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题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题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

2.对城市噪声而言,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工厂噪声和生活噪声。3.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是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

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填埋、焚烧、堆肥。5.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海洋中称为赤潮。6.处理工业废水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

7.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8.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9.按化学性质进行分类,一般将化工废渣分为有机废渣和无机废渣。10.在化工行业中,具有普遍性的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11.电磁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屏蔽辐射源、距离控制及个人防护三个方面。

12.污泥最佳的最终处置办法是应用在农业上。

13.“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

9.影响人类生活的电磁污染源有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种。10.热污染的间接来源是能源的大量消耗,直接来源是工厂所排放的废热水和废热气。

11.从微生物的代谢形式出发,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好氧处理

和厌氧处理两大类型。

12.从微生物的代谢形式出发,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两大类型。

13.污泥最佳的最终处置办法是应用在农业上。

二、选择题

1.大气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 ABC )A.全球气温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沉降 D.城市热岛

2.水体富营养化,指天然水体中如果排入过量营养物质,就会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指(BD )等元素。

A.钙

B.氮

C.氧

D.磷

3.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 C )

A.硅胶 B.分子筛 C.活性炭 D.骨炭

4.“世界环境日”是( D )

A. 6月9日

B. 6月20日

C. 6月10日

D. 6月5日

5.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A )。

A.吸收紫外线

B.吸收红外线

C.阻挡微波辐射

D.防止酸雨6.大气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 ABCD )A.全球气温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沉降 D.广泛的大气污染7.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重金属( B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铅

B.镉

C.甲基汞

D.铬

8.电渗析的分离对象是( A )。

A.离子

B.大分子

C.微粒

D.

小分子

9.水体富营养化,指天然水体中如果排入过量营养物质,就会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指(BD )等元素。

A.钙

B.氮

C.氧

D.磷

10.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 C )

A.硅胶 B.分子筛 C.活性炭 D.骨炭

11.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ACD )

A.主观判断性

B.对人的危害性小

C.分散性

D.局部的12.属于碱性中和药剂的是( ABD )

A.石灰石

B.电石渣

C.烟道气

D.碳酸钙

13.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是( A )

A.烟气脱硫

B.燃料脱硫

C.煤脱硫

D.重油脱硫

14.我国从古代起逐步形成了一些环境保护意识,有记载的著作是( ABCD )

A.《孟子》

B.《周礼》

C.《史记》

D.《尚书》15.属于酸性中和药剂的是(BCD )。

A电石渣B烟道气C废酸D 粗制酸

16.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是( C )

A. 煤脱硫

B.燃料脱硫

C. 烟气脱硫

D.重油脱硫17.热污染的主要危害有(ABCD)

A.水中溶解氧减少

B.加快藻类繁殖

C.加速细菌繁殖

D.增加城市热岛效应

7.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A )。

A.吸收紫外线

B.吸收红外线

C.阻挡微波辐射

D.防止酸雨

18.酸雨是指pH值( B )的大气降水。

A.>5.6

B. <5.6

C. >7

D.<7

19.硫铁矿渣的处理和利用途径有(ABD )

A.炼铁

B.回收有色金属

C. 制造漂白液

D. 生产水泥

20.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 A )

A.活性炭 B.分子筛 C. 硅胶 D.骨炭

21.热污染的主要危害有(ABCD)

A.水中溶解氧减少

B.加快藻类繁殖

C.加速细菌繁殖

D.增加城市热岛效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 酸雨: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燃烧高硫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SO

2 NO

)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X

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酸雨的pH值一般少于5.6。

2.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

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

2、NO

x

、HC、O

3

、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

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3.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以工程手段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综合性学科和技术。是在人类与各种污染进行斗争和保护生存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总需氧量(TOD):废水中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 H、S、O、N等,在高温下燃烧后,将分别产生CO2, H2O, 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5.热岛效应:大的化工企业,由于生产废热的大量排放其中心地区的气温可比周围地区的温度年平均高出0.5-1.5℃,甚至更高,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被称为热岛效应。

6.生化需氧量(BOD)

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mg/L)。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四、简答题

1.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

答: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有:1) 占用土地:固体废物不加利用时,需占地堆放。

堆积量越大,占地也越多;2) 污染土壤:废弃物经过雨淋湿浸出毒物,

使土地毒化、酸化、碱化,其污染面积往往超过所占土地的数倍,并导

致水体的污染;3) 污染水体:固体废物若随天然降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

流、湖泊,或随风飘迁落入水体,使地面水受到污染;若渗入土壤,则

使地下水受到污染;4) 污染大气:矿粉煤灰、污泥和垃圾颗粒随风飞扬;

固体废物焚烧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2.简述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答: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是:1)对于气溶胶态污染物,如粉尘、烟尘、雾滴和尘雾等颗粒状污染物,利用其质量较大的特点,通过外力的作用,

将其分离出来,即除尘;2)

对于SO

2, NOx, CO , NH

3

,H

2

S有机废气等气态污染物,利用污染物的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通过采用冷凝、吸收、吸附、燃烧、催化等方法进行处

理。

3.噪声的影响及危害有哪些?

