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自考专升本:古代汉语听课笔记(四)_155

2020年10月自考专升本:古代汉语听课笔记(四)_155
2020年10月自考专升本:古代汉语听课笔记(四)_155

2020年10月自考专升本:古代汉语听课笔记(四)四、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

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2造成旧词消亡的原因:1)它们随着所表示的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喽腊”的“喽”,是

古代楚地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祭祀这种形式消亡了,“喽”这个词也就不用了。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如“祲”。3)被别的词语所替代,也就是说旧词所反映的事物、观念等仍是后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但后代改变了说法。如“倡优”现在用“艺人、演员”来代替,旧词“倡优”也就死亡了。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一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生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

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再”,古义是侧重行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二次。今义侧重于行为的重复,是“又”。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一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如“谣言”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爪牙”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如“布”古指麻布、葛布。今指棉布。“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4 词义变化的类型:从古今词义的范围着眼,可以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三类。

5、词义的缩小: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如“坟”古义是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是埋尸体的土堆。“臭”古义是气味,今义是难闻的气味。另外还有“亲戚”“宫”“禽”“丈夫”“丈人”等。

6、词义的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焚”古义是放火烧山进行围猎,今义泛指一切焚烧。另外有:“响”“色”“河”“江”“裁”等。

7、词义的转移: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封”古义指积土成堆,今义指封闭。另外还有“走、脚、狱、诛、货”等。

8、怎样掌握词的古义:我们必须勤查有关的工具书与阅读古代作品相结合,对词义的古今义例反复参证比较,还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和

语言的手段帮助我们掌握词的古义。分三方面谈:1)从字形上分析。如“劝”从“力”,可见本义是勉力、奋力。“醒”从酉,本义是酒醒。2)从语境上分析。如“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证明“睡”的本义是“打瞌睡”。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治——乱”。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如“款待”中的“款”古义是诚恳。“捐躯”中的“捐”古义是舍弃。“呼天抢地”中的“抢”古义是触、碰。“举世无双”中的“举”古义是“全”等。

00536古代汉语(重点)手动整理

必须背诵段: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2、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5、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6、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7、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第一章重点: (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汉字结构)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高、大、向、眉、栗、血、番、人大 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刃、亦)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从、牧、莫、舂、臭、息、泪、明、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资料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 凤 D.符定一 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 A.项 B.狄 C. 娶 D.考 3.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A.宀 B.厂 C. 示 D.邑 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 A.奚何来 B.戒尖舟 C.出走 见 D.即休飞 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Dān yú;Kě hàn B.Chán yú;Kě hàn C.Chán yú;Kè hán D.Dān yú;Kè hán 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 A.森相肉 B.屋前臣 C.向陟 门 D.美家库 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A.垂陲 B.难谁 C.齐 剂 D.赴讣 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 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 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2.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 A.其是之谓乎? B.是皆秦之罪也。 C.是?元和四年也。 D.是以後世? 13.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14.下面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 A.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分析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分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 凤 D.符定一 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 A.项 B.狄 C. 娶 D.考 3.下面几个部首,能够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A.宀 B.厂 C. 示 D.邑 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 A.奚何来 B.戒尖舟 C.出走 见 D.即休飞 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Dān yú;Kě hàn B.Chán yú;Kě hàn C.Chán yú;Kè hán D.Dān yú;Kè hán 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 A.森相肉 B.屋前臣 C.向陟 门 D.美家库 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A.垂陲 B.难谁 C.齐 剂 D.赴讣

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 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 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2.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 A.其是之谓乎? B.是皆秦之罪也。 C.是?元和四年也。 D.是以後世? 13.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14.下面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

