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_冯永朝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_冯永朝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_冯永朝

第24卷第3期集宁师专学报Vol.24No.3 2002年9月Journal of Jining T eachers College S ep.2002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

冯永朝

(包头师院中文系内蒙古包头市014030)

内容提要灵感是艺术创作中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灵感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灵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独特性、不可重复性和潜意识等特点,灵感思维的实现

需要特定的条件。

关键词艺术创作灵感灵感思维

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9-7171(2002)03-001-04

一、灵感思维现象举隅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有一天听到自己的一位朋友因情而自杀的消息后,突然间觉得眼前一亮,头脑中立刻就形成了一部小说的框架。当他一口气将小说写完后,回过头来看了一遍,惊讶不已,他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没费多大力气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他对朋友说:/这部小册子好象一个患梦游症的人在梦中作成的。0这部小说就是后来风靡世界的名作5少年维特之烦恼6。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天被一部小说的构思折磨得十分烦闷、沮丧,于是他放下笔来,走出家门。他倚立在田野上,放眼望去,除了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外,几乎什么也没有。可是,正当他想举步返回时,突然发现就在前面不远,尘土飞扬的光秃秃的路旁,生长着一株牛蒡花。他怀着惊奇的心情走上前仔细观察,发现这株牛蒡花虽然身溅污泥,几条枝杈已被过往的车轮轧折,花也被染成了黑褐色,但却仍然顽强地活着。托尔斯泰心里一动,由眼前这株牛蒡花,联想到他所熟悉的高加索的英雄)))洽泽#穆拉特的神态、气质和顽强不屈的性格。于是,托尔斯泰受到牛蒡花的启发,很快完成了萦绕脑际很久但又觉得无法下笔的中篇杰作5哈泽#穆拉特6的构思。

更为奇特有趣的例子是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地梦中完成一首诗的全过程的故事。马雅可夫斯基想写一首诗来表现一位男子对妻子的真挚深沉的爱意,他苦思冥想多日,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来表现这种感情,他头晕了,心烦了,索性弃笔卧床,昏然睡去。谁知,那冥思苦想多日而不得的诗句,竟在梦中出现了。

我将保护和疼爱/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在战斗中残废了的/对任何人都不需要的士

)

44 )

兵/爱护着/他唯一的一条腿

艺术创作中的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艺术创作史上不胜枚举。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它视为/神灵附体0,而心理学家们则冠之以一个极富神秘气息的名字)))灵感。

二、灵感思维的特征

灵感思维,是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是艺术家在生活积累、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由于偶然的机遇而产生的对作品构思的一种顿悟。灵感思维一般说来,具有下面几方面特征。

首先,从灵感思维产生的状态来看,它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

灵感思维的产生是突如其来,不期而遇的。你冥思苦想,搜索枯肠地等待它,寻求它,它却偏偏不来;而当你放弃寻求,无意于它时,它却突然来到。真可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0。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灵感思维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即刺激灵感产生的外界事物)是不能由艺术家选择或预先设定的,而是偶然所遇。歌德听到朋友因情而自杀的消息,托尔斯泰散步时看到的那株牛蒡花,这些引起艺术家灵感产生的客观的人、事、物都是艺术家偶然所遇,而不是事先选定安排好的。灵感思维产生的这种突发性、偶然性,恰如清代画家沈宗在5芥舟学画编#山水#取势6中所描绘的那样:/其不可遏也,如弓箭之离弦;其不可测也,如雷霆之出地。前乎此者,杳不知其所自起;后乎此者,杳不知其所由终。不前不后,恰值其时,兴与机会,则可遇而不可求之杰作成焉。0

与灵感思维的这种突发性、偶然性相联系的,是它的短暂性和易逝性。灵感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只占极其短暂的时间,它如电光火石,来的突然,去的亦迅速,稍不留意,便会消逝。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所云:/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求难摹。0正因为如此,艺术家们都特别珍惜之,一旦灵感来临,便会不顾一切地努力地将其捕捉住。马雅可夫斯基在梦中得到诗句后,便不顾一切地从昏睡中挣扎起来,把诗句中的/一条腿0三个字用烧焦的火柴棍记在香烟盒上,然后才又昏昏睡去。郭沫若写5凤凰涅磐6上半部分时,正坐在课堂上听课,当灵感来临时,连课也顾不上听了,赶紧把诗句写在笔记本上。艺术家们之所以这样做,这是因为他们深知灵感思维具有短暂性和易逝性的特点。

其次,从灵感思维的内容来看,它具有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

在灵感思维状态中完成的艺术构思或艺术表现,一般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奇思或佳作,具有高度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不但使读者为之惊叹,而且有时连作者本人也会为之感奋不已。普希金就曾用美好的诗句赞美道:/心灵充满了抒情的激动,,,一群看不见的客人向我走来,是我的朋友,是我幻想的结晶。思潮汹涌澎湃,韵脚奔驰而来,手执着笔,笔触着纸,瞬息间最美妙的诗句脱颖而出。1其所以这样,是因为灵感思维的出现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一种质的飞跃。灵感思维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外在刺激而产生的强烈的内在冲动下,对原有信息的迅速改造和神经联系的瞬息

)

45

)

间沟通。它常常把艺术家一时阻断的思路开通,很久以前深入潜意识的东西会突然涌现出来,作为意识的雏形或构思的原料而进入了具有独特性的创作过程,最后通向一个崭新的独特的艺术境界,创造出一个个崭新的富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灵感思维不但是独特的,而且是不可重复的。如果短暂的灵感没有被捕捉住,或捕捉住又被突然打断,即使再出现触发灵感产生的客观条件,也不大可能出现同样的灵感思维内容了。5诗人玉屑6中曾记载一则这样的故事:宋代诗人潘大临在近重阳的季节,耳闻搅林风雨之声,不由诗兴大发,随即赋到:/满城风雨近重阳0。正当这时,催租人突然闯进门来,打断了他的灵感思路,败坏了他作诗的兴致,下文再也写不出来了。诗人的灵感随秋风秋雨而至,又随催租人而去。催租人走后,秋风秋雨依旧,而诗人却再也补不全这首诗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当灵感思想以其迅速的步伐到来时,各种各样的奇妙的画面情景佳句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它们之间的发展道路处于错综复杂的高速度变化之中,在大脑皮质上留下了极其众多的痕迹(即神经联系),但这种神经联系还相当稚嫩脆弱。所以,此刻一切外来的其它刺激都可能促使注意转移,形成大脑皮质上负诱导,抑制灵感思维引起的兴奋优势,使之处于消极状态,即使再用促使灵感思维产生的客观事物进行刺激,也很难使它再度活跃起来了。

