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字的规范

一、汉字的规范
一、汉字的规范

一、汉字的规范

《期刊质量标准》从以下6个方面作出规定:①错别字;②不规范的简化字;

③已简化的繁体字;④已淘汰的旧字形和其他不规范字形;⑤已淘汰的异体字;

⑥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

(一)错别字

1.错字。错字是字形错误,主要有四种情况:

(1)部分混淆:初祷纸抵登察陷滔纂篡

(2)多笔少画:含具染展

(3)前后影响:粉粹(碎)灯炮(泡)绉(皱)纹脉膊(搏)恣(姿)态

(4)细微差别:己已巳戌戌戊戎戒栗粟票要耍例列辨辩辫瓣奥粤

另外,所有“牛”、“木”旁的字均不应带钩,很多人容易写错。

2.别字。多是同音字和形近字错误,分四种情况。

(1)不了解字义,写成另一个词:

坐席—座席休养—修养供献—贡献熟习—熟悉溶化—熔化—融化界限—界线以至—以致

(2)写错了同音字而不成词:代班(办)配(佩)带带(戴)帽浪废(费)农厂(场)建(健)全松驰(弛)急燥(躁)题(提)纲从(重)新陪(赔)罪再接再励(厉)克(刻)苦

(3)外来词音译:

砂(沙)发蒙娜丽沙(莎)

(4)形近字错误:

欣尝(赏)针炎(灸)括(恬)不知耻鬼鬼崇崇(祟祟)

(二)不规范的简化字

所谓不规范的简化字,似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1.自造的简化字,如:

咀(嘴)巴跳午(舞)收弗(费)

2.总表中有,但写法错误。如:

蚕(参)将临袜(摹)邦都

3.移花接木。总表中有,但用错了地方。如:

付(副)食园(圆)满另(零)售并(拼)酒兰(篮)球兰(蓝)天年令(龄)予(预)备元(圆)顶帽肆元正(整)

(三)已简化的繁体字

凡已经简化了汉字不能再用繁体字。《期刊质量标准》规定,使用繁体字算不规范汉字,同错别字一样扣分。

(四)已淘汰的旧字形和其他不规范字形

(五)已淘汰的异体字

1955年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整理异体字810组、1865个字,废除了异体字1055个,这些废除了的异体字,除作为姓氏(注意:不是名字),报纸、杂志、图书一律禁止使用。

(六)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

常用的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主要有:

长度:海里(海涅) 英尺(呎) 英寸(时) 英里(哩)

面积:英亩(唁)

容量4:升(公升)

重量:盎司(英两、温司)

功率:千瓦(瓩)

(七)其他方面错误

大致可分五种情况:

1.书写潦草造成错误:

没—设代一化拔一拨问一向优一伏仅一反立一之贝一见经一径面一而光一先如一为线一浅

2.不按格书写以致一分为二或合二为一:

碳一石炭恰一小合项一2页又见一观正文一政目者一睹

3.写字时联想引起笔误,比如:

阶段一阶级建设一建议方向一方法物质一物资试验一实验地区一地位4.科技专用名词:

烯一稀钠一纳酯一脂腈一睛烃一羟苯一笨

5.正文中夹杂外文、符号、阿拉伯数字造成意想不到的错误。

(八)要特别注意使用的几个词

1.增加、增长:前者用绝对数,后者用百分数。

2.作为、做为:无论是名词还是动词,都只能写成前者。

3.降低、提高:前者不能用“倍”。

4.上升(下降)、上升到(下降到:前者从原数往上(下)数,后者不管原数是多少。如: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9.75%下降33.1%一……下降到33.1%。

5.百分率、百分点:前者一般用来表示一个数值占另个数值的比例或数值增减幅度;后者专门用于表示百分率的变动或差异情况。如: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1988年比上年上升18.5%,1989年比上年上升17.8%,1989年上升幅度比1988年低0.7个百分点。这里不能说低7%。

(九)编撰体例(试用稿)对用词的规定

1.文稿中,一律不用“我国”、“我省”、“我市”称谓,必须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也不能简称“哈市”,必要时可用“全市”或“省”、“市”。

2.人物称谓一般直写其名,不用“同志”、“先生”、“女士”、“小姐”等称呼。必要时可在名前冠以职务,名后缀以职称。

3.时间表述不用“去年”、“今年”、“明年”,要写年份全称,“去年”用“上年”;更不能用“过去”、“以前”、“最近”、“不久”等表示时间的名词。

4.对行业,一律不称“战线”,慎用“系统”,可用“部门”。

5.不用不规范的简称、略语和行话,不生造名词、概念,用略语必加注释。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二、数字用法的规范

数字用法的规定。

1.书写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1世纪90年代公元前221年

1949年10月1日10时30分。

注意四点:①年份不能简写,如:1996年不能写作96年,1921—1971年不能写作1921—71年,“—”前的“年”可省;同一年某月至某月,前面的“月”可省;同月某日至某日,前面的“日”可省;某年月日至不同年月日,则“年”、

