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逻辑谬误(中英对照Fallacy)28251教学教材

常见逻辑谬误(中英对照Fallacy)28251教学教材
常见逻辑谬误(中英对照Fallacy)28251教学教材

常见逻辑谬误(中英对照F a l l a c y)28251

分散注意力的谬误(Fallacies of Distraction)

两难推理(False Dilemma)

?错谬:为多于一个答案的问题提供不足(通常两个)的选择,即是隐藏了一些选择,最典型的表现是非黑即白观点。

?例子:萨达姆是邪恶的,所以美军是正义之师。

?解释:除正邪之争外,还有邪邪之争及许多难分正邪的纷争,所以不能单以萨达姆邪恶便认定美军正义。

诉诸无知(From Ignorance)

?错谬:因为不能否定,所以必然肯定,反之亦然。

?例子:没有人能证明鬼不存在,那么鬼肯定存在。

?解释:总有些事是既不能否定,亦不能肯定的。除了肯定和否定,我们还可以存疑吧!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错谬:不合理使用连串因果关系。

?例子:迟到的学生要判死刑。因为迟到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也不勤力;不勤力导致公司损失;公司损失就会倒闭;公司倒闭会使人失业;失业造成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导致自杀率上升,为了防止自杀率上升,我们应判迟到的学生死刑。

?解释:滑坡谬误中假定了连串“可能性”为“必然性”。比方说,迟到是否“必然”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又是否“必然”不勤力?答案可想而知。例子虽然夸张,但其实许多时候大家亦会犯相同错误而不自知。

复合问题(Complex Question)

?错谬:一条问题内包含两个无关的重点。

?例子:你还有没有干那非法勾当?(你有干非法勾当吗?是否还有继续?)

?解释:简单的一句提问,其实隐藏了两个问题。你给予其中一条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和另外一条的一样。例如你有干非法勾当,但未必等于你还有继续。

?

诉诸其他支持(Appeals to Motives in Place of Support)

诉诸势力(Appeal to Force)

?错谬:以势力服人。

?例子:若你不想被解雇,你必须认同公司的制度。

?解释:这是以工作机会强迫员工认同制度,员工不是依据制度好坏来决定认同与否。

诉诸怜悯(Appeal to Pity)

?错谬:以别人的同情心服人。

?例子:希望你接受我这个多月来天天通宵撰写的建议书。

?解释:建议书的好坏,不在乎花了多少时间,而是取决于其内容,提出“多月来天天通宵撰写”只为搏取同情。

诉诸结果(Consequences)

?错谬:以讨好或不讨好的结果服人。

?例子:你若不听我的话,我便打你,不准你外出,扣起你的零用。

诉诸不中肯字词(Prejudicial Language)

?错谬:以不中肯的字词修饰论点。

?例子:凡是爱国的人都会认同订立国家安全法的必要。

诉诸大众(Popularity)

?错谬:以被广泛接纳为理由服人。

?例子:看!人人都这样说,还会错吗?

一厢情愿(Wishful Thinking)

?错谬:以自己单方面想法作为论证根据。

?例子:因为我希望明天在户外打球,所以明天一定天晴。

改变话题(Changing the Subject)

人身攻击(Attacking the Person)

?错谬〔一〕:以攻击发言人代替攻击其论点(因人废言)。

?例子:张厂长反对陈主任增加成本会计部的建议:“你当然说成本会计十分重要,因为你是会计主任。”

?错谬〔二〕:由回应论点改变为攻击论点发起人的处境。

?例子:你竟相信那些草根阶层的说话?

?错谬〔三〕:提出“你也是!”的不恰当反问作论据。

?例子:父:吸烟对健康不好!儿:为什么你也吸?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

?错谬〔一〕:诉诸讨论的范畴以外的权威人士。

?例子:经济学家都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不可能的。

?错谬〔二〕:诉诸权威人士的个人意见。

?例子:罗局长说:“学生是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所以学生无权批评领导人”

?解释:学生是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只是罗局长的说话,事实上学生是否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却没有一个客观答案。

?错谬〔三〕:该范畴的权威人士不是认真的回应。(例如:只是在开玩笑/喝醉。)

?例子:“有香车自然有美人,BENZ的总公司董事长都这样说啦!”

