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三大学派

人工智能三大学派
人工智能三大学派

人工智能三大学派综述1

***

摘要:论述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主要学派及其特点,给出了它们的主要观点、方法和成果,对比了三大学派的优缺点,最后论述了人工智能三大学派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

Summarizes of The Three Schools in AI Research

ZHAO Hong-we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100044)

Abstract:Summarizes the three school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AI research,their main viewpoints,methods and achievement are expounded. C ompar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hree major schools.T 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schools are given at last.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mbolism; connectionism; actionism

1 引言

通过机器实现模仿人类的行为,使之具有人类的智能,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若从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学科算起,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不同学科或学科背景的学者对人工智能做出了各自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学术流派。期间对人工智能研究影响较大的的主要有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三大学派[1]。

2 人工智能三大学派及其成就

2.1符号主义学派

符号主义(Symbolism)是一种基于逻辑推理的智能模拟方法,又称为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其原理主要为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长期以来,一直在人工智能中处于主导地位。

2.1.1 基本内容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学逻辑。数学逻辑从19世纪末起就获得迅速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用于描述智能行为。计算机出现后,又在计算机上实现了逻1Logical Found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赵宏伟11120511

辑演绎系统。该学派认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本单元是符号,而认知过程就是在符号表示上的一种运算。符号主义致力于用计算机的符号操作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其,实质就是模拟人的左脑抽象逻辑思维,通过研究人类认知系统的功能机理,用某种符号来描述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这种符号输入到能处理符号的计算机中,从而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实现人工智能。

2.1.2 代表成果

符号主义学派的代表性成果是启发式程序LT逻辑理论家,证明了38条数学定理,表明我们可以应用计算机研究人的思维过程,模拟人类智能活动。1956年,符号主义者首先采用“人工智能”这个术语,后来又发展了启发式算法——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理论与技术,并在80年代取得很大发展。尤其是专家系统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为人工智能走向工程应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在其它的学派出现以后,符号主义仍然是人工智能的主流派。这个学派的代表有纽厄尔、肖·西蒙和尼尔逊等。

2.2联结主义学派

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又称为仿生学派(Bionicsism)或生理学派(Physiologism)。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及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的智能模拟方法。其原理主要为神经网络和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制和学习算法。这一学派认为人工智能源于仿生学,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2]。

2.2.1 基本内容

联结主义学派从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出发,把人的智能归结为人脑的高层活动的结果,强调智能活动是由大量简单的单元通过复杂的相互连接后并行运行的结果。其中人工神经网络(典型结构图见图1)就是其典型代表性技术。

图 1 典型神经网络的结构图

连接主义认为神经元不仅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而且是行为反应的基本单元。思维过程是神经元的连接活动过程,而不是符号运算过程,对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持

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任何思维和认知功能都不是少数神经元决定的,而是通过大量突触相互动态联系着的众多神经元协同作用来完成的。

实质上,这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模拟方法就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特征,通过大量的非线性并行处理器来模拟人脑中众多的神经元,用处理器的复杂连接关系来模拟人脑中众多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行为。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实现了人脑形象思维的功能,即实现了人的右脑形象抽象思维功能的模拟。

2.2.2 代表成果

连接主义的代表性成果是1943年由麦克洛奇和皮兹提出的形式化神经元模型,即M-P模型。他们总结了神经元的一些基本生理特性,提出神经元形式化的数学描述和网络的结构方法,从此开创了神经计算的时代,为人工智能创造了一条用电子装置模仿人脑结构和功能的新途径。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霍普菲尔特提出了离散的神经网络模型,1984年他又提出了连续的神经网络模型,使神经网络可以用电子线路来仿真,开拓了神经网络用于计算机的新途径。1986年,鲁梅尔哈特等人提出了多层网络中的反向传播(BP)算法,使多层感知机的理论模型有所突破。同时,由于许多科学家加入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使这一技术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为实现连接主义的智能模拟创造了条件。

2.3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又称进化主义(Evolutionism)或控制论学派(Cyberneticsism),是一种基于“感知——行动”的行为智能模拟方法。

2.3.1 基本内容

行为主义最早来源于20世纪初的一个心理学流派,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3]。维纳和麦洛克等人提出的控制论和自组织系统以及钱学森等人提出的工程控制论和生物控制论,影响了许多领域。控制论把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信息理论、控制理论、逻辑以及计算机联系起来。早期的研究工作重点是模拟人在控制过程中的智能行为和作用,对自寻优、自适应、自校正、自镇定、自组织和自学习等控制论系统的研究,并进行“控制动物”的研制。到60、70年代,上述这些控制论系统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并在80年代诞生了智能控制和智能机器人系统。

