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散文特征 重构散文有效教学

理解散文特征 重构散文有效教学
理解散文特征 重构散文有效教学

理解散文特征重构散文有效教学

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散文”指的是那些具有文学色彩,形象、情感、审美特点比较明显,又非小说、诗歌类的作品。既然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散文阅读教学就应该界定为一种审美阅读,而不是着眼于信息筛选和处理的信息式阅读。只有正确认识散文的艺术特征,并把这种认识迁移到教学中,才能提高散文教学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一、散文贵在处处有“我”。

1.散文中有“我”的存在:正因为散文中有“我”的存在,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每一位作者、每一篇散文情思的独特与深刻,切忌出现肤浅化、概念化、标签化的“主旨”。

对于《背影》这样的经典作品,要破解文本,就要从文章的最后一段开始。这是文章的收穴之处,隐藏着《背影》之所以“好”的秘密,也蕴涵着《背影》文学经典性的最重要的潜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第一,在主题内容和思想上,朱自清虽“只是写实”,却真切地写出了父子之间的血缘关系,会有摩擦,也会有波折。由此可见,《背影》不像一般同类作品那样简单、浅显,即便失去了“纯情”,却收获了家庭、人生等多个角度的复合的厚重的体验。第二,只有发现了《背影》中轻易不露真容的“豹尾”,才能发现《背影》在艺术上的讲究与到位,即对文章结构、情感表达、语言选择等多方面的控制,这种控制是那样强大有力,又收放有度,浑然天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写

论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论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或色彩明丽,或优美绝伦,或黯淡萧索,都体现出了深邃动人的意境,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散文中“美”的丰富因子是多层面、多方位的,所以我们在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就不应该是指向单一、层面单薄的过程,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如果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法”去分析肢解这篇文章,只能使它化为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无法让学生体会散文的美感,也无法让学生作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探索,也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该借助想象的翅膀,把沉默的铅字化为激情的语言,把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优化散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从广度和深度去领悟文章,获得审美体验,陶冶心灵,提升品位,健全人格,享受诗意的人生。 一、由“言”及“心” 散文都是形散而神在,语言表面看似松散,实则表现了同一个中心。作者在自身思想经历基础上创作散文,所览之物,所思之心,连篇成文,题材非常广泛。因此对文章作分析,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可以由点及面,从句子入手,和学生一起循着文章线索来查找中心。 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教师不妨就从那篇学生熟悉的《匆匆》入手。首句话就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们的日子哪里去了,我们的去年、前年都在做什么?日子是如此直接走过去,就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时间就是这样可怕地消失的啊。瞧!我们马上就从言语中发现了作者大体要表达的中心就是:时间来去匆匆,没有预兆。这样,为学生打开了过去修建的窗,使学生能直面朱自清的语言文字。通过复习前文,接下来引入新散文《背影》,有了模仿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就明确和有信心多了。 课堂中,很多文章都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入手,把握线索,联系生活实际,安排学生理解材料,顺藤摸瓜,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文章中心自然就浮现出来了。 二、了“心”察“情” 优秀的散文体现着作者恬淡或浓烈的感情,文章不同,抒情方式不同,细节的描写也不同。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 以《背影》为例,在文中,作者看着父亲买橘子,爬月台:“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那一种强烈的情感,累积得太满,在平常行动中不经意就那么控制不住,赤裸裸地用眼泪表达出来了。这直接的抒情撞击着我们的心,抓住了这一细节,教学生品评这一细节,谁能不为这一片深情所打动呢?渐渐地,学生们就慢慢体味出曹明海在《语文教育·智慧论》中所说的话了:“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四次流泪着墨不多,情意深长,儿子的一种无可排解、无从宽恕的自责、愧悔之负疚感受,一种不能去怀、无可慰藉的惆怅、失落与感激思念之情,更衬托了父爱的恳挚无私、弥足珍贵和无可报偿”。感情氛围出来了,读者与作者共同体验,就这样,领着学生走进了散文这情与景的情感中去,这样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了。 三、“情”动入“境”

