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基本认识、安全接种和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麻疹疫苗基本认识、安全接种和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麻疹疫苗基本认识、安全接种和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麻疹疫苗基本认识、安全接种和预防接

种异常反应处理

胡亚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麻疹是全球性的疾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在使用麻疹疫苗(MV)前,每人一生均要患一次麻疹。因此,平均每年麻疹发病数应等于出生人口数。估计全球每年约发生麻疹1亿例以上,死亡数百万人[1]。在未进行广泛预防接种前,每隔1~2年流行一次,我国麻疹发病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或第二位,城市流行的发病率在2000/10万以上,自1996年广泛使用麻疹疫苗后,骤降至100/10万以下[2-3]。尤其是1978年开展计划免疫后,麻疹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报告发病率为4.48//10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4]。但目前麻疹仍造成大量儿童发病或死亡[5]。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麻疹病毒的认识及对麻疹疫苗的要求均有新的进展。

关键词: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过敏、预防

一、麻疹疫苗基础知识

麻疹疫苗简介:

目前应用的为皮下注射减毒活疫苗,系由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培养制成。

常规免疫策略:初免年龄为8个月龄的儿童,18~24月龄再注射1针作为复种。

本次强化免疫策略:1994年3月1日至2008年7月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无论以往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均需接种1针次麻疹疫苗。

注意事项

1.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变紫(瓶体有微细裂纹)、变黄(有杂菌生长)、溶解不好等情况,均不可使用

2.消毒皮肤用75%酒精,待干后注射。禁止使用碘酒消毒。

3.注射免疫球蛋白后4周方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麻疹疫苗后至少2周才可注射免疫球蛋白。

二、安全预防接种

安全预防接种目的:

1、对受种者安全;

2、对实施者安全;

3、对环境安全。

怎样做才实现安全预防接种

1.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实施预防接种。

2.熟练掌握正确的预防接种技术操作。

3.加强工作责任心。

接种

1、预诊

核实受种对象:

1.查验接种证、摸底登记册,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接种对象。

2. 询问并记录儿童健康状况。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应提出医学建议并记录。

2、接种

(1)告知家长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2)再次核对受种儿童基本情况;

(3)消毒皮肤 (严禁用含碘消毒剂);

(4)接种。(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3、登记

(1)在接种证上填写疫苗名称、针次、批号、接种时间、接种单位、接种者签名等;

(2)录入电脑

4、留观

告知家长或其监护人,儿童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和处理

5、接种现场疫苗管理

接种后工作:

1、清洁冷藏容器。

2、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3、镊子、治疗盘等器械按要求灭菌或消毒后备用。

4、记录疫苗的使用及废弃数量,剩余疫苗按以下要求处理:

(1)废弃已开启的疫苗。

(2)冷藏容器内未打开的疫苗做好标记,放回冰箱保存,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3)清理核对接种告知书和预防接种证,及时录入电脑。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麻疹疫苗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及其潜伏期

一过性发热、皮疹等反应 6-12天

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 24小时内(通常1-2小时)

血管性神经性水肿、惊厥 10小时内

休克/虚脱(HHE) 12-48小时

癫痫发作(诱发) 7-12天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5-35天

脑炎/脑病 3—5天,长至7-12天

神经炎 5—7天或长至28天

(一)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是由致敏原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的症侯群。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在接种含有微量鸡胚细胞、小牛血清的麻疹、风疹和乙脑疫苗时可能会发生。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1. 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分钟至30分钟内发生(个别可达1~2小时,一般不超过4小时)

2. 首先出现全身发痒,随之出现局部或全身广泛性的红疹或荨麻疹、水肿等皮肤症状

3. 以后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等,甚至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导致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4.脑节率障碍,发生昏迷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如救治不当可致死亡

?处理

1、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为0.33ml(1/3支)。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0625ml(1/16支);2-5岁为0.125ml(1/8支);5-11岁为0. 25ml(1/4支);11岁以上为0.33ml(1/3支)。必要时重复注射。注意:如受种者有心脏病史,应请专科临床医生紧急会诊。

2、吸氧、输入皮质激素、口服或注入抗组胺药。

3、由于过敏性休克为低血容量性,就地处理或搬运时均需采取头低足高位,并立即输氯化钠溶液。以尽快扩充血容量。严重情况下需行心肺复苏急救。

4、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止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二)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