自考古代汉语难易解析

自考古代汉语难易解析 在中文专科课程里,古代汉语是公认比较难的一门。我想可能是因为大家对古代汉语比较生疏的缘故,首先是满纸的繁体字,令人气闷;其次,即便字字都认识,古汉语的语法规则现现代汉语也很不一样,理解起来同样有困难。随便说说我对古代汉语的看法: 绪论很重要。绪论里说明了,课程的目标是将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学习古代汉语,不是为了学习其中的文选(文选的学习,有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课程),而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古代汉语。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能否读懂浅显的古代汉语。 试题中的标点题、翻译题,都是用来检验是否真的掌握了古代汉语。很多人害怕这类题型,我想是因为没有真正掌握的缘故。真正掌握了古代汉语,断句、通读,都不应该成问题。 找些旧版的线装书来读读,可能是个不错的方法。 古代汉语多单音节的词,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落实到字,尤其是作为实词的字,每一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在句子中的充当什么成分? 繁体字难不难?如果了解很少,相当于面对一种新的语言,当然是很难的。要克服这一点,好象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一个一个的去认识。这一关一定要过,没有办法的事情。当你认识的繁体字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能逐渐领悟到繁体字作为一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未必十分严格),也就是说,简体字转为繁体时,是可以类推的——重要的说明:由于汉字简化过程中,有一些失误,这种繁简对应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鸡”、“汉”里面都有字符“又”,但它们所对应的繁体字符是不同的;另外,同一个简体字字形,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繁体字(也就是说,由不原本不同的繁体字简化而来),如“复”字在不同的意义上对应着两个繁体字“復”和“複”。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好办法,理解加硬记。 好在教材里涉及到的这类繁简转化问题并不多。 古汉语里的通假字让很多人头疼。其实有一个诀窍,同音通假特别多。要记住一点:文字是语言的记录,有很多字(或者说音)是没有汉字形式的,所以只能用同音字来表示。然后再由于古音语音的变化,有一些同音通假后来也不同音了(如“凭”和“冯”。它们的繁体字形是相似的),对于这类,还是要花一些工夫去记忆。 “六书”里面,转注可以不谈,假借也已经单列出来,真正容易弄混淆的是会意和指示。区别它们,只需要注意一个区别:会意字的组成部分,本身都是形符或字符;指示字的组成部分里面,起指示作用的只是抽象符号(笔划)。 把“字”这个字单列出来谈一下。“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宀”是象形的,象子宫之形,下面的“子”也是象形的,象婴儿之形。所以两部分组合起来之后,就表示孳乳、养育之义。“字”这个字很有意思。“子”在其中既表示部分意义,也表声。由养育之义,又引申到字符的“字”,因为字也是可以相互孳乳,越来越多的。 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不同,所以很多内容很难精准的翻译出来。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找译文。读古代汉语,其中的意思要慢慢体会,不要去读译文。否则你学到的还 是现代汉语,不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1]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 句子 治国何患?何谓也?(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判断句:(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 (“是”是指示代词“这”意。) 宾语前置:(1 )无乃尔是过与?(2 )何以伐为?(3 )又何加焉?(4 )岁不我与。 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辞方法。“岈然”承“高”而言。“洼然”承“下”而言。“若垤”又承“岈然”而言,“若穴”又承“洼然”而言。 2 、萦青绕白:指代修辞方法。“青”指代青山,“白”指代河 流山川。3 、故为之文以志:双宾语。 1 、谓之京城大叔。(双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 、不如早为之所。(双宾语) 4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5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双宾语) 6 、君何患焉?(疑代) 7 、其是之 谓乎?(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此城濮之赋也,(判断句) 2 、晋与鲁卫,兄弟也。(同上) 3 、丈夫之许,寡人之愿也。(同上) 1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复指前置宾语) 2 、无亦是务乎?(疑代作前置宾语)。 3 、有令德也夫:判 断句。4 、夫令名,德之舆也。(判断句)5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 天下莫之能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客何好?客何能?(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为之驾。(双宾语) 3 、以何市而反?(疑代作宾语前置)。 4 、 不拊爱子其民(二动词共一宾语)5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判断句)。 1 、寡人将谁朝而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千里之马至者三:数量词作谓语。 3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 乎?(“见”表被动的助动词,整句是被动句。) 1 、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 2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宾语前置)。 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表示目的的判断句。 4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谓语。“者”字结构表示“的次数”作主语。 5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被动句。 6 、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双宾语。6 、大王来何操(疑代宾语前置) 7 、吾为若德。(双宾语)。 其田单之谓邪:(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何以复加?(疑代) 2 、何谓相坐?(同上) 3 、何以女为见(同上)。 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 5 、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1 、卿弟安在?(疑代) 2 、恐见疑于当时矣:被动句。 3 、是何言之陋也!(感叹句)这说的话是多么的浅薄。 1 、车边病是也:(判断句) 2 、耳目聪明:分承修辞方法,即耳聪目明。 1 、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辞方法。指代晋国将要被符坚灭亡。 2 、为晋兵所杀:被动句式。 ════════════════════════════════════════════════════════════════════ 华夏大地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817149229.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