再次,从灵感思维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看,它具有潜意识性。

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潜意识和意识两部分构成。意识是人通过语言对现实的反映,它可以由人的理性控制。潜意识则是潜藏于人的心灵深处,不是人的主观意念所能控制的。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潜意识在人脑内活动的范围和能量是很大的,有时候意识活动停止了,而潜意识却更加活跃。意识与潜意识以信息交流的方式相互作用。灵感思维一般是在潜意识中孕育,一旦成熟,便会立刻触动某种信息的触角,那些潜意识领域里的某信信息就会一下子涌到意识世界中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形成一些奇思妙想,以至能直观地把握真理,顺畅地完成构思和创作。我国当代作家王汶石谈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作家在生活阅历中,积累了大大小小数也数不清的人和事,经验和积累了各种感情,产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思想,,,它们象燃料似的保存在作家的记忆里和感情里,就象石油贮存在仓库里一样,直到某一天,往往由于某一个偶然的机遇,,忽然得到启发(人们通常把这叫做灵感了),它就象一支擦亮了的火柴投到油库里,一切需要的生活记忆都燃烧起来,一切细节都忽然发亮,互不相干的事物,在一条红线上联系起来,分散到各处的生活细节,向一个焦点上集中凝结,在联系和凝聚的过程中,有的上前来,有的退后去,有的消失,有的又出现,而且相互调换位置,有的从开头跑到末尾,有的从末尾跑到中腰,,一篇文学作品就这样形成了。0o在这里,王汶石所说的/油库0就相当于艺术家沉入潜意识领域里的生

)

46 )

活信息;/擦亮的火柴0相当于触发艺术家灵感思维产生的外在客观刺激物。他所描述的美妙的构思情景则是灵感到来时,潜意识领域里的信息涌入意识世界中来时艺术创作思路极度畅通的活跃状态。当然,我们就灵感思维具有潜意识性,这并不就意味着否定文艺创作的意识性,而承认这种潜意识正是以意识为前提的。

三、灵感思维实现的条件

灵感思维的内容是在潜意识中孕育完成的,它具有实现于意识世界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并不等于必然性。如果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必然性,就必须有适宜的条件。实现灵感思维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

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表明,灵感思维虽然得之于偶然,但却是长期的生活积累、艰苦的艺术劳动的结果。宋人吕本宗说诗是/悟入必自工夫中来0。清人袁守定在5占笔丛谈6中也说:/文章之道,遭际兴会,抒发性灵,生于临文之倾也。然须平日餐经馈史,霍然有怀,对景感物,旷然有会,尝有欲吐之言,难遇之意,然后拈题氵比笔,忽忽相遭。得之在俄倾,积之在平日。0?灵感思维正是产生在这/平日0与/俄倾0的辩证统一中的。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断乎不会有/俄倾0的得之的。这正如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言:/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0所以,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艰苦的艺术劳动是产生灵感思维的首要条件。

第二、要有宁静的心理状态

宁静的心理状态是指作家在紧张的艺术构思中放松和排除其他心理活动的干扰。在紧张的艺术构思过程中,由于神经负诱导规律的作用,使构思兴奋中心周围的神经活动受到抑制,这就会导致艺术家思路的狭窄,而现有的思路之内又无法解决问题。因此,这时就应该有意地放松一下,通过诱导规律,帮助周围抑制状态的神经或恢复兴奋,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更多的相关记忆表象的潜意识中活动,为灵感思维提供原料,促使其到来。托尔斯泰在田间散步时获得小说创造的灵感,马雅可夫斯基在睡梦中获得美妙的诗句,都说明宁静的心理状态对灵感思维的产生是极为重要的。

第三、要有捕捉灵感思维的敏感心灵

敏感的心灵,主要是指艺术家时刻注意接收来自潜意识领域里的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艺术家的创作相当重要,一个艺术家若缺少这种能力,即使灵感来临,也很可能会如见路人,失之交臂。所以,艺术家只有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才不致于在创作中留下永久的遗憾。

注释:

1转引自5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6,第456~ 458页,三联书店,1962年5月第1版。

o5创作经验漫谈6,第34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北师大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编5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6(上),第256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

)