匿名权威(Anonymous Authority)

?错谬:匿名的权威人士使人不能确定其权威性。

?例子: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每人都有犯罪倾向。

作风盖过本体(Style Over Substance)

?错谬:讨论者以作风盖过事件本身使人认为其论点正确。

?例子:以他一向的对人的态度,他一定不会对你好的。

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暑期阶段性复习即将开始,同学们需要利用这段集中复习的时间牢牢掌握学科知识点。今天,中公考研政治教研室的老师就为大家带来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供大家复习参考。 真理是在和谬误的斗争中得到发展的。真理和谬误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认识,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这样来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明显的。 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首先,真理和谬误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错误我们也就不知道何为正确,真理和谬误没有对方自己也就不能存在了,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其次,真理和谬误是相互贯通的。真理中包含着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出现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也就是说真理是有变成谬误的可能,谬误也是有变成真理的可能性的。我们知道真理都是具体的,是历史的是有条件的,不是抽象的,所以说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主客观符合,在实践的过程中,二者是有贯通转化的可能性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二者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对立的,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但是超出了一定范围这点,真理和谬误就会相互转化,谬误成真理真理成谬误。 谬误其实是人们认识真理的环节,在认识中产生谬误是不可避免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谬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后,就可以克服谬误转化为真理。 为什么会有谬误产生,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看还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认识的过程中是充满复杂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主观片面的认识就都可能去产生谬误。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实践经验、社会地位等主观因素都会制约人们,使认识中带有一定的谬误。我们是有把握真理的能力,但是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会把真理变成谬误。在把握真理的过程中,超出了它所适应的条件和范围,那么就会使真理转化为谬误。比如把真理教条化使它变成落后于或者超越了事物发展阶段,就把真理变成了谬误。真理虽然是可以转为谬误,但是真理本身就是真理,只有谬误是主观的,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善于去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谬误去做斗争,并且谬误可以化为真理,所以我们要总结过程中主观错误的地方,分析出来失败的原因,去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去把失败变为成功。在做题的过程中看到有把失败变成功,把错误不利的变成了正确的有利的,我们都要想到和真理谬误的知识点有关,从而进行作答。暑期的学习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暑期中公考研会继续就命题点重点难点再做讲解,希望同学们利用好暑期的时间,提升学习的效率。 1

常见逻辑谬误

常见逻辑谬误 其实逻辑学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神秘和阳春白雪,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话以及在论坛上发言都在遵循语法、文法的逻辑严谨,但是有时也会出一些笑话。 为了给无暇深究逻辑学原理的网友一个在论坛上发言更加简洁、有理、有力的速成办法,现将常见逻辑谬误单独发帖如下: 谬误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所产生的一切逻辑错误。 谬误可以分为两大类: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概念谬误)。 形式谬误是指那种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产生的逻辑形式不正确的各种谬误,如:同语反复、循环定义、概念不当并列、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两不可、以偏盖全、循环论证、倒置因果等。 非形式谬误是从形式上看是符合逻辑的,但因为其中因知识水平、常识、概念定义等错误而得出谬误的结论,如:词语歧义、语句歧义、诉诸无知、诉诸武断、诉诸怜悯、诉诸感情、人身攻击、诉诸权威、因人纳言、因人废言等。 (一)形式谬误 1、同语反复 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具体地说,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 -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 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 -如果把"奇数"定义为"偶数加1",那么,偶数是奇数加1得到的数。 -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在这个定义中,定义"丈夫"必须用"妻子"这个概念,而定义"妻子"则必须用"丈夫"这个概念,因此,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 复习题 -甲问:什么是生命?

