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小课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小课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小课题

《生活中的搭配》课例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丁芳

师:同学们,我们学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小明同学在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数学乐园的门是一扇装了超级密码锁的门,这把锁的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其中的两个摆成的两位数中最小的那个,同学们能帮助小明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吗?老师在课下布置了研究任务,现在有请第一研究小组,卲非、刘芳菲、秦钰与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

卲非主讲,秦钰用数字卡片摆数,刘芳菲板书

卲非: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研究发现由1、2、3这3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12、21、23、32、13、31其中最小的两位数是12,那么密码锁的密码就是1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我刚才的摆法有点乱,很容易漏掉,给你们推荐一种方法,叫排头法:先用最小的数字1来做头,即摆在十位,个位摆2是12,再换成3成为13。然后选数字2排在十位,个位上依次选1,3组成21、23.最后用数字3摆在十位,个位上依次选1,2组成31、32.便得到了6个两位数。其中最小的数字肯定在十位数字是1的两个数中,很容易找到答案。利用这种这种方法可以有顺序的将数字一一排出,不重不漏。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保证用这3个数字排出的两位数不重不漏?请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卲非提问汪思诚。

汪思诚:同学们我还可以用先固定个位数字的方法,可以排出21、31、12、32、13、23,这样也可以不重不漏的把这六个两位数排出来很容易找出密码。

卲非:你回答得很好,可以用固定个位数字的方法。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谢谢大家!

师:第一小组的研究很精彩,请大家给他们送上掌声现在我要来考考大家,我家的电话号码是59756

最后两个数字是由6、1、5、组成的,猜一猜,我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最多可以打几次电话就可以拨通我家的电话?

司锡文:老师,我觉得你家的电话号码后两位可能是5975661、5975665、5975616、5975615、5975651、5975656,最多拨六次就可以拨通您家的电话号吗。

师:司锡文的回答大家同意吗?

学生:同意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于有序的排列数字掌握的很好,给我们大家来点掌声加加油吧。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搭配,丁老师遇到了一道问题,我有四件不同颜色的上衣和两条不同颜色的裤子,我想一周七天没天穿不同的衣服,同学们说我的衣服够穿吗?现在有请第二研究小组与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研究

成果。

王若曦主讲,王博远用道具搭配衣服

王若曦;同学们大家好,丁老师有四件不同颜色的上衣和两条不同颜色的裤子,她想一周七天每天都穿不同的衣服,同学们猜一下丁老师的衣服够穿吗?请举手回答,到底是够还是不够呢?

生答:够;生答:不够

请同学们看我们的研究成果,我用红色上衣搭黑色裤子是一套衣服,红色上衣配灰色裤子又是一套;用黄色上衣搭黑色裤子是一套,用黄色上衣搭灰色裤子是一套衣服;用紫色上衣搭黑色裤子是一套衣服,用紫色上衣搭灰色裤子又是一套,用蓝色上衣搭黑色裤子,用蓝色上衣搭灰色裤子,我这样搭配可以搭出8套衣服,同学们说够不够呢?刚才回答够的同学真了不起,同学们我们刚才在搭配衣服的时候是先固定了上衣再搭裤子,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举手,提问王一博,请王一博到讲台上搭配一下

王一博:还可以用先固定裤子,再搭上衣,也可以搭出8套衣服。一边说一边摆。

王若曦:王一搏的想法很好,可以先固定裤子再搭配上衣。这样也能把衣服搭配出来,生活中用到搭配的地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谢谢大家!

师:刚才第二研究小组的报告很精彩,请大家给他们送上掌声。老师还想考考大家,有两家上衣和两条裤子最多能搭配出几套衣服?请同学们快速回答。

生奇答:4套

师:同学们太棒了,对于服装的搭配理解的很好,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到搭配,我们在课下可以继续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学生研究成果

第一小组研究成果

邵非: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研究发现由1、2、3这3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12、21、23、32、13、31其中最小的两位数是12,那么密码锁的密码就是1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我刚才的摆法有点乱,很容易漏掉,给你们推荐一种方法,叫排头法:先用最小的数字1来做头,即摆在十位,个位摆2是12,再换成3成为13。然后选数字2排在十位,个位上依次选1,3组成21、23.最后用数字3摆在十位,个位上依次选1,2组成31、32.便得到了6个两位数。其中最小的数字肯定在十位数字是1的两个数中,很容易找到答案。利用这种这种方法可以有顺序的将数字一一排出,不重不漏。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保证用这3个数字排出的两位数不重不漏?请举手回答。(学生回答先固定个位数字的方法)你回答得很好,可以用固定个位数字的方法。谢谢大家!第二小组研究成果

王若曦:同学们大家好,小红有四件不同颜色的上衣和两条不同颜色的裤子,

她想一周七天每天都穿不同的衣服,同学们猜一下小红的衣服够穿吗?请举手回答,到底是够还是不够呢,请同学们看我们的研究成果,我用红色上衣搭黑色裤子是一套衣服,红色上衣配灰色裤子又是一套;用黄色上衣搭黑色裤子是一套,用黄色上衣搭灰色裤子是一套衣服;用紫色上衣搭黑色裤子是一套衣服,用紫色上衣搭灰色裤子又是一套,用蓝色上衣搭黑色裤子,用蓝色上衣搭灰色裤子,我这样搭配可以搭出8套衣服,同学们说够不够呢?刚才回答够的同学真了不起,同学们我们刚才在搭配衣服的时候是先固定了上衣再搭裤子,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同学们的想法太好了(可以先固定裤子再搭配上衣)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刘丽

课题:长度单位

课题类型:数学拓展性课题

课题的布置与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2.尺子的秘密。

3.古代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课后研究及成果展示交流

课堂教学实录精彩片断:

一.回顾研究任务。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前几天我给大家留下的研究任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课件出示)

师:看了大家的记录,我知道同学们都认真地进行了测量。你们真棒!哪位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测量成果?

二.新课。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a.指名学生回答。

生1:我用拃量了我的写字桌,大约有4拃那么长。

生2:我用步量了我家客厅的长度,大约有10步那么长。我又用步量了我家院子的长度,大约是20步那么长。

生3:我用我的脚量了我的床的长度,大约是20脚那么长。

生:4:我用我的橡皮量了我的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有7块橡皮那么长。

生5:我用我的文具盒量了我书包的长度,大约有3个文具盒那么长。

b.揭示课题并板书。

师:你们说的真好!大家用脚、步、拃等来量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把脚、步、拃等作为测量物体的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

c.产生矛盾,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量一下咱们课桌的长度,用拃作单位来测量,可以吗?生:可以。(生进行测量)

师:哪位同学说说量的结果?

