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1、什么是最小养分?什么是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最小养分:相对于作物生长的需要量而言,土壤中供应能力最差的那种元素称为最小养分。

最小养分律:即使土壤中其它养分非常充分或施用非最小养分的肥料,作物的产量仍然难以提高,只有补充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这个规律称为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最小养分律是关系到正确选择肥料种类和科学施肥的规律,运用它指导施肥,就能不断地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比例的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肥料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综合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模型)四种。

(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出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群众的经验,群众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推广。缺点:有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只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基本是一种半定量化的方法。

(2)目标产量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目标产量配方法又包含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

①养分平衡法: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面校正系数。

②地力差减法: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点。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3)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的优点与缺点。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又包含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

①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优点是,能客观地反击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年度的资料,费时较长。

②养分丰缺指标法: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一般只用于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定肥。

③氮、磷、钾比例法: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群众所理解。缺点是,作物对养分吸收的比例和应施肥料养分之间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实用上不一定能反映缺素的真实情况。由于土壤各养分的供应强度不同,因此,作为补充养分的肥料需要量只是弥补了土壤的不足。

总之,三类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并不互相排斥。形成一个具体配方施肥方案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它方法,配合起来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收各法的优点,消除或减少存在的缺点,在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

(4)综合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模型)四种的优点与缺点。优点:继承了养分平衡法的优点,但是集成了多种作物生产影响要素,推荐结果更加稳定;集成了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的优点,推荐施肥和肥料的增产作用直接挂钩,推荐施肥量准确,也能同时推荐最高产量施肥量、经济最

佳施肥量等施肥指标和GIS链接后,可以对任意大小区域进行施肥推荐,符合精准施肥的要求。覆盖区域大。缺点:试验规模大,需要大量背景资料,对技术要求高,是其主要缺点。

3、养分平衡法或目标产量法的几个参数有什么意义?如何获得这些参数?如何利用养分平衡法公式推荐施肥?

养分平衡法或目标产量法的参数包括化学测定的土壤养分含量(A,mg/kg)、作物的吸收量、土壤养分校正系数(K)、化学测定的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各参数的意义:化学测定的土壤养分含量(A,mg/kg):表示当季土壤可供给作物的养分量。

作物的吸收量:形成单位经济产量,作物需要吸收的养分数量。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k值:为了使土壤养分的测定值转化为作物的实际吸收的养分量,需要乘以土壤养分校正系数。

化学测定的肥料养分含量:当季所施有机肥或化肥的养分含量。

肥料利用率(%):不同质地、肥力的土壤上肥料利用率明显不同,不同类型肥料的利用率明显不同,不同地区肥料利用率明显不同,故肥料利用率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养分平衡法或目标产量法各参数的获得:在各参数中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的吸收量、肥料养分含量可在实验室通过化学测定很容易地获得,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k值、肥料利用率(%)需要通过田间试验才能获得。

(1)土壤养分校正系数k值试验布置方法:如测定土壤氮素养分校正系数,需要设计以下试验。

试验设计:在全单位代表性的土壤上设置试验。试验应该覆盖主要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水平。每种土壤上重复3次或3次以上。在试验地施基肥前采集0-20cm土壤样品分析各种养分含量。

施肥:如果测定氮素的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只施氮肥以外的元素。如果测定土壤磷素养分较正系数,施用氮肥和磷以外的元素,依次类推。

田间管理同常规大田管理。

测产。作物实际吸收量作物实际吸收量

计算土壤养分校正系数k。土壤养分校正系数k= ------------------ = ----------------化学测定土壤养分量0.15×A

(2)肥料利用率(%)测定:以测定氮肥利用率为例。

试验方案:0, 12, 24 kg N/亩。

试验设计:在全单位代表性的土壤上设置试验。试验应该覆盖主要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水平。每种土壤上重复3次。在试验地施基肥前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各养分的含量,在作物生长中后期采集植物样品测定含氮量。

田间管理同常规大田管理。作物吸收肥料量

计算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 ------------- ×100%

施肥量

利用养分平衡法公式推荐施肥:当通过化学测定获得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的吸收量(可查表获得)、肥料养分含量(可查表获得),通过田间试验获得了土壤养分校正系数k值、肥料利用率(%),就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推荐施肥量(配方):

目标产量×作物的吸收量 - 0.15×A×k

作物推荐施肥量= --------------------------------------

肥料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

https://www.360docs.net/doc/482954458.html,/berylnet

当前新疆植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病虫防治为什么要强调”预防为主”?

(1)由病虫本身发生的特点所决定的。病虫繁殖速度非常快,一旦环境有利,则形成防不胜防的局面。据测算,一个锈菌的夏孢子,7天后就可繁殖超过3600万个孢子。棉铃虫在北疆每年发生3代,每代每个雌虫产600粒卵,一年可产卵2700万个。棉蚜在北疆每年发生30代以上,按每头每代雌蚜繁殖60余头,一年可产217809亿头。棉叶螨在石河子地区年平均发生10.5个世代,每个叶螨每代平均可产卵120粒,一个生长季可产卵61702亿头。

(2)由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局限性即化学防治的缺点所决定的。目前出产的杀菌剂多为保护剂,一旦病菌侵入,则就失去了药效。真正有效的治疗剂很少,特效药就更少,一些难治病害更无法治疗。虫害大发生后,不仅杀虫剂会杀死敌,而且药效也会减弱,甚至害虫会产生抗药性。所以要以防为主。

(3)新疆棉田(尤其在兵团)高度集约化种植所决定的。在大面积集约化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会使生态环境变的脆弱。病虫的传播会呈不休止的直线形,极利于病虫害的繁殖和扩散,同时连年连作,有利于病原累积,为病虫大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很易成灾。因此,要抓好全年的预防措施,抓住全年植保工作的主动权,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病虫防治上为什么特别强调生态控制?

