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B与下一代网络音视频实时传输技术

AVB与下一代网络音视频实时传输技术
AVB与下一代网络音视频实时传输技术

ESS与AVB音频视频桥网络系统

基于以太网的数字音频传输技术

基于以太网的数字音频传输技术是专业音频行业的一个技术焦点,以其不依赖于控制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特性,广泛的应用到很多项目中。不仅解决了多线路问题,还解决了远距离传输、数据备份、自动冗余等一系列在模拟传输时代无法面对的问题。

目前比较成熟的以太网音频传输技术主要有CobraNet和EtherSound技术,但这两种技术都各有千秋,在它们此基础上,Audinate于2003年推出了Dante这种融合了很多新技术的数字音频传输技术。

至于下一代网络音视频实时传输技术,新IEEE标准——音视频桥,简称AVB,以即插即用和自主开发的姿态面世,则是全世界现场演出行业所梦寐以求的系统解决方案。

CobraNet网络

CobraNet网络是美国PeakAudio公司开发的一种在以太网上传输专业非压缩音频信号的技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OSI二层)的低层传输协议,但无法穿过路由器,只能在局域网中传递,音频流不能大于8个数据包Bundle。它可以在100M以太网下单向可以传输64个48kHz、20bit的音频信号通道(48kHz、24bit信号为56路);除音频信号外,还可以传输RS485串口通信数据及其它非同步IP数据;开放的MIB文件,支持SNMP。一般使用星型(或连星型)网络结构。

EtherSound网络

EtherSound网络是由法国Digigram公司开发的一种基于以太网传输音频信号的技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OSI二层)的低层传输协议,只能在局域网中传递。传输能力为单方向64个24bit、48kHz(或44.1kHz)采样频率的音频通道。不能传递串口信号以及其它IP数据,具有极低的延时。一般采用菊花链结构或以太网星型结构或者这两种结构的混合形式,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互相连接。

Dante数字音频传输技术

Dante数字音频传输技术是Audinate于2003年提出的,基于3层的IP网络技术,采用Zeroconf协议,简化了网络的运行模式。

Dante技术可以在以太网(100M或者1000M)上传送高精度时钟信号以及专业音频信号并可以进行复杂的路由。与以往传统的音频传输技术相比,它继承了CobraNet与EtherSound所有的优点,网络中的音频信号,都以“标签”的形式进行标注等。

Dante技术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更小的延时、采用了IEEE1588精密时钟协议进行时钟同步、采用了zeroconf(Zero Configuration Networking)[6][7]协议、网络的高兼容特性、自愈系统、音频通道的传输模式可以是单播或是多播,这些独特的优势,成为Dante技术在专业音频领域及其他工程领域的奠基石,可广泛应用于专业音响行业、广播系统、电话会议系统、楼宇智能音频系统、大型运动会等行业。

Dante提供一个简化的,自配置,真正的即插即用的使用标准的互联网协议超过100 MB 和/或千兆以太网的数字音频网络。

Dante是建立在全球网络标准,包括互联网协议-不只是以太网。借助真正的IP路由,Dante技术可以在网络上能够任由传输专业质量的音频和高清晰度的视频。

下一代网络音视频实时传输技术—EthernetAVB

以太网音视频桥接技术(Ethernet Audio/Video Bridging,以下简称Ethernet AVB )是一项新的IEEE 802 标准,其在传统以太网络的基础上,通过保障带宽(Bandwidth ),限制延迟(Latency)和精确时钟同步(Time synchronization),提供完美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简称QoS),以支持各种基于音频、视频的网络多媒体应用。

Ethernet AVB致力于提供一套基于标准的方案来为演播室、影剧院、音乐会现场及娱乐系统等提供稳定可靠的音视频服务,以及提供低延时、供家庭及企业使用的同步音视频网络。

Ethernet AVB 关注于增强传统以太网的实时音视频性能,同时又保持了100%向后兼容传统以太网,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网络音视频实时传输技术。

Ethernet AVB是一种架构在以太网三层网络基础上传输专业非压缩Audio、video信号的协议技术,它能够支持目前大多数的专业视频信号格式,支持多达512通道无压缩或多路压缩数据格式音频信号,支持在以太网上传输压缩的1080i/p高清视频信号,而它的带宽占用率只有130Mbit/s。

Ethernet AVB建立的AVB网络,称之为AVB“云”(Cloud),解决了在以太网上提供同步化低延迟的实时流媒体服务。在AVB“云”内,由于延迟和服务质量得到保障,能够高质量地提供实时的流媒体服务。

同时,AVB网络保持与传统以太网的兼容,能够连接到传统的交换机、集线器和终端设备。告别直接与硬件对话的“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

ESS-Dante 音频网络系统

ESS-Dante 音频网络系统使用Audinate的Dante网络技术,支持开放式公共标准,提供完全的可互操作的系统。

ESS-Dante可兼容更先进的程序传输标准和更先进的系统控制标准。由于AVB的标准是直接建立在Dante现有的已经使用的标准上,Dante可以直接的得到AVB正式支持。音频设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也会选择Dante以确保平稳过渡,保证他们的产品对Ethernet AVB的兼容。

