错开。《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四)漏放构造钢筋

漏放梁、板构件中附加的构造钢筋,导致构件裂缝宽度较大(超过规范规定值),影响正常使用。

1、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结构知识不全面,对构造钢筋重视不够。由于梁、板构件的实际受力情况与简化的受力计算模型之间存在某些差异,如简化支座形式的影响,还有温差的影响等,在设计计算中没有顾及到的这些因素对构件的实际影响,通常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附加各种构造钢筋,如板面的构造负筋,主要是防止板角处斜裂缝产生;主次梁连接处设置构造负筋,主要是防止连接处附近主梁上产生竖向裂缝;梁截面较高时设置“腰筋”,主要是防止梁侧面竖向裂缝产生等。没有构造负筋承受实际存在的各种因素产生的内力,就会出现较宽的裂缝,而不能满足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2.处理方法

应视结构或构件开裂的具体情况,参照本书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预防措施

5、认真检查已安装好的钢筋,补足构造钢筋,尤其是现浇板的边、角部位,梁的支座部位,墙或板预留洞口的周围,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样要求,绘制钢筋配料图,并附加钢筋位置图及要求,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构造钢筋的位置,如:吊空、架空、不得随意踩踏等。

四、钢筋代换错误

施工时缺乏设计图样中要求的钢筋类别,进行钢筋代换而酿成质量事故。

1、原因分析

不了解设计意图和钢材性能,仅考虑构件裂缝及变形的要求。

2、处理方法

一经发现钢筋代换错误应立即纠正。

3、预防措施

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宜首先征的设计单位的认可,综合考虑钢筋代换后构件的强度、变形、裂缝及抗震要求等因素。通常须注意以下事项:

1)凡属重要的结构或构件,预应力构件进行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认可。

2)对抗裂性能要求高的构件(如处于腐蚀性介质环境中的构件)不宜用光面钢筋代换变形钢筋。

3)钢筋代换时,不宜改变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

4)代换后的钢筋用量不宜大于原设计用量的50%,也不宜低于2%,且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如钢筋直径、根数、间距、锚固长度等)。

五、钢筋连接缺陷

(一)受力钢筋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二)在构件的同一个截面上受力钢筋的接头过多,构件中形成薄弱环节,严重影响结构的可靠度,往往发生构件断裂、

跨塌事故。

1、原因分析

钢筋的连接接头需要传递;拉力或压力,搭接连接后其连接部位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所以钢筋要满足一定搭接长度的要求;焊接或机械连接易出现连接缺陷,如夹渣、气孔、弯折,裂纹、坏丝等,因此同一截面上受力钢筋接头不可过多。实际施工中有关钢筋的技术交底不清楚,操作人员不熟悉规范,安装后不进行质量检验,或检验时发现问题因更换难度大,影响工程进度而不了了之等,造成连接不符合要求,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2.处理方法

质量检查人员在钢筋的安装过程中,应主动配合操作人员搭接钢筋,按规范要求把接头错开。检查已经安装好的钢筋时,发现接头过

多时,应立即纠正,一般应拆除骨架或抽去有问题的钢筋重新更换后重新绑扎。

3、预防措施

根据具体工程中钢筋的实际长度,按规范要求合理搭配接长。《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接头位置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受动力菏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aE(LaE为搭接长度),凡搭

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见图3-3)。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对梁类、板类及墙体构件,不宜大禹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有确有必要增大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于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款宽。

(三)、钢筋焊接接头缺陷

钢筋在焊接连接接头处出现脆裂、裂纹、未焊透、弯折等缺陷,直接影响构件的安全度。

1、原因分析

钢筋的焊接通常可分为压力焊和熔焊两种形式。压力焊是采取某

种措施对需要连接的钢筋端部接头处加热,使其达到热塑状态,然后施加压力将钢筋顶锻在一起,如:闪光对焊、气压焊、电阻点焊等;熔焊是使焊件高温熔化,在冷却凝固成一体。由于钢筋在焊接过程中,总是经过局部高温、然后冷却形成接头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在钢筋焊热的影响区内机械性能易受到影响。

1)当焊接工艺不当、焊接参数不合理、钢筋的含碳量高、可焊性差时,就会更加重其脆性性能。

2)焊接质量好坏与焊工的技术素质、身体素质、情绪等有直接关系,操作技工没有经过培训即上岗,对各项技术

要求不清楚,技术不熟练,或者焊工的体力与情绪有波

动都会影响焊接质量。

3)质量管理力度不够,质检不认真细致,往往出现质量事故。

2、预防措施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试焊时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1996)的规定,确认试焊合格后方可施工。

热轧钢筋的对接焊接通常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或气压焊等。试焊时应将待焊部位铁锈、油污及泥浆处理干净。焊接接头外观检查要求接头处焊缝表面光滑平缓,不得有横向裂纹;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烧伤;接头处弯折角度不得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1/10的钢筋直径,同时不得大于2MM。

已完成的焊接钢筋应分批抽样检验接头的力学性能(拉伸实验和弯曲实验),其质量应符合规程《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1996)的要求。

(四)、钢筋机械连接缺陷

钢筋的机械连接是通过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到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常用的接头类型有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等形式(见图3-4、图3-5)。常见的质量事故为挤压套筒长度、外径尺寸不足,有可见裂纹;锥(直)螺纹套螺纹不足或损坏。

1、原因分析

套筒质量不合格或挤压操作方法不当,压力过大或过小;被连接钢筋伸入套筒内的长度不足;钢筋套丝前端头有翘曲不直;已加工好的丝扣没有保护好;施工、质检、操作等方面施工人员对新工艺不熟悉,检查不细致或发现不了缺陷,使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

2.处理方法

发现挤压后套筒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时,应切除重新挤压。对直螺纹丝接中丝扣不足或损坏的,应将其切除一部分,然后重新套螺纹,如果有一个直螺纹套筒接头不合格,则该构件全部接头采用电弧贴角焊缝加以补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5MM。

