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3_2热容、绝热过程、循环过程、制冷循环

绝热和循环过程

1

2

3 吸 吸 吸 注意:分子上的吸Q 只计算从低温冷库吸取的热量 10≤≤η,0≥w

三、卡诺循环:理想气体,准静态循环,两个等温和两个绝热过程 ) 2 2 T V a b V V RT Q ln 1 ν = 吸 , d c V V RT Q ln 2 ν = 放 吸 Q A = η= 吸 放 Q Q - 1= a b d c V V RT V V RT ln ln 1 1 2 ν ν - bc:1 2 1 1 - -=γ γ c b V T V T da:1 2 1 1 - -=γ γ d a V T V T 1 1) ( ) (- -=γ γ d c a b V V V V , d c a b V V V V = 1 2 1 T T - = η 注意:1、两个热源,2、η仅由 1 T和 2 T决定,3、1 < η让卡诺循环逆向进行 ) 2 2 T V d c V V RT Q ln 2 ν = 吸 , a b V V RT Q ln 1 ν = 放 4

5 A Q w 吸= = 吸 放吸Q Q Q -= d c a b d c V V RT V V RT V V RT ln ln ln 212ννν- 2 12T T T w -= 2 12 T T T w -= ,1T 固定,↓2T ,↓w 如 K T 3001=,K T 2702=,9 270 300270=-=w K T 3001=,K T 2502=,5250300250 =-=w K T 3001=,K T 1002=,5.0100 300100 =-= w 1T 固定,02→T ,0→w ,0→=A w Q 吸 绝对零度是不可到达的 例:逆向斯特林循环的致冷系数 两个等容+两个等温过程 解:c d b a V V RT V V RT A ln ln 21νν-= c d V V RT Q ln 2ν='吸 A Q w 吸'= = c d b a c d V V RT V V RT V V RT ln ln ln 212ννν-,2 12T T T w -= 例:奥托循环的热机效率(内燃机的循环过程) 两个等容+两个绝热过程 解:)(d a V T T C Q -=ν吸 )(c b V T T C Q -=ν放 吸 Q A = η=吸 放Q Q - 1, =d a c b T T T T ---1, ab :11--=γγb b a a V T V T V dc :11--=γγc c d d V T V T c b d a T T T T = , c c b d d a T T T T T T -= -, d c d a c b T T T T T T = -- V

制冷技术复习资料

《制冷技术》复习资料 填空题 制冷工质的lgP-h图上通常是一点两线三区,其中一点为、两线为 和,三区分别为、、 。 R22的分子式为,H2O做制冷剂的简写代号为。 复叠式制冷循环是由和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采用的工质分别为和。 制冷装置中的节流机构的作用是和,其中通过控制液位来调节的节流机构是。 复叠式制冷循环是由和两部分组成,它们通过联系起来,两部分采用的工质分别为和。 在两个变温热源之间的理想制冷循环称。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组成循环的四大件是、、、。 传统的家用电冰箱及汽车空调使用的制冷工质为,其中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是中的原子。 制冷系统中需要保温的管道有和,以尽量避免和;辅助设备油分离器的安装位置是。 理想制冷循环是由两个过程和两个过程组成。两个变温热源之间的理想制冷循环称循环,它是由两个过程和两个过程组成。 节流机构是制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和。 答案: 临界点,饱和液体线、饱和气体线,过冷区、过热区、气液两相区 CHF2Cl,R718 高温部分、低温部分,中温制冷剂、低温制冷剂。 节流降压、调节流量、浮球阀 高温部分、低温部分,冷凝蒸发器,中温制冷剂、低温制冷剂。 劳伦兹循环、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节流阀 卤代烃、卤代烃、氯 低压液体管、低压回气管、冷量损失、吸气过热、压缩机的排气之后冷凝器之前 等熵、等温、劳仑兹、等熵、可逆多变 节流降压、调节流量 判断题 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置于气缸内的两个具有螺旋状齿槽的螺杆相互啮合旋转使齿间容积发生变化,从而完成气体的吸入、压缩和排出三过程。(√) LiBr吸收式制冷机中,水是吸收剂,LiBr溶液是制冷剂。(X) 液体气化制冷是需要消耗能量才能实现制冷的。(X) 内平衡式与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的最大区别是适用于蒸发器的阻力损失不宜过大的场合。(√)

