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心理障碍———焦虑

儿童常见心理障碍———焦虑
儿童常见心理障碍———焦虑

儿童常见心理障碍———焦虑

焦虑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患儿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烦躁不安,担心害怕,感情脆弱。这类儿童还时常伴有睡眠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儿童心理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境遇性焦虑

境遇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灾害等,儿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然不可终日。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延往往会自然消失。

分离性焦虑

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患焦虑症的儿童对学习缺乏信心,严重者可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交往行为常表现出退缩,依赖心强,做事优柔寡断,常不受同伴的欢迎。长期这样,患儿可能形成抑郁阴沉、自卑感强等人格特征。因此,对焦虑症儿童应予矫正。

首先,应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睦的家庭气氛。在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患儿可减少焦虑的出现,性情获得较好的发展。

其次,应改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父母和教师应端正教育态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出发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提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患儿就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避免因期望过高而出现焦虑的表现。

儿童常见心理障碍———退缩

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过于“老实”、“听话” ,入学后十分孤僻沉默 ,胆怯畏缩 ;上课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 ,老师提问时 ,不是答非所问就是结结巴巴 ,表现出心慌意乱的样子 ;课间或上体育课时 ,宁愿一个人呆在一边 ,也不愿意和同学们相伴 ,更不用说参加集体活动了。

其实孩子所表现的就是儿童期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退缩。退缩是儿童严重行为问题之一 ,它是一种消极的社会适应方式 ,多在儿童的学龄前期 (5- 7岁 )即有所表现 ,到他们上学后 ,问题就逐步明显暴露出来 ,如果不及时纠正 ,将影响到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儿童退缩行为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有的家庭缺乏民主气

氛 ,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表示心烦 ,甚至粗暴制止 ,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 ,久而久之 ,孩子会形成拘谨、胆怯、缺乏创造力的性格 ,孩子虽变得服服帖帖 ,但却丧失了最可贵的自信品质 ;长期的家庭不和睦甚至家庭破裂 ,会作为强烈的生活事件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有些家长本身就性格古板 ,不善交往又很少参加娱乐活动 ,而孩子最善于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 ,因而就变得沉默而内向 ;还有一些家长不尊重孩子与同伴交往的心理需要 ,给予限制阻挠 ,这样孩子就容易产生孤僻、不善交际、冷漠等不健康心理。

儿童退缩行为的预防 ,重点是改进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父母要以身作则 ,以身教代言教 ,对孩子既不可溺爱 ,也不可粗暴和冷漠。父母应摒弃家长作风 ,使家庭中的任何人 ,包括孩子的正确意见 ,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要常对孩子表示信任 ,多支持孩子和小朋友来往 ,注意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对于已有退缩行为的孩子 ,父母及老师应耐心加以引导 ,使其与其他儿童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在集体活动中改变自己 ,建立自信 ,战胜退缩。

日前,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心理科的梅其霞和邓安宁教授,对该院近两年就诊的2706名心理行为障碍儿童进行临床分析发现,精神发育迟滞、学习困难和脆弱性儿童综合征占就诊患儿的前三位.而脆弱性儿童综合征患儿得病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溺爱。

溺爱可造成儿童心理障碍

近两年,到儿童医院心理科诊病的儿童远远低于10%儿童心理行为疾病的发生率,其中确诊为心理行为障碍疾病的7~12岁儿童最多,占总数的52%。在整个性别比中,男性是女性的2倍.专家们认为,患脆弱性儿童综合征的病儿,在最初并无心理行为障碍,但患儿父母对小儿可能患某种疾病潜意识的恐惧而导

致心理失衡,从而对小儿过分保护、限制、干涉或溺爱。尤其对小儿的健康过分担心,甚至疑病而反复就医,从而造成儿童情绪紧张,过分依赖、多疑,甚至好争吵和多动等,给孩子带来心理行为问题。因此,医生建议,在从心理和药物治疗此类小儿疾病的同时,应对其父母进行心理调整,尽可能调动群体的力量,消除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心理障碍常见的10种表现

