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实施 江英

心理护理在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实施 江英
心理护理在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实施 江英

心理护理在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实施江英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

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老年口腔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83%(22/46),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2.17%(24/46),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牙科焦虑量表(DAS)评分,根据Frankl临床行为分级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

组D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D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

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手术

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对于促

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关键词]:口腔癌;心理护理;围手术期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elderly oral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6 patients with aged oral cancer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7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ed for 47.83% (22/46) and took regular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unted for 52.17% (24/46), compared the dental anxiety scale (DA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evaluate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Frankl clinical behavior grading scale. Results: before nurs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AS scores were not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D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ursing group,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old patients

with oral cavity the exact,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mental state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 to promote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reatment,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口腔癌是一类以鳞状上皮细胞癌为主的口腔恶性肿瘤总称,包括牙龈癌、唇癌、口咽癌等[1]。对于老年口腔癌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老年患者的

免疫功能较低,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差,心理负担较大,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不高。此外,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应激反应作为影响手术疗效及预后的重要

因素,原因在于较差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和术后康复。而本研究旨在

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实施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老年口腔癌患者

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83%(22/46),

其中男患组内占63.64%(14/22)、女患组内占36.36%(8/22);年龄:最小61岁,

最大78岁,平均(68.2±3.7)岁;病理类型:鳞状上皮细胞癌组内占77.27%(17/22)、其他组内占22.73%(5/22);观察组占52.17%(24/46),其中男患组内占

62.50%(15/24)、女患组内占37.50%(9/24);年龄:最小62岁,最大79岁,平均(67.9±4.1)岁;病理类型:鳞状上皮细胞癌组内占70.83%(17/24)、其他组内占

29.17%(7/24);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探访,讲解手术的基本流程,安抚患者的情

老年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4-06-26T17:58:04.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祖波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张祖波??(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138001)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23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我国的老年病人普遍增多,特别在泌尿科、骨科、肿瘤科的手术中老年人居多,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降低,组织修复能力也明显下降,对手术创伤耐受力下降,基于这些老年人的手术风险增大。要保证老年手术的安全,保证患者安全的度过围术期,必须了解患者的生理特点,在围术期做好医 疗与护理工作,在手术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维持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选择最佳的麻醉方法,保证患者循环、呼吸的平稳。 1 ?术前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年龄大,病人无完整心理适应过程,加之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从接触病人开始,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要用最短的时间对病人做出心理分析及心理诊断,耐心、热情地对待病人,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某些必要的手术步骤和大致的手术时间,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由于老年人心血管代偿功能减弱、呼吸功能进行性减退且伴随疾病多,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必须与患者家属做好细致的沟通,若沟通不到位,家属不理解,极易酿成医疗纠纷。 2?? 术中护理?? 2.1术中保暖???首先评估病人的体温并注意给病人保暖,室温应在23-25度之间,湿度在50%左右,温度对老年手术患者尤为重要,因老年人对外界反应迟钝,对温度的反应也不明显,温度高引起体温增过高,加快人体代谢,加快老年人的心脏负担,可危及生命。温度过低,在麻醉苏醒时不易苏醒,对老年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有影响。 2.2体位??a?在为老年人摆放手术体位时一定要注意老年人的骨骼特点不要过分牵拉。b?在做气管插管是要注意要注意患者的牙齿,因为老年人牙齿已松动,很容易脱落,若掉进气管或食管引起窒息气或道、食管阻塞。 2.3严格控制术中输液速度??术中有可能出现失血、脱水以及麻醉需要,需要大量补液因老年人对失水的耐受力和循环代偿力差,高龄患者输液速度不易过快,应随时调节,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术中水电解质平衡,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和防止肺水肿发生。 2.4保证输液畅通???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管壁通透性增加,脆性大易造成液体外渗,术中推药时,应注意药物对周围组织的损害及药物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术后护理??? 3.1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反应差,在应激情况下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随时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尿量、血糖、血氧饱和度值,检测心电图波形的变化,如有意外情况发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老年术前缺乏充分的呼吸道准备,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老年患者急诊手术后呼吸道的管理至关重要。术后患者常因伤口疼痛,不敢咳嗽,使分泌物停留在支气管内,易致呼吸道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3.2镇痛是术后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及急性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护士应正确评估伤口疼痛的程度,观察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 3.3伤口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代谢明显减慢,免疫功能低下,组织修复能力也明显下降,同时还伴有一些并发症存在,所以手术切口及创伤的修复时间要延长特别是老年糖尿病的患者,手术切口更难愈合,在为其护理一定要注意能保持切口干燥,勤观察,勤换敷料,出现异常及早报告医生,以便采取措施争取手术切口尽早愈合。 3.4压疮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术前有可能带有压疮入手术室,在手术中也有可能手术时间长或特殊体位引起压疮,手术时需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在骨骼隆突处垫衬垫,术后要及时处理,认真评估,科学的制定护理计划。 3.5并发症的护理??对高血压要加强心理疏导,调节好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对呼吸系统慢性炎症的患者要给予雾化吸入及抗感染治疗,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对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同时要做好饮食指导和生活护理,为手术需哦好充分准备。???? 随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如何使老年患者安全的度过手术前准备阶段,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康复,痊愈出院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所以,对老年病人要根据生理、心理、手术特点用富有爱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来开展围手术期的工作,多观察、多思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手术意外,使病人安全的完成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计划 一.人员结构框架 二.围手术期分期 手术前期,即从从病人入院到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这段时间; 入病区(或ICU ),至病人痊愈回家。而围手术期病人最终治疗是手术,所有术科病人都将经过手术室手术治疗后方可实施下一步治疗,因此把手术中期作为整个围手术期的重点和关键点,手术室护士也作为围手术期的主要对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目的与意义 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是加强术前至术后整个诊疗期间患者的身心护理,通过全面评估,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机体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设立组长及分组并没有从属关系,旨在相互联系,尤其是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的直接沟通,手术室护士作为关键点和联系点。 四.小组职责与质量指标 1、手术病人安全,首台手术时间管理,接台病人的有效衔接,术前练捷震(组长)刁丽珍(一组) 李红英(二组) 王苗苗(三组) 外一 黎彩云(四组) 外二外三 外四 外五 五官 妇科 产科 供应室 ICU

