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工艺与原理赵涛

染整工艺与原理赵涛

染整工艺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处理的一系列工艺流程。染整工艺主要包括染料选择、配方设计、浸染、固色、洗净、整理等环节。以下是对染整工艺原理的详细阐述:

1. 染料选择:染料是染整工艺的核心,其选择应根据纺织品材质、色彩效果要求、成本等因素进行考虑。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等多种类型,每种染料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染色效果。

2. 配方设计:染料的选择和配方的设计是染整工艺中的关键环节。配方设计需要考虑染色效果、染色工艺参数、纺织品材质等因素。其中,染色效果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染色工艺参数包括浸染时间、浓度、温度等。配方设计要通过试验和经验总结,找到最佳的染色工艺。

3. 浸染:浸染是将染料和纺织品进行接触和相互渗透的过程。浸染一般采用浴比、液浴比和浸渍时间等参数来控制。浸染时间越长,染色越均匀,但浸染速度较慢;浸染液的浓度越高,染色越重,但易产生局部浓染和渗透不均匀现象。

4. 固色:固色是使染料与纺织品发生化学反应,使染料牢固结合于纤维上的过程。固色一般采用温度、时间和pH值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不同类型的染料需要不同的固色剂,例如,还原性染料需要使用还原剂进行固色。

5. 洗净:洗净是去除纺织品上的游离染料和杂质的过程。洗净过程包括清水漂洗、酸洗、碱洗、漂白等环节。洗净的目的是提高染色的牢度,减少染后分离和脱色现象。

6. 整理:整理是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加工,使其具有所需的手感和外观效果。整理可以包括压光、软光、丝光、罗纹、绒毛等各种加工处理。整理的目的是优化纺织品的表现效果,提高产品附加值。

染整工艺的原理是基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穿透纤维结构并与纤维分子发生相互吸附或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染色目的。不同类型的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例如,直接染料通过离子键与纤维结合;酸性染料通过酸碱反应与纤维结合;活性染料通过共价键与纤维结合。

总之,染整工艺是一个综合性的工艺系统,涉及到染料选择、配方设计、浸染、固色、洗净、整理等多个环节。染整工艺的成功需要科学的配方设计和合理的工艺参数控制,以实现纺织品的染色均匀、色牢度高、附加值提升的目标。

染整工艺与原理赵涛

染整工艺与原理赵涛 染整工艺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处理的一系列工艺流程。染整工艺主要包括染料选择、配方设计、浸染、固色、洗净、整理等环节。以下是对染整工艺原理的详细阐述: 1. 染料选择:染料是染整工艺的核心,其选择应根据纺织品材质、色彩效果要求、成本等因素进行考虑。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等多种类型,每种染料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染色效果。 2. 配方设计:染料的选择和配方的设计是染整工艺中的关键环节。配方设计需要考虑染色效果、染色工艺参数、纺织品材质等因素。其中,染色效果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染色工艺参数包括浸染时间、浓度、温度等。配方设计要通过试验和经验总结,找到最佳的染色工艺。 3. 浸染:浸染是将染料和纺织品进行接触和相互渗透的过程。浸染一般采用浴比、液浴比和浸渍时间等参数来控制。浸染时间越长,染色越均匀,但浸染速度较慢;浸染液的浓度越高,染色越重,但易产生局部浓染和渗透不均匀现象。 4. 固色:固色是使染料与纺织品发生化学反应,使染料牢固结合于纤维上的过程。固色一般采用温度、时间和pH值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不同类型的染料需要不同的固色剂,例如,还原性染料需要使用还原剂进行固色。

5. 洗净:洗净是去除纺织品上的游离染料和杂质的过程。洗净过程包括清水漂洗、酸洗、碱洗、漂白等环节。洗净的目的是提高染色的牢度,减少染后分离和脱色现象。 6. 整理:整理是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加工,使其具有所需的手感和外观效果。整理可以包括压光、软光、丝光、罗纹、绒毛等各种加工处理。整理的目的是优化纺织品的表现效果,提高产品附加值。 染整工艺的原理是基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穿透纤维结构并与纤维分子发生相互吸附或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染色目的。不同类型的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例如,直接染料通过离子键与纤维结合;酸性染料通过酸碱反应与纤维结合;活性染料通过共价键与纤维结合。 总之,染整工艺是一个综合性的工艺系统,涉及到染料选择、配方设计、浸染、固色、洗净、整理等多个环节。染整工艺的成功需要科学的配方设计和合理的工艺参数控制,以实现纺织品的染色均匀、色牢度高、附加值提升的目标。