(1)任何病虫暴发,都是生态失调的结果,故只有生态控制,使病虫处于不利,而寄主和有益生物处于有利地位,才能使病虫达到较长时间的持续控制。

(2)大量事实证明,病虫变化并不是因化防所致,完全因植棉技术、作物结构改变,导致棉田生态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人为因素造所致。如过去对棉田危害比较严重的地老虎、蓟马、盲蝽象,因地膜种植地老虎、蓟马无法生存一去;苜蓿少了,盲蝽象也少了。如今又变成了棉蚜、叶螨危害严重。病害由原来多发的角斑病,变为今天的枯萎病、黄萎病。近几年,认识到麦田是棉田天敌的主要来源,对麦田和棉田都注意保护天敌,即注意了景观生态保护,结果使天敌和麦蚜基本达到平衡。进一步说明了生态控制的重要性。

农业环境保护

1、什么是农业环境?通常包括哪几个因素?

答:农业环境是指客观物质世界中与农业生物发生相互关系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它通常指农作物、森林、畜禽、鱼类和其它经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土壤、水体、空气和阳光等自然条件。

2、农业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污染。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是城市的工业污染源、乡镇工业污染源及其生活污染源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尾矿、废渣、污泥和城市垃圾)及农事中的化肥、农药等。

(2)植被遭到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木材、薪柴和农业、放牧地以及人口

居住用地的需求不断副加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对树木滥砍乱伐严重,造成森林、植被对气候调节、空气净化、保持动植物的多样性、固定水土等作用丧失,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日趋严重。过度放牧和不适宜的开垦耕种,造成草原退化。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生物种群不断缩小、生物种类不断消失。

(3)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粮棉作物种植面积过大,作物结构单一,而忽视了”良性的可持续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滥开垦草原、过牧超载、重用轻养、围湖、围海、填塘等行为,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野生动植物减少、自然灾害增加等恶果,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4)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资源污染;水体富营养状况威胁近海生物;含N量过多,致使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对人无的健康造成威胁;长期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肥效降低、土壤酸化、大量非营养成份或有毒成份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生物如蚯蚓减少,最终导致农业减产。

(5)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投放市场,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对环境安全和人身健康也带来了一定威胁。人们不科学、无节制地使用农药,乱用、滥用剧毒、高毒农药,造成残留、残毒和再猖獗,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畜造成毒害。

(6)不可降解农用塑料的使用。农用塑料膜主要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制品,它无具有分子量大、性能稳定等特点,在自然条件下需要上百年才能分解。因此,土壤中残膜过多,会严重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破坏土壤结构,阻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等。残膜在土壤中如形成塑料隔离层,还会妨碍作物根系生长和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造成减产。残膜随秸杆进入畜禽体内,会导致畜禽肠胃功能下降。残膜焚烧会污染空气。

以色列和以色列农业--无土栽培类型及其基质类型:

1、无土栽培类型。

(1)Wick System 灯芯系统

(2)Water Culture System 水培系统

(3)Flood and Drain (Ebband Flow) System 水循环营养平衡再利用系统

(4)Drip System 滴灌系统

(5)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 营养液膜型

(6)Aeroponic 气培

2、基质类型。

(1)Oasis Cubes 沃土营养钵

(2)Coconut Fiber 椰树纤维

(3)Perlite 珍珠岩

(4)Vermiculite 蛭石

(5)Soilless Mixs苔藓、蛭石和珍珠岩的混合物

(6)Expanded Clay Pellers 膨化陶粒

(7)Sand 砂

(8)Sphagnum Moss 苔藓

(9)Fiberglass insulation 玻璃纤维

(10)Air 空气

(11)Rockwool 岩棉

(12)Gravel 砾石

(13)Water 水

(14)Sawdust 锯沫

(15)Lava Rock 岩浆石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棉花合理密植增产的理论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棉花合理密植增产的理论依据:

①能充分利用地力。在一定范围内,虽然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的主根变细,侧根减少,但单位面积上的根量却显著增加了,吸收能力也相应加强。因此,合理密植,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地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产量。

②能充分利用光能。合理密植可使叶面积较早的达到适宜的范围,以充分利用光能,制造较多的光合产物,为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铃数,提高铃重,花高产提供物质基础。

③能利用有利的生长季节,充分发挥自然潜力增加产量。合理密植,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增加,这时靠近主茎的第一果节成铃的比例增加就增多。从时间上看,这部分果节上的棉铃正处于最适宜发育的7月上旬至8月中旬的高温阶段,所以不仅成铃率高,而且铃期短,铃重高,棉纤维的品质优。

棉花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则:

第一是光热气候条件的影响。在光热气候条件中主要是热量条件的影响,在棉花生育期中,如果是平均气温高,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的地区,棉株生长就快,植株生长高大,所以棉花密度要小一些。如果气候温凉,热量资源有限,无霜期较短的地区,密度要大一些。

第二是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水、肥、气等生长因子不同,棉花生长状况就不同。如果土壤肥力高,施肥水平高的棉株生长旺盛,植株高,叶片大,果枝多,容易造成棉田郁蔽,中下部棉铃易脱落,因此,密度应低一些;肥力低,施肥量小的棉株生长较矮小,田间郁蔽的可能性小,因此密度应高一些。

第三是品种特性。如果品种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株型较松散,果枝长,叶片宽大的品种小一些。如果植株较矮,株型紧凑,果枝短,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加大一些。