生1:课桌的长度大约有4拃那么长。

生2:我量的课桌长度大约有6拃那么长。

生3:我量的大约是5拃那么长。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来量一下。(老师测量)

师:我量的课桌长度大约有3拃那么长。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谁量错了?

生:不是的,那是因为有的手大,有的手小。

师:所以,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必须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师:为了便于交流和测量,聪明的人类发明了测量长度的工具。咱们平时见过的尺子就是这样的工具。

2.认识厘米。

1)认识厘米。

师:咱们班有些同学在课下对尺子有了深入的理解,我们欢迎她们给咱们介绍一下,好吗?有请第一研究小组。

第一研究小组:(冯海姝讲解,孔文欣演示。)

冯海姝:大家好!你们知道尺子有哪几种吗?

生1:有米尺。

生2:有卷尺。

生3:有三角尺。

冯海姝: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平时见得最多的是直尺,另外还有量衣服的软尺,量窗户的卷尺。(孔文欣出示各种尺子)

那你们知道直尺的用处吗?

生1:可以量物体。

生2:可以画线。

冯海姝:很对!直尺可以用来量长度、画横线。

冯海姝:我们来看看直尺上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线。

冯海姝:非常好!我们看到直尺上有数字,一起来读:0、1、2~10。直尺上还有一些竖线,有长有短,是刻度线。尺子上还有cm,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生:厘米。

冯海姝:对!cm是厘米的缩写,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大家看数字0和1之间的长度是多少?

生:1厘米。

冯海姝:是的,我们可以用1厘米表示。那1和2之间的长度呢?

生1:2厘米。

生2:不对。也是1厘米。

冯海姝:对。2和3呢?

生齐声:1厘米。

冯海姝:你们还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

生1:5和6之间。

生2:7和8之间。

生3:15和16间。

冯海姝:大家真棒!每两个数字之间都是1厘米。在课下,我还搜集到一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我们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书的厚度、面包片的厚度。(孔文欣演示)这就是我们组对尺子的了解。大家有问题吗?

生:没有。

冯海姝:谢谢大家!

师:大家没有问题吗?老师有个问题:尺子上的数字0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从头开始。

师:你太厉害了!同学们也都很棒!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一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就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板书:厘米)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尺子上有好多个1厘米。(课件出示)

2)建立1厘米表象。

师:大家认识了厘米,你们能用食指和拇指在尺子上比比1厘米有多长吗?(生操作)棒极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心里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用你的拇指和食指在空中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生操作)

师:睁开眼睛,把你比出的1厘米放在尺子上对一对,看看是否准确呀?

生回答不一,有的准确,有的不是很确定。

师:你能从身边找到大约是1厘米长的物体吗?

生1: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生2: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还有我们平时用的田字格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课件出示)

3)用厘米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从桌上找出绿色的纸条,比比看,大约有多长?

生1:9厘米。

生2:7厘米。

生3:10厘米。

师:现在同桌合作,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在量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直尺怎么放?2.如何看刻度?)并互相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测量方法?

生1:先把尺子的0刻度和纸条的一端对齐,看看另一端指着几就是几厘米。师:你真棒!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谁还想再来说一说?

生2: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一边,看另一边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你说的也真好!在测量物体时,首先要把直尺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再找出黄色纸条,看一看大约有多长。

生1:6厘米。

生2:8厘米。

生3:5厘米。

师:快速的量一量它的长度。量好的同学请坐好。

(学生操作)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

生:7厘米。

师:还有别的结果吗?

生:没有。

师:你们太厉害了!

三.巩固练习。

师:老师也想量一量,但是我的尺子断了。(出示课件)我还能量吗?

生齐声说:能。

师:那请同学们看看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多长。

生:6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1厘米1厘米数的,一共有6个1厘米。

生2:尺子是从2厘米开始的,后面指着8厘米。8减去2等于6。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的想法太令我惊奇了!

师:现在请大家用尺子量一量你的一扎有多长。

生1:我的一拃10厘米。

生2:我的12厘米。

生3:我的9厘米。

生4:我的也是10厘米。

生5:我的11厘米。

师:以后我们就可以借助他们来估计物体的长度。

四.课后延伸。

1.古代测量方法。

师:像手掌、拃、步这些长度单位,古代的人们也经常用到,我们班的第二研究小组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他想和大家分享。掌声有请第二研究小组。第二研究小组汇报。(张宜睿讲解,李承阳操作课件)

师:他们知识真渊博!讲的也很精彩,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数学家。

2.其他长度单位。

师:在世界上,还有好多通用的长度单位。我们班部分同学对他们也进行了研究调查,我们请他们介绍一下吧。有请第三研究小组。

第三研究小组汇报。(李映羲讲解,周文昕演示)

李映羲:大家好!长度单位除了厘米,还有比他小的毫米、纳米,比他大的分米、米、千米。(出示1米长的绳子)这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这是1分米,也就是10厘米。还有这把尺子(米尺)也是1米。谢谢大家!

五.总结。

师:看来,长度单位的奥秘还真不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一下。下课!

课后反思:

当我选择了这个课题时,我有点犹豫。当我决定用小课题研究的形式来解决这节课问题时,我更加犹豫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模式有点陌生,研究的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还是想去试一试。本节课的研究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的研究也给我带来了惊喜。看到孩子们认真的态度,我很兴奋。看到孩子们多种形式的测量方法,我更兴奋。他们用脚,用手臂,用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作为测量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思维开阔,毫无拘束。特别是第一研究小组对有关尺子知识了解的透彻和第二研究小组对古代测量方法的研究,让我信心百倍。他们的精彩发言也恰到好处,体现了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本节课在孩子充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尺子认识厘米,再通过估测和目测建立1厘米的表象,最后同桌合作,掌握测量物体长度单位的方法。在本节课尾声,我用两个小组的精彩汇报引起大家的研究兴趣,为下一节课认识长度单位米做好铺垫。

尺子的秘密

第一研究小组:(冯海姝讲解,孔文欣演示。)

冯海姝:大家好!你们知道尺子有哪几种吗?

生1:有米尺。

生2:有卷尺。

生3:有三角尺。

冯海姝: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平时见得最多的是直尺,另外还有量衣服的软尺,量窗户的卷尺。(孔文欣出示各种尺子)

那你们知道直尺的用处吗?