准备完整性与准确性,外科手消毒执行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沟通与协调等问题。 具体实施如下: (1)手术室每日将首台手术病人送达时间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的情况反馈个手术护理分组,讨论分析并持续改进。 (2)推行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确保送达手术室的病人其手术部位正确、文书描述正确。 (3)手术室执行统一标准的外科手消毒液规范,并定期督查执行情况。 (4)各手术推行手术病人安全核查制度并有记录汇报分组,再由分组发送组长汇总。 (5)手术器械使用后一律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及灭菌。 (6)各手术室护理单元协助手术室做好病人信息查对工作。 2、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要求达标率: (1)《手术安全核查》实际执行率100% (2)手术病人正确率(正确的手术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100% (3)手术病人体位摆放正确率100%,压疮发生率为0

浅谈老年人心理护理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问题。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工作者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像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感到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有些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的表现。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被整体护理模式所替代,而心理护理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对患者在接受疾病的诊疗、恢复及预后都起着不可所视的作用,而手术的患者心理护理更为重要。 标签:围手术期;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患者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患者的需要。解決心理问题,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带来变化的适应能力[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被整体护理模式所替代,而心理护理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而患者常对手术产生恐惧反应,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又可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疾病转归、康复等。这种心理状态不仅通过神经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机能,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及护理效果。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2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手术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年龄18~45岁,平均33岁。 2 护理措施 2.1 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来说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2]。患者一旦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能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3]。 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①害怕,②担心[4]。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患者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患者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扯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后不致惧怕。又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患者,因将影响说话,应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1)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 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 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 6.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 和术 前肠道准备。 7.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防止或减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8.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环 境。 9.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 10.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 11.术前一日通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待手术医生、 麻醉医生的术前签字和手术室护士的访视。 12.术前一日患者因手术紧张而睡眠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13.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前晚8时加测量 体温、 脉搏、呼吸,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体温发热或女患者月经 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4.嘱患者夜间零时开始禁食水。 手术当日护理 1.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 交给家属保管,带腕带。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2-02-22T16:16:21.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5期供稿作者:杨丽花[导读] 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口腔炎及皮肤压疮,使患者感觉舒适。 杨丽花(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普外科云南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320-02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制定护理规范,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接受手术的70—88岁的210例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210例中,有24例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予以控制;切口感染15例,4周后愈合;切口裂开2例,术后一周下肢静脉血栓2例,早期症状消除;多脏器衰竭2例。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护理要求高,围手术期积极、规范化、严格的、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关键词】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老年人接受手术的几率显著增加,年龄也不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高龄患者因其机体器官储备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同时大多数伴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并存疾病,所以手术耐受性差,手术危险性大,术后并发症多[1]。因此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很重要。针对我科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收住70—88岁的210例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了系统的护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11月—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10例,男80例,女130例,平均76.5岁。术前108例分别并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并存2种以上疾病的有40例占19%。 2 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其中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5例,切口裂开2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多脏器衰竭2例。 