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SS1-8)解读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SS1-8)解读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SS1-8)解读

暗棕壤栗钙土黄棕壤石灰岩土黄红壤黄色红壤砖红壤黄土

Ag 0.35 ±050.054 (±007 0.091 ±

0.007

0.070 ±

0.011

4.4±.40.20 ±020.057 ±

0.011

0.060 ±.009

As 34 ±413.7 土.24.4 0.658 6412 出6220 岀44.8 1.312.7 仕1 Au -0.00055-0.0017

0.00550.260 ±

0.007

-0.009-0.0008-0.0014 B 50 336 戈23 ±97 均53 ±557 ±-1054 ± Ba

590 ±2930 ±21210 ±5213 ±0296 ±6118 ±4180 ±7480 ±3 Be

2.5±.31.8 (±21.4 (±21.85 (±342.0 0.44.4 0.72.8 ±61.9 (±2 Bi

1.2±.10.38 0040.17 ±031.04 (±1341 449 ±50.20 ±.040.30 (±04 Br

2.9 0.64.5 0.74.3 0^4.0 0.7-1.58.0 0.75.1 052.5 05

Cd 4.3 ±40.071 0014 0.060 ±

0.009

0.35 ±.060.45 0060.13 ±030.08 0020.13 002

Ce 70 ±4402 出639 ±4136 出191 岀066 ±698 出166 龙C170 =962 出057 岀1-39-

7695 ^100 =668 ±12 Co 14.2 1±8.7 (±95.5 0.722 ±12 坐7.6 ±.197

±12.7 ±.1 Cr

62 ±47 ±432 ±4370 ±6118 ±75戈410±368 ± Cs

9.0 ±.74.9 0.53.2 ±421.4 ±015 ±10.8 ±.62.7 0.87.5 ±7 Cu

21 ±16.3 ±.911.4 ±140 ±144^6390 ±1497 =624.3 ±2 Dy

4.6±.34.4(±32.6(±26.6(±63.7(±53.3(±36.6

(±64.80.4 Er

2.6±.22.1 ±41.5 (±34.5 ±72.4 0.32.2 032.7 (±52.8 (±2

Eu 1.0 ±13.0 (±20.72 ±040.85 0070.82 0040.66 ±043.4 021.2

±1

F 506 ±22240 ±12246 =26540 ±5603 =28906 ±15321 ±9577 ±4

Ga 19.3 ±112 ±13.7 ±.931 ±32 ±30 出39 ±514.8 ±.1 Gd

4.60.37.8 062.9 0.44.7 053.5 0.33.4 039.6 0.9

5.4 05 Ge

1.34 ±.201.2 (±21.16 0.131.9 03

2.6 0.4

3.2 0M1.6 (±31.27 (±20 Hf

6.8 ±.85.8 (±96.8 (±814 28.1 ±.7

7.5 0.87.7 (±57.0 0.8

Hg 0.032 ±004 0.015 ±

0.003

0.060 ±

0.004

0.59 ±.050.29 0030.072 ±

0.007

0.061 ±

0.006

0.017 ±.003

Ho 0.87 0.070.93 0.120.53 0061.46 0.120.77 0080.69 0051.1 020.97

008

I 1.8 0031.8±21.3 ±29.4 仕13.8 ±519.4 ±919 ±1.7 ±.2

In 0.08 0±20.09 ±030.031 (±010

0.12 ±034.1 ±60.84 ±180.10 (±030.044 (±013

La 34 ±164 ±121 ±53 ±436 ±30 ±46 ±536 ±3 Li

35 ±22 ±18.4 ±.855 256 ±236 ±119.5 ±935 仕Lu

0.41 ±040.32 ±050.29 (±020.75 (±060.42 ±050.42 (±050.35

(±060.43 (±04 Mn

1760 ±3510 ±6304 ±41420 ±51360 ±11450 ±21780 ±13650 ±3 Mo

1.4±.10.98 (±110.31 ±06

2.6 (±34.6 ±418 ±2.9 ±31.16 ±10 N

1870 ±7630 ±9640 仕501000 ±2610 仕31740 仕59660 ±62370 ±4 Nb

16.6±427 ±9.3 仕.538 仕23 ±27 ±264^715 仕Nd

28±210±418.4 ±727 仕24 ±21 ±45 ±232 ± Ni

20.4±819.4 ±312 ±64 仕540 仕453 仕4276 ±1531.5 仕8 P

735 ±8446 ±5320 ±8695 ±8390 £4303 £01150 ±9775 ±5 Pb

98 ±620 出26 ±358 ±5552 ±29314 ±314 ±21 仕Pr

7.5 仕.557 ±4.8 仕.48.4 ±77.0 ±25.8 0611 ±8.3 ±8 Rb

140 ±88 也85 ±475 丸117 ±237 ±816 ±96 仕Re -0.00053-0.00012 S -310210 ±3123 ±14180 ±36410 ±54260 ±43250 =36-126 Sb