幼儿散文教案-幼儿散文的特点

幼儿散文教案:幼儿散文的特点 第二节幼儿散文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各种幼儿散文的特点。 2、赏析幼儿散文作品。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1。 教学难点: 同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幼儿散文是专为幼儿创作

的散文,它虽然具有幼儿散文的一般特点,但它在内容选择、意境营造、语言表达等方面,与成人散文有很大区别,某些通常的散文理论和写法,如“形散神不散”、“旁征博引”等,对幼儿散文就不一定适用。那么,幼儿散文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幼儿散文的特点。 二、板书课题:幼儿散文的特点。 三、新授: (一)、描写真切、贴近幼儿生活。 1、让学生明白:故事能抓住幼儿,靠的是故事性;儿歌能吸引幼儿,靠的是音乐性。幼儿散文之所以受幼儿欢迎,靠的就是真实内容、真切描写、真挚感情和真诚文字。 2、齐读胡木仁《圆圆的春天》,先自读简评,教师再点拨、简析,师生共同感受、品味它的美好。 3、齐读,赏析《冬爷爷的大扇子》。 作品主要描绘了冬季的季节特征,作品中出现的西北风、小雪花、小雪人、

冰糖葫芦、冻柿子、大冻梨、大扇子都是孩子们熟悉、感兴趣的事物,贴近幼儿生活。作者用拟人手法来写,是幼儿亲身体验过,或能够接受的,都是幼儿真实生活的艺术再现。 (二)、意境优美、充满幼儿想象。 1、学生自读教材,讨论: (1)、什么是意境? (2)、幼儿散文的意境与一般散文的意境有何不同? (3)、幼儿散文的优美意境是如何营造的? 2、师生共同分析。 3、作品赏析。 (1)、赏析望安的《夏天》。 先齐读,再结合点评感受景象、意境、感情。 (2)、赏析郭风的《花的沐浴》。 景色:各种各样的小野花、下雨天。 意境:明丽清纯的优美意境、把自然景色同幼儿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拟人手法,为孩子们展示出绚烂清新的

以《春》为例,浅谈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以《春》为例,浅谈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散文教学作为一种审美阅读,课堂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所以,我们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既要关注其文学表达,又要关注其思想情感,两者不可偏废。 无论课堂教学的时效与长效,只要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只要是立足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反思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有效性至少应该是这样的:有兴趣、有参与体验、有情感共鸣、有思维活动、有诵读感悟、有交流碰撞。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实践与思考,试图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美丽起来,有效起来。 一、精心设计教学切入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我始终认为,所谓“精心”的设计就是“不落窠臼”。对于《春》这篇文章,大多数教学案例都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颂春这一结构来处理文章脉络,这对学生整体感知有好处,但是散文的神韵在于情感的体验和作者文化品位及人文精神的感悟,重在品位赏

析而不是对作品的分析。我在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跳出这个框架,构建了一种新的欣赏方式,即从作者情感和学生自主阅读入手,牵出两条线索:一是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______;二是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_______。由此把握作者的情绪,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解读发掘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体悟,这样,学生的视野就开阔到作者笔下的整个春天,也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 二、合理评价学生,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课堂在读上做了很好的蓄势,让学生带着这种被感染的激情用自己的语言咏春,描绘春,在“品”字上下了功夫。本环节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性学习,我和全体同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让师生思想撞击出智慧火花,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中进行学习,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非常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三、拓展学习空间,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我对《春》的课堂教学上,我别出心裁的拓展课外文化资源,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时时引经据典,我认为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充分拓展课外资源,充实课堂也开阔学生视野,传统的文化积淀和文字魅力的熏陶让语文更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散文文本阅读任务(十)分析谋篇布局,紧扣特点作用教案