47

)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灵感源于生活,这句话,已被千千万万人传诵,灵感不仅仅来源于生活,它还渗透到各个方面。首先从生活开始。 画家必须深入生活,随时留心观察自然景色、周围环境、各阶层人物、各民族风情、各种建筑、社会现象、特别是人情世故、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研究的信息储存在脑海中,形成许多艺术显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伴随着创作思路,逐渐从已有的积累中迅速地搜索出有关信息,并将其范围逐渐缩小,向创作思维靠拢、逼近、诱出若干思想火花,当突然爆发出一个偶然的奇想时,点燃了整个思路而突然贯通,形成灵感。这就是灵感产生的过程,生活中看到的景物,有的当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是一时没悟出合适的表现形式。在冥思苦想进行创作的构思时,这些潜藏在脑海深处的东西,在翻阅速写的偶然启示下,会突然爆发出来。如果创作时没有真实甘受,就应该放下画笔去感受生活,等充实后再回到画架前。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所以说生活的积累是产生灵感的基础源泉。 灵感源于文化底蕴:艺术各门类是相通的、交叉的、互动的,文学、诗歌、绘画、音乐、雕塑、舞蹈、建筑都有相互融通和渗透的界面。文学的美和境界有助于提高绘画的品味。诗歌与绘画更是关系密切。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既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的标题音乐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既是音画,以音乐语言表现田园风光。雕塑的表现手法也与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舞蹈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生动绚丽的舞姿是绘画的丰富素材。叶浅予的画表现舞姿最为传神。建筑艺术中的对称、高耸、曲线、直线的协调、凝重、流畅等要素对绘画都有借鉴价值。作为一个画家,要对文学、诗歌、音乐、舞蹈、建筑等学科都要涉猎,加深研究以拓宽自身的文化底蕴。 灵感源于勤奋:灵感只是创造性活动中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他只是提供了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契机,起到催化的作用,并不能代替整个创作过程,还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画家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的学艺过程。齐白石画鱼虾经常每日观察鱼虾的动态。刘海粟曾遍游国内名山大川,在自然环境下作画,年逾九十仍上黄山。通过长期观察、临摹、体验、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掌握画法的奥秘,达到浑然天成,出手不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喜欢手拿一个速写本,记录自己喜欢的人与物,在创作时也多了很多素材和灵感。俄国大画家列宾写到:“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柴可夫斯基也说过:“灵感是这样的一个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所以没有勤奋就难以产生创作灵感。 灵感源于独立思考:画家的作品所表现的是自己独特的思路、见识、表达和感受,是具有个性的产物。因此,不能止于摹仿名家、名作。要从大家的作品中吸取营养,经过消化吸收,依自身的人生观和艺术感触来进行创作,独立思考才能触发灵感。深藏的苦难岁月刻记跃然画上,是源于画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想象的迸发,突出其个性;是源于心灵的再创作;是思想、理念、观察和情感结合后的升华;是超越自然物表层向提炼出来的更高层次的情感倾诉。 灵感源于个性:“个性,从广义讲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性。”它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画家的个性不同,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关注点也不同,对生活的感受、心理体验也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一样,灵感的形成和产生也有很大差异。绘画创作灵感的激发和降临,因人而异,因个性不同而有别。一些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具个性的、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一、生活与情感触发绘画创作激情 丰富的生活是创作情感的基石。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必须依托于对生活、人生的认知与感悟。 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家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生活体验不同于客观意义上的生活现实,而是进入到艺术家的内心,并与其情感世界建立了牢固联系的生活情感,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创作者在生活中,通过人生体验和情感经验获得了对生命与生存境遇的瞬间领悟,从而发现生活中那些迷人的、有魅力的、有趣味的、美的、诗意的东西,积淀起独特的人生体会。艺术家把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化做笔下的艺术世界,丰富的生活经验撰写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是艺术家所拥有的无价之宝。正如冈察洛夫所说,我有(或曾经有)自己的园地、自己的土壤,就像我有自己的祖国,自己家的空气、朋友和仇人,自己的观察、印象和回忆的世界———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创作者正是在生活里辛勤地耕耘,这种生活也构成了艺术创作的不竭之源。 很难想象一个生活苍白无趣的艺术家能够创作出一流的作品,没有丰富的生活和深刻的阅历,也不可能造就一个深沉伟大的艺术灵魂。伟大的作家卡夫卡说,我得以在家庭感情内部也看到我们世界那寒冷的空间,看来我必须用一把火来烧热这个空间。 正是在这种生活与精神压抑的状态下,他创作了《变形记》《饥饿艺术家》《城堡》《在流放地》等一系列着名小说。这是他的生活所赋予他的艺术气质的再现。没有只属于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就不会有伟大的卡夫卡艺术。这是生活的恩赐,却是艺术家的不幸。但生活作为创作的基石,已在他的艺术生涯里得到了彻底地展现。 有了情感,无须追求艺术的风格与形式。艺术追求的是对于情感的描绘、对生活的艺术化概 括,而风格、形式、技巧不过是对实质的一种表现手段。一个情感力量巨大的作品要远比一个形式精致的作品更具有震撼性和感染力。如果真正的艺术不再表达真挚诚实的情感,而一味把玩风格与形式,那么艺术的存在则完全苍白无力,也不会再有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 在梵高的绘画中,首先感受到的是他赤裸奔放的情感,虽然他的风格手法独一无二,但在其伟大的情感面前却永远只能站在身后。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他使绘画成为对生活的一种介入,使一幅幅作品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个段落。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理解梵高为什么强调自己绘画中那一团团旋转翻腾的燃烧的情感。 艺术不是科学,没有情感的艺术是不可想象的。特别在当今时代,呼唤情感回归艺术,重新回到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就显得弥足珍贵。 二、设计的生命在于作者内心情感的表现 感情是艺术设计创作的生命。感情是设计的灵魂,同绘画创作一样,艺术设计创作亦是真正 的情感再现。艺术设计需要有感情和感受,有情感的设计可以是淡淡的、柔情的、温暖人心的,也可以是有很强的情绪在里面,给人以震撼和警示。无论设计如何千差万别,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形象化流露。艺术设计创作的生命在于情感,情感如果枯竭,创作的生命力也会随之枯竭,因为情感是所有艺术形式的根。 艺术设计创作情感是一种表现形式的情感和审美的情感,是有所爱、有所恨,艺术创作是心灵的轨迹、情感的表露。 设计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需要有真情,没有真情就没有艺术。艺术应以情感人,唯有创作

