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责任制

精准扶贫责任制

【篇一: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要求,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改善党员干

部的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

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实现

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

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

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注重把握“五个结合”和“四个统一”的原则:即帮扶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短期扶持与稳

定脱贫相结合,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相结合,扶持发展与提高素质

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

部署、统一行动。全镇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

署上来,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计划,按照统一步骤,统一

帮扶行动,完成规定动作,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三、目标任务

2014年底我镇按国家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651户

165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432户,1291人;无劳动能力

219户365人。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

从2015年起实施精准扶贫,用2年时间,对上述建档立卡贫困户实

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采取“一村一策、一

户一法”等精准扶贫措施,为我镇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到2016年稳定实现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现象。

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使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

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镇达到“七个确保”目标:一确

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

低生活保障;三确保贫困户家庭能参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四确

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五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

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六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

费职业技术培训;七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

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

四、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

1、扎实做好建档立卡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

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种贫困户类型。完善规模

控制、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采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以收入为依据,设

置排除指标,对2014年建档扶贫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并纳入扶

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严格审核各村上报的帮扶贫困户名单,确保

建档立卡户是真贫困,确保做到扶真贫。

(2)完善系统,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识别标准,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

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建立帮扶制度。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有劳

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

目标,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3、建立帮扶台账。各村(处)要建立本村(处)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

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二)精准施策

1、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镇民政所和农办要指导各村(处)参照

《芦溪县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和要求,坚

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大力发展果业、油茶、苗木、

茶叶、黑山羊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养殖业,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

产业开发效益。

(2)促进扶持政策落实到户。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

申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农业产业化组织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以及提供信息、

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县下达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

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

业项目,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产业基

地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3)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

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①扶贫龙头企业在

贫困村建立特色种养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增加50户以上,人均纯收

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 扶持期内在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

化成绩突出,在企业场所、设备购置等方面年度总投资50万元以上

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扶持;②农业企业在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

增加3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贫困地区和贫

困村年度总投资3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③农业合作社要入社农户3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比40%以上; 扶持期内带动贫困

户增加1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贫困村年度

总投资2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④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在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增加不少于10户或带动农户增加不

少于30户,且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

金项目。

2、大力实施搬迁移民扶贫。

(1)科学制定规划。对地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就地脱

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

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市区、工

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根据摸底调查申报,2016年—2020年我镇每年计划向上级申报搬迁移民100人,5年共计搬迁

500人,其中搬迁贫困人口150人。

(2)强化到户扶持。搬迁移民户可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对贫困搬

迁户可以叠加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劳动保障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引

导搬迁户到工业园就业,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

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3、扎实推进教育扶贫。

(1)优先支持贫困村教育发展事业。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支持

建设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让贫

困村群众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

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使每个贫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的贫困生要直接落实享受现有

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落实好义务教育阶

段“两免一补”政策;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

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

地信用助学贷款。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

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

(3)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

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4、积极开展就业扶贫

【篇二: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

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

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

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015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

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

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

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

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含义: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

实施: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

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

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

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

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

录入等内容。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

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

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我省宜宾等一些地

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

别的好办法。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

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

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

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

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

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

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

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

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

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

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

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

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

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

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

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

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

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

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

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

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

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

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

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

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

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

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

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

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

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

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

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

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

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

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

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

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

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

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

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

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

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

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

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

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

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

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

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

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

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

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

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

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

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

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

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

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

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

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

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

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

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

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

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最新解读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

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

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国务院扶贫办

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采访时候表示,中国

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

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

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刘永富说,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 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

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

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自6月18日习近平关于扶贫的讲话发表一个月多来,已有16个省

份的省委书记陆续对扶贫工作表态,强调要深刻认识搞好扶贫开发

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谋划好“十三五”扶贫

攻坚工作。“精准扶贫”成为各省份书记的表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

述之一,据统计,“精准”一词在16名书记的讲话中共出现107次。刘永富认为,“精准扶贫”的含义在逐步深化、扩展。总书记2012

年底到河北阜平老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他讲不要用“手榴弹炸

跳蚤”,到了2013年10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在贵州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

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

贫成效要精准”。越往后(扶贫工作)内涵越丰富,操作性越强。理

解“精准扶贫”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今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

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前,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

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刘永富认为,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