2.3.2 代表成果

目前行为主义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它所采用的结构上动作分解方法,分布并行的处理方法以及由底至上的求解方法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其智能系统的构造原理如图2 所示[4]。

图2 行为主义智能系统的构造原理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作首推布鲁克斯的六足机器人,它被看做新一代的“控制论动物”,是一个基于感知——动作模式的模拟昆虫行为的控制系统。布鲁克斯认为要求机器人像人一样去思维太困难了,在做一个像样的机器人之前,不如先做一个像样的机器虫,由机器虫慢慢进化,或许可以做出机器人。于是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制成功了一个由150个传感器和23个执行器构成的像蝗虫一样能做6足行走的机器人试验系统。这个机器虫虽然不具有像人那样的推理、规划能力,但其应付复杂环境的能力却大大超过了原有的机器人,在自然(非结构化)环境下,具有灵活的防碰撞和漫游行为。

3 发展与超越

3.1 三大学派的特点

人工智能研究进程中的这三种假设和研究范式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人工智能三大学派的历史发展来看,符号主义认为认知过程在本体上就是一种符号处理过程,人类思维过程总可以用某种符号来进行描述,其研究是以静态、顺序、串行的数字计算模型来处理智能,寻求知识的符号表征和计算,它的特点是自上而下。而联结主义则是模拟发生在人类神经系统中的认知过程,提供一种完全不同于符号处理模型的认知神经研究范式。主张认知是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的相互作用。行为主义与前两者均不相同。认为智能是系统与环境的交互行为,是对外界复杂环境的一种适应。这些理论与范式在实践之中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问题解决方法体系,并在不同时期都有成功的实践范例。而就解决问题而言,符号主义有从定理机器证明、归结方法到非单调推理理论等一系列成就。而联结主义有归纳学习,行为主义有反馈控制模式及广义遗传算法等解题方法。它们在

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经验积累及实践选择的证伪状态。

3.2 理论发展与争论

三大从不同的侧面在不同的时空阶段推动着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尽管它们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所“兴盛”或“衰竭”,但它们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自理论的修正和完善[5]。例如,在符号主义传统下,从启发式方法、通用问题求解程序的提出,到专家系统及知识工程的相继出现,从知识工程中对知识的传统逻辑表达到常识的非单调逻辑的深入研究等,都表明人工智能中不断地进行着大量的理论变形和特设性修改,而且这种变形并非随意进行,而是受到这一时期理论认识特点所支配。这就是说,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假设和理论选择并未出现理论化的全面归并或抛弃倾向,而是表现出理论、经验及实践能力不断累积,并且几乎是并行地、互为补充地发展着。

人工智能科学兴起以后,“电脑能不能代替人脑”、“机器能够思维吗”,就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早在五十年代,符号主义学派与联结主义学派就出现了激烈争论。符号主义学派认为计算机是处理思维符号的系统,坚信用计算机一定能达到模拟人类思维的基本操作,致力于用数理逻辑方法利用计算机形式化地表达世界。尽管按照这种方式来工作的专家系统已经在表达科学思维的某些方面达到了人类专家的水平,甚至超过了专家水平,如在矿物勘测、化学分析、规划和医学诊断方面,但这并没有说明我们制造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事因为计算机解决问题,首先要对实际问题进行形式化表达,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和形式系统,然后在形式化的基础上,把问题的推演过程转换成某种算法式或启发式规则,以便机器执行。面对现实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会遇到一个无限多的符号、无限多的规则而形成无限多的形式系统。因而,从根本上来说万能的逻辑推理体系是不可能存在的,要计算机或智能机器完全模拟人脑的活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认知神经学表明人脑并非以线性顺序进行思维,而是以复杂的并行操作来处理感觉信息。这一科学事实成了联结主义学派反对符号主义学派的理由。他们认为计算机是对大脑建模的媒介,主张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模拟动物或人的大脑及各种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力图寻找一种可以描述自然神经系统的方法,建立神经生理学模型。尽管目前有关脑的微观和宏观活动研究以及认知神经网络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在模式识别、故障检测、智能机器人、自适应控制、市场分析、决策优化、物资调运和认知科学等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发展,但人脑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组织,目前对人脑结构和活动机制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要建立一个与人类大脑神经网络