染整工艺原理(二)习题

染整工艺原理(二)习题 一、染色理论部分 1.名词解释 染色亲和力染色熵染色热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匀染初染率菲克扩散定律吸附等温线移染泳移染色饱和值浴比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扩散活化能扩散边界层半染时间平衡吸附量带液率(轧余率) 2.染料的上染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影响各个阶段的因素有哪些? 3.染料的聚集性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测定染料在纤维扩散系数的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5.说明染色亲和力或平衡吸附量与染色温度的关系。 6.吸附等温线有几类?解释每种吸附等温线的物理意义,写出其物理关系式。 7.何谓孔道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比较它们的扩散特点,分析加快扩散的可能途径。8.说明染色温度对上染速率的影响。 二、直接染料染色 1.直接染料分几类?比较其染色性能。 2.何谓温度效应?实际染色时如何合理制定染色温度? 3.何谓盐效应?说明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介质的促染机理。 4.说明直接染料染色时阳离子固色剂的固色机理,目前常用的阳离子固色剂有哪些品种?5.写出直接染料浸染纤维素纤维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 6.分析直接染料在纤维素纤维上的结合状态。 三、还原染料染色 1.名词解释 隐色体浸染悬浮体轧染干缸还原全浴还原隐色体电位二色性常数半还原时间 2.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有哪几个基本步骤? 3.影响还原染料还原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还原染料有几种染色工艺?浸染的染色温度主要根据哪些因素决定? 5.写出还原金黄GK、艳桃红R的还原反应历程,并比较它们的还原电位高低。 6.还原染料常有哪些不正常的还原现象产生,举例说明。 四、活性染料染色 1.写出卤代氮杂环(X、K、KE型)和β-羟基乙砜硫酸酯(KN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历程,指出决定速率的阶段,影响反应过程主要有哪些因素? 2.活性染料染色主要有几种工艺?写出工艺过程和固色条件。 3.何谓固色率、固色速率和固色效率?影响固色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写出卤代杂环和β-羟基乙砜硫酸酯活性染料的断键反应历程。 5.比较常见几类活性染料的酸、碱断键稳定性,提高断键稳定性的措施可能有哪些? 五、酸性染料染色 1、说明强酸性浴酸性染料上染羊毛的过程,并解释电解质的作用。 2、比较匀染性酸性染料和耐缩绒性酸性染料上染羊毛纤维的机理,解释 pH值对上染速率的影响。 3、比较酸性染料上染羊毛、蚕丝和锦纶的染色特点和工艺。 4、何谓配伍指数和竞染,拼色时应该按什么标准选用染料,配伍指数主要决定染料的哪些性质? 六、阳离子染料染色

染整工艺学

染整工艺学 一、教材 《染整工艺学教程》第一分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阎克路主编)、《染整工艺学教程》第二分册(纺织高等教育“十五”部委级规划教材、赵涛主编)、纤维化学与物理(纺织高等教育教材、蔡再生主编) 二、重点 1.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基础知识。 2.天然纤维(棉、蚕丝和羊毛)和合成纤维(聚酯、聚酰胺和聚丙烯腈)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3.棉和蚕丝织物的前处理原理和主要工艺。 4.棉及棉型织物一般整理原理和主要工艺。 5.纤维素纤维的树脂防皱整理原理、主要工艺及整理品质量。 6.染色热力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7.直接、酸性、活性、分散、阳离子染料的染色原理与染色工艺。 8.印花原糊的性质与印制效果的关系。 9.直接印花和拔染印花的基本原理与工艺。 三、具体内容 (一)纤维部分 1.高分子化学基础的基本概念。 2.高分子物理基础的基本概念(力学性质)。 3.纤维素纤维(棉)和蛋白质纤维(蚕丝、羊毛)的形态结构、分子结构 及主要性能。 4.聚酯、聚酰胺和聚丙烯腈纤维的形态结构、分子结构及主要性能。 (二)前处理部分 1.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棉的精练原理(棉煮练时共生物的变化)。 3.蚕丝的精练原理(蚕丝精练时pH值与练减率的关系,包括有关曲线)。 (三)整理部分 1.棉及棉型织物的一般整理(机械整理、手感整理和增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合成纤维的热定形机理。 3.纤维素纤维的树脂防皱原理、整理工艺和整理品质量(主要物理机械性能)。 (四)染色部分 1.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原理;直接染料染色的温度效应、盐效应以及与结构的关系。 2.酸性染料对蛋白质纤维的染色原理和对羊毛、蚕丝和锦纶的染色工艺。 3.活性染料种类(按活性基团分类)及其染色对象;对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的染色原理;粘胶织物浸染工艺。 4.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的染色方法、染色原理及染色工艺;分散染料的染液稳定性、分散染料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5.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织物的染色原理、染色工艺及影响匀染性的因素。 (五)印花部分