0.87 ±211.3 ±20.44 ±086.3 ±135 ±60^0.42 ±091.0 ±2 Sc

11.2±610.7 ±65.0 ±420 仕17 ±15.5 ±928 ±11.7 ±7 Se

0.14 ±030.16 ±030.09 0020.64 (±141.6 ±21.34 (±170.32 0050.10 001 Sm

5.2仕.318 23.3 仕.24.4 ±44.0 ±43.8 (±410.3 ±45.9 ±4 Sn

6.1 仕.73.0 ±32.5 ±35.7 ±918 仕72^3.6 ±72.8 ±5 Sr

155 ±7187 ±9380 ±677 ±42 仕439 ±26 仕4236 ±3 Ta

1.4仕.20.78 (±190.76 ±153.1 0.31.8 ±35.3 0.63.9 ±61.05 ±25

暗棕壤栗钙土黄棕壤石灰岩土黄红壤黄色红壤砖红壤黄土Tb

0.75 ±060.97 ±260.49 (±060.94 (±090.7 ±10.61 0±81.3 ±20.89

±08

Te 0.058 (±020 -0.0330.039

±

0.013

0.16 ±.06-50.4 0±-0.0470.045 0.0±0

Th 11.6 ±716.6 (±86.0 ±527 ±23 ±223 =29.1 ±.711.8 0.7 Ti

4830 ±602710 ±02240 ±010800 ±106290 ±104390 ±2020200 ±003800

±20 Tl

1.0 ±.20.62 (±200.48 ±050.94 (±251.6 (±3

2.4 050.21 (±060.58

±06 Tm

0.42 ±.060.42 ±110.28 (±050.70 (±100.41 ±040.40 0060.42 (±050.46 (±07 U

3.3±.41.4 0.31.3 ±36.7 (±86.5 ±76.7 072.2 ±42.7 ±4 V

86 丸62 ±436 ±3247 ±4166 ±130 ±245 ±2181 ± W

3.1 ±.31.08 (±220.96 ±126.2 0534 ±90 方1.2 ±21.7 (±2 Y

25 £22 ±215 ±239 ±521 出19 ±227 ±26 ± Yb

2.7 ±.32.0 ±21.7 (±24.8 (±62.8 ±42.7 (±42.4 ±42.8 (±2 Zn

680 ±542 £31 出210 ±3494 ±597 戈142 ±168 ± Zr

245 ±2219 ±5246 ±4500 ±2272 ±6220 ±4318 ±7229 ±2 %

SiO 262.60 (±14 73.35 ±

0.18

74.72 ±

0.19

50.95 ±

Te 0.058 (±020 -0.0330.039

±0.14

52.57 ±

0.16

56.93 ±

0.18

32.69 ±

0.18

58.61 ±.13

Al 20 314.18 0岀4 10.31 ±0.10

12.24 ±

0.09

23.45 ±

0.19

21.58 ±

0.15

21.23 ±

0.16

29.26 ±

0.34

11.92 ±.15

TFe 20 35.19 0093.52 0072.00 00510.30 站1 12.62 ±

0.18

8.09 ±.1318.76 ±

0.33

4.48 ±.05

FeO -1.270.57 0.070.50 006-0.41-0.22-0.57-1.051.22 0.05 MgO

1.81 ±.081.04 ±040.58 0040.49 0050.61 ±060.34 0050.26 003

2.38 007 CaO

1.72 ±.06

2.36 ±051.27 0050.26 004-0.10.22 0.030.16 0028.27 (±12 Na 2O

1.66 ±.041.62 ±04

2.71 0±60.11 0020.12 0020.19 ±020.08 0021.72 004 K 2O

2.59 ±.042.54 ±05

3.04 0051.03 0061.50 ±041.70 0060.20 0022.42 004 H 2O +

5-2.9-1.9-10.1-8.8-8.9-13.7-3.3 CO 21.12 0.09-0.97-0.13-0.12-0.1-0.084-0.115.97 0.16 ±

Corg. 1.80 0± 60.49 0070.51 0030.62 ±08-0.320.81 0.090.64 007-0.3 TC

2.11 ±.190.75 0.100.55 0050.65 0=10-0.350.83 0.100.67 ±091.93 (±13 LOI - 8.594.4022.67 ±13-10.9-9.1-10-14.39.12 0.17 ±

说明:“±”勺数据为不确定度,括号内的数值为参考值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能力解读 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识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有机物和无机物,常见的酸、碱、盐和氧化物。 3.懂得:元素的简单分类。4.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 知识梳理 1.物质分类及典型实例体系总图 2.物质的定义 ⑴ 组成混合物, ⑵ 组成纯净物 ①单质: 的纯净物... 。 ②化合物: 组成的纯净物... 。 ⅰ氧化物: 组成的化合物... 。 酸性氧化物:能与 ,如 CO2、SO2。 中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能与 ,如:CaO 。 。 ⅱ酸: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 的化合物...。 ⑼有机物:含 元素的化合物... 。 ⅲ碱: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 的化合物... 。 ⅳ盐:由 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He 、Ne 、Ar 等 金属单质:如Mg 、Al 、Zn 、Fe 、Cu 、Hg 、Ag 等 气态:H 2、O 2、N 2、Cl 2 固态:C 、S 、P 、Si 、I 2 物质 纯净物 如:空气、自然界中的水、化石燃料、溶液、合金、盐酸等 单质 化合物 CH 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如(C 6H 10O 5)n 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碱 NaCl (中性)、Na 2CO 3(碱性)、CuSO 4(酸性)等 酸 碱性氧化物:如CuO 、MgO 等 酸性氧化物(酸性):如CO 2、NO 2、SO 2、SO 3、等 含氧酸:如H 2SO 4、H 2CO 3、HNO 3等 无氧酸:如HCl 、H 2S 等 可溶:如NaOH 、KOH 等 难溶:如Mg(OH)2、Fe(OH)3、Cu(OH)2等 微溶:Ca(OH)2等 中性氧化物(中性):如H 2O 、CO 等 混合物