自考古代汉语考试重点七

自考古代汉语考试重点七 13〔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你可以讲给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谈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也不曾听说过。(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孟子)说:“安抚百姓,而称王天下,任何人也阻挡不住。”(齐宣王)说:

“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就废弃祭钟的仪式吗?”王说:“哪能废呢?用羊来代替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之心。”(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何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不要紧,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们(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要离开厨房远远的。”

自考00536古代汉语通关宝典全科串讲高频考点讲义

汉语言文学自考专科专业课 古代汉语(课程代码:00536) 知识点切片 注:下划线部分——重点记忆 一、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 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2、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 (1)左形右声。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如园、闾、街。 (6)内形外声。如辩、闻、雠。 3、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 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

自考古代汉语背诵篇目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5、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6、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收。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7、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復为奇,善復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燿。 9、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自考古代汉语考试重点三

自考古代汉语考试重点三 6〔原文〕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俯定其右。 〔翻译〕 (头天夜里)韩厥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明天早晨不要站住兵车的左右两侧。”因此他就在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他是个君子。”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反而射他,这不合于礼。”射韩厥的车左,车左坠掉在车下;射他的车右,车右倒在车中。綦毋张的兵车坏了,跟着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上车后,綦毋张站在兵车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站在身后。韩厥低下身子放稳当被射倒的车右。 7〔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之,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买羽不丰满者

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翻译〕 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函之地。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

自考《古代汉语》复习笔记

2010年自考《古代汉语》复习笔记二十 自考考试网更新:2010-4-1 编辑:画心thea 六常用字: 1 、行:甲骨文象十字交叉的道路之形。(1 )本义:道路。如“遵彼微行”( 2 )引申:行列,成行的事物-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泛指军队,如“外之又不能备行伍”-辈份,如“我丈人行也”。以上读hang二声。-动词,走路,如“此虽免乎行,”-实施、施行。以上读xing二声——。名词,品行读xing四声。-副词,即将。如“行略定秦地”。 2 、向(嚮):向是象形字,甲骨文中象屋墙有窗户之形。(1 )本义也许只是窗户。“鄉”甲骨文以两人相对就食之形会意,是“饗”的本字。如:副词,即将。 “沛公北嚮坐”。(2 )引申:对着,面对。“望洋向若而叹”。(3 )与嚮通假-趋向、亲近—。 (4 )与“曏”通假,表示过去、往昔-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3 、采:会意字,从爪从木。(1 )本义:摘取,如“采薇采薇”(2 )引申义:采纳、择取(此义后来写作採)(3 )表示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彩色,后来写作彩。 4 、宇:(1 )本义:屋檐。如“七月在野,八月在宇”(2 )引申:屋宇、房屋(3 )常用义:一定的空间、地域;上下四方、天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4 )常用义:风度、仪容。——神情、风度。 第三十七课湘夫人 一字:张→帐,→播,罔→網,屋→幄 二、虚词:1 、帝子降兮北渚:译为“啊”,语气词,用在句中或句尾。 2 、鸟何萃兮苹中:为什么,(疑代作状语) 3 、麋何食兮庭中:同上。 4 、朝驰余马兮江皋:我的(人称代词作定语) 5 、闻佳人兮如予:(代词作宾语) 6 、时不可骤得:屡次、多次(副) 7 、聊逍遥兮容与:姑且。 三、实词:1 、与佳期兮夕张:约会。 2 、荒忽兮远望:双声联绵词,心神不定。 3 、观流水兮潺缓:叠韵联绵词,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4 、罔薜荔兮为帷:编结。 5 、聊逍遥兮容与:“逍遥”,叠韵联绵词,安闲自得的样子。“容与”,双声联绵词,迟回不进的样子。 6 、将腾驾兮偕逝:前往。 7 、建芳馨兮庑门:陈设。 8 、捐余袂兮江中:“捐”,抛弃。“袂”,衣袖。 9 、遗余褋兮澧浦:丢弃。 10、将以遗兮远者:赠送。 四、活用:1 、目眇眇兮愁予:使动,使…发愁。 2 、洞庭波兮木叶下:名→动,翻起波浪。 3 、合百草兮实庭:形→使动,使充实。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全套)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 2007 年05 月18 日10:04 来源:自考365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 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 )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 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 )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 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 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 2 )描写:对被释 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 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 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 540 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 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 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 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 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 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 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 年第一卷出 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 1 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2020年10月自考专升本:古代汉语听课笔记(四)_155