配色及颜色分析

一、前言 拼色,可感知色泽的状态。仿色,可掌握成色的方法。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混染色,来获得一定的色泽,该过程称之为拼色或配色。在进行大生产以前,工厂一般通过打小样来获得配方的生产处方。打样的正确否对保证染色产品的色泽是否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拼色的原理是利用物体吸收入射光谱中的一部分而显示出与入射光不同颜色的方法,称之为减法混色。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染料的三原色是黄,蓝,红三种颜色的染料,用这三种颜色混拼可以得到范围很广的各种颜色。染料拼色时,由两个原色拼色得来得是二次色,当二次色在次拼色时就得到三拼色。 拼色过程比较复杂,为使配色获得预期的效果,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应该遵循下列四个原则: (1)“相近原则”,指拼色染料的染色性能(包括亲和力,上染速率,上染温度,匀染性,染色牢度等)应该尽量接近。拼色时尽量选择同一类型的染料。各种染料中的三原色往往是经过筛选的,应用性优良,配伍性能较好的染料,所以拼色时应该优先考虑选用。 (2)“少量”原则,指拼色时尤其是拼线颜色,染料支数应该尽量少,一般不宜超过三支,这样便于色光的调整和控制,同时对拼色染料的组分(指混合染料)应了解,尽量选用原组分中染料补充或者调整色光。 (3)“微调”原则,色光调整是以“余色”为理论依据的。所以利用余色原理来调整色光只能是微量的,如果用量稍多,色泽变暗,影响鲜艳度,严重时还会影响色相。 (4)“就近选择”与“一补二全”原则,指拼色时无论是主色还试辅助颜色都应该选择和目标最接近的染料。同时应尽量选用一支染料获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效果。 实验前首先要了解不同的染料的染色方法,适合的染色工艺。 直接染料是以双偶氮和三偶氮结构为主,分子结构较大,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可溶于水。主要应用于棉、黏胶纤维等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应性基团,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纤

染整工艺原理-课时 1-3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介绍 课程目的及任务: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染色基本理论和各类染料的染色原理。 2各类纺织品的主要染色和印花工艺原理及分析能力。 3该课程为轻化工程专业主干核心专业课程,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及染料与纤维化学基础知识。 二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颜色的基本特征,亲和力、扩散系数计算方法;了解纤维表面的电性质、染料溶液的胶体性质及常用染料的结构特点;了解染料结构、染色工艺与染色牢度的关系。 2熟悉纤维微结构与染色的关系和染料与纤维分子间作用及吸附上染的本质;理解染色亲和力、染色热、染色熵、菲克扩散定律等。 3掌握染色亲和力、染色平衡、扩散模型、扩散系数、吸附等温线等有关概念及理论;掌握染色的温度效应和盐效应;重点掌握常用染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对常用纺织纤维的染色原理、染色方法、染色工艺;掌握染色工艺因素分析方法以及常用助剂在染色中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第一章绪论 1-1染色工业概况 一染色工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1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天然染料 优点:… 缺点:对纤维无亲和力、色泽单调、染色工艺繁杂、劳动强度大、产量小及季节依赖性强的缺陷。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以分散、酞菁为为代表的性能良好的染料品种不断出现、染色技术日臻完美。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型的纺织材料促进了染整加工、染料制造技术的发展,使染料与纤维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染色技术和理论不断完善。 4 1956年-反应性染料面世,使染色工艺学的内容日益丰富。 优点: 缺点: 活性染料今天已成为纤维素纤维染色和印花的一类主要染料,并逐渐应用于蛋白质纤维和聚酰胺纤维。 5近年来- 欧洲: 韩日台: 中国大陆: 二纺织品染色技术的发展趋势 1纺织品染色工艺不断更新、发展 节水节能、高速高效、生态环保、循环回用、新型染整技术…