材料成分检验

钢的分类和钢号表示方法 按化学成分,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在碳素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0.04%的称为工业纯铁,小于或等于0.25%的为低碳钢,在0.25%~0.60%之间的为中碳钢,大于0.60%的为高碳钢。在合金钢中,合金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5%的为低合金钢,在5%~10%的为中合金钢,大于10%的为高合金钢。 根据钢材中含有害杂质的多少,钢材可以分为普通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普通钢含硫量(质量分数)一般小于或等于0.055%,含磷量小于或等于0.045%,其他非有意加入的杂质,如铜、砷等均有一定限制。普通钢又分甲、乙、丙三类,按机械性能供货的为甲类普通碳素钢,按化学成分供货的为乙类普通碳素钢,按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分类的为丙类普通碳素钢。优质钢对不同的钢种其磷、硫质量分数要求不同,一般要求小于或等于0.04%,其他非有意加入的杂质元素也有一定限制。高级优质合金钢要求含磷量小于或等于0.035%,含硫量小于或等于0.030%,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要求含磷量小于或等于0.030%,含硫量小于或等于0.020%,其他非有意加入的杂志也有一定的限制。 我国标准《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GB221)…混合稀土元素用RE表示。 常用钢号表示方法举例及说明: 1.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 钢号举例Q235AF,Q235BZ,Q345C,Q345D 表示方法说明: ①采用代表屈服点的拼音字母“Q”、屈服点数值(单位为MPa)和所规定的质量等级、脱氧方法等符号表示,按顺序组成排号 ②质量等级号“A、B、C、D、E”。脱氧方法沸腾钢“F”;半镇静钢“b”镇静钢“z”和特殊镇静钢“TZ” ③碳素结构钢的排号组成中,表示镇静钢和表示特殊镇静钢的符号可以省略;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在牌号组成中没有表示脱氧方法和符号 2.优质碳素结构钢(普通含锰量优质碳素结构钢、较高含锰量优质碳素结构钢、锅炉用优质碳素结构钢) 钢号举例45,10b,20A,50Mn,70Mn,20g 表示方法说明: ①普通含锰量优质碳素结构钢,阿拉伯数字表示平均含量的万分之几。例如: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45%的钢,钢号表示为“45” ②较高含锰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在阿拉伯数字后标出锰元素符号。如50Mn ③高级优质碳素钢结构,在牌号尾部加符号“A” ④沸腾钢、半镇静钢和专门用途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和普通碳素钢一样在钢号头(或钢号尾)特别标出 3.碳素工具钢(普通含锰量碳素工具钢、较高含锰量碳素工具钢) 钢号举例:T7,T12,T8,Mn ①普通含锰量碳素工具钢,钢号冠以“T”,阿拉伯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千分之几 ②较高含锰量以及高级优质碳素钢的表示方法同优质碳素结构钢 4.易切削钢(易切削碳素结构钢) 钢号举例:Y12,Y40Mn

科学初中二年级 土壤的成分(一)

4.1土壤的成分(一)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知道土壤中水分、空气等非生命物质; 3、学习用科学观察的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 4、知道土壤中空气和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土壤的成分。 难点:土壤中空气和水体积分数的测量。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招贤纳士(展示照片):以学校葫芦基地为题材,之前葫芦产量很高,但近几年产量越来越低,且葫芦不长个,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猜测可能原因是水、肥料、土壤…… 从学生的猜测中选择触手可及的土壤进行研究。 二、探究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一)活动:寻找土壤中有哪些生命物质? 组织学生观察从葫芦基地取样来的土壤,并寻找土壤中的生物物质? 学生:有蚯蚓、蚂蚁、蝼蛄、草…… 通过舒肤佳的广告,引导学生土壤中还有肉眼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微生物 (二)总结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动物 土壤生物植物 微生物 (三)思考:(1)参照土壤取样器,自制简单的土壤取样工具(PVC管)(2)为什么要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三、探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一)活动:进一步观察土壤,土壤生物要生存,根据生活经验或现有知识,你觉得土壤中还存在哪些物质。请写下这些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1)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薯粉的成分分析有毒物质的危害

(十)以干木薯粉作为饲料配料的全价饲料配方 1、关于木薯干粉用于饲料的有关毒素问题。 新鲜的木薯根茎含有一种生氰糖苷,名为亚麻苦苷,当根茎损坏或破碎成小块时,其中的亚麻苦苷就会在亚麻苦苷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葡萄糖和氢氰酸。释放出来的氢氰酸会蒸发到空气之中,因而木薯制品中的氢氰酸水平是很低的。 木薯植株中含有的亚麻苦苷等本身并不表现出毒性,但含有亚麻苦苷的木薯植株,在被破坏(如切碎打碎等)、被动物采食、咀嚼后,在适宜的条件(温度湿度)下,亚麻苦苷(即氰苷)与木薯植株中共存的糖苷酶的分解作用下,水解而产生氢氰酸,并从而引起毒性。 据chen(1934)报道:氰化物的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0.5~3.5毫克(成年人的致死剂量为50毫克)。例如人如果采食即使是甜味品种的木薯,当然是指没有经过任何脱毒处理的鲜木薯,则采食量达到500克时,即有可能有生命危害。 牛食下0.5-0.6克时,就有可能会在0.5-24小时内致死。所以,我们无论是食用、作饲料或工业原料,都应该进行对木薯去毒的处理,切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饲料卫生标准中规定:氰化物(以氢氰酸计)的允许量为木薯干中≤100mg/kg;胡麻饼粕中≤350mg/kg;鸡混合饲料、猪配、混合饲料中≤50mg/kg。 2、木薯薯干粉的加工过程,及毒素的脱除。 木薯薯干就是将采收的鲜木薯切片后晒干的物质,要求至少晒三天以上,这样的生产方法会使木薯中的氢氰酸水平极大地降低到对动物无毒的程度。Khajarern等(1982就已证明,木薯片经6天日晒干燥后,其中的氢氰酸就从原来的111.63ppm降低到了22.97ppm(ppm=百万分之一)。干木薯片的贮存还会进一步降低其中的氢氰酸含量。Khajarern等(1982)证明,将干木薯片贮存5天,其中的氢氰酸含量从87.14ppm降到了36.95ppm(表2)。通过蒸汽处理对木薯进行制粒可使产品中的氢氰酸含量降低到11.82ppm(Khajarern等,1979)。 可以得出结论认为,木薯片在生产过程中经3-6天晒干又贮存数天后运输到饲料厂时,其中的氢氰酸含量已经降到了无毒的程度。木薯在饲料厂中再经过数天的贮存,其中的氢氰酸含量还会进一步降低,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安全系数。而如果采用木薯粒,可以排除动物氢氰酸中毒的任何危险。 现已证明,泰国生产的含水量不高于14%的优质木薯片对于动物决不存在氢氰酸中毒的问题。木薯制品中的氢氰酸平均含量低于30ppm。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SS1-8)解读

