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周口市国土资源局

(2011年5月24日)

省国土资源厅:

根据《关于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市积极行动,组织人员,成立调研组,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按调研任务现已全部完成,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中心城区规模确定的依据、指标分配意见和人口确定情况。

1、中心城区规模依据和人口确定情况。市、县中心城区用地规模和人口的确定均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如:城市规划确定周口市中心城区2020年用地规模10000公顷,城镇人口99万人,人均用地99平方米。根据周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确定周口市中心城区2020年,中心城区达到9300公顷,人均用地93平方米。

2、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意见。一是各县市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好的县市适当提高指标分配比例;二是市中心城区的区域带动作用。周口市是豫东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区规模小,区域带动能力不强,为增强中心城区区域带动能

力,增加了指标分配数量;三是与各县市城市规划进一步衔接。根据各县市城市人口数量和规模合理调配指标。

附表1 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中心城区确定的规模、人口情况表

(二)规划修编前(06、07、08年)、后(09、10年)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规划修编前年均新增建设用地808.66公顷,规划修编后年均新增建设用地1591.5公顷,年均新增建设用地增加782.84公顷;规划修编前年均固定资产投资额409.39亿元,规划修编后年均固定资产投资额752.15亿元元,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342.76亿元;规划修编前年均城镇新增人口28.92万人,规划修编后年均城镇新增人口17.79万人,年均城镇新增人口增量减少11.13万人。由此看出规划修编后新增建设用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人口增速放缓,主要原因:一是规划修编

后规划制约因素明显降低,过去因不符合土地规划而出现项目落不了地的情况有所缓解;二是产业集聚区规划经省政府批复后,大量项目集中落地在产业集聚区,带动了建设用地量的增长。

(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和规模与城市规划对比情况

1、周口市中心城区情况。城市规划周口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主要是以向东发展为主,适度拓展南、北两翼。土地规划中心城区规模93平方公里,发展方向是向东、向南发展。从用地规模上看,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差距较大。特别是周口市城市规划正在修编之中,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规模将在150平方公里左右。从发展方向上看基本一致。

2、各县市中心城区情况。各县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总面积29654公顷,其中:扶沟3600公顷、西华2490公顷、商水3000公顷、沈丘2930公顷、郸城3000公顷、淮阳3300公顷、太康3000公顷、鹿邑3250公顷、项城5084公顷。土地规划确定中

心城区用地规模是:扶沟2015公顷、西华2400公顷、商水1709公顷、沈丘2864公顷、郸城2775公顷、淮阳3038公顷、太康2600公顷、鹿邑2789公顷、项城3225公顷。从用地规模上看,扶沟、项城、商水等县市土地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与城市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上级规划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少。

附表3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用地规模对比情况表

(四)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情况

全市规划修编市、县中心城区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4518公顷,截止目前,全市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约5608公顷,剩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约8910公顷,全市使用新增指标数占中心城区安排指标数的38.6%。其中:市本级剩余4600公顷、扶沟633公顷、西华585公顷、商水506公顷、沈丘269公顷、郸城336公顷、淮阳358公顷、太康592公顷、鹿邑554公顷、项城477公顷。从数量上看,市本级、扶沟、西华、商水剩余指标为

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60%以上,沈丘、郸城、淮阳等县剩余指标不到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40%。

(五)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和规模与二调对比情况

通过调查,市、县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和规模与二调数据均有差距。以周口中心城区为例,土地规划修编时,采用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中心城区用地总规模3280公顷,二次调查中心城区用地面积5213公顷,两者相差1933公顷。主要原因:一是变更不彻底。在规划修编前,部分经省、市政府审批建设用地因未及时变更,造成中心城区面积与实际不符;二是数据时序不一致。规划修编时采用2005年变更调查数,而二调数为2009年统一时点数据,二者相差三年有余。

(六)基本农田缓冲区划定情况

1、周口中心城区。划定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7968公顷,东到大广高速,西到黄楼村以东,南到南洛高速,北到搬口办事处邵寨村以南。其中涉及川汇区5141公顷、西华县1463公顷、商水县285公顷、淮阳县1079公顷。基本农田缓冲区规模和布局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基本一致;

2、各县市中心城区。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县市均将中心城区周边基本农田给予调出,并在在中心城区规模范围外划定基本农田缓冲区。但从县市基本农田缓冲区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未来发展方向是否一致来看,扶沟、西华、沈丘、郸城、淮阳、太康、鹿邑、项城等县市基本农田缓冲区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基本一致,但商水县基本农田缓冲区的规模和布局与城市未来发展不一致。原因是商水县委、县政府拟将产业集聚区向县城西部扩展,受基本农田保护指标限制,县城西部划定的为基本农田,未划基本农田缓冲区,与县委县政府拟定的产业集聚区布局和发展方向冲突。