“月”、“日”都不能省。

②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五。

③农历和清代历史纪年用汉字。如:正月十五丁丑年四月十八日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

④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年号纪年使用汉字。如:民国三十八年昭和十六年。

2.计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使用阿拉伯数字。

注意四点:①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一、二、……九)可以用汉字。

②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国际通行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

③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能以百、千作单位,即不得阿拉伯数与汉字数混用。如:345 000 000公里,可写作3.45亿公里或34 500万公里,但不能写作3亿4500万里或3亿4千5百万公里。

④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

3.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应当使用汉字。如:一律/十月革命/某部五连二排六班/“九五”期间/白发三千丈/十二分满意/实现“四化”/五省市。

注意:表示序数的数字要用汉字。如:第三中学、七〇三研究所。

4.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应当用汉字。如:三五天/十之八九/十五六岁/七八十种。

注意:连用的两个数之间表示概数时不能用顿号隔开。

5.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493页。

经常出现的数据问题,主要有下列几点:

1.百科部类与概貌部类不一致。2.百科部类与统计资料部类不一致。3.百科部类之间不一致。4.概念条目与论事条目不一致。5.总数与分项之和不一致。6.文字与表格不一致。7.本部门各种资料之间不一致。

三、标点符号用法的规范

《标点符号用法》中共有16种标点符号,而大量使用的只有,。、;: ()“”《》8种,其余8种很少使用。常用的8种标点符号,从撰稿编稿中出现的问题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种:

1.表示序数的标点符号用法:

①凡用汉字一、二、三……表述的序数,数字后用顿号。

②凡用(一)(二)(三)……表述的序数,括号之后不加任何标点。

③凡用阿拉伯数字1、2、3、……表述的序数,数字后一律用“.”而不用“、”。

④凡用阿拉伯数字(1)(2)(3)……或①②③表述的序数,括号或圆圈这后不加任何标点。

⑤凡用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表述的序数,序数词后一律用“,”而不用“、”。

上述用法既适用于文字条目,也适用于表格。

2.“其中”后边标点符号的用法:

①总数后只有一个数,“其中”后不用“,”。如:1989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16.24亿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15.85亿元。

②总数后分述几个内容,则总数后用“。”,“其中”后边用“,”,各分述内容之间用“;”。如1991年,哈尔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轻工业完成95.60亿元,占44.18%,比上年增长7.1%;重工业完成117.34亿元,占55.82%,比上年增长9.9%;……

3.“、”“,”“;”“。”的用法:

前三个为句中点号,最后一个为句末点号,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分清“级别”。

“、”表示句子中并例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级别”最小。“,”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级别”大于“、”小于“;”。“;”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级别”大于“,”小于“。”。“。”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大于“;”,是这四个标点符号中“级别”最大的。

使用中切忌越级,特别是“;”与“。”,经常有人用错。如:一政治好。……:二思想好……;三工作好。……;四学习好。……。

4.书名号的用法:

《》表法书籍、文件、报纸、杂志、文章的名称,不能用来表示会议、单位等名称。

这里强调二点:第一,书写标点符号,必须做到按格书写。既要注意占几格,也要注意在格中的上、中、下的位置,还要在校对、通读时注意是否可以用于一行的最后一格或开头一格,更要注意是否可以分写于两行、第二,必须书写清楚,特别是“、”“,”“。”‘;”“:”等容易弄混的点号。第三,如果是打印稿,则应注意校对,改正录入时产生的错误。

“作”和“做”的使用和区别比较复杂,总结了一下大致用法如下。

一是从语体色彩来看:“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如:作罢、作别、作答、作废、作古、作践、作乱、作孽、作陪、作业、作战、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做”多用于具有口头语色彩的词语,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生意、做手脚等。

二是从语义特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如:作案、作弊、作恶、作风、作价、作为、作伪、作用、作证、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等;“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如:做饭、做手势、做游戏、做针线等。

三是从语法特征来看: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多用“作”,如:作报告、作比较、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作斗争、作分析、作贡献、作介绍、作解释、作了解、作努力、作思考、作说明、作妥协、作牺牲、作修正、作演讲、作咨询等;后面是双音节名词时,多用“做”,如:做工程、做功课、做记号、做家务、做课题、做事情、做事业、做文章、做物业、做学问、做业务等。此外,与后面带“作”的词语搭配,一般用“做”,而不再用“作”。例如:做作、做作业、做动作、做工作、做作文等。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和“了”

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查看”是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如:查看灾情/亲自到现场查看;“察看”是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动静/察看风向。

“备”的意思为“完全地”;“倍”则意为“加倍地”,即跟原有的情况相比程度要深。因此“备受欢迎”的意思为“完全地受到欢迎”,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没有跟原来的情况进行程度上的对比,而“倍受欢迎”为“加倍地受到欢迎”,跟原来的情况有程度上的对比。词义的不同决定了要根据语境来加以选择,如果没有跟原有的情况进行对比,只强调受欢迎的程度,应用“备”。