暗棕壤栗钙土黄棕壤石灰岩土黄红壤黄色红壤砖红壤黄土 Ag 0.35 ±050.054 (±007 0.091 ± 0.007 0.070 ± 0.011 4.4±.40.20 ±020.057 ± 0.011 0.060 ±.009 As 34 ±413.7 土.24.4 0.658 6412 出6220 岀44.8 1.312.7 仕1 Au -0.00055-0.0017 0.00550.260 ± 0.007 -0.009-0.0008-0.0014 B 50 336 戈23 ±97 均53 ±557 ±-1054 ± Ba 590 ±2930 ±21210 ±5213 ±0296 ±6118 ±4180 ±7480 ±3 Be 2.5±.31.8 (±21.4 (±21.85 (±342.0 0.44.4 0.72.8 ±61.9 (±2 Bi 1.2±.10.38 0040.17 ±031.04 (±1341 449 ±50.20 ±.040.30 (±04 Br 2.9 0.64.5 0.74.3 0^4.0 0.7-1.58.0 0.75.1 052.5 05 Cd 4.3 ±40.071 0014 0.060 ± 0.009 0.35 ±.060.45 0060.13 ±030.08 0020.13 002

Ce 70 ±4402 出639 ±4136 出191 岀066 ±698 出166 龙C170 =962 出057 岀1-39- 7695 ^100 =668 ±12 Co 14.2 1±8.7 (±95.5 0.722 ±12 坐7.6 ±.197 ±12.7 ±.1 Cr 62 ±47 ±432 ±4370 ±6118 ±75戈410±368 ± Cs 9.0 ±.74.9 0.53.2 ±421.4 ±015 ±10.8 ±.62.7 0.87.5 ±7 Cu 21 ±16.3 ±.911.4 ±140 ±144^6390 ±1497 =624.3 ±2 Dy 4.6±.34.4(±32.6(±26.6(±63.7(±53.3(±36.6 (±64.80.4 Er 2.6±.22.1 ±41.5 (±34.5 ±72.4 0.32.2 032.7 (±52.8 (±2 Eu 1.0 ±13.0 (±20.72 ±040.85 0070.82 0040.66 ±043.4 021.2 ±1 F 506 ±22240 ±12246 =26540 ±5603 =28906 ±15321 ±9577 ±4 Ga 19.3 ±112 ±13.7 ±.931 ±32 ±30 出39 ±514.8 ±.1 Gd 4.60.37.8 062.9 0.44.7 053.5 0.33.4 039.6 0.9 5.4 05 Ge 1.34 ±.201.2 (±21.16 0.131.9 03 2.6 0.4 3.2 0M1.6 (±31.27 (±20 Hf 6.8 ±.85.8 (±96.8 (±814 28.1 ±.7 7.5 0.87.7 (±57.0 0.8 Hg 0.032 ±004 0.015 ± 0.003 0.060 ± 0.004 0.59 ±.050.29 0030.072 ± 0.007

材料的成分分析

材料的成分分析 913000730018 鲁皓辰一、成分分析的定义 材料的成分分析是指通过谱图对产品或样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对各个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成分分析主要用于对未知物及未知成分等进行分析,通过快速确定目标样品中的组成成分来鉴别材料的材质、原材料、助剂、特定成分及含量、异物等信息。 二、成分分析的分类 按照结论来区分,成分分析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定性分析主要是确定物质的组分种类,而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后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析,得出各种组分的分配比例。按照科学技术,定量分析只能做到无限接近真实情况,但却无法 100%保证准确。 1、指定成分含量分析 指定成分含量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针对性的对材料中某种或几种指定物质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因指定成分含量分析的目的性强,结果一般干扰极小,准确度极高。 除部分材料中的某些物质有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外,大多数指定成分的含量分析需要借助高精密仪器来完成,如光谱、色谱、质谱等。 常规材料指定成分含量分析项目: ◆无机物含量分析◆有机物含量分析◆高分子化合物含量分析 2、元素含量分析

元素含量分析也是材料成分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针对性的对材料中某种或几种指定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元素含量分析的准确度极高,一般能达到 ppm 级别(百万分之一)。元素含量分析仅对材料中的元素组成情况进行鉴定,而不能提供材料中具体的化合物组分的 组成情况,因此一般适合金属、合金、矿石等主要需求元素组成情况的材料的分析。常用的元素含量分析手段包括 X 射线衍射(XRD)、X 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放射光谱(ICP-AES)等。 常规材料元素含量分析项目: ◆金属元素含量分析◆非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全元素含量分析 3、材质鉴定分析 材质鉴定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对材料中主要组分的含量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或者足以鉴别材料类型的某种或几种成分或元素含量进行分析。部分材料如钢材等的材质鉴定有相关国家标准的规范。 材质鉴定集中对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到的是材料的大致组成情况,一般不涵盖材料中的全部组分,因此适合企业或个人在进行采购、使用等过程时对材料进行质量的基础控制,既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质量。 常规材质鉴定项目: ◆钢材材质鉴定◆其他合金材质鉴定◆材料主成分定性分析◆材料主成分定量分析 三、成分分析的可用材料服务领域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土壤有效成分速测 土壤有效养分待测液的制备 1、取相当2g风干土壤于三角瓶中,加入1mol(NaCl)L1‐—(HCl)L1‐浸提液20ml,大力摇1分钟。 2、过滤到干燥洁净的三角瓶或试管中,滤液即为待测液,用于测定铵态氮,磷及钾。 一、铵态氮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铵离子,与纳氏离子作用时,会生成碘化汞铵合氧化汞 的橙黄色络合物,铵离子愈多,生成的橙黄色就越深,通过与已知的铵 态氮含量的标准色阶比较,便可求出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在强碱性条件 下,其反应式如下: 值得注意,水田在浸水情况下,会出现Fe2﹢,它会干扰铵的测定, 另外,待测液中存在的Fe2﹢,Al3+,Ca2+,Mg2+等离子,也会干扰铵的 测定,故在测铵前,必须先加入碳酸钠,使它们产生沉淀,以消除干 扰。 NH4++4OH‐+2HgI4‐→碘化汞铵合氧化汞(橙黄色)↓+7I-+H2O 碘化汞离子 2、测定步骤 ①取待测液约5ml,放入试管中,加入固体碳酸钠(约3粒黄豆大 小),摇匀,使溶解静置15min,等溶液澄清后,再吸取上层清液进 行测定(测定有效钾,亦用此清液)。