儿童心理障碍常见的10种表现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父母的心头肉。现在,孩子健康平安是家长的基本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更重视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发展。但是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心理有没有障碍,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心理障碍会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多动症 多动症又名轻微脑功能障碍,儿童主要表现在对任何事注意力都不集中,经常做些小动作,情绪起伏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学习都受到严重影响。 二、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没有任何身体原因时,突如其来的出现恐惧状态。主要表现在自信不足,过分敏感,饮食差,容易哭闹。 三、抽动症 抽动症主要表现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经常不由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出现肌肉的快速痉挛现象。同时,性格表现紧张、自卑等。 四、攻击症 有这类症状的孩子经常东奔西跑,爱搞恶作剧,捉弄、讽刺别人,对美好的事物不知道珍惜,喜欢打架。 五、失眠症 有失眠症的孩子入睡困难,睡前胡思乱想,睡中容易惊醒,有时会梦游,天亮后什么也不记得,睡眠质量很差,白天精力不足,影响生活学习。 六、恐惧症 有恐惧症的孩子对一些事物或场景莫名的产生害怕的心理,想赶快离开。有时遇到打雷、闪电等表现的很紧张、害怕等。 七、贪婪症 贪婪就是对一切都不满足,极端自私,甚至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不会为别人考虑。

八、懦弱症 有这种症状的儿童遇事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心,心理素质低,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甚至受到伤害时也不会自我保护。 九、嫉妒症 有嫉妒症的孩子很难容忍别人比自己优秀,看到别人成绩好,自己没成功的事别人成功了会心理不平衡,甚至会说别人的坏话等。 十、性过敏症 这类儿童容易被原始的性欲左右,有时甚至会沉浸在自己的性幻想性中,或者不敢同异**往,捉弄异性等,甚至会强行发生性行为。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我们不仅希望孩子身体健康,更要让孩子心理健康。儿童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家长多耐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早发现,及早矫正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多见于女孩。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

儿童常见20种心理问题3-6岁

3-6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对于3-6岁的孩子,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而儿童期的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以及人格形成的起始阶段。俗话说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儿童期奠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对于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的忽视和社会宣传的缺乏,大家对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自闭症、多动症等儿童期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儿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轨迹,做好孩子的心理保健预防以及矫正工作,我们特意录制了本片。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 咬指甲 【案例】 洋洋(化名),男,5岁,性格内向、胆小、怕孤独、不合群,尤其受到成人指责时表现得紧张。上课、睡觉时,经常将手指放在口中,入神地咬指甲。从周岁起,他先是吃衣角、咬被角,后来由于大人阻止,虽不再吃衣角、被角,但产生了吮吸手指的行为。洋洋出生后由于母乳不足,由人工喂养,1岁半后由外婆抚养。父母在外打工,每周到外婆家去看望他一次。长大一些后,跟父母同住,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玩耍。

【行为表现】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形成原因】 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专家支招】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 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矫正方法具体步骤为: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90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 突双方的关系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人 2. 对人际交往认识错误的是() (A) 期望值不要太高 (B) 有选择 (C) 单向 (D) 平等 3. 培养个体科学的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4. 替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升华和补偿 (A) 表同 (B) 投射 (C) 升华和补偿

(D) 反向作用 5. “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说明() (A) 心理健康最重要 (B) 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是互为因果 (C) 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没有关系 (D) 生理健康最重要 6. ()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A) 快乐 (B) 愤怒 (C) 恐惧 (D) 悲哀 7. 事实表明,()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 (A) 认识 (B) 意志 (C) 情感 (D) 理性 8. 营造和谐共事的环境不包括() (A) 待人以诚 (B) 八面玲珑 (C) 直抒坦言

(D) 坦荡处事 9. ()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A) 快乐 (B) 愤怒 (C) 恐惧 (D) 悲哀 10. ( )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A) 智力表现正常 (B) 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C) 情绪积极稳定协调 (D) 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 11. 睡眠前过饱、饥饿、口渴等也会直接影响睡眠属于()失眠 (A) 心理因素 (B) 生理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年龄因素 12. 与人交流的误区是() (A) 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 充分的回应 (B) 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 (C) 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

比死亡还强大的心理焦虑 (1)