3、预防措施

钢筋的机械连接方法具有接头性能可靠、质量稳定、不受气候及焊工技术水平的影响,连接速度快等优点,可连接各种规格的同径和

异径钢筋。但这种连接宜在专业工厂加工成本高于焊接连接,机械连接的质量要求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1996)的规定,工程中应用套筒连接时,应由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形式检验报告与套筒出厂合格证,挤压接头的压痕道数应符合形式检验确定的道数;用钢直尺检查套筒的伸长量,应符合如下列规定:挤压后套筒长度以内感为 1.1~1.5倍的原套筒长度,或压痕处套筒外径为0.8~0.9原套筒的外径;压模、套筒与钢筋应相互配套使用,不得混用;压模上应有相对应的连接钢筋规格的标记;钢筋与套筒应进行试套,如果钢筋端头有马蹄形、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时,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

直螺纹连接的钢筋下料时应采用无齿锯切割,其端头界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翘曲;对已加工好的丝扣端要用牙形规及卡规逐个进行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钢套筒与塑料封盖,并用扭矩扳手将套筒拧至规定的力矩,以利保护和运输;连接前应检查钢筋锥螺纹及连接钢套内的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并将丝扣上的水泥浆、污物等清理干净;连接时将已拧套筒的上层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上,用力矩扳手按规定的力矩值把钢筋拧紧,直到扳手发出声响,并随手画上油漆标记,以防有的钢筋接头漏拧。六、钢筋锈蚀

锈蚀裂缝,在结构或构件上投入使用阶段一定时期后,沿主筋方向出现纵向裂缝,甚至混凝土保护层剥落。

1、原因分析

这是钢筋生锈体积膨胀的结构。浇注结构前,没有进行钢筋除锈处理,锈蚀层减弱了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并且使得混凝土不能密实地包裹钢筋,因失去了混凝土的碱性保护作用,钢筋还会继续锈蚀,导致混凝土开裂,保护层脱落,更加加快钢筋锈蚀破坏,对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安全性影响极大,必须进行认真处理。

1、处理方法

浇注混凝土前,发现表面不干净,有锈污的钢筋必须更换。

3、预防措施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或鳞片壮老锈。钢筋储存不当往往会发生锈蚀,应尽量堆放在仓库或料棚内,用钢筋堆放架存放,条件不具备的施工现场,应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实、较为平坦的露天场地堆放,在场地四周要有排水坡度或排水沟,钢筋堆放时下面应垫垫木,离地不小于200MM。不可直接散堆于地面上;钢筋不得和酸类,盐类、油类等有腐蚀作用的物品放在一起,也不应靠近产生有害气体的车间堆放,使用前应保持钢筋表面洁净。在焊接前,焊点处的钢筋表面浮锈更应除去。尽量利用冷拉或调直工序进行除锈,也可采用机械方法除锈,如采用电动除锈机除锈,对钢筋的局部除锈较为方便。另外,还可采用手工除锈(用钢丝刷,砂盘)、喷砂和酸洗除锈等。在除锈过程中,如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脱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者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七、预应力钢筋工程

(一)预应力钢筋质量差、制作、安装不符和要求

用作预应力的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预应力钢筋的表面有麻坑、锈蚀、机械损伤等,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张时达不到要求的拉张应力值,或预应力钢筋被拉断;预应力筋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质量差,使得预应力钢筋锚固后滑落,或者突然从固定端崩出,发生严重事故。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精编版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 及处理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钢筋绑扎质量问题分析如下: 一、楼梯梯段部位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够 1.现象 梯段主筋下滑,在下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在上层楼梯梁内主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或主筋放置位置不准确,一侧梁内长度偏大,一侧梁内长度偏小。 2.原因 (1)下料时,施工人员严格照图计算、下料并制作,而钢筋工在绑扎时,由于主位置放置不准确,造成梯段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有一定的偏差;(2)钢筋未采取防滑措施或由于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使钢筋向下位移;(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看筋工作不到位,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改正、补救。 楼梯梯段主筋下料时,建议钢筋长度可以比图纸尺寸稍长一些,以防出现梯段主筋锚固长度不足的现象;或在钢筋绑扎时,在梯段主筋与楼梁箍筋相交部位附加一根分布筋,将分布筋与梯梁箍筋绑扎连接,以防止主筋下移,同时也能够确保此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梯段钢筋不如现浇板钢筋位置容易保证,并且梯段部位混凝土留槎应在梯段长度1/3部位,如果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主筋下移,使上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足,应对主筋进行搭接或焊接.这样,不仅费工费料,而且施工也不方便,不易保证工程质量。 二、条形基础钢筋垫块加设不到位 1.现象 (1)基础构造柱钢筋上标高标志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部分标志点有下降现象;(2)条形基础厚度不足,实测混凝土条基断面厚度,局部厚度比设计厚度小1-3cm。 2.原因 条形基础施工时,标高往往标注在构造柱钢筋上,由于忽视在构造柱钢筋下加设垫块或垫块强度偏低,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垫块破碎造成钢筋下移,从而使标志点下降,同时造成基础钢筋局部整体下降,使基础断面厚度减小,减小的尺寸基本稍低于垫块的厚度。对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认真制作和加设垫块,使垫块厚度偏差、垫块间距、垫块强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三、吊筋制作、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吊筋水平锚固长度不足,底部水平段长度未达到次梁宽度加100mm,弯起角度不准确;(2)吊筋未正确放在次粱正下方,且每侧宽出次粱50mm,或吊筋未放至主梁底部。而放至次粱底部。 2.原因: 钢筋制作绑扎不接图施工,或吊筋制作形状虽然正确,但各部位长度、角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放置位置不准确。 四、混凝土二次浇筑部位钢筋绑扎质量差 1.现象