ESS-Dante音频传输技术可任由音频信号在以太网中使用TCP/IP方式任意传送,且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了信号的精确还原。

ESS HD28D/HD24D是融合了Dante技术和FIR滤波技术的新产品。它既有传统的模拟输入和输出接口,还增设了接入Dante网络的网络接口。其中,HD28D设有4个模拟输入,8个模拟输出,以及2个Dante接口(Primary和Secondary,可作冗余备份),并带有AES 数字接口;而HD24D设有4个模拟输入,4个模拟输出,以及2个Dante接口(Primary和Secondary,可作冗余备份)。

用户可以根据特定的路由设置,选择把输入给ESS HD28D/HD24D的模拟信号接入Dante数字音频网络,或者把Dante网络中的数字信号接到ESS HD28D/HD24D的模拟输出,又或者把Dante网络中的数字信号接入ESS HD28D/HD24D数字音频处理器,经过处理器内部的FIR/IIR滤波处理后,再接回Dante数字音频网络中。

接入Dante音频网络后,ESS HD28D/HD24D数字音频处理器共享了Dante的云网络,能够高质量地提供实时的音频网络服务。

不仅是具备支持Dante网络这个显著优点,ESS HD28D/HD24D数字音频处理器还是具有FIR有限脉冲响应滤波技术和IIR无限脉冲滤波响应技术的专业音频处理器。FIR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扬声器的相位问题,经过FIR滤波器处理的音频信号,其相位响应和频率响应相互独立,均可进行校正,因此采用FIR音频处理技术的ESS控制器会使得扬声器系统声音更加准确,声音还原度更高。同时,ESS数字音频处理器还提供IIR滤波器来调整各种参数,功能非常强大。

这个系列的ESS扬声器管理系统均配有远程控制软件,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实时调试,使用非常灵活方便。在软件界面上,用户可以轻松地对每个输入/输出通道分别设置增益控制、延时和独立的滤波器(有5种不同类型滤波器可供选择)等等。每个输出都可设定独立的分频频率,并具有反相设置选项。每个输入/输出通道都可以自由配置多达96个高精度的全参数IIR滤波器,配备6-60dB/倍频程的IIR分频滤波器,并可通过响应软件图示显示这些滤波/均衡曲线。此外,每个输出通道提供一个高精度的FIR滤波器,可混合线性相位和最小相位均衡。

可见,ESS HD28D/HD24D音频网络产品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涵盖了流动演出、体育场馆、剧院、会堂、电视台、酒店、酒吧、机场、火车站、主体公园、大型厂矿企业、公共广播等中大型项目的需求范围。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65254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652540.html,

华南专业音响工程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652540.html,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同济路66号(同济广场)A座1201室

E-mail: ess@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652540.html,

Tel :86-0757-******** 83363163

Fax :86-0757-******** 83363033

一种通过WiFi实现实时传输音视频的方法及系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652540.html, 一种通过WiFi实现实时传输音视频的方法及系统 作者:林勇 来源:《信息记录材料》2019年第02期 【摘要】针对传统音视频系统布线成本高、耗时长的缺点,本文基于目前使用广泛的WiFi技术,搭建了一套音视频数据传输系统,通过WPS协议和自定义协议,能够一键配对,快速建立通信链路,实现了对音视频的实时传输,大大简化了用户配置过程,有效降低了传统有线传输时的布线成本,极大的扩展了使用场景。 【关键词】WiFi;实时传输;音视频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9)02-0046-02 1 背景 多媒体时代,用户对音视频的展现技术以及便捷性有了更高的需求,在现有技术中,音视频分屏技术通常是通过HDMI、VGA或DVI等方式分屏到多台显示终端,这种有线分屏输出技术,对设备接口有一定的要求,用户的输出显示设备不一定有对应的接口,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输入输出设备通过数据线连接,如果显示设备距离较远,还会增加布线的成本,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方法可以摆脱数据线和接口的束缚,基于无线传输的技术完成音视频传输。 2 通过WiFi实现实时传输音视频的优点 本文提供一种通过WiFi实现实时传输音视频的方法,实现点对点数据传输的同时按自定义协议协商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大大降低网络带宽的负载,提高传输效率。 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基于无线WiFi完成的音视频数据传输,通过一键配对连接,减少各种数据线拔插等操作,变相降低了传统分屏显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2)设备自动协商能力,以最佳采集参数、传输参数以及编解码方式处理数据,大大提高音视频数据传输处理效率;(3)通过自定义协议的协商,完成设备点对点的配对连接,采用单播方式进行音视频数据的传输,且数据经过编码压缩等,降低网络带宽的负载;(4)音视频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配对协商相互独立,可灵活扩展多种使用场景,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3 通过WiFi实现实时传输音视频的具体实施步骤 如图1所示,一种通过WiFi实现实时传输音视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1 应用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是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建设、评审、检测、验收的依据之一。 本要求的技术内容适用于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前端图像采集由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本标准。 2 定义 2.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图像的前端采集、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等采用数字设备组成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传输构成模式可分为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2 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图像在前端采集后经压缩、封包、处理,具有符合TCP/IP特征,传输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如:由网络摄像机、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等相关设备组成的系统)。 2.3 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图像在前端采集后未经压缩、封包即传输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如:由SDI摄像机等相关设备组成的系统)。 3 总体要求 3.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范及标准: GB 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技术工程规范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1050-2007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 GB/T 25724-2010 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GB/T 28181-201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669.5-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第5部分: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常见的视频传输方式