灵感思维

第1 7章灵感思维 17.1灵感思维概述 17.1.1 灵感恩维的定义与特征 亚里士多德首g'JT形式逻辑,揭开了人类抽象思维的秘密和规律。事实上, 亚里士多德也对灵感思维进行了研究,只是没有独立地形成一个系统。他说:“灵 感是在微不足道的时问里,通过猜测而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 这个定义,揭示了灵感的本质属性即内涵,同时又刻画了灵感的三个特征。 灵感的内涵是通过猜测而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 灵感有三个特征。 (1)瞬时性。灵感是在极短的时间里所产生的,来得突然,去得迅猛,如闪 电,似火花,稍纵即逝。著名的英国科学家W·贝弗里奇说:“带上…个笔记本, 随时记下闪过脑际的有独到之处的念头,不放过任何…·个极细小的思维闪光”。不少名人都有随身带着笔记本的好习惯,有些勤奋好学的人,也是这样做的。更有 趣的足著名作曲家施特劳斯,有…次灵感来了,他竞把闪现于脑际的优美旋律写 在身穿的白衬衣的袖子上,这就是世界名曲——蓝色多脑河。 (2)随机性。灵感不是先在意识的作用下进行的逻辑推理后产生的,而是通 过猜测,直接获得新概念、新设想、新模型、新思想……。 近代理论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蜕过,在科学创造的过程中,“从经验材料”到 提出“新思想”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直觉和灵感,“我相信直觉和 灵感”。科学哲学家鲍波尔说得更加直接痛快…一一“科学发现无逻辑”。这就是说 科学发现,不是通过有意识的逻辑推理所获得的,而是偶然产生的灵感架起了r。经验材料”与“新思想”之问的桥梁,这种偶然性酲IJ随机性。 例如,毕达哥拉斯发现“牛达哥拉斯定理”就归功于灵感。有一一次,毕达哥 拉斯应邀到朋友家中去作客。赴会后,他为朋友家中的地面图案所吸引,而陷于 沉思。其他赴会朋友们都互致问候,谈笑风生。过了…些时候,毕达哥拉斯依然 低头不语,因而引起主人的疑问。主人正要问他时,他却突然站起来,呵呵大笑,竟不辞而别赶回家中。原来,他在地面图案——直角三角形花纹的启发下,产生 了灵感阿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中国的勾股定理,但比中国商高发现勾 股定理约晚60()年)。为此,毕达哥拉斯欣喜若狂,宰牛百头,犬宴宾客,热烈庆 贺!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毕达哥拉斯去删友家之前,决没有想到发现“毕 达哥拉斯定理”。他只是到了朋友家之后,在地面直角三角形图案花纹的诱发下(随机的),才顿生灵感(瞬时性)而发现了直角三角形j边之问的本质联系。 (3)目的性。灵感的产生,虽然是无意识的或是潜意识的,F意识的、随机 的或是偶然的,但足在灵感产生的同时,思维的方向性利Ej的性是非常明确的一 一这就是要抓住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架起经验材料与新思想之问的桥梁,充成发 明创造的任务。 下面再以(金冠之谜)的故事,完整地说~…说灵感的三个特征。 占希腊国王亥厄洛,不惜重金定制了一顶“金冠”。后来有人告密说,金冠中 掺合了同等重量的白银,这不足纯金冠,而是合金冠。金匠贪污了用向银换下来 的黄金。于是因王大怒,下令检验皇冠,要阿基米德想办法来证实这个问题。阿 基米德想呀,想呀,时时刻刻无不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天,他偶然(偶然性)到浴室去洗澡,当身子浸入浴缸时,他发现水从浴缸边溢了出来,他猛然悟 出(灵感瞬时产生)溢出的水证足他身子排出的水。于是(笔者推测),他联想,

灵感_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规律_刘奎林

灵感 ——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规律 □刘奎林 【内容摘要】“思维的科学”即思维科学。思维科学概念和体系是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正式提出的。可是恩格斯对那个时代的思维科学仅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内容并不满意。到了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的自然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充实并发展了恩格斯的思维科学体系,认为思维科学除抽象思维形式外还有形象思维形式、灵感思维形式和社会思维形式。同时,也明确提出,对现有的思维科学体系也“不要封口”。其中,灵感思维形式属于非逻辑思维范畴。这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是一种独特的基本的思维形式。它虽然与其它几种思维形式相关联,但并非意味着它隶属于哪一种思维形式。为此,作者从客观原型律基础、非线性科学基础、大脑生理学基础等方面来印证了灵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规律。 【关键词】逻辑 非逻辑 灵感 一、恩格斯首提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思维科学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的序言中说,“1845年我们俩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着手‘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主要由马克思制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从前的哲学信仰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1] 清算”过程中,提出了如下一些研究与发展哲学和思维科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原则之一:“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础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这是哲学的重大问题,同样也是思维科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的关系问题” [2] 研究思维一旦离开了这项原则,就会像钱学森院士所说的那样:“你就容易掉进 ; 两个坑里,一个是机械唯物论,另一个是唯心论” [3] 原则之二:“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依然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它一切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这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条原则非常明确 了” [4] 地指出,以往的全部哲学唯独没有包括其内的,只有思维科学,更不用说用哲学 [1][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页、223页、第364页, [3]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4页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_冯永朝

第24卷第3期集宁师专学报Vol.24No.3 2002年9月Journal of Jining T eachers College S ep.2002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 冯永朝 (包头师院中文系内蒙古包头市014030) 内容提要灵感是艺术创作中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灵感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灵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独特性、不可重复性和潜意识等特点,灵感思维的实现 需要特定的条件。 关键词艺术创作灵感灵感思维 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9-7171(2002)03-001-04 一、灵感思维现象举隅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有一天听到自己的一位朋友因情而自杀的消息后,突然间觉得眼前一亮,头脑中立刻就形成了一部小说的框架。当他一口气将小说写完后,回过头来看了一遍,惊讶不已,他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没费多大力气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他对朋友说:/这部小册子好象一个患梦游症的人在梦中作成的。0这部小说就是后来风靡世界的名作5少年维特之烦恼6。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天被一部小说的构思折磨得十分烦闷、沮丧,于是他放下笔来,走出家门。他倚立在田野上,放眼望去,除了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外,几乎什么也没有。可是,正当他想举步返回时,突然发现就在前面不远,尘土飞扬的光秃秃的路旁,生长着一株牛蒡花。他怀着惊奇的心情走上前仔细观察,发现这株牛蒡花虽然身溅污泥,几条枝杈已被过往的车轮轧折,花也被染成了黑褐色,但却仍然顽强地活着。托尔斯泰心里一动,由眼前这株牛蒡花,联想到他所熟悉的高加索的英雄)))洽泽#穆拉特的神态、气质和顽强不屈的性格。于是,托尔斯泰受到牛蒡花的启发,很快完成了萦绕脑际很久但又觉得无法下笔的中篇杰作5哈泽#穆拉特6的构思。 更为奇特有趣的例子是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地梦中完成一首诗的全过程的故事。马雅可夫斯基想写一首诗来表现一位男子对妻子的真挚深沉的爱意,他苦思冥想多日,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来表现这种感情,他头晕了,心烦了,索性弃笔卧床,昏然睡去。谁知,那冥思苦想多日而不得的诗句,竟在梦中出现了。 我将保护和疼爱/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在战斗中残废了的/对任何人都不需要的士 ) 44 )