钢筋验收规范标准和一般常见的问题【精编版】

钢筋验收规范标准和一般常见的问题 钢筋加工 1、箍筋弯钩长度不够 原因 1、钢筋下料长度不够。 2、加工机械存在偏差。 3、省力,便于安装。 防治措施 1、认真核对图纸和熟悉规范要求,精确计算配料单。 2、实际放样核对料单无误后批量加工。 3、检查施工机械,校正偏差。 4、象S形拉钩,安装后进行手动回弯至135°。(如图 二)。

5、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箍筋弯钩角度小于135°。 防治措施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于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螺纹盘园钢筋调直,机械内合金顶块过紧,致使钢筋肋有所损伤。 原因 螺纹盘园钢筋调直,机械内合金顶块过紧,致使钢筋肋有所损伤。 防治措施 螺纹盘园钢筋调直,根据钢筋规格调整机械内合金顶

块。确保钢筋只要能调直即可,不得损伤钢筋肋,更不可冷拔瘦身。 4、箍筋的弯曲半径过大。 原因 没有根据钢筋规格选择弯曲机械。 防治措施 1、钢筋末端需做135°弯钩时,HRB335、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于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箍筋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构件,不易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绑扎 1、梁底受力钢筋与箍筋绑扎点过少。 防治措施 要求:梁角部四周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2、钢筋绑扎不规范,少扎、漏扎现象较多。 防治措施 要求: 1、网片绑扎铁丝要交换方向,呈“八”型。 2、绑扎接头应以三道双铁丝扎牢。 3、网片在钢筋绑扎(如梁中穿过)范围内应弧弧扎。 4、双向受力钢筋网片应弧弧扎。

16G101图集钢筋工程常见问题22

一、基础常见错误 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换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这条解释起来较困难,最好在现场演示。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这是施工技术和质量问题。 6、筏板封边构造没按规范和设计,擅自设置筏板上下纵筋弯折长度。 7、筏板纵筋接头不宜设置在后浇带位置。 8、接桩钢筋并在一块。 二、柱 1、顶层中柱弯折,顶层中柱纵筋如果在梁内满足直锚就不需要弯折。 2、柱梁节点箍筋未设置或间距太大。柱梁节点是核心节点,是抗震的关键节点。 3、柱纵筋没有长短交错,这是钢筋翻样问题,对柱上下钢筋根数发生变化时没在下层调整竖向钢筋长度,导致接头未能错开。

4、柱保护层未满足最小保护层厚度。 5、有的暗柱很长,暗箍筋采用U型,增加钢筋接头,应该是封闭式箍筋,可节约钢筋。 6、暗柱箍筋有内折角,这是下允许的。两个箍筋相交或锚固形成的角度不属于内折角。 7、无地下室柱加密从正负零以上H0/3,应该是从基础顶面开始算起。 三、墙 1、墙水平筋(外侧与内铡)在同一位置搭接,没有按接头百分率错开接头。 2、墙水平筋接头未设置在受力最小处。外墙外侧水平钢筋应位于跨中三分之一或墙高四分之一区域,外墙内侧应位于支座及支座附近。 3、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根据规范外墙外侧竖向钢筋应位于墙高中间的三分之一区域,外墙内侧竖向纵筋应位于墙高根部的四分之一区域。当然,这条规定本身是有问题的(从受力角度没有问题),缺少可操作性,无论如何是满足不了,属于规范脱离实际的无用条文。外墙可不采用插筋,一次性从基础到顶,不仅节约大量钢筋,而且,从受力角度也是最好的。 4、外墙外侧钢筋顶模,无保护层,外墙外侧钢筋露筋后果很严重,最终把整个外墙破坏掉。外墙外侧是直接接触泥土和水,保护层不少于40mm。 5、结构总说明未注明顶板是外墙的简支承还是弹性嵌固支承,施工也没按照按其施工,外墙纵筋弯折按墙厚减保护层,不知施工依据什么,还是想当然。 6、墙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过长,直接按墙高度。墙封顶时墙竖向钢筋应该是减去下面预留长度再加搭接长度。 7、墙拉筋绑扎不规范,要么间距不对,要么做法不对,如没拉住墙水平筋,要么拉筋长度不对,施工时不是垂直拉而是斜拉。

钢筋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钢筋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1、剪力墙及框架柱竖向钢筋位移的预防:剪力墙及框架柱在出混凝土面50mm及500mm处各加一道定位箍筋,要求绑扎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安排钢筋人员专门看护,发现钢筋移位的要及时的校正。如果已经造成移位,可剔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6~8厘米,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即可。这样的处理,符合钢筋≥1:6改变位置的要求。 2,钢筋砼悬挑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悬挑结构与一般梁板不同,它属于负弯矩,反受力构件。它的一端挑出结构以外,另一端则靠结构重量压住,保证它受荷重后不致倾覆。由于上述受力特点,建造这种悬挑结构构件必须十分谨慎。它的破裂往往是突发性的,常见的有阳台、雨蓬、挑檐等构件。这类构件一旦出现质量事故,根本没有时间及办法去弥补。正确有效的保证办法是保证其受力钢筋的有效高度,浇筑混凝土前及过程中严禁人为的踩踏,碾压。可以铺上甲板以便于施工作业。 3,架立筋及通长筋的区别: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4,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暗柱柱边?(在水平方向暗柱长度远大于lae时) 答:要伸至柱对边,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暗柱不是柱,它是剪力墙的竖向加强带;暗柱与墙等厚,其刚度与墙一致。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剪力墙遇暗柱是收边而不是锚固。 端柱的情况不同,规范规定端柱截面尺寸需大于2倍的墙厚,刚度发生明显变化,可认为已经成为墙边缘部位的竖向刚边。如果端柱的尺寸不小于同层框架柱的尺寸,可以按锚固考虑。 5,约束边缘与构造边缘构件的区别: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中特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的部位和三级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6,所谓的“基础顶面、嵌固部位”应该怎样定义?