第四,种植方式。种植方式即是棉株在田间的分布问题,在密度大时,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使棉株得到合理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棉株的生长。

当然,棉田种植的密与稀是相对的,合理密植的范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

2、棉花产量构成因子是什么?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棉花的皮棉产量构成因子有四个: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结铃数、单铃籽棉重和衣分。

(1)衣分:衣分主要是由品种特性决定,栽培措施对其影响非常小,所以在栽培上提高衣分几乎是不可能的。

(2)单铃籽棉重:单铃籽棉重是一个变幅较小的因子,它主要决定于品种特性和棉铃形成时期的营养条件,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

(3)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结铃数:影响产量高低的主要因子是单位面积上的总铃数,即单位面积上总株数和单株结铃数的乘积。

总株数与单株铃数是有矛盾的。如果单位面积上总株数少,单株生长条件好,结铃多,但是,单位面积上的总铃数不是最多。

合理密植,单位面积上总株数增多了,但是由于株数增多了,对单株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结铃数会减少,但由于株数增加,总铃数仍然增加。

单位面积上的总铃数增加仍是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当然铃重的提高也是取得高产重要原因之一。

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的概念: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

https://www.360docs.net/doc/482954458.html,/berylnet

设施园艺发展动态

1.设施园艺的定义、主要类型和生产方式。

设施园艺的定义:是指在不适宜园艺作物(菜、花、果)生长发育的寒冷或炎热季节,利用保温、防寒或降温、防雨设施、设备,人为地创造适宜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不受或少受自然季节的影响而进行的园艺作物生产,称之为设施园艺。

主要类型:

(1)风障。

(2)阳畦。

(3)温床:(有酿热温床、电热温床两种)。

(4)薄膜覆盖:包括①地膜覆盖。②小拱棚。③中拱棚。④大棚:(分竹木结构、钢架结构、钢竹混合结构、镀锌钢管装配式大棚四种)。

(5)荫棚。

(6)温室:二折式,三折式,日光温室,双屋面单栋玻璃温室,连栋玻璃温室,连栋充气温室,华北型连栋温室,PC板温室,单层薄膜温室,双层薄膜温室,双层充气温室,单层、双层薄膜温室,玻璃温室。

主要生产方式:

(1)可用于育苗,培育菜苗果苗、花苗等幼苗。

(2)越冬栽培:

(3)早熟栽培:

(4)延后栽培:

(5)越夏栽培:

(6)促成栽培:

(7)软化栽培:

(8)假植栽培:

(9)无土栽培:

(10)采种栽培:

2、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

(l)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00多万公顷(2000年),成为世界上设施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2)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

(3)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4)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5)设施园艺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6)设施园艺工程的科学研究,受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重视与支持。

(7)已形成了一支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的科技队伍。

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设施农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

(2)设施园艺工程科技含量较低。

(3)能源消费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4)引进和国产化问题。目前现代化温室的引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投资大。②运行成本高。③功能定位存在一定问题。④产品价值难以实现。⑤规模小经营单一。⑥引进不配套。

(5)我国设施园艺的生产经营方式以个体农户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

(6)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的迅猛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为什么要测量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1)为选择遥感器的最佳波段(通道)提供依据。

(2)为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提供参考标准。

(3)建立地物的标准波谱数据库。

2、什么是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指利用遥感仪器在特定光谱以高光谱分辨率(光谱在10nm之下)获取连续的地物光谱图像的遥感技术。

基应用前景;(1)高光谱遥感技术是快速、大面积测试地物各种状态的现代手段。

(2)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在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方面,由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准确及时的了解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各个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建立作物生物物理参数与光谱数据的“征兆图”,供诊断与决策使用。

(4)农业灾害预报。包括病虫害、草场雪灾、火灾、水灾、洪灾、旱灾等预报,监测灾情变化。

无公害化病虫综合治理

1、简述无公害棉花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

(1)农业防治是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的基础。

a.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营造好农田生态环境是控制害虫的基本措施。

b.棉花田管是综合治理的基础环节。

(2)利用生物技术是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

(3)生物防治是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的中心措施。

(4)坚持有效的物理防治措施。

(5)加强植物检疫的执法力度。

(6)与环境相容的化学防治要科学。

2、简述开展生物防治的基本措施。

(1)引进与移植。

(2)保护农田的天敌资源。

a.建立和完善农田防护林。

b.采用物理方法,压低种群数量,少用农药和不用农药。

c.不禁乱用药,改变用药方法,有效保护天敌。

(3)为农业生态系统中天敌的自然繁殖创造条件。

a.在棉田周围种保护带,繁殖天敌。

b.强化种草意识,以草养害,以草控害。

(4)加快天敌昆虫的规模化繁殖与释放技术开发。

(5)大力推广对天敌无害的高效生物农药。

兵团机采棉发展现状

1、为何在兵团发展机采棉?