2020年10月自考专升本:古代汉语听课笔记(四)四、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 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2造成旧词消亡的原因:1)它们随着所表示的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喽腊”的“喽”,是 古代楚地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祭祀这种形式消亡了,“喽”这个词也就不用了。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如“祲”。3)被别的词语所替代,也就是说旧词所反映的事物、观念等仍是后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但后代改变了说法。如“倡优”现在用“艺人、演员”来代替,旧词“倡优”也就死亡了。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一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生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

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再”,古义是侧重行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二次。今义侧重于行为的重复,是“又”。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一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如“谣言”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爪牙”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如“布”古指麻布、葛布。今指棉布。“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4 词义变化的类型:从古今词义的范围着眼,可以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三类。 5、词义的缩小: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如“坟”古义是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是埋尸体的土堆。“臭”古义是气味,今义是难闻的气味。另外还有“亲戚”“宫”“禽”“丈夫”“丈人”等。 6、词义的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焚”古义是放火烧山进行围猎,今义泛指一切焚烧。另外有:“响”“色”“河”“江”“裁”等。 7、词义的转移: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封”古义指积土成堆,今义指封闭。另外还有“走、脚、狱、诛、货”等。 8、怎样掌握词的古义:我们必须勤查有关的工具书与阅读古代作品相结合,对词义的古今义例反复参证比较,还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和

2018年自考考试《古代汉语》试题

2018年自考考试《古代汉语》试题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厉王虐,国人谤王。 6、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7、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8、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9、其始播百谷。 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1、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12、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15、江水又东,经巫峡。 16、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8、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19、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20、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2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2、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23、是何祥也?吉凶安在? 2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5、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26、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 27、臣有一术,曰五禽之戏。 28、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29、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30、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31、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3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2、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并说明其类型。 3、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1、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發。 2、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3、舜发于畎亩之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自考古代汉语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 许慎说:“象形是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也。”象形是—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形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所谓指事,含有标识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多是点和横)构成的。例字:刃、亦。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谓“以事为名”,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 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老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例如:“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1、北窗。2、朝向,对着。3、方向,趋向。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y ǒu)也。”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推演出来“朝 向”、“对着”、“方向”、“趋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第三课古书的用字 通假字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女”——“汝” 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分化字我们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先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源字。1.分化本义莫——暮益——溢禽——擒2.分化引申义昏——婚解——懈3.分化借义辟——避、闢、譬、僻采——彩4.分化广义受——授祝——咒 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在上古汉语书面语和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单音词一直占主导地位。即使有些双音节单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很容易被作为双音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词,而是单音词的组合。可以称为双音短语。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简称单音词。复音词两个及以上的音节构成,分为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联绵词(单纯词)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复合词复合词大多数是由两个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法组合而成的。 联绵词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参差仿佛踌躇仓促流连忐忑伶俐 迭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的联绵词。例如:从容烂漫逍遥蹉跎彷徨窈窕辗转 复合词类型1.并列结构2.偏正结构3.支配结构4.主谓结构 春秋——并列响应——偏正霜降——主谓持戟——支配干戈——并列 诸侯——偏正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代义项的消失,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