建设工程中钢筋验收常见问题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45答 1、何谓架立筋? 答: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平法图集的最后一页“标准构造详图变更表”何用? 最后一页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无规范作用。这是给设计院用的。平法的宗旨是不限制注册结构师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对G101中不适合具体工程的规定与构造,结构师都可以进行变更。需要明确的是经变更后的内容,其知识产权归变更者,因此变更者应当负起全部责任(包括其风险)。 3、何谓通长筋? 答: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4、如何正确理解《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第4.0.3条所说“Ⅰ级接头可不受限制”的规定? 答:《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中将接头分为Ⅰ、Ⅱ、Ⅲ级,并对接头的应用做了规定: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

钢筋常见问题总结

钢筋常见问题总结 一、板 1)、下筋。至少伸入支座1/2支座宽度且≥5d。 2)、盖筋。 ①确定图纸上盖筋伸入板面的长度。 ②伸入梁外侧纵筋内侧或墙外侧水平筋内侧,弯钩15d。另一侧弯钩长度为板厚-保护层厚度。 3)、盖筋分布筋。与两侧盖筋搭接长度≥150。 4)、保护层控制。下筋加垫块,且垫块强度不低于砼强度。下筋与上筋间加马凳。同时控制好标高防止露筋。 5)、板洞口四周钢筋加固。 6)、板上部有后砌墙时,需要在板相应位置设置钢筋。 二、剪力墙 1)、柱筋墙筋规格 根据图纸确定柱筋墙筋型号,避免钢筋放错。 2)、柱筋移位。 预防措施:①放线。 ②合钢模后浇砼前调整。 处理措施:柱底加弯钩。 3)、柱、墙筋搭接长度不够。 绑扎搭接长度=接头率x锚固长度

预防措施:对好料单,确定柱筋下料长度。确定上层顶板上端探出长度是否够搭接长度。 处理措施:对于探出长度不够难以进行搭接的钢筋进行焊接。 4)、剪力墙竖向筋移位。 竖向筋起步距柱外纵筋间距为竖向筋间距。 预防措施:加水平梯子筋。 处理措施:剪力墙竖向筋移位部分水平筋加密。 5)、剪力墙水平筋移位。 水平筋起步距板50,同时避开柱箍筋。当最上一排水平钢筋据板面超过100时,应当再加设一道水平筋 预防措施:加竖向梯子筋。 处理措施:根据竖向梯子筋调整水平筋位置。 6)、墙体移位。 在竖向梯子筋上焊20cm钢筋撑棍上下两道,控制墙钢筋上下两侧墙体保护层,同时在浇砼过程中进行掌控。 7)、墙体水平筋锚固长度不够。 剪力墙在柱中的锚固分为在端柱中的锚固,在翼墙中的锚固以及在转角墙中的锚固,具体锚固要求详见附图。 8)、钢筋机械搭接套筒露丝问题。 根据规范要求,观测套筒露丝1~2丝扣为宜。避免露丝过多或无丝扣。对于露丝多的需进行确认是否扭紧。 9)、柱筋放料正确,确保接头率。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49答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49答 笔者结合XXX工程主体施工监理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释,大都来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2002》宣贯出版物,限于水平,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具体理解不一定能切中要义,如有不妥,是笔者理解问题,与参考文献无关。 1、何谓架立筋? 答: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平法图集的最后一页“标准构造详图变更表”何用? 最后一页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无规范作用。这是给设计院用的。平法的宗旨是不限制注册结构师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对G101中不适合具体工程的规定与构造,结构师都可以进行变更。需要明确的是经变更后的内容,其知识产权归变更者,因此变更者应当负起全部责任(包括其风险)。 3、何谓通长筋?

答: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4、如何正确理解《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第4.0.3条所说“Ⅰ级接头可不受限制”的规定? 答:《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中将接头分为Ⅰ、Ⅱ、Ⅲ级,并对接头的应用做了规定: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对Ⅰ、Ⅱ、Ⅲ级接头,接头面积百分率分别为不受限制、不大于50%、不大于25%。所谓“不受限制”,是有条件的(应力较小部位),应慎重对待。 从传力的性能来看,任何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都是对传力性能的削弱,因此并不存在“可以不受限制”的问题。钢筋连接的其他要求,

钢筋施工常见的45个错误

钢筋施工常见的45个错误,据说90%的“老法师”都不知道! 一、基础常见错误 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换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 6、承台按规范是不缩减的,设计“优化”按独立基础构造搞成缩减,这属于设计的偷工减料。 7、筏板封边构造没按规范和设计,擅自设置筏板上下纵筋弯折长度。 8、筏板纵筋接头设置在后浇带内(纵筋接头不宜设置在后浇带位置)。 9、接桩钢筋并在一块。 二、柱常见错误 1、顶层边柱均未设置弯折,11G101规定是当采用柱外搭接时,柱外侧可不弯折,但柱内侧钢筋当梁高度小于锚固时均要求弯折。 2、顶层中柱弯折,顶层中柱纵筋如果在梁内满足直锚就不需要弯折。 3、柱梁节点箍筋未设置或间距太大。柱梁节点是核心节点,是抗震的关键节点,宁可少放梁纵筋也不能省掉梁柱节点内的箍筋。

8、无地下室柱加密从正负零以上H0/3,应该是从基础顶面开始算起。 三、墙常见错误 1、墙水平筋(外侧与内铡)在同一位置搭接,没有按接头百分率错开接头。 2、墙水平筋接头未设置在受力最小处。外墙外侧水平钢筋应位于跨中三分之一或墙高四分之一区域,外墙内侧应位于支座及支座附近。 3、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根据规范外墙外侧竖向钢筋应位于墙高中间的三分之一区域,外墙内侧竖向纵筋应位于墙高根部的四分之一区域。 4、外墙外侧钢筋顶模,无保护层,外墙外侧钢筋露筋后果很严重,最终把整个外墙破坏掉。外墙外侧是直接接触泥土和水,保护层不少于40mm。 5、结构总说明未注明顶板是外墙的简支承还是弹性嵌固支承,施工也没按照其施工,外墙纵筋弯折按墙厚减保护层,不知施工依据什么,还是想当然。 6、墙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过长,直接按墙高度。墙封顶时墙竖向钢筋应该是减去下面预留长度再加搭接长度。