比死亡还强大的心理焦虑 郭国旗 应该的魔咒 当有人告诉我们,让我们善待自我,远离忧虑的陷阱,放下不开心的情绪,让我们笑迎未来,让我们自信而走自己的路,让我们面临重要的考验时不要害怕和紧张……这之类的道理说的很好很精彩,但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但我们真正能够做的到吗?”,既然做不到,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说这些话的人是在安慰谁呢?从深层心理来看,说这些“语重心长”的话的人,正是没有能力带别人走出迷雾和沼泽地的向导,正是用这些说法掩饰自己的无能之人。 这一切都是依据“应该……”的魔咒,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而不是让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应该(不应该)模式产生的本质在于,当一个人无力把握世界的本质,也无法感受到事物的博动,更不能容忍不确定的震荡时,只有把一切还原成机械的静态,才能缓解焦虑,所以世界于他的思维必须是静止的才心安。 正是“应该……”的魔咒,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心理问题,让人们无法成长,正如同让一个幼稚的小孩子奔走在并不和善的人类丛林里,如何能获得快乐和宁静!为什么不能让人真正地成长呢?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对于一个要将生命抛弃掉的抑郁症者,“应该……”的魔咒,会说些做些什么呢?它会给我们一个标签,让我们站在悬崖的旁边,觉得我们是最没有危险的人,标签让我们心安,如果我们不幸跌入了深渊而死,我们就无法再说站在悬崖旁边并不安全,真相也就随着跌入深渊的人而沉默了,而且标签特别有买场,因

为“人需要太多的自欺,否则活得不轻松”。 “应该……”的魔咒对抑郁症者如是说,抑郁症不过是人们的感冒,谁会怕感冒呢?又有谁会当回事呢?但是这种人可能没想到上世纪初的感冒夺走了几千万人的生命,人们没有想到这样的一句话隐含的是什么,这句话让人心安,但是一个抑郁症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不知道自己内心冲突的根本原因,他会再次地走错方向而迷失,也许在转弯的路边会回到人们的身边,但却因为标签的舒服而死在茫然的路途上,转向我们自身,我们又有几个人没有内在的焦虑呢? 心理问题有很多,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点来展示心理的问题的模样,从而让大家有个感性的碰触。 焦虑性心理障碍 “焦虑比死神厉害” 一天早晨,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一个人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我要去带走100个人”死神回答。“太可怕了”那个人说。“事实就是这样,”死神说,“我必须这样做。”这个人跑去提醒所有人:死神即将来临。 到了晚上,他又碰到死神。“你告诉我你要带走100个人,”这个人说,“为什么有1000个人死了?”“我照我说的做了,”死神回答,“我带走了100个人,焦虑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焦虑是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笔者借用这个问题带领大家来了解心理问题的一角。焦虑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建设性的存在焦虑,涉及到命运与死亡,罪疚与惩罚,空虚与无意义,孤独与分离,它是促使人格成长,成长到能与各焦虑相伴。第二种是破坏性的神经症焦虑,它是由一系列的卑微感、责备感、荒谬感、疏离感合成,促使人格萎缩,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陷入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8种成因及应对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二)逆反心理 很多少年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三)孤独心理 一些少年儿童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四)嫉妒心理 在学校里,一部分少年儿童因漂亮的容貌、优异的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教师的宠爱,也会引发另一部分少年儿童的嫉妒之心。具有嫉妒心理的少年儿童,一旦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少年儿童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五)惧怕心理 就少年儿童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少年儿童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使父母的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忽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就容易产生

儿童常见心理障碍及行为矫正教案资料

儿童常见心理障碍及行为矫正 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儿童都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他们必须处在发展计划的最中心位置,他们的健康、能力、知识和精力都将会决定世界上的农村、城市和国家的将来。我国卫生部在《2002—201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指出:“要开展重点人群的干预,……应高度重视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使学生心理行为得到及时发现和适当的处理。目前,从我院心理门诊量看,儿童和青少年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数量逐年上升,并来就诊时已经到很重的程度。近几年来,特别是儿童自闭症病人数每年剧增,在这些患儿中,有55.2%自闭症儿童存在发育性共济失调,并伴有多动、抽动、品行、焦虑、情感障碍、抑郁等共患病。下面就儿童常见的主要心理障碍,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儿童心理常见病的主要分类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主要特征:冲动、多动和维持注意的能力减低 (学龄前期儿童) ●过分的喧闹和捣乱,不好管理,惹人厌烦 ●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经常惹祸 ●无法接受幼儿园教育 (6—12岁儿童)

