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改革重点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重点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重点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重点

近年来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遵循了一种比较传统的课程模式。课堂,书本,老师教,学生听,读课文,背课文,背单词……小学英语教学似乎跟初中,高中没有太大不同,仍是沿用这一模式。但是这样的课程设计与教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吗?作为小学一线英语教师,对此持怀疑态度。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考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特点和因素,尝试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小学英语教学之路,形成一套比较有效而实用的小学英语课程策略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是我们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愿望和任务。本文将从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弊端,可供参考的改革方案,以及改革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来分析综述。

一、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弊端

目前我国小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有外研社版,人教版等若干个版本。笔者作为一名潍坊市小学英语教师,用的是外研社版一起点英语教材。纵观整套教材,课本以课文为重点,单词为基础支撑,同时设有歌曲,游戏等内容。小学英语的教学就依靠某一套教材展开,在每周三到五节的英语课上,从头开始,单词,课文……学习第一模块,第二模块……这样进行完。我们只是在学某套教材,而忘记了我们最本质的目的是,让孩子学英语,或者说,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已。

笔者同时教授小学二年级与六年级英语。对比而言,发现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谈不上乐趣了。他们要读单词,背单词,读课文,背课文。必须承认,当今时代的孩子要“聪明”得多,接受知识也要快于作为老师的我们,八零后一代人,但是他们只是不足十岁的孩童。扪心而说,我觉得我的学生学得有点辛苦。他们的母语尚没有学到家,对于有十句甚至更多的英语课文真的感到不甚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部分的二年级的小学生,甚至连一句英语句子都不能完整的跟随老师复述下来。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课文是半分熟悉,半分陌生。在让学生记课文意思时,小学生们会发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学生的汉语水平尚需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让他们学习另一种语言,有着许多实际的困难,更不用说让他们对另一种语言有比较准确或者深层次意义上的感知。

二、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由年龄决定,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注定与中学生不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他的学习特点有其独特性。小学英语教育也就有了其特殊性。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不能从一而论,他需要一些新鲜而有效的元素,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小学英语可大可不必遵循某一套教材,从头上至尾。我们应时刻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一点英语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不妨从孩子出发,充分考虑高中低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开设不同的英语课程。一二年级作为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是浅层次和直观的,没有必要让他们去抱着课本背单词背课文。英语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奇怪的话”。教者不妨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教孩子们说另一种话。听说应该成为低年级英语的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视频的应用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经过两年英语学习,对这一语言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这一感知仍是朦胧的。这一时期可以让学生适当涉猎英语文化,比如一些西方名家,著名的英语作家,以及他们作品的翻译本。处于中年级年龄的孩子,打开了他们的心灵,去拥抱整个世界,周围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而他们也具备了接受能力和初步判断能力。在英语学习而言,这个时期要让他们去更深刻的感知英语这一语言。当孩子升至高年级,他们的母语----汉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完全可以应对日常表达,并能完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感情。这个时期学习英语,就不在仅仅是浅层次的感知。他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语言去理解。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可以在这个阶段呈现。同时,阅读与写作应该成为英语学习的主打。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充满了灵活性,而不能将老师和学生束缚于书本上。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出多样性和实际性。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可供高中低年级选择的一些课程类型。

这仅仅是笔者一点想法,尚十分粗陋,有待修改与完善,更望有抛砖引玉之作用,引起同行,专家的些许注意,共同使我们的小学英语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三、改革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毋庸置疑,每一新事物的诞生和成长都是充满坎坷的。笔者在产

生进行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想法的同时,就想到了,如若有幸真的能够推行某些改革措施,那必定会同时引发诸多问题。

首先,教学条件的限制。这里的教学条件又分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教学设施,教材,教具,教学场所等。软件则包括师资,英语氛围,教育体制,社会支持等。多媒体技术支持是小学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而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在相当时期内,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学校,英语除了有课本外没有其他的教具了。这对于一门语言而言,不论是教还是学,都是十分不利的。新课程的设置也需要一套全新的教材,这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小学英语开设仅仅几年而已,小学英语老师大多是从中学调下来的老师,他们长期奋战于中学英语教育,对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特点尚不很了解,在英语教学上仍用原来的方法,这势必不相适应。小学英语教育急需一支专门化,专业化队伍。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设置日益推广,将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其次,评价考核制度的限制。在新的英语课程条件下,如何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老师的教学绩效,必将成为很多人考虑和担心的问题。课程活了,考核就难了?这需要我们转变对考核的态度。考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学的知识的喜悦,而不是难倒难怕孩子。英语考核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改变试卷考试的形式,改为口试。老师与孩子进行交流,甚至英语交流,来检测孩子的英语掌握水平。