(1)机采棉是世界上一项成熟技术,确立了兵团推广机采棉的技术可靠性。兵团现有采棉机绝大多数从国外引进,并且以约翰?迪尔(JOHN DEER)公司、凯斯(CASE)公司的产品为主。这两家公司均为总部在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其中约翰?迪尔(JOHN DEER)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其采棉机占北美市场90%的份额。机采棉技术是成熟的。

(2)兵团秋季拾花缺少大量的劳动力,确定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解放生产力的必然性。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近年来,棉花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到1500万亩。由于面积大增、收获期相对集中,对拾花工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据统计,近两三年间,每年由内地前往新疆采摘棉花的民工约为40万人,仅拾花费用一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就支出约12亿元。尽管如此,无法及时采摘的棉花仍为数不少。收获高峰期,新疆各产棉区均不同程度地面临人手不足的压力。机采棉扭转了这一状况,一方面机械作业可降低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机械作业还明显降低了棉花生产成本。据兵团农业局统计,综合机械化作业的各个环节,包括脱叶、采棉、清理加工、机械折旧、维护修理、人工工资等费用在内,机采棉亩均成本约130元,而人工采棉亩均成本为195元,仅此一项,棉农每亩即可少投入55元。

(3)新疆拾花期短,确定了机械采棉有必然性。棉铃开裂7天后纤维强力最高,10天后开始下降,在吐絮后曝晒停留940小时约40天时间,纤维强力会降低50%。同时,机采棉可以做到及时腾地,进行秋翻地和保养地。

(4)推广机采棉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活劳动成本,增加职工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单产、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自1996年起,经过5年试验示范,机械采棉的各项技术趋于成熟,兵团去年按机采棉栽培模式种植棉花57万亩,采棉机发展到110台, 分布在南北疆6个师38个团场,其中机采棉面积逾万亩的团场有11个。机械采棉结果显示,采棉机单台日采收进度可达150至200亩,在高峰期,一台采棉机日采籽棉超过4万公斤,相当于1000个拾花工的劳动量。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一台采棉机可顶600个拾花工。

(5)有利于提高兵团棉花的市场竞争力。到2005年,兵团机采棉面积将占总播的80%。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棉花价格偏高不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采棉机械化将有效降低居高不下的棉花生产物化成本,加上质量有保证,随着机采棉面积的增加,新疆棉花完全可以在质量和价格与国外棉花一决高低。

2、机采棉在纺织标准上与手工采棉有什么差异?

新疆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根据你在地区农业资源状况谈谈各种资源的开发前景。

(1)光、热、耕地资源的利用。石河子垦区≥10℃的天数160-170天,辐射总量83-86千卡/cm2,光合作用有效辐射(4-10月)年平均为48-50千卡/cm2,根据目前的生产水平一般光能利用率只达5%,由此可见作物生产潜力还很大。①可通过作物的间套和复种,提高光合利用率。生产中冬麦与早熟大豆复种,加工番茄与早、中熟玉米套种,都已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的效果。还可探讨更多的作物的间套和复种模式。②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棉花采用“矮密早”及高密双层种植种植技术,还有大面积范围内达到和超过皮棉150Kg/亩新目标的潜力。加工番茄采用综合高产技术种植还有达到和超过10000Kg/亩的潜力,光合效率要比目前一般产量水平要高1-3倍。(2)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利用。石河子垦区的耕地均为水浇地,因此,水资源的丰缺对农业生产及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石河子垦区年来水量16.6亿m3,但可引水量10亿m3,加上已经开采地下水2亿m3,全垦区亩均引水量490m3。年灌溉总面积260万亩耕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节水40%以上,可扩大耕地面积非常可观。石河子垦区现有荒山荒地232万余亩,其中被评价为易开发和较易开发的约130万亩,宜种植粮油棉的面积达64万亩。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还有新开发耕地约100万亩的潜力。

(3)农业机械与人力资源。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也越来越高。在兵团机械水平较高条件下,还有一些农业措施如解放苗、拾棉花、采收番茄等还需要大量人工完成。据统计,机采棉亩均成本130元,而人工采棉亩成本为195元。按机采机棉技术的应用每亩可节省成本45元、石河子垦区原种植约200万亩棉花面积中有100万亩和新开发面积中有50万亩采用节水技术估计,年可节省人工成本6750万元。如有50万亩地可采用膜下点技术,每亩可省放苗人工成本20元计,共可节省人工1000万元。机采番茄日均采收量40亩,可省去人工约80个日,如石河子垦区年种植约10万亩番茄中有50%采用机采,共可节省人工20个日。

(4)工业装备与产业化。石河子垦区年种植线椒5万亩,按亩产干椒300公斤和原料销售每公斤价格4元计,总收入6000万元;若建设有制粉加工将备,按出粉率60%和每吨粉销价1万元计,总产值达9000万元。不仅线椒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而且也解决了线椒种植规模化发展速度慢的难题。

2、如何增加你所在区域农场职工的收入?

(1)制定优惠政策。①减免税。根据地理位置、生产力水平、水土状况等因素对各团各条田进行评价,提出一个有利于职工发展的减免税政策。如在同一地区单位面积土地费。特产税等应该与自治区接近,切实落实“三个代表”,减轻职工负担,确保职工的发展权。②规模化发展及新技术大面积应用予以补贴。对积极采用精量播种机、采收机和节水灌溉技术的职工给予补贴。如灌溉新建设面积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激励职工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职工收入。

(2)提高机械化应用水平,扩大个人管理面积,提高规模效益,增加职工收入。职工实行两自理,产品应该由职工自主处理。

(3)减少非生产人员,降低土地费。兵团虽然是一个党政军企业合一的集团,但在目前条件下除少量预备役发挥“军”的作用外,其他机关、企业、农牧团场均应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也易是企业化,极大地减少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党政部门的人员,而多培养和重用管理与科技人员。

WTO基础知识

1、WTO法律原则:

(1)公平贸易原则

(2)关税减让原则

(3)透明度原则

(4)针对“国营贸易企业”原则

(5)非歧视性贸易原则

(6)一般禁止数量原则

2、加入WTO对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1)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方便条件。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政策,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3)有利于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

不利影响:

(1)人均资源量不足,相对农产品成本高。

(2)农产品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3)畜牧业短腿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产业化水平低,产供销脱节。