答:(1) 干扰睡眠;(2)损伤听力;(3) 对人体的生理影响;(4)对心理的影响;(5)影响儿童和胎儿发育;(6)干扰语言交流;(7)影响动物

生长;(8)损害建筑物。

4.化工废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1)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在生产、包装、运输、堆放的过程中因一部分物料流失又经雨水或用水冲刷而形成的废水;(2)化学反应不完全而

产生的废料;(3)化学反应中副反应过程生成的废水;(4)冷却水:化

工生产常在高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冷却。采用水

冷时,就排放冷却水;(5)一些特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6)地面和

设备冲洗水和雨水,因常夹带某些污染物,最终也形成废水。

5.简述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答:化工污染物主要来源大致分为两个方面:1)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即化学反应不完全,原料不纯,跑、冒、滴、漏等产生的废弃物;

2)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即燃烧过程,冷却水,副反应及生产事故造成的化工污染。

6.简述废水处理的一般流程。

答:废水处理的一般流程为:1)一般以一级处理为预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调节废水pH,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

续处理工艺负荷的处理方法。2)以二级处理为主体,除去污水中大量有

机污染物和悬浮物,使污水进一步净化。3)必要时再进行三级处理,为

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质,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

有机物或磷、氮等可溶性无机物,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或补充工业用水

和城市供水。

7.化工废水的特点是什么?

答:(1)废水排放量大,在生产过程中工艺用水及冷却水用量很大,故废水排放量大。(2)污染物种类多,水体中的烷烃、烯烃、卤代烃、醇、酚、酮及硝基化合物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大多是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或一些行业应用化工产品的过程中所排放的。(3)污染物毒性大,不易生物降解所排放的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中不少是直接危害人体的毒物。(4)废水

中含有有害污染物较多。(5)废水的水量及水质差异大化工废水的水量

和水质视其原料路线,生产工艺方法及生产规模不同而有很大差异。(6)污染范围广化学工业厂点多,遍及整个城市及郊区,甚至农村地区。五、论述题

1.论述废水处理的一般流程,说明每一级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处理效果。

答:污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所以一般以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以二级处理为主体,必要时再进行三级处理,即深度处理,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或补充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

(1)一级处理

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调节废水pH,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工艺负荷的处理方法。一级处理的常用方法有: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预曝气法。

(2)二级处理

污水在经过一级处理之后,可以有效地去除部分悬浮物,生化需氧量也可以去除25%-40%,但一般不能去除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和呈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和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物质,不能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因此需要进行二级处理,二级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污水二级处理可以去除污水中大量生化需氧量和悬浮物,在较大程度上化了污水,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

(3)三级处理

污水三级处理又称污水深度处理或高级处理。为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质,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机物或磷、氮等可溶性无机物。

完善的三级处理由除磷、除氮、除有机物、除病毒和病原菌、除悬浮物和触矿物质等单元过程组成。

2.化工对环境造成的主要污染是什么?并说出其中三种主要污染的特点。

答:化工对环境造成的主要污染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电磁污染。

水污染的特点:1)有毒性和刺激性; 2)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都较高;3)pH不稳定;4)营养化物质较多;5)废水温度较高;6)油污染较为普遍;7)恢复比较困难。

大气污染的特点:1)易燃、易爆气体较多;2)排放物大都有刺激性或腐蚀性;3)浮游粒子种类多、危害大。

固体污染的特点:1)对土壤的污染;2)对水域的污染;3)对大气的污染;4)占用土地。

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实施化工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威胁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即人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 公平性原则,即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2)持续性原则,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

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原则

和持续性原则,则是应该共同遵从的。

化学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发展化工产业是实现本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保护也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前提条件,只有强大的物质和技术支持能力,才能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持续协调的发展。

(2)大力提倡和鼓励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实现我国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化工产品在国内外有巨大的市场,通过开拓两个市场,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为改善化工行业的环境质量提供保障。

(3)制订超前标准,促进企业由“末端治污”向“清洁生产”转变。只有从源头开始控制污染,向污染预防、清洁生产和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方向转变,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清洁产品。调整产业结构尤为重要,走高科技、低污染的跨越式产业发展之路,乡镇企业要走小城镇集中化路子,认真贯彻“三同时”原则,形成集约化的产业链。

4.什么是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答:活性污泥法是处理工业废水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一类好氧生物的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基本流程是:

1)废水必须先进行沉淀预处理,除去某些大的悬浮物及胶状颗粒等;

2)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曝气池与池内活性污泥混合成混合液,并在池内充分曝气。一方面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废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

另一方面,通过曝气,向活性污泥提供氧气,保持好氧条件,保证微生

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而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氧化分解。

3)处理后的废水和活性污泥一同流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分离,上层净化后的废水排出。沉淀的活性污泥部分回流入曝气池进口,与进入曝气池的废

水混合。

5. 举例说明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成因、特征和危害。

(1) 定义: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称为

水体富营养化,一般发生在湖泊、河口和海湾等缓流水体中。

(2) 成因:

①天然来源:

天然湖泊的形成过程是由贫营养型逐渐演变为富营养型的.营养物质的

来源: a.降雨中带来的; b.土壤淋溶和流失; c.水体中动植物死亡后的

释放.