任务(十) 分析谋篇布局,紧扣特点作用 任务情境“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思路,赏析谋篇布局的匠心,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高考散文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近几年高考对散文结构思路的考查,已由过去对句段结构作用的局部分析转向对整体谋篇布局的整体分析,这表明高考越来越重视对整体思维和综合答题能力的考查。一轮复习,虽然在这方面有所重视、训练,但对于这种宏观式的结构分析,尚须深入打磨。通过二轮复习,考生既要熟练地运用知识分析作品,又要不断地提高应对这种题型的答题能力。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摊泥洼……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迭淹没,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驻足,时而低翔,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 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地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是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面对这惊世骇俗、主宰整个世界的金黄,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如果说,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春天是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代名词。这样的丰富多彩和缤纷烂漫,也洋溢在人世间。 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几年的一位女孩。内向和不善言辞是那里孩子常有的特征,而对“结对”的那些孩子来说,这一特征似乎更为明显,和我“结对”的那位女孩也不例外。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叔叔”,她一边叫,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我刚到学校后面山上采来的,送给叔叔。”她一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初中语文_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复习知识,把握特点。 解读散文,掌握技巧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资源准备: 教学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首先考大家一个问题,谁知道四大文学体裁是什么? 咱们在初中阶段这些文体都接触过,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段配乐朗诵,(出示课件)你们能听出属于哪种体裁?对,这是一段优美的散文。听完之后给你什么感受,是啊,一个字“美”,眼前浮现出一种安宁,祥和的月夜。畅如流水的语言,美如梦幻的意境,这就是散文,散文这种体裁的文章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散文是美的,我们平时学习散文都是师生共同寻美,品美,去享受美。它的美呢,可以说是多方多面的: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情感。 咱们今天就走进散文专题复习(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明确这节课的复习目标(这节课我们来把握散文的特点,复习散文知识,解读散文,掌握技巧) 三、知识梳理 散文的分类: 我们知道散文从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叙事散文,顾名思义就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讲述了车站送别,父亲为他买橘子这件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一般抒情散文都是感情真挚,直抒胸臆,语言比较生动,常常用一些象征和比拟的写作手法。比如咱们学过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来托物言志,赞美北方的抗日军民。 哲理性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哲理性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一般用一些古今故事来说理。(多见于高中文本) 散文特点 (过渡)以上是常见的不同类型的散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散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形式上看,散文取材比较自由,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托物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结构比较灵活(从形式上看)那么从内容上看:不管是叙事,写景,写人,当所写的都是作者至深感悟。所表达的主题都很明确,集中,因此,无论前面的形式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表达主题服务。比如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春》,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

高效课堂下小学高年段散文教学策略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264073.html, 高效课堂下小学高年段散文教学策略浅谈 作者:王倩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5期 摘要:散文文辞优美,富有旋律,类似诗歌,画面感强。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的基本规律,但是由于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点,重视文体教学就一定要侧重于对应的策略指导。小学阶段选入的散文都是堪称经典的作家作品,小学高年段的散文教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可以更科学的号一号散文教学的“脉络”。 关键词:小学高学段;语文;散文教学;内容;选择 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明确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有利于增强小學语文阅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因为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散文的现状。 (一)散文特点 散文是一种语言优美的文学体裁,它具有音律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描摹绘声绘色,引人联想。我个人比较喜欢散文,也感受到散文多数是一些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独特体验。往往写作者思想细腻,情感丰富,对生活富有想象,语言文字清新。 (二)学生学情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散文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谈几点粗浅的见解。由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阅读量积累少等原因,学生不能领会散文的神韵。所以背诵的时候就是死记硬背,无法形成长期记忆,更谈不上有感而发自然应用到写作当中去,毕竟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写作,所以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在散文阅读学习和写作中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归纳语言风格,总结行文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一)经典作家,经典作品是最好的学习范例。 针对教学实践中如何统一,“本色语文”鲜明地指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工具性价值”,工具性价值是人文性价值的基石。统一的方法只能是“在工具性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人文价值”。[1]教学时应紧盯围绕每篇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准确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通过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们深深爱上了这位树中的伟丈夫,从他的身上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并在旁边作批注,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1.交流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如:(1)高原景色的描写: 重点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使人有雄壮、伟大的感觉。 体会作用: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以此来

