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自转)

地球自转丶公转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丶公转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的运动,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进行的运动。这两种运动在地球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季节和日照等因素。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如下: 1. 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自西向东旋转。这也是地球上日出日落的原因,因为当地球自转时,太阳看起来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这个自转周期是根据地球固定的旋转轴和恒定的自转速度来计算的。 3. 自转轴:地球自转的轴线是地球的北极和南极之间的一条虚拟直线,称为地轴。地轴的倾斜度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和气候变化。 4.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约为1670公里/小时,这使得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离心力的影响,使得地球上的物体有向外的惯性。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如下: 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公转,公转轨道的形状和位置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和气候变化。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24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这个公转周期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长度和公转速度来计算的。 3. 公转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每秒约29.8公里,这个速度相对较慢,但却足够使得地球能够在一年内完成一次公转。 4. 公转倾角: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轴之间存在一个倾角,这个倾角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当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倾斜度使得太阳的直射光在赤道和两极之间交替移动,从而引起季节的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中的两个基本特点。地球自转使得我们能够感受到日出日落、白天黑夜的变化,而地球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和气候变化。这两种运动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对于我们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以及预测天气变化等方面非常重要。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 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的更替。 5、晨昏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他们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7、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8、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9、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10、地球绕日公转的姿势很独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倾斜度是不变的,而且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11、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5°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线上时,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所以北纬23.5°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2、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在北纬66.5°以北和南纬66.5°以南的地区,会出现一天中太阳不升(极夜)或不落(极昼)的现象,因为这一现象只会出现在这两个范围内,所以,把这条纬线分别称为北极圈和南极圈。只有极圈内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13、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为23.5°,极圈的纬度数为66.5°,两数之和为90°。回归线是热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公转 记忆要求: 1.记住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和周期。 2.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昼夜长短。 3.地球五带的名称、范围及其地理现象。 理解运用部分: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掌握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纬度范围及其规律。 3.理解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③地方时的差异;④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日变化。 4.理解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地球上的五带;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③太阳照射下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 关注点: 1.地球的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平面垂直) (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1天(24小时)。(3)产生的地理意义(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③地方时的差异;④

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日变化。 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2.地球的公转——绕_____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度固定倾角) (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1年。(3)产生的地理意义(现象):①地球上的五带;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③太阳照射下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 3.二分二至的相关知识点。 ①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②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③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则为夏季)。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引起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长,斜射越厉害,物体的影子就越长。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地球的自转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绕轴旋转,称为地球自转。 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成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 (二)太阳日与地球日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叫做太阳日。 恒星日:以横行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叫做恒星日。 (三)地球自转的速度 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角速度和线速度 特别提示:(1)角速度是指地球上某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转过的角度,(度/时)线速度是指地球上某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转过的距离(千米/时)(2)线速度的影响因素: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

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四)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使得在同一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被太阳照亮,即产生了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旋转,即产生了自传现象。昼夜就不停的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叫做1太阳日。 昼夜交替的意义:人类作息的基本时间单位,周期不长,使得昼夜温差不是太大,保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发展。 晨昏线的概念:周半球荷叶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晨昏线的判读:(1)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2)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先降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2)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3)太阳光线总是垂直于晨昏圈所在平面(4)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2004年春季高考文综卷)我国最西端(约730E)在帕米尔高原上。据此回答1~2题。 1.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8时18分 B、9时8分 C、10时28分 D、11时18分 2.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早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A、接近最快 B、接近最慢 C、由最快转慢 D、由最慢转快 【答案】1.B 2.A 解析:此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能力及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掌握不住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王卿曦地理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 地球自转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根据地球自转周期,可以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约为15*每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一年,时间长度约为365天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它是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一月初,地球距离太阳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其公转速度快。每年七月初,地球距离太阳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公转。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叫做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做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为23*26′。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太阳垂直照射地表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达到23*26′N,最南达到23*26′S。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点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这也被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天5时48分46秒,叫回归年。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射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天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 由于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 1仅供圣贤教育学生免费使用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自转运动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一个恒星日;以太阳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4小时,称—太阳日。 ③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运动 ①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②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③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④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天文学上所说的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昼夜不断交替。 (2)产生时差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3)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自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是23°26′。它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

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北半球夏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 (4)四季的更替: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疑难突破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剖析: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可以从运动的方向、运动的周期和运动的速度等三个方面来说明。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学习时可利用比较法,通过对比加深认识。如表1-4所示。 表1-4 地球运动的特点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剖析:(1)昼夜产生原因和昼夜更替原因的区别:昼夜的产生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的更替。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也会有昼和夜,只是没有通常意义的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的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不同: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是