相类似的计算机模拟的结构,仍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在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都暴露出不足的情况下,行为主义(进化主义)的理论变革在人工智能界发展起来。与前两者不同,行为主义从生物进化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智能。他们发现人类的智能,甚至动物在对外界环境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要比已有的机器人灵活和自然得多。所以,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是生物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动态适应,人工智能只有从复制动物的智能开始,才能最终复制人的智能。他们认为,为了真实地检验智能观念,重要的是建构完整的能够在动态环境中使用真实的感官和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机器人。基于这样的认识,布鲁克斯提出机器人的研究应当被放置在现实世界中,让机器人直接对其所处的外部世界作出反应,而不是去进行抽象地描述;机器人应该具有身体,用身体直接感受动态的外部世界;机器人表现出的智能不只是来自它的计算引擎,而且也来自环境世界的情景、感应器内的信号转换以及机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研究思路为人工智能或机器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在机器人研究上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传统的人工智能。但是基于行为主义研究范式,采取感知---动作模式模拟生物体只能获得特定目标的行为,意向性、创造性方面还有难以克服的困难。人工智能是一个交融了诸多学科的特殊的领域,多学科相互交融带来了多元观点的争论和冲突、修正与提高。没有一种“假说”在经过选择后被全面地批判、推翻及取代,也没有一种“假说”或“范式”能够一统人工智能领域。可以说,人工智能从来就是一个未形成统一观点的学科[6]。但是,人工智能的繁荣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目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地应用于IT业、军事等领域。

4结束语

人工智能的研究,已从“一枝独秀”的符号主义发展到多学派“百花争艳”,他们沿着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长足的进展。虽然各学派在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而且在某些观点上有着激烈的论争,但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研究如何模仿人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造福人类。各学派之间的论争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任何其它的新技术一样,发展的道路是曲折和艰辛的,需要人类付出巨大的努力,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但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一定会大大多于其负面作用。人类一定能够从人工智能技术中获得不可估量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二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崔刚,姚平平.联结主义引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2).

[3]约翰·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M].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徐心和,么健石.有关行为主义人工智能研究综述[J].控制与决策.2004(03).

[5]冯锐张,君瑞.人工智能进路的范式转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

[6]杜庆东,智能科学的现在与发展趋势[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2011(1).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 一、精神分析学派 对弗洛伊德大家都比较了解,他的学问很深,我在这里说一个最简单一点,就是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很多心理活动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理解的。(小提示: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心理现象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我这里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四川灾区我做过一些灾后心理援助的工作,那么在这个地震的废墟里面你呆的时间很长的人,比如说48小时或者72小时才被救出来以后。那么他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没有及时的得到心理援助的话,未来如果有机会他进到大城市,到了48层的这种电梯、那个高楼大厦去工作,他是不敢坐电梯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这个过去的经历会决定他未来会有很多障碍。就是人的现在的状态会受到过去的影响,因为你曾经在密闭的空间呆的时间太长,所以你就很害怕去面对这种密闭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负性的心理能量”,一定要去释放,一定要去表达。所以我们讲碰到这样的人,就要用多鼓励他参加活动,多跟人交流。那么如果真正要帮他改变的话,就要看到他这个现象背后是有原因的。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它认为人之所以出现压力,容易碰到压力,就是因为他有不好的习惯。(小提示:人们常常遇到压力是由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惯所导致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容易拖延,是吧,很容易形成很多坏毛病,生活方式不健康,所以他容易使得生活很乱,所以容易有压力。那么

大家就可以去体会一下这么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故事,就是说这个跟我们这个干部的社会管理也有关系,是理解人性。