常见的视频传输方式 1、视频基带传输: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系统稳定。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一路视频信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适合小系统。 2、光纤传输: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好,适合远距离传输。其缺点是:对于几公里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 升级扩容。 3、网络传输: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2/ 4、 H.264音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其优点是:采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只要有Internet网络的地方,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其缺点是:受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目前的ADSL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4、微波传输:是解决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方式之一。采用调频调制或调幅调制的办法,将图像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转换为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输。其优点是:综合成本低,性能更稳定,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可动态实时传输广播级图像,图像传输清晰度不错,而且完全实时;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维护费用低。其缺点是:由于采用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如果在大城市使用,无线电波比较复杂,相对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微波信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山体、建筑物遮挡;如果有障碍物,需要加中继加以解决,Ku波段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雨雪天气会有比较严重的雨衰现象。不过现在也有数字微波视频传输产品,抗干扰能 力和可扩展性都提高不少。 5、双绞线传输(平衡传输):也是视频基带传输的一种,将75Ω的非平衡模式转换为平衡模式来传输的。是解决监控图像1Km内传输,电磁环境相对复杂、场合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将监控图像信号处理通过平衡对称方式传输。其优点是:布线简易、成本低廉、抗共模干忧性能强。其缺点是:只能解决1Km以内监控图像传输,而且一根双绞线只能传输一路图像,不适合应用在大中型监控中;双绞线质地脆弱抗老化能力差,不适于野外传输; 双绞线传输高频分量衰减较大,图像颜色会受到很大损失。 6、宽频共缆传输:视频采用调幅调制、伴音调频搭载、FSK数据信号调制等技术,将数十路监控图像、伴音、控制及报警信号集成到“一根”同轴电缆中双向传输。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同轴电缆的资源空间,三十路音视频及控制信号在同一根电缆中双向传输、实

AVB与下一代网络音视频实时传输技术

ESS与AVB音频视频桥网络系统 基于以太网的数字音频传输技术 基于以太网的数字音频传输技术是专业音频行业的一个技术焦点,以其不依赖于控制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特性,广泛的应用到很多项目中。不仅解决了多线路问题,还解决了远距离传输、数据备份、自动冗余等一系列在模拟传输时代无法面对的问题。 目前比较成熟的以太网音频传输技术主要有CobraNet和EtherSound技术,但这两种技术都各有千秋,在它们此基础上,Audinate于2003年推出了Dante这种融合了很多新技术的数字音频传输技术。 至于下一代网络音视频实时传输技术,新IEEE标准——音视频桥,简称AVB,以即插即用和自主开发的姿态面世,则是全世界现场演出行业所梦寐以求的系统解决方案。 CobraNet网络 CobraNet网络是美国PeakAudio公司开发的一种在以太网上传输专业非压缩音频信号的技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OSI二层)的低层传输协议,但无法穿过路由器,只能在局域网中传递,音频流不能大于8个数据包Bundle。它可以在100M以太网下单向可以传输64个48kHz、20bit的音频信号通道(48kHz、24bit信号为56路);除音频信号外,还可以传输RS485串口通信数据及其它非同步IP数据;开放的MIB文件,支持SNMP。一般使用星型(或连星型)网络结构。 EtherSound网络 EtherSound网络是由法国Digigram公司开发的一种基于以太网传输音频信号的技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OSI二层)的低层传输协议,只能在局域网中传递。传输能力为单方向64个24bit、48kHz(或44.1kHz)采样频率的音频通道。不能传递串口信号以及其它IP数据,具有极低的延时。一般采用菊花链结构或以太网星型结构或者这两种结构的混合形式,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互相连接。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第一节视频安防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进空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属于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视频 video 基于目前的电视模式( PAL 彩色制式, CCIR 黑白制式 625 行, 2:1 隔

行扫描),所需的大约为 6MHz 或更高带宽的基带信号。 3.2 视频探测 video detecting 采用光电成像技术(从近红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象信号的一种探测手段。 3.3 视频监控 video monitoring 利用视频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控制和信息记录。 3.4 视频传输 video transmitting 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本系统中通常包括视频图像信号从前端摄像机到视频主机设备,从视频主机到显示终端,从视频主机到分控,从视频光发射机到视频光接收机等。 3.5 视频主机 video controller /switcher 通常指视频控制主机,它是视频系统 * 作控制的核心设备,通常可以完成对图象的切换、云台和镜头的控制等。 3.6 报警图像复核 video check to alarm 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实时调用与报警区域相关的图像,以便对现场状态进行观察复核。 3.7 报警联动 action with alarm 报警事件发生时,引发报警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进行动作(如报警图像复核,照明控制等)。 3.8 视频音频同步 synchronization of video and audio 指对同一现场传来的视频、音频信号的同步切换。 3.9 环境照度 environmental illumination 反映目标所处环境明暗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参见附录 A 。 3.10 图像质量 picture quality 指能够为观察者分辨的光学图像质量,它通常包括像素数量、分辨率和信噪比,但主要表现为信噪比。参见附录 A 。 3.11图像分辨率 picture resolution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 / T367—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 / T367—20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T 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 GB/T 15408—1994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