染整工艺与原理

染整工艺与原理 染整工艺是指将纺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的一系列技术过程,它直接影响着纺织 品的色彩、手感和外观质量。染整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丰富产品种类、改善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染色工艺、整理工艺和染整原理三个方面对染整工艺进行探讨。 染色工艺是染整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色彩效果。染色工 艺主要包括染色准备、染色操作和染色后处理三个阶段。在染色准备阶段,需要对纺织品进行预处理,包括浸泡、漂白、酶处理等,以保证染色效果的均匀和牢固。在染色操作阶段,需要根据染色织物的不同材质和颜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进行染色操作。在染色后处理阶段,需要进行洗涤、定型、后整理等工序,以确保染色效果的稳定和持久。染色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色彩鲜艳度和牢固度。 整理工艺是指在染色后对纺织品进行整理和加工,以改善纺织品的手感和外观。整理工艺主要包括定型、起毛、烫平、压光等工序。在定型工序中,需要根据纺织品的材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定型方法,进行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使纺织品具有所需的手感和外观。在起毛工序中,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将纺织品表面的细毛起立,增加纺织品的蓬松感和保暖性。在烫平和压光工序中,通过热压和压光机对纺织品进行整理,使其外观平整、光泽度高。整理工艺的精湛与否,直接关系到纺织品的质感和外观。 染整工艺的原理是指染色和整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和物理原理。染色的原理 主要包括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染色液的扩散和渗透性、染色后的定型和后处理等。整理的原理主要包括纤维的形变和组织结构的改变、热力学和动力学的作用、表面张力和粘附力的影响等。了解染整工艺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染色和整理的技术要点,提高染整工艺的效率和质量。

染整工艺原理课后作业题答案

染整工艺原理课后作业 题答案 WTDstandardizationoffice【WTD5AB-WTDK08-WTD2C】 1水处理主要方法:石灰—纯碱法,离子交换法,软水剂添加法2简述精炼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烧碱(NaoH)煮练剂使果胶中的酯键水机,部分含氮物质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水

解,还能使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发生皂化而溶解 (3)硅酸钠吸附煮练液中的铁质,防止织物上产生锈斑,吸附煮练液中已分解的杂质,防止再次产生锈斑 (4)亚硫酸氢钠:有利于棉籽壳的去除,木质素一木质素磺酸一木质素磺酸钠,还原剂防止棉织物在高温带碱的情况下被空气氧化而脆损 (5)磷酸三钠作为软水剂 3试设计一种纯棉织物连续平幅退浆,精炼工艺4在精炼工艺中,主要加入哪些表面活性剂?试述它们的作用原理。5作为良好的润湿剂,洗涤剂,乳化剂,应具有怎样的化学结构?为什么?6试从润湿方程来说明精炼的原布为什么不能被水润湿?7原布检验包含哪些内容? 原布检验一翻布一打印一缝头 (1)物理指标:幅宽,重量,纱支,密度,强力等(规格) (2)外观疵点:如缺经,断纬,跳纱,棉结等(品质) (3)普通棉织物:抽查10%左右; (4)毛织物:全部检验; 8简述棉织物碱退浆,酶退浆原理。加工工艺条件? 碱退浆的原理: 1)在热碱的作用下浆料会发生溶胀,从凝胶状态变成溶胶状态而与纤维的粘着变松,容易洗落下来。 2)CMC,PA类的浆料在热碱液中的溶解性能较好,再经洗水具有良好的退浆率。 酶退浆的原理: 酶是一类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对某些物质的分解有特定的催化作用。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大分子链发生水解而生成分子量较小、粘度较低、溶解度较高的一些低分子化

染整工艺与原理试题库(新)

