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作者:————————————————————————————————日期:

?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附表3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得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得使用 1、应根据不同得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得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得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得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得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与按压,根据鼻梁得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得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得系带,再解开上面得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得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得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得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护目镜、防护面罩得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得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得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得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得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 三.手套得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得需要,选择合适种类与规格得手套、 1、 1 接触患者得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 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1、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 菌手套。 2、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完整版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3 附表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

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三.手套的使用 .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1 1.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7.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附表3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三.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医院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洗手是指用普通或者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冲洗或干手设备。外科手消毒是指术前医务人员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应具备持久抗菌活性。本规程制订的“手卫生”指洗手和卫生手消毒,不包括外科手消毒。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之一。很多医院感染的暴发,尤其是ICU获得性感染,与不良的手卫生有关,故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手卫生指征 (一)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二)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 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 (四)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五) 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六) 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包括医疗设备)之后; 特别注明:如果手部皮肤无可见污染,建议使用速干手

消毒剂做为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 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洗手时建议使用抗菌皂液。 二、手卫生方法 (一) 洗手: 1. 湿手:用水打湿双手; 2. 涂液:取适量洗手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3. 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步骤包括: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 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5. 干手:用纸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 6. 关水龙头:如为接触式,则干手方式应为纸巾或一次性毛巾,用纸巾或小毛巾关闭水龙头。 (二) 手消毒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 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各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按本规定进行有效防护: 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口罩的使用: 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 纱布口罩或一次性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无菌技术操作等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和潮湿,应及时更换。 2.4 一次性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纱布口罩应每天清洗、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5 应正确佩戴口罩 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3.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 手套的使用:

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I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6.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6.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标准操作流程

编码3411C1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概念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handwashing):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洗手目的:是为了消除或杀灭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的传播感染途径。 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手的消毒是指使用消毒剂杀灭手上沉积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是暂住菌,常住菌也可被部分杀死。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将洗手定义为:将手涂满肥皂,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有力的短暂的摩擦,产生大量泡沫,然后用流动水冲洗的过程。洗手可分为使用单纯的肥皂或清洁剂和用含有消毒剂的洗涤两种方法。前者为机械去污过程,能使皮肤脂肪乳化和微生物悬浮于表面,再用水将其冲洗干净;后者为化学去污过程,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二、洗手的指征 在医院内非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均应认真洗手 1、进入和离开病房前,在病室中由污染区进入清洁区之前 2、进行深部侵入性操作前,如脑室引流,胸腔穿刺等 3、护理每例特殊高危病人前,如严重免疫缺陷病人和新生儿 4、接触伤口,无论是切口、创口,或深部切口前后 5、处理污染的物品后,如接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渗出物污染的物品 6、在护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携带具特殊临床或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如多重 耐药菌)的病人之后 7、与任何病人长时间和密切接触后 8、在高危病房中接触不同病人前后 9、戴脱手套前后;戴脱口罩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规定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 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OP) 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洗手是指用普通或者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冲洗或干手设备。外科手消毒是指术前医务人员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应具备持久抗菌活性。本规程制订的“手卫生”指洗手和卫生手消毒,不包括外科手消毒。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之一。很多医院感染的暴发,尤其是ICU获得性感染,与不良的手卫生有关,故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手卫生指征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二)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 (四)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五)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六)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包括医疗设备)之后; 特别注明:如果手部皮肤无可见污染,建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做为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

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洗手时建议使用抗菌皂液。 二、手卫生方法 (一)洗手: 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 2.涂液:取适量洗手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步骤包括: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5.干手:用纸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 6.关水龙头:如为接触式,则干手方式应为纸巾或一次性毛巾,用纸巾或小毛巾关闭水龙头。 (二) 手消毒 1、取液:取足量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涂抹:涂抹双手,确保完全覆盖所有皮肤。 3、揉搓:用“七步洗手法”搓揉双手直至干燥。 (三)对于部分酒精不能杀灭的病原体如诺如病毒等,应采用流动水洗手做为手卫生的方法;

(完整版)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 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3.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手套的使用 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6.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6.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6.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7.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7.1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7.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7.3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7.4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8.帽子的使用 8.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8.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8.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清洁洗手.手消毒(快速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