种子产业化工程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种子工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种子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1)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阶段。种子工作的方针及任务:广泛开展群选群育运动,将评选出的优良品种就地繁殖,就地推广,在农村实行家家种田,户户留种。

(2)“四自一辅”阶段。种子工作的方针及任务:主要依靠农业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的调剂。

(3)“四化一供”阶段。种子工作的方针及任务: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

(4)种子产业化阶段。种子工作的方针及任务:以农作物种子为对象,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的商品化种子为目的,通过利用生物学科技成果、农业工程手段及农业经济管理学原理,按照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的全过程所形成的规模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产业体系。

2、什么是种子产业化工程?种子产业化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种子产业化工程是以农作物种子为对象,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的商品化种子为目的,通过利用生物学科技成果、农业工程手段及农业经济管理学原理,按照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的全过程所形成的规模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产业体系。

种子产业化工程是以市场为基础,品种为龙头,一体化为载体的产业体系。

种子产业化工程是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包括育种引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推广销售、宏观管理5大系统,以及种质资源收集、育种、区试、审定、原种(亲本)繁殖、良种生产、种子收购、贮藏、精选、包衣、包装、标牌、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精量播种)等15个环节。

种子产业化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促进我国种子工作迅速实现4全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现代化的大生产转变;由行政区域封闭的自给性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国际化、市场化转变;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

相互脱节向育繁推销一体化转变。

附:

兵团种植业十大主体技术及六大精准技术:

通过推广精准施肥、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收获和精准田间生态监控六大技术,提高农作物种植、管理、收获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广棉花种植的十大主体技术:超宽膜栽培技术、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机采棉种植技术、膜下软管灌溉技术、精量播种技术、测土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化肥深施技术、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种子包衣技术,在提高棉花品质和单产、降低成本、提高规模效益上实现大的突破,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园艺产业十大主体技术:

(1)优良种苗标准化繁育技术;(2)节水灌溉技术;(3)以有机肥为主的配方施肥技术;(4)整形修剪技术;(5)花果管理技术;(6)化学调控技术;(7)设施园艺与配套工程技术;(8)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9)产后处理保鲜包装储运技术;(10)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

畜牧产业十大主体技术:

牲畜育种、冷冻精液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超细毛羊饲养技术、肉用细毛羊饲养技术、饲料青贮与配方技术、奶牛高产饲养技术、疫苗与防疫技术等。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摘要:”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从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以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因此可以说,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是精准施肥技术。 关键词:农业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养舂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而从研究和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能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在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将土壤类型、土壤生产潜力、不同肥料的增产效应、不同作物的施肥模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等。 1、精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 1.1采集和分析土壤养分 在开展精准施肥的种植区内,选点采集土壤农化样,化验分析并汇总有关数据,建立土壤类型及性状数据库。 1.2研究土壤施肥增产效应 根据小区多年施肥种植试验,研究土壤养分与施肥变量之间的产量变化关系,绘制有关土壤养分与施肥增产效益函数图,确认相关函数,获取施肥参数。 1.3拟定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比例 根据生产要求拟定作物产量,再根据产量推算作物营养总需求量、土壤可能供给养分量和施肥量及比例。 1.4配制肥料 根据确定的地点和具体的作物目标产量,参照一季作物总施肥量及比例,选取合适的单质化肥,混配生产专用BB肥。 1.5确定施肥时期、地点和施用量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如何施肥才能确保植物健康 [评论] [来源]中国花卉报[作者] 佚名[日期]2006-10-17 保持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适量对于植物健康生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些营养元素可以减少植物 所受到的各种胁迫。有时,不适当的肥料能对植物造成伤害,甚至能引起病害。肥料溶液的浓度可由测定 其电导率来决定。 电导率计,通常也称为可溶性盐度测试仪。无论在灌溉水中,肥料溶液中,还是种植基质溶液中,它 都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盐离子的浓度。然而,电导率计不能区分出氯化钠和硝酸钾,前者会对植物造成危 险,而后者却对植物非常有用。 植物对每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各不相同。植物对碳、氢、氧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这些元素通常以水或二 氧化碳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对氮、磷、钾、钙、镁、硫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这些元素被称为大量 元素。植物对铁、锰、铜、锌、硼、钠、氯、锡、钼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微量元素。 pH值与植物营养pH值是用来测量水中或者生长介质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的。因为pH 值的大小关系到营 养元素是否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说肥料中或生长介质溶液中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pH值没有达到 植物所需求的范围,则营养元素不能被植物吸收。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营养元素很容易地被植物迅速吸收 ,很可能导致由某种营养元素引起的毒害。 氮和钾在很广的pH值范围内都能很容易地被植物吸收。磷元素在pH值较低时更易被吸收。然而,在苗 圃或者温室作物中,低磷引起的问题却不能被普遍地观察到。钙和镁在pH值较高时更易被吸收。微量元素 (铁、镁、硼、锌和铜)在低pH值条件下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在pH值小于4时,微量元素对植物造成毒 害的现象发生相对普遍;在pH值高于7时,植物经常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状。 大量元素的应用氮———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植物种类来说,所施液肥中的氮浓度为100ppm至 200ppm是最理想的浓度范围。这个浓度范围是由液肥容易流失的性质所决定的。液肥经常在每次浇水时应 用。当施用控释肥时,少量的氮就足够。 磷———对于植物来说,当使用液肥时,磷的浓度在5ppm至15ppm范围内是最为理