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中国的贫困人

口全部脱贫,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也有典型意义。

刘永富表示,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的经验

也是国际期盼了解的热点内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

口比较多,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党的领导,通过全社会的动员,在全世界能够做出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板”。

【篇三:精准扶贫指导意见】

德格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方案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4]25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在结合我县实际

情况的基础上,初拟德格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方案如下:

一、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

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4]25号)要求,全县统一安排部署,按照“乡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动态管理”

总体要求,通过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找准扶贫对象,了解

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

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构建全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二、精准扶贫工作原则

(一)坚持乡镇为主体,分级负责的原则,有序开展精准扶贫各项

工作。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认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发动

群众参与,引导第三方监督,实行公示公告,确保政策公开、规则

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

(三)坚持程序统一,精准识别的原则。严格按照《德格县扶贫开

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工作流程,认

真开展扶贫对象识别认定,做到结果准确、群众满意。

(四)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精准扶持的原则。摸清扶贫对象帮扶需求,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到村到户帮扶规划,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

(五)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涉农资金普惠到贫困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特惠到贫困户,做到“精准滴灌”。

(六)坚持进出有据,动态管理原则。建立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脱贫则出,返贫则进,实现有出有进、进出有据。及时更新扶贫对

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三、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

找准扶贫对象,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

实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让扶贫

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设好

班子”,确保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主要任务。

1.建立精准识别机制。组织协调各级各相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参

与扶贫对象识别,引入第三方监督,坚持公示公告,提高执行力,

确保识别结果真实、准确,做到户建卡、村造册、乡立薄、县归档。

2.建立精准扶持机制。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扶贫措施

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集中力量予以

扶持,建立驻村工作队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

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贫信息网络数据更新,对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

(二)重点工作

1. 制定实施细则。制定《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 2.组建工作队伍。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乡镇、行政村。大学

生村官,结合六大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等活动,组建驻村

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3. 组织宣传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县扶贫移民局负责组织开展

对乡(镇)、行政村、第三方等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

4.开展精准识别。以乡(镇)党委和政府为主体,按照农户申请、

民主评议、逐级审核、公示公告等规定程序,精准识别农牧区扶贫

对象,并建档立卡。

5. 实施精准扶贫。将各项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针对致

贫原因,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责任,逐

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发挥牵线搭桥、引资

引智、参与管理等工作,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精准落到农牧区扶贫

对象头上。

6.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农牧区扶贫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劳动能力变

化等情况,按期对脱贫扶贫对象和低于农村扶贫标准的农户进行核查,实现农牧区脱贫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

五、精准扶贫工作需出台的配套政策

(一)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二)德格县驻村工作队制度。

(三)德格县农牧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

六、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范围

全县26个乡镇,171个行政村区域范围内所有农牧民。

七、推进方式步骤

(一)推进方式。全县统一安排部署,全面有序推进。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2014年12月底前,完成全县171个

行政村扶贫对象识别、建档立卡、结对帮扶(包乡联系单位、县级

联系人)、制定计划、数据录入等工作,2015年1月底前,完成数

据更新工作。主要分为七个阶段。

1.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14年5月底前)。各相关部门(各包乡联

系单位、定点援建单位、县级包乡联系人)、各乡镇制定实施细则、组建工作队伍、组织宣传培训等。

2.对象识别阶段(2014年6月底前)。完成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等

工作。

3.结对帮扶阶段(2014年7月底前)。研究提出结对帮扶方案,明

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

4.制定计划阶段(2014年8月底前)。完成制定到村到户帮扶计划,已确定的贫困户、贫困村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村登记表》等

工作。

5.数据录入阶段(2014年9月底前)。将《贫困手册》、《贫困村

登记表》等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

6联网运行阶段(2014年10月底前)。县扶贫移民工作局牵头将

录入数据在本级范围内联网并并试运行。

7.数据更新阶段(2015年1月底前)。完成农村扶贫对象信息及时

更新、录入和动态管理等工作。

八、精准扶贫工作各级工作职责

(一)县级工作职责。制定实施细则;县委组织部组建驻村工作队;县扶贫移民局组织开展乡镇、村、调查员和第三方工作人员培训;

县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指导乡镇、村开展工作;督查考核;审定公告

农牧区扶贫对象名单;建立农牧区扶贫对象电子档案。

(二)乡镇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宣传动员;组织指导村开展

工作;审核、公示上报农牧区扶贫对象名单;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