二、有效磷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有效磷,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钼酸杂多酸,在一定酸度范围内,磷钼杂多酸被氯化亚锡或金属锡还原为兰色的磷酸络合物,其反应如下: H3PO4+10MoO4-+2Sn2++24H+ → (MoO4·4MoO4-)2·H3PO4·4H2O+2Sn++8H2O 待测液的有效磷越多,兰色就越深,将其与标准比色阶比较,就可求出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2、测定步骤:

十种常用成分分析方法—科标检测

十种常见的成分分析方法介绍 成分分析是运用科学方法分析产品的成分,并对各个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个过程。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设有专业的分析实验室,成分分析检测领域有:化学品成分分析、金属成分分析、纺织品成分分析,水质成分分析,颗粒物成分分析,粉末成分分析,异物成分分析等。 常见的成分分析方法有以下10种。 一、成分分析-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1.1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 1.2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滴定管。 二、成分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

其基本原理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仅可以发射一系列特征谱线,也可以吸收与发射线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AAS原子吸收光谱仪。 三、成分分析-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 其基本原理是各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外围绕着不断运动的电子,电子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从整个原子来看,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下,它也是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原子处在最低的能级状态,即基态。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元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ICP-OES。 四、成分分析-原子荧光分析法 原子荧光分析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但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近。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而进行定量分析。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从而

GBW07101超基性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超基性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产品ID号】2348 【产品编号】GBW07101 【英文名称】Ultrabasic Rocks 【产品规格】150g 【特征形态】固态 【介质基体】岩石 【定值日期】 【产品类别】国家标准物质 >> 地质矿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主要用途】校准仪器和装置;评价方法;工作标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其他 【保存条件】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防止沾污,最小取样量为:铂族元素10克;H2O、S、CO2和痕量元素0.5克;其余组份0.1克 【分析方法】原子荧光法、比色法、极谱法等多种方法