记和纪是有分工的,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同的特性是记和纪都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记录”在做动词时,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例如记录在案。记录在做名词时,指当场记下来的材料,如做会议记录,也指做记录的人,如推举他当记录。“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打破纪录,创造新纪录等。其实,只要把握住一点,就可以准确无误地用好“记录”和“纪录”,那就是看这个词是做动词用还是做名词用。如果做动词用,那一定是“记录”,如“请你把会议情况记录下来,整理成会议纪要”;如果是做名词用,那就要优先考虑“纪录”,如“三项指标都创造了新的纪录”。

“终身”和“终生”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二者都指人的一生,但意思各有侧重。“终身”多就生活、处事方面切身的事情而言,有时专指婚姻大事。例如:终身受益终身受用终身大事终身之计。

“终生”多就事业而言。例如:终生奋斗终生钻研终生写作终生执教。

不规范标准使用汉字的标准示范

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示例: (1)示例:①望文生义,不能准确地辨音析义。②粗心大意,书写潦草。 ③喜欢标新立异,尚未养成使用规范汉字的习惯。④受社会中不规范汉字及网络语言的影响。 (2)示例:不仅不利于语言表达与交流,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汉字使用的严肃性。 (3)示例:④让错别字无处藏身!②使用规范汉字,人人有责。③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汉字。④规范汉字书写,彰显汉字魅力。 一是别字将字“甲”写成字“乙”,这是最大量的错别字。因为读音相同相近,如“账本”误为“帐本”,“粗犷”误为“粗旷”;又因为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装潢”误为“装璜”;还因为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再就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还有,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 二是错字书写中笔画多或少,如“污染”的“染”经常有人在“九”中加上一点,“茂盛”的“茂”下面多加一点。 三是不规范的简化字如写二简字(第二次简化字简称“二简字”,1986年国务院批准废止第二次简化字方案),将“玻璃”的“璃”字右边写成“力”,将“酒

水”中的“酒”右边写成“九”,将“算术”的“算”写成“”,将“太原”的“原”写成“元”。 四是滥用繁体字已经简化了的字仍然写成繁体字,这是用字不规范的表现,应该属于错别字的范畴。如常用的繁体字“观点”、“表现”、“论坛”。 五是滥用谐音如今许多广告词中的滥用谐音最多。如卖沙发的写成“坐想(享)其成”,卖饮料的写成“饮(引)以为荣”,卖蚊香的写成“默默无蚊(闻)”,卖衣服的写成“换(焕)然一新”等,这种谐音的滥用误导了学生对正确汉字的认识和使用。《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使用成语、词语不得滥用谐音字。”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对此条没有特别的规定,但建议学生在作文中尽量不要使用成语谐音。 六是书写不规范汉字书写笔画要规范,不规范的书写会造成对字的理解有偏差。如“本”指草木的根或茎干,泛指事物的根本或者根源,与“末”相反,有的人写成“大十”上下结构,就失去了字本来的意义。 规范使用汉字的意义: 我国现代汉字规范工作酝酿于20世纪上半叶。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这一工作开创了全新的局面。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多项汉字规范,初步实现了社会用字标准化,推动了我国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近20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信息化事业的快速推进,我国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文字规范同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在新时代、

语文教师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样本

专任教师纯熟掌握中文规范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指引,以优化学校语言文字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素质为目的,制定语文教师纯熟掌握中文规范原则。 一、规范中文含义和原则 中文规范化,就是依照中文发展规律确立形体和书写统一正字原则。规范中文涉及通过整顿简化字和未整顿简化传承字。通过整顿简化字是指国家正式发布《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顿表》、《当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字。以上字表所收录字范畴内,三个字表规定就是规范中文原则。未整顿简化传承字是指以上字表未收录社会公认中文,以国家审定《新华字典》、《当代汉语词典》、《中华大字典》为原则。凡不属国家发布和审定字,都不是规范字,其中涉及一切错别字、已经发布废除异体字、繁体字、旧印刷字、《第二次中文简化方案(草案)》中简体字和自造简体字。 二、教师用字规范意义 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不但在中文规范化方面要率先垂范,并且应当认真教诲学生读写规范中文。这是国家法令规定,也是职业道德规定。教师如果在授课板书和批改作业时,用字不规范,就会误人子弟。事实表白,中学毕业生仍写错别字因素之一,与中小学教师用字不规范有密切关系。当前,社会上语言文字规范