(七)周口新区情况

周口新区共涉及川汇区文昌、搬口、淮河路、太昊路办事处、李埠口乡和淮阳县许湾乡,土地总面积23265.94公顷,其中农用地17014.62公顷(耕地、园地、林地、其它农用地),建设用地5616.12公顷(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它建设用地),未利用地635.2公顷。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

安排区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750.89公顷,划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1382.16公顷,调出其本农田6084.41公顷,保留基本农田5078.46公顷。

(八)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

省厅分配我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7000公顷,经调查,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各乡镇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138公顷,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12.6%。一是从指标安排比例上看,西华、商水、郸城、项城各乡镇安排指标占该县总指标的20%以上,扶沟、沈丘、淮阳、太康等县市各乡镇安排指标仅占该县总指标的10%左右;二是从各乡镇安排指标数量上看,各县市对乡镇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不均衡,最多的镇安排指标35公顷以上,最少的镇安排指标仅4公顷。三是镇和办事处都不同程度安排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但乡未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二、存在问题

(一)与“十二五”规划不衔接

规划修编时,各行业“十二五”规划尚未开展编制工作。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市城镇化水平将由2010年的31%达到40%,意味着我市五年内将有113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按人均用地95平方米算,需新增建设用地10735公顷,而我市仅剩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约8910公顷,新增用地指标明显不足。“十

二五”规划中大量重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未在土地规划中落实,造成项目落地难。

(二)与周口新区规划不衔接

规划修编时,尚未开展周口新区规划的申报工作。目前,周口新区规划已上报省政府待批。根据周口新区规划,淮阳县许湾乡划入川汇区管辖,但乡域内未分配建设用地指标,仅仅划定了增减挂钩区,且保留大量基本农田。据统计,周口新区所辖搬口办和许湾乡尚有基本农田5078.46公顷。

(三)与二调数据不衔接

规划修编时采用2005年变更调查数,二调数据出来后,因我市淮阳、鹿邑等县二调耕地面积减少较多,造成乡级规划修编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任务无法完成。

(四)规模和布局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我市城市规划总规模是39654公顷,而土地规划总规模仅32715公顷,相差6939公顷。目前,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修改正在进行之中,与修改后的城市规划成果相比,规模差距将越来越大。

(五)乡镇规划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县中心城区规模不能满足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少。经调查,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修编时,全市各乡镇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138公顷,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12.6%。

三、意见建议

(一)与“十二五”规划和新农村规划进一步衔接。充分收集“十二五”规划和新农村规划成果,将未列入规划的重点项目列入规划,同时对土地规划中新农村位置进行调整。

(二)市域范围内调整耕地、基本农田指标。在规划修改时,根据二调成果,统一调整市域范围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确保完成上级规划下达指标任务。

(三)合理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对基本农田布局不合理的,在规划修改时,结合二调成果在乡域内统一调整。

(四)与城市规划进一步衔接。在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中心城区规模与城市规划相比均小于城市规划,为满足城市发展要求,除需追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外,还应扩大中心城区扩展区面积,增强规划弹性,使规划更具有操作性。

(五)调整各乡镇新增建设用地分配比例。县域范围内统筹考虑各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合理调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富余的,调出一部分用于乡镇发展。

县人大法工委关于《行政处罚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1)

县人大法工委关于《行政处罚法》实施 情况的调研报告(1)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县人大法工委关于《行政处罚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各位主任、委员: 根据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十三届人大常委会22次例会将听取县政府关于《行政处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为了更好地审议此项工作,县人大法工委组成检查组,由副主任亲自带队,分赴县公安局、卫生局、法院、城建局等相关单位进行了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调阅卷宗,听取有关人员对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的意见和建议,走访案件当事人等形式,了解了我县执法部门在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的基本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全县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的基本情况 以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开展《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为《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营造了社会氛围;二是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组织,制