英语课程改革只是笔者一个粗陋的想法,其中充满了问题与漏洞。但是新事物的诞生不可能是完美和一帆风顺的。孩子是国家的希望,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尝试与努力,都是值得的,无论遇到多少问题,多大阻力。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实行仅仅几年而已,其完善和改革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的改革是小学英语教育前进的指向标和先行者。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愿以此文与奋战在小学英语教育界的同仁们共勉。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案例21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1、掌握本课的单词和短语building, peace, inside, show, all around 2:学习主要句型:Do you want to…?来询问他人的意愿. 语言技能目标:1、学习主要句型:Do you want to…?来询问他人的意愿. 2、灵活运用句型I want to…/ Do you want to…?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和平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单词和短语building, peace, inside, show, all around 2:学习主要句型:Do you want to…?来询问他人的意愿.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理解运用句型. 小学生活泼好动,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课堂进行的活动教学应该是能直接激发小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能使小学生的多元智能在交际活动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因而,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一直注意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多进行语言的交流。在操练单词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强化记忆。我还发挥英语歌曲及游戏比赛的激趣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多种活动来操练重点单词和句型,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学习运动生活能力的认识性。 2、学法指导 通过说、唱、玩、演、比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在听一听、做一做、说一说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面向全体,教师耐心点拔,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体验参与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实践中掌握知识,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Step 1 Warming up and Revision:(热身复习) 通过复习前一单元的Do you often句型来引出Do you?句型 Step 2 Lead in new class 1.T:假期里,Daming与Simon和Simon的爸爸去纽约观光。他们去了哪里?他们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告诉学生:学过今天的课文后,大家要一起开展一个名为“猜精看”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学生A通过模仿动作表达自己想做的事情,学生B使用“Do you want to…?”猜测,学生A只能使用“Yes./N0.”来回答。学生B要不断猜测,直到猜出正确答案为止。为了开展这个游戏,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很好地学习“want to”的使用。 Step 3 Presentation 1.老师把挂图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一边看挂图,一边听录音,使用录音呈现SB活动l的内 容。请学生看图或动画,尽可能多地理解录音中的内容。 2.请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听录音,边听边思考。他们去了哪里?他们看到了什么? 3.听录音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之后教师录音机播放录音,学生仔细听并跟读句子。. Step4 Practise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一)小学外语教学发展的背景 在小学阶段设立外语必修课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个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所关注和积极发展的一个热点,没有设置小学外语课程的国家纷纷开始着手设置课程,已开设小学外语课程的国家则在进一步降低开设课程年龄的同时,进行第二外语和第三外语开设时间和语种设置方面的研究。例如在欧洲,欧盟各国政府认为外语水平是促进成员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发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求其公民至少掌握一门至两门其他成员国的语言。目前很多欧洲国家的外语教育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尝试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其开设第一门外语,从中学起开设第二门外语,以保证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机会和两种外语能力的形成。在亚洲,新加坡政府在60年代至90年代的改革中提出要成为一个全民双语国家。总之,进入二十一世纪,开展小学外语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新世纪跨文化人才的战略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人们重新审视外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对外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各个国家都充分认识到外语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使学生能说几句外国语,而是为了今后地球村的公民在多元政治和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做准备;是使新一代的公民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知识进一步创造财富,为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的必要条件。. 在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小学外语教学从未像进入21世纪后的今

天这样引人瞩目,这样受到教育领导部门、广大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如此深切的关注。因为对于个人来说,外语已成为个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重要手段,学习和使用外语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国家来说,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与国内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2001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 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要求全国乡镇以上小学从三年级逐 步开设英语课程。 在这一大背景下,外语教育,特别是小学外语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发挥外语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英语课程价值、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二)小学外语学科价值与学生发展 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对对低龄外语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 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国内外外语教学界对小学外语课程价值方面取得了以下基本共识: 首先,在儿童阶段学习外语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对世界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价值。学生学习了一门外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的世界与文化的大门,他们可以了解到异国的文化与社会,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可以使学生学会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形成开放和包容的性格,使他们视野开阔,心胸豁达宽容。. 第二,外语学习可以将孩子领入一个新的声音世界,带来积极的情感