制冷原理与设备吴业正第二版复习大全B

制冷原理与设备练习题 一、填空 1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空调工程对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进行控制。 3、相变: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发生相变时的吸热效应进行制冷的方法。 4、(1)制冷剂的分子量越小汽化潜热越大 (2)压力越高汽化潜热越小,当达到临界压力时,汽化潜热为零 5、吸附制冷系统是以热能为动力的能量转换系统。 6、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7、空气制冷机是以空气为工质,利用压缩空气在膨胀机中等熵膨胀并对外作功,从而获得低温气流来制取冷量。 8、涡流管制冷是将高压气体沿切向引入管子内形成涡流,并分成冷热两股气流。 9、制冷系统是利用逆向循环的能量转换系统。 10、单位质量制冷量是指压缩机每输送1Kg制冷剂经循环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 11、单位容积制冷量是指压缩机每输送1m3制冷剂蒸汽(以吸气状态计)经循环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 12、单位理论功是指压缩机按等熵压缩时每压缩输送1㎏制冷剂所消耗的机械功。 13、单位冷凝负荷是指压缩机每输送1㎏制冷剂在冷凝器等压冷却冷凝时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量。 14、液体过冷的目的是减少节流后湿饱和蒸汽的干度 15、液体过冷的形式有再冷却器、冷凝器、回热器等。 16、冷凝温度与过冷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17、蒸汽过热的形式有蒸发器内过热、回气管道过热、封闭式压缩机内电机过热、回热器过热 18、过热分为有效过热和无效过热 19、在蒸发器内过热为有效过热,其他形式的过热为无效过热。 20、回热可使节流前的制冷剂过冷,又能使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过热。 21、制冷量是指制冷循环在单位时间内制冷剂从被冷却系统中吸收的热量。 22、不凝性气体积存于冷凝器或储液器的上部 23、若传热温差过小,则所需的传热面积也大。若传热温差过大,则压力比增大, 24、蒸发温度的变化主要由生产工艺要求的不同和实际操作工况的变化引起的。 25、冷凝温度的变化主要有地区的不同及季节的变化及冷却方式的不同等原因引起的 26、CO2跨临界循环主要应用于汽车空调及热泵热水器() 27、混合制冷剂分为共沸溶液和非共沸溶液 28、劳伦兹循环由两个等熵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等压变温过程组成。29、29、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所必需的工作介质,载冷剂是在间接冷却系统中的传热介质。 30、某制冷剂的分子式为其代号为 31、制冷剂环境影响指标ODP以R11为基准, GWP以CO2为基准, 32、制冷剂与油的溶解性分为有限溶解和完全溶解。 33、要求制冷剂和润滑油良好的绝缘性 34、在盐水制冰、冰蓄冷系统、集中空调等系统需要用载冷剂传送冷量。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3.1.2《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达到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图文和活动设计,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其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接着,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运用水循环的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上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这一小节内容已有学习,了解并掌握了水圈的构成以及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了解水循环的类型,理解并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分析信息,并运用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做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六、课时安排 15分钟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布置 1、补充完善课堂上的水循环图,边绘制边解释说明。 2、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九、板书设计 3.1.2 水循环的过程 一、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 二、类型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三、圈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十、教学反思(略)

制冷与低温原理复习提纲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绝热节流P33;2.焦-汤效应P33;3.微分节流效应P33;4.转化温度P35; 5.等温节流效应P36;6.微分等熵效应P38;7.热泵P63;8.性能系数P64; 9.热力完善度P64;10.循环效率P64;11.蒸发温度P67;12.冷凝温度P67; 13.单位制冷量P71;14.理论比功P71;15.单位冷凝热负荷P71;16.理论输气量P71; 17.有用过热P77;18.无用过热P77;19.输气系数P83;20.共沸混合物P103; 21.非共沸混合物P103;22.相变温度滑移P103;23.分馏P104;24.复叠温度P132; 25.复叠温差P132;26.发生过程P161;27.吸收过程P161;28.循环倍率P173; 29.放气范围P173;30.发生不足P173;31.吸收不足P173;32.喷淋密度P176; 33.污垢系数P232;34.析湿系数P236;35.直接冷却P314;36.间接冷却P314; 37.气体水合物P331;38.低温工质P336;39.液化系数P351;40.跑冷损失P354; 41.分凝P399;42.精馏P403;43.部分蒸发P404;44.部分冷凝P404; 45.液气比P409;46.塔板效率P424;47.传质单元数P429;48.等板高度P430; 49.关键组分P434;50.非关键组分P434;注:喷淋密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喷淋量,单位为kg/m2·s。 二、填空题: 1.按照获取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K以上为普冷;()K为深冷或称低温;()K以下为极低温。P1 2.固态的CO2又称为()。CO2的三相点温度为()℃,三相点压力为()MPa;临界点温度为()℃;。P12\P137 3.气体绝热节流的两大主要特征是:①();②()。P33 4.微分节流效应等于零的温度称为转化温度,转化温度又可分为()和()。气体的( )越低,其转化温度也越低。。P35 5.卡诺制冷循环是由两个()过程和两个()过程组成。P65 6.劳伦茨制冷循环是由两个()过程和两个()过程组成。P66 7.用单位体积(1m3)制冷剂来计量循环性能指标时,通常是以压缩机的( )状态为基准的。P70 8.制冷机的性能主要用制冷机的( )、压缩机消耗的( )和制冷机的( )反映。P71 9.制冷剂按组成分类,有( )和( );按化学类别分类,有( )、( )和( )三类;按物质来源分类,有( )和( )。P93 10.对于绝大多数制冷剂来说,其临界温度T c与标准蒸发温度T b之间存在着()的关系。P98 11.对于制冷剂来说,重点考察对环境影响的指数为()和()。P98-99 12.常用的天然制冷剂主要有( )、( )、( )、( )、( )等。P109 13.对于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来说,进入高压级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进入低压级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P118 14.生成溶液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和()。P145 15.吉布斯定律的表达式为( )。P149 16.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性能系数的数学表达式是( )。P160 17.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系统中,( )为制冷剂,( )为吸收剂;在氨吸收式制冷机系统中,( )为制冷剂,( )为吸收剂。P164\214 18.通常将()和()称为第二制冷剂。P314 19.就载体蓄冷方式而言,可以分为()和()两大类;就空调蓄冷方式而言,通常有( )和( )两大类。P322-323 20.在深冷技术中常见的低温工质主要有( )、( )、( )、( )、( )、( )、()、()等。P336-337 21.空气的主要组分是( )、( )、( )和( ),还有微量的稀有气体及碳氢化合物等。P338 22.液氧的标准蒸发温度为( )K;液氩的标准蒸发温度为( )K;液氮的标准蒸发温度为( )K;。P336 23.氦(4He)的标准沸点为( )K;HeⅡ具有其他液体所没有的超( )性。氦主要是从()中提取。P343 24.气体液化循环的主要目的是获取( ),它是( )循环,这是与普通制冷循环所不同的。P349 25.气体液化循环的单位能耗指的是获得1kg( )所需要消耗的功。P351 26.一次节流液化理论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在数值上等于高压空气的( )效应。对应液化系数最大值的气体压力p2必然落在等温线T 和( )的交点上。P353\354 27.一次节流液化循环的实际性能指标与()、()以及进换热器时高压空气的()密切相关。P355 28.有预冷的一次节流液化循环的液化系数及单位制冷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和( )以及( )。P358 29.目前天然气液化循环主要有三种类型:( )液化循环,( )液化循环和( )的液化循环。P372 30.天然气是以( )为主的烷烃类物质,其中含有少量的N2、H2和CO2等;焦炉气以()的含量为最高,其次是(),还有少量的