意识比较淡薄,滥用繁体字,乱用不规范简化字现象相称严重。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在用字规范方面,要更尽职尽责。为此,必要采用办法让广大教师确立用字规范意识,认真进行掌握规范中文训练。语文教师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编制试卷用字必要规范。 三、教师掌握书写基本功意义和规定 中文书写基本功指掌握对的执笔办法、写字姿势和用笔办法,写出笔画清晰有力、构造工整匀称,力求美观中文,并按照行款格式,纯熟地进行实用书写技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书写工具——毛笔,体圆锋尖,刚柔相济,富有弹性,在善书者手中,可以随心所欲,八面出锋,写出来笔画变化无穷,并能体现出书者精神风貌。近年来,由于钢笔、粉笔长期、广泛使用和某些有志之士努力,在毛笔书法基本上,又产生了硬笔书法这一新艺术品种,并因受到广大群众爱慕而方兴未艾。 (一)教师掌握书写基本功意义 在中小学校中,中文不但是教学工作重要工具,也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与否能写规范工整和比较美观中文,直接关系到教诲教学效果和教师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成积极或悲观影响。对学生中文书写进行示范、指引和严格规定,不但是语文和写字课教师重要任务,也是各科教师共同任务。使青少年掌握中文书写技能,不但是一种知识技能教诲,也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二章汉字第五节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现代汉字的标准化 现代化社会要求各项事物标准化,以提高使用效率,便于多方交流;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图书情报、印刷排版、生产管理、办公室事务等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为此,人们要求现代汉字有一个数量限制,要求汉字字形稳定而明确,要求字音按照规范的普通话确定标准读音,要求汉字字序规范化,统一字典的查字法。就是说,要求在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提高用字的规范。 (一)定量 “定量”主要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总量,包括常用汉字、通用汉字及各类专业用字的数量。确定了标准用字量,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运用。在教学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规定识字教学的要求;在出版印刷方面,可以准备固定数量的字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新闻通讯方面,能加快传送消息的速度;在汉字信息处理方面,能减少工序。总之,确定了汉字用字的标准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大地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1981年,国家标准局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供电脑中文信息作为交换码使用,《辅助集》也已于1990年公布。1988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从而确定了常用字量和通用字量。这一系列规范化基础工程的完成,是定量工作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汉字定量研究中还有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指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翻译用字中的生僻字和新造字。按照汉字定量的要求,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译音用字都有必要制订字表,加以适当的限制。 (二)定形 定形是为所有现行汉字确定标准字形。无论印刷体、手写体都要有明确的字形标准。 我国在汉字定形方面,先后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5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1956年,国务院又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收入2236个简体字(1986年重新发表时又略有调整)。这样,消除了汉字长期以来繁简并存,多体并存的混乱情况,统一了汉字的形体,初步建立起汉字字形的规范。 196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作为一般书刊等出版物汉字印刷体字形的标准。《字形表》规定了6196个汉字的标准印刷字体,对汉字的笔画数目、笔画形状、笔画顺序、结构方式都作了说明,建立了印刷用汉字字形的规范,使印刷体与手写体基本达到一致。现在一般书、刊、报中所使用的字体,依据的就是这个字形表。 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了《现在汉语通用字表》,字表收字7000个,不但规定了现代通用字数量,而且规定了每个汉字的规范字形,包括笔画数和笔形,所以是一个规范字形的字表。 目前,汉字定形需进一步整理异体字。异体词的整理也亟待进行。如“笔画—笔划”、“繁琐—烦琐”之类同音、同义而异形的词语。另外,汉字笔画的种类、名称和具体写法,汉字部件的数量、名称和具体写法,也需要进行研究,定出具体的规范。 (三)定音

《汉字应用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汉字应用规范 篇一:12《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 《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 20xx年8月19日,历时十年打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中国政府网公布。这个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是对汉字规范整合优化后的最新成果。《通用汉字规范表》查看、下载 http:///zwgk/20xx-08/19/content_2469793.htm 一、最大亮点:226个简化字、45个异体字被收录这份新字表是在整合多个文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以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闫”等226个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简化字和“喆、昇、邨、淼”等45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正式收录。 以下45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 皙、噁、麽、陞、夥、龢、脩、菉、筦、瞋、勠、耑、袷、剋、徵、絜、蒐、澂、噘、瞭、昇、仝、甦、釐、扞、淼、劄、蹚、迺、祇、堃、邨、藉、喆、椀、阪、凓、乾、

甯、犇、氾、叚、祕、谿、吒 部分字的读音及用法 喆[zhé];皙[xī];淼[miǎo];堃[kūn];陞[shēng];絜[xié][jié];仝[tónɡ];甦[sū];甯[níng];犇[bēn];龢[hé];邨[cūn];祕[bì];菉[lù]; 谿[xī];筦[guǎn];澂[chéng];昇[shēng];耑[duān]时作姓氏人名,[zhuān]时用“专”;釐[xī]时可用于姓氏人名,[lí]时用“厘”。 二、规范汉字与《通用汉字规范表》 在中国大陆,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而“不规范汉字”则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着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经过规范整理的8105字,都是现代社会需要的通用字。 三、《通用汉字规范表》出台背景 20xx年8月,教育部语信司王翠叶处长在和网友互动时曾指出国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背景和意义主要基于两点。第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世纪语言生活的需要。21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用字的范围发