②人为来源: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体,加速了湖泊演化的过程,其来源: a.城市生活污水带来大量N、P; b.农村施用的化肥、牲畜粪便,经面源污染而进入湖泊。

(3) 特征

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②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

③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海

水中出现叫“赤湖”、淡水中称“水华”。

(4) 危害

① DO降低,使鱼类难以生存。

②藻类种类减少,危及鱼类生存。因有些藻类有胶质膜,有的甚至有毒,

不能成为良好的饵料,。

③危害水源,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畜都有害。

④加快湖泊老化的进程。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环境工程概论习题

环工习题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 1.废水处理的最终目标同该厂所在地区整体的环境目标紧密相关。 2.按作用原理,废水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基本类型。 3. 格栅按清渣方式分为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两种。 4. 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来完成固液分离目的的常见构筑物有沉砂池、初沉池、二沉池和重力浓缩池。 5. 影响废水中悬浮颗粒体沉淀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固液密度差、颗粒大小、水的动力学条件及水的粘度。 6. 沉砂池分为平流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两种类型。 7. 按池内的水流方向,沉淀池通常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三种。 8. 设置淹没潜孔、穿孔墙或导流窗的目的在于整流。 9. 斜板(管)沉淀池不适合于分离生物污泥。 10.从内部过程看,化学混凝分为凝聚和絮凝两种。 11.无机型混凝剂主要起凝聚作用,有机型混凝剂主要起絮凝作用。 12.聚合氯化铝的英文缩写是PAC。 13.聚合硫酸铁的英文缩写是PFS。 14.聚丙烯酰胺的英文缩写是PAM。 15.按离子型来分,聚丙烯酰胺有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种。 16.影响废水的化学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废水水质、混凝剂类型、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方法、混合和反应条件。 17.往往以药液的均匀性(是否有未溶解的粘性团块)及药液的粘度对聚丙烯酰胺的配置效果进行初步判断。 18.化学混凝系统的日常操作管理内容有混凝剂保存及药效分析、混凝药液配置、混凝条件控制与絮体性状观察、混凝效果测定及设备维护保养等。 19.石灰的投加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20.工业液碱中NaOH的有效浓度一般为30%左右,液碱投加前需配制成5%~15%的稀溶液。 21.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白云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CO3。 22.采用石灰石作为中和滤料时,要注意预防和消除滤料表面结壳和附着碳酸气。 23.通过降低进水中硫酸浓度和提高废水的水流速度,可以有效地消除中和时石灰石表面结壳。 24.通常将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物质称为吸附剂,如活性炭。 25.吸附剂是通过分子引力(范德华引力)、化学键力和静电引力来完成吸附作用的,相应地吸附也就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类型。 26.当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等时,吸附过程才达到平衡。 27.沸石通常用于废水的脱氮处理,其作用原理主要为吸附与离子交换。 28.当使用粉末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时,必须考虑防火防爆措施。 29.吸附剂的再生方法主要有加热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30.吸附法属于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只有当废水经过了充分的常规处理之后才使用。 31.吸附塔无法进水的主要原因有进水管堵塞、吸附床内部压力过高、出水阀门锈死或损坏等。 32.吸附塔吸附容量下降、出水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有进水水质不合格、反冲洗不彻底及吸附剂再生不当等。 33.吸附剂跑料过多的原因有反冲洗强度过大、底部配水系统损坏及吸附床的偏流或沟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问答题: 1、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生态破坏 D大气环境污染 E有毒化学品贸易和危险废物管理 F生物多样性危机 G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 H海洋污染 2、请说明好氧生物处理的作用机制 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脱出的H是以O为受H体,如C6H12O6 + 6 O2=6 CO2 + 6 H2O +2880KJ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最终产物是能量较低的CO2和H20,故释放能量多,代谢速度快,产物稳定。 3、请说明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 厌氧:是指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 (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化学过程,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完成 5、写出生物法脱氮方法与流程,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生物法脱氮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转盘、接触曝气法),而以活性污泥法使用较多 脱氮菌在脱氮过程中必须有能量的供给,也要有供氢体(H2-donor) 的存在。 其流程为:见复习题 6、简述好氧法与厌氧法处理废水的优缺点 好氧:优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废水有机污染物稳定化,释放能量高,代谢速度快,产物稳定。缺点:对含有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水,由于要供给足够的O2较困难,需耗用大量稀释水,处理成本高。 厌氧法的主要特点:(1)应用范围广(2)能耗低(3)负荷高(4)剩余污泥量少,且其浓缩性、脱水性良好(5)氮、磷营养需要量较少(6)有杀菌作用(7)污泥易贮存 缺点:(a)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因而厌氧设备启动和处理所需时间比好氧设备长; (b)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故一般在厌氧处理后串联好氧处理; (c)厌氧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为复杂。 (d)厌氧过程会产生气味对空气有污染 8、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 1 传统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 2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3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系统 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6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7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8多级活性污泥法系统 9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10深井曝气池活性污泥法系统 11浅层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12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9、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特点 1、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 2、有机负荷高 3、反应器内设三相分离器,被沉淀区分离的污泥能自动回流到反应区,一般无污