(idt IEC 60839-1-2)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 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JGJ/T 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视频 video 基于目前的电视模式(PAL彩色制式,CCIR黑白制式625行,2:1隔行扫描),所需的大约为6MHz或更高带宽的基带信号。

视频传输标准

视频传输标准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VGA概述 VGA(Video Graphics Array>是IBM在1987年随PS/2机一起推出的一种视频传输标准,具有分辨率高、显示速率快、颜色丰富等优点,在彩色显示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录[隐藏] VGA应用 VGA原理 内存寻址 程序技巧 技术性细节 标准文字模式 VGA色版 VGA线路 VGA 公插头(通常位于显示器侧> [编辑本段]VGA应用 VGA技术的应用还主要基于VGA显示卡的计算机、笔记本等设备,而在一些既要求显示彩色高分辨率图像又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的设备上,VGA技术的应用却很少见到。本文对嵌入式VGA显示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这种设计方法的嵌入式VGA显示系统,可以在不使用VGA显示卡和计算机的情况下,实现VGA图像的显示和控制。系统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应用灵活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超市、车站、飞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和提示信息显示,

也可应用于工厂车间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信息显示,还能以多媒体形式应用于日常生活。b5E2RGbCAP [编辑本段]VGA原理 1 显示原理与VGA时序实现 通用VGA显示卡系统主要由控制电路、显示缓存区和视频BIOS程序三个部分组成。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主要完成时序发生、显示缓冲区数据操作、主时钟选择和D/A转换等功能;显示缓冲区提供显示数据缓存空间;视频BIOS作为控制程序固化在显示卡的ROM中。p1EanqFDPw 1.1 VGA时序分析 通过对VGA显示卡基本工作原理的分析可知,要实现VGA显示就要解决数据来源、数据存储、时序实现等问题,其中关键还是如何实现VGA时序。 VGA的标准参考显示时序如图2所示。行时序和帧时序都需要产生同步脉冲(Sync a>、显示后沿(Back porch b>、显示时序段(Display interval c>和显示前沿(Front porch d>四个部分。几种常用模式的时序参数如表1所示。DXDiTa9E3d 1.2 VGA时序实现 首先,根据刷新频率确定主时钟频率,然后由主时钟频率和图像分辨率计算出行总周期数,再把表1中给出的a、b、c、d各时序段的时间按照主计数脉冲源频率折算成时钟周期数。在CPLD中利用计数器和RS触发器,以计算出的各时序段时钟周期数为基准,产生不同宽度和周期的脉冲信号,再利用它们的逻辑组合构成图2中的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系统简述

1、安全生产中杜绝“三违”中,三违是不包含:(D) A.违章指挥 B. 违章作业 C.违反劳动纪律 D.违反常规作业 2、视频被分为模拟视频和(B)。 A.数字信号 B.数字信号 C.VGA D.DVI-D 3、(D)是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俗称 A.安防系统 B.视频系统 C .报警系统 D.门禁系统 4、在入侵报警系统中,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所指的是(A)。 A.周界 B.监视区 C.防护区 D.禁区 5、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A). A.GB B.GB/T C. GA D.GA/T 6、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B) A.GB B.GB/T C. GA D.GA/T 7、标准《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是由(B)颁布的。 A.国务院 B.公安部 C. 科技局 D.中科部 8、视频监控系统中。图像质量不应低于《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的(D)。 A. 二级 B. 三级 C.五级 D.四级 9、视频监控系统中。回放图像质量不应低于《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的(B)。 A. 二级 B. 三级 C.五级 D.四级 10、监控目标的最低环境照度不应低于摄像机靶面的最低照度(C)倍。 A.30 B.40 C.50 D.60 11、云台设置的高度,室内距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C)m,室外距地面不宜低于(C)m。 A.2 ,3 B .2.5 , 3 C.2.5 ,3.5 D 3 ,3.5 12、采用联合接地极时,弱点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相聚距离(C)以上。 A.2m B.2.5m C.3m D.3.5m 13、我国的安全技术规范(B)管理机构是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14、我国电视扫描制式采用的是(D)。 A.NISC B.SECAM C.D3 D.PAL 15、目前图像质量评价标准通常采用(B)级损伤制。 A.6 B.5 C.4 D.3 16、监视画面出现术纹干扰,且严重时无法观看,干扰的原因不可能是(D)。 A.视频电缆屏蔽性能不好。 B. 供电系统,电源不洁净。 C.系统附近有强干扰。 D.摄像机镜头有污垢。 17、入侵探测与报警系统的最基本组成不包括(D)。 A.入侵探测器 B.报警控制器 C.通信联网 D .保安警卫力量 18、数字型号进行无线传输时,描述错误的是(C). A.除采用基带传输外,更多的是采用调制传输方式。 B.传输过程不需要载波。 C.抗干扰性能与频带宽度没有关系。 D.信号传输你能保密。 19、报警信息用有限传输方式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有效应用