衬托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势。 (2)四个反问句,形成排比的句子。 作用: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使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气势恢弘,展现了比前文更为廓大深远的精神境界。 (3)第9段:楠木——白杨 作用:运用对比来进行反衬,进一步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对比中突出白杨树的品质,显示作者自己的立场态度。 2.总结方法: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味。 3.教师指导方法,结合课件演示。 品味的角度: 语言的精当:生动、准确 修辞的巧妙: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含义的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中心 结构中的作用:铺垫、照应、过渡、线索 表现手法高超: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 三、回顾旧知,加强品味。 1.在学过的散文中,有哪些精彩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散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指诗歌以外的一切写作文体,包括文学作品和科学论文、应用文等。狭义散文指纯粹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它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等并列的文学体裁,即通常所称的文学性散文或艺术散文。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散文的一般教学步骤,以便取得较理想的阅读效果。 散文是“美文”,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饱满的生命激情和优美的语言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几乎每一位阅读者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和灵魂慰藉的需要。作为一种纯粹是个体表白,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种认识的文体,它抒发了作者独特的心灵体验和感悟,在打动作者本人的同时,其实透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也同样打动着读者。正因为如此,它必然在思想、情思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因而,这也就要求解读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与文本形成感应沟通。虽说,允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如果脱离了对文本最基本的解读能力,天马行空的随意而解,那也是不可取。就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特点来讲,学生对此类文体的解读存在着很大的障碍,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更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他们的解读障碍具体分析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在因素。首先是家庭条件所限。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可提供的阅读资源严重缺乏,小学六年,绝大部分学生的手头阅读资料无非就是那几本简单得可怜的教科书,除此之外,几乎等同于空白,在这种情况下,理解文体所需求的文学知识的原始积累几乎为零,难怪阅读散文时,一大部分学生真的是如坠云雾,不知所云,更别说进一步的体悟和深层次的拓展了。其次是来自外界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家长不重视学生的阅读质量,社会提供的阅读环境亦是不容乐观,现代的所谓快餐文化充斥着整个图书出版市场,比如漫画书的大肆流行,网络书籍的日新月异等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宁愿选择此类书籍先睹为快,而对于纯文学的散文也就避难而退了。 第二是内在因素。首先是学生本人的阅历有限。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成了家中宝,他们的人身安全也成了保护重点,学生的活动空间局限在一个圈子里,家——学校——家,且大量的题海战术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阅历少,理解难以达到一定的水平,阅读量少,难以积累,以至于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读文如走马观花,似蜻蜓点水,难以深入。另外学生身上存在着心理惰性。为了减轻学习压力,他们宁愿选择轻松休闲之类的“快餐”书。 基于以上农村学生学习散文所存在的困难,坚持散文四步曲即“开、入、融、出”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力,提高他们的品悟能力。这四步怎么走呢,按笔者几年来的经验大致如下: 一、放怀心胸,敞开心扉。 对文章的理解是无法一步到位,理解透彻的。它随着学生经验的丰富,能力的提高由浅入深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逐步提高。曹老说:“解读是读者向文本的敞开,读者把自身体验融注到作品的生活表达中——即表达意向、感情、心结、感悟和欲望的‘他人的世界’,解读者希望在对这种‘他人的世界’的理解和解释过程中,扩展自己的世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异已世界的意义”,“始者泯灭自我,澄怀静虑;终则主客消融,浑然一体。”面对文本,如果学生存着对抗心理,那么阅读教学必然走向失败。身为教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他们打开心结,使其能够欢悦地面对文本。 注重课前导语的设计。散文有的偏重于叙事,有的偏重于绘景,有的则偏重于抒情,根据不同的散文篇目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可以重图景描绘,巧妙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渴望。比如,进行朱自清的名篇《春》的教学时,笔者就这样导入:“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笔下的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令人心驰神往,而朱自清先生向我们展示的更是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歌般的春景图,让我们一起同他去感受春天的迷人景象吧。”教师缓缓地叙述,轻柔的语调,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地以一副愉悦的心态进文本阅读。 或者注重渲染氛围,用情感打开学生心扉。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浓列各有不同,或清谈婉约,如《秋魂》;或以哲理取胜如《生命》;或朴素沉郁,如朱自清的《背影》等,诸如此类的文章,可以

散文的特性与教学设计

散文的特性与教学设计 主讲: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 一、“散文”文体特点的讨论 二、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三、散文教学设计建议 一、“散文”文体特点的讨论 (一)来自历史的声音 1. 1917年5月,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所谓散文,亦文学的散文,而非文字的散文。” 2. 1921年6月,周作人《美文》: “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又可以分做两类。一批