地球的运动初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运动初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运动:初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我们生活的星球,它孕育了生命、赋予了我们生息的环境。 然而,你是否好奇过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初 步认识地球的两种重要运动——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那么,地球每天围绕着自己 的轴线旋转多少次呢?答案是一天旋转一次。事实上,地球的自转周 期为24小时,所以我们才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东转。由于地球绕 自身轴线的速度相对较快,大约每小时1670公里,所以我们常常无法 感知到自转带来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还带来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地球的地理经线和时区。 地理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无限多条曲线,而时区则是以经线 为基准,将地球划分为24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相差一小时的时间。例如,当我们在亚洲迎来新的一天时,美洲的人们还在度过前一天的 晚上。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椭圆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公转周期为一年,大约为365.25天,因此我们才有了闰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还带来了四个重要的现象:季节的变化、昼夜时间的变化、黄道与赤道的关系以及地球的倾斜角。 首先,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即地球靠近椭圆轨道的一边时,光线的照射较为集中,这样就形成了夏季;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即地球靠近椭圆轨道的另一边时,光线照射较为分散,这样就形成了冬季。 其次,地球的公转轨道也决定了昼夜时间的变化。当地球某一半面对着太阳时,该半球就会处于白天;而当该半球背离太阳时,该半球就会处于夜晚。同时,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也导致了昼夜时间的不同长度,例如极夜和极昼。 第三,地球的公转轨道与黄道和赤道有关。黄道是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经过一年所形成的轨迹,而赤道是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相交的圆线。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黄道与赤道相交的两个位置,即春分和秋分点。这两个点决定了我们常说的春分和秋分。 最后,地球公转轨道导致了地球的倾斜角。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23.5度,这就是地球的倾斜角。它是导致地球存在季节和极昼极夜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运动形式

地球的运动形式 地球的运动方式主要有自转与公转。 1、自转 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为20~25毫秒,主要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半年变化的振幅为8~9毫秒,主要由太阳潮汐作用引起的。此外,月周期和半月周期变化的振幅约为±1毫秒,是由月亮潮汐力引起的。地球自转具有周日和半周日变化是在最近的十年中才被发现并得到证实的,振幅只有约0.1毫秒,主要是由月亮的周日、半周日潮汐作用引起的。 2、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

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以多种方式运动着。了解地球的运动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本文将总结地球运动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同,赤道上的自转速度最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两极附近的自转速度最慢,约为每小时0公里。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日 夜交替的现象,使我们能够感受到昼夜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以近乎椭圆的轨道进行公转,完成一次公转所需的时 间为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地球的公转轨道被称为黄道,而根据 黄道的倾角,我们也能够观察到季节的变化。当地球接近太阳时,夏 季来临;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冬季到来。 三、地球的倾斜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形成一个约23.5度的倾斜角度,被 称为地球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季节的交替变化。当 太阳直射地球的北半球时,北半球经历夏季;而当太阳直射地球的南 半球时,南半球经历夏季。 四、地球的黄道倾角

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赤道面之间形成一个约23.5度的角度,被称 为黄道倾角。黄道倾角的存在使得我们在观测天空时能够看到太阳、 月亮和行星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 五、地球的潮汐现象 地球的运动还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潮汐是由于地球与月球和太阳 的引力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海水周期性升降的现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对潮汐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为了精确定位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位置,人们引入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形成了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经度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位置,纬度 则表示南北方向上的位置。通过这种坐标系统,我们能够准确地表示 和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总结: 地球的运动是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日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地球的倾斜和黄道倾角也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了重 要影响。此外,地球的运动还与潮汐现象有关,并通过地理坐标系统 帮助我们准确定位地球上的位置。了解地球的运动知识有助于我们更 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现象。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以各种方式运动着。地球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四季更替、昼夜交替以及潮汐等现象。本文将总结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轨迹。 一、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这种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自转的轴线被称为地轴,通过南北两极,且相对于地球其他部分保持稳定。 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会经历一天的白天和一天的黑夜。而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夜晚与白天的时间长短不同,这是由地球自转和倾斜轴所决定的。 二、地球公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这种运动导致了季节的更替。地球公转的轨道被称为公转椭圆轨道,离心率约为0.0167。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大约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为了弥补这个0.25天,我们会在4年中的2月份多加一天,这就是闰年的原因。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地球公转的轨道倾斜,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和两个回归线之间移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季节不同。 三、倾斜轴和季节的关系 地球的倾斜轴是指地轴相对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地轴倾斜的存在影响了地球各地的季节。 当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太阳光照会在不同季节集中在不同地区。当北半球冬至时,地轴使得北半球离太阳最远,阳光直射点集中在南半球,北半球处于寒冷的冬季。而当北半球夏至时,阳光直射点集中在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则处于温暖的夏季。 与此同时,地球的自转也导致了昼夜时间的差异。当地球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即连续数周不见夜晚。而冬至时则会出现极夜,即连续数周不见白昼。 四、潮汐现象 地球的运动还会产生潮汐现象。潮汐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和月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海水的周期性升降。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海洋会朝着引力强的方向靠拢,形成两个涨潮。而在月球引力作用相对较弱的地方则形成两个落潮。这种潮汐运动周期为12小时25分钟。 结语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运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 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下面我 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吧。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完成一周运动需要24 小时。这个轴线垂直于地球赤道面,称为地轴。地轴一端指向北 极星,另一端指向南极。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也使地球的形状略呈椭球状。 在夏至和冬至时,地球的自转轨道变化使得赤道两侧的白昼和 黑夜时间差更加明显,同时南北半球的季节也出现了差异。例如,南半球的夏至时期(即北半球的冬至时期)是在12月21日左右,而冬至时期(北半球的夏至时期)则在6月21日左右。 地球的自转还引起了地球自转偏移、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化等天 文现象。在自转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个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都不同,造成了自转偏移现象,即地轴在空间中的方向不断发生