自考笔记_自考小抄_自考串讲_00536_古代汉语_2009年版

B。表意文字C.图画文字D.想象文字 2.最早界说“六书”的是【A】A.许慎B.王引之C.段玉裁D.张玉书 3.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B】A。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 4.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B】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C】A.苗闻病功B.领宇斧暮C.颖阁辨霖D.肌篱衷眉 6.与“颖”的形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B】A.领颇颔题B.修腾佞赖C.项颜戴藏D.颍稽指诣 7.与“罟”的声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A】A.茅简耄空B。嫔帘屏疗C.窜症肩届D.扉屈痣近 8.依据文字的通行时代命名的是【C】A。甲骨文B。金文C.战国文字D.小篆9.以形体特点命名的是【C】A.甲骨文B.隶书C.小篆D.战国文字 10.因用途而命名的是【B】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魏书 11.标志着汉字形体的演变最终完成的是【C】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魏书 §2.--------------- 1.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C】A。只有现在的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B.只有本字引申义才是形义统一的。C.只有早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D.通过字形探求词义。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A.许慎B。张玉书C.阮元D.王引之 3.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学著作是【B】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经籍纂诂》D.《辞海》 4.下列例句“发”字用其本义的是【C】A.秦王发图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 5.下列例句“驰”字用其本义的是【A】A.毋驰而弓B.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C。 文公欲驰孟文子之宅D.免于罪戾,驰于负担 §3.---------------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A。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 焉,岂可谓非天乎!B.台谢甚高。C.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D.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贪而无谄。——谄:奉承巴结。 2.三十而立。——立:指学问品行达到一定的境界,能在社会上立足。 3.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糊涂。 4.六十而耳顺。——耳顺:听到什么都觉得习以为常了,不再感到什么话逆耳了。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法度、常规。 6.遂事不谏。——遂:成。谏:下级给上级提意见。 7.既往不咎。——咎:责备。 8.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喜欢,喜好。恶:讨厌。 9.好仁者,无以尚之。——尚:动词,加在……之上,即超过。 10.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加:凌越,超越。 11.女与回也孰愈? ——愈:胜过。 1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共:共用。 §21.---------------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其间东西二里。——间:中间。 2.民间号为“王子坊”。——号:称。 3.百姓殷阜。——殷:盛。阜:富足。 4.擅山海之富。——擅:占有。 5.崇门丰室。——崇:高。丰:大。 6.家家面筑。——面:名词作状语,对面。 7.莫不桃李夏绿。——莫:否定性无定代词,可译为没有哪间门户。 8.屡讨之。——屡:多次。 9.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假为:装扮。 10.明帝崩。——崩:天子死的讳称。 11。常诣取之。——诣:到。 12.得者不敢辄食。——辄:副词,即,就。 13.及御试。——及:等到。 14.复弥之。——弥:封存。 15.二公恨自苦耳。——恨:后悔。 16.而诏从荆公之请。——从:赞同。 17.不然也。——然:形容词,正确、对的。 18.米味有美恶。——恶:不好,这里指味道不关。 19.唯岁易为良。——岁: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年。 20.渍经三宿。——渍(zì)浸泡。 21.草悉脓死。——悉:范围副词,全。脓:这里指沤烂。 22.霜降获之。——获:收获。 23.冰解地干。——解:融化。干:晾干。 24。持木斫平之。——持:拿着。 25.收刈。——收刈(yì):收获。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于是帝族王侯。——于是:在这个时候。于,介词。 2.葡萄实伟于枣。——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 3.早田倍多于晚。——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 中、刃、月、女、弓、下、本、犬、末、大。 答:象形字:日、月、大、女、弓、犬。指事字:中、下、刃、亦、本、末。共同点:都是独体字。不同点: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是具体形象的描写,而指示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包含了抽象的指示事物的符号,甚至全是由抽象的符号构成、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是形声字的选项。(1)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左传·昭公二十年》)(2)二人相与牧羊。(《庄子·骈拇》)(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4)饭疏食,饮水。(《论语·述而》)(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6)苦称量之不审兮。(《楚辞·惜谪》)(7)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记·律记》)。答:是形声字的选项有:(1)(4)(6)(7) 3.给下面的字按六书归类。①消②耳③刃④舂⑤二⑥旗⑦产⑧哀⑨且⑩臭。 答:(1)象形②⑨(2)指事③⑤(3)会意④⑩(4)形声①⑥⑦⑧ §2.--------------- 1.分析下列各字的字形构造,说明每个字的本义,并说明它们各自的意符的表义 功能:鄙融鞍攻赋除耨题。 答:鄙:从邑,晉声,本义是边邑。意符“邑”,与城邑有关。融:从鬲,省声, 本义是炊气上腾的样子。意符“鬲”,与釜锅有关。鞍:从革,安声,本义是马 鞍。意符“革”,与熟皮有关。攻:从攴,工声,本义是攻击。意符“攴”,与 手的动作有关。赋:从贝,武声,本义是敛收钱财,意符“贝”,与钱货有关。 