乙回答: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又问:什么是有机体? 乙回答: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那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 ①甲:什么是真理? 乙:真理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甲:什么是认识? 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 ②甲:什么是逻辑学? 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 甲: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规律? 乙: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逻辑规律。 ③甲:什么是家庭? 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甲:什么是社会群体? 乙:社会群体是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④甲:什么是命题? 乙:命题是用语句表达的判断。 甲:什么是判断? 乙: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⑤甲:什么是人? 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常见逻辑谬误(中英对照Fallacy)

分散注意力的谬误(Fallacies of Distraction) 两难推理(False Dilemma) ?错谬:为多于一个答案的问题提供不足(通常两个)的选择,即是隐藏了一些选择,最典型的表现是非黑即白观点。 ?例子:萨达姆是邪恶的,所以美军是正义之师。 ?解释:除正邪之争外,还有邪邪之争及许多难分正邪的纷争,所以不能单以萨达姆邪恶便认定美军正义。 诉诸无知(From Ignorance) ?错谬:因为不能否定,所以必然肯定,反之亦然。 ?例子:没有人能证明鬼不存在,那么鬼肯定存在。 ?解释:总有些事是既不能否定,亦不能肯定的。除了肯定和否定,我们还可以存疑吧!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错谬:不合理使用连串因果关系。 ?例子:迟到的学生要判死刑。因为迟到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也不勤力;不勤力导致公司损失;公司损失就会倒闭;公司倒闭会使人失业;失业造成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导致自杀率上升,为了防止自杀率上升,我们应判迟到的学生死刑。 ?解释:滑坡谬误中假定了连串“可能性”为“必然性”。比方说,迟到是否“必然”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又是否“必然”不勤力? 答案可想而知。例子虽然夸张,但其实许多时候大家亦会犯相同错误而不自知。 复合问题(Complex Question) ?错谬:一条问题内包含两个无关的重点。 ?例子:你还有没有干那非法勾当?(你有干非法勾当吗?是否还有继续?) ?解释:简单的一句提问,其实隐藏了两个问题。你给予其中一条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和另外一条的一样。例如你有干非法勾当,但未必等于你还有继续。 诉诸其他支持(Appeals to Motives in Place of Support) 诉诸势力(Appeal to Force)

常见逻辑谬误中英对照Fallacy

分散注意 力 的 谬 误 ( F a l l a c i e s of D i s t r a c t i o n ) 为多于一个答案的问题提供不足(通常两个)的选择,即是隐藏了一些选择,最典型的表现是非黑即白观点 除正邪之争外,还有邪邪之争及许多难分正邪的纷争,所以不能单以萨达姆邪恶便认定美军正义 总有些事是既不能否定,亦不能肯定的。除了肯定和否定,我们还可以存疑吧! 错谬:不合理使用连串因果关系 例子:迟到的学生要判死刑。因为迟到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也不勤力;不勤力导致公司损失;公司损失就会倒闭;公 司倒闭会使人失业;失业造成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导致自杀率上升,为了防止自杀率上升,我们应判迟到的学生死刑。 解释:滑坡谬误中假定了连串 “可能性 ”为“必然性”。比方说,迟到是否 “必然”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又是否 “必然”不勤力? 答案可想而知。例子虽然夸张,但其实许多时候大家亦会犯相同错误而不自知。 复合问题( Complex Question ) 错谬:一条问题内包含两个无关的重点。 例子:你还有没有干那非法勾当?(你有干非法勾当吗?是否还有继续?) 解释:简单的一句提问,其实隐藏了两个问题。你给予其中一条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和另外一条的一样。例如你有干非法 勾当,但未必等于你还有继续。 诉诸其他支持( Appeals to Motives in Place of Support ) 诉诸势力( Appeal to Force ) 错谬:以势力服人 两难推理( False Dilemma ) 例子: 萨达姆是邪恶的,所以美军是正义之师 诉诸无知( From Ignorance ) 错谬: 因为不能否定,所以必然肯定,反之亦然 例子: 没有人能证明鬼不存在,那么鬼肯定存在 滑坡谬误( Slippery Slope ) 错谬: 解释: 解释: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 真理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 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统一的 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二者之间又相互依存,存在着统一的关系。这种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 1 )真理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①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是说,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任何社会集团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发生认识上或行动上的失误,人们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只有正确的科学见解而毫无错误。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后一代人总是要纠正前一代人的错误的,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真理同谬误相比较的过程。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5页。)为了判明真理,人们必须拿谬误作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只要善于比较,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就能发现和发展真理,因为,“不是冤家不聚头”。 ②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是说,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某一种观点、理论、学说,在其刚刚提出时,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有时是很难分辨的。有些是真理的学说,人们往往认为它是谬误;有些实际上是谬误的东西,却被当时的大多数人误认为是真理。人们发现和接受真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真理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真理在斗争的过程中会越辩越明,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并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相反,谬误则会在斗争中日益暴露其本来的面目,为大多数人所抛弃。 ( 2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页。) ①真理转化为谬误