化工设计概论试题

- 一.填空题 1.新建项目设计包括新产品设计和采用新工艺 或新技术的产品设计。 2.设计代表的任务是参加基本建设的现场施工和安 装。 3.化工计算包括工艺设计中的物料衡算、能量 衡算以及设备选型和计算三个内容。 4.设备是完成生产过程的重要条件,是确定技术路线 和工艺流程时必然涉及到的因素。 5.工艺流程草图流程线的起始和终了处注明物料 的名称来源及去向。 6.设备在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上应标注位置和 名称。 7.对于连续操作过程,选用单位时间作为基准是很 自然的。 8.工艺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工艺需要,计算并选择 某种型号设备,以便订货。 9.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确定反应釜是连续操作 还是间歇操作。 10.设备布置首先要满足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的要 求。 11.化工厂使用最多的换热器是列管式换热器与再 沸器。 12.真空管线应尽量短,尽量减少弯头和阀门以降低 阻力,达到更高的真空度。 13.管架是用来支撑、固定和约束管道的。 14.循环冷却水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使用过程中,会对管 道产生腐蚀并在管壁上结垢。 15.物质的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6.化工设计可根据项目性质分类,也可按设计性质 分类。 17.施工图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扩大初步设计意见,解 决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待定的各项问题。 18.扩大初步设计的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设计说明书说明书的附图、附表。 19.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上,管道的标注内容应包括 三个组成部分:即管道号、管径和管道等级。 20.执行器的图形符号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两部 分组合而成。 21.加压操作的塔可分为气相出料和液相出料两 种。 22.物料衡算的理论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3.流量大而扬程不高时可选用单级离心泵。 24.对于釜式反应器,依靠搅拌器来实现物料流动和 混合接触。 25.车间设备布置是确定各个设备在车间平面和立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 1、环境容量 指地球生物圈或某一区域环境对人口增长与环境发展得承载能力。 ●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得自然资源得数量、 ●环境消解废物得最大负荷量、 2、环境自净 指受污染得环境,在物理、化学与生物等自然作用下,污染物浓度或总量得降低过程。 ●环境得物理净化 ●环境得化学净化 ●环境得生物净化 第二节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定义: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要素引起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得生产、生活与健康带来不利得影响。 2.世界八大公害事件(Public Nuisance Events)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第三节、当代世界面临得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2、气候变暖 3、酸雨 4、臭氧层破坏 5、大气污染 6、海洋 生态危机6、水体污染7、固体废物8、森林与草原植被减少9、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得环保方针 ⑴早期“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⑵三建设、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 ?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得统一 国家重点控制项目 3河:辽河, 淮河,海河 3湖:太湖,巢湖,滇池 2控制:二氧化硫控制,酸雨控制 1海:渤海 第四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学得演化 1、种群:在一定地段上群落中得一个种得所有个体就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得环境条件下,许多不同得生物相互依存,构成了有着密切关系得群体。 3、生态学得演化 第一阶段(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与环境得相互关系,比如植物个体发芽-开花- 结果-落叶-休眠、 第二阶段(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得个体空间分布与数量变动规律 第三阶段(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群落与环境得关系 第二节、生态系统(ecosystem) 1、定义:生态系统就是指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得环境所形成得相互 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得统一整体,就是生态学得基本功能单位、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群落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生态系统 非生物环境无生命物质与能量 2、、生态系统得结构 生物结构: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形态结构:生物成分在空间、时间上得配置变化、 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得途径,最重要得就是通过营养实现得3、生态系统得功能 (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 第三节、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环境总就是在不断进行着能量、物质 与信息得交流,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得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表现为生物种类与数量得相对稳定。 第四节、生态破坏——生态平衡失调 1.生态平衡失调(ecological disturbance):当外界施加得压力(自然或人为)超过了生态系 统得调节能力或补偿功能后,都会导致其结构破坏、功能受阻,正常得生态关系被打乱、反馈自控能力下降,甚至不能自我修复,使整个生态系统衰退或崩溃,这就就是生态平衡得失调 2、生态平衡失调得标志 (1)生态平衡失调得结构标志:生态系统出现了缺损或变异、 (2)生态平衡失调得功能标志:能量流动在系统内得某一个营养层次上受阻或物质循 环正常途径中断、 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技术 要掌握得内容: 污染得种类、来源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物扩散原理及其模式 大气污染控制(排放标准、综合控制措施)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报告

《环境工程导论》课程报告生存还是灭亡:谈环境问题的前景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摘要 本文主要以基本自然科学定律和基本社会科学规律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案例来探究环境保护问题的发展前景,即回答一个严肃的问题:若干年后是人类成功地解决了环境问题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从而超过自然本身和人类环境科学所能处理的极限。由此带来两种相反的后果,即是人类的生存或是灭亡。 关键词:环境问题发展趋势人类命运 - 1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basic laws of natural science and basic social scientific laws as a starting point, combining to the practical cases ,to explore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s, namely to answer a serious question : After several years, the hum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ould have successfully solved so that it achieves human and nature harmony, 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s more serious, thus exceeding the limits of nature itself or that huma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an handle. It results two opposite consequences, that is, human existence or destruc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evelopment trends, human destiny - 2 -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教案31

第三章化工废水处理 教学重点:1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类型 2 废水的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教学总学时:10学时 学时分配:第一节化工废水的来源及特点1学时 第二节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概述1学时 第三节物理处理法—————2学时 第四节化学处理法—————2学时 第五节物化处理法—————2学时 第六节生化处理法—————2学时