艺术创作中的的灵感

艺术创作中的的灵感 在学习课程《经典美术作品赏析》之前,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从人类有艺术创作至今,艺术的风格、特点和形式经历了无数次更迭和变换,其中的创作源泉或者说灵感是怎么产生的呢?而灵感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迸发并展现的呢?上了这门课,听了老师说了很多关于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的观点,或多或少有点感触和收获,接下来我就针对艺术创作中的灵感简单谈一下。 我觉得: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的产生也代表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性和亢奋性等特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 其实,一部艺术作品之所以称得上优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把握住了灵感。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思维是人们在艺术构思和不停的思考探索过程中,依靠直觉和主观能动性形成的顿悟性思维。它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思维运动的统一体,是灵感产生的源泉。灵感的产生也代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性和亢奋性等特点。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因持续思索,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 往往,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来源于对艺术的热爱。柏拉图曾说过:“灵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天国或上界事物难得的回忆和观照,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是谁,都将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所以从艺术创作中灵感的产生到作品的形成中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表现过程,其中创作主体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其艺术语言的锤炼,是灵感产生和化为实际艺术作品的动力源泉。 还有,艺术灵感来源于不断思索和感悟。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吧,灵感来自与人的不断思索和人生苦修,是顿悟而得,这也是灵感启示下的艺术创作过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蓦然”间的获得,必须是经由“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苦过程。有了这种艰苦过程的磨练,才有那“蓦然”间的惊奇与喜悦。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产生虽然具有其突发性及偶然性,但灵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出现在艺术工作者极度的思索过程中,也只有在思索的推进中和能使灵感在某个偶然的情景之中突显出来,即使灵感有时似乎出现于无意之中,但这无意已是创作主体长期思索、探求、实践所形成的一种潜在意识,是思维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灵感会在何时产生,但我们的意识却提供了灵感出现的可能性,任何一种灵感都是创作主体在思索、探求中的顿悟实现,创作主体越是思索的多,感悟的多,表达欲望的程度愈强,就会愈逼近灵感出现的境界。

《论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昆明学院 王娇 论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目录 【摘要】: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灵感具有鲜明的突发性、超常性、超常性特征,灵感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彼此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共同完成艺术创造的任务。其在文学创造中的重要性更让人为其惊呼和感叹。 【关键词】:灵感文学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艺术创造培养重要性 前言:

曾听人说,在看见流星的一刹那间,如果你许下一个愿望,那么这个愿望就一定会实现。可流星出现得太迅速,在看见它的瞬间还来不及许愿,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知道,有一种比流星更神秘的东西,叫灵感。它来的时 , 。。 是以量的积累为基础的。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在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努力后才有所成就的。就像万丈高楼,如果没有基石,没有一砖一瓦的量的积累,那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每个人心中也许都会这样想、我要有灵感那什么不都好说了,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样寻找我们内心世界的灵感呢。他们能找到、能成为伟人,

我们如果多留意身边…….我们也能发现自己的灵感。那我们不就与他们没什么区别的了。 二、灵感的性质 作为非理性认识形式的灵感,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并不是按照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逻辑程序进行思维认识活动的。它的发生具有情绪性、突发性、瞬时性、偶然性、不可重复性等特征。也就是说,灵感的发生不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遵循一定的理性认识规律的逻辑思维过程,而是一个无目的、无意识、非理性、非逻辑的思维认识过程。就连当事者,对其在认识过程中所发生的灵感,往往也觉得突然、意外和神秘。随之西方学者灵感论的提出: (一)“狭义灵感”理论的质疑从 西方古希腊“灵气”概念的产生以及我国古代“灵”、“神”、“巫”等词的运用以来,人类对灵感现象的探讨从未曾有过止息。英国学者H·奥斯本曾专文论述了灵感 概念在西方产生和嬗变的三阶段:一、原始宗教意义上的神赐天启论;二、灵感与天才概念相结合;三、灵感与潜意识的心理学相结合。而在我国,人们对灵感的认识,大体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从“神赐天启”、“神巫交感”,到“应感”、“兴会”、“神·思”、“灵机”,再到“灵感”、“灵感思维”;其术语的演变,便可见出灵感内涵发展的轨 迹。 (二)“广义灵感”及理论的提出 “狭义灵感”被质疑后,其理论上的危机将迫使我们对灵感的研究面临这么两种选择:其一,置危机若罔闻,继续把研究对象囿限在无法界定的神秘的“灵感”之上。对此,钱学森曾指出:“目前,我们只能收集资料,但灵感的描述有时色彩很浓厚,添油加醋的,所以收集资料时千万注意,要真实。” 三、文学创作的灵感 灵感是人们在艰苦的构思和创作实践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对于写作而言,灵感应该是作者脑海里长期积累的素材由量变到质变,在一瞬间迸发的奇思妙想。 灵感具有启迪作用,它能开拓作家的思维领域,使其由窄变宽、由浅变深。