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英文版

New English Curriculum for Chinese Primary Schools and Junior/Senior Middle Schools Experimental Version drafted by the Education Ministry of the PRC Part 1: Introduc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Englis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English is the dominant carrier of information and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 in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have made English a cornerstone of quality education when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basic education. Since China’s ref orm and opening, the scale of its English education has continually grown, attended by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ever, English education in its current form is fail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round of reforms 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aim to end the following practices: Over-emphasiz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explanation of knowledge ab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Neglecting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langu age for real In their place, the reforms aim to establish a curriculum that: Develop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Motivates students, is relevant to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cognitive level Promotes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volves students in experiential, practical, participatory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Develops students’ positive attitudes, thinking skills, practical abilitie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utonomy through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1.The Nature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strives to accomplish far more than just help students learn English. At one level learning English should involve helping students to: Develop a certain level of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for real communication Master certain basic language knowledge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体会

先进的理念清晰的目标具体的方法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体会 山神庙小学刘长双 近来,我对新修改的小学英语新课标进行了研读。学校教研组也对此进行了学习培训。我逐渐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相比2001年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得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和案例,等等问题,《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阶段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一、理念更先进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上,也体现在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深入过程。修订稿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二、目标更清晰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方法更具体 课标对于一线老师而言,不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老师们看了后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实施建议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建议,同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举例非常详尽,不仅例举了各项技能不同级别的评价方案,还有对评价方案的评析,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评价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再如修订稿中的课堂教学用语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语言也更具有时代气息。 总之,此次修订的新课标更贴近教学实际,目标更清晰,方法更具体,具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更大的指导作用。今后一定要继续深入研读,全面体会,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

对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对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铜仁市第八小学卢艳萍 在小学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我们根据语言教学的规律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推行生动活泼的交际型教学法,使学生们在欢乐中把语言应用于交际,努力把英语课上成语言实践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挖掘教材,交际化呈现,培养学生听、说基本素质。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应当把学习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变成使人迟钝的毫无用处的,对儿童的发展有害的死记硬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将语言材料在和学生看似轻松的谈话中交际化的呈观、理解,让学生在理解词汇、句子的同时,掌握语言功能。 教师通过实物让学生学会单词“coloured pencil“”,又通过一只彩笔与几支彩笔的不同说法,让学生找出单数与复数的区别。再通过其他实物的替换问答,加深了学生对复数的认识。学生在和教师对话过程中,掌握了重点词“coloured pencils”,了解并会运用复数进行对话,从而轻松的解决了本课的这个难点。然后通过录像,让学生边听、边看、边理解对话内容,了解语言环境。·录像中售货员那缓慢、浓厚的语调,Linda那快捷动听的声音,吸引着学生去模仿,把视、听、说结合起来,直观、生动,学生喜闻乐见,增强了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分组,分行或分角色来对练,学生很容易融入对话中去。在俩俩练习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别穿上售货员的衣服,戴上Linda的头饰进行表演,学生们练得更逼真、更起劲了。这些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交际型操练,既避免了机械呆板地读背,又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听、说的基本素质,从而达到以趣激学、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深化内容,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情境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灵活、有趣等特点,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教师有目的的设一系列含有本课重点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的语言材料中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生动的情景,让学生感到不是在背书,而是在生活、学习活动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在运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学会《PEP Book 1 Unit 6》:“Happy Birthday!”这个小对话后,我想到以前曾学过如何敲门,如何招待客人等用语。于是,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Birthda摆着生日蛋糕的盒子,旁边放有一只茶杯,几块糖,另外还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准备工作就绪,同学们立即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都在积极开动脑筋设想如何表演好这一段(对此段表演,我只提出要求,没有具体规定如何组织语言。A同学给B同学庆贺生日:首先A同学敲门,征得B同学同意后进门,B同学热情招待A同学,A同学送给B同学一份小礼物表示祝贺)于是便有了以下这段表演: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英语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课程理念,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标的全文解读,我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层面:“综合、自主、效率、创新”。全文围绕着培养学生发展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为手段,鼓励教师帮帮助学生及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创新地改进学与教策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向。 《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标准(2011年版)》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这一课程理念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更具有人文性;同时更符合语言学习的特征和规律。它不仅体现在按学生发展设计的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的描述中,也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容量的调整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渐进深入过程。在学习方式上,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强调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语境,为学生学习、实践和运用英语创造条件;此外,进一步完善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容量,体现语言学习规律。 《标准(2011年版)》充分考虑到小学英语师资现状,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把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改革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根本,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教师、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 2.按英语学科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归纳出带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 3.制定出一套相应的一英语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探究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1.课堂的教学思想:突出精讲多练,哪些精讲,怎样练习效果好;突出学生活动,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听、说、读、写、演、唱;突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之有效地获取知识。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关心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学生,信任学生。 3.注重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激励,将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体现参与,发挥主体作用;体现表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善于表现的良好心理素质;体现创造,教师敢于在教学方法、手段及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体现成功,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见解,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4.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设计有效性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2.转变教与学的关系、确立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教学过程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层次分明,步骤自然流畅,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2)教学设计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倡导任务型教学,采用有效的活动途径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习得语言 (5)板书设计生动、简洁,辅助教学全过程 (6)作业布置适度、有效,关注差异,体现分层。 3.作业布置和批改 (1)英语作业布置要体现巩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要反映英语学科的特点,作业内容要紧扣所学的语言知识,作业的形式要精心设计,作业的要求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总量要控制;作业时间要合理,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自我提高的过程。 (2)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反思的习惯。加强信息反馈,对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特别是带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讲评和辅导。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整体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要注重学困生的辅导,辅导要讲究实效。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中小学英语课标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社会版)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已经全面推进。外语学科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外语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外语教育和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模式、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师训、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倍受关注。现就外语界和社会上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切磋。 1.一期课改的英语教材已基本熟悉,为什么要进行二期课改? 从1988年开始启动、历时十年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一期工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英语教学改变了培养听不懂、不会讲的“聋哑外语学生”为最终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实际上我们原先心目中的“能”,还是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范围以内的、用于应付书面考试为主的技能,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在学以致用上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必须从上海的城市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英语的需求这样的高度来重新思考上海的外语教育。这就是从“一期课改”进入“二期课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通过进入“二期课改”多年多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我们至少明确了外语课程是集知识性、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当前要特别突出外语课程的应用性,真正把外语作为交际的工具来教和学,提倡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现在有许多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外学习、探亲或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大越多,按学生自己的体会,他们觉得课堂所学的东西在实践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课本中不但学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而且也教了怎样填写登记表等生活常识,学生们不但能够独立交流,而且可以充当父母的翻译。