3 术前护理 3.1入院护理规范化的充分术前准备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首要措施和重要保证,尤其是并存其他病症的老年患者更显重要。因此患者一入院,护士就要热情接待、关心并作细致的入院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和孤独感,使其尽快适应环境。责任护士要多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多安慰,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重视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手术。210例老年患者在我们耐心细致宣教下均乐意接受各种检查治疗和手术。 3.2术前并存其他疾病的护理术前对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要积极主动请相应的专科专家会诊,给予相应的专科治疗;术前常规请麻醉科会诊;特别注意强调老年患者的降压药及心脏病药,术晨不能停服,要继续服用,但尽量不要饮水。 3.3积极的术前准备(1)加强营养支持。(2)体位训练及预防并发症。(3)皮肤准备。(4)肠道准备。(5)术晨按医嘱留置胃管、尿管。 4 术后护理 4.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给予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尿量、血糖、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变化。如有意外情况发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2],遇有全麻并有高血压、心脏病、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体质差的患者送ICU监护24—72小时。回病室后护士与ICU护士严格交接班,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将术后注意事项再次向患者家属交代清楚。 4.2并存疾病的护理并存高血压患者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好输液速度,合理安排好术后输液顺序。术后麻醉清醒后,按医嘱给予含服降压药,无效的给肌注此类药,必要时用微量泵静脉泵入降压药;并存糖尿病者床头标识清晰,密切观察血糖动态,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伴有心功能疾病者给予心电示波严密监测心电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措施。 4.3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老年患者拆线时间要比中青年迟2—7天,及时纠正引起切口裂开和影响愈合的因素,术后应用腹带保护切口,早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不能进食的采取静脉高营养,少量多次输血等,选用高效能的抗菌药物,避免切口感染。加强预防脂肪液化处理伤口,以促进切口的早期愈合。 4.4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病情平稳,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坠积性肺炎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情重者,协助患者翻身和做肢体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预防皮肤压疮的发生。 4.5上呼吸道感染术后要调节好病室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换气,取半卧位,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协助咳嗽排痰,做深呼吸,给予雾化吸入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6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口腔炎及皮肤压疮,使患者感觉舒适。 5 护理体会 重视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护理对策的重点在于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尽快恢复健康。通过对210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到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结合其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和术后精心护理治疗,加强护理措施,为保证手术成功起到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1]史继荣,刘斯,赵建勋.7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外科决策.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5):1853-1858. [2]周艳平.老年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157(9):79.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武邑县医院王秀巧主要内容: 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是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的护理特点,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具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 目的: 通过我们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指导,消除病人可能出现的恐惧、紧张心理,使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护患配合良好,从而减轻病痛,进而达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与充分重视。 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此期对手术患者很重要,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使患者顺利的通过手术和术后迅速的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此期又细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三个阶段。 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较普遍,主要原因有:对手术缺乏了解,怀疑手术效果,担心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术中、术后疼痛难忍;担心发生并发症;害怕手术费用过高等等。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围手术期的护理除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要想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理论、心理教育、伦理、哲学和美学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综合护理模式去实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良好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介绍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心理护理特点。 一、术前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不论大人、小孩,不论手术的大小,病人都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对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病人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1、腹部手术的病人:应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才能减少痛苦。开腹后,会感到不适或探查时会出现恶心、想吐,甚至烦躁不安,这时应张口呼吸克服此现象,否则会引起腹胀导致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不能喊叫,有不适时应告诉医生。 2、骨科创伤性手术病人:护士应将动骨的感觉和敲骨的声音,以及动骨复位的过程告知病人,并说明这些没有什

(完整word版)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 6.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 7.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防止或减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8.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9.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 10.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 11.术前一日通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术前签字和手术室护士的访视。 12.术前一日患者因手术紧张而睡眠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13.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前晚8时加测量体温、