案例:从前有位老人家门口有一片公共草地,他非常喜欢在这安静的草地上享受阳光。可是某一天开始,一群小孩来到草地上玩,非常吵闹。老人想将小孩赶走,可他知道越赶他们,他们会玩得越开心。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小孩说:“孩子们,你们明天继续来玩吧,我给你们一人1美元”,这群小孩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天真的来了。这样几天之后,老人说“孩子们,我不能再给你们1美元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0.5美元。”孩子们有些不悦,但是也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从明天开始,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美分了。”孩子们说“5美分太少了,以后我们再也不来了!” 那么这是一个心理学的一个小实验,在这个过程当中老人家就觉得人的行为是不好控制的,是吧,不好控制的,就像我们现在做管理的时候,有很多老百姓的行为是不好控制。但是,他可以,他所能控制的就是控制他自己口袋里的钱,他的智慧的地方就在于把他口袋里的钱和这个人的行为挂起钩来,通过控制钱来控制人的行为,这里面就是行为主义就强调的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找到这个行为的背后受到哪些东西的一些影响,那么形成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那么人本主义强调的人是有他的动力的,特别强调要以人为本哪,关注人的感受。它强调的是有两种倾向性,第一种倾向性就是说每个人都想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的去贡献自己的这种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但是他同时还会受到一种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一,概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世界上的人群主要有三类:正常人、精神病人和天才。其中,天才和精神病是人群中的两个“变态”,正常人是“常态”,以对这三类不同人群的研究为起点(源头),分别形成了世界心理学的三大主流: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派和其他心理学派(包括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学派)。三大主流学派的起源不同,发展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也各异。其中,精神分析学派起源于对“精神病人”的研究,是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起源于对“天才”的研究,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在对天才的研究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为反省心理学派(杜向阳从1987年开始研究天才,20年后的2007年创立反省心理学);其他学派则是起源于对“正常人”的研究,是在对正常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了如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流派。三大主流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应用体系都有所不同· 二,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是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治疗的目的,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精神分析学派后来产生了分化。其中坚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无意识和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流派;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什么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2)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三,反省心理学派 反省心理学派成立于2007年12月,创始人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目前唯一的由中国人开创的心理学流派,反省心理学以反省为主要研究方法,故名“反省心理学”。反省心理学在心理结构、意识流、潜(无)意识、二元心理、智力与天才、天才培养、心理分析、心理调控、心理治疗、创造性思维过程、人工智能、心理的计算机比喻、打开心理黑箱等多项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超越了西方心理学,并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办法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办法 为推动中国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鼓励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人才成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设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从2011年开始每年一次评选CAAI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度首次评选的办法如下。 一、参评条件 1、首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时间范围为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在中国获得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 2、参加评选的博士学位论文须经就读学校、研究机构或CAAI专业委员会的推荐,或由3位(含)以上CAAI理事推荐。每个单位限推荐参评学位论文3篇。 具体参评条件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条例”。 二、评选程序 1.推荐者须填写下面推荐表。CAAI办公室从2011年5月20号起受理本年度申请。受理截止日期是2011年8月20日。 2.2011年8月21日-8月25日,进行格式和资质审查。 3.2011年8月26日-9月25日,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通讯评审,从中评选出不超过15篇入围侯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报理事长会议审议,审批后予以公布。 4.2011年9月26日-10月25日,候选优秀论文在终评前进行公示。 5.2011年10月26日-10月31日,选聘专家组成终评评选委员会终评,评出最终优秀论文。优秀论文总数不超过10篇,剩余论文获提名。 6.2011年11月1日-11月15日,优秀论文公布、公示。 三、申报材料要求及提交时间 1、参加评选的博士学位论文申报材料包括: (1)印刷论文2本;

(2)电子版论文1份; (3)作者答辩时所在单位(如系、院、所等)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推荐函。如由CAAI理事推荐,则须提交理事推荐函,且3位理事均需签字。 (4)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2、申报材料务必于2011年8月20日17:00前报送到CAAI办公室。 附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推荐表.doc

人工智能的学派和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学派和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目前,在国际人工智能界公认的研究学派主要有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 下面分别对这些学派作些简单介绍。1) 符号主义:(Symbolicism),又称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是基于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的人工智能学派。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数理逻辑,人类认知(智能)的基本元素是符号(Symbol),认知过程是符号表示上的一种运算。2) 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又称仿生学派(Bionicsism)或生理学派(Physiologism),是基于神经网络及网络间的联结机制与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学派。联结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仿生学,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3) 行为主意:(Actionism),又称进化主义(Evolutionism)或控制论学派(Cyberneticsism),是基于控制论和“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的人工智能学派。行为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控制论,提出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为,取决于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而不是表示和推理。 一、算术运算阶段1614年苏格兰人John Napier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1623年Wilhelm Schickard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 位数以内加减法运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1625年William Oughtred发明计算尺;1642年,法国哲学家兼数学家Blaise Pascal发明了第一台真正的机械计算器——滚轮式加法器,其外观上有6个轮子,分别代表着个、十、百、千、万、十万等,只需要顺时针拨动轮子,就可以进行加法,而逆时针则进行减法,原理和手表很像,算是计算机的开山鼻祖了;1668年英国人Samuel Morl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1671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可达16位的计算工具;1822年英国人Charles Babbage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其设计理论非常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1834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能够完成所有的算术运算,该分析机由四个基本部件构成:存储库、运算室、传送机构和送人取出机构,类似于现代计算机的五大装置:输入、控制、运算、存储和输出装置,因此他被公认为计算机之父;1848年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 公司)借鉴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用6 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时间)。算术运算主要是以机械方式来实施的。 二、数学运算阶段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从属位置。1906年美国人Lee De Forest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4年2月IBM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1935年IBM 推出IBM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193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 M.Turing出版了他的论文,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