制冷原理教学大纲剖析

GDOU-B-11-213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以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为重点,阐述了制冷剂、节流机构、蒸汽压缩式单级、双级、复叠式制冷循环及 其热力分析与计算,特别是对制冷装置中的热交换设备作了详细的论述,介绍了各类热交换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对其它辅助设备、小型的制冷装置及热电制冷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制冷原理与设备》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动力方向)的主干技术课 程之一,研究的内容属于普冷范畴,主要讲述各种制冷方法的机理以及与此相应的制冷循环,着重介绍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应用和设计计算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工制冷的各种制冷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及热力计算方法, 重点掌握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两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掌握制冷机辅助设备的作用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的一般原理,分析及计算。能够分析制冷系统的运行特性,结合实验和实习学会制冷机的操作管理方法及制冷系统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三、面向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方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动力) 四、先修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流体输配管网》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生在进行本课程的学习之前必须先修完《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

设备与管网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有《制冷与空调工程设计》、《热泵技术》、《空气调节》、《制冷空调设备的运行调试与检修》、《换热器》、《制冷装置电气控制技术》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1学时)制冷原理与设备的研究内容(C)、目的、要求、发展概况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第一章制冷方法(5学时2 次作业) C) 第一节各种制冷方法 1、蒸汽压缩式制冷(A) 2、蒸汽吸收式制冷(A) 3、吸附式制冷(A) 4、热电制冷(B) 5、磁制冷(B) 6、涡流管制冷(B) 7、空气膨胀制冷(B) 8、绝热放气制冷(B) 9、电化学制冷(B) 第二节制冷的热力学原理(A) 第三节热泵(A) 第二章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8学时3 次作业) 第一节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理想循环、理论循环(A)压焓图、温熵图;制冷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热力计算 第二节蒸汽制冷机的实际循环。(A) 各影响因素;热力计算;性能及工况 第三节单级蒸汽压缩混合工质制冷循环(C) 第三章制冷剂(4 学时) 第一节概述制冷剂的种类和符号(A)、 第二节制冷剂的性质(A) 环境影响指标、热力性质对循环的影响、粘性导热性和比热容(E)、油溶解性、热力性质计算公式(C) 第三节混合制冷剂(E) 第四节各种实用的制冷剂(A) 第五节第二制冷剂(E) 载冷剂、蓄冷剂