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17T11:39:08.0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高春玲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通信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通信技术和通信质量也逐渐提高,已经能够达到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通信要求。 国脉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通信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通信技术和通信质量也逐渐提高,已经能够达到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通信要求。但是,由于信息建设步伐一直加快,我国现在具备的传输技术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已经不能再继续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因此,必须要对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功能和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使传输技术的优点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的通信工作中,从而提高人们的通信质量,满足人们的通信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最终促进我国通信事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通信工程;传输技术;有效应用 步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为通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通信工程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如今得到广泛应用的可视化通话以及4G网络都是通信工程的重要应用手段。在发展通信工程的过程中,传输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发展通信网络的重要手段和物理平台,承载着通信工程发展的各种业务。只有建立一个良好完善的传输网络,才能够为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和灵活方便的服务环境,这也就使得传输网络的建设得到了各大通信运营商的高度重视。 1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特点 1.1传输设备具有较小的体积 现如今,我国使用的大型传输设施正逐渐的被小型化设施所代替。例如,信号的扩展设备,这种设备不仅重量轻,面积小,而且还变得更加简单、便于使用者携带和移动。传输设备具有较小体积的优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能够缩小传输设施所需的占地面积,节省了使用空间。第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方便。第三,极大的降低了传输设备的研究成本,促进了传输设备的生产和发展。第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传输设备的价格降低,并且其功能和作用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创造出优质的传输环境,促进通信工程快速、高效、平稳的发展。 1.2功能越来越多 设备传输小型化的发展形势到来,传输设备也开始实现多个独立设备功能性集成。这样能扩宽传输网络的容量利用效率,也能缩小光缆纤芯的整体容量占比。为让传输产品的功能更多,就要提升产品的全部技术含量,让传输信号能够更好地接入到设备内进行传输,特别是减少分散接入复杂工序,能节约现有的使用成本。当前,受到传输设备整合影响,在将以太网信号接入到传输功能后,具有运营资格的运营商都要通过互联网实现信号的高效传输,然后使用互联网信号让传输接入得以实现。随着我国通信用户的增设,网络覆盖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大,所有的相关通信设备也能满足小型号,多功能的要求。 1.3传输设备一体化 传输设备一体化的产生就十分明显。先要了解到单板机的速率,把相同速率的设备更好的集合在一起,便于监督管理。但要注意一点,这种融合有新的特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业务融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监管系统将他们更好的集合在一起,然后在关键路由器上面安装备用设备,放置路由器产生故障后直接断网,造成局域网闪断,为信号传输提供更多的便利。实现传输技术的一体化,能利用SDH技术将速率不同的接口板卡与传输设备更好的契合在一起,在某处进行插入,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传输速率。利用分插技术,灵活的分配电路设备,以期强化局域网建设。 2通信工程传输技术 2.1SDH技术 SDH是根据ITU-T的建议定义的同步数字体系,它是将交换功能、线路传输以及复接融为一体的综合信息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信息结构等级称为同步传送模块STM-N模块,利用块状帧结构承载数据,每一帧都由9x270xN列字节组成。这个结构总共分三个区域,分别是SOH(分段开销区)、STM-N净负荷区与AUPTR(管理单元指针区)三个区域。SDH传输技术可自动选择路由,方便通信传输网络的维护、控制,管理性能强,可传输高速率的通信业务,是目前我国通信企业构建骨干光传输网络的基础技术,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通信传输技术。 2.2ASON技术 ASON通常被称为自动交换光网络,是通信工程常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技术。ASON具有分布式控制层面,支持通信工程多种保护、业务恢复方式。在通信工程中应用ASON技术构建通信传输网络时,主要组网方式应选单个控制域。如果选多域联合组网方式,通信工程的传输网络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网络互联、网络混乱等情况。这是因为我国通信工程的E-NNI技术发展还不完善,没有能力支持多域联合组网。构建ASON传输网络还可利用通信工程的SDH(同步数字体系)补充ASON传输网络的不足,使其在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传输中具有提供相应等级信息的功能。大规模升级ASON传输网络时,应将SDH归化进同一个控制区域内,用智能化集中网络对其集中进行智能化管理。此外构建的ASON传输网络正常运行后,维护人员应将工作重点放在监控网络状态、主动响应网络故障上,否则ASON传输网络将不能有效分担通信传输业务,不能有效支持大客户专线等业务。 2.5WDM系统 WDM(波分复用)将多种频点的光载波信号在发送端经复用器(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经解复用器(分波器,Demultiplexer)再将不同频率的光载波分离,然后由接收机处理恢复原信号。WDM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光纤频率带宽的使用效率,从系统的本质来说,WDM系统在同样的时间下,进行不同的波长信号传输,高效地实现了通讯技术对光信号的传输。 2.4OTN技术 OTN被称为光传送网技术,它是通信工程中应用比较常见的一种数据传输技术。OTN技术的原理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