整理人工智能简答题

一.简答题 1.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不确定推理或非单调推理? 答:一般推理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无法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因而需要应用不确定性推理等高级知识推理方法,包括非单调推理、时序推理和不确定性推理等。 例如,当一个人打开电灯的开关而发现灯泡未亮时,就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而觉得“停电了”。但当他打开另外一只灯的开关发现灯亮时,就否定了先前“停电了”的结论,想到也许是开关或者灯具出问题了。这个改变原先推导结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非单调推理。即,随着信息与知识的增加,并没有在肯定原来的结论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并立的知识与结论, 而是否定了原先结论并有了新的看法。以下情况需要采用不确定推理:所需知识不完备,不精确所需知识描述模糊,多种原因导致同一结论,问题的背景知识不足,解题方案不唯一。不确定性推理,是指其推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偶然性误差、干扰以及证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所获得的结果或结论本身具有未置可否的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出现不精确推理的原因和特征可能有: ①证据不足或称为证据的不确定性;②规则的不确定性;③研究方法的不确定性。 由于以上“三性”的存在,决定了推理的最后结果具有不确定但却近乎合理的特性,人们把这种性质的推理及其理论和方法总称为不确定推理 2.产生式系统有哪几种推理方式?各自特点为何? 答:(1)正向推理(正向链接推理):从一组表示事实的谓词或命题出发,使用一组产生式规则,用以证明该谓词公式或命题是否成立。 (2)逆向推理(后向链接推理):从表示目标的谓词或命题出发,使用一组产生式规则证明事实谓词或命题成立,即首先提出一批假设目标,然后逐一验证这些假设。(其基本原理是从表示目标的谓词或命题出发,使用一组规则证明事实谓词或命题成立,即提出一批假设(目标),然后逐一验证这些假设。 (3)双向推理:又称为正反向混合推理,它综合了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的长处,克服了两者的短处。双向推理的推理策略是同时从目标向事实推理和从事实向目标推理,并在推理过程中的某个步骤,实现事实与目标的匹配。 3.算法A*直到一个目标节点被选择扩展才会终止。然而,到达目标节点的一条路经可能在那个节点被选择扩展前早就找到了。一旦目标节点被发现,为什么不终止搜索呢?用一个例子说明你的答案。 4.结合你的研究方向,论述哪些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得到应用?解决什么问题? 答:人工智能目前总结出了对实现人工智能系统来说具有普遍意义的核心课题:知识的模型化和表示方法,启发式搜索理论,各种推理方法,人工智能系统结构和语言。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机器学习,知识表示和推理,智能搜索,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自然语言理解,博弈论,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等。 5.在选择知识表示的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表示能力:能够将问题求解所需的知识正确有效地表达出来,可理解性:所表达的知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之欧阳家百创编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精神分析学派 对弗洛伊德大家都比较了解,他的学问很深,我在这里说一个最简单一点,就是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很多心理活动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理解的。(小提示: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心理现象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我这里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四川灾区我做过一些灾后心理援助的工作,那么在这个地震的废墟里面你呆的时间很长的人,比如说48小时或者72小时才被救出来以后。那么他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没有及时的得到心理援助的话,未来如果有机会他进到大城市,到了48层的这种电梯、那个高楼大厦去工作,他是不敢坐电梯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这个过去的经历会决定他未来会有很多障碍。就是人的现在的状态会受到过去的影响,因为你曾经在密闭的空间呆的时间太长,所以你就很害怕去面对这种密闭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负性的心理能量”,一定要去释放,一定要去表达。所以我们讲碰到这样的人,就要用多鼓励他参加活动,多跟人交流。那么如果真正要帮他改变的话,就要看到他这个现象背后是有原因的。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它认为人之所以出现压力,容易碰到压力,就是因为他有不

好的习惯。(小提示:人们常常遇到压力是由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惯所导致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容易拖延,是吧,很容易形成很多坏毛病,生活方式不健康,所以他容易使得生活很乱,所以容易有压力。那么大家就可以去体会一下这么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故事,就是说这个跟我们这个干部的社会管理也有关系,是理解人性。 案例:从前有位老人家门口有一片公共草地,他非常喜欢在这安静的草地上享受阳光。可是某一天开始,一群小孩来到草地上玩,非常吵闹。老人想将小孩赶走,可他知道越赶他们,他们会玩得越开心。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小孩说:“孩子们,你们明天继续来玩吧,我给你们一人1美元”,这群小孩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天真的来了。这样几天之后,老人说“孩子们,我不能再给你们1美元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0.5美元。”孩子们有些不悦,但是也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从明天开始,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美分了。”孩子们说“5美分太少了,以后我们再也不来了!” 那么这是一个心理学的一个小实验,在这个过程当中老人家就觉得人的行为是不好控制的,是吧,不好控制的,就像我们现在做管理的时候,有很多老百姓的行为是不好控制。但是,他可以,他所能控制的就是控制他自己口袋里的钱,他的智慧的地方就在于把他口袋里的钱和这个人的行为挂起钩来,通过控制钱来控制人的行为,这里面就是行为主义就强调的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找到这个行为