脉搏、呼吸,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体温发热或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4.嘱患者夜间零时开始禁食水。 手术当日护理 1.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带腕带。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 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病人的情况。 3.术后病人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4.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病人麻醉恢复,血压平

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第八章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一.脑衰弱综合征 (一)脑衰弱综合征的定义 指由于大脑细胞的萎缩,脑功能逐渐衰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常见原因有:长期烦恼、焦虑;离退休后生活过于清闲,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甚少,信息不灵通;生活事件影响等因素;因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慢性酒精中毒及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 ※(二)脑衰弱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头部不适、头痛、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情绪不稳、易激惹、焦虑;睡眠障碍,如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早醒、睡后不能解除疲乏等现象。 二.离退休综合症 离退休综合症主要有以下表现: 1.焦虑症状:表现为坐卧不安、心烦意乱,敏感,行为重复,小动作多,无法自控;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 2.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闷、沮丧,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有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和衰老无用感,对未来生活感到悲观失望;自信心下降,行为退缩,兴趣减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3.躯体不适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胸闷或胸痛、腹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现有躯体疾病无法解释这些症状。 三.空巢综合症

空巢综合症主要表现为: 1.情感方面: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 2.认知方面:多数老年人出现自责倾向,认为过去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对子女关心照顾不够,一部分老年人认为子女成人后对父母回报、孝敬、关心和照顾不够,只顾追求个人自由的生活方式和享乐。 四.高楼住宅综合症 护理的总体目标是:老年人能获得相应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支持,参与适当的社会活动与社会交往,表现为能保持最佳的活动水平,与周围人群有良好的关系;能应用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适应离退休、空巢、居住高楼后的各种改变,接受新角色;能认识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描述焦虑的症状,说出正确的应对方法;能与家庭成员适当的沟通交流;能充分认识到生活的价值,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支持: 1)理解、尊重老年人,尽可能陪伴老人,善于倾听,给与充分理解,遇事主动与老人商量,尊重其成就感和权威感。 2)帮助老年人转化角色、改变认知:面对留退休、空巢、衰老、疾病、家庭冲突等事件,以平常心积极对待,保持良好的心境。 2.保持充实的生活 1)促进老年人与外界的交往;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制定护理规范,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接受手术的70—88岁的210例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210例中,有24例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予以控制;切口感染15例,4周后愈合;切口裂开2例,术后一周下肢静脉血栓2例,早期症状消除;多脏器衰竭2例。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护理要求高,围手术期积极、规范化、严格的、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老年人接受手术的几率显著增加,年龄也不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高龄患者因其机体器官储备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同时大多数伴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并存疾病,所以手术耐受性差,手术危险性大,术后并发症多[1]。因此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很重要。针对我科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收住70—88岁的210例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了系统的护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自2009年11月—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10例,男80例,女130例,平均76.5岁。术前108例分别并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并存2种以上疾病的有40例占19%。 2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其中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5例,切口裂开2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多脏器衰竭2例。 3术前护理 3.1入院护理规范化的充分术前准备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首要措施和重要保证,尤其是并存其他病症的老年患者更显重要。因此患者一入院,护士就要热情接待、关心并作细致的入院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和孤独感,使其尽快适应环境。责任护士要多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多安慰,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重视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手术。210例老年患者在我们耐心细致宣教下均乐意接受各种检查治疗和手术。 3.2术前并存其他疾病的护理术前对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要积极主动请相应的专科专家会诊,给予相应的专科治疗;术前常规请麻醉科会诊;特别注意强调老年患者的降压药及心脏病药,术晨不能停服,要继续服用,但尽量不要饮水。 3.3积极的术前准备(1)加强营养支持。(2)体位训练及预防并发症。(3)皮肤准备。(4)肠道准备。(5)术晨按医嘱留置胃管、尿管。 4术后护理 4.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给予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尿量、血糖、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变化。如有意外情况发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2],遇有全麻并有高血压、心脏病、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体质差的患者送ICU监护24—72小时。回病室后