小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评价标准及方法

^ 小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评价标准及方法 一、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 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是指学生在小学年龄段掌握汉语拼音这 一工具进行拼读、认读汉字及注音、书写、使用字词,积累词语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反映在学习拼音、识记汉字、积累字词的过程中,更体现在使用拼音、汉字和对字词的掌握应用上。这一基本能力的及早培养和形成,不仅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础,同时还是一个人走进精神文明的第一步,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把字词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子项来研究与评价,可以促进小学字词教学的变革,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良好地学习行为是小学生积累字词和正确运用字词的保障。因此,小学生字词能力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上,还体现在其学得和习得的学习行为中。 小学生的字词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现为学生能否见词知音、见词知义。 [ (二)表现为学生是否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 (三)表现为学生能否正确写出(输出)字形、字音和字义。 (四)表现为学生是否具有初步的拼音意识、词语构词的意识等。 字词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的。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字词能力的形成性评价,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反思,强化对字词知识和字词学习方法的掌握,同时承认学生对字词积累的差异性,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空间,帮助学生将字词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得向习得迁移。 二、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评价 (一)字词能力评价的总目标 ⒈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⒉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 ⒊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能根据读写的需要使用汉字,能独立识字。

要求规范汉字书写

《规范汉字书写》 教学目标: 1、明确规范汉字书写的要求。 2、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规范、端正地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规范汉字书写的要求 (一)执笔姿势 怎样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呢? 首先,在执笔的手上找准四个与笔的接触点,第一点在拇指指尖;第二点在食指指根骨节凸起处;第三点在食指指尖;第四点在中指第一关节与指甲边中间的位置。 然后,把拇指及食指合成蟹钳形状,拇指和食指把笔杆钳合起来,当中指稍用力向上顶,拇指和食指向下压,笔杆便可锁紧,做到指实掌虚。 正确执笔姿势首先在执笔的右手或左手点四点记号: 第一点:在拇指指尖。 第二点:在食指指根骨节凸起处。 第三点:在食指指尖。 第四点:在中指第一关节与指甲边垂中间的位置。 【四点记号】熟悉后,进入第二步骤,执笔的手作【手枪形状】 「手枪形状」有五点必须留意: (1)食指要平直。 (2)三只辅助手指轻微弯曲,指尖指向自己身体。 (3)弯曲距离四厘米。 (4)弯曲指尖至拇指位置。 (5)三只辅助手指形成三级(参照正确执笔手势图下中指、无名指及尾指)。

快速检验握笔姿势的十个要点: 1.食指,笔杆靠于此,不靠于虎口。 食指 2.食指两段弯曲,勿三段弯。 3.食指低于拇指才轻松。 拇指 4.拇指右半侧握笔,右上指尖对食指。中指 5.笔杆约靠于中指指甲根部之高度。

小指 6.小支点以小指末端关节为中心。 7.距离掌心适当距离,不可过近。大支点 8.大支点在手腕掌根。 手腕 9.手腕自然上扬,不左右。 掌心 10.掌心朝右30度。 (二)笔顺规则 笔顺规则大致有这样几种: 一般规则: 1、先撇后捺:人八入 2、先横后竖:十王干 3、从上到下:三竟音 4、从左到右:理利礼明湖 5、先外后里:问同司 6、先外后里再封口:国圆园圈 7、先中间后两边:小水承

(实用版)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一、数字概述 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其中,汉字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十个数字。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 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普遍存在,如“2008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一年4季”,“1,300,000,000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汉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亟待重视和加强。 三、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 (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星期六、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子年四月十七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五)含有月、日简称以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使用汉字数字。如果涉及到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等因数字的重复性或连续性可能引发歧义的,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加引号。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月),若写作“一二八”事变、“一二九”事变,则可能理解为“12 月8日”、“1月29日”,进而也就违背了历史事实。涉及其他月份的,不必使用间隔号,但是否使用引号,则视事件的知名度和社会的习惯性使用而定。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九一三”事件、“七七事变”等。

汉字各项规范标准

小学汉字各项规范标准 工作教育培训制度 为做好师生规范汉字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规范汉字素养,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要积极参与规范汉字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用字水平,把规范汉字的要求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2.学校每学年开展推普周活动,对师生进行语言文字法规及常识的宣传、培训,活动要求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出勤率和表现与评选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挂钩。 3.学校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规范汉字教育培训工作,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以身作则,严格管理。 4.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接受规范汉字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培训,90%以上的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学校将写字作为评价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 5.其他学科教师也要立足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对学生进行用语用字规范化的指导和管理。 开封市联合小学 2016年 规范汉字书写评价标准 优秀——写规范字,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正确且到位,字体正确;字迹工整、端正;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匀称,整体效果好;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字迹明显入端正、规范楷体有书法美感;纸面整洁;书写速度较快;写字姿势正确。 良好——写规范汉字,笔顺正确,笔画正确,字迹工整、端正;行款较为整齐,布局匀称;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纸面整洁;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