2017年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真理与谬误

2017年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真理与 谬误 众所周知,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与保准的错误,任何问题都是相对来看的。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如此,从政治学科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关系则更加明确和清晰。作者就为大家梳理考研政治认识论中的真理与谬误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角度看: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真理的检验标准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而要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实践角度看: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

真理与谬误(综合)

真理与谬误 原理: 1.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谬误是同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的矛盾,他们既是对立的又 是统一的。 (1)真理和谬误相互对立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的。 在确定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就是谬论。 在对象确定的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①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谬误。因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偏离真理的具体性和全面性。其一,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具有全面性的真理是对客观现实尽可能全面的真实反映,它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原理都同其他原理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 ②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真理。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用的对象、条件、范围、内在联系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深刻反省,认真吸取教训,努力加以改正,是获得真理、避免谬误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启示: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表明,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 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勇于坚持、修正错区,树立终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案例与评析: 案例一:在确定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就是谬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铁球下落,重量重的一定先着地,且速度快。而伽利略通过多次试验证明,铁球下落后同时着地,其速度与质量无关。

常见逻辑谬误剖析

常见逻辑谬误 说明: 本文主要介绍自己或者他人写作中可能发生的常见逻辑谬误,每一谬误均给出了相应定义、示例,以及如何防止这些谬误的建议。 关于论证 学术写作大都要求进行论证,即:对要提出或者阐释的见解,应给出理据。也许你得到了这样的评语:你的论证逻辑不够严密,也不够有力,而你又担心自己在逻辑性方面较弱,或者不清楚论证要有力到底什么意思。虽说学会出色的论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然而却并非不可能做到:“讲求逻辑”任何人都能做到,多加实践即可!所有论证都包括一些“论据”(即给出理由或证据的语句),按照恰当的顺序组织到一起,从而能够支撑“结论”(即所论证的核心观点或者阐释)。要确保论证有力,应该做到: 1.论据质量要高(确有把握认定论据的理据充分,因此论据不但真实而且与论题相关); 2.确保论据能够支撑结论(不能是其他结论,甚或完全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3.检查是否已经讨论了问题的最重要或者最相关的那些方面(亦即论据与结论的焦点均着落在所论证的问题的真正重要部分); 4.论点不要过大过泛,以免超出自己的论证能力。 此外,还应确保要点的陈述要连贯有序,以便读者跟上思路。这方面请参考我们关于论证及其谋篇布局的相关建议,提高自己的论证水平。 本文介绍了一些论证中往往造成背离上述几条的问题形式;这些问题即是“逻辑谬误”。如果觉得自己的论证有些问题,不妨看看其中是否存在逻辑谬误! 若对论题抱有强烈情感,则最易陷入逻辑谬误——如果觉得结论显而易见,就更容易认定其为真,从而对相关证据不够仔细小心。为了便于了解人们如何出现此类常见错误,作为示例本文选取了许多政治论题——例如堕胎、枪支管制、死刑、同性恋婚姻、安乐死、以及色情等等问题。不过,本文的目的并非要论证任何这些问题的任何一种观点立场,而是要籍此阐明什么叫做推理有欠缜密,而这一问题可能发生在几乎任何论证之中!请注意:这些示例中的观点,均是为了说明问题而编拟出来的,并未经过科学论证,因此不应在自己的文章中采用它们作为证据。 逻辑谬误的概念 逻辑谬误是削弱论证的那些缺陷。学会在自己以及他人的文章中找出逻辑谬误,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读到的、听到的论证的评判能力。关于逻辑谬误,重要的是应该认清两点:首先,存在逻辑谬误的论证实在极为常见,且可能显得非常令人信服,至少对于那些诱因读者或者听众是如此;在报纸、广告及其他信息源中,都可以找到众多存在逻辑谬误的实例。其次,有时很难判断某论证是否存在逻辑谬误;某一论证实际上可能非常无力、有些无力、有些有力,或者非常有力;包含若干步骤或者若干部分的论证,可能其中某些章节很有力,而另外一些则很无力。因此,本文的目标不是教人如何给论证贴上逻辑谬误或者逻辑严密的标签,而是教人如何审查自己的论证,然后使其从“无力”变为“有力”。