●皮疹可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多少不一,在不同部位引起不同症状和后果。

●常见的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皮疹,表现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俗称“风疹块”。

●荨麻疹发生眼睑或结合膜可妨碍视觉;

●发生视神经周围可导致视力减退或复视,甚至一过性失明;

●发生在尿道可致尿闭;

●发生在呼吸道可出现喉头水肿、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也可引起心悸、心率加快、心率紊乱心电图异常;

●发生在胃肠道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三)晕厥

原因

受种者在接种时,由于过度精神紧张,而造成暂时性脑供血减少或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脑缺氧或神经元能量代谢障碍而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

由于情绪紧张、恐惧心理造成;受种者在接种时适逢空腹、疲劳,注射地点气温高,空气不流通

类型

(1)晕厥样感觉:表现为短暂的意识模糊状态,伴有眩晕、恶心、苍白与站立不稳,或称为晕厥前兆

(2)真正的晕厥:常由晕厥样感觉发展而来,意识丧失可持续数秒或数分

(3)惊厥性昏厥:意识丧失持续时间长,并伴有短暂而轻度的肢体与躯干阵挛性抽动及面肌抽搐,但很少呈全身性痉挛性惊厥,可伴有尿失禁

具体处理方法

1、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做好接种前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受种者在接种前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接种时的思想紧张和恐惧;避免在空气不通畅场所接种;注射时避免一过性刺痛而引起晕针。

2、排除干扰、疏散患者

一旦有个别异常反应病例出现,应及时疏散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不应集中处理。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反应面。

3、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如无需吸氧者吸氧、无需补液者输液等。

4、疏导为主、暗示治疗

正面疏导,消除恐惧心理,稳定情绪,防止顾虑,辅以药物治疗(不得使用兴奋剂),可酌情使用小剂量镇静剂。

5、仔细观察、处理适度

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学校和家长,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治疗工作。尤其要防止不明真相者谣言惑众。

参考文献:

1.楚金贵,曾秀芬、侯晓涛,等. 麻疹可能是全球候选或消灭的第三个传染病. 中国计划免疫,1995,1(7);13

2.上海第一医学院,武汉医学院主编. 流行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71-177.

3.王天根,魏承毓主编. 流行病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205-201

4.孟庆丽;计划外免疫如何选择[N];大众科技报;2001年

5. 基因疫苗防病——长期发展方向[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陈刚;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俞雪莲;新疆部分地区麻疹野病毒分离与基因型测定分析(2001~2002)[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8. 田建勇;太原市杏花岭区2000年~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的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

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 一、什么就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受种者接种疫苗后机体发生的损害并不一定都就是由接种疫苗引起怕,有的确实与接种疫苗有关:有的则与接种疫苗并无关系,只就是在时间上有关联;在机体损害的性质未明确前,这种情况称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就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这个定义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存在合理的时间关联性,即必须就是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 2、受种者机体产生一定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方面的损害或行为异常; 3、病例在就诊时接诊医生怀疑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有关。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类型 引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十分,经过调查分析,按其发生原因分为以下5种类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偶合症、事故、心因性反应、原因不明。 三、什么就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就是通过接种疫苗使受种者获得抗感染的免疫力。但就是,任何疫苗作为抗原,对人体来说,都就是一种大分子的或异体物质,

个别受种者接种疫苗后在发生正常免疫反应的同时产生一些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称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有关,它包括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两种。 四、什么就是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 在预防接种时或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称为一般反应,它包括局部反应与全身反应两种。其临床表现与强度随疫苗而异。 一般反应的特点: 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除个别人因机体差异反应略重外,多属轻微,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或生活。 反应过程就是一过性的而不就是持久性的,大多在2-3天即可恢复。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无后遗症。 一般反应,有人称为正常反应。认为没有反应,就没有效果;反应愈大,效果愈好,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接种疫苗后,有些反应可能就是建立免疫应答必须发生的条件,或者就是免疫应答本身的过程,这类反应可能就是不可能避免的。但过重的反应毕竟会给受种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并且可能带来危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质量的不断改进,一般反应就是可以避免与减少的。 五、发生预防接种局部一般反应的原因就是什么? 预防接种,如注射、划痕本身可造成简单而轻微的疼痛与局部组织损伤。