合格——写规范汉字,笔顺正确,笔画正确,字体正确;字体端正,大小匀称;不写怪体字;纸面比较整洁;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 不合格——写字不规范,有多个错字;字体不端正,结构比例失调,歪斜不稳;纸面不整洁;书写速度慢;写字姿势欠正确。 权重——规范、正确:20%;工整、端正:20%;匀称、美观:20%;整洁、无污:20%;写字姿势:10%;书写速度:10%。 开封市联合小学 2016年 规范汉字书写工作奖惩制度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汉字书写规范化水平,在学校营造人人都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 l.在教学、行政管理工作中正确使用国家通用的规范汉字,较好达到要求的学校各项评先创优活动优先考虑,严重违反规定的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2.每年度评选规范汉字书写工作先进个人,在教职工大会上予以表彰和宣传,并在年度考核、评选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时予以优先考虑。 3.对于在语言类、文字类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其奖按学校奖励制度。 二、学生 l.对无违规用语用字的学生,当年度综合素质测评加奖励分1分; 2.对因违规用语用字而被学校通报批评的学生,取消其当年度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资格;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个汉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个汉字 历时10多年、先后修改90余稿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发布。2013年8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门对字表进行解读,共为8105个汉字颁发了“身份证”,其中,45个异体字改头换面,加入规范字行列。分三级收录8105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标准。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常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信息处理等方面和社会生活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此外,《通用规范汉字表》还有两个附表。一个是《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呈现了规范字和繁体字、异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指导人们正确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方便古籍阅读和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信息交流。另一个是《〈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供查检使用。 常用字表替换103字 在基础教育领域,《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列出了3500个常用汉字,

基础教育领域将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标准,按学段合理安排识字教学。 过去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依据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也是3500字,虽然字量与“一级字表”相同,但随着语言变化,用字在不断变化。研究显示,原来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有很多字已经不在“一级字表”中,例如许多与农耕有关的字,现在使用频率很低,已经不再是常用字。 为了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根据“一级字表”进行调整,替换了103个基本常用字。例如畦、凫、苫、揖、蛹、蛊等不再作为常用字进入一级字表,而丫、斌、桔、尧、绚、贻、亢、妮等作为一级常用字,中小学生需要掌握。 认595个字能懂八成语言资料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说,根据监测,认识595个常用字可以覆盖80%的语言资料,认识960字,可以覆盖90%的语料,而2388字就可以覆盖99%的日常语料。因此,600字以内是我国居民最常用的汉字。通用字少了500个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二级字表共有6500字,其功能相当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通用字。从数量上看,新字表少了500字。 据了解,《通用规范汉字表》一、二级字表新收《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外的56字,如“唰”、“皙”、“

语文教师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

专任教师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指导,以优化学校语言文字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素质为目标,制订语文教师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 一、规范汉字的含义和标准 汉字规范化,就是根据汉字发展的规律确立形体和书写的统一正字标准。规范汉字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传承字。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国家正式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的字。以上字表所收录字的范围内,三个字表的规定就是规范汉字的标准。未整理简化的传承字是指以上字表未收录的社会公认的汉字,以国家审定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华大字典》为标准。凡不属国家公布和审定的字,都不是规范字,其中包括一切错别字、已经公布废除的异体字、繁体字、旧印刷字、《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体字和自造简体字。 二、教师用字规范的意义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不但在汉字规范化方面要率先垂范,而且应当认真教育学生读写规范汉字。这是国家法令的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如果在讲课板书和批改作业时,用字不规范,就会误人子弟。事实表明,中学毕业生仍写错别字的原因之

一,与中小学教师用字不规范有密切的关系。目前,社会上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比较淡薄,滥用繁体字,乱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的现象相当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用字规范方面,要更尽职尽责。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让广大教师确立用字规范的意识,认真进行掌握规范汉字的训练。语文教师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编制试卷用字必须规范。

三、教师掌握书写基本功的意义和要求 汉字书写基本功指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和用笔方法,写出笔画清楚有力、结构工整匀称,力求美观的汉字,并按照行款格式,熟练地进行实用书写的技能。 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体圆锋尖,刚柔相济,富有弹性,在善书者手中,可以随心所欲,八面出锋,写出来的笔画变化无穷,并能表现出书者的精神风貌。近年来,由于钢笔、粉笔的长期、广泛使用和一些有志之士的努力,在毛笔书法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硬笔书法这一新的艺术品种,并因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方兴未艾。 (一)教师掌握书写基本功的意义 在中小学校中,汉字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写规范工整和比较美观的汉字,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进行示范、指导和严格要求,不仅是语文和写字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各科教师的共同任务。使青少年掌握汉字书写技能,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教育,也是德育、美育的一项内容;而它又是一项繁难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全体教师串先垂范,齐抓共管,才能达到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至少在课堂板书、批改作业和指导课外活动时,不能对学生的书写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书写基本功是一个合格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备

语言文字规范化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生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阵地,把握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在新世纪的位置,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实际,以拓展和深化语言文字工作,需要我们深思慎行。为此,特制定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学生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通知》、《关于全国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蓬勃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 二、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一)普及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现代汉语规范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提出,在20世纪内,实现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的目标。据此,我校师生的培养目标如下: 1、把推行普通话作为打造学校品牌的条件之一;作为对社会、