生1:可以量物体。

生2:可以画线。

冯海姝:很对!直尺可以用来量长度、画横线。

冯海姝:我们来看看直尺上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线。

冯海姝:非常好!我们看到直尺上有数字,一起来读:0、1、2~10。直尺上还有一些竖线,有长有短,是刻度线。尺子上还有cm,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生:厘米。

冯海姝:对!cm是厘米的缩写,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大家看数字0和1之间的长度是多少?

生:1厘米。

冯海姝:是的,我们可以用1厘米表示。那1和2之间的长度呢?

生1:2厘米。

生2:不对。也是1厘米。

冯海姝:对。2和3呢?

生齐声:1厘米。

冯海姝:你们还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

生1:5和6之间。

生2:7和8之间。

生3:15和16间。

冯海姝:大家真棒!每两个数字之间都是1厘米。在课下,我还搜集到一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我们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书的厚度、面包片的厚度。(孔文欣演示)这就是我们组对尺子的了解。大家有问题吗?

生:没有。

冯海姝:谢谢大家!

《长度单位》学生报告

古代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世界上第一个测量长度的仪器就是人体,在人们发明尺子或其它衡量长度的装置之前,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进行简单比较。

1、腕尺、掌宽

肘是非常古老的人体尺寸,是指从肘到手指中指指尖的前臂长度,这段长度叫1腕尺

1腕尺=7掌宽

1掌宽=4指

2、指宽、指节、拃

1腕尺=2拃

(如右图)

3、步长、脚长

1步长实际上是两步(如右图)

脚长就是脚的长度。

4、古英国的巴利肯

1颗大麦粒的长度为1个巴利肯

3个巴利肯相当于现在的2.5厘米

《时间的印迹》课题案例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陈萌

课题:时间的印迹

课题类型:数学拓展性课题

课题的布置与指导

1、我国古代计时器,古代人是如何计时间的?

2、研究钟表的发展历程?

3.钟表的种类有哪些?

4、简单介绍钟表的结构.

课后研究及成果展示交流

课堂教学实录精彩片断:

主持人:刘子铭

研究人员:二年级三班全体

汇报人员:师葭希、张茹涵、牛乐沂、王翊臣(课下讨论后,优秀的研究人员)猜谜导入

刘子铭: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陈老师布置任务让我们研究关于时间的有关知识,同学们都做了深入的研究,首先有请张茹涵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钟表的发展史。

张茹涵:时间在不断的流逝,当他从指尖流走的那一刻你可曾感到过他的存在呢?当人们想要抓住时间的时候,他们开始寻找、创造可以表示时间的仪器。就这样时间的印迹—钟表出现了。人人皆知中国古代有伟大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但很少有人知道对人类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钟表,也是由中国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明的。世界著名的钟表大师、香港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激动地对记者说,经过数年的努力和求证,他提出的“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这一观点,已被世界钟表界认可。矫大羽说,中国古代有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这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器。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都不能称作钟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正是擒纵器工作时能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就是钟表与计时器的区别。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

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一边说一边播放课件)

通过学习钟表的历史,心中感受很深: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科技的发展是无限的。钟表的发明历史告诉我们在点滴的学习中要时刻注意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多动手,将来也能赶超历史,做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刘子铭:现在就有师葭希同学具体给大家介绍古代人如何计时间的?

师葭希:大家好,刚才张茹涵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圭表、日晷和铜壶滴漏是我国几种最早的计时器。那我就具体说说:(介绍圭表、日晷怎么用,课件演示)刘子铭:人类太伟大了,现在我们来听听牛乐沂带来的精彩报告。

牛乐沂:你知道吗?钟表是钟和表的统称。其实它们是不一样的。钟和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机心直径超过80毫米、厚度超过30毫米的为钟;钟又分为挂钟和座钟。直径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称为怀表;直径37毫米以下为手表;直径不大于20毫米的,称为女表

现在手表保健常识:

(1)戴手表时,手上的汗水对表壳有破坏性,应经常用软布抹去汗水,以防止表被汗水破坏。

(2)不要随意打开表后盖,以免灰尘进入机芯影响手表的正常工作。

(3)不要将手表放在有樟脑丸的衣柜内,以免表油变质。

(4)不要将手表放在收音机、电视机上,以免磁化。

(5)长期存放不戴的手表,应每月上发条一次,使零件不会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以保证表的运转正常。

刘子铭: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钟表的内部构造吗?下面请王翊臣同学给大家讲解。 王翊臣:介绍钟表的结构。

刘子铭:欣赏钟表的图片

教学反思:

学习了《认识时间》,同学们对钟表产生的浓厚研究兴趣,第一天我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了研究任务:1、查找资料,整理钟表的方展历史。2、我国古代计时器,古代人是如何计时间的?3.现在钟表的发展和钟表的种类有哪些?4、简单介绍钟表的结构.

这一节课以学生为主,刘子铭同学的谜语来引出这节课的课题,以他为主,让几个优秀的研究成员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孩子们讲的很好,在课下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做好了总结。通过学习钟表的印迹,心中感受很深: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科技的发展是无限的。钟表的发明历史告诉我们在点滴的学习中要时刻注意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多动手,将来也能赶超历史。 《时间的印迹》学生报告 《钟表的历史》-----张茹涵 钟表的历史

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中国古代有日

晷(gui )、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它们都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都不能称作钟表。这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

器,钟表的前身

陕西出土的玉石日晷

印度将水钟做成了小船的样子

火钟示意图

宋朝的铜壶滴漏

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能报时打钟,它的结构已近似于现代钟表的结构,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所以,苏颂被后人称为钟表的鼻祖。

乔万尼·德·丹第被誉为欧洲的钟表之父。他用了16年的时间制造出一台功能齐全的钟,被称为宇宙浑天仪,它能够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运行轨迹,还可以对宗教节日和每天的时间有所反映,它于1364年开始被使用。宇宙浑天仪 欧洲第一台能报时的钟是1335年于米兰制成的。

1728到1759年,航海钟问世。1765年,自由锚式擒纵机构诞生。1797年,美国人伊莱·特里(Eli 年,英国的钟表匠贝恩发明了电钟。贝恩发明了电钟

1946年,美国的物理学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钟的原理。1948年,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钟,原子钟至今也是最先进的钟。它的运转是借助铯、氨原子的天然振动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内都能准确运转,误差十分小。最早的原子钟

机械表一览多种多样的现代钟表

通过学习钟表的历史,心中感受很深: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科技的发展

是无限的。钟表的发明历史告诉我们在

点滴的学习中要时刻注意观察生活,勤

于思考,多动手,将来也能赶超历史,

做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谢谢老师、同学们!