灵感思维与逆向思维法

灵感思维与逆向思维法 一、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1.灵感思维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①突发性。灵感往往是在出其不意的刹那间出现,使长期苦思冥想的问题突然得到解决。在时间上,它不期而至,突如其来;在效果上,突然领悟,意想不到。这是灵感思维最突出的特征。 ②偶然性。灵感在什么时间可以出现,在什么地点可以出现,或在哪种条件下可以出现,都使人难以预测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往往给人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之感。 ③模糊性。灵感的产生往往是闪现式的,而且稍纵即逝,它所产生的新线索、新结果或新结论使人感到模糊不清。要精确,还必须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辅佐。灵感思维所表现出的这些特征,从根本上说都是来自它的无意识性。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而灵感思维则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所在。 2.引发灵感时常用的基本方法: ①观察分析。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观察分析。观察,不是一般的观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去观看和考察所要了解的事物。通过深入观察,可以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可以从表面上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相似点。在观察的同时必须时行分析,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引发灵感,形成创造性的认识。 ②启发联想。新认识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与新或已知与未知的连接是产生新认识的关键。因此,要创新,就需要联想,以便从联想中受到启发,引发灵感,形成创造性的认识。 ③实践激发。实践是创造的阵地,是灵感产生的源泉。在实践激发中,既包括现实实践的激发又包括过去实践体会的升华。各项科技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实践需要的推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就促使人们去积极地思考问题,废寝忘食地去钻研探索,科学探索的逻辑起点是问题。因此,在实践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引发灵感的一种好方法。 ④激情冲动。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全身心的巨大潜力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激情冲动的情况下,可以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提高记忆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摘要: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 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的产生也代表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具有突发性、 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性和亢奋性等特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 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 生的新想法。 关键词:灵感灵感思维艺术创作 一、引言 一部艺术作品之所以称得上优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把握住了灵感。在 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思维是人们在艺术构思和不停的思考探索过程中,依靠直觉和主观能动性形成的 顿悟性思维。它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思维运动的统一体,是灵感产生的源泉。灵感的产生 也代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 性和亢奋性等特点。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因持续思索,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来源于对艺术的热爱。柏拉图曾说过:“灵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 对于天国或上界事物难得的回忆和观照,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是谁,都将永远站在 诗歌的门外”①。所以从艺术创作中灵感的产生到作品的形成中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表现 过程,其中创作主体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其艺术语言的锤炼,是灵感产生和化为实际艺术作 品的动力源泉。 一、艺术灵感来源于不断思索和感悟 可以这样说,灵感来自与人的不断思索和人生苦修,是顿悟而得,这也是灵感启示下 的艺术创作过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蓦然”间的 获得,必须是经由“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苦过程。有了这种艰苦过程的磨练,才有那 “蓦然”间的惊奇与喜悦。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产生虽然具有其突发性及偶然性,但灵感并 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出现在艺术工作者极度的思索过程中,也只有在思索的推进中和能使 灵感在某个偶然的情景之中突显出来,即使灵感有时似乎出现于无意之中,但这无意已是 创作主体长期思索、探求、实践所形成的一种潜在意识,是思维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 们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灵感会在何时产生,但我们的意识却提供了灵感出现的可能性,任 何一种灵感都是创作主体在思索、探求中的顿悟实现,创作主体越是思索的多,感悟的多,表达欲望的程度愈强,就会愈逼近灵感出现的境界。 二、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积累

浅谈艺术创作方法

浅谈艺术创作方法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服设081,洪艳 一,艺术的创作方法 艺术的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艺术思维重要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创作中的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本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持冷静,客观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艺术家,便有可能偏重对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诸多表象进行写实的提炼,概括和描绘,这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原则:有的艺术家则是偏重主管的思想感情和理想的抒发,热情奔放,想象新奇,这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态度和原则。 二,艺术创作方法的主要类型 (一)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又译写实主义,一般被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不过,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Liberal Arts)范畴里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别是绘画、文学和哲学里)。它还可以被用于国际关系。 在艺术上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依据这个说法,广义的写实主义便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在视觉艺术和文学里,现实主义是一个19世纪的一场运动,起源于法国。 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 第二,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1、绘画上的现实主义 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或现实画派。 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和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或者大致可称为具象主义)相对的概念是抽象主义。人们借由感官知能接收讯息,加以分析组织,以自然为题材(例如自然风景或时事议题)用任何技法将其具体表现出来,但也因生长环境及认知不同,产生不一样的经验,这种组织过后的观点差别,让同个题材的作品有不同呈现。 最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他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 《碎石工》库贝尔 2、文学上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实际运用时间相当早远,但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作为一个名称提出来,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888年4月初致玛·哈克奈斯信)

《艺术创作方法研究》复习材料和答案

《艺术创作方法研究》 一、简答题 一、例举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一)客观精神说,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他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来。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又包含深刻的辨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总是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二)主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康德、尼采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他看到并强调了艺术中创作主题的重要性,并且把自由活动看作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体现出他思想的深刻之处。德国哲学家尼采推向极点,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势力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模仿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车尔尼夫斯基 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自亚里斯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 二、艺术生产包括那几个环节? (一)艺术创作——生产阶段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二)艺术作品——产品是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经过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创造出来的艺术产品 (三)艺术鉴赏——消费阶段人们正是在这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接受、理解并把握艺术作品的,并从中得到某种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 三、艺术创作通常包括那几个阶段? (一)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没有艺术体验就不可能进行艺术创作。1.艺术体验是对形象的体验。2.艺术体验是对美的体验。 (二)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艺术构思包括作品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思想的酝酿和确定,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虑和设计,故事情节发展与整体结构布局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 (三)艺术传达,是创作过程的重要阶段之一。作者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及形态构成,来实现构思成熟的形象体系,将其从内心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化为可供人欣赏的外在审美对象。是作者实践性的艺术能力的表现。 四、简述艺术家、艺术品和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要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成果