常见逻辑谬误一览

常见逻辑谬误一览 稻草人谬误Strawman 蓄意错误歪曲表述对方的观点,使之成为易受攻击的目标(稻草人)。 通过蓄意夸大、错误表述,或完全的捏造对方的观点,凸显己方观点更有理有据。 例:Will 说俺们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教育和医疗,Warren反驳曰:Will是如此的仇恨伟大祖国,居然要削减军费,丫这是要让俺们自废武功啊! 滑坡谬误 Slippery Slope 断言如果允许A事件发生,Z事件将顺理成章的随之发生,所以:A事件断不可发生。 此谬误逻辑的问题在于回避眼前争论的观点(A),把争论转向毫无根据的极端臆造观点(Z)。如此这般,这种毫无根据的臆测将模糊化原观点下争论的意义。 例:Colin Closet断言现如今儿,如果咱们允许同性婚配,那么,接下来也得同意丫挺的和他们的父母或他们的爱车,甚至他们的猴儿们结婚。 片面辩护(迷信谬误)Special Pleading 在己方论点被证伪后,改变规则或编造例外或特例。 人类是种极为厌恶自个观点被证伪的傻乎乎的可笑物种。许多人不珍视通过提高自身认知能力来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是为了因循守旧臆造了各式各样的理由。 例:Edward Johns 自称有通灵的能力,但在正儿八经的科学仪器测试中,神汉的超能力见鬼鸟。但神汉依然哭喊着要人们相信丫的超能力是“信则灵,不信不灵”。 赌徒谬误The Gambler's Fallacy 笃信事件“序列”是随机独立发生,如同旋转式轮盘赌,符合统计相关性。 这个被普遍相信的谬误可以说确实有助于建立那个华达沙漠中的城市(赌城)。尽管“撞大运”满贯的发生概率很低,但轮盘赌中每一转的结果肯定独立于后面的一转。 例:看到轮盘中已连续6次翻红的盘面,Greg 确信下面绝对该TM翻黑了!但是,因为经济学版本的自然选择规律,丫很快蚀光老本。 黑白谬误Black-or-White 在存在多种可能性时,却只提供两种可选的可能性。 也称为两难推理谬误,这种阴险的策略表面上是一种符合逻辑的争论,实际上通过细致的审视,显然存在更多的可能,而不仅是所提供的“不是……,就是……”的两种可能。

24个常见的逻辑谬误故事

24个常见的逻辑谬误故事 01稻草人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02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03诉诸情感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04从论证到结论 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小红犯了谬误谬误。 05滑坡谬误 你搞得好像如果A发生了,那么Z也一定会发生,以此来表示A不应该发生。 你不讨论现下的事物(A),而是把讨论重心转移到了意淫出来的极端事物(Z)。因为你没能给出任何证据来证明A的发生一定会造成极端事物Z的发生,所以这是一种诉诸恐惧的谬误,也影响了人们讨论A时候的客观性。 例子:小红反对同性恋婚姻,因为她认为如果我们允许同性恋结婚,那么就会有人想要和桌子、椅子结婚。小红犯了滑坡谬论。 06人身攻击 你讨论时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而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提出了理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去支持自己的论点。