钢筋验收标准和常见问题超全汇总

钢筋验收标准和常见问题超全汇总 一、钢筋原材 1、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 原因 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防治措施 1、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淡黄色轻微浮锈不必处理。 2、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研究是否降级使用或不用。 2、钢筋品种、等级混杂不表,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特别是二级钢和三级钢。

原因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直径大小相近的,用目测有时分清;技术证明资料未随钢筋实物同时交送仓库。 防治措施 1、原材料堆放,和加工后的半成品均应注明材质和规格。 2、下料加工前应认真核对材质和规格,特别是二级刚和三级钢。 二、钢筋力学试验 钢筋原材力学接头实验不规范:钢筋材质单批号、数量和实验报告单上不符,工程部位不详细。未能按规范要求中的数量批次进行力学实验。 1、原材防治措施 拉伸试验每组2根长约500mm。350mm。同一厂别、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盘圆钢筋试件取自不同盘、直条钢筋在任选的两根或两根以上截取)。 2、闪光焊接接头防治措施 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根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冷弯试验2根长约350mm。

3、电弧焊接接头防治措施 工程焊接条件: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 在现场条件下:每一至两层楼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4、电渣压力焊接头防治措施 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5、气压焊接接头防治措施 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6、机械连接接头防治措施 钢筋机械连接对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预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 三、钢筋成品保护 1、钢筋端部直螺纹丝扣加工好以后,没有对丝扣进行有效保护。

钢筋名称常见问题解释

钢筋名称常见问题解释(二) 16、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和暗柱纵筋在基础内插筋有何不同? 答:要清楚剪力墙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的纵筋与墙身分布纵筋所担负的“任务”有重要差别。对于边缘构件纵筋的锚固要求非常高,一是要求插到基础底部,二是端头必须再加弯钩≥12d.对于墙身分布钢筋,请注意用词:“可以”直锚一个锚长,其条件是根据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低抗震等级时“可以”,但高抗震等级时就要严格限制。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剪力墙受地震作用来回摆动时,基本上以墙肢的中线为平衡线(拉压零点),平衡线两侧一侧受拉一侧受压且周期性变化,拉应力或压应力值越往外越大,至边缘达最大值。边缘构件受拉时所受拉应力大于墙身,只要保证边缘构件纵筋的可靠锚固,边缘构件就不会破坏;边缘构件未受破坏,墙身不可能先于边缘构件发生破坏。 17、在非框架梁中,箍筋有加密与非加密之分吗? 答:通常所说的箍筋加密区是抗震设计的专用术语。非框架梁没有作为抗震构造要求的箍筋加密区,但均布荷载时可以设置两种不同的箍筋间距,支座端承受剪力大,要求的箍筋间距自然应较密一些。 平法将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设计内容合理分开,设计者采用平法提供的数字化符号化的设计规则完成创造性设计内容,而重复性设计内容则实行大规模标准化以标准设计的方式提供,两大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合并构成完整的平法设计;对应互补的方式为设计时采用各种构件代号,以其作为连接信息的纽带,与标准设计中有相应代号的构造详图一一对应。所以,平法标准设计为“指令性的设计文件”,而不是“参考性的设计资料”。 18、平法图集与其他标准图集有什么不同? 答:以往我们接触的大量标准图集,大都是“构件类”“标准图集,例如:预制平板图集、薄腹梁图集、梯形屋架图集、大型屋面板图集,图集对每一个”图号“(即一个具体的构件),除了明示其工程做法以外,还都给出了明确的工程量(混凝土体积、各种钢筋的用量和预埋铁件的用量等)。

钢筋验收注意事项

1 钢筋工程构造监督检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钢筋工程构造监督检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把好钢筋隐蔽检查验收关,是确保主体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发现,质量检查人员往往偏重于检查钢筋的数量和间距,忽视对钢筋的构造要求,因而返工现象时有发生,或有疏漏时则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1 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矩形底板上下筋错位问题 底板在基底净反力作用下,虽两个方向均发生弯曲,但长边力矩较大。所以,长边的受力筋应置于短边的受力筋之下。但在实际施工中,反置情况屡有发生。 2 现浇柱下端节点,纵向受力筋偏移后,任意弯折问题 这个问题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钢筋偏移的水平距离越大,斜率越大,弯折的纵向筋在受力时,对柱根部表面剪力分力也越大,从而造成柱根部混凝土的裂缝。对此,应按纵向筋的偏移大小,作如下不同处理。 (1)纵向钢筋偏移不大时,可将下筋按折角坡度(斜率)≯1/6平缓地弯折到上柱后搭接绑 扎。 (2)纵向筋偏移较大且已变成弓型,返工难度又较大时,经设计单位同意,可在搭接长度范围内,用Φ8箍筋加密绑扎,并将该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以增加钢筋弯折处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及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在柱根部增设封闭箍筋,如同环筒一样,当桩承受荷载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被约束混凝土的变形抗力,推迟钢筋弯折处混凝土的劈裂,保证柱中纵向受力筋充分发挥其强度。 3 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节点是各构件的交汇点,受力复杂。在抗震设防地区,各柱梁端必须采取加密箍筋的抗震措施。但是,不少施工单位往往少放或漏放,造成节点处柱子内很长一段呈无箍筋状态,一旦发生地震,柱的纵向筋由于缺少箍筋的约束,首先会被压曲,并加速节点区混凝土的破坏。因此,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应是质量检查的重点。施工再难,也要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间距设置足够数量的箍筋。 4 梁柱中主筋绑扎搭接头的箍筋加密问题 梁柱中受力钢筋的长度,施工图是按构件全长示意的。但在施工中,因钢筋长度的限制,当采用绑扎搭接时,在搭接长度范围内,施工人员不按规范要求规定加密箍筋。在隐蔽验收发现时,通常楼板钢筋已扎好,为了加补几只箍筋,返工难度相当大。因此,在施工图结构说明中应增写该项规定,以提醒施工人员注意。 5 梁中吊筋位置问题 主梁上部设有较大荷载的次梁时,设计一般均加设吊筋。但常因施工人员不重视,造成吊筋的纵向位置及设置高度不准确,致使吊筋不能有效地将次梁荷载传递到主梁上部受压区,而造成主梁下部混凝土产生斜裂缝。 6 主梁、次梁、板在支座处弯起钢筋设置错误问题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主梁、次梁、板负筋交叉的支座处,较为普遍的质量通病是: (1)板的负筋外露,次梁负筋的保护层严重减薄; (2)板的负筋全露,次梁负筋外露。 由此,影响了钢筋的可靠锚固,削弱了节点强度。主要原因是钢筋翻样人员不熟悉有关规定,翻样时在确定主梁弯起钢筋时,错误地按主梁高度减去上下两个保护层厚度计算,即h=梁高-2×25=梁高-50mm。此时,若主梁负筋直径中心至板上表面距离为1/2d+25mm(设钢筋直径d=Φ25时,则为 25/2+25=37.5mm),小于构造规定的≥55mm,势必造成支点处次梁、板的负筋突出板面。要解决此问题,在钢筋翻样时应进行施工前的预控交底。 7 双向板中的受力筋位置问题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分享(值得收藏)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分享(值得收藏)工程建设中,钢筋就是建筑物的骨架,是支撑建筑物的主要结构体系.因此从钢筋入场到加工、绑扎再到加工安装等各个工序,其施工质量是监理的重中之重.在钢筋验收时,常会由于前期施工差错而被监理被挑出毛病. 想顺利通过钢筋验收,那就必须从钢筋进场之后各个流程按照施工规范操作.今天跟着土木君一起学习钢筋验收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看看这些施工技术你是否都掌握了? 钢筋原材 1、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 ①原因 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②防治措施