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一个是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另一个知识点是水循环的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而径流又可以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径流】是指经土壤或地被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是水循环。由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不同,所以水循环也有不同的类型。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陆地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是海上内循环。 首先来看海陆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也称大循环。我们来看看海陆间循环的具体过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经历,放一杯水在室外,一天后你会发现水杯中的水变少了。当然啦,排除有人把它喝了倒了这些人为因素。那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水被蒸发掉了。在海洋中,海洋表面的水也会蒸发,海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空中的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水汽从海洋上空到大陆上空这一环节是水汽输送。水汽到达大陆上空后,部分的水汽遇冷会释放出热量而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当小水滴越聚越多凝结成大水滴降落到地面,这一环节我们称它为凝结降水。降落到地面上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而水透过地面下渗到地下的这一环节,我们称之为水分下渗。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通过江河最终回归到海洋。这一整个过程就是海陆间循环的全部过程。 这是海陆间循环的示意图,大家参照这个示意图思考一下: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的过程是具体是怎样的?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思考,并在纸上画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示意图。好,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示意图。有自告奋勇的同学吗?大家画完了的可以对比一下慧萍和康潮在黑板上画的示意图和自己画的示意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画的是否正确。首先来看慧萍画的海上内循环的示意图。海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上升到空中,部分水汽在海洋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海面。这对了没?慧萍画的是正确的。 再来看看康潮画的陆地内循环的示意图。陆地上的水经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随着气流上升到上空,上空的气流比陆地表面的温度要低,所以上升到上空的气流会放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回到陆地上。陆地内循环大家不要忽略植物蒸腾这一点。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以及各类型的水循环过程,留个问题给大家课后讨论:“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好,下课!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附答案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T 温度下的纯物质,当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则气体的状态为( C ) A.饱和蒸汽 超临界流体 过热蒸汽 2.纯物质的第二virial 系数B ( A ) A 仅是T 的函数 B 是T 和P 的函数 C 是T 和V 的函数 D 是任何两强度性质的函数 3.设Z 为x ,y 的连续函数,,根据欧拉连锁式,有( B ) A. 1x y z Z Z x x y y ?????????=- ? ? ?????????? B. 1y x Z Z x y x y Z ?????????=- ? ? ?????????? C. 1y x Z Z x y x y Z ?????????= ? ? ?????????? D. 1y Z x Z y y x x Z ?????????=- ? ? ?????????? 4.关于偏离函数M R ,理想性质M *,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C ) A. *R M M M =+ B. *2R M M M =- C. *R M M M =- D. *R M M M =+ 5.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 )纯物质无偏摩尔量 。 (B )任何偏摩尔性质都是T ,P 的函数。 (C )偏摩尔性质是强度性质。 (D )强度性质无偏摩尔量 。

6.关于逸度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逸度可称为“校正压力” 。(B)逸度可称为“有效压力” 。 (C)逸度表达了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D)逸度可代替压力,使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变为fv=nRT。(E)逸度就是物质从系统中逃逸趋势的量度。 7.二元溶液,T, P一定时,Gibbs—Duhem 方程的正确形式是( C ). a. X1dlnγ1/dX 1+ X2dlnγ2/dX2 = 0 b. X1dlnγ1/dX 2+ X2 dlnγ2/dX1 = 0 c. X1dlnγ1/dX 1+ X2dlnγ2/dX1 = 0 d. X1dlnγ1/dX 1– X2 dlnγ2/dX1 = 0 8.关于化学势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 系统的偏摩尔量就是化学势??????? B. 化学势是系统的强度性质 C. 系统中的任一物质都有化学势??? D. 化学势大小决定物质迁移的方向 9.关于活度和活度系数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E ) (A)活度是相对逸度,校正浓度,有效浓度;(B) 理想溶液活度等于其浓度。 (C)活度系数表示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D)任何纯物质的活度均为1。(E)r i是G E/RT的偏摩尔量。 10.等温等压下,在A和B组成的均相体系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的改变而增加,则B 的偏摩尔体积将(B )

(完整版)制冷课后习题分解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习题 绪论 1. 什么是制冷? 2. 人工制冷的方法都有哪些?空气调节领域最常用的两种制冷方法是什么? 3. 什么液体汽化制冷? 第一章 蒸气压缩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1.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有何作用? 2. 在图示有液体过冷,又有回汽过热的制冷循环中,写出各热力设备名称、其 中发生的热力过程及制冷剂在各热力设备前后所处的状态(温度、压力、物态) 压缩机 1 2 3 4 ( ) ( ) ( ) 绝热压缩 高温高压过热气体 3. 制冷剂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热力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4. 试画出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lg p -h 图,并说明图中各过程线的含 义。 5. 已知R22的压力为0.1MPa ,温度为10℃。求该状态下R22的比焓、比熵和 比体积。 6. 已知工质R134a 参数值如下表所示,请查找lg p -h 图填入未知项。 7. 什么单位容积制冷能力、跨临界循环 8. 有一个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高温热源温度为30℃,低温热源温度为 -15℃,分别采用R22和R717为制冷剂,试求其工作时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 9.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有何区别?试说明针对这些区别 应如何改善理论循环。 10. 什么是回热循环?它对制冷循环有何影响? 11. 某空调用制冷系统,制冷剂为氨,所需制冷量为48kW ,空调用冷水温度