第一节化工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第二节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授课方式:讲课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工废水的来源、特点、危害;并从作用原理和处理程度两方面介绍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1水体污染物的种类; 2 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化学处理法的 原理; 3 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的程度。 教学难点:水质指标与水体污染的关系及各种污水处理方法的原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化工环境污染概况 一、废水的来源及特征(15分钟) 化工废水是从每一种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水,如工艺废水、冷却水、设备洗涤水、场地冲洗水等等。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方式、不同设备、操作水平的高低等因素都会影响废水的产生数量和废水中污染物种类。 1.化工废水的主要来源(5分钟) (1)在生产、包装、运输、堆放的过程中流失的物料又经雨水或用水冲刷而形成的废水; (2)化学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废料:由于反应条件和原料纯度的影响以及反应本身的性质不同,任何反应都有一定的转化率,一般反应的转化率只能达到70%~80%。未反应的原料虽然有一定的循环程度,但仍有一部分得不到利用,残留在废水中排放出去; (3)化学反应中副反应生成的废水:化学反应常伴有副反应,产生副产物,有些可以回收利用,有些不易回收的,以废水的形式排放; (4)冷却水:冷却水分为直接冷却水、间接冷却水(温度不高时,一般可直排),直接冷却水中必然会含有一些物料,形成废水; (5)一些特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有些生产过程本身需要大量的水,例如酸洗过程(利用酸溶液去除钢铁表面上的氧化皮和锈蚀物的方法称为酸洗通常指清洁金属表面的一种方法。一般将制件浸入硫酸等的水溶液,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等薄膜。是电镀、搪瓷、轧制等工艺的前处理或中间处理。); (6)地面和设备冲洗水和雨水。 2.化工废水分类(5分钟) 按成分分为三大类:含有机物的废水(洗涤剂、有机农药、多氯联苯、稠环芳香烃、芳香胺类、杂环化合物、酚类、腈类);含无机物的废水(酸、碱和无机盐类;汞、铬、镉、镍、锌、铜、锰等重金属类;(砷、硒、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亚硝酸盐等非重金属类);既含有机物又含有无机物的废水。不同的行业产生的废水污染物种类不同,污染程度不同。 3.化工废水的特点(5分钟) 化工行业在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动了经济发展业,但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化工废水污染的主要特点: (1)废水排放量大:化工生产中必然要进行化学反应,通常化学反应都要求一定的温度、压力、催化剂条件,因此,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工艺用水尤其是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因此排放量也很大,居各工业系统之首; (2)污染物种类多:废水中的污染物是来源于原料,不同的行业化学反应中用到化学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有些带有毒性,有些不易降解,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3)污染物毒性大,不宜生物降解; (4)废水中有害污染物较多:全国废水中氰化物、汞、铬等有害污染物多数是来源于化工废水; (5)化工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视其所用原料、生产工艺方法及生产规模不同而又很大差异; (6)污染范围广:化工行业种类多、厂点多,而且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污染面广。 二、水体污染物 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大致可分为: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热污染等。为了表征废水水质,规定了许多水质指标,各项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主要有:有毒物质、有机物质、细菌总数、PH、色度、温度等。水质指标和污染物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一)固体污染物 在水中以三种形态存在:溶解态(直径小于1nm)、胶体态(1nm~100nm)、悬浮态(大于100nm)。1.呈悬浮状态的物质通常称为悬浮物,是指粒径大于100nm的杂质,这种杂质造成水质显著混浊,其中

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化工设计概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化工设计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给出下面概念和术语的定义 1、热; 2、活塞流型反应器; 3、管件; 4、分离过程; 5、温-焓图(T-H); 6、固定床反应器; 7、聚式流态化; 8、传质分离过程(平衡分离过程); 9、工艺流程示意图;10、连续过程;11、中间反应;12、速率控制分离过程; 13、逆流反应器;14、分离因子;15、化工过程;16、间歇过程;17、工艺过程阶段; 18、夹点;19、化学反应路线;20、流化床反应器; 二、单项与多项选择题 1、()衡算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物料衡算不能应用的。 A.总质量衡算式;B.组分质量衡算式; C.元素原子物质的量衡算式;D.元素原子质量衡算式 2、在进行过程的物料平衡计算时,对系统需要分析的内容有()。 A.确定物料平衡方程式;B.确定物流约束式;C.确定设备约束式;D.确定变量3、在温-焓图中得到热复合曲线的步骤有()步骤。 A.划分温区;B.各热流温度按高到低顺序排列; C.求每个温区的总热交换量;D.画出每个温区的总物流线 4、()不是化工设计的内容。 A.反应过程选择与优化;B.分离过程选择与优化; C.厂区道路规划与设计;D.化工过程系统优化 5、管道布置图包括下面()图样。 A.管件图;B.管架图管道施工说明; C.蒸汽伴管系统布置图;D.管道平面布置图