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读好的论文,如读散文诗,因为他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 3. 1923年6月,王统照《纯散文》发表。 他将这种“纯散文”定义为:“能使人阅之自生美感”。 4. 1923年8月,编辑家、作家叶圣陶发表《编者的话》。 在文中他以一个“读者”的名义要求散文“作家”道:“我要求你们的工作完全表现你们自己,不仅是一种意见、一个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到象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象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的人的。”因为所写的“话语”,正是“你们的心的独特的体相”。 5. 1925年12月,鲁迅译介日本厨川白村的文艺论集《出了象牙之塔》问世。 其中在论到“随笔”时作者写道:“在Essay比什么都紧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个人底人格的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从那本质上说,是既非记述,也非说明,又不是议论。以报道为主的新闻记事,是应该非人格底地,力避记者这人的个人底主观底的调子的,Essay却正相反,乃是将作者的自我极端地扩大了夸张而写出来的东西,其兴味全在于人格底调子。……倘没有作者这人的神情浮动着,就无聊。作为告白的文学用这体裁是最为便当的。” 6. 1926年3月,胡梦华发表《絮语散文》。 “看了这‘絮语’二字,就不难想象而知了。这种散文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峻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文章。……就好象你看了报纸,或在外边听了什么新闻回来,围着桌子低声细语的讲给你的慈母,爱妻或

散文诗二首教学反思

散文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一.散文诗二首教学反思】散文诗二首教学反思金色花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读。 先让学生自读,标记生字词,说话句式我想知道课文句子(字词)的读音。 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自选片段朗读,然后在班级展示。 后齐读。 第二板块品。 说话句式我从课文句子()读出了()。 或我觉得()词语/句子用得好,好在()。 学生能发现“笑嘻嘻”、“新叶”的“新”、“暗暗地”、“悄悄地”、“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落到地上”、“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等词语或句子的妙处。 并且用换读法理解“沐浴”(洗澡)、“披”(穿)、“穿过”(走过)、“嗅”(闻)等词语。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摇摆”、“跳舞”、“突然”(删读)、“求”等词语。 最后小结,表扬同学们能够用删读法、换读法,从动作、神态、语言,从形容词、动词,从口语、书面语等角度品味语言。

整节课,学生真正做到了自读深入,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教师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个人展示后没有齐读,学生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课堂效果稍弱。 这是对比还是反衬同样的写法,题目换成我的朋友,这是对比还是反衬”这一个知识点老师没有预设,注重了课堂生成。 【篇二.散文诗二首教学反思】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一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一首短小,优美,又易懂的散文诗,除了让学生带着轻松,活泼,孩子般的口吻练习情感朗读外,更要让他们理解文中孩子对妈妈开的玩笑是怎么一回事,其中为妈妈做了哪些事情.理清思路后,最重要的是要抓文中最后两段孩子与妈妈间简单的对话,各自代表了怎样的情感,又有什么深刻内涵体现什么引导学生分角色试读后,加强领悟.关键是让学生接近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以孩子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反衬母爱,当然,同为中外文化背景的差距,补充介绍给学生作者及作品的相关内容,是少不了的这样才能近一步理解为何选金色比起第一则,冰心的这篇文章更像散文,有叙事性,缺少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所以我教课的切入点,以分析为主,如何剖析,即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兼顾赏析语言和品味内涵,我读了至少有十遍,是下过一番工夫,才理出自我满意的教案和框架,以文中代表作者心情的三次变化入手,我觉得很成功,学生能迅速圈出反闷不适意心绪散尽三个词语,进而细看每种心情状态下的场景描写,我则顺势引导他们品味4段的