染整工艺与原理试题库(新) 第三题简答题 1.试着描述提高浸染匀染性的基本措施。 1)增加染液与织物之间的相对运动; 2)控制染色速度;过快容易造成花染;可通过添加添加剂、控制pH值和升温速率 进行调节; 3)加入助剂,增加染料的移染(migration);4)延长染色时间,增加染料的移染机会。 5)染色前必须消除内应力:棉织物的润湿、合成纤维的预成型处理等 2.简述影响连续轧染染色均匀性的主要因素。 1)纤维和织物本身; 2)浸轧的均匀性――与设备有关; 3)织物携液率过高,导致游泳运动;(可添加防迁移剂)4)最好采用非接触干燥,可有效减少迁移现象。 3.影响染料溶液中染料聚集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染料分子结构。染料分子结构越复杂,分子量越大,线性芳香环的共面性越强, 水溶性基团越少,聚集度越高。 2)染液中电解质浓度越高,特别是存在多价重金属离子时,染料越易聚集。3)一些助 剂(表面活性剂)则会增加染料的聚集程度。5)染液温度越高染料越不易聚集。 6) pH值影响染料的聚集。当pH值下降到一定范围时,一些染料的聚集度迅速增加,甚至会导致沉淀。 7)亲水性基团在染料分子中间的比在两端的不易聚集。 4.什么是游泳班?并指出了克服它的方法。 答:泳移是指在染色织物烘干时,受热不均,由于水分的不规则汽化,使燃料沿水分 蒸发方向移动,产生阴阳面,左中右前后色差等染疵的现象。 克服方法:① 采用非接触式干燥,避免加热不均匀,控制烘焙速度。② 降低轧制残 余率③ 添加反迁移代理

5.染料对纤维的吸附等温线主要有哪三种类型,它们分别适合描述哪种纤维对哪种染 料的吸附? 答:能斯特(线型)能斯特吸附等温线——非离子染料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被纤维吸 附和固定。如用分散染料染色的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Freundlich-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随着染料溶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速度越来越慢,而且没有明显的限制。 langmuir朗缪尔型吸附等温线――化学吸附,即定位吸附。单分子层吸附。 6.描述染色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决定染色速率的主要阶段是什么? 答:上染过程的4个阶段: ① 染料分子(或离子)与染料溶液在纤维界面附近流动② 染料通过纤维表面的扩散 边界层扩散到纤维表面③ 染料分子吸附在纤维表面 ④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附着在纤维内部 第4阶段决定染料吸收率 7.试分析影响染料扩散的因素,扩散速率与染色效果之间的关系。 A:I.影响染料扩散的因素: ①染料结构的大小和纤维的微隙大小,微隙小,扩散比较缓慢②纤维的结晶度,结晶 度高,扩散系数低 ③ 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较大,不易扩散④ 染料浓度的影响因染料和纤维的类型 而异⑤ 染色温度。提高染色温度可以提高扩散速率 ㈡关系:扩散速率高,染透纤维的时间短,有利于减少因纤维微结构的不均匀或因染 色条件的原因造成的吸附不匀的影响,而获得染色均匀的产品。 8.如何控制染料用量和直接染色方法? 答:①盐的用量是以保证染料有良好的匀染性而不产生沉淀为好,随染色染液、染色 物质和浴比而变化,一般可用10-30g/l元明粉或5-15g/l食盐 ② 对于快速循环染色设备和a类染料,在染色开始时添加盐。对于B类和C类染料,最好在达到规定的染色温度并保持10分钟后添加盐。染色时,可分3-5批添加电解质, 间隔10分钟。一开始,它们变小了,然后脚变大了。当促染效果不明显或染色颜色较浅时,可少加或不加中性盐(一般B类加适量盐,C类加少量盐) 9.直接染料染色时,如何进行温度的调控?

2020年全日制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范围

2020年全日制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范围 物理科学学院: 070200物理学: 考试范围:《固体物理学》路栋,第一版,200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第一版,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关振铎,第一版,199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第二版,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加试科目:热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1—4章)》汪志诚,第三版,2001年,高教出版社。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常铁军,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统计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6—9章)》汪志诚,第三版,2001年,高教出版社。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傅献彩,第四版,2000年,高教出版社。 经济学院: 0202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1、平狄克等著,李彬等译,《微观经济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2、多恩布什等著,王志伟译,《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计量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1、李子奈、潘文卿著,《计量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 2、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唐·C·波特著,费剑平改编,《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 加试科目: 1、国际经济学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 2、统计学李洁明、祁新娥著,《统计学原理》(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3。 商学院: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参考用书: 1、高级微观经济学:参考书目——(美)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格致出版社,2011年1月。考试范围:供求均衡机制、生产与成本理论、厂商理论、非完全竞争理论、博弈论及其应用、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微观主体行为最优化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福利经济学等。 2、运筹学:参考书目——《运筹学》,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6。考试范围: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 3、决策分析:参考书目——岳超源编著,《决策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运营管理:参考书目——《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刘丽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科技与教育管理:参考书目——舒炜光、邱仁宗著,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陈孝彬等著,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对策论:参考书目——《动态合作博弈》,高红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9。考试范围:合作对策,非合作对策。