常见逻辑谬误中英对照Fallacy

常见逻辑谬误中英对照 F a l l a c y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分散注意力的谬误(F a l l a c i e s o f D i s t r a c t i o n) 两难推理(False Dilemma) 错谬:为多于一个答案的问题提供不足(通常两个)的选择,即是隐藏了一些选择,最典型的表现是非黑即白观点。 例子:萨达姆是邪恶的,所以美军是正义之师。 解释:除正邪之争外,还有邪邪之争及许多难分正邪的纷争,所以不能单以萨达姆邪恶便认定美军正义。 诉诸无知(From Ignorance) 错谬:因为不能否定,所以必然肯定,反之亦然。 例子:没有人能证明鬼不存在,那么鬼肯定存在。 解释:总有些事是既不能否定,亦不能肯定的。除了肯定和否定,我们还可以存疑吧!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错谬:不合理使用连串因果关系。 例子:迟到的学生要判死刑。因为迟到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也不勤力;不勤力导致公司损失;公司损失就会倒闭;公司倒闭会使人失业;失业造成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导致自杀率上升,为了防止自杀率上升,我们应判迟到的学生死刑。 解释:滑坡谬误中假定了连串“可能性”为“必然性”。比方说,迟到是否“必然”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又是否“必然”不勤力?答案可想而知。例子虽然夸张,但其实许多时候大家亦会犯相同错误而不自知。 复合问题(Complex Question) 错谬:一条问题内包含两个无关的重点。 例子:你还有没有干那非法勾当?(你有干非法勾当吗?是否还有继续?) 解释:简单的一句提问,其实隐藏了两个问题。你给予其中一条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和另外一条的一样。例如你有干非法勾当,但未必等于你还有继续。 诉诸其他支持(Appeals to Motives in Place of Support) 诉诸势力(Appeal to Force) 错谬:以势力服人。

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完整版)

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第一条:稻草人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 第二条: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 第三条:诉诸感情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 第四条:谬误谬误 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小红犯了谬误谬误。 ------------------------------------------------------------------------------------------------------------------------------ 第五条:滑坡谬误 你搞得好像如果A发生了,那么Z也一定会发生会,以此来表示A不应该发生。 你不讨论现下的事物(A),而是把讨论重心转移到了意淫出来的极端事物(Z)。因为你没能给出任何

常见逻辑谬误

常见逻辑谬误 令霸贤 在当前中国的网络上,各种论战的狼烟从未消散过。然而,很大一部分论战都陷入胡说八道、纠缠不清、鸡同鸭讲的境地,让人感到十分无奈。论战者的信息与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逻辑思维混乱,从而导致了各种逻辑谬误与诡辩的出现。之前写了一篇分析归谬式诡辩的文章(链接),而在本文中,笔者想对各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进行盘点。 逻辑谬误分为形式逻辑谬误与非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是指不依据形式逻辑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演绎、论证而导致的逻辑谬误: 否定前件谬误:“如果A那么B;非A;所以非B。” 例:“如果是鸟类,那么终将死亡;人不是鸟类;所以人不会死亡。” 这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直言三段论的正确形式应该是:“如果A那么B;A;所以B。” 肯定后件谬误:“如果A那么B;B;所以A;” 例:“如果是油条,那么是好吃的;面包是好吃的;因此面包是油条。” 这同样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 假两难推理:“A或B或C;非A;所以B。” 这是对选言三段论的误用。选言三段论的形式是:“A或B;非A;所以B。”,级联起来则是这种形式:“P1或P2或P3……或Pn;非P2且非P3……且非Pn;所以 P1。”用福尔摩斯的话说则是:“当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还剩一个时,它就是真相,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能。”