《我国古代计时器》-----师葭希

原始人凭天空颜色的变化、太阳的光度来判断时间。圭表、日晷和铜壶滴漏是我国几种最早的计时器。

圭表由“表”发展而来,它是根据正午时表影长度变化定节气、定年长的仪器。表是一根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竿子或石柱(汉以后改为铜制);圭则是测定表所投下日影长度的刻板;圭南北方向平放,与表相互垂直,合称为圭表。最初的圭和表是分开的。后来发现,在中原地区,正午时分表影总是投在表的正北方向,人们便采用和表同样的材料刻一平板,一头固定在表的基部,

另一头沿伸向北,并在这条平板上刻凿尺寸。这样,正午时分表影投到这条平板上,就可以直接从平板上读出表影的长度值了。 圭表是我国的一种古老计时器,年代久远。据记载,建于周代初期的“周公测景台”,作用即是“立土圭测日景(影),以验四时之气”。

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

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

标杆或石柱,叫做表;

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

板,叫做圭。

日晷由圭表演变而来,是利用一日之内表影的方向变化定时刻的仪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一根表(指针,称为晷针)和刻有时刻线的晷面。日晷按晷面所

放的位置不同,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立晷、斜晷等,最常见的是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是在石刻的圆盘(即晷面)中心安装一根铜制或铁制的指针,指针与晷面垂直。晷面放置在一个石台上,南高北低,与赤道平行,指针上端正指北天极,下端正指南天极。晷面的上下两面均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时辰,刻度均匀。太阳出来后,晷针的影子落在哪个时辰的刻度上,即说明此时是什么时辰。每年春分以后,取影计时看晷面上面的影,秋分以后看晷面下面的影。地平日晷的晷面水平放置,晷针不是垂直于晷面,而是呈倾斜状指向北天极。晷针与晷面之间的夹角为北

极星的地平高度,亦即当地的地理纬度。同时晷面上的刻度也不均匀。《隋书·天

文志》记载了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鄜州司马袁充发明的短影平仪(一种地平日晷),这是我国关于日晷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但实际上,日晷在我国使用的时间要比这早得多。

日晷

通过观测日影计时

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

影的位置以

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铜壶滴漏 ,圭表和日晷都是依靠阳光照射而取影计时,若遇晨、昏、阴天和雨雪便失去作用,而铜壶滴漏则克服了这些缺点,在任何天气下均可使用。铜壶滴漏又称漏壶、漏刻等,它是古代利用水的流速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漏壶,是在壶底或靠近壶底部凿有小孔,水从小孔逐渐滴漏下去,用以计时。铜壶滴漏起初是用一只漏壶,壶中置一箭杆,箭杆上刻有刻度,看水退到哪一刻度,就知道是什么时刻了。以后经过不断改进,用壶的数量逐渐增加。有一种铜壶滴漏,用四只铜壶,自上而下互相叠置。上面的三只铜壶底部都有小孔,最上面的一只铜壶盛满水;最下面的一只铜壶底部封闭,没有小孔,壶内插铜尺一把,尺上划分12个时辰(从下而上,由子至亥),铜尺前有一只木制浮箭,插在箭下的浮舟上。当水由最上面的一只铜壶依次滴漏到最下面的铜壶内时,随着壶内的水逐渐增多,浮舟逐渐上浮,从而使舟上的浮箭也逐渐上升,根据箭头指向铜尺的时辰刻度,即可计算出时间。

漏壶的制作,相传始于黄帝时期。有关漏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成书的《周礼·夏官司马》,上面有挈壶氏条,记载了当时漏壶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凡军事,悬壶以序聚柝。”意思是在军事行动中,用漏壶来定敲梆子的时间。用铜壶滴漏计时守时,不但

在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起过重要作用,对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也做

出过杰出贡献。一些重大的天文发现,与用铜壶滴漏计时守时有密切关系。铜壶滴漏在我国使用的时间很长,直到明代我国有了钟表以后,使用才越来越少,最后完全被钟表所取代。

漏刻

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

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

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

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小学同学看的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小学同学看的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二年级数学小故事小学同学看的》的内容,具体内容:多了解一些数学小故事,能够让我们大家在欢乐中,增加对于数学的认识,提高我们的数学学习意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篇1:阿拉伯... 多了解一些数学小故事,能够让我们大家在欢乐中,增加对于数学的认识,提高我们的数学学习意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篇1: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有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当数学老师的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么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妈妈对吗?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可以写成。后来,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触,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它们很简单,于是在自己的国家开始广泛使用并且把他传到全欧洲。就这样,它们慢慢地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种数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们也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

伯数字。 小明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小明和妈妈都笑了。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篇2:自己身体的计算器 我们身体真的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家长可能不理解,但是很多小孩子很快就能学会。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像下表中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像上图所示那样,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篇3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篇4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

数学故事(一二年级)

数学故事(一、二年级适用) 1、比大小(10以内大小的比较) 有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数字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数字娃“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数字娃“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俩合在一起比他大。”这时“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2、动物城(对称图形) 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蜻蜓,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 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呢 3、小芳下岗后去了一家搬运公司打工,公司的老板让她搬运瓷器。一天,小芳不小心将一箱瓷盘打碎了一些,老板要求小芳按100只瓷盘的价钱赔偿。小芳明知这是老板有意敲诈她,可是面对着一堆碎片,又不知道打碎了几只,怎么办呢一旁的小李看不下去,走过来说:“我有办法知道打碎了几只瓷盘,只要你称一下碎瓷盘的重量,再称一下一只瓷盘的重量,用碎瓷盘的重量除以一只瓷盘的重量,就可以知道打碎了几只瓷盘。”小李的一番话,立即使小芳躲过了一次敲诈。从此她俩成了好朋友。