荔枝精准施肥方法

荔枝精准施肥方法 一、根据定植年份施肥 荔枝定植后1~2年,根系少且细弱,施肥要少量多次,勤施薄施。应以氮肥为主,配少量磷、钾肥。每月追肥1~2次,12月或翌年1月每株施入50公斤有?C肥、麸肥2~3公斤、过磷酸钙0.15~0.25公斤、少量石灰。 定植年份不同,施肥方式有所不同。一年生树施肥,在树盘松土后撒施,然后覆土。二年生树施肥,则在树盘的相对两侧树梢投影处挖长1.0~1.2米、宽0.3米、深0.4米的条沟,沟底施杂草、石灰和一层表土,沟中层施入与表土混匀的腐熟农家肥50公斤、麸肥5~8公斤、过磷酸钙0.25~0.5公斤加少量石灰,沟上层用底土覆盖。对于三年生幼树,追肥次数可减少至每年3~4次,施肥量加大,注意磷、钾肥配施,防止偏施氮肥。每年夏、秋季对幼树扩穴,增施绿肥、有机肥,配施磷钾复合肥0.2~0.3公斤并覆土。 二、结果树每年把握五次施肥 开始结果的荔枝树每年应施肥五次。 第一次是促花肥。小寒前后,在树盘内挖50厘米以上深沟,施入有机肥,如骨粉、花生麸、豆麸或充分腐熟的鸡、鸽、猪粪等,每株再混施50~100克硼砂、硫酸锌。如果施

复合肥,则宜推迟至春节前后施入。 第二次是壮花肥。一般在3月下旬始花期进行,每株施0.25~0.5公斤钾肥和尿素,也可提早2~3天施入复合肥。妃子笑荔枝花期遇旱则雌花量大减,花的质量下降,小果期遇旱则会大量落果。花期干旱,要及时喷水,防柱头干枯;果期如果10天左右不降雨,山地应该及时灌水;若花期多阴雨,则应勤摇花打水,以防沤花。 第三次是保果肥。在促花肥和壮花肥施肥不足的情况下,要施保果肥,否则易抽发夏梢导致大量落果。每隔5~10天喷1次叶面肥,叶面肥品种包括硫酸锌、硫酸镁、钼酸铵、硼砂或硼酸、磷酸二氢钾、进口尿素等。结合叶面喷肥可加入杀虫剂、杀菌剂防治病虫害。 第四次是壮果肥。在果实膨大期,每株施入1.0~1.5公斤腐熟花生麸、1公斤三元复合肥。壮果肥与50公斤水混匀淋施。 第五次是秋梢结果母枝肥。抽生两次秋梢的荔枝树应施两次促梢肥,第一次促梢肥,结果多的树在采果前施入,结果少的树在采果后施入。第二次促梢肥在第一次秋梢转绿后施入,以速效肥为主。幼龄结果树每次抽梢株施尿素0.25公斤、复合肥0.75公斤或单施复合肥1.5公斤;成龄结果树每株施尿素0.5公斤、复合肥1公斤或单施复合肥2公斤;在树冠外围垂直面按不同方向开浅沟施肥,施后覆土。新梢期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1、什么是最小养分?什么是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最小养分:相对于作物生长的需要量而言,土壤中供应能力最差的那种元素称为最小养分。 最小养分律:即使土壤中其它养分非常充分或施用非最小养分的肥料,作物的产量仍然难以提高,只有补充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这个规律称为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最小养分律是关系到正确选择肥料种类和科学施肥的规律,运用它指导施肥,就能不断地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比例的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肥料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综合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模型)四种。 (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出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群众的经验,群众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推广。缺点:有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只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基本是一种半定量化的方法。 (2)目标产量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目标产量配方法又包含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 ①养分平衡法: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面校正系数。 ②地力差减法: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点。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3)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的优点与缺点。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又包含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 ①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优点是,能客观地反击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年度的资料,费时较长。 ②养分丰缺指标法: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一般只用于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定肥。 ③氮、磷、钾比例法: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群众所理解。缺点是,作物对养分吸收的比例和应施肥料养分之间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实用上不一定能反映缺素的真实情况。由于土壤各养分的供应强度不同,因此,作为补充养分的肥料需要量只是弥补了土壤的不足。 总之,三类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并不互相排斥。形成一个具体配方施肥方案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它方法,配合起来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收各法的优点,消除或减少存在的缺点,在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 (4)综合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模型)四种的优点与缺点。优点:继承了养分平衡法的优点,但是集成了多种作物生产影响要素,推荐结果更加稳定;集成了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的优点,推荐施肥和肥料的增产作用直接挂钩,推荐施肥量准确,也能同时推荐最高产量施肥量、经济最