1、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淡黄色轻微浮锈不必处理. 2、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研究是否降级使用或不用. 2、钢筋品种、等级混杂不表,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特别是二级钢和三级钢. ①原因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直径大小相近的,用目测有时分清;技术证明资料未随钢筋实物同时交送仓库. ②防治措施 1、原材料堆放,和加工后的半成品均应注明材质和规格. 2、下料加工前应认真核对材质和规格,特别是二级刚和三级钢. 钢筋力学试验 现象和问题: 钢筋原材力学接头实验不规范:钢筋材质单批号、数量和实验报告单上不符;工程部位不详细;未能按规范要求中的数量批次进行力学实验. 1、原材 防治措施:

拉伸试验每组2根长约500mm.350mm.同一厂别、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盘圆钢筋试件取自不同盘、直条钢筋在任选的两根或两根以上截取). 2、闪光焊接接头 防治措施: 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根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冷弯试验2根长约350mm. 3、电弧焊接接头 防治措施: 工程焊接条件: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在现场条件下:每一至两层楼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4、电渣压力焊接头 防治措施: 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5、气压焊接接头 防治措施:

钢筋工程常见问题答疑

钢筋常见问题答疑大全 1、什么叫钢筋保护层? 答: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钢筋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2、箍筋在梁柱保护层的里边还是外边? 答:里边。 3、框架梁纵筋的保护层一般应该是多少毫米? 答:应该是30毫米而不应该是25毫米。 框架梁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一定是25,这是根据其环境类别而异的。 一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20mm, 二a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25mm, 二b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35mm, 三a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40mm, 三b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50mm, 另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25时,保护层厚度应增加5mm。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里面有详细说明。 以下请自行对照,修正。

4、为什么说框架梁纵筋的保护层规定为25毫米而不是30毫米? 答:因为框架柱承受压力,框架梁承受拉力,保护层太小会降低梁的有效高度,减少梁纵筋的受力性能。 5、“钢筋躲让”一词出现在哪里? 答:出在06G901-1《钢筋排布规则》图集。 6、梁与柱一侧平齐边时,都有哪种钢筋躲让? 答:梁内上下紧靠柱的纵筋躲让,梁箍筋跟随躲让缩短水平边长的一个柱纵筋直径。 7、主梁与次梁上平时,都有哪种钢筋躲让? 答:图纸未注明时,主梁所有上筋躲让,主梁箍筋跟随躲让降低垂直边高度一个次梁上筋直径。 8、钢筋躲让时,躲让的箍筋有何变化? 答:减少长度或高度一个碰撞筋直径。 9、箍筋尺寸按外包算合理还按里皮算合理?为什么? 答:按里皮算合理,因为按外包算还得另加箍筋直径,费事又麻烦。 10、箍筋的弯折半径规定不小于多少? 答:不小于2d。 11、箍筋弯钩规定为多少角度? 答:135度。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 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钢筋绑扎质量问题分析如下: 一、楼梯梯段部位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够 1.现象 梯段主筋下滑,在下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在上层楼梯梁内主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或主筋放置位置不准确,一侧梁内长度偏大,一侧梁内长度偏小。 2.原因 (1)下料时,施工人员严格照图计算、下料并制作,而钢筋工在绑扎时,由于主位置放置不准确,造成梯段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有一定的偏差;(2)钢筋未采取防滑措施或由于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使钢筋向下位移;(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看筋工作不到位,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改正、补救。 楼梯梯段主筋下料时,建议钢筋长度可以比图纸尺寸稍长一些,以防出现梯段主筋锚固长度不足的现象;或在钢筋绑扎时,在梯段主筋与楼梁箍筋相交部位附加一根分布筋,将分布筋与梯梁箍筋绑扎连接,以防止主筋下移,同时也能够确保此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梯段钢筋不如现浇板钢筋位置容易保证,并且梯段部位混凝土留槎应在梯段长度1/3部位,如果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主筋下移,使上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足,应对主筋进行搭接或焊接.这样,不仅费工费料,而且施工也不方便,不易保证工程质量。 二、条形基础钢筋垫块加设不到位 1.现象 (1)基础构造柱钢筋上标高标志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部分标志点有下降现象;(2)条形基础厚度不足,实测混凝土条基断面厚度,局部厚度比设计厚度小1-3cm。 2.原因 条形基础施工时,标高往往标注在构造柱钢筋上,由于忽视在构造柱钢筋下加设垫块或垫块强度偏低,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垫块破碎造成钢筋下移,从而使标志点下降,同时造成基础钢筋局部整体下降,使基础断面厚度减小,减小的尺寸基本稍低于垫块的厚度。对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认真制作和加设垫块,使垫块厚度偏差、垫块间距、垫块强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三、吊筋制作、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吊筋水平锚固长度不足,底部水平段长度未达到次梁宽度加100mm,弯起角度不准确;(2)吊筋未正确放在次粱正下方,且每侧宽出次粱50mm,或吊筋未放至主梁底部。而放至次粱底部。 2.原因: 钢筋制作绑扎不接图施工,或吊筋制作形状虽然正确,但各部位长度、角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放置位置不准确。 四、混凝土二次浇筑部位钢筋绑扎质量差 1.现象 (1)钢筋顺直度羞;变形现象存在,漏绑钢筋或锚固长度不足;(2)混凝土小构件成型基且出现裂纹;(3)混凝土接槎粗糙、不密实。 2.原因