染整工艺与原理复习题

染整工艺与原理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暂时硬度; 2、永久硬度; 3、临界胶束浓度; 4、醇解度; 5、带液率 6、碱煮强力; 7、有效氯; 8、浴比; 9、丝光;10、钡值 11、热定形;12、磨绒整理;13、舒适性整理;14、练减率;15、上蓝增白 16、荧光增白 17、砂洗整理 18、盐缩 19、洗呢 20、煮呢 21、缩呢 22、炭化 23、蒸呢 24、定幅整理 25、经向缩水率 26、减量率 27、轧光整理 28、松弛加工 29、碱减量 30、电光整理 31、轧纹整理32、拷花 33、硬挺整理 34、机械预缩法 35、织缩 36、拒水(拒油)整理 37、去污率 38、阻燃 39、限氧指数 40、卫生整理 44、表面张力 45、碱缩 46、桃皮绒整理 47、仿麂皮整理 48、锡增重 简答题: 1. 水的软化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两种常用的软水剂。 2. 浆料对染整加工有什么影响, 3. 引起蚕丝织物泛黄、老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4. 什么叫松弛加工,其目的是什么, 5. 氧漂稳定剂的作用是什么, 6. 为什么说氯化防毡缩工艺受到限制,防毡缩工艺有哪些新进展, 7. “精练时,去杂程度越高越好”对吗,为什么, 8. 双氧水漂白时需要加入哪些助剂,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9. 树脂整理为什么能起到防缩的作用, 10. 丝织物皂碱脱胶后如水洗不净会产生那些问题, 11. 分析双氧水漂白过程中织物产生破洞的原因,如何预防, 12. 试述棉纤维经丝光处理后其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13. 为什么碱退浆水洗较酶退浆水洗困难,而且耗水量大, 14. 在双氧水漂白液中为何要加入稳定剂? 水玻璃作为双氧水稳定剂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15. 氨基有机硅整理的织物为什么有泛黄现象,如何防止或降低泛黄, 16. 煮练中常见的钙斑疵布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17. 次氯酸钠漂白后为什么要进行酸洗和脱氯, 18. 丝光纤维与未丝光纤维在性能上有何区别,为什么, 19. 棉织物精练的目的是什么, 20. 说明丝光原理。 21. 写出皂碱脱胶法的工艺流程,并说明每一过程的作用。 22. 试述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涤纶碱减量处理时的促进机理。 23. PVA上浆的织物为什么最好在烧毛、热定形前退浆, 24. 什么是液氨丝光,试述其工业应用的优缺点。 25. 评定漂白织物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26.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征是什么,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有哪些, 27. 烧毛工艺的主要目的和原理是什么,生产中常用的烧毛机有哪几种类型, 28. 试解释丝光和碱缩的定义。丝光和碱缩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29. 棉织物前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棉织物的前处理包括哪些工序, 30. 如何降低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织物的甲醛释放量, 31. 丝光落布pH偏高,对后面染整加工有什么影响,pH偏高,怎么解决, 32. 请设计合理的过氧化氢连续汽蒸漂白工艺(包括工艺处方、工艺流程、工艺条件)。 33. 染整用水对印染加工有何影响, 34. 简述过氧化氢酶在双氧水漂白中的应用原理和优点。 35. 氨基树脂防皱整理后织物的性能有哪些变化, 36. 棉织物为什么要进行丝光,

染整工艺与原理——染色印花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大学

染整工艺与原理——染色印花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青 岛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 1.泳移可使染色获得均匀的染色效果。 参考答案: 错 2.轧余率是浸轧后织物上带液质量占轧后湿布质量比。 参考答案: 错 3.颜色的三属性分别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参考答案: 对 4.染料拼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里的红即减法混色的原色品红,蓝即是 减法混色的原色青色)。 参考答案: 对 5.织物浸轧染液烘干时,为了防止织物上染料的泳移,烘筒温度通常应()。 参考答案: 前低后高