2第一节 施肥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施肥的基本原理指导施肥的基本原理,最早是植物营养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德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来的,归纳起来为以下几点: 一、养分归还学说 李比希提出,每种植一次作物,必然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土壤的养分就会愈来愈少,土壤的地力就会逐步下降,因此,要恢复土壤的地力,就应当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否则,作物产量就会逐步下降。归还的方法是施肥。 归还学说作为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它指出种植业不能进行掠夺性的经营。一般来说,要有高的产量,就要有高的投入,否则是办不到的。当然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强调全部归还往往是不经济和不必要的,如果土壤中已经积累丰富的养分,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少归还或不归还的。目前,我们在施肥上应当强调土壤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二、最小养分定律 这一原理也是李比希最早提出的,它认为,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各种养分,但决定作物产量高低,是土壤中最少的养分。人们形象地用一只装水的木桶来形容该理论。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如果最短的木板缺少,那么水就会漏掉。在这里我们要指出以下几点:第一是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不同,最小养分是指对作物的需求来说的,是相对最少,而非绝对最少的养分。第二是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第三是增加最小养分以外的其它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产量,而且造成浪费,降低经济效益,甚至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土壤养分的丰缺,紧紧抓住最小养分进行施肥,称为补偿施肥。补偿施肥往往考虑的是土壤中最缺的养分,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不止缺少一种养分,有时很难断定哪一种养分最缺。这时就要根据土壤中多种养分的丰缺情况和种植某种作物要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均衡的供给养分,这就是平衡施肥,也是对补偿施肥的进一步发展。 三、报酬递减定律 在施肥的投入与产出比方面,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作物的产量也相应的增加,但两者的关系不是直线关系,而是一个抛物线的关系。也就是说当施肥量达到一定的量以后,每增加1个单位的施肥量所增加的产量是逐步减少的。在到达最高点后,如果继续增加施肥量,产量不仅不增加,反而是在减少。 四、因子综合作用规律 作物产量的形成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品种等因子影响。 不同养分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效应。例如,某土壤既缺氮,又缺磷,与不施肥比较,单施氮肥可增产30%,单施磷肥可增产20%,氮肥和磷肥同时施用可增产50%,这就是氮磷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应,数理统计学上称为连应或交互作用。以上例子是正的交互作用,有时也有负的交互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同养分之间的配合,往往是正的交互作用。肥料与水分、肥料与品种、肥料与种植密度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的效应。因此,我们在实际生产中要充分发挥肥料的养分与养分之间、养分与其它农业生产措施之间正的交互作用,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这是我们提倡的

变量施肥优点及工作原理

变量施肥优点及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变量施肥的优点 精准农业的兴起对农业产生中的合理施肥提出了新理论和技术要求。变量施肥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作物实际需要,基于科学施肥方法(如养分平衡施肥法目标产量施肥法应用电子计算机指导施肥法等)确定对肥料的变量投入。 传统的施肥方式是在一个区域内或一个地块内使用一个平均施肥量。由于土壤肥力在地块不同区域差别较大,所以平均施肥在肥力低而其他生产性状好的区域往往肥力不足,而在某种养分含量高而丰产性状不好的区域则引起过量施肥,其结果是浪费肥料资源,影响产量,污染环境。 经实践表明,通过执行按需变量施肥,可大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以及多余肥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精准农业有以下优越性: 1合理使用化肥,减少环境污染。目前传统农业施肥都凭经验和主观意志刑事,而精准农业采用测量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它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中各种养份的盈亏情况,作物级别及产量水平,从而做到科学肥。 2 节约水资源,保证工业用水。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据统计,中国农业每年受旱面积2~3亿亩,粮食减产亿公斤。而且目前传统农业对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浪费惊人。精准农业通过采用滴管,微灌等一些列灌溉技术,同时还通过

激光平地机,卫星平地机技术平整土地技术,使水的消耗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获取尽可能高的产量。 3节本效益,优质高产。精准农业采用精准播种,精确收获技术,并将精确种子工程与精确播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低耗,优质,高效成为现实。精确播种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优良品种,又能使作物植株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和深浅一致,为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最佳环境,从而大提高作物对营养和太阳能的利用率。 4合理利用作物营养,保证产量和质量。精确农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对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并根据其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采用计算机对作物生产环境温度,湿度,通风进行自动控制的工厂化产业,既可大量节约农业劳动力,又能保证作物营养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变量施肥的工作原理 变量施肥是基于处方图实现变量施肥控制。在开启系统自动工作模式中,系统将GPS信号读入到微处理器中,处理得到机具进行速度以及经纬度,通过计算经纬度得出施肥机所在的操作单位网格,然后查询对应该操作单元的决策施肥,并在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当前位置,行车速度和施肥量。最后通过施肥公式计算所需的步进电机转数,将该转数转化为变频脉冲驱动步进电机转动,变速控制施肥轴实现变量施肥。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

绪论 1.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3.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 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 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施肥科学研究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tion returns)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 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 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最小养分学说(law of the minimun nutrition)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高低。②最 小养分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③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3.报酬递减率(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数量的 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 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种限 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 1.施肥的目的:①为了营养作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②为了改良和培肥土壤;③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2.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①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②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Ⅰ、有机肥在 培肥地力中的作用。Ⅱ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 3.有机肥的作用: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矛盾。②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 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③增强土壤保肥、供肥的能力。 4.协调营养平衡原则:①施肥是调控作物作物营养平衡的有效措施;②施肥是修复土壤营养平衡失调的基本手段。 5.元素类型:大量:C、N、O、H、P、K 中量:Ca、Mg、S 微量:Fe、Mn、Zn、Cu、B、Mo、Cl 有益:Co、Ni、Se、Na、Si 6.施肥与作物产量:把每千克肥料养分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千克数称为肥料的生产系数(production index,PI) 7.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达到最高产量之前;②随着施肥量的增 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最高产量出现之后;③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和最高产量同步出现。 8.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也称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coefficient)或肥料回收率(recovery rate)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种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9.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①施肥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施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③施肥引起的地下水 污染;④施肥引起食品污染。 第三章养分平衡法 1.养分平衡施肥法(nutrition balance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 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 2.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际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方法。 3.几个参数的确定:①基础产量;②目标产量;③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④肥料利用率;⑤肥料中有 效养分含量。

第一章 水肥一体化技术基本原理

第一章水肥一体化技术简介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作物生产的目标是用更低的生产成本去获得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和更高的经济效益。从作物的生长要素来看,其基本生长要素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和养分。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前三个因素是人为难以调控的,而水分和养分因素则可人为调控。因此,要实现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合理调节水肥的平衡供应非常重要。 在水肥的供给过程中,最有效的供应方式就是如何实现水肥的同步供给,充分发挥两者的相互作用,在给作物提供水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作用,实现水肥的同步供应,即水肥一体化技术。那么,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呢?狭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如通过喷灌及滴灌管道施肥。 图1-1 雷州半岛的香蕉园通过滴灌施用硫酸钾镁肥