建筑工程常见钢筋隐蔽问题汇总

下面是一份非常详细的建筑工程钢筋绑扎隐蔽验收内容,对 实际工作有非常强的执导作用 1暗柱内容: 1.1柱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1.2为保证暗柱主筋位置准确,采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钢筋绑扎: 1.3.1柱箍筋的个数根据图纸要求确定,第一根箍筋距两端50mm开始 设置。 1.3.2在立筋上画箍筋位置线,然后从上往下采用缠扣法绑扎。1.3.3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立筋交错布置绑扎,箍筋与立筋要垂直, 绑扣丝头应向里。 1.3.4暗柱箍筋与墙筋绑扎要求:暗柱箍筋与墙水平筋错开20mm以上, 不得并在一起。 2.墙体、暗柱、联系梁钢筋: 2.1墙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2.2墙体钢筋已经调整。即位移过大要求按1:6调整,一级钢筋的弯 钩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调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边第一根墙筋距柱边的距离为50mm。 2.3.2墙第一根墙筋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混凝土板面30mm。

2.3.4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 2.3.5连系梁箍筋如柱一个箍筋50mm。 2.4墙体竖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长度不小于45d,搭接处保证有三根水平筋。绑扎范围不少于三个扣。墙体立筋50%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小于相邻接头中-中1.3 倍搭接长度。 2.4.2墙体水平筋节点要求相邻绑扎接头错开。 2.5竖向梯子筋要求: 2.5.1采用比墙筋大一个规格的钢筋制作,以代替竖筋。 2.5.2顶模筋等于墙厚减2mm。250mm、300mm、350mm厚的墙顶模筋长 度应为248mm、298mm、348mm。 2.5.3顶模筋自立筋至端头的长度为水平筋保护层加水平筋直径减1mm,如保护层为15mm,Φ12水平筋,长度为15+12-1=26mm,顶模的根数为3根。顶模筋端头刷好防锈漆。 2.5.4非顶模筋每侧长度为水平筋直径。 2.5.5每段墙竖向梯子筋设置数量要求间距为1米,每段墙2个或2个以 上,要求同一标高,绑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采用短斜钢筋制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图制作并符合该段墙体的钢筋间距,专墙专用。 2.6.3 墙体筋绑扎时设在墙模板口以上300mm,并绑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钢筋施工中300个常见问题

1、什么叫钢筋保护层? 答: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钢筋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2、箍筋在梁柱保护层的里边还是外边? 答:里边。 3、框架梁纵筋的保护层一般应该是多少毫米? 答:应该是30毫米而不应该是25毫米。框架梁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一定是25,这是根据其环境类别而异的。 一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20mm, 二a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25mm, 二b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35mm, 三a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40mm, 三b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50mm, 另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25时,保护层厚度应增加5mm。《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里面有详细说明。也可以查看16G101-1,56页; 4、为什么说框架梁纵筋的保护层规定为25毫米而不是30毫米? 答:因为框架柱承受压力,框架梁承受拉力,保护层太大会降低梁的有效高度,减少梁纵筋的受力性能。 5、梁与柱一侧平齐边时,都有哪种钢筋躲让? 答:梁内上下紧靠柱的纵筋躲让,梁箍筋跟随躲让缩短水平边长的一个柱纵筋直径。 6、主梁与次梁上平时,都有哪种钢筋躲让?

答:图纸未注明时,主梁所有上筋躲让,主梁箍筋跟随躲让降低垂直边高度一个次梁上筋直径。 7、箍筋尺寸按外包算合理还按里皮算合理?为什么? 答:按里皮算合理,因为按外包算还得另加箍筋直径,费事又麻烦。 8、箍筋的弯折半径规定不小于多少? 答:不小于2d。 9、箍筋弯钩规定为多少角度? 答:135度。 10、箍筋的钩长指哪部分? 答:弯后平直部分。 11、箍筋的钩长规定为多少? 答:非抗震为5d;抗震或抗扭10d与75毫米较大值。 12、箍筋的尺寸如何测量? 答:在两条平行边的里面垂直量尺。 13、复合内箍筋的重叠边长怎样计算? 答:截面尺寸减2倍保护层,再减2倍纵筋半径,除以纵筋格数,乘以内箍所含纵筋格数,加上2倍纵筋半径,最后还得加上成型调整值。 14、梁箍筋的弯钩一般朝哪? 答:朝上,主要朝向非受拉力的一边,朝含混凝土板的一侧。 15、在什么情况下梁箍筋的弯钩朝下? 答:上反梁,板在梁的下部时。 16、柱子箍筋的弯钩都在一个角上对吗?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30答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30答 1、何谓架立筋? 答: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何谓通长筋? 答: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3、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连接区域,钢筋是否就可以连接呢? 答:事实上,除高抗震设防烈度的重要构件外,没有明令“完全”禁止的非连接部位。只要保证连接质量和控制连接百分率,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开”这个要求的含义,如尽可能避开节点区、箍筋加密区、应力(弯矩)较大区等等。

钢筋质量常见问题..