Na 2 O 0.008 0.003 质量分数(10-2) K 2 O 0.010 0.001 质量分数(10-2) H 2 O+14.17 0.20 质量分数(10-2) CO 2 0.58 0.02 质量分数(10-2) S 0.051 0.001 质量分数(10-2) NiO 0.32 0.01 质量分数(10-2) CoO 0.012 0.001 质量分数(10-2) V 2O 5 0.007 0.001 质量分数(10-2) Cl 0.57 0.02 质量分数(10-2) 全铁Fe 2O 3 6.90 0.06 质量分数(10-2) Pt 0.004 0.001 质量分数(10-6) Pd 0.005 0.001 质量分数(10-6) Rh 0.0006 0.0001 质量分数(10-6) Ir 0.003 0.001 质量分数(10-6) Os 0.006 0.001 质量分数(10-6) Ru 0.010 0.001 质量分数(10-6) Ag 0.031 0.012 质量分数(10-2) As 0.82 0.23 质量分数(10-2) Au 0.0014 0.0005 质量分数(10-2) B 5.9 1.2 质量分数(10-2) Ba 6.4 2.8 质量分数(10-2) Cu 5.5 0.8 质量分数(10-2) F 21.4 7.3 质量分数(10-2) Ga 1.2 0.6 质量分数(10-2) Ge 0.66 0.25 质量分数(10-2) Hg 0.046 0.004 质量分数(10-2) Li 1.3 0.5 质量分数(10-6) Pb 2.8 0.3 质量分数(10-6) Sc 4.9 0.2 质量分数(10-6) Sr 2.3 0.6 质量分数(10-6) Zn 45.4 7.3 质量分数(10-6) Br (24.7) 质量分数(10-6) Cd (0.024) 质量分数(10-6) Sb (0.12) 质量分数(10-6) Ce 0.34 +0.04,-0.02 质量分数(10-6) Dy 0.02 +0.011,-0.001 质量分数(10-6) Eu 0.0043 +0.0021,-0.0003 质量分数(10-6) Gd 0.024 +0.004,-0.003 质量分数(10-6) Ho 0.0049 +0.0025,-0.0003 质量分数(10-6) La 0.20 +0.05,-0.01 质量分数(10-6)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有效成分速测 土壤有效养分待测液的制备 1、取相当2g风干土壤于三角瓶中,加入1mol(NaCl)L1‐—0.025mol(HCl)L1‐浸提液20ml,大力摇1分钟。 2、过滤到干燥洁净的三角瓶或试管中,滤液即为待测液,用于测定铵态氮,磷及钾。 一、铵态氮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铵离子,与纳氏离子作用时,会生成碘化汞铵合氧化汞 的橙黄色络合物,铵离子愈多,生成的橙黄色就越深,通过与已知的铵 态氮含量的标准色阶比较,便可求出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在强碱性条件 下,其反应式如下: 值得注意,水田在浸水情况下,会出现Fe2﹢,它会干扰铵的测定,另外,待测液中存在的Fe2﹢,Al3+,Ca2+,Mg2+等离子,也会干扰铵的 测定,故在测铵前,必须先加入碳酸钠,使它们产生沉淀,以消除干扰。 NH4++4OH‐+2HgI4‐→碘化汞铵合氧化汞(橙黄色)↓+7I-+H2O 碘化汞离子 2、测定步骤 ①取待测液约5ml,放入试管中,加入固体碳酸钠(约3粒黄豆大小), 摇匀,使溶解静置15min,等溶液澄清后,再吸取上层清液进行测定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有效磷,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钼酸杂多酸,在一定酸度范围内,磷钼杂多酸被氯化亚锡或金属锡还原为兰色的磷酸络合物,其反应如下: H3PO4+10MoO4-+2Sn2++24H+ → (MoO4·4MoO4-)2·H3PO4·4H2O+2Sn++8H2O 待测液的有效磷越多,兰色就越深,将其与标准比色阶比较,就可求出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2、测定步骤: 附 1、测定原理 存在于土壤待测液中的钾,在弱碱性条件下与四苯硼钠作用,生成四苯硼钾白色沉淀,其反应式如下: K++B(C6H5)4→B(C6H5)K↓ 四苯硼离子四苯硼钾(白色) 土壤待测液中,钾离子越多,白色沉淀越多,因此可以根据浑浊的程度来确定钾的含量,由于铵离子也能和四苯硼钠作用生成白色沉淀干扰测定,故在测钾之前加入甲醛,供生成的环六次甲基四胺,以除去它的干扰,由于反应是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土壤待测液中可能有Fe3﹢,Al3+,Ca2+,Mg2+等离子,也会产生黄色或白色的氢氧化物,碳酸盐或碱式碳酸盐沉淀,从而干扰钾的测定。为此,在除去铵离子之前,必须先加入碳酸钠于土壤待测液中,以除去Fe3﹢,Al3+,Ca2+,Mg2+等离子的干扰。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成分GBW07401 (GSS-1) GBW07402 (GSS-2) GBW0740 3 (GSS-3) GBW0740 4 (GSS-4) GBW0740 5 (GSS-5) GBW074 06 (GSS-6 ) GBW0740 7 (GSS-7) GBW0740 8 (GSS-8) μg/ g Ag0.35±0.0 5 0.054±0. 007 0.091±0. 007 0.070±0. 011 4.4±0.40.20±0. 02 0.057±0. 011 0.060±0. 009 As34±413.7±1.2 4.4±0.658±6412±16220±14 4.8±1.312.7±1.1 Au(0.00055 )(0.0017)(0.0055)0.260±0. 007 (0.009)(0.0008)(0.0014) B50±336±323±397±953±657±5(10)54±4 Ba590±32930±521210±65213±20296±26118±14180±27480±23 Be 2.5±0.3 1.8±0.2 1.4±0.2 1.85±0.3 4 2.0±0.4 4.4±0.7 2.8±0.6 1.9±0.2 Bi 1.2±0.10.38±0. 04 0.17±0.0 3 1.04±0.1 3 41±449±50.20±0.0 4 0.30±0. 04 Br 2.9±0.6 4.5±0.7 4.3±0.8 4.0±0.7(1.5)8.0±0.7 5.1±0.5 2.5±0.5 Cd 4.3±0.40.071±0. 014 0.060±0. 009 0.35±0.0 6 0.45±0.0 6 0.13±0. 03 0.08±0.0 2 0.13±0.0 2 Ce70±4402±1639±4136±1191±1066±698±1166±7 C170±962±1057±11(39)(76)95±7100±668±12 Co14.2±1.08.7±0.9 5.5±0.722±212±27.6±1.197±612.7±1.1 Cr62±447±432±4370±16118±775±6410±2368±6 Cs9.0±0.7 4.9±0.5 3.2±0.421.4±1.015±110.8±0. 6 2.7±0.87.5±0.7 Cu2l±216.3±0.911.4±1.140±3144±6390±1497±624.3±1.2 Dy 4.6±0.3 4.4±0.3 2.6±0.2 6.6±0.6 3.7±0.5 3.3±0. 3 6.6±0.6 4.8±0.4 Er 2.6±0.2 2.1±0.4 1.5±0.3 4.5±0.7 2.4±0.3 2.2±0.3 2.7±0.5 2.8±0.2 Eu 1.0±0.1 3.0±0.20.72±0.0 4 0.85±0.0 7 0.82±0.0 4 0.66±0. 04 3.4±0.2 1.2±0.1 F506±322240±112246±26540±25603±28906±45321±29577±24 Ga19.3±1.112±113.7±0.931±332±430±339±514.8±1.1 Gd 4.6±0.37.8±0.6 2.9±0.4 4.7±0.5 3.5±0.3 3.4±0.39.6±0.9 5.4±0.5 Ge 1.34±0.2 01.2±0.2 1.16±0.13 1.9±0.3 2.6±0.4 3.2±0.4 1.6±0.3 1.27±0.2 Hf 6.8±0.8 5.8±0.9 6.8±0.814±28.1±1.77.5±0.87.7±0.57.0±0.8 Hg0.032±0 .004 0.015±0. 003 0.060±0. 004 0.59±0.0 5 0.29±0.0 3 0.072±0 .007 0.061±0. 006 0.017±0. 003 Ho0.87±0.0 7 0.93±0.1 2 0.53±0.0 6 1.46±0.1 2 0.77±0.0 8 0.69±0. 05 1.1±0.20.97±0.0 8 I 1.8±0.3 1.8±0.2 1.3±0.29.4±1.1 3.8±0.519.4±0.19±2 1.7±0.2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土壤有效成分速测 土壤有效养分待测液的制备 1、取相当2g风干土壤于三角瓶中,加入1mol(NaCl)L1‐—0.025mol (HCl)L1‐浸提液20ml,大力摇1分钟。 2、过滤到干燥洁净的三角瓶或试管中,滤液即为待测液,用于测定铵态氮,磷及钾。 一、铵态氮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铵离子,与纳氏离子作用时,会生成碘化汞铵合氧化汞 的橙黄色络合物,铵离子愈多,生成的橙黄色就越深,通过与已知的铵 态氮含量的标准色阶比较,便可求出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在强碱性条件 下,其反应式如下: 值得注意,水田在浸水情况下,会出现Fe2﹢,它会干扰铵的测定,另外,待测液中存在的Fe2﹢,Al3+,Ca2+,Mg2+等离子,也会干扰铵的 测定,故在测铵前,必须先加入碳酸钠,使它们产生沉淀,以消除干 扰。 NH4++4OH‐+2HgI4‐→碘化汞铵合氧化汞(橙黄色)↓+7I-+H2O 碘化汞离子 2、测定步骤 ①取待测液约5ml,放入试管中,加入固体碳酸钠(约3粒黄豆大 小),摇匀,使溶解静置15min,等溶液澄清后,再吸取上层清液进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有效磷,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钼酸杂多酸,在一定酸度范围内,磷钼杂多酸被氯化亚锡或金属锡还原为兰色的磷酸络合物,其反应如下: H 3PO 4+10MoO 4-+2Sn 2++24H + → (MoO 4·4MoO 4-)2·H 3PO 4·4H 2O+2Sn ++8H 2O 待测液的有效磷越多,兰色就越深,将其与标准比色阶比较,就可求出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2、测定步骤: 附 1、测定原理 存在于土壤待测液中的钾,在弱碱性条件下与四苯硼钠作用,生成四苯硼钾白色沉淀,其反应式如下: K ++B(C 6H 5)4 → B(C 6H 5)K ↓ 四苯硼离子 四苯硼钾(白色) 土壤待测液中,钾离子越多,白色沉淀越多,因此可以根据浑浊的程度来确定钾的含量,由于铵离子也能和四苯硼钠作用生成白色沉淀干扰测定,故在测钾之前加入甲醛,供生成的环六次甲基四胺,以除去它的干扰,由于反应是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土壤待测液中可能有Fe 3﹢,Al 3+,Ca 2+,Mg 2+等离子,也会产生黄色或白色的氢氧化物,碳酸盐或碱式碳酸盐沉淀,从而干扰钾的测定。为此,在除去铵离子之前,必须先加入碳酸钠于土壤待测液中,以除去Fe 3﹢,Al 3+,Ca 2+,Mg 2+等离子的干扰。