清洁洗手.手消毒(快速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 1. 政策 清洁洗手、手消毒是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及家属、探视者等来访者共同遵守的规程。外科洗手是外科手术前,手术医生和洗手护士应严格遵守的规程。 2.目的 2.1清洁洗手、手消毒:清除手污染的微生物,减少其传播,是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2.2外科洗手:清除手上所有暂住菌;降低常住菌至最低程度而达到近无菌状态的要求;维持较长的抑菌作用;防止细菌从工作人员手转移至病人手术部位。 3. 标准 在手没有明显污迹或者无明确病原体污染的情况下,清洁洗手和手消毒可以相互代替。但如果手有明显污迹则必须清洁洗手。如手有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先进行清洁洗手,再用有 效消毒剂擦拭消毒。 3.1清洁洗手(洗手) 3.1.1洗手设备:包括洗手池、洗手液、消毒剂、擦手纸或烘干机、加盖垃圾桶(内有 黑色胶袋) 。 3.1.1.1病房及各诊疗科室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感应式或手拨式。 3.1.1.2洗手液(建议选择刺激性小、有较好的护肤性能) 应避免污染,容器每月清洁和消毒一次。 3.1.1.3不便洗手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 3.1.2洗手的指征 3.1.2.1接触病人之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之前后。3.1.2.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 、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 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之前后。 3.1.2.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之后。 3.1.2.4对病人进行不同部位的诊疗操作时。 3.1.2.5穿脱手套之前后。 3.1.2.6餐饮前;便后;回家后。 3.1.3洗手准备:修剪指甲(长度与指端皮肤平齐) 、不涂指甲油、手部不戴任何首饰(除手表) 。 3.1.4洗手方法 3.1. 4.1打开水龙头(提倡感应式) 。 3.1.4.2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 3.1. 4.3洗手液在双手揉搓起泡后开始计时,时间不少于15秒(发生职业暴露时清洁 洗手10分钟以上) 。在这时间内注意揉搓频率。要用力搓揉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等八个部位(洗手六部法见附件1) 。洗手具体步骤: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与隔离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三、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五、鞋套的使用 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3、应在规定区域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六、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七、帽子的使用 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5、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清洁洗手、手消毒(快速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

1.政策 清洁洗手、手消毒是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及家属、探视者等来访者共同遵守的规程。外科洗手是外科手术前,手术医生和洗手护士应严格遵守的规程。 2.目的 2.1清洁洗手、手消毒:清除手污染的微生物,减少其传播,是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2.2外科洗手:清除手上所有暂住菌;降低常住菌至最低程度而达到近无菌状态的要求;维持较长的抑菌作用;防止细菌从工作人员手转移至病人手术部位。 3.标准 在手没有明显污迹或者无明确病原体污染的情况下,清洁洗手和手消毒可以相互代替。但如果手有明显污迹则必须清洁洗手。如手有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先进行清洁洗手,再用有效消毒剂擦拭消毒。 3.1清洁洗手(洗手) 3.1.1洗手设备:包括洗手池、洗手液、消毒剂、擦手纸或烘干机、加盖垃圾桶(内有黑色胶袋)。 3.1.1.1病房及各诊疗科室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感应式或手拨式。 3.1.1.2洗手液(建议选择刺激性小、有较好的护肤性能)应避免污染,容器每月清洁和消毒一次。 3.1.1.3不便洗手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 3.1.2洗手的指征 3.1.2.1接触病人之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之前后。 3.1.2.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之前后。 3.1.2.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之后。 3.1.2.4对病人进行不同部位的诊疗操作时。 3.1.2.5穿脱手套之前后。 3.1.2.6餐饮前;便后;回家后。 3.1.3洗手准备:修剪指甲(长度与指端皮肤平齐)、不涂指甲油、手部不戴任何首饰(除手表)。 3.1.4洗手方法 3.1. 4.1打开水龙头(提倡感应式)。 3.1. 4.2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一)定义 个人防护用品(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防护服等。 (二)使用要求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根据将微生物传播给患者的危险性,以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 泌物污染医务人员和皮肤的危险性选择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设施。 3.所有使用的防护用品,均在离开使用区域时取下。 4.一次性防护用品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品处置。(三)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医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 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 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 (四)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防护面罩: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 与消毒。 (五)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清洁手套。 (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3)操作者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一幅手套只用于一个患者的一项操作。 3.应正确戴脱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六)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SOP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SOP 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口罩的使用 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 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 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口罩的佩戴方法 A.1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A.1.1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A.1。 A.1.2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A.1.3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图A.1 A.2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A.2.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2。 A.2.2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3。A.2.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 A.2.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5。 A.2.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6。

图 A.2 图 A.3 图A.4 图 A.5 图 A.6 A.3 注意事项 A.3.1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A.3.2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A.3.3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A.3.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2.5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4 摘口罩方法 A.4.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A.4.2 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7。 A.4.3 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8。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解说词(1)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 一、口罩 1.定义 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 2.口罩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使用方法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佩戴口罩前应洗手 将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金属鼻夹向上 先将上方系带系于头顶中部

再将下方系带系于颈后 然后用手指按住鼻梁上的金属鼻夹 再将前面风琴式皱褶拉至下巴遮住整个下颚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 从中间位置开始 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 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医用防护口罩(N95)的佩戴方法: 佩戴口罩前应洗手 将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金属鼻夹向上 佩戴前先用双手将橡皮筋头带扯松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向外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 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橡皮筋头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橡皮筋头带拉至头顶中部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 从中间位置开始 用手指向内按压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

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 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重新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摘口罩方法: 不要接触口罩外面,因为外面可能已污染 外科口罩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医用防护口罩先拉下下面的橡皮筋头带,再拉下上面的橡皮筋头带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4.常见错误 戴摘外科口罩常见错误: 正反面戴错 金属鼻夹朝下 未罩住鼻子 未按压鼻夹塑形或一只手捏鼻夹 用毕后挂于胸前 脱口罩时手接触污染面 戴摘医用防护口罩(N95)常见错误: 佩戴时先拉上面的橡皮筋头带