《如何写好抒情散文》教案

《如何写好抒情散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特点,了解散文类别。 2、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3、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熟悉并掌握各种抒情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播放歌曲《小雨中的回忆》 一曲《小雨中的回忆》,在你我心中泛起涟漪:下雨的日子里,撑一把伞,走在细雨里,脚下溅起点点水花,似有一些记忆复活,和着这美妙的乐章尽情的释放……下面咱们一块走进琦君的《下雨天,真好》,和作者一起去追忆雨天的情趣。 二、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魅力 三、总结课文特点 本文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像一部影片一样,镜头先由雨天入景,转眼陷入回忆的漩涡,时间拉回到小时候,由随意叙说的旧时琐事贯穿思念与温情,《下雨天,真好》是琦君的故乡恋歌,透露着浓浓的乡思乡情,让人回味无穷。 四、明确抒情散文特点及分类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五、分类指导 1.参游式 套路模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 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注意: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2.静赏式 套路模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注意: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3.象征式 套路模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征:一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 4.情索式(并列式)

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是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和特点的经典范本,对于感悟文言精练的文字表达,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缺乏高效模式和方法却是初中阅读教学不争的事实。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在此仅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多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读顺 文言文语言艰涩凝练,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不尽相同,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强化诵读的训练,让学生在“书读百遍”中“其义自见”。 1.配乐诵读,创设意境。 古典文言文中不乏景色优美、情韵丰富的优秀散文,而音乐独特的表现能力能够巧妙充分地将文本的情韵与读者的心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音乐情境中感受文言文所营造的氛围,从而深刻洞察作者蕴藏其中的价值情思。例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爱莲说》等文的教学,在初读环节教师选择合适音乐,提升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营造唯有曲调先有情的意境。 2.竞赛朗读,提升兴趣。 尽管已经进入初中,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激励有效,学生求胜欲望照样可以成为教师加以运用的资源。在竞赛诵读中,学生情绪和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之中,兴趣也升至最高点。整个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文言材料感知历练的过程,更是积累内化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熟练的基础上,揣摩着对语言速度和语调的体验,长此以往必将对文言文语言形成较强的语感意识。 3.整体品读,回归本源。 在文言文教学完毕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得到完善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的结束。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悟读,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验和取得的认知,有效将其融入整体悟读环节中,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夯实学习的效果。 二、强化自主,将文言文文脉疏通 教学文言文的传统方法,都是教师借助教参等逐字逐句地讲解和分析,甚至常常要求学生将注解和句式特点强行记录在案。这种串讲式教学策略枯燥机械,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效益的低下。如何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呢?笔者采用教师与学生角色置换的方式,充分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内在意识的觉醒,提升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不应该是知识本身,而要注重学生参与动力的激发,尤其是学习方法的体悟。文言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与历练。(1)自主实践,奠定基础。借助教材中的注解、资料,通过收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尤其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自主解决问题,扎实认知基础。(2)在小组合作中查漏补缺。对查阅工具书等难以解决的生僻字词,尤其是要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讨解决问题,尤其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将小组学习成果融入自身的智慧。(3)展示表达,多维互动。学生的讲解既是本小组合作成果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借助展示表演的平台接受教师和全班同学的检阅。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中聆听学生的发言,在不足之处引导全班交流探讨,尤其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内容,要重点把握,做好总结归纳。 三、聚集语用,将文言文学以致用 1.以故事导入,唤醒意识。 文言文形式上看似机械生硬,但这并不代表其内容也枯燥无趣。教师应该通过艺术化的导入环节,激活文言文文本内在的趣味元素,以便在教学之初就形成有效的心理态势,使学生从意识深处层面接受文言文、爱上文言文。

注重教学创新-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注重教学创新,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了教学的成效。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散文的特点,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采取更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散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了对散文教学的研究,优化教学设计与方案,改革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空间,引导他们深刻地领悟分析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以致用。与此同时,笔者还将散文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把握散文的主要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蕴含了作者对社会、生命、自然等独特的认知体验和情感表达。散文的语言精美、意蕴悠远,集诸种美于一身,又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抓住要点,感到茫然。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从散文的这一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抓住“一条主线”“两个要点”。“一条主线”是散文的思想情感;“两个要点”是要抓住典型意象和表现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看似形散的文章中提炼出鲜明的主题,紧扣学习的重要环节。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会变得更为有效。笔者根据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流程,从学生课前预习的针对性、课