2.英语新教材有什么明显特点?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课程,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载体,处理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因此,《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规定了各学段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习素材和其呈现形式的优化。英语教材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同样加强了主题、素材、活动的设计。如以城市与国家、生活环境,、运动、社会交际、自然世界、交通运输、个人信息、假日与节日、兴趣和爱好、职业、疾病、饮食等学习主题为主线,通过对话、游戏、信件、语篇、歌曲、故事、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如何看待外语课程的重要性? 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是人类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工具,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工具。可能有人会问,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难道电脑只不过是一般性的工具吗?(问得好)电脑本名叫计算机,当初科学界的先驱发明计算机是为了代替人类对大量繁琐复杂的数字或算式进行快速高效精确的计算。后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其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异化:人们更多地用计算机进行语言文字(即信息)的处理,而不仅是数值的计算。“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语言”等新名字也应运而生。换句话说,计算机的语言功能已远远超越了计算功能。与其叫它计算机,倒不如称呼它为“语言学习/交流机”、“信息传递机”更为妥帖。计算机功能这一有趣的变化,足以作为语言重要性的有力佐证。 上海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决定了其外语教育必须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英语已是上海的第一外语,近年来上海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以一流外语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又不能慢慢地走,必须急起直追。重视外语、强化外语,不仅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前后,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最迫切、最重要的不是别的,恰恰是外语的准备。2008年奥运会、2010世博会等重大国际项目将在中国举行,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是数年后的志愿者、工作者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可以说,外语的重要性、加强外语的迫切性再强调也不为过。

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

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二、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摆在小学英语教师和从事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尽管教师经常谈教改,但教改究竟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何要进行英语教改 1、英语教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要实现科教兴国,一方面要靠全国人民艰苦的努力,同时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用到语言。而当今最发达的国家讲的就是英语,所以英语便成了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后,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将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上。未来世界将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型的专门人才,而是立体型人才,即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这一需要的变化将迫使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2、英语教改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3、英语教改是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小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要达到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对英语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英语教改的内容 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多,但归纳起来,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教学目标和要求:现行课程标准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病,具体讲,存在着以下问题:(1)未能重视“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2)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描述不尽详细。(3)目标和要求不完善。

小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改革高效

小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改革高效【摘要】《英语新课标准》明确指出:“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生本课堂的高效性尤为重要,而研究农村小学英语生本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了长久的话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课堂高效 新教改下是指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新教改的全新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鲜知识的能力,并且还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过程。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 一、全面提高素质教育首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一是要全面地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就无法从教,这就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性格、兴趣、能力和身世,要掌握学生先天生理造就和后天环境培养中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才能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因需而教;二是要民主的平等的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师生是学校里的伙伴,学习中的益