定相关工作制度,形成了领导班子共同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执法机构具体抓的执法管理模式,推进了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建设;三是规范行政处罚程序,严把立案关、调查取证关、权利告知关、处罚决定关、执行关等环节,大多数案件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处罚适当;四是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多数单位均能及时告知行政相对人应享有的权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尊重和保护;五是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运用各种监督方式,提高了行政处罚准确率,有效防止了错案的发生。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规范了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仅全县各级行政机关总计办理了行政处罚案件2400件,发生行政复议的案件70件;发生行政诉讼案件35件,行政机关败诉或变更原处罚决定当事人撤诉的2件,这充分说明了行政机关的处罚工作基本做到了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处罚适当,有效打击了违法行为,保障了我县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处罚法》1996年颁布以来,学习宣传工作仍存在许多盲区。少数单位宣传方式陈旧,宣传内容空泛,导致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不能理解;在自身学习宣传方面,少数部门偏重于本部门法律、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集团公司、矿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为扎实推进活动开展,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围绕我矿管理制度落实执行情况,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认真分析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完善我矿管理制度建议,使之更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打造本质安全、文明和谐矿山。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矿管理制度建设状况 1、我矿自78年建以来,通过几代领导的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在89年企业开展的标准化作业活动,形成了一套《企业工作标准》丛书,在管理制度、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进行了总结归纳,内容涵盖了企业管理工作中众多方面,为企业管理、班组升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90年代未,随着我矿深入开展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管理制度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管理理念的创新,推进了企业制度的更新,《铜坑矿全员全额浮动工资发放暂行办法》、《关于推行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的实施办法》《铜坑矿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等,以企业内部“工资二次分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的相继形成,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得以创新发展,职工劳动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上了新的台阶。 3、目前,以创建一流矿山,打造本质安全和文明和谐型企业为主题的矿山制度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在继承和发展我矿管理制度下,相继出制订和完善《铜坑矿中层领导班干部辞职办法》、《铜坑矿人事选拔任免办法》、《铜坑矿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铜坑矿职工带薪休假规定》、《铜坑矿矿外获奖嘉奖规定》、《反偷矿,保护矿产资源管理规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关于服务性车辆集中管理调配使用》、《车辆使用、加油、维修管理规定》、《大厂宾馆住宿、接待管理规定》、《井下溜矿设施设计、使用、维护管理规定》、《铜坑矿关于规范井下风水电线路有关规定》、《华锡集团铜坑矿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安全确认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11年集中人力对我矿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总结、修订汇编,形成了《铜坑矿管理制度汇编》一书,较为系统、完整归纳了我矿现行管理制度。 我矿的管理制度在三十年的探索、创新和完善中,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生产规模由年供矿量几十万吨发展到如今达二百多万吨,锡、锌、铅等多种金属产量名列广西众多企业前茅,成为广西有色金属的支柱。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调整 (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7)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8) 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10)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 (11)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1) 第一节行政措施 (12) 第二节经济措施 (12) 第三节经济措施 (13) 第四节社会措施 (13) 第九章附则 (15) 附表 (16)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目的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国家、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创新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3、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总量控制、布局优化。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成功能清晰、协调有序

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2)

关于公司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司领导: 根据公司2009年工作会议精神和公司领导要求,人力资源部组成调研组(由李甲林、王树伟、李非、陈浩生组成),于2009年2月16日至18日及2月23日,对公司所属五家卷烟厂及营销中心,就用工分配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小结并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试点单位芜湖卷烟厂和其他所属单位分别于去年7月和10月陆续实施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正式运行新的工资管理体系,并按初步拟订的《岗位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实施管理。截止目前为止,各单位改革总体过渡平稳,运行情况正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岗位管理方面: 1、各单位的岗位设置和分类分级,是参照试点单位的主体架构实施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反映出因各单位管理流程、岗位定员、原有岗级存在差异,需进一步梳理、细化和统一。 2、个别卷烟厂提出部分原岗级不同的岗位本次归集入同一等级,如带班长和协理员,造成今后人员调整管理上不便。 3、营销中心由于年初机构设置进行了较大调整,因而需对