浅谈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浅谈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摘要】疫苗可以有效控制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对接种疫苗的个体是一种异物,接种后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病理变化及免疫反应等不良反应。本文以乙脑疫苗和卡介苗两种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例,探讨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表现与处理,以其能熟练应对各种疫苗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疫苗接种;乙脑疫苗;卡介苗;不良反应 疫苗的应用是20世纪医学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有效地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疫苗接种前后传染病病例数下降十分明显。但疫苗接种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作为儿科儿童保健人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与疫苗接种有关的问题,现选取两例就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表现与应对,与同行共同探讨。 1临床资料 1.1接种乙脑疫苗致过敏反应1例 1.1.1临床表现一儿童注射乙脑疫苗后,10min左右,突然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继而腹痛伴恶心呕吐的症状。视诊可见面部和躯干皮肤有过敏性皮疹。就诊时又出现意识模糊,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加重的表现。 1.1.2诊断根据表现,诊断为接种疫苗后的过敏反应。 1.1.3治疗立即给氧。对症治疗,应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改善微循环。由于抢救及时,患儿脱离危险,病愈。 1.2接种卡介苗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2.1临床表现一儿童注射卡介苗后,次日全身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就诊后见患者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全身可见弥漫性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伴有哭闹。实验室检查:WBC 4.2×109,Hb 99g/L,PLT 70×109/L。大便呈潜血实验阴性。 1.2.2诊断患者未注射疫苗前,无患病史,无服药物史,无家族病史。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卡介苗接种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疫苗接种后血小板减少发病机理多数资料认为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1]。 1.2.3治疗对症治疗,补液,青霉素抗感染,输血、止血,地塞米松激素治疗等。治疗18天,患者痊愈出院。

预防接种禁忌症

预防接种禁忌症 接种疫苗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对于正常机体来说都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疫苗说明书中,比较具体地规定了有某种疾患或处于某种特殊生理状态的人不能接种,这就是疫苗的禁忌症。 有以下情况的儿童一般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①患有皮炎、牛皮癣、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②体温超过37.5 C,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进行 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可影响免疫力的产生) ③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体质较差,患病器官不堪负重) ④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生) ⑤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制造免疫力的原料或形成免疫力的器官功能欠佳) ⑥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疫苗中含微量过敏原)

⑦如果小儿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须待恢复后两周,才可服用脊灰疫苗。(腹泻会使疫苗很快排泄,失去作用;腹泻若是病毒感染所致还会干扰疫苗发挥作用) ⑧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如丫球蛋白)的小儿,1月内不应接种麻疹疫苗。 ⑨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疫苗 种类禁忌症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后须至少留观20分钟) 乙肝疫苗 1.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2.对酵母成分过敏者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阳性者接种 本疫苗无效。 卡介苗 1.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者 2.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 3.患免疫缺陷症①.接种2?4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 润,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属正常现象,一般6?8周结痂;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常见不良反应处置原则 一般反应发生率 异常反应发生率

过敏性休克 ?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出汗、红斑,<24小时 –呼吸道症状:口腔、舌、咽或喉水肿 –心血管系统症状:低血压 –胃肠道症状:少见 –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抽搐、认识丧失等 ?本病起病、表现和进程不一 ?各系统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 ?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即发作-缓解-再发作

?治疗原则 –迅速处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持有效血液循环 ?肾上腺素使用 –肾上腺素1:1000(0.01mg/kg),0.01 ml/kg~0.3mg/kg,肌肉注射,如有需要可每15分钟重复一次。 ?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anaphylaxis without anaphylactic shock) 诊断:临床症状除休克外,常见下列一项或多项表现: 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鼻眼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发痒和结膜充血、流泪;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 处理:(1)轻症口服抗组胺药即可;(2)重症给予1:1000肾上腺素;(3)出现以下情况尚应给予特殊处理;伴支气管痉挛应吸入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喉水肿者立喷入或雾化吸入1:1 000肾上腺素,并可考虑皮质激素治疗;(4)抽搐者尽快用药物止惊;病情好转立转院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晕厥 临床表现

一般在免疫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 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学龄儿童,婴幼儿少见。 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晕厥易误诊为过敏性休克 晕厥与过敏性休克

常见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我们国家实行免疫规划制度,为了宝宝的健康,使宝宝免受常见传染病的侵扰,从宝宝出生开始,就给宝宝接种各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各种传染病,比如乙肝、水痘、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等。在接种疫苗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给宝宝带来伤害,给宝爸宝妈带来心理上的困扰,下面就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一下介绍。 我们一般把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分为两类,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过敏性皮疹,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异常反应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一、发热 发热是疫苗接种后一种常见的一般反应,偶合发热非常常见,即宝宝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