土壤检测项目

土壤检测项目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 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由于地壳、水蒸气、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充满间隙的土壤的形式。这些孔隙中含有溶解溶液(液体)和空气(气体)。因此,土壤通常被视为有多种状态。 我中心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方法、中国国家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农业标准和林业标准建立了土壤测试的综合能力,可以提供土壤污染物测试、农业土壤成分测试、以及相关采样服务。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 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土壤检测服务项目

序号检测项目检测项目指标 1 土壤营养成分分析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磷~~~~~(共17个养分指标,依据美国方法,最全面的养分水平分析。另可提供全元素分析,大约70个指标,可快速了解土壤的环境安全) 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分析:养分分析、土壤污染分析。 2 土壤有机物 及其他分析总石油类烃、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苯酚类、多环芳烃、多环芳烃(低浓度)、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酯、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有机磷农药、多氯联苯、二噁英 氟化物、有机质、含水率、总碱度、酚、矿物油、pH值、水分、六六六、滴滴涕、氰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氯联苯、半挥发性有机物、阳离子交换量 3 土壤、肥料、植株土壤检测: 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铁、铜、锌、锰、总镉、总铅、总铬、总汞、总砷、pH、阳离子交换量、水分、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硫、有效硅、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容重、水溶性盐总量、交换性钙、交换

爬沙虫物质成分分析研究

爬沙虫物质成分分析研究 摘要 爬沙虫(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广翅目(Megaloptera),齿蛉科(Corydalidae),斑鱼蛉属(Neochauliodes),在溪流中分布广泛,密度较大,环境适应能力很强。爬沙虫,被誉为“虫参”,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药用昆虫。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补人体的珍品。 本文选择爬沙虫为研究对象,从其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爬沙虫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爬沙虫干物质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67.69%、10.4%、1.59%、7.05%,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此外,还含有Ca、P、Fe、Z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关键词:齿蛉科,爬沙虫,生物学,资源成分,营养价值

ABSTRACT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belong to Neochauliodes,Corydalidae,Megaloptera.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tream and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adapt fo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he larvae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whose popular name is pashachong praised asnsectile ginseng is a rare insects for food and medicinal. It is both a delicacy on the feastand a treasure for nourishing.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rvae resource components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were studied by reseaching two kinds of Corydalidae Insect resource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s as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future studies on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 resource. Proteins, fat, sugar and ash content were 67.69%, 10.4%, 1.59%and 7.05%of dry sample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sampled insects contained 18 essentialamino acids, including 8 human essential amino acids, TRY was the first limiting amino acid in larvae protein. In addition, larvae contained abundant minerals and trace elements, including Ca, P, Fe and Zn. Keywords Corydalidae,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biology,resource components,value