6、()分离过程不是速率控制分离过程。 A.膜分离过程;B.反渗透分离过程;C.冷冻干燥分离过程;D.超滤分离过程7、间歇过程有()特点。 A.生产灵活性高;B.易实现自动化; C.适合有固相的物流;D.适合生产季节性产品 8、分离过程的选择应分析分离过程的()方面。 A.可行性;B.经济性;C.可靠性;D.生产规模 9、对能量过程的分析方法有()。 A.能量衡算法;B.热流分析法;C.熵分析法;D.功衡算法 10、夹点之上区域不可设置()。 A.热阱;B.保温器;C.热源;D.物流混合器 11、对新过程的化工设计需要进行() A.概念设计;B.装置设计;C.中试设计;D.反应设计 12、换热网络设计的目的是得到()。 A.最小的公用工程量;B.最少的换热器台数; C.换热效益最大化;D.合理的公用工程量 13、()分离过程是扩散分离过程。 A.渗析分离过程;B.结晶分离过程;C.超滤分离过程;D.精馏分离过程14、能量过程的特点体现在()方面。 A.能量的形式;B.能量转换;C.能量流率;D.能量传递的设施 15、()不是非工艺设计的内容。 A.总图运输设计;B.公用工程设计;C.管路设计;D.土建设计 16、设备布置图的标注包括下面()内容。 A.平面定位尺寸;B.设备尺寸;C.高度方位尺寸;D.安装方位标 17、化工过程的特征是过程中有()。 A.中间反应;B.反应物预处理;C.最终反应;D.化学反应过程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题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 环境定义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必须和相关的外部条件的综合体。其中心实物是人类。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部分。 2. 人类生存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围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和太阳辐射等要素。 人工环境:是指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形成的各种环境各种要素的综合体。 3. 环境问题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要素引起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环境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 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1)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2)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环境问题的危害: (1)危及生物的生存; (2)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4. 国际上著名的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3)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5)日本水俣病事件;(6)日本骨痛病事件;(7)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8)日本米糠油事件。 6. 1962年美国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标志着环境科学的诞生 7.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中的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8.环境污染中“三废”是指废气,废水,废渣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 8.地球化学性疾病 概念: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某一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或不足,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我国最典型的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等。 9.环境污染物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提纲及答案

2011 级《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提纲及答案 1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2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分类 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 3环境污染物的远期危害 三致作用:即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 4可再生资源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5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可再生的能源是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供使用的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有时也称初级能源。 二次能源是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是须经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但它们又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6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命物质四部分 7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生态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生态学规律,探讨生态自然保护的原则和机制,以减少对

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合理和综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协调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8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若大气污染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进入大气后其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则称其为一次污染物。(如SO2、H2S 、NO 、NH3、CO、CO2、CmHn , HF 、HCl 若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则所形成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如硫酸云雾和光化学烟雾、SO3, H2SO4、 MSO4 、NO2 、HNO3、MNO3 、O3 、醛、酮、过氧乙酰基硝酸酯。 9 除尘器分类 依照除尘器除尘的主要机制可将其分为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四类。 10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 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11大气污染光化学污染 大气污染最通常的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12 大气圈 一般是将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叫做大气圈,其厚度通常是从地球表面到1000—1400Km 的气层。 13光化学烟雾

环境保护(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原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 2、什么是次生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3、什么是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 降水(如雾、露、霜、雹等),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4、酸雨中人为排放的哪两种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两种主要物质。 人为排放的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两种主要物质 5、生物多样性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6、什么是优先污染物?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亦称优先控制污染物 7、什么是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指进人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

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8、我国的环境保护八项管理制度中原三项是什么? 原三项:三同时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制度 9、什么是三同时原则?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这一规定在我国环境立法中通称为“三同时”制度 10、排污收费制度。 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 第二章 1、磷肥工业用磷矿、焦炭、硅石生产黄磷。反应式中产生了哪些污染物? Ca3(PO4)2+5C+3SiO2=2P+5CO↑(废气)+3CaSiO3(废渣)2、污水中固体污染物常用哪两个指标来表示? 固体污染物常用悬浮物(SS:mg/L)与浊度两个指标来表示 3、什么是化学需氧量(mg/L )(COD)? 它表示在酸性条件下,用强的化学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 所消耗的氧量 总需氧量(TOD):污水在高温下燃烧所需的氧量。

化工设计概论试题副本

化工设计概论试题副本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填空题 1.新建项目设计包括新产品设计和采用新或新技术的产品设计。 2.设计代表的任务是参加基本建设的和安装。 3.化工计算包括工艺设计中的、能量衡算以及设备选型和计算三个内容。 4.设备是完成生产过程的重要条件,是确定技术路线和时必然涉及到的因 素。 5.工艺流程草图流程线的起始和终了处注明的名称来源及去向。 6.设备在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上应标注和名称。 7.对于连续操作过程,选用作为基准是很自然的。 8.工艺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工艺需要,计算并某种型号设备,以便订货。 9.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确定反应釜是操作还是间歇操作。 10.设备布置首先要满足工艺和工艺条件的要求。 11.化工厂使用最多的换热器是换热器与再沸器。 12.真空管线应尽量短,尽量减少弯头和以降低阻力,达到更高的真空度。 13.管架是用来、固定和约束管道的。