可观测的变化。航空航天活动对自转偏移的影响已经得到高度重视。 同时,在自转运动中,地球生成的重力场使得黄道面(太阳所 在的平面)与地球自转轴面之间的交角发生改变,这就是黄赤交 角的变化。历史上,人们通过观测黄道和赤道的夹角来确定时间,这一现象也是天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完成一圈需要365.2422天 的时间。根据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运动被分为黄道和天球两种。 黄道是指地球上一个虚拟的大圆,它与太阳的位置成一个平面。根据地球的公转,黄道上的太阳每天消失和升起的位置都不同,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出日落。 天球是指天文学中使用的一个参照系,与地球的自转轴相垂直,以北极星为顶点的天空。地球的公转运动对于天球的运动产生了 明显的影响。例如,星座的位置和出现时间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整理)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整理)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自转的空间位置(一)地球自转的规律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的方向 (一)地球自转的规律在南北两极上空,如何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一、地球的自转2自转的周期( 一)地球自转的规律一、地球的自转1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1恒星日(真正周期)时间间隔转过角度360023小时56分4 秒360059′24小时3.自转的速度(一)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有什么特点? 一、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线速度——地球表面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地球表面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某纬度的自转 半径=COS?×赤道半径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自转B.地球表面除 南北两极外,任何地点的自转线速度都一样C.在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D.因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线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 射南半球2.关于地球自转周期和速度的正确叙述是(?)A.地球自转360度,所需时间为24小时,这叫做1个太阳日B .地球自转一周360度,称为1个恒星日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15度(两极点除外)D.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总是纬度高的地方大于纬度低的地方练一练ACBC3.某中学的一个天文小组观测天狼星,在2007年10月3日晚上9点,通过天文望远镜的 镜筒恰好看见了天狼星。请问,第二天晚上再次在天文望远镜镜筒看到天狼星的时间是几点钟?一周后,再次在天文望远镜镜筒内看到天狼 星的时间是几点?解析:天狼星是一颗恒星。两次看到天狼星的时间间隔是23时56分4秒。每天提前:24时-23时56分4 秒=3分56秒;一周后共提前:3分56秒×7天=27分32秒。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的知识点知识点的结构: 地球 自转 自转方向:经纬网、北极上空、南极上空(规律:从0度经线到东经,东经的时间来 的比西经早;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A、B相对的方位:经线代表的方向、纬线代表的方向 周期的类型: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与昼夜现象区分好 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与区时区分好,地方时的计算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南半球、赤道 公转 周期的类型:太阳年(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恒星年(365天6时9分) 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近、远日点和二分日、二至日的特点及区别 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其变化的影响 公转的地理意义 (产生现象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回归运动的关系,晨昏 线、与地方时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太 阳直射点 四季的更替:表现、各纬度的区别 绕转中心轨道面方向速度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地轴赤道面自西向东(侧视)线速度、角速度………….. 地球公转太阳黄道面北逆南顺(俯视)近日点、远日点……………. 地球自转——中心、方向、速度、——地球公转 ↓↓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公转轨道面 ↓(水平) 赤道面↓ ↓∣ —————黄赤交角(会变)—————— ↓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回归年、二分二至… ↓ (昼长、夜长、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直射点、纬度、季节) ↓↓ —————————————— ↓ 四季五带:昼(夜)长、直射、极昼(夜)、纬度