* 不安静/好动 * 注意力难于集中 * 好发脾气/行为冲动/自我控制力差 * 和同学搞不好关系 * 学习成绩不佳 * 品行问题 (青少年) ●主观感到自己注意力集中困难 ●学子成绩大幅度下降,厌学 ●做事不考虑后果,经常和父母顶嘴、与老师争执,与同学 缺乏合作精神,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做出过分反应 易发人群 (按着严重性主次顺序) * 婴幼儿和学龄前出现活动水平增加 ●幼儿时期家长的批评/强制性行为 ●ADHD家族史 ●母孕期吸烟、饮酒、体质差 ●母孕期并发症多(尤其是早产和/或与颅内出血有关的低 体重) ●单亲家庭,同时文化水平低(提示家长可能存在ADHD症 状) ●婴儿期身体素质差,运动、言语发育迟缓。

异常心理的主要表现

常见异常心理的主要表现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在全世界范围人群中至少1%的人有可能在其一生中发生此心理障碍。在我国90年代北京地区的统计患病率为0.97%。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所以中学生和大学生正是在此病的高发年龄阶段,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或是贫困地区的学生发病率较高。在青年教师中也不可忽视此病的发生。不少人以为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等在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向精神分裂症,或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可以引发精神分裂症,其实这些都是被误解的习惯性错误看法。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识别和诊断需要全面的观察及多种方法的确诊,了解患病前后的整体详细过程是帮助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此心理障碍的病因尚不清楚,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症状。尽管如此,大量的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现象学的研究资料表明这是一种病理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疾病。所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是一种“临床”性的诊断,识别和判断都是依靠“临床过程”。 1.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 绝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表现出典型症状之前其实都已经处于多年的“隐性”状态。在此期间可能表现为退缩、孤僻或与众不同。通常称作为有点“怪兮兮”。他们的思维和语言令人费解,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减少或反应怪异,要么觉得对于周围一切都没有感觉,要么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别人驱使的结果。有些患者认为自己非同于一般常人,具有特殊的能力和才华,有“神秘”和“超感”的体验。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情感冷漠、平淡或不适切,但由于意识清晰,智力正常,在学习的效率和成绩都一时显示不出存在问题。上述“怪兮兮”的状态可以持续数年,隐含地在逐步恶化,直到精神障碍首次发作前异常的思维和行为这才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 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1)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思维障碍的两大类型。 思维形式障碍表现为思维的令人费解和逻辑紊乱。常见的特征性的表现形式有:

常见的七种儿童心理问题

常见的七种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能力,所以面对自己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例如:想博取关心而佯装头疼、以反抗父母掩饰内心的焦虑。诸如此等问题,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其次,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也不见得与成人相合,例如:忧郁症;成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而儿童却无此种倾向;同样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幻觉、妄想、幻听等,不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却是退缩。 另外,由于儿童正逢利用周遭环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阶段,如果能及早治疗,较具成效、且对孩子的伤害会减少许多,但是若拖延处理时效,就得多费一番周折。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类。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许你会说,你所碰到的问题不只这些。的确;孩子的问题并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们列举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不是想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分类,而是想让父母亲了解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时必须注意、甚至治疗。 1、自闭症 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复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 产生自闭症可能的原因有:遗传、脑伤以及父母对子女冷漠的管教态度等。其治疗方法,积极方面:应注意自己的管教态度、适时提供爱及关怀、并妥为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消极方面:则应给予行为治疗,例如用代币学习或社会性增强等方式来建立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饮食行为等。 2、多动症 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心理健康 摘要:焦虑是一种日常概念,同时也是临床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它有两个维度:紧张维度和恐怖维度;焦虑 是心理障碍的一种,与他相对的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 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导致焦虑的有生物、社会和个性原因,焦虑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 面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心理健康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 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引发的种种心理压力又会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抑 郁,阻碍心身健康,本文且对焦虑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概念做一阐释,并分析引起焦虑的原因及它对心 理健康的影响。 一、焦虑的含义 1.生活中的焦虑概念 焦虑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概念,表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焦虑的经历,甚 至每天都会有焦虑的情绪,只不过其程度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焦虑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多,这是因 为社会的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在客观上增加了现代人的焦虑的机会,因此现代社会的心理保健 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生活中的人们用很多的词来描述焦虑,很少去考查焦虑的科学内涵和外延,仅仅用它来表示一种特定的 心理状态。如果要问什么是焦虑,人们只能作描述性的说明,使用较多的词是:担心,烦闷,紧张,焦急, 这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们关于焦虑的看法是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的。 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焦虑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下面几点认识: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人们对焦虑 有不同的体验,或者说焦虑包括较多的内容,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表现。 2.科学中的焦虑概念 在科学研究中也有焦虑概念。心理学中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来研究,在临床心理学、心理保 健学等学科中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较多。 或者说是一种好的兆头, 当时人们将此描述为可接受的预兆, 在希腊文学和哲学中也有关于焦虑的描述。 这种情绪只有在所谓高尚的人身上才会出现,因此焦虑并不是人人都会有的。但到了中世纪,人们倾向于将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主要是指使人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是在人们不赞同某人、某物或某观点时才出

《异常心理学》多选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1.心理障碍表现为(A C D E)多方面损害。 A、人际关系困难 B、社会赞许程度 C、情绪困扰 D、心理功能障碍 E、职业工作麻烦 2.临床会谈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临床手段可以是(A C D E )。 A、咨询的引导或开端 B、生化检验 C、治疗本身 D、信息采集 E、评估诊断 3.重度抑郁发作的症状表现有(A B E)。 A、自我否定、自卑自责 B、思维迟钝 C、轻浮轻佻、惹是生非 D、好大喜攻、夸夸其谈 E、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 4.研究发现(A B D E)与精分的复发有关。 A、生活应激事件 B、遭受歧视排斥 C、酒精中毒 D、无家可归 E、毒品成瘾 5.依据DSM—IV学习障碍指的是(A B D) A、阅读障碍 B、数学障碍 C、学业成绩不良 D、书面表达障碍 E、品行障碍 6. 应激干预包括(A B D E) A、认知改变 B、情绪调节 C、睡眠剥夺 D、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 E、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7.抑郁症的常见表现是(A B C) A、情绪低落 B、悲观失望 C、自我评价低 D、不愿求治 E、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8.判断心理活动或状态是否正常的标准有(A B C E) A、个人经验标准 B、社会群体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 D、伦理标准 E、医学标准 9.病理心理的发生原因(A B C)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气氛因素 E、信息因素 10.古代人的迷信把心理障碍行为异常归结为(ABCD) A、月亮 B、星辰 C、精灵 D、魔鬼 E、社会 11.社交恐怖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BDE) A、抑郁沮丧 B、逃避或回避与人接触 C、冷漠孤僻 D、置身于社交场景就焦虑惊恐 E、为此而深感烦恼痛苦 12.躁狂发作的症状表现有(BCDE) A、自我否定、自卑自责 B、理想迅速、意念飘忽 C、轻浮轻佻、惹事生非 D、好大喜功、夸夸其谈 E、情绪高涨、干劲十足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E) A、孤独症最终发展成精神发育迟滞 B、精神发育迟滞的程度越严重夭折的风险越大 C、唐氏综合症也被称为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 D、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产生唐氏综合症子女的风险增大 E、唐氏综合症有发展为阿尔采末氏痴呆的风险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大网校》[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872343.html,] ;原文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872343.html,/xl/moni/2855262549.html 14.诱发厌食症或贪食症的影响因素有(ABC) A 、追求完美的挑剔母亲 B、以廋为美的社会时尚 C、体像障碍 D、精神发育迟滞 E、躁狂发作