4、有一次,我被一道很奇怪的题吸引住了,红孩儿给那吒写了一封信,信上有这样一道题,如果那吒在一个小时之内答出来,并把信送回来,红孩儿就出来应战,否则就关门不见他。题目如下:(1)1+1=20(2)30+30=1(3)1=10(4)100=1(5)1=1000 哪吒经过仔细思考,发现了其中的规律,用了十分钟。这时,我也想起来了,这好象是我最近学过的数学知识。啊!我明白了,它们的单位是不同的,我算出来用了十二分钟,还要向那吒学习呢,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1分米+1分米=20厘米30秒+30秒=1分钟1厘米=10毫米100毫米=1分米 1吨=1000千克 哪吒迅速的回了信,红孩儿也说话算话,开了洞门,和那吒大战了一天一夜…… 5、分羊 两个牧羊人聚在一起,甲对乙说:“要是你给我一只羊,我的羊数就比你的羊数多一倍。”而乙回答他说:“不,最好你给我一只羊,那样我们两个人的羊数就相等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算出他们每个人究竟有多少只羊了吗 6、很久很久以前,数学王国里乱糟糟的,没有任何秩序。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中称王称霸,而且他们彼此之间总是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字天使看见这种情况很生气,于是就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要求他们一定要让王国变得有秩序起来。 三个小天使来到了数学王国,0~9十兄弟轻蔑地盯着他们,“9”问道:“你们三个是干什么的我们的王国不欢迎你们。”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测 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专项训练 姓名()分数() 一、填一填,你能行!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量一个物体长度,一般把尺的( )刻度对准物体左端。 3、1米=( )厘米 4、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5、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身高120( )。黑板长4()。 操场跑道400( )。 手指宽1()。 6、在( )里填上“>”、“<”或“=”。 3米( )3厘米30厘米()29厘米 1米( )100厘米3米( )2米75厘米 7、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米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60厘米-16厘米=( )厘米 1米-12厘米=( )7厘米+8厘米=()厘米 30米+6米=( )米21米-4米=( )米 90厘米+10厘米=()厘米=( )米 二、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5、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 ) 6、5厘米比2米长。 ( ) 7、一根电线杆高8厘米。 () 8、一本书厚3米。() 9、比38厘米短8米是30厘米。() 10、教室宽6米。() 三、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 )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四、动脑筋。 1、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 )厘米。 2、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 )次。 3、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 )米。 五、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⑴3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⑵4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六、解决问题。 七、1、爸爸今年42岁,小红今年比爸爸小24岁,20年以后爸爸比小红大多少岁? 八、2、红红拿12元钱买乒乓球和小皮球,如果两种球都要买到最多买几个球最少买几个球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内容:长度单位) 填一填。

【免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趣味计算小故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趣味计算小故事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 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 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

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3篇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1、直接写出得数。 31+47= 720÷6= 900×5 46-18= 380+530= 680÷4= 16×6= 710-420= 810-490= 80÷5= 120×7= 340+270= 700-50×6= 420÷2×3= (74+26)×4= 100×2+3= 700-400+200= 180÷(3×3)= 2、填空。 (1)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后算()。 (2)差是590,减数是380,被减数是()。 (3)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4)三角板有三个角,其中一个角是()角。 (5)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 (6)小玲早上7:00到校,11:00放学,她上午在校()小时。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3)时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

分。………………………………() (4)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用坚式计算,并验算。786+48295040-3827 1090×86125÷6 5、递等式计算。 2976+674-3259309×7÷3 1527-4048÷8418×6+3604 (582+6467)÷74180÷(119-115) 379×(207-199)7614-(2164+871) 6、在〇里填上>、349+768〇768+349 60分〇1小时 2612-943〇2612-843 3分〇300秒 540÷6〇540×6 5小时〇50分 7、列式计算。 (1)比5100少2895的数是多少? (2)629的4倍是多少? (3)一个数的9倍是7209,这个数是多少? (4)7除7016,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8、应用题。 (1)学校修建围墙,第一天运来砖4560块,比第二天多运960块。两天共运来砖多少块? (2)玩具厂去年计划生产玩具熊猫6700只。实际上半年生产3976只,下半年生产4054只。超过计划多少只?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村长慢羊羊、暖羊羊、懒羊羊和美羊羊被抓了。喜羊羊和沸羊羊要去狼堡救他们。灰太狼可不想这么容易让他们把村长救回去。灰太狼设了一些数学难关阻拦他们,如果做错一题,他们就会中埋伏。 第1关、镜子题 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树上挂着一面镜子。镜子里,灰太狼指着一座钟,钟上的时间是10点50分。灰太狼说:“你们知道真正的时间吗如果你们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就是笨蛋,如果你们知道怎么做,你们这些羊还是笨蛋!”沸羊羊想了很久,说:“在镜子里看到的时间,不就是10点50分吗”喜羊羊说:“镜子里看到的物体跟实际物体是相反的。”沸羊羊说:“那会不会是2点20分呢”喜羊羊说:“不。实际的时间和镜子里的时间加起来是12点。”沸羊羊也开窍了,说:“我明白了,实际时间是1点10分。” 第2关、2步应用题 喜羊羊和沸羊羊刚刚走完一公里,又看到树上贴着一张纸,旁边有个电视机。电视机里渐渐地浮现出灰太狼的身影。灰太狼说:“能在这里见到你们,说明你们通过了第一关。不过,那道题太容易了,连小学生都会做。第二道题你们肯定做不出来。”沸羊羊被激怒了:“我们肯定做得出来,灰太狼,走着瞧!”灰太狼说:“哈哈哈哈,多一点愤怒,那才好玩呢!”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纸上面写着:“小白兔采了60个蘑菇,现在只剩下48个,它还要几天就能把蘑菇吃完”喜羊羊和沸羊羊说:“这是什么题啊,它还缺少一个条件呢!”喜羊羊说:“咱们找找,旁边有什么线索。”喜羊羊和沸羊羊仔细观察,发现纸的背面写着,这是一道2步应用题。他们就说:“小白兔采了60个蘑菇,它每天吃6个,现在只剩下48个,它只需8天就能把剩下的蘑菇吃完。” 第3关、年龄题 喜羊羊和沸羊羊他们又走了一公里,说:“现在怎么看不到题了呢”他们四处找,发现有棵大树,树里有个洞,洞里有张纸,还有个对讲机。对讲机显出灰太狼的样子,灰太狼拿起一本书,把书撕烂说:“什么,你们居然通过了第二关。你们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这第三关,你们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纸上面写着:“妈妈的年龄是36岁,是骄太狼的2倍,爸爸的年龄比骄太狼多22岁,请问爸爸的年龄是几岁”沸羊羊说:“这种题难不倒我。爸爸不就是94岁吗骄太狼的年龄是36*2=72,爸爸的年龄是 72+22=94!”喜羊羊说:“不,你再看一看!”沸羊羊再看了一遍,说:“没有做错啊!”喜羊羊说:“这里的意思说,妈妈的年龄是骄太狼的2倍,不是骄太狼的年龄是妈妈的2倍。正确的解题方法是36除以2等于18,18加22等于40,得出爸爸是42岁,而不是94岁!”沸羊羊说:“我真粗心,以后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第4关、逻辑推理 喜羊羊和沸羊羊走了一个悬崖峭壁前面,发现前面有三条独木桥。旁边有一张纸,上面说“你们来到这里,证明你们过了第三关。不过,这第四关可是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填空题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3.“厘米”可以用()表示;“米”可以用()表示。 4.1米=()厘米;1米-30厘米=();40cm+60cm=() 5.70厘米 7米 50m 50cm 2米200厘米 6.线段是()的;有()个端点;连接两点只能画()条线段。 7.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的地方就是3厘米;从尺的3cm开始画起;画到10cm的地方;就是()。 8.数学书长26();一棵大树高6();小明高1()32()。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笔算加法:(1)()对齐;(2)从()位加起;(3)如果个位相加满十;向()位进1。