SOP—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和标准预防正确性和规范性内容: 一、概念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handwashing):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洗手目的:是为了消除或杀灭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的传播感染途径。 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手的消毒是指使用消毒剂杀灭手上沉积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是暂住菌,常住菌也可被部分杀死。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将洗手定义为:将手涂满肥皂,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有力的短暂的摩擦,产生大量泡沫,然后用流动水冲洗的过程。洗手可分为使用单纯的肥皂或清洁剂和用含有消毒剂的洗涤两种方法。前者为机械去污过程,能使皮肤脂肪乳化和微生物悬浮于表面,再用水将其冲洗干净;后者为化学去污过程,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二、洗手的指征 在医院内非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均应认真洗手 1、进入和离开病房前,在病室中由污染区进入清洁区之前 2、进行深部侵入性操作前,如脑室引流,胸腔穿刺等 3、护理每例特殊高危病人前,如严重免疫缺陷病人和新生儿 4、接触伤口,无论是切口、创口,或深部切口前后 5、处理污染的物品后,如接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渗出物污染的物品 6、在护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携带具特殊临床或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如多重 耐药菌)的病人之后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洗手、消毒操作规程课件-新版.doc

(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洗手、消毒操作规程 一、目的 建立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洗手、消毒的管理规定,防止手对药品、 设备产生污染。 二、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三、内容 3.1 所有进入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对洗手、消毒设备的使用负责。 3.2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对配制、添加、更换清洗剂、消毒剂及洗手、消毒设 备的清洗、消毒负责。 3.3 QC主管对洗手、消毒设备的检查及管理负责。 四、规程 4.1 清洗、消毒部位:双手。 4.2 清洗、消毒频次:每次进入洁净区前。 4.3 清洗剂:洗手液;清洗用水:饮用水。 4.4 消毒剂:0.1%新洁尔灭与75%乙醇轮换。 4.5 洗手方法: 4.5.1 洗手前需确认手腕及手指上无手表、戒指、手链等饰品,手指甲长度不超 过1mm。 4.5.2 先一手按洗手液储存器的按钮,一手接放出来的洗手液,按钮至少按两次。 4.5.3 再将洗手液揉搓均匀并使其遍布双手,整个过程至少一分钟以上。 4.5.4 用一手打开饮用水龙头开关,把双手放在水龙头下,让水龙头出水将双手 上的洗手液冲洗至无滑腻感、无泡沫、污迹,如有则重复此步骤。 4.5.5 将双手放在自动烘手机下,由指尖至腕部、掌背至掌心方向来回烘手,至 指尖至腕部均无水迹,有干燥感。 4.6 手消毒方法 4.6.1 把双手放在自动喷雾消毒器下侧双手样图画下方1~2cm 处片刻,消毒剂将自动喷在双手上,双手翻过来再喷一次,务必使消毒剂喷到手掌、手指、手腕 的每一部分并保持一分钟以上,把手自然挥干。

4.7 添加、更换频次: 4.7.1 洗手液:当洗手液储存器中洗手液液位在可视玻璃泡中位线下时添加至满。 4.7.2 消毒剂:应每天配制,更换,以确保消毒效果;两种消毒剂每月轮换一次,轮换时要将剩余的消毒液吸出后添加轮换的消毒液;做好消毒剂的配制使用记录。 4.5 附件 洗手操作示意图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及隔离

.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 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 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 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臵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 清洁与消毒。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 三、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 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 菌手套。 4、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 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 者时 .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D 。 五、鞋套的使用 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 鞋套。 3、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 损应及时更换。 六、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 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 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七、帽子的使用 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5、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清洁洗手手消毒快速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

清洁洗手手消毒快速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1.政策 清洁洗手、手消毒是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及家属、探视者等来访者共同遵守的规程。外科洗手是外科手术前,手术医生和洗手护士应严格遵守的规程。 2.目的 清洁洗手、手消毒:清除手污染的微生物,减少其传播,是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外科洗手:清除手上所有暂住菌;降低常住菌至最低程度而达到近无菌状态的要求;维持较长的抑菌作用;防止细菌从工作人员手转移至病人手术部位。 3.标准 在手没有明显污迹或者无明确病原体污染的情况下,清洁洗手和手消毒可以相互代替。但如果手有明显污迹则必须清洁洗手。如手有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先进行清洁洗手,再用有效消毒剂擦拭消毒。 清洁洗手(洗手) 3.1.1洗手设备:包括洗手池、洗手液、消毒剂、擦手纸或烘干机、加盖垃圾桶(内有黑色胶袋)。 3.1.1.1病房及各诊疗科室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感应式或手拨式。 3.1.1.2洗手液(建议选择刺激性小、有较好的护肤性能)应避免污染,容器每月清洁和消毒一次。 3.1.1.3不便洗手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 3.1.2洗手的指征 3.1.2.1接触病人之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之前后。 3.1.2.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之前后。 3.1.2.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之后。 3.1.2.4对病人进行不同部位的诊疗操作时。 3.1.2.5穿脱手套之前后。 3.1.2.6餐饮前;便后;回家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