评述西方近代心理学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

评述西方近代心理学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及其贡献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7-6-2 07:49 希望概括一点,不要太具体的~谢谢~ 提问者:露面超人WD50 - 书童一级最佳答案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 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哲学背景:20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试题和答案涵盖80%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 1. 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是以机器为载体的智能 (B)人工智能是以人为载体的智能 (C)人工智能是相对于动物的智能 (D)人工智能也叫机器智能 2. 以下属于素养性知识的是()。 (A)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 (B)行业性知识 (C)分析性知识 (D)创造性知识 3. 本课程提到,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 (A)数据智能 (B)读写智能 (C)逻辑智能 (D)语言智能 4. 根据本课程,以下哪项不属于情感分析四维模型的内容()。 (A)读音知情 (B)读脸知情

(C)读搏知情 (D)读书知情 5.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 (A)1986年启动“863计划” (B)1977年,吴文俊创立吴方法 (C)1957年,罗森布拉特提出感知机神经元关系 (D)1985-1986年提出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6. 人工智能在围棋方面的应用之一是AlphaGo通过()获得“棋感”。 (A)视觉感知 (B)扩大存储空间 (C)听觉感知 (D)提高运算速度 7.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A)教育创新化 (B)教育技术化 (C)教育智能化 (D)教育智慧化 8.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对当前经济社会冲击最大的四个领域的是()。 (A)制造 (B)教育

(C)艺术 (D)金融 9. 201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基础评论把()列为第一大技术突破。 (A)机器学习 (B)人工智能 (C)智能围棋 (D)深度学习 10. 根据本课程,过去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但在工业4.0时代,只需要()就可以把私人定制的摩托车交给客户,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A)2天 (B)24小时 (C)12小时 (D)6小时 11. 根据本课程,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总体成本与美国相比() (A)远远低于美国 (B)远远高于美国 (C)已经几乎相等同 (D)无法判断 12. 根据本课程,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属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哪个发展阶段?() (A)驾驶辅助 (B)部分自动驾驶

学习心理学各大流派

学习心理学各大流派 我从网上查到一些关于学习心理学的资料,引用一下:就我们学到的很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都是从这几个心理学入手的,我到网上查到的学习心理学也是这几个学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 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 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根据当时的教学现状,斯金纳认为,使用教学机器可以解决其中的许多问题,因而许多人开始对教 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感兴趣,立志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代表理论:桑代克(Thormdike,E.L.)的试误说、巴甫洛夫(I.P.Pavlov)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 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 积极的作用。程序教学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不可能没有缺点

和局限性,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此外,这种 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 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及时反馈等原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 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克勒(W.K? hler)的顿悟说、托尔曼(E.C.Tolman)的认知—目的论、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J.S.Bruner)的认知 发现说、奥苏伯尔(D.P.Ausubel)的认知同化论、加涅(R.M.Gagne)的学习条件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海德(F.Heider)和 韦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 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一、构造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