10. 笔算减法:(1)()对齐;(2)从()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向()位退1;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11.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差是()。 12.一个数减去();还得原数。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14.角的大小跟两边()无关;跟两边()有关;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 15.用放大镜观察一个角;放大镜里看到的角跟原来的角相比;()。 16.画角的方法:先画一个();再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出()条笔直的线;就形成一个角。 17.我们学过的角有()角、()角和()角;比直角小的角叫()角;比直角大的角叫()角。 1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来比一比。 19.一个正方形有()条线段;有()个直角;一块三角板上有1个()角、2个()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20.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法来计算。比如2+2+2=6可写成();读作();可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数学小故事100字(12篇)

《数学小故事100字》 数学小故事100字(一): 《数学小故事100字》 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数学小故事100字(二): 《数学小故事100字》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 数学小故事100字(三): 《数学小故事100字》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小故事100字(四): 《数学小故事100字》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数学小故事100字(五): 《数学小故事100字》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小故事100字(六): 《数学小故事100字》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试卷二年级下第二单元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试卷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总分 120分完成时间 60分钟) 一、填一填。(46分,第8题8分,第12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一百一十五写作:();四百零六写作:();二百写作:()。 2、18个十是();10个一百是()。 3、个位和十位都是0,百位是8的数是();一个数,百位上是7,十位上的数比百位少2,个位上的数比百位多2,这个数是()。 4、 5个百和6个十合起来是();5个百和6个一合起来是()。 5、980里面有9个()和8个()。908里面有8个()和9个()。 6、方框里最小填几。 4□6>436 □00>584 380<□90 □54>645 7、999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8、 100块 30块 =-= =-= 9、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10、在○里填上“>”、“<”、“=”。 99○101 990○909 599○597 800○九百 66○666 32÷8○2×2 11、找规律填数。 (1)996、997、998、()、();

(2)950、900、850、()、(); (3)919、828、737、()、(); 12、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56 75 635 465 654 13、用3、8、2三位数组成不同的三位数,每个数只能用一次,组成的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二、算一算。(16分) 720-20= 600+400= 500+60= 200+50=280-70= 80+400= 30÷5= 40+300=980-900= 1000-100= 60÷8= 90-9=800+200= 700-300= 750-500= 80+50= 三、选一选。(8分) 1、与700最接近的数是()。 ①598 ②703 ③698 2、小刚、小林、小明、小华、小勇五人进行800米跑步比赛。小明遥遥领先于小华和小刚前跑到了终点,小林是紧跟着小明跑到终点的,小勇跑得比小明快。()获得了冠军。 ①小明②小林③小勇 3、下面各数中的“5”,表示“5个百”的是() ①531 ②135 ③351 4、小芳有97张画片,小刚比小芳的画片张数多得多, 小刚有多少张画片?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二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数学教学小故事 陈莹莹 在教育战线上我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学生的爱也与日聚增,表现在上课时我尽量让学生做到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大胆发言。我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在讲课时注重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尽量做到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能懂得其中的道理,有很多知识点利用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地方,我就多举几个例子,让他们去解答,直到学生们认为“我学会了”,再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时,尽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然后让学生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老师再讲解学生不知道或者是不明白的新的知识点和必须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要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没有课的时间给学生补缺补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

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我在教长度单位时单位之间的进率时,让学生伸出大拇指说千米,伸出食指时说米,伸出中指时说分米,伸出无名指时说厘米,伸出小指时说毫米。而且还依次说出他们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就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在以后的日子里如学习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人民币单位、体积单位,只要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后,就能够“联想”到长度单位的手法和长度单位进率以及单位之间的互化,这样学生学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例如:在教学学生认方位时,让学生伸出右手向上指表示北,嘴里同时说出上北,向下指表示向南,嘴里同时说出下南,左手向左放平表示向西,嘴里同时说出左西,右手向右放平表示向东嘴里同时说出右东……用手势立即就可以表示出八个方向,学生们学的就既轻松又愉快。在教学中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来认识方位。例如我在教学“试商”的方法时,先经过两道例题计算后,请学生思考:对除数四舍时商会怎样?如何用手势表示,对除数五入时商会怎样?如何用手势表示?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最后我们一致确定,认为四舍法调商,可以设为先伸出四指,然后一弯,再伸出大拇指,接着再转换为

二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数学教学小故事 高蕾 在教育战线上我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学生的爱也与日聚增,表现在上课时我尽量让学生做到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大胆发言。我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在讲课时注重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尽量做到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能懂得其中的道理,有很多知识点利用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地方,我就多举几个例子,让他们去解答,直到学生们认为“我学会了”,再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时,尽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然后让学生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老师再讲解学生不知道或者是不明白的新的知识点和必须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要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没有课的时间给学生补缺补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

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我在教长度单位时单位之间的进率时,让学生伸出大拇指说千米,伸出食指时说米,伸出中指时说分米,伸出无名指时说厘米,伸出小指时说毫米。而且还依次说出他们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就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在以后的日子里如学习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人民币单位、体积单位,只要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后,就能够“联想”到长度单位的手法和长度单位进率以及单位之间的互化,这样学生学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例如:在教学学生认方位时,让学生伸出右手向上指表示北,嘴里同时说出上北,向下指表示向南,嘴里同时说出下南,左手向左放平表示向西,嘴里同时说出左西,右手向右放平表示向东嘴里同时说出右东……用手势立即就可以表示出八个方向,学生们学的就既轻松又愉快。在教学中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来认识方位。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的有趣,对知识点掌握的又快又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的数学知识扎实,喜欢学习数学知识。一位学生说:“上了李老师的数学课,很有趣味性,我越来越喜欢做数学题了。”我听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着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 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 个头;从下方数,有94 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 只变成了47 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所以,脚的总只数47 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 12 (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 12= 23 (只)了。 这个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实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篇二】 如果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的水,有两个空的水壶,分别能够装5升和6升的水,那么,怎样样用这两个水壶来从池塘里取得 3 升的水呢? 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壶装满水,然后倒到六升的水壶里面,这个时候,再将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壶里面,六升的水壶就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还有四升的水。然后把六升的水壶的水倒掉,把五升的水倒在六升的水壶里,这个时候,六升的水壶就只有