钢筋工程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纠正,解决措施和成品保护。1.根据在防水保护层弹好的位置线,先铺东西向层网片的长向钢筋,再铺南北短向钢筋,放好马镫,垫块。绑扎东西向地梁, 再绑扎地梁。,再放南北向短钢筋,再铺东西向钢筋。接头尽量 要求在同一截面相互错头50%,同一根钢筋在35d或500mm 的长度内不得有两个接头,并且尽量减少接头。 2.由于底板钢筋施工要求较复杂,注意保护防水层,以免防水卷材在钢筋施工时被破坏。 3.根据放好的柱和墙体位置线,将暗柱和墙体插筋绑扎就位并和底板钢筋绑扎固定。要求接头均错开50%,根据设计要求,外 墙甩出底板面的长度为50mm+1.2laE。内墙为1.2laE。暗柱线 外墙绑扎七个箍筋,三道水平筋,内墙绑扎二个箍筋,一道固 定水平筋。并绑扎好墙体拉接筋,间距为400MM梅花型布置,保护层采用塑料卡,间距为600MM梅花型布置。 4.在基础底板浇注砼时一定要派专人看筋,不得直接踩踏钢筋,并在(初凝)砼初凝前对甩出的钢筋及时整理,纠整好位置使 柱、墙两边的保护层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5.根据基础底版面上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 按1:6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 等污垢清除干净。 6.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

行标识。 7.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8.绑扎钢筋时,禁止碰撞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9.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节点边缘50mm处,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必须不大于或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个直径。 10.钢筋的制作差错: 受力钢筋的规格,级别用错;钢筋下料计算错误或成型。切断尺寸长短不一。钢筋安装后因规格,级别,尺寸不合格,锚固长度不足,使得结构出现裂缝或坍塌。 (1)原因分析: 施工队管理混乱,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操作工不经过培训就上岗,不懂钢筋的级别,将钢筋强度等级弄错。工人责任心不强,使下料失控,时长时短。 (2)处理方法: 发现不合格钢筋立即更换,以确保结构安全。 (3)预防措施: 1.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制度,每道工序都要检查;应严格按设计图样的要求制作出钢筋配料单。

钢筋验收要点

钢筋验收要点 钢筋绑扎工程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主体结构的构造安全。因此,控制好钢筋隐蔽工程项目的质量验收环节,是保证主体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较多偏重于检查钢筋的数量和绑扎的间距,而忽略了对钢筋构造的要求,因而造成不符合规范要求而返工的现象时又发生: 1、矩形独立柱基底板上下钢筋的错位 由于底板在基底净反力作用下,虽然两个方向均发生弯曲,但长边的力矩应大一些,所以长边的受力筋应置于短边的受力筋下面,但在实际钢筋施工中,反置现象较多,应引起重视。 2、柱下端纵向受力筋任意弯曲问题 现浇钢筋混凝土节点纵向受力筋偏移后随意弯曲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钢筋偏移的水平距离越大,倾斜越大,弯折的纵向筋的受力对主根部表面剪力也越大,容易造成柱根部混凝土开裂。对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应按纵向筋的偏移多少进行处理。当纵向筋偏移量不大时,可将钢筋按折角斜率坡度1:6缓慢弯折到柱内后,绑扎在正确位置;若是纵向筋的偏移较大且已变形,返工要经设计人员同意,宜在纵向筋搭接范围内用Ф8箍筋加密绑扎,并提高该柱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增加弯折变形较大处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及抗拉强度。 在柱根部增加封闭箍筋如环箍作用,当柱承受荷载时,可以有效地约束混凝土的变形,延缓钢筋弯折混凝土的开裂,确保柱中纵向受力筋发挥最大效率。 3、梁柱主筋搭接绑扎处的箍筋加密问题 梁柱中受力主筋的长度在图纸上是按构件全长标示的,但在施工中因钢筋长度所限,当搭接采用绑扎时,在搭接长度范围内,经常遇到不按规范要求将箍筋加密绑扎的情形。当绑扎完工后进行隐蔽验收时楼板筋已绑扎完,增补钢筋返工处理难度较大。对该节点箍筋加密的要求在施工图结构说明中提出,以防止后期返工处理。 对于梁柱节点核心区域箍筋的处理,由于框架节点处于相邻构件的交汇点受力状态较复杂。在抗震设防区要求各柱梁端必须采用加密箍筋的构造措施,但是部分技术人员对抗震构造要求缺乏认识,往往按习惯做法少设箍筋,导致节点核心区域处于长距离无箍筋的状态。因此,节点核心区域箍筋的绑扎数量及位置是质量检查控制的重点。在施工过程中,箍筋准确就位有一定的困难,但必须按设计要求和相应规范绑扎箍筋。 4、梁中吊筋位置的确定 当主梁上部设有较大荷载的次梁时,构造上一般要求加设吊筋。该吊筋往往不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使吊筋不能有效地将次梁荷载传递给主梁上部受压区,使主梁下部混凝土产生裂缝。同时,在主次梁交接处,次梁两侧箍筋在加密的数量上也满足不了要求。部分工程施工中是按设计要求加密,将该长度扣除后来计算主梁部分的箍筋数量,这种计算方法是不正确的。在整个主梁设计中,要求数量即梁净长-100mm/箍筋间距+1+梁两端加密区数量的基础上加密。 5、主次梁板存在设置支座处弯起钢筋的问题 在混凝土现浇结构中的主次梁、板负筋交叉的支座处,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是板的负筋会外露,次梁负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薄。该现象影响了钢筋的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