1510-全国-写作(一)自考真题及答案

1510-全国-写作(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捕捉周围事物的一种感知活动,称为()(1分) A:艺术观察 B:科学观察 C:实用观察 D:重点调查 2、多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人物性格呈现的是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容易为读者辨认和记忆的是()(1分) A:圆形人物 B:扁形人物 C:正面人物 D:反面人物 3、篇幅极为短小,情节单纯,往往只展现事件的某个瞬间或细节的小说类型是()(1分) A:长篇小说 B:中篇小说 C:短篇小说 D:微型小说 4、在所有文学文体中,对情感的表达最直露、最强烈的是()(1分) A:小说 B:诗歌 C:散文 D:戏剧 5、故事在叙述中以沉默跳过,比率无限大,节奏极快,称为()(1分) A:叙述停顿 B:铺张叙述 C:概括叙述 D:叙述省略 6、侧重于写景状物,多采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方式来抒发情绪,寄寓内心情感的散文类型是()(1分) A:叙事性散文 B:抒情性散文 C:哲理性散文 D:随笔 7、研究和写作活动中,由于某种偶然机缘的触发,而突然产生思维豁然开朗的顿悟现象,此为()(1分)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批判性思维 D:灵感思维 8、随笔体文学评论不包含()(1分) A:随笔 B:序跋 C:特写 D:书评 9、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位于论文最后部分的称为()(1分) A:摘要 B:关键词 C:夹注 D:参考文献 10、一篇实用文务必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及时完成,这要求实用文写作应遵循()(1分) A:实用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时效性原则 11、用简洁的语言对人或事物的总体面貌做概括叙述,这种叙述方法是()(1分) A:总叙 B:分叙 C:顺叙 D:平叙 12、上级领导机关、业务主管部门对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发出的公文是()(1分) A:下行文 B:上行文 C:平行文 D:内部公文 13、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摹拟性的描绘,此为描写技巧中的()(1分) A:烘云托月法 B:简笔白描法 C:拟声模状法 D:工笔彩绘法 14、可以广泛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的公文文种是()(1分) A:批复 B:决定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摘要:灵感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本质问题可以从灵感的基本特征加以分析。从艺术家创作灵感产生的不同角度可以得出灵感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灵感;本质;特征 灵感,是人类生命的悟性,是创造活动的灵魂,是智慧源头的感光点。中外许多艺术大师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的时候,都不同程度地描述在创作中曾经出现的那种不由自主的偶然性与突发性的创造力,在“ 用笔不灵看舞燕, 行文无序赏花开” 的一瞬间, 由于灵感的突然光顾, 正是这种奇特的力量,推动他们去创造出各种瑰丽多姿的艺术形象。那么艺术创作中灵感的本质是什么呢?对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本质问题可以从灵感的基本特征加以分析。本文拟对灵感的本质及其特征略陈管见。 一、“灵感”词义辨析 要准确把握“灵感”, 我们首先了解“灵”在语义学中的含义: 靈[灵] : 1.巫。《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 芳菲菲兮满堂。”王逸注:“灵谓巫也。”2.天; 天帝。《楚辞·王褒〈九怀·思忠〉》:“登九灵兮游神, 静女歌兮微晨。”王逸注:“想登九天, 放精神也。”3.魂灵。《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平公之灵, 尚辅相余! ”《文选·潘岳〈寡妇赋〉》:“愿假梦以通灵兮, 目炯炯而不寝。”李周翰注:“通灵, 通夫之神灵也。” 再看“灵感”:1.神灵的感应; 神异的灵应。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以法师智遗入我, 识洞幽明, 思假妙因, 冀通灵感。”2.指感觉敏锐。《西游记》第四十九回:“我的儿, 你真个有些灵感, 怎么就晓得我是半路出家的? ”3.在文 艺、科技活动中, 由于勤奋学习, 努力实践, 不断积累经验和学识而突然产生的创作冲动与创造能力。 和灵感同义的概念有: 灵犀: 旧说犀角中有白纹和线直通两头, 感应灵敏, 因用此比喻两心相通。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词:“玉立娉婷, 一点灵犀寄木成。”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没揣的灵犀一点潜相引, 便一似生个身外身。”明王玉峰《焚香记·盟誓》:“但得皆如意, 两情称, 始信灵犀, 诚通海神。” 结合现代心理学, 我们对“灵感”概念的界定是: 灵感是沟通外在的“天”与内在的“心”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 而形成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是在这一活动中出现的情感与思维升华的现象, 是人类创造的源泉, 是人的心灵达到的一种妙不可言的神奇境界。在“灵感”产生的过程中, 主体的心理轻松、愉乐, 充满创造的

第七篇灵感思维的激发

第七篇灵感思维的激发

————————————————————————————————作者:————————————————————————————————日期:

第七篇灵感思维的激发 7.1 创造中最奇妙的飞跃之翅 我们在第六篇论述创新思维时,己提到过灵感思维。灵感思维的成果往往具有超常规的创造性,因而它可以归入创新思维的范围。然而灵感思维独特的心理激发机制,又是一般的创新思维方式所不具备的,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把神妙的灵感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心理形态来研究。 翻开人类的文明创造史,我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中,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灵感思维这朵奇异的创造之花在斗艳,这对奇妙的飞跃之翅在搏击。 在最深奥的科学创造活动中,有灵感思维之光的闪耀。爱因斯坦在回忆他1905年6月写作狭义相对论论文的情景时对他的好友贝索说,在这之前,他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思考和研究,然而那个决定一切的观念却是突然在脑子里闪现的。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对于那个折磨着他的谜,心里充滿了毫无解答希望的感觉。他的眼前,似乎没有一线光明。但是,突然黑暗里透出了光亮,答案出现了,他马上起来执笔工作。五个星期后,他的论文写成了。他说:“这几个星期里,我在自己身上观察到各种精神失常现象。我好像处在狂态里一样。” 在最复杂的文艺创作活动中,有灵感思维之翅的跃动。1873年一个春天的夜晚,列夫.托尔斯泰不停地在书房里徘徊着,他在苦苦地思索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这部小说的内容和情节,他在前一年就想好了,但是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开头,一直没有动笔。现在他仍然苦思无绪。这时,他偶尔走进大儿子赛尔该的屋子里。赛尔该正在读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给他的老姑母听。托尔斯泰拿起这本书,随便翻了一下。他翻到后面一章的第一句:“在节日的前夕客人们开始到了。”他兴奋地喊起来:“真好!就应当这样开头。别的人开头一定要描写客人如何,屋子如何,可是他马上跳到动作上去了。”托尔斯泰立即走进书房,坐下来写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头一句,“奥布浪斯基家里一切都乱了。” 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劳动中,也有灵感思维之花的盛开。1958年的一天,台北一家医院的两名外国护士因园中的一丛特大的九重葛妨碍晾衣服,请园丁林清达把它砍去。岂料几个月后,那护士又来找他,说树又长起来了。林清达又一次把它砍个精光。可是没多久,一丛枝繁叶茂的九重葛又出现了。这种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使这位园丁深受感动。在他再次给它修修剪剪的时候,头脑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干嘛光是把它剪小呢?如果能把这玩意弄成个鸟呀什么的,不更有意思吗?”这样,他就试着把它剪成一只鸟的形状。自此,林清达的想象力就像他的处女作——鸟儿一样,展开双翼,在园林艺术的长空中任意翱翔,用各种各样的“绿色雕塑”为美化园林另辟了一条蹊径。现在林清达独具匠心的手艺已享誉亚洲,远闻美洲,雅加达、东京、美国的公园老板都纷纷来信,争聘他去当园艺指导。 在最难预测的战争指挥中,更有灵感思维之神的光临。1974年列为苏军指挥和参谋军官的必修读物《思考·计算·决策》一书,在第一章《思维模型》中,专节论述了“灵感模型”,并强调指出“成功的部队管理者不能只有典型方法,要求有新的独创的、一次性的方法。这是创造性和灵感的产物。”美国海军作战部特种战争局研究室计划处处长拉迪斯拉斯·法拉戈在他的《巴顿将军》一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著名的军事灵感:1944年12月在凸出地带战役中间,巴顿清晨4时把他的秘书罗斯维奇叫到办公室。当时是在卢森堡。秘书看到他衣服不整,半穿制服,半穿睡衣,说明他一定是刚下床,有事情要口授。原来巴顿估计德军要在圣诞节于某个地点发动攻击。这分明出于一种预感,他决定来个先发制人,首先向敌人发起攻击。他把罗斯维奇叫进来口授了战斗命令。说完之后,命令抄本送交参谋处,巴顿才放心睡觉去了。“那天早上,我们发起了攻击,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德军也发起了攻击。”罗斯维奇回忆说,“敌人被阻止在冰天雪地中,