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 每位病人从健康到生病、从家庭到医院都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尤其进入手术室的病人除了承受病痛刺激外,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抑郁、悲观、失望等。手术室护士若能给予病人恰当的心理护理,对实施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卫生宣教、术中积极配合、术后随访的护理措施,会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护理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作为一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除了充分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外,还必须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配合完成手术治疗。现在就谈谈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体会: 1.从接病人开始,由进行术前访视的同一名护士去病房接患者,可以先不戴口罩,要面带微笑,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先做简单的交谈,以缓和患者紧张的情绪。例如询问患者睡眠、饮食、大小便情况。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体质较弱、陪护较少的患者,向前搀扶一下,与其同行,边走边向病人简单的介绍手术室的布局情况及设施,能减少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陌生及恐惧感。以自己的言行取得病人的信任。 2.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环境是对病人的第一感观尤其重要,情绪往往会发生巨大变化,普遍存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如果麻醉师与手术室护士穿着暖色调衣服、手术室里放着轻缓舒畅的音乐会给病人一种温馨舒展的感觉。进入手术室病人几乎都会问做手术痛不痛等问题,这时我们首先热情地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专门照顾他,诚恳地对病人进行解释,安慰,交代手术开始前要实行的治疗,如:心电图,麻醉,导尿等,病人会感到手术准备充分,他是这里最重要的。帮助病人脱去衣服,将病人扶到手术床上,协助病人摆好麻醉体位,必要时与其交流分散注意力。向病人说明正确体位对麻醉、手术及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注意动作要轻柔,带有保护性,同时尽量将病人暴露在外的躯体加以遮盖,保护病人担心不雅的裸露。 3.术中巡回护士始终守在病人身旁,关心体贴病人,用温暖的手握住病人,始终像亲人一样尽力满足病人的要求,让病人感到护理人员就是自己的守护神。病人情绪趋向稳定,我们要时不时地问病人冷不冷,要不要盖被子,避免大声谈

《老年护理》第5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5章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指导老年人家庭共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指导家人与老人相互理解 B.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 C.认真对待老人的再婚问题 D.老人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和建议 E.子女与父辈发生矛盾后要尽量回避以减少争执 2、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表现需除外( D) A.记忆的广度降低 B.远期记忆下降 C.再认能力减退 D.回忆能力减退 E.机械记忆下降 3、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B.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 C.教育老年人正确看待死亡 D.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 E.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 4、"空巢家庭"的含义是( A ) A.无子女共处,只剩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B.分居老人组成的家庭 C.夫妻一方过世,只剩一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D.无父母,只剩子女单独生活的家庭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容易诱发老年人离退休心理障碍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 A.个人爱好 B.居住环境 C.人际关系 D.职业性质 E.以上都不是 6、下列关于老年期心理-精神障碍的特点,正确的是( A ) A.起病潜隐 B病程进展迅速 C.患者表现出典型的精神症状 D.对服用的精神药物的耐受性较好 E.以上都不是 7、指导老年人家庭共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 指导家人与老人相互理解 B. 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 C. 认真对待老人的再婚问题 D. 老人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和建议

E. 子女与父辈发生矛盾后要尽量回避以减少争执 8、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E ) A. 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B. 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 C. 教育老年人正确看待死亡 D. 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 E. 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 9、老年人对下列哪种情况记忆力较好( A ) A.理解记忆 B.曾感知过而不在眼前的事物 C.生疏事物的内容 D.与过去有关的事物 E.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 10、离退休综合征属于( A) A.适应性障碍 B.文化休克 C.压力源 D.自理缺陷 E.病理改变 11、老年人智力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 A.知觉整合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B.近事记忆力及注意力逐渐减退 C.词汇理解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D.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E.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 12、下列哪项不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A ) A.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B.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下降 C.以自我为中心 D.遗忘 E.定向力下降 13、老年人对刚感知过的事物有印象,但持续时间较短,这种记忆称为(D ) A.逻辑记忆 B.机械记忆 C.近事记忆 D.初级记忆 E.次级记忆 14、下列有关记忆相关因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生理因素 B. 精神状况 C. 社会环境 D.性格问题 E.记忆的训练 15、老年人最常出现的认知改变是( C ) A.感觉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姓名:林惠琼培养层次: 2012级专升本本科学号:2012520043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较为详尽的护理措施,从而明确了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喉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喉癌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现代医学对于喉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而手术作为一种对病人的刺激,往往会引起病人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及预后。有资料研究显示[1]:对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心理问题,其次才是躯体问题,这可能与躯体问题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患者的心理感受来体现有关。因此,作为耳鼻喉科护士正确地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积极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对手术成败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文献,并结合自身体会,总结出以下内容,与同行讨论学习。 1 喉癌患者的心理分析 1.1 手术前喉癌患者的心理分析 1.1.1 担心术后失语术前喉全切的患者最担心的是术后说话问题[2],突然失去说话发声能力,对正常人来说从心理上很难接受,患者会感到自己变成了生理残缺的人,从而怀疑自己对社会是否还有价值、是否还需要生存。这种消极情绪必定会影响治疗及手术。