材料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

材料表面形貌及成分测试 目的: 通过分析样品的表面/或近表面来表征材料。基于您所需要的资料,我们可以为您的项目选择最佳的分析技术。我们的绝大部分的技术使用固体样品,有时会用少的液体样品来获取固体表面的化学信息。在许多情况下材料表征和表面分析是很好的选择,绝大大部分属于两类: ?已知自己拥有什么样的材料,但是想要更多关于具体性能的信息,比如界面锐度、剖面分布、形态、晶体结构、厚度、应力以及质量。 ?您有对之不是完全了解的材料,想找出有关它的成份、沾污、残留物、界面层、杂质等。 链接: 一、光学显微镜(OM) 二、扫描电子显微(SEM) 三、X射线能谱仪(EDS) 四、俄歇电子能谱 (AES, Auger) 五、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光谱化学分析仪(XPS/ESCA) 六、二次离子质谱(SIMS) 七、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术(FTIR) 八、X射线荧光分析(XRF) 九、拉曼光谱(Raman) 十、扫描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 十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链接一:光学显微镜(OM) 技术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可见光照射在试片表面造成局部散射或反射来形成不同的对比,然而因为可见光的波长高达 4000-7000埃,在分辨率 (或谓鉴别率、解像能,系指两点能被分辨的最近距离) 的考虑上,自然是最差的。在一般的操作下,由于肉眼的鉴别率仅有0.2 mm,当光学显微镜的最佳分辨率只有0.2 um 时,理论上的最高放大倍率只有1000 X,放大倍率有限,但视野却反而是各种成像系统中最大的,这说明了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事实上仍能提供许多初步的结构数据。 仪器图片: 50-1000X100-500X / 40-200X / 5-75X 50-1000X 分析应用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分辨率,虽无法满足许多材料表面观察之需求,但仍广泛应用于下列之各项应用,诸如: (1)组件横截面结构观察; (2)平面式去层次 (Delayer) 结构分析与观察; (3)析出物空乏区 (Precipitate Free Zone) 的观察; (4)差扁平电缆与过蚀刻(Overetch)凹痕的观察; (5)氧化迭差(Oxidation Enhanced Stacking Faults, OSF)的研究等。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精品文档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成分GBW07401 (GSS-1) GBW07402 (GSS-2) GBW07403 (GSS-3) GBW07404 (GSS-4) GBW07405 (GSS-5) GBW0740 6 (GSS-6) GBW07407 (GSS-7) GBW07408 (GSS-8) ⑷/g Ag 0.35 ±).05 0.054 ±0.007 0.091 ±).007 0.070 ±).011 4.4 ±).4 0.20 ±).02 0.057 ±).011 0.060 ±).009 As 34 ±4 13.7 ±1.2 4.4 ±).6 58 ±5 412±16 220 ±4 4.8 ±1.3 12.7 ±1.1 Au (0.00055) (0.0017) (0.0055) 0.260 ±).007 ( ).009) (0.0008) (0.0014) B 50 ±3 36 43 23 ±3 97 53戈57 i5(10) 54 ±4 Ba 590 出2 930 ±52 1210+65 213i20 296+26 118±14 180 ±!7 480+23 Be 2.5 ±).3 1.8 ±).2 1.4 ±).2 1.85 ±).34 2.0 ±).4 4.4 ±).7 2.8 ±).6 1.9 ±).2 Bi 1.2 ±).1 0.38 ±).04 0.17 ±).03 1.04 ±).13 41 ±49 i50.20 ±).04 0.30 ±).04 Br 2.9 ±).6 4.5 ±).7 4.3 ±).8 4.0 ±).7 (1.5) 8.0 ±).7 5.1 ±).5 2.5 ±).5 Cd 4.3 ±).4 0.071 ±0.014 0.060 ±).009 0.35 ±).06 0.45 ±).06 0.13 ±).03 0.08 ±).02 0.13 ±).02 Ce 70 ±4 402 ±16 39 ±4 136 ±11 91 ±10 66 ±5 98 ±11 66 ± C1 70 ±9 62 ±10 57 ±11 (39) (76) 95幻100戈68 ±12 Co 14.2 ±1.0 3.7 ±).9 5.5 ±).7 22 i212 ±7.6 ±1.1 97 ±12.7 ±1.1 Cr 62 ±4 47 ±4 32 ±4 370 ±16 118±7 75 ±5 410 ±!3 68 ± Cs 9.0 ±).7 4.9 ±).5 3.2 ±).4 21.4 ±1.0 15 ±1 10.8 ±).6 2.7 ±).8 7.5 ±).7 Cu 2l ±2 16.3 ±).9 11.4 ±1.1 40 ±3 144+6 390 ±14 97 ±24.3 ±1.2 Dy 4.6 ±).3 4.4 ±).3 2.6 ±).2 6.6 ±).6 3.7 ±).5 3.3 ±).3 6.6 ±).6 4.8 ±).4 Er 2.6 ±).2 2.1 ±).4 1.5 ±).3 4.5 ±).7 2.4 ±).3 2.2 ±).3 2.7 ±).5 2.8 ±).2 Eu 1.0 ±).1 3.0 ±).2 0.72 ±).04 0.85 ±).07 0.82 ±).04 0.66 ±).04 3.4 ±).2 1.2 ±).1 F 506 出2 2240 ±112 246 ±!6 540 i25 603+28 906+45 321 ±!9 577 ±24 Ga 19.3 ±1.1 12±1 13.7 ±).9 31 ±3 32 ±30+3 39 ±14.8 ±1.1 Gd 4.6 ±).3 7.8 ±).6 2.9 ±).4 4.7 ±).5 3.5 ±).3 3.4 ±).3 9.6 ±).9 5.4 ±).5 Ge 1.34 ±).20 1.2 ±).2 1.16 ±).13 1.9 ±).3 2.6 ±).4 3.2 ±).4 1.6 ±).3 1.27 ±).20 Hf 6.8 ±).8 5.8 ±).9 6.8 ±).8 14 ±8.1 ±1.7 7.5 ±).8 7.7 ±).5 7.0 ±).8 Hg 0.032 ±).004 0.015 ±0.003 0.060 ±).004 0.59 ±).05 0.29 ±).03 0.072 ±).00 7 0.69 ±).05 0.061 ±).006 0.017 ±).003 Ho 0.87 ±).07 0.93 ±).12 0.53 ±).06 1.46 ±).12 0.77 ±).08 1.1 ±).2 0.97 ±).08 I 1.8 ±).3 1.8 ±).2 1.3 ±).2 9.4 ±1.1 3.8 ±).5 19.4 ±).9 19± 1.7 ±).2 In 0.08 ±).02 0.09 ±).03 0.031 ±).010 0.12 ±).03 4.1 ±).6 0.84 ±).18 0.10 ±).03 0.044 ±).013 La 34 ±2 164 ±11 21 i253 ±4 36 ±4 30 i246 i536 43 Li 35 ±1 22 ±1 18.4 ±).8 55 i256 ±>36 ±119.5 ±).9 35 ± Lu 0.41 ±).04 0.32 ±).05 0.29 ±).02 0.75 ±).06 0.42 ±).05 0.42 ±).05 0.35 ±).06 0.43 ±).04 Mn 1760 ±33 510±16 304 ±14 1420^5 1360 方1 1450^82 1780 ±113 650+23 Mo 1.4 ±).1 0.98 ±).11 0.31 ±).06 2.6 ±).3 4.6 ±).4 18± 2.9 ±).3 1.16 ±).10 N 1870 ±37 630 i59 640 ±50 1000^62 610±31 740 i59 660 戈2 370 i54 Nb 16.6 ±1.4 27^2 9.3 ±1.5 38 ±3 23 ±27i2 64+7 15± Nd 28 ±2 210±14 18.4 ±1.7 27 i224 ±>2l i2 45 ±2 32 ± Ni 20.4 ±1.8 19.4 ±1.3 12 ±64 i540 ±4 53 ±4 276 ±15 31.5 ±1.8 P 735 ±!8 446 i25 320 ±18 695 i28 390 ±34 303+30 1150 ±39 775 ±25 Pb 98 ±5 20 43 26 ±3 58 i5552+29 314±13 14+3 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