之所以将这种谬误叫做假两难推理,是因为诡辩者常常以这类形式表述:“支持中国或支持美国;你不支持中国;所以你支持美国。”诡辩者在表述上刻意将“中立”这个选项隐去,造成选言三段论的假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倾向于将假两难推理归入非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还有很多,大部分还没正式命名,在此不一一表述,下面重点说一下非形式逻辑谬误: 诉诸无知:断定一件事物是正确,只是因为它未被证明是错误;或断定一件事物是错误,只因为它未被证明是正确。 比如很多阴谋论者的逻辑是这样的:你不能证伪我的理论,所以我的理论就是正确的。 再比如一些“中医粉”的逻辑:科学不能证伪中医理论,所以中医理论是正确的。(似乎要捅马蜂窝了。) 当然“中医粉”也会攻击不接受中医者是诉诸无知:“在当前中医理论还不能得到科学上的证明,但不代表中医是错的。”其实这并非诉诸无知,因为人们在医疗这种性命攸关的 事情上,人们不但不接受被证伪的理论,也不接受未被证实且未被证伪的理论,而只接受已被证实的理论。 循环论证。又称“预期理由”、“乞辞魔术”。这是用假设去证明假设的逻辑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如果R那么P;假设P;所以P。” 例:“《XX》说神是存在的;由于《XX》是神的话语,所以《XX》肯定不会错;所以神是存在的。” 当然,诡辩者使用循环论证的时候,会绕一个大圈子,使得看起来毫无破绽。

马哲“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考点及真题简析

马哲“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考点 及真题简析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马哲里面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政治考试的重要考点。基于本考点的重要性和理解上的一定的难度,特划出此知识点做一简要分析。 在2010年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第一题中,材料选取的是梅兰芳在舞台上变“失误”为“经典”的例子,用哲学上的话说,那就是“变谬误为真理”、“变失败为成功”的意思。材料在结尾部分这样总结道,“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最后一段作为结论的话实际上已经点名了本题的考点,那就是“真理与失败、成功与失败”。本题设置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三个问题三个角度,一个是“错误为什么难免”,一个是“错误为什么可以转化”以及针对这个例子的方法论启示。 题目设置难度都不大,设置角度都很易懂。所以,只要审准了题目的问题项,答案都很容易给出。 真理与谬误这一知识点之前讲解的是认识论所涉及的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规律,而真理与谬误涉及到的就是认识的结果。认识的结果分两种,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叫做“真理”;反之,不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叫做“谬误”。真理与谬误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它们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 在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解释之后,接着就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关系,也就是区别和联系,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就可以归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术语“对立统一的关系”。认识这样的一对关系有着普遍的共同点,那就是经常涉及到的几组词汇,比如“互相区别、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分离;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具体到这一对关系,二者是“互相对立、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 首先,二者互相对立,也就是说真理是正确认识,谬误是错误认识,二者有着各自的规定性,也就是各自的“质”,这是不容混淆的。 其次,二者相互联系。联系的一方面是真理的发展需要与谬误相比较、相斗争来实现。另一方面是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以转化为真理。这一点是重要考点,特别是第二个方面,是历年考试出题的容易出题点,所对应的例子很容易抓取。需要注意的是,真理与谬误理论上存在的可互相转化性,是现实中真理与谬误事例得以转化的前提,也就是说,二者理论上的可行性论证或提供了现实中的可行性。 理论的互相转化性是上面分析题第二问答案的一方面。 在这一点中,有一个真理谬误转化的前提问题,也就是说真理和谬误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化,转化是有条件、有限制的。比如,上述分析题第二问,在回答了谬误转化为真理的理论可能性之后,还要提及现实的可行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正如参考答案中所言“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这是本题的得分点,是作为答案的第二个要点出现的。所以,如果想完全覆

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目录:第一条:稻草人第二条:错误归因第三条:诉诸感情第四条:谬误谬误第五条:滑坡谬误第六条:人身攻击第七条:诉诸虚伪第八条:个人怀疑第九条:片面谬误第十条:诱导性问题第十一条:举证责任第十二条:语义模糊第十三条:赌徒谬误第十四条:乐队花车第十五条:诉诸权威第十六条:合成谬误第十七条: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第十八条:基因谬误第十九条:非黑即白第二十条:窃取论点第二十一条:诉诸自然第二十二条:轶事证据第二十三条:德克萨斯神枪手第二十四条:中间立场 第一条:稻草人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 第二条: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

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第三条:诉诸感情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 第四条:谬误谬误 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小红犯了谬误谬误。-------------------------------------- 第五条:滑坡谬误