浅谈艺术创作的主要审美心理要素

浅谈艺术创作的主要审美心理要素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造型活动,不只是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美的心理过程。无论设计者的美学构思和创作,还是接受者的审美感受和鉴赏,都是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的多种心理矛盾的统一体。对于艺术设计的审美创作和鉴赏者而言,就不仅需要具备上述四种审美心理因素,还缺少不了艺术设计的审美需要、动机和个性等心理要素。本论文将从这方面入手,对艺术创作的主要审美心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论文关键词:感知、想象、情感、理解、需要、个性、设计 正文:1.审美感知与设计 对事物的感知是人认识活动的基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开端。知觉则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在艺术设计审美过程中,首先是审美对象刺激感官引起设计者的各种感觉,接着是知觉活动综合各种感觉,形成对审美对象的完全认识。因此,审美感知心理是艺术设计者从事某项具体设计的前提。 感知作为美学范畴,在表现主义美学中有着丰富的含义。感觉在表现主义美学中有时又被作为直觉来使用,这时感觉既是非逻辑的也是非历史的,是既不界定概念又不肯定事实的一种真实,即审美状态的真实。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审美状态的真实为设计者提供了具体设计的心理条件。如设计中的线条、色彩、图形、图像等一切造型要素都离不开视觉。人们的视觉流程即看东西的先后顺序也对设计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它可以让设计者将各种设计要素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安排,以造成视觉上的连续感、秩序感和韵律感。如园林设计中的景点设置和路线安排,就必须考虑对游览者的视觉导向问题。 再如,不同感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的视觉对艺术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设计者既可以通过特定的色彩和造型避免另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又可以通过特定的色彩和造型唤起大众的多种感觉、或深刻的印象。另外,视错觉也常被设计者在建筑、装潢和服装设计等多方面加以利用,以增加产品视觉形象的鲜明性,或增加接受者的安定感、舒适感等心理效果。如上衣采用竖线条,增加身材的修长感;大厦多采用垂直线,给人以高大宏伟的美感。 知觉作为审美心理要素,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受到高度重视。其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认为,艺术应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谁要对艺术进行分析研究,那他首先就应该从对知觉结构的分析研究入手。知觉觉是艺术家是艺术家获取艺术形象的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劲,同样也是艺术设计者进行审美设计的最基本心理要素。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摘要:中国玉雕经过上千年的持续发展,其文化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国人的脑海中,“玉不琢,不成器”在玉雕创作中,不仅要体现玉雕的材质美,而且还要体现出造型的美,纹饰的美,工艺的美,数者结合,才能创作出美的玉雕作品。作为一个从事玉雕行业20年的玉雕匠人,我觉得玉雕作品要能够传古达今,凸现当代的文化符号,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玉雕;文化理念;发展 玉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一直受到历代帝王和显贵喜爱和收藏,特别是在清代,由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无论在品种、题材,还是在工艺技术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玉雕最早发源于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原始社会末期,玉石工艺水平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层次。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清代是我国玉雕发展繁荣之时,规模品种及产量均逾越前代,中国玉器雕刻无论是丰富的造型、多变的装饰、精湛的技法,还是流派纷呈的风格都是无与伦比的。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中国玉雕在世界上名闻遐迩,素有“东方艺术奇葩”之美誉,

与书法、国画、京剧等艺术一样被国人视为国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从学艺至今,已逾二十年,个人创作观念也日趋成熟,对玉雕也经历了从喜爱到热爱再到一日不琢玉便坐卧不宁 的发展历程。我认为艺术既然源于生活,源于文化,作品必然是反映生活的最好手段,不可避免的其中有著时代的语言,就如同唐诗边塞诗展现的雄浑豪迈,是唐朝包容性世界帝国和当时人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表达,宋词的忧国忧民、婉转细腻正是当时东亚宋、辽、西夏、吐蕃、金、大理等各政权对峙,争夺生存空间的最好表达。而玉雕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厚重感,传世经典则必然是时代的缩影和浓缩,反映中国沧桑巨变,反映中国乡愁风情,反映时代变迁的则肯定也能唤醒时代的记忆,也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 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染,中国人的感情较含蓄,常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玉雕艺术为人们提供了品赏休闲与寄托情怀的优雅境地。玉石材质地美是基础,是最原始而重要的价值,一件玉雕艺术作品的价值,包含着对天然资源的保护、理解及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所赋于的和谐人文气息。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的文人思想趣味和高品味的审美追求,必然会在当时的作品上反映出来。自南宋以来,特别是明、清之际的各类工艺品,几乎同时存在着淳朴率直、天然雕饰的作品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