新的岗位设置、分类分级及薪酬标准进行重新梳理设计。 4、还有一些岗位的原岗级偏低,个别岗位的类别归集需要调整,各单位原来的岗级仍未统一,同岗不同级的问题仍未解决,存在一定矛盾。 工资管理方面: 1、新的工资体系运行后,因各类情况岗位调整而产生的工资调整需细化明确并统一。 2、新进人员在固定合同期内的工资待遇执行方式需统一,目前蚌埠、芜湖在第二个合同期内基本比照同岗位正式在岗员工工资标准执行,其他单位则仍按新进人员的协议工资标准执行,虽然各单位均是在公司核定的工资计划内调节操作,但横向比较仍会产生不平衡。 考核管理方面: 岗位工资考核晋档的规定在实施中可能存在问题,建议将“连续两年考核良好的晋升一档”调整为“累计两年考核良好的晋升一档”。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方面: 1、当前各单位此项工作的进度不同,芜湖卷烟厂已经实施、滁州卷烟厂在部分岗位实施、蚌埠卷烟厂没有实施、合肥卷烟厂维持原先状态没有进行新的聘任、营销中心正在考虑中、阜阳卷烟厂则待公司政策明确后实施。 2、各单位对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在认识和需求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的范围和聘任的比例、专业技术资格的认定、聘任的期限和程序等。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仙桃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慢性病管理相关项目调研报告 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制科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深入总结推广省级试点单位——仙桃市通海口镇卫生院项目工作经验,有力地加快和促进全市慢性病管理相关项目工作规范化运行,5月5日,市疾控中心慢病科一行三人组成专题调研组赴通海口镇卫生院进行了工作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通海口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主要被调查人员为分管领导与慢性病管理相关项目负责人。 二、调研内容 调研范围包括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共四个慢性病管理相关项目。调研提纲及主要内容为: 1、项目工作实施的综合组织管理情况; 2、项目参与人员的经费使用管理情况; 3、项目间协作运行管理情况; 4、项目实施的规范化管理情况; 5、项目工作的常态化管理情况。 三、调研方法 通过询问被调查人员、现场查看项目管理资料、对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版)》(鄂卫函[2009]671号转发)、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鄂卫发[2010]32号)和湖北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鄂卫函[2010]579号)要求和我市相关项目实施方案(2010年3月22日培训试行版)进行验证与反证、与被调查人员进行交流探讨等方法,深入总结通海口镇卫生院项目管理工作模式、资料管理、经费使用等成功经验,对市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及不足之处进行反复斟酌,并为该方案的修订作前期准备。 四、调研结果 (一)综合组织管理情况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麟游县西街小学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2019年2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县教研室《关于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的通知》要求,现将我校课程实施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课程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教育教学先进理念的学习,我校常抓不懈,一是健全了学习制度,制订了学习计划,为教师制定出一套学习培训方案,先计划,在学习,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多方面齐头并进。二是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订阅了《中国教师报》、《教师报》、《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等教育刊物,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 (二)课程开设 在课程开设方面,我校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严格落实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安排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安排表》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执行的,开齐课程科目并开足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

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近年来,学校特别重视开展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地方等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因地制宜,开发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成立了舞蹈、书画、足球、篮球等22社团组织,各门课程(社团)都有专(兼)职教师,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得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程资源 我校现有教师66人,一线实有教师59人,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按照课程方案要求配齐、配足了各门课程专(兼)职教师。科学合理搭配学科教师,做到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结合,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充分激发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我校加大了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图书、实验器材、体育器械、校园网络、心理咨询、书法劳技等室部,极大的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各种设施使用制度完善,使用率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开发和利用家庭和校外资源。成立了家长学校,负责协调组织家校活动,充分宣传,深入了解,建立了贫困学生家庭档案,教育教学工作家校互补,按需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探究研究等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家庭资源的优势。 (四)课程实施 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一是做到了教研机构健全、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议;理论 引言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的讨论,近些年在规划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不断地发现问题,又不断地提出对策建议,但是,多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变革,规划的编制.审批以及规划师在认识方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城市总体规划问题多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一直未能以强有力的姿态开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 1.1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 1 9 9 4年中国制定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它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为了在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贯彻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和措施,其中包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以推动地方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 1.2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要求规划之间的融合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业.第三产业等非农活动的地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与自然系统相比,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综合体,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城市以其紧密联系的区域为依托。与城市紧密联系区域的资源.大气.水.生物.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们既起着为城市发展提供能源.水.粮食.劳动力等,又是城市产品的主要市场。同时起着消化.吸收和降解城市的废物。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融合,城市与区域日益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按照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与乡村之间应该避免利益相互冲突,力求建立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协调发展形式,城市与乡村统一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必须相结合,而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部分。在国际规划界流行的一种观点:“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ture city planning must be regional planing)ⅲ。在中国城镇密集的高城市化地区,尤其应该加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应该逐步拓展到大都市地区范围的规划。 1.3整体规划的原则要求根据著名规划专家萨伦巴教授所述,整体规划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①功能上的结合,是指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与社会规划之间的结合,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②不同层次地域空间的结合,是指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之间的结合,表明城市与乡村的规划必须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的有机整体;③地域规划与部门规划的结合,是将来自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部门上下级的纵向计划和建议与横向的地域空间规划联系起来,与地域的空间需求和发展可能结合起来。④时间上的结合,主要是考虑规划的动态性.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性.规划的弹性等问题。规划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个规划的整体,统一于区域与城市规划为主体的综合空间规划体系之中。 2.对城市总体规划现存问题的剖析 2.1城市总体规划历史的回顾在我国所有的城市规划类型中,城市总体规划无疑是法律地位.权威性.受重视程度和期望值最高的。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城市普遍经历过两轮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近期5年,远期15~2o年,并且重点放在远期,即期望总体规划能对城市未来20年的各项开发建设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出综合的部署。但是现实往往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完美,实践表明:第一轮的总体规划平均发挥了不到10年的作用。第二轮的刚过5年就已经与实际建设相去甚远。在当前我国“发展是硬道理”的大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处境十分尴尬。回顾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概要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