tc=10℃,冷却水温度tw=32℃,试进行制冷剂的热力计算。计算中取蒸发器端部传热温差δt0=5 ℃,冷凝器端部传热温差δtk=8 ℃,节流前制冷剂液体过冷度δtsc=5 ℃,吸气管路有害过热度δtsh=5 ℃,压缩机容积效率ηv =0.8,指示效率ηi=0.8。 12.在同一T-S图上绘出理想循环(逆卡诺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循环过程,比较两 种循环,指出理论循环有哪些损失(在图中用阴影面积表示)。针对这些损失,说明如何改善蒸汽压缩制冷的理论循环。 13.活塞式压缩机,制冷量为1120kw,各状态点参数如下:h1=1780kJ/kg,ν 1=0.25m3/kg,h2=1950kJ/kg,h4=650kJ/kg,计算q0、qk、qv、wc、Mr、φk、Pth、εth。 14.液体过冷对循环各性能参数有何影响? 15.如何确定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最佳中间压力? 16.什么叫中间完全冷却、中间不完全冷却? 17.什么是复叠式制冷循环?为什么要采用复叠式制冷循环? 18.制冷剂在通过节流元件时压力降低,温度也大幅下降,可以认为节流过程近似为绝热过程,那么制冷剂降温时的热量传给了谁? 19.压缩机吸气管道中的热交换和压力损失对制冷循环有何影响? 20.请说明制冷剂的单位质量制冷能力q0和单位容积制冷能力q v的关系;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不同制冷剂的q0与q v是否相同,为什么? 21.热泵循环的供热系数μ与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有何区别,二者之间有无关系? 22.某R22制冷循环,其蒸发温度为0℃,冷凝温度为35℃,膨胀阀前的液体温度为30℃,压缩机吸入干饱和蒸汽,试计算该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εth及制冷效率ηR。 23.将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表示在lgp-h和T-s图上,并推导该循环的理论制冷系数εth的计算公式。 24.在图1-27所示的R22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其冷凝温度为35℃,蒸发温度为-38℃,膨胀阀2前的液体温度为30℃,膨胀阀1前的液体温度为0℃,低压级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为5℃。 (1)请画出如图所示制冷系统的压焓图。 (2)请问中间压力取多少较为适宜? (3)欲获得10Rt(冷吨,1Rt≈3.86kW)的制冷量,请问:高、低压级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各为多少m3/s?

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

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 2.5两级压缩及复叠式制冷原理 2.5.1采用两级压缩的原因 单级压缩在选用合适的制冷剂时,其蒸发温度只能达到-25~-35℃,原因是压缩比0 p p k 不能再提高了。因为: (1)↑↓ ↓→ ↓→00p p p T k o ,压缩机输气量↓→制冷量↓ (2)↑→0 p p k 压缩机排气温度↑(↑=↑RT pv )↑v →吸气量↓ 例如:当蒸发温度-30℃,冷凝温度40℃时,单级氨压缩机排气温度可达160℃以上。必须作如下限制: ① 单级氨压缩机排气温度<140℃ ② 单级氟压缩机(R12)排气温度<100℃ ③ 单级氟压缩机(R22)排气温度<115℃ (3) ↑→0 p p k 偏离理想等熵压缩机过程的程度↑→压缩机效率↓ 我国规定:R717: 0p p k ≤8 R12、R22:0 p p k ≤10 (P38表2-3) 要获得-30~-65℃的蒸发温度,又要符合合适的压缩比,则需要两级压缩制冷。 2.5.2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1.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类型 k m p p p p 压缩 压缩 (中间冷却器冷却后)→→→0201 总压缩比02 01p p p p k m ?= 每一级压缩比≤8~10以下 可分为???一级节流两级节流 ? ??中间不完全冷却中间完全冷却 * 两级节流:冷凝压力k p 节流到m p 中间压力,再节流到蒸发压力0p

* * 两级压缩采用中间冷却的目的是降低高压级的排气温度,降低压缩机功耗。 ①中间完全冷却——低压级排气温度 (过热蒸汽) ②中间不完全冷却——低压级排气温度(过热蒸汽) 被冷却降低了温度, 2.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 这种循环形式被大多数的两级压缩氨制冷系统所采用。Array如图所示:从压缩机高压级排出的高压高温过热蒸汽4,进入冷凝器后被冷却成饱和液体5;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分为两路,一路经膨胀阀A进行节流,节流后降温为6,然后进入中间冷却 3 器吸热,使中间冷却器中来自低压级的排气2充分冷却,6与2混合后的气体 从图(b)可看到,循环3—4—5—6—3在中间冷却器里产生冷量,供另一个循环中饱和液 体的过冷(过程5—7)和低压级过热蒸汽的完全冷却(过程2—3)之用。另一个循环1—2—3