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

【参考文献】心理学十大流派综述

【参考文献】心理学十大流派综述 [box=#CCCCCC]综述 1879年以来,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热烈的学术研讨的繁荣局面。在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以后,又接二连三相继出现了或反对或继承冯特的理论,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上百个。这些学派分布广泛,遍布世界各地。 这些学派,有从内在的意识去研究的,有从外在的行为研究;有从意识的表层研究,有从意识的深层研究;有从静态,有从动态;还有从生物学、数理学、几何学、物理学、拓扑学、民族学、文化学等等其他不同角度去研究的。所有的学派、包括相互继承的学派,在它们的心理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这百余年心理学发展的速度以及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人类历史上对心理研究成果的所有总和,对心理现象探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心理科学的这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地集中体现在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曾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倾向、都曾对心理学本身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都曾客观地左右过心理学历史的发展进程的心理"大学派"的形成发展上;心理科学10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也主要地反映在这些心理学大派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上。 而贯穿心理学百年史的主干线,就是十大学派形成发展的历史。这十大学派是: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box] 内容心理学派 [box=#FFFFFF]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log(R/R0),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这些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 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2、意动心理学派: 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特的容心理学息息相关。可以说,特的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意动心理学派与特的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诺。 观点: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l)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2)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如我承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的意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三类之中以表象的意动为最根本的,其他的两类是在这一类的基础上形成的。布伦塔诺的研究方法是和特不同的,布伦塔诺不反对使用实验方法,但是他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即自我观察。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观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省法分析意识的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评论: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所以极为狭隘。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1、詹姆士 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反对特式心理学的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提出意识流的概念。认为省是心理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但他不把省看作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者的省,而把它看作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迅速而确定无误地抓住实际印象的一种能力。主心理学可以采用实验法,他还主把比较法作为省法和实验法的一种补充方法。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而关于身心关系的终极问题,他认为乃是哲学的问题,不应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研究对象。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对后来美国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2、杜威 杜威的心理学为美国狭义的机能主义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其心理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整个反向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的活动。 2)明确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 3)还认为人的活动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心理学不能把人脱离社会进行研究。 4)在心物关系上,反对构造主义所主的心物平行论,认为意识不是副现象,它对人的生活有作用,是整个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 3、安吉尔 1)认为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 2)主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物科学类。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人工智能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人工智能及应用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C(A)人工智能是以机器为载体的智能 (B)人工智能是以人为载体的智能 (C)人工智能是相对于动物的智能 (D)人工智能也叫机器智能 2.以下属于素养性知识的是A A)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 (B)行业性知识 C)分析性知识 (D)创造性知识 3.本课程提到,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D (A)数据智能 C(读写智能 C()逻智能 (D)语言智能 4.根据本课程,以下哪项不属于情感分析四维模型的内容D (A)读音知情(B)读脸知情(C)读搏知情(D)读书知情 5,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C (A)1986年启动“863计划”(B)197年,吴文俊创立吴方法 (C)1957年,罗森布拉特提出感知机神经元关系

(D)1985-1986年提出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6,人工智能在围棋方面的应用之一是Alphago通过()获得“棋感”。D C(A)视觉感知 C(B)扩大存储空间 C(C)听觉感知 D)提高运算速度 7.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阶段A A)教育创新化 (B)教育技术化 (C)教育智能化 (D)教育智慧化 8.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对当前经济社会冲击最大的四个领域的是C C(A)制造 C(B)教育 (C)艺术 D)金融 9.201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基础评论把()列为第一大技术突破D A)机器学习 C(B)人工智能 ()智能围棋 (D)深度学习 10.根据木课程,过去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但在工业4.0时代,只需要()就可以把

私人定制的摩托车交给客户,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D (A)2天 (B)24小时 C)12小时 (D)6小时 11.根据本课程,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总体成本与美国相比C A远远低于美国 B远远高于美国 C已经几乎相等同 D无法判断 12.根据本课程,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属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哪个发展阶段?C A驾驶辅助B部分自动驾驶C有条件自动驾驶D高度/完全自动驾驶 13.根据本课程,2011年,美国正式推出(),并提出优先发展三大代表性技术。B (A)工业4.0 (B)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 (C)新工业美国 (D)美国制造2050 14,机器学习的经典定义是()。C (A)利用技术进步改善系统自身的性能(B)利用技术进步改善人的能力 (C)利用经验改善系统自身的性能(D)利用经验改善人的能力 15.根据本课程,我国的智能制造发展模式是D (A)IT+ (B)+1T (C)互联网+ (D)硬件进化十软件革命

2018年秋季《人工智能》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人工智能》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从选手的角度看,博弈树就是一棵与或树,其特点是博弈的目标状态是初始节点,博弈树中的“或”节点和“与”节点逐层交替出现。(√) 2. 遗传算法的编码方法常用编码方式有二进制编码、浮点数编码方法、格雷码、几何图形方法。(√) 3. 如果搜索是以接近起始节点的程度依次扩展节点的,那么这种搜索就叫做宽度优先搜索。(√) 4. 在宽度优先搜索中,OPEN表的数据结构是栈。(√) 5. 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有下列3家:符号主义、分割主义和现实主义。(×) 6. 行为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控制论。(×) 7. 在前馈网络中,多个神经元互连以组织一个互连神经网络。(×) 8. 问题归约法是从中间状态出发逆向推理,建立子问题以及子问题的子问题,直至最后把初始问题归约为一个平凡的本原问题集合。(√) 9. 在问题归约图中,终叶节点是可解节点。(×) 10. 子句是由文字的析取组成的公式。(×)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当前人工智能有哪些学派,他们的认知观是什么? 答:当前人工智能有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三大学派。 符号主义,又称为逻辑主义、心理学派或计算机学派[ 其原理主要为物理符号系统(即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认为人的认知基元是符号,而且认知过程即符号操作过程。认为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因此,我们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行为。知识是信息的一种形式,是构成智能的基础。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是知识表示、知识推理和知识运用。 联结主义,又称为仿生学派或生理学派。其原理主要为神经网络及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认为人的思维基元是神经元,而不是符号处理过程。认为人脑不同于电脑,并提出联结主义的大脑工作模式,用于取代符号操作的电脑工作模式。