6.下列不属于轧染染色方法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 适合小批量生产 7.浴比为1:10则表示1克织物需要用() 参考答案: 10ML水 8.轧染时易产生头深尾浅现象的本质原因是()。 参考答案: 亲和力太大 9.当轧车轧液不匀时,极易产生() 参考答案: 左、中、右色差 10.下列属于轧染方法的特点的是() 参考答案: 连续生产;适合大批量生产 第一章测试

1.上染过程的四个阶段中,决定上染速率的阶段是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阶段。 参考答案: 对 2.拼色时,选用半染时间相近的染料不容易获得前后一致的色泽。 参考答案: 错 3.通常,纤维的ζ电位与热力学电位符号相反,主观题绝对值较低。 参考答案: 错 4.在实际染色过程中,如直接染料染色过程中,加盐可以降低纤维表面的动电 层电位。 参考答案: 对 5.在大多数染色体系中,染料的上染过程是吸热反应,因此高温会使染料解吸。 参考答案: 错 6.符合朗缪尔吸附等温线的染色过程,其染料在纤维中的吸附是非定位吸附。 参考答案: 错

7.符合弗莱因德利胥型吸附等温线的染色过程,存在染色饱和值。 参考答案: 错 8.提高染色温度,平衡上染百分率() 参考答案: 下降 9.半染时间即达到平衡上染率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半染时间短,表明() 参考答案: 染料扩散速率快 10.对于棉、黏胶和蚕丝等亲水性纤维,染料分子在纤维上的扩散特点可以用 ()模型来说明。 参考答案: 孔道扩散模型 第二章测试 1.对于匀染性直接染料,染色时温度不宜过高,也无需加入大量电解质。 参考答案: 错

染整工艺与原理(上)重点整理

第一章水和表面活性剂 染整厂对水质的要求:外观:无色、无臭、透明;pH值:6.5-7.4;总硬度(ppm):0-25; 铁(ppm):0.02-0.1;锰(ppm):0.02;总碱度(ppm):35-64;总含固量(ppm):65-150 暂时硬度:由Ca2+、Mg2+所形成的重碳酸盐而造成的硬度,这些物质加热煮沸能被除去。 永久硬度:由Ca2+、Mg2+所形成的氧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等而造成的硬度,这些物质经加热煮沸时,不会发生沉淀而被去除。 总硬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之和。 ppm:每一百万份水中钙镁盐含量换算成CaCO3的份数,即每升水中所含CaCO3的毫克数 硬水和软水以57ppm为界,小于57为软水。 总碱度(对甲基橙指示剂):水中碳酸盐以及氢氧化物等碱性物质含量而言的。 总含固量:水中可溶性固体和悬浮固体的总和。 (硬水对染整加工有何影响?) 1)Fe2+ 其一:会使织物泛黄,而产生锈斑,影响织物的白度; 其二:双氧水漂白时,Fe++能催化双氧水分解,易使棉纤维脆损; 2)CL- 影响漂白织物的白度; 3)Ca2+、Mg2+ 其一: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等形成沉淀,不仅使其失去原有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加工疵点; 其二:能与染料形成沉淀,而使鲜艳度变差,牢度降低; 4)硬水 其一:对锅炉的安全形成隐患,严重时会引发爆炸; 其二:形成的锅垢对燃料的节约影响很大; 其三:会引起锅炉的腐蚀,水中的氧及二氧化碳和铁作用形成碳酸亚铁,然后进一步水解成氢氧化亚铁(说明一般情况下雨水、地表水、浅地下水和深地下水中杂质的组成及来源) 阳离子交换树脂(常用) 化学软化法:通过化学反应使水中的钙、镁盐转变成钙盐、镁盐的沉淀或者形成金属离子络合物的方法。 1、磷酸三钠:通过化学反应使水中的钙、镁盐转变成磷酸的钙盐或镁盐而沉淀。 2、纯碱:作为软水剂主要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 3、六偏磷酸钠:能与钙、镁离子形成比较稳定的络合物,而不再具有硬水的性质。 软化效果:纯碱、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EDTA 表面活性剂(S.A.A):在液体中,添加少量或极稀浓度的便能显著地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物质。 结构特征:由亲水基和疏水基两部分组成 溶液性质:当浓度达到一定大小后,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将水和空气隔开;此时,如果继续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则有利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内部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疏水基在内,亲水基向外的胶束。