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疫苗发热,多数温度低,持续时间短,1-3天,不需任何处理即可痊愈,极少数会出现高热。偶合发热,温度可能会较高,持续时间长,必须进行治疗。 宝宝发热在≤37.5℃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宝宝发热>37.5℃或≤37.5℃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低热长期不退,也应及时就医。有热惊厥史的宝宝,低热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二、局部红肿 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红肿直径>30mm,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红肿也是疫苗接种后一种常见的一般反应。红肿直径<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红肿直径在15~30mm的局部反应,早期冷敷,用干净毛巾包住冰块或冰水混合物,敷于接种处,能让局部温度降低,会逐渐使血管收缩,减少组织充血,可消炎化痛,阻止硬结发生。红肿一般在24小时内就会达到高峰,红肿发展初期,症状不明显,家长很难发现。家长发现红肿,基本上已到极期。冷敷注意事项:1、时间不能持续过久,每敷20-30分钟应停一会再敷;2、经常观察皮肤变化,如发现皮肤苍白、青紫、麻木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公共卫生服务以人为本,健康呵护以爱为魂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从婴儿期以至成人,每个人都要接受数次的预防接种,尤其在婴儿期施打预防针的次数更多,已经成了幼儿预防保健项目中最重要的部份。然而,预防接种注射后,常有不少的反应与副作用,常让初为人父母者不知所措。 打预防针时应注意: 1.打防疫针前,应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 2.向医生说清孩子的健康状况,对发热,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恢复期、器质性疾病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等以后补种。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3.有明确过敏史和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不予接种。 4.孩子打过预防针后,要在接种场所休息15-30分钟,接种后如出现高热或其他接种反应,要请医生及时诊治。 5.回家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多喂些开水,如孩子有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6.有些疫苗需按一定的间隔时间连续接种多次才有效,所以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日期进行预防接种,不要半途而废。 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身体好的时候进行,如果正在患病可暂时不要接种,有接种的禁忌证者(见下述)不能接种。 1.如孩子腹泻时,不要服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空腹饥饿时,不宜注射预防针,以防止血糖过低而引起严重反应。 2.打针前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消除紧张害怕心理,鼓励孩子勇敢地接受注射。打针后要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预防针接种后,有的孩子会有不良反应,如何去处理这些反应,提供一些方法供家长们参考:1.卡介苗:注射部位可以照常沐浴,如果有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是注意不要弄破,如果不小心弄破了,只须擦干并且保持干燥。腋下淋巴结肿大如果直径超过一公分,应到医院检查。 2.乙型肝炎:轻微发烧通常照一般发烧处理即可。 3.三合一疫苗:这是反应最激烈而且频率最高的疫苗,幼儿接种后,可以轻揉二下,如果有些许红肿可先用热毛巾热敷,多喝开水,如果发烧肛温超过38.5度以上,可先服用医师开予之小儿普拿疼,但如果发烧超过39.5度以上则要送医。 4.口服小儿麻痹疫苗:服用小儿麻痹疫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以增加疫苗在体内繁殖效果,如果有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四肢麻痹无力、痉挛等应速送医。 5.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注射后应多喝开水,少出入公共场所,避免感冒,如果在注射后一、二天就有发烧,应立刻就医诊治。日本脑炎:多喝开水,避免感冒即可。另外如果小宝宝出现神智不清、四肢麻痹、哭闹不安、痉挛、休克时,应即速送医治疗。 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和疫苗“亲密接触”了。 1岁以内的宝宝,几乎每个月都要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使宝宝免受疾病的侵袭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是,它毕竟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宝宝接触某种病原体,像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等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制造一次轻度感染,所以接种后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反应一:局部红、肿、热、痛 代表疫苗:注射类疫苗 宝宝接种疫苗后,注射处出现短暂的红、肿、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是很常见的,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自

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聚集性/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接种地点,使用同品种疫苗发生的。 2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生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1.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 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

起的,与疫苗的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等因素有关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2.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疫苗质量问题包括疫苗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外源性因子、出厂前检定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生产规范或标准 3.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 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 体性的反应。心因性反应与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无关(二)常见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1、一般反应:一般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病情轻微,多于数天内恢复,一般不需要临床处置 ⑴局部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有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等(接种BCG后出现局部红肿,化脓或溃疡,结痂,疤痕;接种吸附疫苗后出现硬结);注射部位红肿、硬结按纵