四升的水了,然后将五升的水壶装满,装到六升壶里去,然后六升的壶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就剩下我们要的三升水了。 一个农民带了三只小兔子去集市,每只小兔子大概有3~4 千克, 但是,农夫的秤只能够秤 5 千克,农民,如何实行称量呢? 答案是:先把三只放到一齐来称,然后拿出一只,称量之后算差即可。 【篇三】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 4”。 一天,小“ 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 4”说:“你应付1元5角 4 分。” 小“ 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样付呀?”小“ 4” 忙说:“这4 分钱你不用付了。”小“ 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 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凡是 4 分钱或4 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 5 分或 5 分钱以上,那就收 1 角钱。” 小“ 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小“ 3”高兴地说:“多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个性喜欢4。”“ 25”跑过来说,“因为 25X 4=100,算起来比较简便,例如:25X 87X 4=25X 4X 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 “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欢4。”原先是“ 29”。 “ 25” 忙问道:“咦,你怎样也会喜欢‘ 4'了?”“ 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明白了,一般年份里的 2 月份都是28 天,只有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务必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 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 4'的用处可真大呀!”“ 25”赞叹道。 这位“ 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应用题练习4 姓名() 1.小勇捡了21个贝壳,小英捡了32个,小英比小勇多捡了多少个贝壳? 2.人工野鸭岛今年有53只野鸭,去年比今年少18只。去年有多少只? 3.一班有33让你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比一班多4人。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4.育才小学有21名男教师,39名女教师。一共有多少名教师?蓝天小学有45名教师,比育才小学少多少名? 5.二(1)班有27幅画,二(2)班有36幅。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幅画?已经贴好了41幅,还剩多少幅没贴好? 6.运走了18箱橘子,还剩下29箱橘子。一共收了多少箱橘子?还收了43箱柚子,橘子和柚子一共收了多少箱? 7.教育大楼高38米,文化大楼比教育大楼高13米。文化大楼高多少米?科技大楼比文化大楼还要高5米,科技大楼高多少米? 8.孵小鸭需要28天,孵小鸡比小鸭少用7天。 (1)孵小鸡要用多少天?(2)孵小鹅比孵小鸡多用9天,孵小鹅要用多少天? 9.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 (2)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应用题练习5 姓名() 1一套邮票共6枚,4套邮票有多少枚? 2.二年级举行摄影展览,如果每个班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 3.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4.小林家阳台上的地砖,横着看每行是6块,竖着看每列是4块,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5.刘奶奶家养了两种不同的鸡,一种有3只,另一种有6只,还养了3中不同的鸭子,每种有6只。 (1)六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鸡? (2)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鸭子?

(完整word版)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第三册 数青蛙童谣 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小朋友,你还能接着数再数下去吗?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

“大九九”。 关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设立招贤馆征集各方面的人才,等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应征。过了一年后才来了一个老百姓,他把九九歌献给齐桓公。齐桓公觉得很可笑,就说:“九九歌也能拿出来表示才学吗?”这个人回答说:“九九歌确实够不上什么才学,但是您如果对我这个只懂得九九歌的老百姓都能重礼相待的话,那么还怕比我高明的人才不会接连而来吗?”齐桓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把他接进了招贤馆。果然不到一个月,四面八方的贤士都接踵而至了。 镜子题 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树上挂着一面镜子。镜子里,灰太狼指着一座钟,钟上的时间是10点50分。灰太狼说:“你们知道真正的时间吗?如果你们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就是笨蛋,如果你们知道怎么做,你们这些羊还是笨蛋!”沸羊羊想了很久,说:“在镜子里看到的时间,不就是10点50分吗?”喜羊羊说:“镜子里看到的物体跟实际物体是相反的。”沸羊羊说:“那会不会是2点20分呢?”喜羊羊说:“不。实际的时间和镜子里的时间加起来是12点。”沸羊羊也开窍了,说:“我明白了,实际时间是1点10分。”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村长慢羊羊、暖羊羊、懒羊羊和美羊羊被抓了。喜羊羊和沸羊羊要去狼堡救他们。灰太狼可不想这么容易让他们把村长救回去。灰太狼设了一些数学难关阻拦他们,如果做错一题,他们就会中埋伏。 第1关、镜子题 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树上挂着一面镜子。镜子里,灰太狼指着一座钟,钟上的时间是10点50分。灰太狼说:“你们知道真正的时间吗?如果你们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就是笨蛋,如果你们知道怎么做,你们这些羊还是笨蛋!”沸羊羊想了很久,说:“在镜子里看到的时间,不就是10点50分吗?”喜羊羊说:“镜子里看到的物体跟实际物体是相反的。”沸羊羊说: “不。实际的时间和镜子里的时间加起来是12点。”“那会不会是2点20分呢?”喜羊羊说: 沸羊羊也开窍了,说:“我明白了,实际时间是1点10分。” 第2关、2步应用题 喜羊羊和沸羊羊刚刚走完一公里,又看到树上贴着一张纸,旁边有个电视机。电视机里渐渐地浮现出灰太狼的身影。灰太狼说:“能在这里见到你们,说明你们通过了第一关。不过,那道题太容易了,连小学生都会做。第二道题你们肯定做不出来。”沸羊羊被激怒了:“我们肯定做得出来,灰太狼,走着瞧!”灰太狼说:“哈哈哈哈,多一点愤怒,那才好玩呢!”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纸上面写着:“小白兔采了60个蘑菇,现在只剩下48个,它还要几天就能把蘑菇吃完?”喜羊羊和沸羊羊说:“这是什么题啊,它还缺少一个条件呢!”喜羊羊说:“咱们找找,旁边有什么线索。”喜羊羊和沸羊羊仔细观察,发现纸的背面写着,这是一道2步应用题。他们就说:“小白兔采了60个蘑菇,它每天吃6个,现在只剩下48个,它只需8天就能把剩下的蘑菇吃完。” 第3关、年龄题 喜羊羊和沸羊羊他们又走了一公里,说:“现在怎么看不到题了呢?”他们四处找,发现有棵大树,树里有个洞,洞里有张纸,还有个对讲机。对讲机显出灰太狼的样子,灰太狼拿起一本书,把书撕烂说:“什么,你们居然通过了第二关。你们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这第三关,你们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纸上面写着:“妈妈的年龄是36岁,是骄太狼的2倍,爸爸的年龄比骄太狼多22岁,请问爸爸的年龄是几岁?”沸羊羊说:“这种题难不倒我。爸爸不就是94岁吗?骄太狼的年龄是36*2=72,爸爸的年龄是72+22=94!”喜羊羊说:“不,你再看一看!”沸羊羊再看了一遍,说:“没有做错啊!”喜羊羊说:“这里的意思说,妈妈的年龄是骄太狼的2倍,不是骄太狼的年龄是妈妈的2倍。正确的解题方法是36除以2等于18,18加22等于40,得出爸爸是42岁,而不是94岁!”沸羊羊说:“我真粗心,以后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第4关、逻辑推理 喜羊羊和沸羊羊走了一个悬崖峭壁前面,发现前面有三条独木桥。旁边有一张纸,上面说“你们来到这里,证明你们过了第三关。不过,这第四关可是有巨大风险的。我在桥下面准备了3口锅,如果你们做错了,就会掉到悬崖下面,变成羊肉火锅!”沸羊羊说:“灰太狼,我们不会让你得惩的!喜羊羊说:“没错!”喜羊羊和沸羊羊又看到一张纸,上面写着小明、小刚和小红各拿着一本书,书名是《语文》、《数学》和《品德》。已知,小明拿的不是《语文》,小刚拿的又不是《语文》又不是《数学》,请问谁拿的是《数学》?小明的编号是1,小刚的编号是2,小红的编号是3。谁拿着数学书,就走他的编号的桥。沸羊羊说:“灰太狼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