1.1.2 对病情悲观失望和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的心理一样,总认为患了癌症,就相当于宣判了死刑,将不久于人世,因此对战胜疾病无信心,从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甚至会带着恐惧和绝望的心情来面对手术。 1.1.3 强烈的负债感此类患者病史较长,术前曾到多个医院进行检查,不能够接受这一事实,基本了解此类疾病的手术效果,对战胜疾病无信心,可他们仍希望得到有效治疗。中年患者患病后,原有工作受到影响,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减少,婚姻质量下降,加之肿瘤治疗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而对一些经济不宽裕的老年人来说,住院手术需要一大笔费用,其子女大多属中年人,工作忙,而且要照顾下一代子女。从而,其对占用子女的时间和增加子女经济负担感到内疚,心理上产生负债感。 1.2 手术后喉癌患者的心理分析 1.2.1 对手术成败的焦虑术后病人首先出现的心理就是渴望知道自己的手术效果[3]。病人常担心手术创伤大,切口愈合慢,能否进食,是否会复发等一系列问题。 1.2.2 其他因素导致的恐惧烦躁喉癌病人手术后完全丧失了语言交流的功能,这种不能说话的沟通障碍是产生急躁和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4]。由于丧失发音功能,又必须终生保留气管套管,加之术后需进行机械通气,呼吸道的分泌物及血块随时都有可能阻塞气道造成窒息,不能经口进食而行鼻饲饮食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情绪低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2364336.html,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作者:张乐溪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18期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群体逐步扩大,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老年患者护理研究的一个焦点。认真分析把握老年病人心理特征,采取正确的心 理护理,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6(c)-0149-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日趋增长,目前我国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2岁,老年 人群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年人群的扩大,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并且多集中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癌症、退行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等多种慢性疾病上,对治疗和护理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对老年病人的治疗上,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通过正确的途径,可以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从心理的角度改进其生理的状态,发挥出心理对疾病的积极能动作用,改善患者整体状态,恢复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可见,研究和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不仅是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1老年病人心理特征 1.1孤独心理 目前老年人很多受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家庭生活环境不熟悉等诸多外部因素以及身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等内在因素影响,导致在心理上产生劳而无用、毫 无自我价值等心理,这些心理严重时甚至导致一种名为躯体化的慢性精神疾病的出现。这种病 症的表现为不能完全用躯体疾病解释的反复发作的躯体不适,患者常以躯体症状来获取注意和 照料。 1.2焦虑心理 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其引起的原因有多种。在患病过程中原因可以依次为:患病初期。患者之前身体一直很好,突然患病打乱以往的正常生活,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使疾病带来的冲击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缓解,患者想急于摆脱,但又摆脱不了,从而产生焦虑;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1-05-13T13:34:09.8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静邹倩 [导读] 老年是毕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 陈静邹倩 (四川省泸医附院肝胆外科四川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444-03 老年是毕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1]老年人一旦生病,容易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老年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做好老年患者在疾病的焦虑,手术的恐惧和手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心理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老年病人从入院到手术前常见的心理问题 国外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在入院24小时内焦虑程度最高,经艾森克人格调查表(EPI)测查,情绪不稳定者焦虑程度高,持续时间也较长,一般需要五天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术前各种应激刺激(WilsonBarnet,1978),[1]所以在病人刚入院时,就应对其现存或潜在的问题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多数老年病人一旦生病,就意味着对健康甚至生命产生了重大的威胁,这时最容易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且他们对疾病的态度通常是宁愿被动的接受,也不愿意去寻找主动的治疗,这样一拖再拖就更容易加重疾病,所以往往在入院时就已处于晚期,病人最容易产生以下这几种心理问题: 1.1 否认心理:因怕家人嫌弃而拒绝承认有病,即使到医院也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及治疗。 