疫苗的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反应、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接种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一般不用治疗。 【注意事项】本疫苗是活疫苗,切勿加入热开水或热的食物中服用,尽量与母乳喂养隔开2小时(母乳可能含有抗体),以免影响免疫效果。偶尔超剂量多剂次服用对人体无明显危害。 【禁忌症】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凡发热、腹泻(1日大便超过4次)及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妊娠期间忌服。 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接种反应】注射麻疹疫苗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过性散在皮疹和卡他症状等,持续不超过2天,一般不影响精神和食欲。当体温超过38.6℃,持续时间超过5天以上,或出现柯氏斑时,即认为是加重反应。 【注意事项】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因丙种球蛋白含有麻疹抗体,能中和疫苗中的麻疹病毒,干扰免疫效果。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因麻疹疫苗注射后2周人体即可产生抗体,这时就不受丙种球蛋白影响;冻干疫苗经溶解

成液体状态后,可迅速导致效价降低,必须在1小时内用完。育龄期妇女在接种疫苗3个月内应避免妊娠。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高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暂时不要接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及妊娠期的妇女禁用。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吸附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反应、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接种反应】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注意事项】因系吸附制剂,含有铝佐剂,放置后出现沉淀,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采用肌内注射,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针时就更换另侧部位。 【禁忌症】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病、癫痫等或有既往病史者,以及属于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接种;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缓种。接种第一针或第二针后如出现严重反应(如休克、高热、尖叫、抽搐等),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反应、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接种反应】接种反应少见,接种后偶见注射部位红肿或疼痛,全身反应偶有发热和头痛,不需任何处理,一般于24小时内自行消失。

疫苗接种禁忌症

有以下情况的儿童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皮炎、银屑病、化脓性皮肤病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皮肤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2,有过敏史的儿童如哮喘、荨麻疹、严重湿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除外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凡发现对鸡蛋过敏的儿童则不宜接种麻疹疫苗、麻风腮三联疫苗、防感灵疫苗等。 3,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4,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5,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儿童,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脑瘫、缺血缺氧性脑病、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小儿不宜接种(除外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6,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7,如果小儿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须待恢复后2周,才可服用脊灰疫苗;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8,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关于计划外疫苗的几点建议: 第一,如孩子将于近期入园,可提前一个月接种水痘疫苗。因为水痘较易在群居的环境中迅速传播,腮腺炎疫苗也如此;如孩子经常会有在外就餐的机会,最好及时接种甲肝疫苗;如孩子不上幼儿园,可暂时不接种,等上小学后再种。 第二,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但孩子又需要接种时,当同一种疫苗既有国产又有进口疫苗时可选择国产疫苗。因为国产疫苗要便宜些,效果也基本一样。 第三,如孩子机体抵抗力较低,平时极易患病,排除免疫缺陷等上面提到的疾病,可在适宜的年龄段为孩子选种防感灵(预防流感)、肺炎疫苗等,但要提醒大家的一句是,这种疫苗作用是相对单一的,只能对已知的几种病毒引起的肺炎有效果,如果病毒变了种或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是没有作用的.所以即使打了肺炎疫苗,照样会得肺炎. 第四,家有宠物的家长应当特别注意,凡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 第五,秋冬季节容易发生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泻,而该疫苗的保护期为一年半,对于爱腹泻的孩子可以在每年的3月份到9月底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但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对于2岁以上抵抗力相对比较好的孩子,完全可以不用打。 第六,不要希冀单靠疫苗就能预防所有的疾病,要给孩子多吃母乳,合理喂养,健康的体魄就能抵抗许多常见的疾病。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儿童打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红肿和硬结等现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已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大。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这些症状可通过热敷或自行在一天内消失。比如麻疹预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种者不会有特殊的反应,一部分的人会有1-2天的局部肿痛,约5%的儿童接种后1-2周,会产生红疹,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到正规医疗单位打疫苗,其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一方面正规医院医务人员有安全注射的意识,另一方面,对儿童免疫接种过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另外,大部分疫苗是需要恒温保存,在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很难保证疫苗的保存质量。因此,给小孩接种疫苗,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医疗单位。 二、注射预防针后要加强那些方面的护理 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多喝开水。 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三、接种疫苗后会有那些不良反应 孩子在接受预防接种后,多数没有或有很轻反应。少部分孩子可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有些属于正常反应,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反应。局部反应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局部寒战、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痛等。这些情况一般都不需要治疗。只要让小儿多喝水并减少活动,过1~2天后,这些反应都会消失。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机制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病例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dverse event followingimmuni 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报告程序 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AEFI(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2.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1.3. 2.1有网络直报条件的乡级接种单位应当直接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 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由县级疾控机构代报 1.3.2.2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上述报告后,将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 立即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 生的AEFI,应将AEFI个案报告卡立即转报至其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 由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1.3.3各级疾控机构应当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AEFI报告信 息 271.3.4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死亡或群体性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家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调查诊断 2.1核实报告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AEFI报告后,应核实AEFI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人数 主要临床表现、初步临床诊断、疫苗预防接种等,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查 的准备工作 2.2组织调查 221除一般反应(如单纯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结等)外的AFI均需调在