除:从阜,余声,本义是殿阶。意符“阜”,与山陵或台阶有关。耨:从耒,辱 声,本义是除草农具。意符“耒”,与农事或农具有关。题:从页,是声,本义 是前额。意符“页”,与人头有关。 2.《说文解字》在编排和收字上有什么特点? 答:《说文解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它将汉字分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 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它收字以小篆为主,有不同形体的古文、籀文、异体字, 则作为“重文”置于每字之后。共收篆文字头9353字,另收重文1163字。 §21.--------------- 1.说说“故昼游于江河,夕调乎鼎鼐。”此句中的“鼎”和“鼐”是什么祭器,它 们有什么区别? 答:鼎和鼐都是用来烹牲畜的祭器。有大小的区别,鼐是大鼎。 2.说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答: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 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 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3.试述二十八星宿。 答: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 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 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冀、轸。 4.说出古代的职官制度。 答:(1)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 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人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 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 武人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內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內阁大臣称为辅臣, 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 大权。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 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 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2)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 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 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 亭壁无藩蓠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擾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 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 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楫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1.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哪里有号称百万的义师, 竟一朝卷甲溃败,让作乱者肆意杀戮,如割草摧木一般。 2.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梗棘矜者,因利乘便。——那些得逞一时的作乱者 得以暗中勾结,那些持锄和棘矜的人得到乘虚而入的机会。 §21.---------------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 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 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 信、著其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 谓小康。 1.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 2.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用城墙、护城河作为防守工事,用礼义作 为行为规范。 3。以正君臣,以笃父子。——用(礼仪)来匡正君臣关系,加深父子间的情感。 及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 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 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 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 臣来,见人于太行,乃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 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 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2.---------------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 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 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21.--------------- 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才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单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 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才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兴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 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臣 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 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 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 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 如赤子,內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 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 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 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 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臣闻《春 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 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1)宣帝初即位。