制冷剂迁移和气液分离器对热泵性能的影响

制冷剂迁移和气液分离器对热泵性能的影响 Ξ 西安交通大学 袁秀玲 黄 东 杨晓光 李学迅 捷丰速能企业有限公司 甄兆威 摘 要 分析了热泵停机时系统压力平衡导致的制冷剂迁移和气液分离器的机理, 与制冷剂不迁移的系统相比较,启动时制冷剂迁移和气液分离器分别导致COP 降低5%和4%。 关键词 制冷剂迁移 气液分离器  热泵性能 1 系统介绍 图1所示系统为一个载冷剂为水的单纯供热 热泵机组,节流装置用的是外平衡热力膨胀阀。冷凝器为套管式水冷冷凝器,水在内管的内侧和制冷剂逆流。制冷剂为R502。压缩机为往复式,功率为111kW ,所有的实验均在8℃、相对湿度为60%、蒸发器无霜的情况下进行。在每个实验前,先稳态运行40min ,然后紧跟两个开机10min ,关机20min 的循环。 图1 热泵系统和测点位置布置 本文主要研究制冷剂迁移和气液分离器对热 泵性能的影响。一种控制系统是停机时阻止制冷剂从冷凝器迁移到蒸发器,系统压力不达到平衡,另一种控制系统压力达到平衡。前者好处为启动时间短和可靠性强,后者好处为启动转矩小以及压缩机所配电机较小。气液分离器在启动时保护了压缩机但延长了启动时间。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以下三种情况来研究制冷剂迁移和气液分离器的系统性能的影响:(1)停机时无制冷剂迁移(通过使用一种关死的膨胀阀实现)(C ASE 1);(2)停机时整个系统的压力平衡(通过关机时给电磁阀通电实现)(C ASE 2);(3)使用一个1900cm 3的气液分离器(C ASE 3)。 2 结果分析和讨论 图2为在C ASE 1条件下热泵启动后系统压力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启动后大约50s 排气压力达到最大值,但在此之前,排气压力有一个平缓阶段,大约在40s 时。这是因为此时在冷凝器中已经有足够的液态制冷剂产生并开始流入冷凝器出口处的液管内,从图3(a )看出,此时的过热度很大,迫使热力膨胀阀打开,有少量的制冷剂流入蒸发器,这从蒸发压力变化同时出现平缓得到证实,但由于膨胀阀前液封不足,制冷剂流量并不大,所以蒸发压力仍在降低,冷凝器也由于流出的制冷剂少,而使排气压力升高。当排气压力达到最大值时,蒸发压力达到最小值,不到2min 系统达到稳态。 从图3(a )看出,C ASE 1、C ASE 2、C ASE 3三 7 4Vol.28,No.5,2000 F LUI D M ACHI NERY Ξ收稿日期:1999—10—19

绝热过程和热机工作原理

绝热过程复习和热机一、绝热过程 二、封闭气体的热循环过程 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的效率 三、卡诺循环 P-V图像 对外做功 吸收热量 卡诺循环的效率 例题1一定量理想气体经过下列准静态循环过程: (1)由状态V1、T A绝热压缩到状态V2、T B; (2)由状态V2、T B经等体吸热过程达到状态V2、T C; (3)由状态V2、T C绝热膨胀到状态V1、T D; (4)由状态V1、T D经等体放热过程达到状态V1、T A. 例题2一定量理想气体经过下列准静太循环过程: (1)由状态V1、T A绝热压缩到状态V2、T B; (2)由状态V2、T B经等压吸热过程达到状态V3、T C; (3)由状态V3、T C绝热膨胀到状态V1、T D; (4)由状态V1、T D经等体放热过程达到状态V1、T A.

例题3一定量理想气体经过下列准静态循环过程: (1)由状态V1、T1等温压缩到状态V2、T1; (2)由状态V2、T1等体降温到状态V2、T2; (3)由状态V2、T2等温膨胀到状态V1、T2; (4)由状态V1、T2等体升温到状态V1、T1. 求此循环的制冷系数。 巩固 1 、设氦气可看作理想气体,0.020Kg的氦气温度由170C升为27C。试分别求出下列三种情况下气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 (1)体积保持不变; (2)压强保持不变; (3)不与外界交换热量, 2、氮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分别通过下列三个过程把标准状态下的0.014Kg氮气压缩为原体积的一半:(1)等温过程;(2)绝热过程;(3)等压过程。 试分别求出在这些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传递的热量和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 3、氧气可以看作理想气体,0.0080Kg氧气,原来温度为27C,体积为0.41L。试分别计算下列两种过程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 (1)经过绝热膨胀体积增加为4.1L; (2)先经过等温过程再经过等容过程达到与(1)同样的终态。 4、在标准状态下的0.016Kg的氧气,分别经过下列过程从外界吸收了80cal的热量。(1)若为等温过程,求终态体积。(2)若为等容过程,求终态压强。(3)若为等压过程,求气体内能的变化。设氧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23自动复叠式制冷循环-9.6-WYL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