堂探究的自主性和课后巩固的拓展性三个方面入手,精心设计适合散文教学的方案,从而使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领悟的效果 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要将其区别于一般题材文章的教学,要针对散文语言文字优美、人物意象优美、情感情境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散文的精髓,走进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深切的体验,准确地感悟和理解文章。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 引导学生“用心地读”。散文形散而神聚,其意境之美更多的是通过句段表现出来的。如何感悟散文之美?读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散文的语言色调如同素描,内涵极其悠远;其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其主题或使我们愉悦,或使我们哀伤,或使我们沉思。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艺术形象的魅力。 2. 引导学生“用心地悟”。散文的魅力要用心去感悟,感悟人物的情感、感悟人生真谛,其突破了单纯抒情的层面,使情和景融为一体。散文的意境蕴含于情景之中,蕴含于事物之中,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形象、关键字词、关键语段去认真地阅读,认真地分析,认真地思考,认真地感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赞美,实现从

散文类读本的教学策略

散文类读本的教学策略 班级:大三班教师:冯楠散文原本是相对于韵文而言的,在我国古代,人们习惯于称诗词曲赋之外的文章为散文。现在我们所说的散文则是在五四时期确立的文学的四分法(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后发展起来的。广义的散文包含传记文学、杂文、随笔、科学小品等,狭义的单指艺术性散文,即以自由奔放、富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笔墨抒发作者心灵感受、生命体验的艺术性散体篇章。散文与故事同样是叙事,但散文没有完整的情节:散文抒情但不止于抒情,也没有分行排列,所以有别于幼儿诗;散文有时也包含丰富的想象,但一般不用夸张、荒诞的笔墨,所以不属于童话和寓言范畴。总的来说,幼儿散文是指能够为幼儿所理解、欣赏,适宜幼儿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同时符合散文艺术特征的文学作品。 散文类绘本则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散文作品,在感受优美画面同时,还能让幼儿体验散文语句所带来的韵律和意境。通过阅读散文类绘本,能使幼儿理解了真善美,懂得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发现美好的事物。同时,通过阅读散文类绘本,幼儿还能够学习到各种优美的语言句式,有效地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散文类绘本的种类 根据文本的内容,以及在阅读活动指导策略上各有侧重,大体可以将散文类绘本分为两种类型:叙事性散文绘本和抒情性散文绘本。 (一)叙事性散文绘本 叙事性散文绘本,以叙事的手法传达感情,在情节和场景的变换中烘托情感。可以利用故事类绘本阅读活动的经验,在阅读叙述性散文绘本中,引发幼儿对情节的猜想和预测,同时也是对情绪发展的猜想和预测,如《花园里有什么》花园里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微风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幼儿有“万物有灵”式的思维,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一切和他们一样,有着人的灵魂。随着天气的渐渐暖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日常观察,幼儿每天都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中班幼儿语言表达已经相对完整,但语言的丰富性仍有待提升,幼儿能够说出看到了什么,但依然缺少描述事物的能力。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开展了本次活动《花园里有什么》。让幼儿说说自己在花园里的发现。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感知花园里的秘密。使幼儿乐意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二)抒情性散文绘本

教育教学散文.doc

教育教学散文 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情。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一) "罗尔斯,你要记住,只要你愿意,你一定会成为州长!"如若说保罗校长的这小故事素朴感人,那他这句造就了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话更是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面对上课了还要跳上窗台捣乱的罗尔斯,保罗校长没有简单地训斥而是用自己最真诚的爱心给罗尔斯以激励: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成为州长。从保罗校长的话语中,罗尔斯找到了被人尊重被人爱的幸福,由一个不求上进的坏学生成为了班里的主席,从一个贫民窟里的黑人成为了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爱,会让顽石开花,而一直以爱心自居,自以为以爱为教育前提的我又让多少顽石开花了呢?回窥自己的教育之路,汗颜!爱,只是我教育学生的幌子,斥责、漠视、放弃,仍时时成为我教育学生的伎俩。如若真说是爱,那我所说的爱只是对好学生、乖学生的爱,而所谓的坏学生呢,只能活在我冷言冷语里。"无可救药"、"朽木不可雕"依然是我给所谓的差生的断语。如此之"爱",怎能让顽石开花? 夏丐尊老先生说:"教育方式是水池,爱心则是水池中的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水池应该挖成圆的还是挖成方的,却偏偏很少考虑水池里有多少水。水池是圆是方并不妨碍它成为水池,但没有了水,任何形状的池子都毫无意义!"或许,一直以来,我所注重的,只是水池的方和圆,而忽略的却是水池里的水吧。爱,应是滋润学生心脾的甘泉;爱,应是唤醒