友,生活上的知己的良好观念,为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精神奠定基础。一个好的老师一定能教出好的学生,用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来说明,显著的学习效果来自学习情绪的愉快,也来自学生对老师文化知识和人格魅力的认同;三是要客观地适时地引导学生。把好学生与差学生一同看待,贫困学生和思想学生记在心中,重家访找原因,“辩证施治,对症下药”,尊重客观现实造成的因素,适时地引导,共同提高,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其次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认识 根据新教改理论理念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要强调、要引导、要培养、要鼓励、要评判等活动。 首先教师要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论在课外了解掌握和评价学生,还要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接受课程内容的程度,创设境界,积极诱发,适时补救。 其次教师要引导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水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扩展程度和空间想象能力。新教改着重倡导教师要引导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在适时适度的讲授过程中既促进又引导还参与,共同完成教学目的。

最新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一.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 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 二.目标总体描述级别 目标内容 三级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和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的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社曰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曰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 三.语言技能分级描述 级别 技能 目标描述 三级 听 1.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等。 2.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3.能辨认歌谣中的韵律。 4.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5.能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做出适当反应。 6.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7.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说 1.能在课堂活动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 2.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4.能利用所给提示(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5.能提供有关个人情况和个人经历的信息。 6.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7.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 8.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读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心得一: 通过对新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要实施英语课程改革,必须要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要求,通过系统地、科学地收集、处理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成果给与价值判断的过程。要真正做到注重过程评价,了解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要改变学生的作业形式,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生活中融入学习。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为学生去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把作业融进生活,走进社会,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英语。 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外与同学、家长之间用英语交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5A Unit6*Doing*housework中的电话用语和现在进行时后,让学生尝试着相互打电话,询问家庭成员都在做什么,这样就使英语的学习,时时在身边,刻刻在口中,既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激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丰富、拓展学生的作业内容。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斯说:“教学生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书柜,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在学习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运用所学的语言来完成作业。 例如,在学习了Buying*fruit后,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教室变成水果摊,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句子进行交流。 三、加强学生的个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在课外作业中,学生大部分都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 本学期三年级的英语教材改换了陕西旅游版的新版本,,本教材的形式比 以前丰富多样,教学内容多,如果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设计不当,不只是学生学 的费劲,教师更不能完美的结束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在学习第一单元问名字这一课时的时候,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英文名 字的胸卡,教师指着自己的胸卡说:“My name is ….”示范性地告诉学生自己的名字,接着教师又使用三年级配套的英语光碟,教师的对话里 模仿的是机灵的小姑娘Aggie,说话要用童音,而Booky是一个戴眼镜的老者,教师用了老年人的说话声音。教师的设计安排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改 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你叫什么名字:What’s your name ?我叫------。My name is --- .一问一答式,把枯燥的形式在情景中进行,学生对两个不同的角色既新奇,又感到有趣,他们都竖着耳朵观看表演,更使他们 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要模仿的念头。教师经过2—3遍的情景表演,让一个学生扮演Aggie与其他的学生对话,学生指着自己的胸卡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这时 老师的任务只是给少数几个发音不正确的同学正正音而已,老师经过1—2次的示范很快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一简洁又生动的案例,要说明的是教师在设计 教学活动时,一定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努力探索优化 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案例分析和反思: 小学英语的教学无论哪个年级都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是活 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21世纪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为依据,就 学习语言的特点应是“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原则。我就每个重点教 学内容都设计了课堂游戏的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习语言是为了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体会到真正地 什么叫“用英语做事情”。这样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和学生被 动的接受学习方式。努力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实践中去,使学生在 活动过程中逐步建构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技能。培养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从而也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 (1)目前英语学科的教师经过各级培训,在理念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活动为主,设计了大量的游戏。但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的设计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16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读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读书 心得体会 古诗中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来自读书。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首先应该细细品读《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这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把握对平时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利用寒假时间,认真的学习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XX-20XX学年,我教的是小学四和六年级英语,通过读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学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 通过研究这本书,我深切感悟到,想要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材教改,就必须学习新课标,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当好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老师。反复翻阅此书,我有以下体会: 第一、应突出素质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生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这样、做到那样,应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在课堂甚至课后进行分层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分层设教,设计的练习要有梯度,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中。另外,有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并不太好,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如果我们能注重到他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给予正确的引导,以他们的特长来吸引他们,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第三、适当采用活动途径。 新课标强调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和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早读时,利用早读抓好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利用课堂前5分钟的时间默写单词和句型,进行free talk。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再课前思考的最多的是导入的途径和技巧,怎样让每个孩子都能说话,每项任务都有话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语境、设计英语游戏、小竞赛、风采展示、小品表演等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第四、应及时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恰当地运用好:Good! Good job! You did well. Great! Well done! You’re a goo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