各种疫苗接种禁忌及反应

各种疫苗接种反应及处理 ☆卡介苗: 禁忌症: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 副反应:接种后 2 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 周结痂,为正常反应。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糖丸): 禁忌症: 1、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3、凡发热、腹泻(一日大便>4 次)及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妊娠期间忌服。 副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百白破疫苗: 禁忌症: 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禁用。 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3、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副反应: 1、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 2、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 3、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4、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无论全身反应或局部反应均极低。但也有的接种后在接种部位有轻度红晕、痒感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行消退,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麻疹疫苗: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过敏史(特别是鸡蛋过敏史者)不能接种。 副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 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 2 天,偶有散在皮疹。 ☆乙肝疫苗: 禁忌症:患有肝炎、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有过敏史者禁用。 副反应: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少数人在疫苗注射部位出现红晕和硬结,稍有压痛,2---3 日后即退去。一般无全身反应,极少数出现畏寒或低热,也有个别报告出现荨麻疹者。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亦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局部微痛。24 小时内即消失。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禁忌症: 1、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对患有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病症或有上述疾病既往史及有过敏史者。 2、有严重疾病,如肾脏病、心脏病、活动性结核等。 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副反应:一般反应轻微,少数人有短暂低热,多发生于接种后6-8 小时,局部红晕及压痛感,多在接种后24 小时后逐步消失。 ☆流行性乙型脑炎:

打完麻疹疫苗后的反应 麻疹疫苗不良反应

打完麻疹疫苗后的反应麻疹疫苗不良反应 打完麻疹疫苗后的反应 1.麻疹疫苗的反应比较特殊,是打完后5-12天之内可能有发烧的反应,一般在8天左右; 2.麻疹疫苗的发烧反应比较多,是普遍现象; 3.麻疹疫苗引起的发烧一般不高,38度左右,不超过38.5度不用去医院,多喝水即可; 4.发烧退后,还可能出现红疹子; 5.打麻疹疫苗之前至少要吃一个星期的全蛋/蒸蛋,目的是看对蛋清蛋白有没有过敏反应。牛羊肉不能吃,海鲜不能吃,避免哭闹,多喝水,注意休息,24H不能洗澡。 打完麻疹疫苗后的反应 预防接种后要好好照料,多喂些开水,让儿童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暂时不要洗澡,有时小孩会发生“接种反应”。预防接种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一般接种反应,有可能是局部反应,也有可能是全身反应。如: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和刺疼的感觉,还有个别儿童在接种后5~12天会出现发烧或皮疹,但很快就会消失。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这是由于制品本身所引起的反应,一般来说,由于生物制品引起的接种反应轻微,时间也比较短,也不需要做任何特殊处理。个别可能会高烧,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另一种是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发生原因跟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一般表现为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全身感染等。过敏体质儿童容易发生异常反应,父母应该多加注意,在注射之前和医生说明。如果你的儿童不宜接种,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疫苗。服用了药建议你去医院问一下医生! 哪些人不能注射麻疹疫苗 专家介绍,像严重疾病患者、急性或慢XG染者、发热者、对鸡蛋有过敏史者、妊娠期妇女、过敏体质者,都不能进行麻疹疫苗的注射。 专家解释说,是不是过敏体质并不能自己判断,例如知道自己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就认为自己是过敏性体质。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检查数据来诊断。 注射麻疹疫苗前后注意问题 1、注射疫苗后两天内避免洗澡,以免感染; 2、注射后,应在接种场所休息半小时; 3、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要空腹; 4、避免剧烈活动,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开水。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置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置 (1)一般反应:接种后发生,由疫苗本身所固有得特性引起得,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得反应。①全身反应: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热<37、5℃要加强观察,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受种者多饮水适当休息即可恢复。伴其她全身症状、异常哭闹、较重得反应如高烧等,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采取对症治疗,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3]。②局部反应: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直径<1、5cm为弱反应、直径1、5~3、0cm为中反应、直径>3、0cm为强反应。a、皮内注射:接种卡介苗2周后,局部先出现红肿,以后会化脓并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2个月后形成瘢痕。卡介苗得局部反应应禁用热敷消肿。b、皮下注射:接种疫苗12~24小时内,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与轻度肿胀,根据红晕得大小分为弱反应(1、5cm 以下)、中反应(1、5~3、0cm)与强反应(3、0cm以上)。以上局部反应不需处理,一般在接种后48~72小时内消退。较严重得局部反应可用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与减轻疼痛。常见局部反应多由接种百白破疫苗所致,由于百白破疫苗中古氢氧化铝,就是一种颗粒较大得吸附剂,吸收比较缓慢,因此,注射前须震 荡摇匀。另外,因注射部位不正确或因注射过浅等原因引起注射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硬结导致无菌性化脓。c、肌肉注射:接种含吸附剂得生物制品后,少数儿童局部可出现硬结,这种情况一般不需处理,3~4 天会逐渐消退,严重时也可用热敷方法。