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4】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单项选择题】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A. 诊断 B. 咨询 C. 治疗 D. 特点【答案】D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 现实原则 B. 道德原则 C. 快乐原则 D. 社会原则【答案】C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A. 防御机制 B. 动机冲突 C. 性的冲突 D. 克制能力【答案】C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 防御机制 B. 本能动力 C. 心理异常 D. 快乐原则【答案】A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 力比多的驱动 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 潜意识的结构【答案】C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 本能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 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答案】A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答案】A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 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 属于思维形式障碍【答案】C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A. 抑郁状态 B. 感染后虚弱状态 C. 睡眠障碍 D. 精神运动性抑制【答案】A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A. 幻觉 B. 错觉 C. 妄想 D. 谵妄【答案】A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A. 内感性不适 B. 非真实感 C. 内脏性幻觉 D. 被洞悉感【答案】C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 真性幻觉 B. 假性幻觉 C. 主观幻觉 D. 脑内幻觉【答案】B 14. 思维鸣响属于: A. 思维障碍 B. 注意障碍 C. 情感障碍 D. 感知障碍【答案】D 15. 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 思维奔逸 B. 思维散漫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答案】A 16. 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 思维迟缓 B. 思维云集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答案】A 17. 违背本人意愿地在脑海中涌现出大量观念,这种症状可能是: A. 破裂性思维 B. 强迫观念 C. 强制性思维 D. 超价观念【答案】C 18. 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 A. 被害妄想 B. 钟情妄想 C. 关系妄想 D. 夸大妄想【答案】C 19. 有嫉妒妄想的人可表现为: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侯曼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 (二)逆反心理 很多少年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三)孤独心理 一些少年儿童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七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七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 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能力,所以面对自己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例如:想博取关心而佯装头疼、以反抗父母掩饰内心的焦虑。诸如此等问题,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其次,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也不见得与成人相合,例如:忧郁症;成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而儿童却无此种倾向;同样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幻觉、妄想、幻听等,不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却是退缩。 另外,由于儿童正逢利用周遭环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阶段,如果能及早治疗,较具成效、且对孩子的伤害会减少许多,但是若拖延处理时效,就得多费一番周折。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类。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许你会说,你所碰到的问题不只这些。的确;孩子的问题并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们列举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不是想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分类,而是想让父母亲了解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时必须注意、甚至治疗。 自闭症 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复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 产生自闭症可能的原因有:遗传、脑伤以及父母对子女冷漠的管教态度等。其治疗方法,积极方面:应注意自己的管教态度、适时提供爱及关怀、并妥为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消极方面:则应给予行为治疗,例如用代币学习或社会性增强等方式来建立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饮食行为等。 过动儿 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一般而言,这些孩子的特征有: .注意力难以集中。 .肌肉协调不良。 .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 .情绪不稳易发怒。 .过度敏感。 儿童过度好动的可能原因有三种:一是家庭压力太大、二是轻微的脑部受损、另一种是天生就属于活动型的孩子。