——即位:帝王登位。 (2)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宜:应当。 (3)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作:发生,兴起。 (4)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囹圄:监狱。 (5)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往者:过去。 (6)涤烦文,除民疾。——疾:痛苦、疾苦。 2.指出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是什么词性,说明它们在句中的意义或语法作用。 (1)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以:因为。连词。 (2)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用:因为。连词。 (3)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一:统一。动词。 (4)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夫:用在句首,表示阐发议论的语气。 (5)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咸:都、全、普遍。副词。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臣听说春秋时齐国有公孙无知的变乱, 桓公才因此兴起。 (2)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敬重贤人如敬重贵客一样,爱护百姓像爱护婴 儿一样。 (3)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所以监狱空虚,天下太平。 (4)大一统而慎始也。——这是为了天下的统一而慎重地对待事业的开端。 §21.---------------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則现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初造书契。 1.这段话讨论了作者认为的远古至上古社会记事的三种形式,是哪三种形式?三种 形式的创始人各是谁?——一是八卦记事,二是结绳记事,三是用书契记事。作 者认为八卦记事的创始人是庖牺氏,结绳记事的创始人是神农氏,书契记事的 创始人是仓颉。 2.仓颉是什么人?“书契”是什么意思?——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书契”就是文字,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直到东汉许慎作《说文解 字》才给六书的名目加以界说。 1.《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揭(同“挥”), 武信是也。” 4.《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典型例题分析 例下列属于会意字的是[ ]A。水戈B.刃亦C.莫从D.江钱[解析]此题的 关键在于记忆许慎关于六书的概念。很明显,依据许慎对六书的定义,A属于 象形字,B属于指事字,D属于形声字,只有C属于会意字。[答案]C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汉字的形体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古文字阶段包括: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商文字、以金文为代表的西周文字、 书写载体多种多样和体系纷繁复杂的战国文字、以小篆为代表的的秦代文字。 今文字阶段包括:东汉文字为代表的隶书和孕育于汉末、通行于魏晋并一 直使用到现代的楷书。 文字发展演变的顺序依次为: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小篆→ 隶书→楷书。 *典型例题分析 例汉字发展的顺序是[ ]A。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隶书→小篆→楷书。C.金文→甲骨文→战国文 字→小篆→隶书→楷书。D.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楷书→小篆→隶书。 [解析]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这一节申,重点要掌握由殷商甲骨文到楷书的 演变顺序,并知道其中几个关键的步骤。[答案]A 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 一、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 (1)只有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 (2)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 弄清了上述两点,我们就可以通过六书来探求字的本义,如:纯表意字与 词义的探求;形声字与词义的探求。 *典型例题分析 例对下列汉字,通过其形体结构的分析,找出其本义。元、见、刃、伐, 颠。 [解析]我们通过运用六书对汉字结构形体的分析,可以找出字的本义。 [答案]元,本义是“人头”,上象突出的人头,下面是“人”字之形。见, 象人瞪大眼睛之形,会“看见”之意。刃,象形字“刀”上加一点,指示刀刃 的部位。“伐”指攻打。《说文.人部》:“伐,击也,从人持戈。”颠:从页真声, 本义是“头顶”。《说文·页部》:“颠,顶也。” 二、《说文解字》的性质和特点 东汉人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 《说文解字》体例:全书共十五卷,每卷分上下。全书分540个部首,以 小篆的结构作为标准。收字以小篆为主,将不同形体的古文、籀文、异体字作 为“重文”列于各字之后。共收字9353个,另收重文1163个。 *典型例题分析 例《说文解字》用多少个部来统属和排列汉字?[ ]A.520。B.540。C.490。 D.320。 [解析]许慎从9353个小篆的字形结构中分析出540部,用540部来统属和 排列汉字,使千万个字形编排井然有序。(答案)B 第二十一课古代文化常识 一、古代祭祀文化中的专有名词。 (1)鼎鼐:鼎和鼐都是用来煮牲肉的祭器。古代祭祀大多都要杀牲,以牛、 羊和猪作为牺牲较为普遍。祭祀完了以后就地煮食牲肉,鼎和鼐就是用来煮食 牲肉的。鼎和鼐有大小的区别,鼐为大鼎。 (2)俎:用来放置牲肉的,相当于带有四条腿的案板,用青铜浇铸而成,不 是一般的盛肉器,而是祭器。 (3)龟:龟板。人们占卜的主要工具。 (4)卜:占卜。占断吉凶,通常与祭祀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5)尸: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人,即死难者的替身。 (6)祭菜:儿童发蒙,要向先师行“释菜”之礼。“菜”指频藻,频是水草。 (7)蜡:古代天子或诸侯年终举行的祭祀八种神灵的名称。“宾”指助祭的人。 (8)社:“社”就是作为土地神的社。土块容易风化,后来人们就在土台上种 植一棵树,作为土地的神主。 (9)宗祝:宗、祝就是执掌祭祀之礼的职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