2021年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精神分析学派 对弗洛伊德大家都比较了解,他的学问很深,我在这里说一个最简单一点,就是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很多心理活动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理解的。(小提示: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心理现象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我这里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四川灾区我做过一些灾后心理援助的工作,那么在这个地震的废墟里面你呆的时间很长的人,比如说48小时或者72小时才被救出来以后。那么他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没有及时的得到心理援助的话,未来如果有机会他进到大城市,到了48层的这种电梯、那个高楼大厦去工作,他是不敢坐电梯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这个过去的经历会决定他未来会有很多障碍。就是人的现在的状态会受到过去的影响,因为你曾经在密闭的空间呆的时间太长,所以你就很害怕去面对这种密闭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负性的心理能量”,一定要去释放,一定要去表达。所以我们讲碰到这样的人,就要用多鼓励他参加活动,多跟人交流。那么如果真正要帮他改变的话,就要看到他这个现象背后是有原因的。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它认为人之所以出现压力,容易碰到压力,就是因为他有不好

的习惯。(小提示:人们常常遇到压力是由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惯所导致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容易拖延,是吧,很容易形成很多坏毛病,生活方式不健康,所以他容易使得生活很乱,所以容易有压力。那么大家就可以去体会一下这么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故事,就是说这个跟我们这个干部的社会管理也有关系,是理解人性。 案例:从前有位老人家门口有一片公共草地,他非常喜欢在这安静的草地上享受阳光。可是某一天开始,一群小孩来到草地上玩,非常吵闹。老人想将小孩赶走,可他知道越赶他们,他们会玩得越开心。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小孩说:“孩子们,你们明天继续来玩吧,我给你们一人1美元”,这群小孩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天真的来了。这样几天之后,老人说“孩子们,我不能再给你们1美元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0.5美元。”孩子们有些不悦,但是也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从明天开始,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美分了。”孩子们说“5美分太少了,以后我们再也不来了!” 那么这是一个心理学的一个小实验,在这个过程当中老人家就觉得人的行为是不好控制的,是吧,不好控制的,就像我们现在做管理的时候,有很多老百姓的行为是不好控制。但是,他可以,他所能控制的就是控制他自己口袋里的钱,他的智慧的地方就在于把他口袋里的钱和这个人的行为挂起钩来,通过控制钱来控制人的行为,这里面就是行为主义就强调的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找到这个行为的背后受到哪些东西的一些影响,那么形成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可视化多主体系统开发平台V AStudio设计与实现 林芬1,2邱莉榕1,2贾颖杰1,2史忠植1 1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linf@https://www.360docs.net/doc/4819172085.html, 摘要:多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开发工具是解决面向主体的程序设计的关键技术,目前开发的多种多主体系统开发工具都尚未满足实际要求或存在某些缺陷,本文设计和实现了可视化多主体系统开发平台VAStudio,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多主体系统设计和编程环境,根据用户的需求,可视化智能引导生成主体,方便了基于主体的应用系统的开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多主体系统开发的适应性。本文详细介绍了VAStudio的设计思想包括体系结构和各个功能模块,并以分布式数据挖掘为例验证了该工具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主体多主体系统设计工具开发工具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Visual Multi- Agent Studio Fen Lin1,2 Lirong Qiu1,2 Yingjie Jia1,2 Zhongzhi Shi1 1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AS, Beijing 100080) 2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39) linf@https://www.360docs.net/doc/4819172085.html, Abstract:Multi-Agent Toolkits is an important field in the research domain of agen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However there still lies this or that kind of deficits in most traditional multi-agent toolki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sual Multi-Agent Studio, which provides an integrated design and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to support generating agents automatically. Also the system makes it easy to develop agent-oriented applic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its adaptability on a large sca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philosophy such as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 module of V AStudio in detail. Finally it proves the feasibility and superiority of the toolkit by taking Distribute Data Mining for example. Key Words: Agent Multi-Agent System Design Tool Development Tool 1.引言 主体和多主体系统经过了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甚至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并已经广泛应用到很多领域之中。主体技术被认为是在复杂计算环境下构建可扩展的、健壮的、可重用的、一致的高质量软件系统的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智能主体和多主体系统为开发分布式、智能化、开放性复杂软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现范型[1,2]。 虽然主体和多主体系统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主体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03CB317004),国家863计划项目(2003AA115220),自然科学基金(60435010),北京科学基金(4052025) 作者简介:林芬,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主体技术、数据挖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