学子迷途知返的惊雷。爱到真处,可拂去一切污秽与尘垢;爱到深处,能让顽石开花! 前天会议上,校长宣布对初二教师的调查情况反馈,那么多的教师,唯有瑚受到了所有学生的欢迎与爱戴。如若她不爱每一个学生,能赢得所有学生的爱吗?如若她不用真心爱护她的每一位学生,学生的笑脸能如此艳丽吗?敬佩之情油然之生,同时,也庆幸自己所带的孩子已经毕业不用害怕调查的结果是否尽人意,无须担忧别人的有色眼光。可是,细想之,这庆幸是多么的可怜与悲哀。这种心理岂不是暴露了我爱的虚伪与教育的无力吗?这种心态岂不是证实了我之所爱并不能让顽石开花吗?呜呼!悲哉! 拯救差生的圣手李圣珍老师说得好:其实坏学生和好学生只有一步之遥,没有一个学生天生就是坏学生,他们缺少的就是爱。只要你付出足够的爱,他们就能迷途知返,向着太阳光的地方走去。或许,我已经无力挽回我的过去;或许,我已经无力拯救昔日的"差生",还好,闲暇的日子终于让我多了一分清醒多了一分思索,名师的智慧终于拂走了心中的阴霾擦亮了渴求的双眸,就让我郑重地镌刻下"爱,会让顽石开花"于我的心田,然后用我的爱,我的真,我的诚来培植明日的幼苗,让其欢快健壮地成长吧! 爱,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灵魂。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也写道:"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烦恼的孩子,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从事小学教师工作60年,我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散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初中语的实践教学中,阅读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因此,教师在处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时,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本的感受,尤其是散体,从的整体结构分析入手,貌似没有十分明显的逻辑,学生较难抓住阅读中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散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 一、注重引导,让学生体会散之美 在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生活经历的角度进行资料补充,提升学生对散的感受力。如学习鲁迅先生《风筝》这篇时,主要是从作者自身角度叙述”我”进入中年之后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并把“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对儿童天性所带的虐杀从而产生了自责的心理展示出。当时的“我”向小兄弟道歉并承认错误,还期待得到原谅,但是对方却忘记了反而投诧异笑着的表情,使“我”彻底地陷入无可奈何的悲哀中,而这原本可贵的宽容以及自责并没有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作者正是通过在自我解剖上进行分析,进而在中突出抓住了亲情以及自省精神的思想。教师在堂中还可以向学生补充作者经历,便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风筝》这篇中所表达的情感,

促进学生理解散中所蕴藏的美。 因此,教师在散的教学中,不能只是把教学的焦点置于叙事、写人等元素上,而要从这些特定的事、人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不仅是对社会、人生有着独特感受,而且对当前的人们也具有重要启发。教师要从散中引导学生挖掘出作品信息,体会散所包含的哲思美。 二、注重感悟,让学生体会意境之美 教师在散的执教过程中,对于散所刻画的优美意境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更好地让学生从散中体会出意境美,进而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的质量。例如《春酒》(作者琦君)这篇诗化的散,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须要明确阅读的目标,此时学生才能够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从初读中感知内容,然后才能够逐渐地体会作者在中表达出的情感。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对故乡风土人情进行描绘的过程中,抒发作者对故乡、童年以及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诗化的语言进行细腻描绘,如儿童洁净的心灵、生活中的美好,教师须要引导学生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在作者细腻的字中体会散所呈现出的意境之美。尤其是思乡这一不老的话题能够给学生带启示,因此,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感悟,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能够逐渐地感受散中的意境之美,这对提升初中生感受散中所包含的深刻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