14.循环冷却水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使用过程中,会对管道产生并在管壁上结 垢。 15.物质的燃烧必须具备个条件。 16.化工设计可根据性质分类,也可按设计性质分类。 17.施工图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审批意见,解决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待定的各项问 题。 18.扩大初步设计的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和说明书的附图、附 表。 19.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上,管道的标注内容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管 径和管道等级。 20.执行器的图形符号由机构和调节机构两部分组合而成。 21.加压操作的塔可分为出料和液相出料两种。 22.物料衡算的理论根据是定律。 23.流量大而扬程不高时可选用单级。 24.对于釜式反应器,依靠来实现物料流动和混合接触。 25.车间设备布置是确定各个设备在车间和立面上的位置。 26.容器分贮存容器与原料及成品贮罐两类。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浅谈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 能动141506123 田厚众 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署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并于1992年6月被发表在《里约热内卢宣言》上, 从那以后人类开始把减轻地球环境负荷作为共同的努力目标。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是人们长期以来单纯的经济发展观, 导致了地球环境的全方位污染与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统计的结果也表明, 化学工业为最大的有害物质释放工业, 超过排在前10名的其他个行业的总和,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化学工业 正文: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在目前却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的困难重重,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不够强,科技水平明显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2)人口总量庞大,人口素质较低。到本世界中叶,我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

龄人口高峰将接踵而至,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资源短缺,人均资源明显不足。(4)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极为严重。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大中城市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全国流失面积已达3.6亿公倾,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仍在继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草原沙化面积仍在快速扩散。七大水系污染严重。事实证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子孙后代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当前我国经济要想保持高度持续增长,必须审时度势,立足现实,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化学工业的概况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化工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从环境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化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作了较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体污染及防治和固体废物的处置及利用;另外涉及噪声及其控制、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介绍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化工清洁生产的最新领域。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 (1)在大学生中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素质教育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是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开设的环保素质教育的基础课。 (2)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 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 (3)提高学生解决自己所学专业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积极推动学生提出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本领域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案和建议,提高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2、课程目标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和平顶山环境现状,对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阐述,增加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合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二、职业岗位标准 1、岗位分析 依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有关方面的岗位和技术等级标准,分析得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岗位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并通过归纳得出相应的工作领域,专业岗位分析见下表。

化工设计概论试题

一 .填空题 六.计算题 1. 利用乙烯部分氧化制取环氧乙烷,将乙烯在过量空气条件下通过银催化剂进行如下反应,进料物质流量为1000mol/h ,进料中含乙烯10%(mol ),乙烯转化率为25%,计算反应器出口物料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 2C 2H 4+O 2→2C 2H 4O 2.氨氧化反应器的能量衡算 氨氧化反应式为: 4NH 3(气)+5O 2(气)→ 4NO(气)+6H 2O (气) 此反应在 25℃、 101.3kPa 的反应热为ΔH 0r =-。现有25℃的 100molNH 3/h 和300mol O 2/h 连续进入反应器,氨在反应器内全部反应,产物在300℃呈气态离开反应器。如操作压力为101.3kPa ,计算反应器应输入或输出的热量。 300℃时NO 、O 2 和 H 2O 的 NO )= J/(mol·℃) O 2)= J/(mol·℃)H 2O )= J/(mol·℃) 3.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通入纯乙苯为250kg/h ,乙苯与水蒸气质量比为1:,乙苯转化率为50%,其中在转化掉的乙苯中有90%转化成苯乙烯;10%转化成苯;试计算反应器出口物料质量流量。 转化成苯乙烯的反应: C 8H 10→C 8H 8+H 2 转化成苯的反应: C 8H 10→C 6H 6+C 2H 4 4.甲烷在连续式反应器中用空气氧化生产甲醛,甲烷的转化率为40%,氧气完全反应。 CH 4(气)+O 2 →HCHO(气)+H 2O (气) 以100mol 进反应器的甲烷为基准。假定反应在足够低的压力下进行,气体便可看作理想气体。甲烷于25℃进反应器.空气于25℃进反应器,如要保持出口产物为150℃,需从反应器取走多少热量?

化工设计概论试卷

《化工设计概论》 一、填空 1.化工设计是一个将系统(如一个工厂、一个车间或一套装置)全部用工程制图的方式,描绘成图纸、表格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也就是把工艺流程、技术装备转化成工程语言的过程。 2.化工设计的特点是政策性强、技术性强、经济性强、综合性强。 3.化工设计的发展与石油化学工业等技术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4.完成初步设计的同时还应当做出总概算。 5.施工图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初步设计审批意见,解决初步设计阶段待定的各种问题,并以其作为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施工设计、施工预算和进行施工的依据。 6.施工图设计详细容包括图纸总目录、工艺图纸目录、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首页图、设备布置图、设备图、设备表、管路安装图、综合材料表、设备管口方位图、设备及管路的保温与防腐设计等。 7.现场施工中设计代表的任务是参加基建的现场施工和安装、调试工作,作技术指导,使装置达到设计所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 8.车间工艺设计包括的容有生产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工艺计算、车间布置设计、化工管路设计、提供设计条件及编制概算书和设计文件等。