(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就是指合格得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 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得药品不良反应。①晕厥(晕针):一旦发现小儿出现晕针, 应马上使其平卧,保持安静,并喂以热水或糖水,即可缓解。严重者数分钟后仍不见好转,可注射氟美松4mg或0、1%肾上腺0、3~0、5ml并严密观察病人BP、T、P、R得变化,同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②无菌性脓肿:无菌性脓肿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注射局部产生红晕者,形成硬结、局部肿胀、疼痛轻者,针眼处流脓重者形成溃疡者。未破溃前有波动感轻者自行吸收重者破溃排脓,有时深部溃烂形成脓腔,长期不愈。处理方法:不同程度得脓肿应给予不同得措施,避免一刀切。干热敷可以促进脓肿吸收;脓肿未破溃者应抽脓,不宜切开排脓;脓肿破溃或形成空腔者,应切开排脓,扩创剔除坏死组织。为预防与控制继发感染应冲洗伤口,引流通畅,如有继发感染需用抗生素配合治疗。 ③过敏反应:由于接受疫苗注射而引起得一类变态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阿瑟氏反应、血管性水肿等。a、过敏性皮疹:处理方法,口服抗过敏药物。b、过敏性休克:处理方法,患者立即平卧,头部放低,氧气吸入,皮下注射1:100 0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血压下降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1~2ml加入葡萄糖盐水中静滴。呼吸衰竭时可使用呼吸兴奋药物,有喉头水肿者可行气管切开。c、过敏性紫癜:处理方法,早期可用大剂量激素,同时口服抗过敏药物,同时使用止血药物与维生素。d、血管神经性水肿:处理方法,局部用热敷,同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十大疫苗接种禁忌

预防接种培训内容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 以预防麻疹。 【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 在皮疹。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注意事项】用75%酒精消毒皮肤,要待干后再注射;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 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2ml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I I I I I I I I I ■ I I I I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 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次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对牛乳及牛乳制品 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注意事项】本疫苗只供口服;本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 偶尔超剂量多剂次服苗对人体无害。 【接种部位】口服。 【剂量】糖丸剂型1粒,液体剂型2滴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M . . . 1> . . n ?. 3、百白破制剂 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 白喉和破伤风。 【反应】①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 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②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 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③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儿童免疫