自复叠式制冷循环

自复叠制冷系统是种采用多元混合工质的制冷系统, 它使用单台压缩机,通过自行分离、多级复叠的方法, 在高沸点组分和低沸点组分之间实现了复叠,达到了制 取低温的目的。自复叠的基本流程: 自复叠循环 系统中的制冷剂为R22和R23 它实质上是混合制冷剂的多级分凝循环。自复叠系统最基本的流程是采用非共沸二元混合物 制冷剂一级分凝循环。 气液两相制冷剂从冷凝器进入气液分离器后,高沸点 组分节流产生冷量冷却低沸点组分至饱和或过冷状态,而 后低沸点制冷剂节流并在蒸发器内蒸发。在现有自复叠系统中,高沸点组分通常采用R600a ,R134a ,R22和NH 3,等,低沸点组分通常采用R23,R744和R14等。

自复叠制冷方式的特点 (1) 采用单台压缩机工作, 可靠性高, 造价低, 系统简单, 控制方便。 (2) 蒸发与冷凝过程温度有一定的滑移, 使冷却介质及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变化容易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同步, 减小了传热温差, 提高了制冷循环的效率。 (3) 低温端没有压缩机等运动部件, 使其振动很小, 结构简单紧凑。 (4) 高沸点组分在较高温度形成液体经节流回到低压通道, 避免了其在低温下有固相析出, 堵塞节流元件, 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也使得下一级换热器负荷减少, 可以减少循环中高沸点组分在低温段带来流动损失和回热损失。 (5) 采用混合物工质, 可以使节流运行压力大大降低。 (6) 由于混合物工质热物性的特点, 使其具有优于其他低温制冷器的许多优点, 在80K 以上的温区都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制冷作业题原理与装置

1 载冷剂盐水浓度低于共晶浓度时,当温度降低,首先析出的是纯水冰 2 对于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的制冷剂是R717 3 R134a制冷剂属于氟利昂制冷剂中的HFC 类制冷剂 4 下列那种冷却剂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HCFCs 5 一卡诺机,当它被作为热机使用是,两热源的温差越大对热变功就越有利。当被作为制冷剂使用时,冷热源温差越大,则制冷系数越小 6 下列制冷方法中不属于液体汽化法的是气体膨胀制冷 7 国际上规定用字母R 和后面跟着的数字作为表示制冷剂的代号。 8 制冷剂压焓图中,等温线的液体区是竖直线 1 单机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冷凝器出口液体过冷,其他条件不变,系统单位制冷量增加,制冷系数增加。 2 对单机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冷凝温度升高,其他条件不变,制冷系数减小,比压缩功增加 3 两家压缩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中,高级制冷剂流量比低压级制冷剂流量大 4 两级压缩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中,高压级制冷剂流量比低压级制冷剂大 5两级复叠制冷循环中,高温级与低温级之间惊醒热量交换的设备是冷凝蒸发器 1 对于二元混合溶液,易挥发成分在气相中的浓度比它在液相中的浓度大 2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为了得到纯净的氨蒸汽,常用的设备是精馏塔 3 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只,冷却水一般先流经吸收器,再流经冷凝器 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是水,吸收剂是溴化锂水溶液 5 氨吸收式制冷循环中,制冷剂是氨,吸收剂是氨水稀溶液 6 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巩志忠添加辛醇的目的是降低溴化锂溶液的表面张力 多选题 1 常用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氨,水,二氧化碳,CH 2 目前空调系统常用的氟利昂制冷剂有R22.R407C,R410A,R134A 3 目前我国冰箱中常用的制冷剂有R600a,R134a 4 载冷剂在使用时要求在使用温度范围内为液体,对管路无腐蚀性,传热性好,比热容大,粘度小。 5 制冷系统中压缩机常用的润滑油只要包括天然矿物油,人工合成的PAG,POE等 1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氨循环组织可以分为两级压缩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两级压缩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两级压缩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 2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蒸发温度降低时,对系统的影响是单位质量制冷量减小,比压缩功增加,系统制冷系数下降 1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缺点包括对铜及一般金属有腐蚀作用,钢材和冷却水消耗量大,系统制冷系数较低,为提高氨气浓度,需要增加额外设备 2 提高溴化锂机组性能的措施包括合理调节溶液循环量,强化传热和传质过程,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

水循环的过程教学设计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2)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 (1)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播放水循环PPT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2)协助学生树立准确理解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析综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 四、教具:PPT课件、黑板、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起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讲授】 【板书】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自学探究】阅读课本P59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 2、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

请学生阅读后讨论…… 师:请同学们帮忙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师:对了,水循环就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那么我们就能够知道了水循环的定义。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水循环的定义 师:我们继续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二个问题: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师:对了,水循环就是分别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那么我们就能够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种吗? 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板书】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大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 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现在老师将给大家演示这三种循环分别是怎么实行的。 【综合分析】通过三组动画分别演示各种水循环的演变过程。 第一组:海陆间大循环 师:海陆间大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这运动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持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二组:陆地内循环 师:陆地内循环就是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发生的一种循环运动。降落到大路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路上,这就是陆地内循环。由陆地内循环运动而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第三组:海上内循环 师:海上内循环就是在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发生的一种循环运动。海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