9.设计人员接受任务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生产方法。 10.工艺设计的中心环节是工艺计算。 11.工艺计算的主要容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计算与选型等,并在此基础上绘制物料流程图、主要设备总图和必要部件图,以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12.车间布置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整个工艺流程中的全部设备在平面和空间中的具体位置,相应地确定厂房或框架的结构形式。 13.化工管路设计的任务是确定装置的全部管线、阀件、管件及各种管架的位置,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14.提供设计条件的容包括总图、土建、运输、外管、非定型设备、自控、电气、电讯、电加热、采暖通风、给排水等非工艺专业的设计条件。 15.设计中经常进行分析比较的技术经济指标有产品成本、基建投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收率、消耗定额、劳动力需要量和工资总额等。 16.设计文件容包括设计说明书、附图(流程图、设备布置图、设备图等)和附表(设备一览表、材料汇总表等)。 17.选择生产方法就是选择工艺路线。 18.生产工艺流程图一般由物料流程、图例和设备一览表3个部分组成。 19.设备一览表只需列出序号、位号、设备名称和备注即可。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 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背景。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并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的物质世界。 2、环境问题 狭义上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广义上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两点:其一是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其二是保存子孙后代发展的潜力。 4、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工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5、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 6、BOD与COD BOD: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COD: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K2Cr2O7、KMnO4)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 7、水体自净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浓度自然,就这就是水体的自净作用。 8、水体富营养化 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可供水中藻类吸收利用的形式,因而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优势种群,使得鱼类死亡的现象。一般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米3,300毫克/米3,就可以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 9、大气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10、PM10 飘尘微粒粒径<10um 长期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11、逆温: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12、固体废物 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13、固化处理 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危险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稳定化的一种过程 14、固体废物资源化 资源化就从广义来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指的是从原料制成成品。经过市场直到最后消费变成废物又引入新的生产—消费的循环系统。

《环境工程概论》期末试题B答案

《环境工程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B) 一、选择题(6分,每小题1分) BDBDBA 二、填空(15分,每空1分) 1. 竖流式、斜流式(或斜板(管)沉淀); 2. 大阻力配水系统、小阻力配水系统; 3. 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 4.0.3; 5. 风玫瑰图; 6. 水体浸泡、雨水淋溶; 7. 最终处置或无害化处置; 8. 常压或低压下的稀溶液、溶液中末发生化学反应的那部分溶质的分子浓度; 9. 电晕电极、集尘极; 三、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本题评分主体意思2~3分,其他情况酌情加分) 1. 亏氧量是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即该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量)与实际浓度(即实际溶解氧量)之差。 2. 投配率指每日加入消化池的新鲜污泥体积或高浓度污水容积与消化池客积的比率 3. 气体吸附指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其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过程。 4.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之间,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5. 固体废物与垃圾: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己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 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评分依据详见各题) 1.简述分析自由沉淀与絮凝沉淀过程的区别。 答:根据悬浮颗粒的浓度及特性可将其在水中的沉降过程分为四种基本类型:①自由沉降——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砂池、初次沉淀池内的初期沉淀为此类型。②絮凝沉降——在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相互粘结,其尺寸、质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沉速亦随深度而增加。混凝沉淀池、初次沉淀池的后期、以及二次沉淀池的初期为此类型。(每部分3分,其他情况酌情加分) 2.简述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 答:可分为丝状菌大量繁殖和非丝状菌引起的膨胀。丝状菌膨胀原因:含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多的污水往往发生由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丝状膨胀;水温较低;营养物质、溶解氧不足等;非丝状菌性膨胀主要发生在污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但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就积贮起大量高黏性的多糖类物质。(3分)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 2.对城市噪声而言,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工厂噪声和生活噪声。3.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是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 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填埋、焚烧、堆肥。5.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海洋中称为赤潮。6.处理工业废水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 7.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8.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9.按化学性质进行分类,一般将化工废渣分为有机废渣和无机废渣。10.在化工行业中,具有普遍性的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11.电磁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屏蔽辐射源、距离控制及个人防护三个方面。 12.污泥最佳的最终处置办法是应用在农业上。 13.“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 9.影响人类生活的电磁污染源有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种。10.热污染的间接来源是能源的大量消耗,直接来源是工厂所排放的废热水和废热气。 11.从微生物的代谢形式出发,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好氧处理

和厌氧处理两大类型。 12.从微生物的代谢形式出发,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两大类型。 13.污泥最佳的最终处置办法是应用在农业上。 二、选择题 1.大气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 ABC )A.全球气温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沉降 D.城市热岛 2.水体富营养化,指天然水体中如果排入过量营养物质,就会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指(BD )等元素。 A.钙 B.氮 C.氧 D.磷 3.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 C ) A.硅胶 B.分子筛 C.活性炭 D.骨炭 4.“世界环境日”是( D ) A. 6月9日 B. 6月20日 C. 6月10日 D. 6月5日 5.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A )。 A.吸收紫外线 B.吸收红外线 C.阻挡微波辐射 D.防止酸雨6.大气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 ABCD )A.全球气温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沉降 D.广泛的大气污染7.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重金属( B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铅 B.镉 C.甲基汞 D.铬 8.电渗析的分离对象是( A )。 A.离子 B.大分子 C.微粒 D. 小分子 9.水体富营养化,指天然水体中如果排入过量营养物质,就会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指(BD )等元素。 A.钙 B.氮 C.氧 D.磷 10.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