爱是谬误英文试译

Cool was I and logical. Keen, calculating, perspicacious, acute --- I was all of these. My brain was as powerful as a dynamo, as a chemist's scales, as penetrating as a scalpel. And - think of it! - I was only eighteen. 我这个人逻辑性很强。我敏捷,精于计算,有洞察力,敏锐。我的大脑像个发动机,像化学家的刻度一样标准,像解剖刀一样敏锐。而且你瞧,我才18岁。 It is not often that one so young has such a giant intellect. Take, for example, Petey Burch my roomm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ame age, same background, but dumb as an ox. A nice enough fellow, you understand, but nothing upstairs. Emotional type. Unstable. Impressionable. Worst of all, a faddist. Fads, I submit, are the very negation of reason. To be swe pt up in every new craze that comes along, to surrender oneself to idiocy just because everybody else is doin g it - this to me, is the acme of mindlessness. Not, however, to Petey. 像这样年少多智的并不常见。比如,我在梦奈斯特大学的室友比特’波次就不这样。一样的年纪,一样的背景,却像牛一样愚笨。你也知道,他是个好哥们,却是完全不上档次的那种。他情绪化,不安定,喋喋不休,最糟糕的是,他追求时尚。在我看来时尚是一件很荒诞的事。疯狂卷入每次袭来的时尚,愚蠢地丛众只因人人如此。对我来说,这是愚蠢之至。但是对比特来说则不是这么一回事。 One afternoon I found Petey lying on his bed with an expression of such distress on his face that I immediately diagnosed appendicitis. "Don't move," I said, "Don't take a laxative. I'll get a doctor." 那天下午,我发现比特躺在床上,面带一副痛苦的表情,我立即推测到是阑尾炎发作。“别动,”我说,“别吃泻药,我去找医生。”"浣熊," 他反复嘀咕着. "浣熊?"我疑惑道,随即停了下来。 "我想要个换熊皮外套," 他哀嚎着。 I perceived that his trouble was not physical but mental. "Why do you want a raccoon coat?" 我意识到这不是身体而是精神上的问题。“你为什么想要浣熊外套?” "I should have known it," he cried, pounding hie temples. “我早就该知道的,”他哭道,捶打着太阳穴。 "I should have known it they'd come back when the Charleston came back. Like a fool I spent all my money for textbook, and now I can't get a raccoon coat." 查尔斯顿收复时我就该知道他们会回来。我竟然像个傻子一样把所有的钱花在买书上,现在都不能得到一件浣熊皮外套。 "Can you mean," I said incredulously," that people are actually wearing raccoon coats again?" “你是说,”我疑惑道,“人们又开始穿换熊皮外套了吗?” "All the Big Men on Campus are wearing them. Where've you been?" “学校里所有大人物都穿着呢,你到底是不是这里的人啊。” "In the library," I said, naming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Big Men on Campus. “我在图书馆”,我说,那是一个学校大人物不常去的地方。 He leaped from the bed and paced the room. "I've got to have a raccoon coat," he said passionately. "I've got to!" 他跳下床在屋里来回踱步。“我要换熊皮外套,”他激昂地说,“我必须要!” "Petey, why? Look at it rationally. Raccoon coats are unsanitary. They shed. They smell bad. They weigh too much. They're unsightly. They..." 比特,为什么?理智一点。浣熊皮外套不卫生、脱毛、太重、不好看...... "Y ou don't understand," he interrupted, impatiently. "It's the thing to do. Don't you want to be in the swim?" “你不明白,”他不耐烦地打断我。“必须这样。你不想跟随潮流吗?” "No," I said truthfully "Well, I do," he declared. "I'd give anything for a raccoon coat. Anything!" “不,”我老实回答道。”“嗯,可是我想。”他声明。“为了浣熊皮外套,我愿付出任何代价。任何代价!” My brain, that precision instrument, slipped into high gear. "Anything?" I asked, looking at him narrowly. 我的大脑,这个精密仪器,进入高速运转。“任何代价?”我仔细打量着他问道。 "Anything," he affirmed in ringing ton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