打麻疹疫苗后注意事项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

打麻疹疫苗后注意事项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国家将在9月份进行麻疹疫苗的接种,有宝宝的父母肯定都相当关心这个一个问题:自己的宝宝需不需要接种呢?接种麻疹疫苗有什么禁忌之类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一、目标人群 满8个月-14岁儿童,也就是在1995年10月1日-xx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无论其籍贯和居住地如何,无论其既往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和麻疹患病史,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均接种1剂次即0.5毫升麻疹疫苗。接种时间定在xx年9月11日-25日。 二、哪些儿童不宜接种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接种需要家长的配合与知情同意,在麻疹疫苗接种前,家长应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儿童健康状况的询问与接种禁忌的筛查。 如儿童有发热等身体不适、禁忌症等可缓种或不接种麻疹疫苗. 如果儿童有以下情况,就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对疫苗所含的任何成分过敏(具体成分参照麻疹疫苗说明书);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等。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人群: A、不宜接种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作为本次强化免疫应种对象) 1、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 2、有鸡蛋或新霉素过敏史; 3、已知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4、正患严重疾病或极度营养不良; B、暂缓接种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暂缓接种,进行详细登记,并在满足接种条件后及时予以补种) 1、接种时有感冒、发热等症状的(体温超过38℃);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格式(1)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调查诊断书 ××异诊【20××】××号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调查诊断专家组 年月日 受种方: 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 监护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 住址: 联系人姓名:与受种者关系:联系电话: 接种方: 接种单位名称: 联系人: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生产企业方: 接种疫苗名称:批号: 生产企业名称: 联系人: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调查诊断地点: 调查诊断时间:年月日 一、调查诊断材料及说明 (一)受种方提供的材料及说明 (二)接种方提供的材料及说明 (三)生产企业方提供的材料及说明 (四)其他材料及说明 二、接种实施和发病诊治经过 (一)接种实施经过 (二)发病诊治经过 三、调查诊断过程说明 (一)调查取证的经过和人员 (二)调查诊断专家的确定经过及学科专业构成与人数 (三)调查诊断会简要经过 (四)其他有必要说明的情况 四、疾病诊断及发生原因的判断与依据 (一)疾病诊断的判断与依据 (二)发生原因的判断与依据 五、调查诊断结论 受种者接种_________疫苗后所患疾病的临床诊断为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1)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临床损害程度分级为

___________。(选择2)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选择3)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心因性反应。 提示:如果当事人(受种方、接种单位或生产企业)对上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可以在收到调查诊断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六、调查诊断材料及说明 按来源(包括受种方、接种方、生产企业方、其他来源如 专家组调查取证或现场检查等)逐一列出预防接种异常反 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获得的材料名称、数量,注明是原件还 是复印件。调查诊断的材料包括:(1)受种者健康状况、 知情同意告知以及医学建议等预防接种有关记录;(2)与 诊断治疗有关的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 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 料;(3)疫苗接收、购进记录和储存温度记录等,接种单 位和接种人员资质等;(4)相关疫苗该批次检验合格或抽 样检验报告,进口疫苗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文件;(5) 调查诊断专家现场对受种者体检或阅片所见;(6)与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有关的其他材料,例如病例调查报 告、尸检报告、有关技术规范、疾病诊治指南、相关引用 文献等。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 年月日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置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臵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一)监测病例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二)报告 1、报告范围 ——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3、报告程序 (1)一般情况下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实后立即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调查诊断 1、核实报告。 2、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需要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并在调查开始后3日内初步完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市级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B卷)站区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发热反应的强度分为弱、中、强3级,其中“中反应”是指(B) A.37.1~37.5℃ B.37.6~38.5℃ C.38~39℃ D.≧38.6℃ 2.下列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D)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B.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C.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D.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而相关各方均无过错 3.下列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 C ) A. 血管性水肿 B.过敏性休克 C.晕厥 D.过敏性紫癜 4.无菌性脓肿处理原则下列正确的是( D ) A.轻者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 B. 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 C. 脓肿如已破溃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 D.以上都正确 4.过敏性休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如体重不明2~5岁以下小儿用量为:(B) A.0.0625ml(1/16支) B.0.125ml(1/8支) C.0.25ml(1/4支) D.0.33ml(1/3~1/2支) 6.下列关于血管性水肿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属于I型超敏反应 B.多于注射疫苗后不久或最迟于1~2天内发生 C.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D.服抗组胺类药效果显著 7.“群体性癔症”是指(B) A.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B.心因性反应 C.精神性疾病 D.神经性疾病 8.下列关于晕厥描述正确的是:(D) A.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小学生,婴幼儿较少见 B.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 C.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D.以上都正确 9. 下列不属于群发性癔病发病特点的是:( C ) A.急性群体发病 B. 反复发作 C.发作持续时间较长 D. 暗示性强 10.预防接种反应的预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正确掌握禁忌症 B.正确实施操作规程 C.规范化管理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每空3分) 1.为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诊治处理,可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和预防接 种后其他不良事件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