识别焦虑与抑郁

本期主题:精神疾患与“双心”问题主讲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希林胜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梅颜 发布日期:2011-08-05来源:健康报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社区医生常常碰到这类病人,但又无从判断他们到底是正常的心理情绪波动还是已经到了必须医治的程度。为此,本版编辑邀请有关专家针对社区医生提出的具体问题予以解答。 负性情绪:怎样区分正常还是病态 河南省兰考县中原油田第六社区医院刘海银医生:我们每天上班面对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人是知己,他会把家长里短的事告诉你,通过谈话,我们会知道他的抑郁情绪,给予引导。另一种情况是,医生与病人不太熟悉,患者有心理问题,但不跟医生说,你就要判断、分析,这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目前,基层医生普遍缺乏对心理疾病进行正确诊治的基本功,不知道该如何识别哪种是正常的心理情绪,哪些是病态的。 胜利:刘海银医生提的问题非常好,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前面一种情况,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区分普通的负性情绪和病态的负性情绪。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如何区分焦虑与着急、抑郁与郁闷的问题。 判断病理性焦虑的关键点是过分,特别是泛化到本来不至于着急、担心的事情上,甚至变成完全没有目标的惶惶不安。而且,作为符合临床标准的症状,除了过分担心的心情外,还要伴有身体症状,即运动性不安(如颤抖、小动作多)或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尿频、心慌等)。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不良情绪都是病态情绪。 所谓抑郁,更是这样。其不是一般的郁闷不开心,而是心情极度消沉,泛化到对绝大部分事情的看法都明显消极甚至歪曲,严重到平时能顺利完成的普通事情,做起来都感觉困难重重。甚至,平时有明显愉快感的事情也难以找到愉快感,对愉快事件的回忆像被抽掉色彩的照片——影像(事件经过)都对,就是没了颜色(表述过程使听者体验不到他曾有过的、当时的快乐)。 这样看来,我们临床遇到的大多数负性情绪,都够不上典型的焦虑或抑郁,而更接近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烦闷、恼火、焦急……只是程度比平时重,持续的时间较长,有可能影响了人的日常功能的发挥和生活质量。 对于不大愿意当面和医生交流家庭琐事或负面问题的患者,采用自评工具往往能帮助医生发现他们的不良情绪,如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但作为专业人员应当知道,这些自评工具的特异度并不高,即焦虑自评筛查阳性的患者中,只有60%左右达到临床焦虑水平,抑郁的情况也差不多。另外40%的患者虽然够不上焦虑或抑郁,但也确实心绪不佳,心情不好。如果达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也可以对症处理。 精神疾病:如何与其他疾病鉴别 河南省新乡市幼儿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医院张天社医生:焦虑症与心慌气短有何联系?抑郁症与帕金森病有何区别?另外,对于来自当代社会的压力、困惑与焦虑,该如何有效防治? 胜利:心慌可以是焦虑状态下常见的躯体症状,但是否有心脏基础疾病(显然,心脏病患者也可以焦虑,特别是初发房颤患者焦虑情绪相当常见且强烈),是否可能是心脏以外其他器官的疾病引起(如甲亢导致心慌),需要认真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抑郁症与帕金森病的问题也是常见的鉴别诊断难题,因为两者表现有重叠,但抑郁症特有的无欲与不论病情好坏持续存在的情绪消沉,是可供确立抑郁症诊断的重要线索。情绪反应可以伴随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帕金森病晚期治疗中的开-关反应),有的患者在“关”的阶段符合抑郁症诊断,而在“开”的阶段不符合。抑郁也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孟洪英 厌学:厌学是目前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目前都在谈“减负”,可学习任务仍旧繁重,孩子们每天都忙于完成一大堆作业,学习兴趣日渐消减,但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学习差的同学,由于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造成孩子心理困惑甚至愤恨,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表现为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近年来,因厌学而发生的学生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报道屡见报端。厌学,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焦虑:很多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之所以形成学习焦虑,一般是大脑高度紧张,尤其是学习上的失败,会引起学生高度焦虑。他们总埋怨自己笨、学不好,每当考试来临,心情更加紧张,担心考不好。长期以往,它将束缚学生的认识活动,导致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低,爱生气,常发脾气,看不惯别人的事。天津教科院的心理工作者曾经做过调查,事实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已经渗透到其他活动领域,表现出多种不安的倾向。 逆反:逆反心理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常发生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之中,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喜欢搞“独立”,愿意自作主

张,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常采用吵闹、公开顶撞、离家出走的方式来表示抗议。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其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偏激: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很多家长只要孩子的成绩好,什么都依着他们,特别是从小成绩较好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很多学生一直被纵容着,导致孩子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地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如果碰到不顺他意的事,或者被老师、家长批评几句,就容易出现过度的行为举止。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 自卑: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自卑心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有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氛围的不同,在同学中会形成一种差异。有的学生过分看重家庭条件,认为自己家庭贫穷、父母社会地位不高,还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别人或生理上的某些缺陷,所以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悲观失望、惭愧、羞涩甚至畏缩不前,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 嫉妒:嫉妒是由于心胸狭窄,虚荣心强,而自信心缺乏,再加上家长、教师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小学生好胜心强,见到别人比自己优秀,心里就不服气、不舒服。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占优势之后,不但不学习别人的优点,努力进步,而且还极力贬低,进行造谣中伤、挑拨离间,甚至公开侮辱。莎士比亚说:“警惕嫉妒,它是开创恶例的绿

由自卑焦虑引起的心理问题案例报告(66666)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由自卑焦虑引起的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北京市