多站点远程实时视频传输与控制系统

ISSN 1000-0054CN 11-2223/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 ua Un iv (Sci &Tech ),2008年第48卷第7期 2008,V o l.48,N o.723/41 1154-1156   多站点远程实时视频传输与控制系统 刘小康, 戴梅萼, 王 昊, 吴照人, 孟凡博, 叶 银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 收稿日期:2006-01-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3148,60503039); 航天部创新基金项目(J0320060003) 作者简介:刘小康(1983—),男(汉),湖南,硕士研究生。通讯联系人:戴梅萼,教授,E-mail:me@tirc.cs.ts inghua.ed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652540.html, 摘 要:为了实现远程监控图像的清晰,并保障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需要高效率和高质量地进行视频压缩,无差错地进行快速网络传输,有效地进行命令控制。通过优化最新的H .264视频编码算法,设计有效的传输方案和引入自适应的传输机制来解决远程活动图像传输系统中存在的清晰、实时、高效、可靠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较原有的T .264编码方案速度提高了30%以上,设计的传输策略在保障传输速度的同时,能有效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在系统中引入的几个关键技术对远程视频传输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应用软件;视频编码;视频传输;命令控制;自适 应;远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 P 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54(2008)07-1154-03 Multiple site ,real -time video transmissions for remote control systems LIU Xiaokang ,DAI M ei ’e ,WANG Hao ,WU Zhaoren , MENG Fanbo ,YE Y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 T s inghua University ,Beij ing 100084,China ) Abstract :High image quality,fast,reliable rem ote control sys tems requ ire efficient video com pres sion algor ith ms, robus t netw ork tran smis sion strategies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th ods.T he H.264algorithm w as optim ized to des ign an effective tr ans miss ion meth od for a s elf-adaptive remote control sys tem.Tests sh ow that the optimized algorithm is more than 30%faster than the T.264algorithm. T he sys tem can b e applied to various netw ork en vir on men ts w ith more efficient transm ission.Th es e techniqu es sign ifican tly im prove remote con tr ol s ystem s. Key words :application software;video coding;video transm ission ; com man d control;s elf-adaptive,remote con tr ol 近年来网络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视频编码/解码技术也不断进步,H.264视频编码标准 [1] 的出 现,极大地提高了视频编码的压缩率,并能获得更好的视频重构质量。由于它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和不同 网络条件,从而被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如视频点播、广播、视频压缩存储等。另一方面,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交通管理中心对车流的监 控,护理中心对病人状况的监控等。该技术的核心问题是视频采集端的数据压缩、视频监控端的解压缩和二者之间的数据有效传输 [2,3] 。为减轻网络带宽负 荷,需要更高的视频压缩比;为实现更好的监控效果,需要更好的视频解码重构质量。 本文作者选用H.264进行视频压缩解压缩,并通过有效的传输方案和命令控制手段,实现了一个基于H.264的高保真活动图像远程传输与控制平台。 1 系统结构 整个视频传输与控制平台采用Client/Server 架构。采集端为Ser ver 端,获取原始的视频数据,作为服务器提供数据源;控制端作为Client 端,主动连接采集端获取视频数据,通过监控窗口显示远程视频图像,并对远程采集端进行命令控制。控制端通过多线程方式,可启动多个监控窗口,从而实现对多个采集站点进行实时监控。 整个视频远程传输与命令控制平台可分为3个子系统,具体包含9个小的功能模块。这3个子系统及其对应的模块描述如下。 1)视频编解码及传输子系统,包括模块如下。 a )视频采集与压缩模块。 从摄像头获取原始视频流,经H .264算法,形成压缩视频数据。 b)视频传输模块。将压缩视频数据经Internet 从采集端传输到控制端。 c )视频解压缩与显示模块。控制端解码并回放。