1.2 自尊心理:老年病人一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固执,有时候又争强好胜,经常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如趁家属睡觉时自己大小便,走路不让扶等,这就容易造成摔倒、骨折、中风等。 1.3 恐惧心理:医院的陌生环境、个人角色的转变及疾病的煎熬、担心手术失败、手术后的恢复、同时会担心自己会给子女带去沉重的经济负担等,往往会使老人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这些都容易造成老人焦躁、易怒、恐惧,从而拒绝治疗等。 1.4 自卑及抑郁心理:老年病人一旦生病,就自认为病情危重,总觉得自我价值缺失,并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似乎已经到了尽头,生存意义不大,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2.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制定出如下的护理措施 2.1 首先,如果家属要求对老人保密,应配合实行保密性措施,但对病人家属应讲明病情,取得配合,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耐心通俗的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2.2 老年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往往比年轻人慢很多,所以我们应该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及规章制度,使老人感到有安全感,学会谈话技巧,老年人往往就像小孩一样,与其沟通需以引导式的方法,循循善诱;主动接触病人,注意其情绪及思想变化,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处处尊重老人,以取得信任。 2.3 适当告诉老人疾病的可治疗性,同时恰当保证会帮助减轻痛苦,使其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比如,我曾经遇到一个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的前几天,病人相当的烦躁,大吵大闹,欲自行拔出胃管、针头,几天几夜不睡觉,不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还囔囔着要吃饭……,看到这种状况,我就主动去和他的家属进行交流,最后得知其实该病人在入院前性格是比较开朗豁达的,自从手术后老人看见自己浑身的管子,监护仪的导线、吸氧等,就觉得自己病情很重,身体已经不行了,自己已经是一个废人了,而且自己又没有经济来源,又浪费子女的钱,所以他在思想情绪方面就发生了扭曲,有了一种愤怒、反抗心理。试想一下,如果当我们在术前反复与老人进行了沟通,了解其所想,并且提前告诉他术后可能身体上会有尿管、胃管、血浆管、监护仪等多种管道,只要他好好的配合治疗,恢复良好,很快这些管道就可以拔掉,这样就让老人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麻醉清醒后不至于因恐慌而产生上述情况。 2.4 在老人入院时可以安排其他一些手术后恢复较好的老年病人同住一间病房,因为在他们的交流中可以无形之中互相给予力量,使其更有信心对抗疾病,相反的,如果将老人安排在一个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旁,他该如何去想! 2.5 术前允许一定的家属陪伴,这样既可以保护老人的安全,又可以让老人觉得自己老有所依。 3. 老年病人手术中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3.1 手术室没有家属的陪伴,四周都是冰冷的仪器设备,环境及气氛往往会让人觉得比较窒息与恐怖,对老年人更是如此。许多人形容手术室像地狱般恐怖,在病房时心率血压均正常,一到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结果又被送了回来。所以在老人到手术室时,手术室护士就应该在旁边与其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并且要耐心细致,使其感到信任安全。 3.2 老年人比较敏感,而且比其他人依耐性更强,到了手术室后就会觉得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及生命全权交给了医生护士,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谈话轻柔和谐,遇事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大声喊叫,以免对老人产生消极暗示,造成其紧张。 4. 老年人术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老年人术后由于一时不能生活自理,长期卧床,禁食,孤独,对镇痛药过于敏感等,往往会产生: 4.1 术后意识障碍,常在术后的2-5天内出现,表现为意识混乱,一般可在1~3周消失,少数可继发抑郁。 4.2 消极的应对,表现为治疗及康复的动机不足,悲观失望,自我感觉欠佳,睡眠障碍,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所以当老人术后回病房后我们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4.2.1 当病人麻醉清醒后,护士应该及时告知手术顺利完成,现在已经安返病房,护士应该向病人多传达有利信息,给病人以鼓励,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老年人往往会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注与保护,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要求家属亲自照料老人。 4.2.2 病人回病房后,护士应及时告诉术后前几天伤口可能比较疼,让他先有心理准备,在白天不影响其他病友和正常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安排老人的老同事、朋友、家属来陪伴聊天,以分散老人对疼痛的过分关注,尽量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同时也可以抒情解郁,哪怕是短短几分钟,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这会让老人觉得自己并未被忽视与冷落,自己生存仍有价值;另外可以结合音乐疗法、生物反馈训练、放松疗法等方法减轻术后的疼痛。 4.2.3 许多老年人在手术后对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总觉得手术后自己已经“元气大伤”,不能咳嗽,不能下床活动等,以至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