对家长承诺之一;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 2、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学科教学规范之中。学校规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的讲课与提问、实验指导、辅导答疑、考试、考查、监考等场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带头讲好普通话。学生个个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话、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进行发言、讨论、辩论和演讲。 3、让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通过宣传、培训、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学校领导要带头说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常用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教职工与家长沟通时也必须使用普通话,让家长也习惯用普通话与学校沟通。 4、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和其它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将对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良好语言文字面貌奠定坚实基础。 5、学生在各学科各课程教学活动中都必须使用普通话,如课堂提问、答问问题、课堂讨论以及校园内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等。 (二)使用规范汉字。 汉字规范化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组成部分,学校是推广和普及规范汉字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认真落实语言文字规范,

学生熟练规范地使用普通话,熟练掌握和使用应知应会的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书写规范

学生熟练规范地使用普通话,熟练掌握和使用应知应会的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书写规范。 1.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规范汉字书写水平测试 合肥北城中学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 单位_______组别_______姓名_______得分______ 一、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72分)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起施行。 A.2002年1月1日 B.2001年1月1日 C.2000年10月31日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A.北方话和汉字 B.普通话和汉字 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D.地方语言和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义务 B.权利 C.责任 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 A.法制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 7.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 9.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 10.公共服务行业以( )为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常用汉字 11.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 )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普通话和外国语

规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规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北马路小学郝美玲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从殷墟甲骨时代至今,已经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它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至今仍在为四化建设服务着。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汉语内部的方言也是多且复杂,这些都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困难。作为唯一能够跨越汉语方言隔阂,沟通各兄弟民族交际的普通话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而规范汉字,则是记录这种共同语的最好工具。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可是,当我们闲暇时,漫步于大街小巷,就能发现处处都是语文,但细心一看,街头的店名、标语、匾额都不太统一,有的是简体字,有的是繁体字,有的是冷僻字,有的甚至是错别字……各种各样,参差不齐。这都是有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规范街头用字的重视力度不足,相关部门管教不严,使至此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我认为:不规范用字的情况是不容忽视,如:有的把螃蟹的“蟹”写成“蚧”;有的把夜宵的“宵”写成“肖”;有的把兰花的“兰”写成“兰”等。这些字给我们带来多多少少的影响,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对语文的掌握不太深,接触到这些不规范的字后,久而久之,而“以错替对”,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不仅此例,当下社会,出现了许多亵渎汉语言文字的行为表现,诸如“牙口无炎”、“默默无蚊”……这些乱用“谐音”的做法,扰

乱了优美的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对我们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是很不利的。 我认为,适当的幽默没什么不可以,但不能扰乱了优美的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比如消防宣传中“防范于未然”故意写作“防范于未燃”……这样的文字看多了,即便是成年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难免会有混淆弄错的时候,很难想象对在语言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一、工商部门在批核群众门牌时,要严加管理,因为这是导致街头用字不规范的源头,要在此先杜绝。二、有关部门勤检查,防止有“漏网之鱼”,使街头用字统一、规范。三、多以媒体的形式宣传规范街头用字的重要性,加强市民群众的意识。 四、市民要做到自律,特别是一些政要与名人,他们为商厦、公司所题词、题匾时,都不要以习惯为由,随心所欲抒发出他们认为是“字”的“字”。各人做好自己的本份,那么不规范的字就会大大减少。五、对于不够规范的店铺用语实行警告,屡教不改者实施适当的处罚。 六、学校多组织此类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让祖国的花朵从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提高意识。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全社会大力推行规范汉字,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物和公务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用语用字等,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有“雅言”的传统,作为文化节的口号用语更应该使用雅正的书面语,语言风格优雅。《淮南子》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功用,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汉语言文字,字型优美,内涵丰富,表情达意,传达信息,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不可随意乱用,否则会糟蹋了这份宝贵的人类财富。

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 新出政发【2010】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 报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书、互联网等各类出版物作为大众性的重要传播媒介,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实践者和宣传者,多年来,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宣传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书、互联网等各类出版物中,外国语言文字使用量剧增,出现了在汉语言中随意夹杂英语等外来语、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等滥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严重损害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破坏了和谐健康的语言文化环境,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今年10月3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发布10周年纪念日,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在出版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规定。为进一步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规范出版语言文字使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及新闻出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现就进一步加强规范出版文字使用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各类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高度重视出版物文字规范化工作,严格执行规范汉语言文字这一基本的语言文字政策,把宣传和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作为传承

中华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重要职责,在出版活动中切实贯彻落实有关规范汉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 二、严格执行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有关规定。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五条“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等)、包装装饰物、广告宣传品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出版物的内文(包括正文、内容提要、目录以及版权记录项目等辅文),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等有关条款,坚决抵制不良文化倾向,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为促进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三、高度重视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化,尊重并遵循汉语言及所使用的外国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词汇、语法规则。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禁止任意增减外文字母、颠倒词序等违反语言规范现象。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外国语言文字的翻译应当符合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惯例。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四、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出版物语言文字使用及质量的管理和检查。将出版物使用语言文字情况,尤其是使用外语规范情况作为出版物质量检查和年度核验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日常审读范围。对违反使用语言文字规范的,要责令改正,依法予以行