制冷技术作业思考题

制冷技术作业思考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制冷技术作业思考题 绪论 1、制冷的定义,制冷技术主要应用于国民经济中哪些方面? 2、人工制冷为什么要耗能? 3、随着制冷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4、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的制冷温度范围属...常用制冷方法是什么 5、我国空调能耗情况空调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百分比例 第一章: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1、简述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主要设备组成和工作过程。 1.1简述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工作流程 1.2简述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工作流程 1.3简述回热压缩制冷循环的工作流程 2、为什么回热循环中,制冷剂的过热度总大于过冷度? 3、工人师傅在安装家用分体式空调时,将压缩机的吸气管和冷凝器的出液管紧箍在一起,并在外面包一层保温材料,这种做法对吗?请简单分析。 4、制冷剂压——焓图上的一点、两线、三区分别是什么?在制冷剂的压——焓图上,在同一压力下,制冷剂可能出现的五种状态是什么? 5、解释下列名词: 过热度;再冷度;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质量制冷量;单级制冷循环;复叠式制冷循环(串级制冷循环);亚临界制冷循环;跨临界制冷循环(超临界制冷循环) 6、计算题 第二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1、对制冷剂有哪些要求? 2、制冷剂R22、R717、R407c和R502表示什么制冷剂他们的主要性质及用途是什么结合时代特点,谈谈你对制冷剂有哪些新认识 3、载冷剂的作用是什么对载冷剂有哪些要求 4、常用载冷剂有哪些种类各用于什么场合

制冷dgu原理与设备循环思考题与练习题

金华市金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监理公司金华市金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部1 制冷原理与设备循环思考题与练习题1.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有何作用 2. 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汽化过程是蒸发吗 3. 制冷剂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热力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4. 制冷剂在通过节流元件时压力降低温度也大幅下降可以认为节流过程近似为绝热过程那么制冷剂降温时的热量传给了谁 5.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6.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有哪些假设条件 7. 试画出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lgp-h图并说明图中各过程线的含义。8. 已知R22的压力为0.1MPa温度为10℃。求该状态下R22的比焓、比熵和比体积。9. 已知工质R134a和下表填入的参数值请查找lgp-h图填入未知项。p/MPa t/℃ h/kJ/kg v/m3/kg s/kJ/kgK x 0.3 0.1 25 0.3 70 1.85 10. 有一个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高温热源温度为30℃低温热源温度为-15℃分别采用R22和R717为制冷剂试求其工作时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11. 一台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工作在高温热源温度为40℃低温热源温度为-20℃下试求分别用R134a和R22工作时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12. 有一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用于空调假定为理论制冷循环工作条件如下蒸发温度t05℃冷凝温度tk40℃制冷剂为R134a。空调房间需要的制冷量是3kW试求该理论制冷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q0、制冷剂质量流量qm、理论比功w0、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P0、制冷系数0和冷凝器热负荷Qk。1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有何区别 14. 什么叫有效过热什么叫有害过热有效过热对哪些制冷剂有利对哪些制冷剂有利 15. 什么是回热循环它对制冷循环有何影响 16. 压缩机吸气管道中的热交换和压力损失对制冷循环有何影响 17. 试分析蒸发温度升高、冷凝温度降低时对制冷循环的影响。18. 制冷工况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一台制冷机如果不说明工况其制冷量是没有意义的制冷剂与载冷剂思考题1. 制冷剂的作用是什么 2. 按ASHRAE的规定制冷剂是怎样分类的 3. 什么是共沸制冷剂 4.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的命名是怎样的 5. 选择制冷剂时有哪些要求 6. 家用的冰箱、空调用什么制冷剂 7. 常用制冷剂有哪些它们的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怎样 8. 为什么国际上提出对R11、R12、Rll3等制冷剂限制使用 9. 试述R12、R22、 R717、R123、R134a的主要性质。10. 使用R134a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1. 试写出制冷剂R11、R115、R32和R11、R12、Rl2B1的化学式。12. 试写出CF3Cl、CH4、CHF3、C2H3F2Cl、H2O、CO2的编号。13. 什么叫载冷剂对载冷剂的要求有哪些 14. 常用载冷剂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适用范围怎样 15. 水作为载冷剂有什么优点16. “盐水的浓度愈高使用温度愈低”。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7. 人们常讲的无氟指的是什么意思 18. 共沸混合物类制冷剂有什么特点金华市金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监理公司金华市金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部2 19. 简述R12、R22、R717与润滑油的溶解性。20. 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氟利昂制冷剂中的含水量双级蒸气压缩式和复叠式制冷循环思考题1. 为什么单级压缩制冷压缩机的压力比一般不应超过810 2. 双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形式有哪些 3. 一级节流与二级节流相比有什么特点中间不完全冷却与中间完全冷却相比又有什么特点 4. 双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制冷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