1、地球的自转 定义:地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角度不同的自转:极点俯视:北逆南顺;跨0度经线:自转从西经到东经;跨180度经线:从东经到西经。 极点判断自转方向的记忆方法; 从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记忆方法:左手代表南半球,右手代表北半球,双手作握拳状,从上往下看,手上的向中心的漩涡则为各半球的自转方向。如下: 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 自转的周期: 昼夜更替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小时)定义:以太阳为参照物,太阳两次经过中午的时间间隔。 自转的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定义: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 自转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除了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相等为15°/h,极点的角速度为0;;线速度由赤道到南北两侧递减,赤道的线速度为1670km/h,其他纬度的线速度=(40000kmcosA)/24,极点的线速度为0。(纬度60度的纬线的线速度等于赤道的一半) 经纬网: 同一个经线圈,纬度差一度,经线线段差111km,经线圈的长度都相同为40000km,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半圆弧垂直纬线,任何一个经线圈将地球平分成两个部分,越往东,经线值越大的是东经,值越小的是西经。

地球运动及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影响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思考:说出地球是不断在自转的证据或实验。 落体偏东实验;傅科摆实验;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2.地轴:地球自转轴的简称,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到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 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如右图) 4.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360o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 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自转360o59′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太阳日,时间是24小时,这是昼夜更替的周期。 思考:导致恒星日与太阳日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公转,而且运动方向相同。 小结: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恒星日永远是23小时56分4秒。 5.自转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ω=360 o /24小时,即15 o /小时,1 o /4分钟,除南北极点外,地表任何地点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周期)南北极点线速度、角速度都为零。 例题1.算出赤道、北纬30 o、北纬60 o处的自转线速度。 V(赤道)=2πR/24=1670千米/小时 V(30 o N)=2πcos30 o R/24=1447千米/小时 V(60 o N)=2πcos60o R/24=837千米/小时 思考:1.下列城市,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珠海 B.北京 C.哈尔滨 D.上海 2.“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城市是( ) A.珠海 B.武汉 C.伦敦 D.新加坡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的公转: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公转轨道:地球公转的路线。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也就产生了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 3.公转方向:自西向东,一般用逆时针表示。 4.公转速度:平均角速度大约1°/d,平均线速度大约30km /s;无论角速度、线速度,每年1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而7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思考:1.为什么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快,在远日点时慢? 在近日点前后,地球受到太阳的引力大;在远日点附近则小。 2.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186天长于冬半年的时间179天?(或:为什么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冬半年地球较为接近太阳,受太阳引力较大,公转速度较快,花费时间较短。 5.公转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比回归年长)

地球的自转(精选5篇)

地球的自转(精选5篇) 地球的自转篇1 课题15、教时15-40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的现象。 2、仿做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的实验。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球知道的兴趣。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昼夜更替。学法指导利用教学演示,学生讨论、动手操作,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教具准备地球自转的挂图,分组实验材料。教后感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了是怎么一回事,认识了昼夜形成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球、认识地球的兴趣。但有一部分学生对复杂的天体运动,感悟不高,认识不够。课时教学过程时间备注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低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白天和夜晚”一课,初步了解了昼夜现象。你能说说白天和夜晚是怎么一回事吗?教师在回答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指出本课则要求学生在了解昼夜现象的基础上,认识昼夜形成的原理。三、新授。 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1)教师提问:太阳从何方升起、何方落下?那么,太阳东升西落说明了什么呢?教师讲解,引出课题。课时教学过程时间备注(2)组织学生讨论。当你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面,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向什么方向移动的?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窗外景物向后移动是汽车向前行驶的反映。两列火车交会时,你坐的火车已经开动,相邻的火车并没有开动,但你会觉得怎么样?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没有开动的相邻火车向相反方向移动是由于自已坐的火车已经开动而产生的错误错觉。(3)教师出示地球仪自转的挂图,然后提问:地球的方向是怎样的?(4)教师运用地球仪,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的转动,边提问: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向什么方向运动呢?为什么明明是地球在自转,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太阳东升西落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两个例子,通过讨论得出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的反映的结论。教师要

地球自转(通用8篇)

地球自转(通用8篇) 地球自转篇1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四季的划分 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力量目标 通过观看地球自转时地球上消失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消失昼夜长短的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 德育目标 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气,从而对同学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方法 地球仪教学用图 课时支配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肯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围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 今日,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 ( 阅读p9~p10) (板书) 其次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绕地轴转动 2.方向:自西而东 3.周期:一天(24小时) 4.昼夜更替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绕太阳运动 2.方向:自西而东 3.周期:一年 4.轨道:椭圆轨道 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 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四周。(地轴的指向不变) 6.季节的变化 (师): 地球始终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直到后来,人们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