各种音视频编解码学习详解

各种音视频编解码学习详解 编解码学习笔记(一):基本概念 媒体业务是网络的主要业务之间。尤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兴起,在运营商和应用开发商中,媒体业务份量极重,其中媒体的编解码服务涉及需求分析、应用开发、释放license收费等等。最近因为项目的关系,需要理清媒体的codec,比较搞的是,在豆丁网上看运营商的规范标准,同一运营商同样的业务在不同文档中不同的要求,而且有些要求就我看来应当是历史的延续,也就是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了。所以豆丁上看不出所以然,从wiki上查。中文的wiki信息量有限,很短,而wiki的英文内容内多,删减版也减肥得太过。我在网上还看到一个山寨的中文wiki,长得很像,红色的,叫―天下维客‖。wiki的中文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阅读后建议再阅读英文。 我对媒体codec做了一些整理和总结,资料来源于wiki,小部分来源于网络博客的收集。网友资料我们将给出来源。如果资料已经转手几趟就没办法,雁过留声,我们只能给出某个轨迹。 基本概念 编解码 编解码器(codec)指的是一个能够对一个信号或者一个数据流进行变换的设备或者程序。这里指的变换既包括将信号或者数据流进行编码(通常是为了传输、存储或者加密)或者提取得到一个编码流的操作,也包括为了观察或者处理从这个编码流中恢复适合观察或操作的形式的操作。编解码器经常用在视频会议和流媒体等应用中。 容器 很多多媒体数据流需要同时包含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这时通常会加入一些用于音频和视频数据同步的元数据,例如字幕。这三种数据流可能会被不同的程序,进程或者硬件处理,但是当它们传输或者存储的时候,这三种数据通常是被封装在一起的。通常这种封装是通过视频文件格式来实现的,例如常见的*.mpg, *.avi, *.mov, *.mp4, *.rm, *.ogg or *.tta. 这些格式中有些只能使用某些编解码器,而更多可以以容器的方式使用各种编解码器。 FourCC全称Four-Character Codes,是由4个字符(4 bytes)组成,是一种独立标示视频数据流格式的四字节,在wav、avi档案之中会有一段FourCC来描述这个AVI档案,是利用何种codec来编码的。因此wav、avi大量存在等于―IDP3‖的FourCC。 视频是现在电脑中多媒体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为了适应储存视频的需要,人们设定了不同的视频文件格式来把视频和音频放在一个文件中,以方便同时回放。视频档实际上都是一个容器里面包裹着不同的轨道,使用的容器的格式关系到视频档的可扩展性。 参数介绍 采样率 采样率(也称为采样速度或者采样频率)定义了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离散信号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采样频率的倒数叫作采样周期或采样时间,它是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注意不要将采样率与比特率(bit rate,亦称―位速率‖)相混淆。 采样定理表明采样频率必须大于被采样信号带宽的两倍,另外一种等同的说法是奈奎斯特频率必须大于被采样信号的带宽。如果信号的带宽是100Hz,那么为了避免混叠现象采样频率必须大于200Hz。换句话说就是采样频率必须至少是信号中最大频率分量频率的两倍,否则就不能从信号采样中恢复原始信号。 对于语音采样: ?8,000 Hz - 电话所用采样率, 对于人的说话已经足够 ?11,025 Hz ?22,050 Hz - 无线电广播所用采样率 ?32,000 Hz - miniDV 数码视频camcorder、DAT (LP mode)所用采样率 ?44,100 Hz - 音频CD, 也常用于MPEG-1 音频(VCD, SVCD, MP3)所用采样率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

第一章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概念 第一节概念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指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第二节名词解释 2.1视频video 基于目前的电视模式(PAL彩色制式,CCIR黑白制式625行,2:1隔行扫描),所需的大约为6MHz或更高带宽的基带信号。 2.2 视频探测video detecting 采用光电成像技术(从近红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像信号的一种探测手段。 2.3 视频监控video monitoring 利用视频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控制和信息记录。 2.4 视频传输video transmitting 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本系统中通常包括视频图像信号从前端摄像机到视频主机设备,从视频主机到显示终端,从视频主机到分控,从视频光发射机到视频光接收机等。 2.5 视频主机videocontroller/switcher 通常指视频控制主机,它是视频系统操作控制的核心设备,通常可以完成对图像的切换、云台和镜头的控制等。 2.6 报警图像复核video check to alarm 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实时调用与报警区域相关的图像,以便对现场状态进行观察复核。 2.7 报警联动action with alarm

报警事件发生时,引发报警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进行动作(如报警图像复核、照明控制等)。 3.8 视频音频同步synchronization ofvideo and audio 指对同一现场传来的视频、音频信号的同步切换。 2.9 环境照度environmenta lillumination 反映目标所处环境明暗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参见附录A。 2.10 图像质量picture quality 指能够为观察者分辨的光学图像质量,它通常包括像素数量、分辨率和信噪比,但主要表现为信噪比。 2.11 图像分辨率picture resolution 指在显示平面水平或垂直扫描方向上,在一定长度上能够分辨的最多的目标图像的电视线数。 2.12 前端设备terminal device 指分布于探测现场的各类设备,在本系统中,通常指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设备(如镜头、云台、解码驱动器、防护罩等)。 2.13 分控branch console 通常指在中心监控室以外设立的控制和观察终端设备。 2.14 视频移动报警video moving detecting 指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现场图像变化,一旦达到设定阈值即发出报警信息的一种报警手段。 2.15 视频信号丢失报警video loss alarm 指视频主机对前端来的视频信号进行监控时,一旦视频信号的峰峰值小于设定值,系统即视为视频信号丢失,并给出报警信息的一种系统功能。 第二章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构成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一般由前端、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前端部分包括一台或多台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镜头、云台、防护罩、解码驱动