小学生规范方案使用汉字的评价标准及方法

小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评价标准及方法 一、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 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是指学生在小学年龄段掌握汉语拼音这一工具进行拼读、认读汉字及注音、书写、使用字词,积累词语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反映在学习拼音、识记汉字、积累字词的过程中,更体现在使用拼音、汉字和对字词的掌握应用上。这一基本能力的及早培养和形成,不仅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础,同时还是一个人走进精神文明的第一步,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把字词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子项来研究与评价,可以促进小学字词教学的变革,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良好地学习行为是小学生积累字词和正确运用字词的保障。因此,小学生字词能力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上,还体现在其学得和习得的学习行为中。 小学生的字词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现为学生能否见词知音、见词知义。 (二)表现为学生是否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 (三)表现为学生能否正确写出(输出)字形、字音和字义。 (四)表现为学生是否具有初步的拼音意识、词语构词的意识等。 字词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的。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字词能力的形成性评价,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反思,强化对字词知识和字词学习方法的掌握,同时承认学生对字词积累的差异性,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空间,帮助学生将字词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得向习得迁移。 二、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评价 (一)字词能力评价的总目标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能根据读写的需要使用汉字,能独立识字。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优美匀称,纸面干净。 &能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源和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如,在生活中利用书报、影视、商标、网络自主识字,经常和同学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 识字写字评价,既要有《语文课程标准》的整体目标,也要有教材的阶段目标,还要有课时的规定目标。因此,识字与写字的评价,一评识字数量,即《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二评识字质量的要求,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内容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管理办法 国家部委规章。是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为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管理,确保规范(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制定,2001年8月27日发布并实施。《办法》共九章三十六条,涵盖规范(标准)的研制计划、研制、送审稿的审定、审批、发布、复审、实施、建档及档案管理等各个方面,是开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为了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有序的语言文字管理机制,以适应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需要,现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管理办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章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办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管理,确保规范(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管部门,负责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范(标准)的研制计划 第三条编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研制计划,应以国家

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要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等为依据。 第四条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中长期规划。根据规划,每年8月在征求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简称“审委会”)和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下年度规范(标准)研制计划,报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其中的国家标准须于每年9月底前将研制计划项目草案和项目任务书报国家标准主管部门。 第五条规范(标准)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有必要可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是: 确属急需制定的项目,可以增补; 确属特殊情况,可以对计划项目的内容进行调整; 确属不宜制定的项目,可以按规定的报批程序撤销。 第六条规范(标准)研制计划项目的调整,须报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属于国家标准的,还须报国家标准主管部门批准。未获批准者,应照原计划进行研制。 第三章规范(标准)的研制 第七条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科研办”)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负责组织项目的前期科研工作,督促规范(标准)研制组按计划完成任务。 第八条研制组应对所研制规范(标准)的质量负责。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GB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完成规范(标准)征求意见稿、研制报告(国家标准称为“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并通过研讨会、信函等方式向专家和社会相关部门、行业广泛征求意见。研制组的征求意见计划应事先报科研办同意。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填空题 1、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制订了积极而稳步地进行文字改革的方针,确定了、、为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2、汉字整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 3、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 4、一般说来,一个汉字都有它的、、三个要素。 5、在现代汉语用字数量统计方面近来做了许多研究工作,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公布了《()》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前者收字3500个,后者收字7000个。 6、在现代汉字定形方面,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等文件,从异体字整理、汉字简化、印刷体字形规范等方面做好定形工作。 二、判断题 ()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把汉字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为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 ()2、汉字简化遵循从俗从简的原则。 ()3、汉字定形有两大任务。一是整理异体字,二是整理异形词。 ()4、汉字排列方法有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和号码法。 ()5、汉字编码是指把汉字变换成代码,主要指汉字输入码的编制。 三、问答题 1、《简化汉字总表》采用了哪些简化方法?举例说明。 2、什么是异体字?为什么要整理异体字? 3、汉字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 4、笔画法、部首法,在汉字的排列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5、汉字编码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2、简化笔画、精减字数; 3、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4、形、音、义; 5、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6、简化字总表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问答题 1、(1)简化部件(2)同音和异音代替(3)草书揩化(4)换用简单符号(5)保留特征和 轮廓(6)构成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 2、异体字是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异体字是不折不扣的累赘,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只会增加人们的负担,在学习和应用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印刷、打字等工作中浪费物质财富。因而必须要进行异体字的整理。 3、汉字标准化包括:定量、定形、定音、定序。(1)定量是规定汉字使用的数量。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依据。(2)定形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以〈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基础。(3)定音是指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依据。(4)定序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一般有音序、义序、形序为排列方法。 4、汉字编码概括起来主要有字形编码法、字音编码法和形音编码法。形码是根据汉字的笔 画、部件、部首等进行分解编码。音码是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编码的基础。形音结合是兼取字形和字音的特点进行编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