由自卑焦虑引起的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摘要】案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自卑焦虑引起心理问题的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来访者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进行纠正及针对个人的鼓励改善了求助者焦虑、紧张等情绪,让来访者找回自信,说明了合理情绪疗法对自卑焦虑心理的求助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案例详细介绍了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过程。 【关键词】:自卑,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张某,男,26岁,某大型集团公司总部培训经理 2.个人成长史:来访者身体健康,性格内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独 子。小学时因父亲挪用公款入狱,家境一落千丈,变得内向孤僻,高中时住校期间,因同宿舍室友误会被室友约同多人暴打却不敢反抗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在北京打工,从企业培训助理做起,两个月以前领导信任提拔为培训经理,负责新员工入职培训中的公司行政制度介绍工作。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紧张,言行一致,人格较 稳定。无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 4.身体状态:近一个月来睡眠很差,入睡困难。 5.社会功能:工作中无法集中精力,给新员工培训时很紧张怕出错,但越 紧张越出错。 6.心理测验结果:

(一)SAS:标准分59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我很珍惜这份工作,我就是学人力资源的,专业也对口,一毕 业就有机会在北京这样的大公司,我也想成为优秀的企业培训师,领导给的这个机会我太想把它做好了,我只有把现在新员工的培训做好,未来才有可能实现我当讲师的梦想,但现在每天工作都很紧张,很怕出错,怕领导觉得我无法胜任这个职位,但每次培训我都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就没有一次完美的培训!”“有一次新员工培训,我太紧张了,台下几十双眼睛盯着我,本来背好的话完忘记了,说的语无伦次,越紧张我越是说错,一个口误学员就在台下哈哈大笑,连坐后边的领导也跟着笑了,我觉得我都没脸在公司做下去了,我现在怀疑我还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 2.个人陈述:来访者因在童年时6666666666,从活泼外向而变得自卑与早 熟,666666,生活的压力让他非常努力,很要强。上大学期间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虽不善言谈但也被老师同学接受,大三时认识了现在的女友,关系不错,交往至今。因成绩优秀毕业前成为全系第一批北京知名公司录取的同学。在公司做培训助理,主要负责培训场地的布置,学员统计等培训服务,人际交往和外界环境接触也不多,一个月前因领导认为他踏实稳重,且专业对口,提拔为培训经理,虽很珍视却紧张到影响工作,常常出小错误,担心失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经女友推荐主动来求助解决问题。

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872343.html, 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作者:陈玉树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年第05期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作文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但如今,不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小学生对于写作存在着些许心理障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观察反思,帮助学生找出并突破心理障碍,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 一、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表现 恐惧是人类对未知事物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处在非常幼稚的阶段,刚开始接触作文时,即便对写作有兴趣,也会对这种他们刚开始学习的技能感到恐惧,再加上自身的素材积累不足,方法掌握不好等,这种恐惧心理就更严重了。 小学生在写作时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不能很好地面对这些挫折、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就会加剧写作的信心缺失。学生们通常将作文写不好归结于“自己就是不会写作文”这种自暴自弃式的借口。久而久之对写作产生畏惧、厌烦心理。 二、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1.写作兴趣不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不足是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最大原因,小学生思维发展处于较弱势阶段,大多数小学生都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很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写作这种需要大脑高速运转且较为枯燥的学习活动,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就弱了很多,导致了小学生对写作兴趣不足。想提高写作水平更是无从谈起。 2.写作技巧掌握不够。小学阶段是知识增长的关键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尚未养成,而写作是需要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小学生作为作文的初学者,对这部分知识、方法掌握不够,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不佳,学生自己与例文对比时会产生较强的挫败感。 3.写作素材缺乏。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就要积累大量素材。如今的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除了学校的课程外,在节假日往往还被父母安排到各种培训机构学习,很少有自由接触大自然积累素材的机会。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身边事物不够留心,如果教师不培养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很多身边的素材会被他们忽视。此外,阅读是阅历不足的最好弥补方式,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快餐化的信息正越来越凶猛地涌入小学生的生活中,而小学生对这些海量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迷失在玩游戏、阅读低质量小说等娱乐活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