染整工艺原理复习题 (补充版)资料

一、名词解释 浴比:浸染时染液质量与被染物质量之比。由于染色介质一般为水,则习惯上将染液体积(L)与被染物质量(kg)之比称为浴比。 轧液率:浸轧后织物上的带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 泳移:指织物在浸轧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移动而向受热面迁移的现象。 上染:指染料舍染液(或其他介质)而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染透的过程。 染色牢度: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色泽不变的能力。 固色率: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共价键结合的染料量占染料总量的百分率。 固色效率:染料与纤维的固着速率与染料的水解速率之比。 扩散边界层:动力边界层内靠近纤维表面的染液几乎是静止的,此时,染料主要靠自身的扩散靠近纤维表面,该液层称为扩散边界层。 动力边界层:染液流速从染液本体到纤维表面流速降低的区域。 上染速率曲线: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染色,以纤维上染料浓度([ D ]f)或上染率(%)为纵坐标,染色时间(t)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平衡时,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料总量的百分率。 半染时间:达到平衡吸附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来表示,表示染色达到平衡的快慢。 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上染达到染色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曲线。 动电层电位:吸附层与扩散层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位差。 亲和力:是染料从它在溶液中的标准状态转移到它在纤维上的标准状态的趋势和量度。是染料对纤维上染的一个特性指标。 直接性:可以理解为染料离开染液上染纤维的性能,即染料对纤维直接上染的性能。一般用染色平衡时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大小表示,上染百分率高,直接性高。 提升力: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织物颜色的加深程度。 纤维的染色饱和值:所有染座都被染料占据时,吸附就达到了饱和,此时的饱和值称为纤维的染色饱和值 染色热:无限小量染料从含有染料呈标准状态的染液中(活度等于1)转移到染有染料也呈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活度等于1),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吸收的热量。 染色熵:无限小量染料从标准状态的染液中(活度等于1)转移到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活度等于1),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引起的物系熵变,单位kJ/(0C·mol)。 自由体积:指其总体积中没有被分子链占据的那部分空间,它以微小的空穴形式散布在纤维中。 稳态扩散:指在扩散过程中,扩散介质中各处的浓度梯度始终维持不变(通常就是各处的浓度维持不变)的扩散过程。

《染整工艺与原理 》上下册重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是由亲水基和疏水基两部分构成。 2.常用退浆方法有碱退浆、酸退浆、酶退浆和氧化剂退浆。 3.煮练后棉布的吸湿性常用毛效来衡量。 4.棉织物增白主要有上蓝增白和荧光增白两种方式。 5.烘燥设备有烘筒、热风和红外线三种形式。 6.棉布丝光时烧碱的浓度一般控制在 240~280g/L 。 7.棉织物的丝光是在丝光机上进行,其中以布铗丝光机应用最广。 8.麻类织物的漂白常采用氯—氧漂。 9.羊毛纤维的前处理有选毛、开松、洗毛、炭化、漂白等过程。 10.蚕丝织物的精练又称脱胶。 11.涤纶织物经碱减量后,上染率提高,表观得色量下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烧毛设备是( A ) A.气体烧毛机 B.铜板烧毛机 C.圆铜烧毛机 2.羊毛纤维最常用的洗毛方法是( B ) A.冷冻洗毛法 B. 乳化洗毛法 C.溶剂洗毛法 3.含有磺酸基的表面活性剂是属于下列哪一类型( A ) A.阴离子 B. 非离子 C.阳离子 4.天丝前处理中酶处理的目的是( C ) A.去除浆料 B.去除天然杂质 C.去除绒毛 5.对棉织物采用酶退浆表述错误的是( A ) A.退浆率高,对纤维损伤大 B.退浆率高,去除其他浆料的效果差 C.退浆率高,环保无污染 6.蚕丝精练加入保险粉的作用是( A ) A.提高白度 B.软化硬水 C.吸附杂质 7.蚕丝精练后处理水洗应遵循的原则是( B ) A.快速降温 B.逐步降温 C.室温水洗 8.棉织物半丝光的目的是( C ) A.提高光⳽ B.提高断裂强度 C.提高染色性 9.泡化碱作为双氧水的稳定剂,有许多优点,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下列不属于该产品缺点的是( B ) A.易擦伤织物 B.织物白度较差 C.易沾污设备 10.氯漂、氧漂、亚漂三种漂白方式,白度最佳的是( C ) A.氯漂 B.氧漂 C.亚漂 五、简答题(共30分) 1.请写出棉织物前处理的工艺流程、蚕丝织物精练的工艺流程?(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