关于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78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通用范本

关于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通 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主任会议委托财经工委组成调研组,于20xx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对产品质量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期间召开了区府办、质监分局、工商分局、发改局、经贸局、建设局、农业局、卫生局、食药监分局等单位负责人和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区人大代表、部分企业负责人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区质监分局的工作汇报,实地走访了浙江天翀车灯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市下喷雾器有限公司等有关生产企业,了解企业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的情况及对产品质

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 《关于开展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闽教高〔2015〕14 号)文件要求,我校高度 重视,认真组织专家按照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对“十二五”期 间获批立项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共计 26 个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 )项目展开检查验收工作。对专 业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三类 项目共 24 个项目组织实施了验收,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 资源共享课 2 个项目组织实施了检查。现将检查验收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校共获批立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26 项, 省级及以上 21 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7 项,其中 1 项为国 家级;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各 1 项;省级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 4 项,其中 1 项为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8 项,其中 1 项为国家级。另还有 5 项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作为补充(表 1)。 表 1:福建医科大学“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数一览表 项目类别 国家级项目数 省级项目数(同为国家级的累计) 校级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1 7 0 精品视频公开课 1 0 0 精品资源共享课 1 0 0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4 0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 8 5 合计 5 19 5

所有省级、校级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国家级项目通过检查。其中: 护理学、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药学专业技能实验教学中 心、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四个项目 验收结果优秀。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为全面落实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 高〔2012〕4 号)、 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 号)等 文件精神, “十二五”期间,我校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 建设、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建 设、教学管理改革、资源共享等提出“本科教学工程”的若干措施, 并在经费投入等方面加以倾斜,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的立足点。 “十二五”期间我校获批的 7 个国家级、省级专业 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学校特色老牌专业为主(表 2) 。 表 2:福建医科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览表 专业名称 项目负责人 专业招生时间 获批立项级别 护理学 姜小鹰 1993 年 国家级 临床医学 陈元仲 1937 年 省级 药学 许建华 2000 年 省级 预防医学 张文昌 1959 年 省级 口腔医学 卢友光 1984 年 省级 医学检验 欧启水 1985 年 省级 应用心理学 林大熙 2003 年 省级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 我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在以下六个方面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规划的关系

一、两规的定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 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情况、资源条件、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二、两规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包含 从规划范围和内容来看,城镇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部分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市政建设、城镇体系等,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包但城镇规划还包括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含这些内容。两者都属于区域规划中最低层次的规划,其关系应当是相互包含和制约的关系。1、土地使用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2、城市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3、两者相互协调和衔接三、两规的相同与不同1)共同目标:为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两者关系:(①土地使用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 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对土为主要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而城市规划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地资源及其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和控制,利用。②城市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 城市经济社会城市总体规划除了土地使用规划内容外,还包括城市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发展战略以及空间布局等内容,这些都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③两者相互协调和衔接 以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仅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城市规划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灵活性;的发展,而且还应为合理选择城市建设用地、城市总体规划应进一步树立合理和集的用地布局应主要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安排。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概念。城市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标准、总量,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协商一致。城市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应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相互协调和制约,共同遵循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空间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思路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而城市总体规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J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 人口统计口径不同 因此,导致两规中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内涵不一致,前者明显大于后者,直接影响根据人。口规模计算的城市用地面积 土地分类体制不同《全各类用地面积统计采用在地类划分上,“两规”存在较大差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个三级地类。而城镇总体个一级地类、10 个二级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经国务院同意,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调整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纲要》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纲要》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纲要》,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

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耕地调整。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的要求,到2020年,-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