2017-2018苏教版2二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全套试卷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 2.第二单元使用 3.第三单元使用 4.第四单元使用 5.第五单元使用 6.第六单元使用 7.第七单元使用 8.第八单元使用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2017年秋学期苏教版二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计算题(共35分) 1.直接写出得数。(20分) 39-6=4+17=19-11=14-4+25= 7+6=20+65=34+8=16+9+3= 31-5=47-6=45-30=50-7-30= 28+9=73+7=4+66=37-10+9= 50-3=43-5=93-4=18+10-7= 2.用竖式计算。(15分) 9+48=40-22=91-35= 12+49-38=89-34+18=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7分) 1.在68、46、67、64、69、76中,个位上是6的数有()和(),十位上是4的数有()。在这些数中,()是单数,()是双数。

2.100里面有()个十。 3.70比()大1,比()小1。 4.比85多5的数是(),比85少5的数是()。 5.找规律填数。 (1)1、4、7、10、()、()、()。 (2)81、72、63、()、()、()。 6.在○里填上“>”“<”或“=”。 73○3751-2○5350○43-762-2○62-6 99○10049+9○4022○43-2157-4○57+4 7.一根长绳原来长20米,第一次剪去5米,第二次剪去10米。现在这根绳比原来短了()米。 8.小红有20颗糖,小亮有10颗,小亮比小红少()颗。小红给小亮5颗后,两人现在一共有()颗。 三、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画“√”(每题2分,共6分) 1.哪个算式最接近80? 2.学校体育室里的个数比50个少一些。有多少个篮球? 3.90个小朋友去参观动物园,选坐哪两辆车比较合适? 四、操作题(每空1分,共6分) 1.第2行画苹果,要求苹果的个数比桃少2个。

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交给了东海龙王,东海龙王请来了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和他的大将们一起看管四件宝贝,并告诉哪吒,想取回宝贝,就得闯过一道道难关.哪吒为了拿回自己的宝贝,独自一人闯水晶宫.此故事就是哪吒在取宝过程中发生的. 哪吒告别了父母,采用“避水法”,向水晶宫游去,来到海底,见到一座雄伟的宫殿,上面悬挂着一块水晶牌,上面用珍珠镶嵌着三个字“水晶宫”,哪吒刚想进入宫中,忽然从四面八方跳出来许多虾兵蟹将,排成一列,为首是就是巡海大将“夜叉”,只见夜叉手持“戟枪”恶狠狠的说:“哪吒,哪里去?”哪吒回道:“我到水晶宫取拿回我的宝贝.”夜叉一听哈哈大笑道:“想进水晶宫,得先过我第一关,不过今天我不用武力,出道题目考考你,如果你答对了,就让你进宫.答不出来,就别想进入宫中.” 哪吒也不想和他打仗说道:“行!你问吧.”夜叉:“现在连我在里面共有54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有武器,而且顺序都是按戟.斧.弓.刀.枪.剑排列的,你说说,排在最后一位的人手里拿的兵器是什么?” 哪吒无法看到排在最后一位手里拿的兵器,想了想说:“剑!”夜叉:“你看不到,是怎么知道的?”哪吒笑着说:“这难不住我,

你们一共有6种兵器,而且是按戟.斧.弓.刀.枪.剑的顺序排列的,因为6×9=54,说明你们按戟.斧.弓.刀.枪.剑正好排列了9次,那最后一位一定是剑.”夜叉听后,只能乖乖让开道路让哪吒进入了水晶宫. 二年级趣味数学:开门密码 20:09

哪吒闯过了巡海大将“夜叉”这一关,刚想进入水晶宫,突然从宫门里射出许多暗器,哪吒急忙后退几大步,灵活的躲过了暗器,再想进入宫中时,却发现宫门已关上了,哪吒愤怒的责问夜叉:“为什么关门?钥匙在哪里?不然我砸碎大门!”夜叉冷笑道:“此宫门用最硬的钻石做成的,就是用孙悟空的金箍棒.太上老君的金钢圈也休想击破此门,唯一开启的方法是正确输入开门密码.”说完夜叉带着他的虾兵蟹将走了.哪吒果真在宫门上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算式:码 密码 门密码 +开门密码 2 0 0 0 “开”表示( );“门”表示( );“密”表示();“码”表示( ) 哪吒想了想,很有信心的在“开”后面写下“1”;在“门”后面写下“4”;在“密”后面写下“6”;在“码”后面写下“5”. 哪吒刚写完,只见宫门缓缓的打开了. 二年级趣味数学:龟丞相的问题 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