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及项目管理 宋风光

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及项目管理宋风光 发表时间:2019-09-12T11:53:34.6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宋风光1 唐玮凡2 张韧维3 赵继明4 [导读] 摘要:如今,发布一条消息可以很快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通信。 1.身份证号码:41272119860211XXXX; 2.身份证号码:51112619821021XXXX; 3.身份证号码:51021319811102XXXX; 4.身份证号码:15262419840208XXXX 摘要:如今,发布一条消息可以很快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通信。信息的快速流通是促进全球一体化的一大助力。这么强大的互联网通信的建立依赖于通信传输技术的支持,本文从传输方式的多样性出发,介绍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及应用方式,同时介绍如何有效管理通信工程项目,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通信传输工程的施工速度。 关键词:传输技术;技术应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原来的通信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优化升级通信技术在现阶段变得尤为重要,不仅能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并且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我国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果通信工程不能合理创新发展,那么首先将导致不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其次会使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严重者会对社会经济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1通信传输技术的介绍 通信传输技术按传输介质的不同特性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的产生应用让我国的通信事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的通信技术仍然有很大的潜能,需要更多人去探索和研究。文字、语音、视频等数据传输形式的变化表现了我们对更具体、更形象的通信技术的追求。 1.1有线传输技术 有线传输技术是将导线、电缆、光缆等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传输方式,目前主要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其中,最主要的且应用最广泛的媒介是光纤。双绞线电缆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相互缠绕在一起构成的,这种缠绕方式可以使两跟导线上的辐射电磁波互相抵消,减少对信号的干扰。双绞线可以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的结构简单,阻然效果好,屏蔽双绞线抗电磁干扰强,数据传输速率快。同轴电缆有四个组成部分由内向外同轴放置,即中心导体、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外绝缘层。虽然同轴电缆和屏蔽双绞线都具有金属屏蔽层,但同轴电缆可以传输的信号频率高于屏蔽双绞线。光纤一般采用石英玻璃制作,且光信号的传输必须满足全反射条件。与其他两种传输介质传输电磁信号相比,光纤中传输的是光信号,且其是在全反射的条件下以三角波的形式向前传输的,所以光纤的抗干扰性能更强,光信号的衰减速度更慢,在信路中的传输损耗更小,最适合长距离的传输。光纤的传输信号的频带宽,适合传输不同频率的信号,通信容量大,传输速率快等优势满足了现代通信的发展要求,且光信号只在光纤中进行传输,保密性强,数据的安全能得到保证,不会轻易地被截取或窃听,适合构建高速网络。光纤还可以在恶劣环境中进行信号传输,光纤的优势决定了光纤有线通信技术将会是以后通信技术发展研究的重要对象。 1.2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是利用微波,红外线等人摸不着的材料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传输方式。无线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将需要传送的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在自由空间中传播,不受空间的限制,且相较于有线传输技术,其要求的不多,需要花费的建设资金比较少。但由于信号是在自由空间中传播,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的能量会受到自由空间中小液体的影响损失掉一部分,信号强度也会随着传输时间而衰减,又由于色散效应和多径传输效应,容易产生传输失真。且无线传输的传播方向不受限制,接收天线要想接收到传输信号需要多角度进行转换,避免消息的遗失。但是在近距离的传输中,无线传输信号的衰减幅度不大,且采用无线介质构建的网络灵活多变,易于组建和维护,因此,无线传输技术适用于近距离传输。 2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分析 2.1本地骨干线网的应用 基于本地骨干线网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合理利用通信传输的两种技术,不仅可以加强传输技术的运用,而且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最大化地发挥出智能光网络技术与同步数字体系传输技术的优势。容量较小是本地骨干线网最致命的缺点,给信号传输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如果是大容量的信号传输,建议不要选择此线网。一般情况下,管道式铺设是本地骨干线网的主要铺设方法,在这种形式的大量铺设下,可以明显提高网络维护的安全系数,并且在质量达标的同时也便于对网络进行实时维护与监管。本地骨干线网虽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但是其性价比还是远高于其他传输技术,所以此传输网更适用于短线程的信号传输,不仅保证信号传输质量,还可以提升信号传输效率。 2.2长途干线的应用 虽然同步数字体系传输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传输效果,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和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机遇并取得突破,通信工程作为电子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其受重视度也在不断增加。一般的同步数字体系传输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积极对现有资源开发创新才是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长远之策。其中研究人员以及专业学者在研究中将大容量波分复用技术与同步数字体系相互结合,这不仅在传统传输定律下实现了创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优化了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将其网络系统的最大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传输灵敏度上也得到了相应的突破。 2.3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 无线接入技术的组网速度十分迅速,可以在各个行业中达到准确接入的程度,进而为网站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此外,在进行接入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其场地的特征进行筛选,选出最科学合理的接入方法,进而达到传输效果最佳的目标。基于传输信号质量好与效率高等优势,无线技术常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企业单位、机场车站、商圈等高密度人群的地方。 3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 了解各传输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是设计一个通信工程项目的基础,一个通信工程项目的建立实施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使通信工程项目的完成度更高。一个项目的设计需要尽可能的满足在有限的的建设环境下覆盖范围尽可能地广、无通信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