图1-2 山地砂糖桔果园通过滴灌系统施用氯化钾 图1-3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通过滴灌系统施肥的场面 广义讲,就是水肥同时供应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除通过灌溉管道施肥外,如淋水肥、冲施肥等都属于水肥一体化的简单形式。

图1-4 广东冬种马铃薯地区拖管淋水肥的场景 图1-5 菜农挑担淋水肥的场景

图1-6 海南西瓜种植户通过膜下水带施液体肥的场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种植业生产的一项综合水肥管理措施,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优质、高效、环保等优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国外有一特定词描述,叫“FERTIGATION”,即“FERTILIZATION(施肥)”和“IRRIGATION(灌溉)”各拿半个字组合而成,意为灌溉和施肥结合的一种技术。国内根据英文字意翻译成“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加肥灌溉”、“水肥耦合”、“随水施肥”、“管道施肥”、“肥水灌溉”、“肥水同灌”等多种叫法。“水肥一体化”这个称谓目前被广泛接受,而“管道施肥”笔者认为更加形象贴切,肥料自身不会从管道流动,必须要溶解于水才能随管道流动。这很容易区别于传统的施肥。针对于具体的灌溉形式,又可称为“滴灌施肥”、“喷灌施肥”、“微喷灌施肥”等。 灌溉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的蒸腾失水及土面蒸发失水,必须要源源不断补充土壤水分作物才能正常生长。而水肥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这要从植物是如何吸收养分说起。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三个过程。一个叫扩散过程。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根系吸收。第二个过程叫质流。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第三个过程叫截获,即养分正好就在根系表面而被吸收。扩散和质流是最重要的养分迁移到根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离不开水做媒介。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

科学施肥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植物营养 \1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5 第三节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 \12 第四节 养分的平衡及相互关系 \20 第二章 肥料的相关知识 \22 第一节 肥料的基本知识 \22 第二节 氮肥的相关知识 \26 第三节 磷肥的相关知识 \34 第四节 钾肥的相关知识 \44 第三章 科学施肥的含义 \54 第一节 科学施肥的含义 \54 第二节 普及科学施肥是当务之急 \57 第三节 不平衡施肥的危害 \60 第四章 纤维和糖料作物的科学施肥 \61 第一节 棉花作物的科学施肥 \611

第二节 麻类作物的科学施肥 \65 第三节 甘蔗的科学施肥 \66 第四节 甜菜的科学施肥 \70 第五章 农作物的科学施肥 \76 第一节 小麦的科学施肥 \76 第二节 水稻的科学施肥 \78 第三节 玉米的科学施肥 \80 第四节 谷类作物的科学施肥 \84 第五节 高粱的科学施肥 \85 第六节 甘薯的科学施肥 \87 第六章 果树和蔬菜的科学施肥 \90 第一节 果树的科学施肥 \90 第二节 猕猴桃的科学施肥 \92 第三节 葡萄的科学施肥 \93 第四节 蔬菜的科学施肥 \97 2 第五节 科学施肥与蔬菜质量安全 \103

目 录 第七章 油料作物的科学施肥 \108 第一节 大豆的科学施肥 \108 第二节 油菜的科学施肥 \111 第三节 花生的科学施肥 \117 第四节 芝麻的科学施肥 \120 第八章 花类和树类的科学施肥 \122 第一节 养花的科学施肥 \122 第二节 兰花的科学施肥 \124 第三节 大花蕙兰的科学施肥 \130 第四节 果花的科学施肥 \132 第五节 速生桉的科学施肥 \134 第九章 科学施肥的问题及展望 \139 第一节 树立危机意识,推进科学施肥 \139 第二节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如何实施科学施肥 \142 第三节 科学施肥的基本原理和全新途径 \146 第四节 适量添加微量元素,促进科学合理施肥 \150 第五节 科学施肥初探 \153 参考文献 \1623

第四章 作物施肥原则与技术

第四章作物施肥原则与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施肥基本原理,并掌握施肥技术及组成施肥技术要素的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规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施肥基本原理,并掌握施肥技术及组成施肥技术要素的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规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 【教学难点】 掌握常规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 【教学方法】 项目引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我们在第三章学习了肥力的概念及分类方法,肥料“三要素”对作物的意义,化学肥料的正确识别和使用各种化学肥料。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各种营养元素,也了解了各种肥料的相关知识,本章我们便学习肥料施用的基本原则和施肥技术。 第一节施肥的基本原则 一、目前农作物施肥上的存在问题 1、施用量大,施肥效果差。 2、施用方法不合理,肥料流失严重,污染环境。 3、生产成本高,施肥效益低。 二、农作物施肥的基本原则: 1、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约10%; 2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10%左右; 3、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等量肥料投入可增产10%左右; 4、有利于农产品质量提高,正常发育、成熟完全。 三、农作物施肥的三个要素 1、作物需肥规律 2、土壤供肥性能 3、肥料效应 第二节农作物施肥技术原理 一、技术原理 1、拟定目标产量,按常年平均产量高出10-30%拟定。 2、测试土壤养分,评定划分高、中、低、缺四个土壤肥力等级。 3、根据肥料养分含量及作物对养分需求量,进行有效计算。 4、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使用。 5、大、中和微量元素相结合使用。 6、及时田间营养诊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7、合理确定基肥、追肥用量,并采用适当的施肥方法。

作物施肥原理和技术复习试题整理

作物营养与施肥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一、名词5×2’=10’ 1. 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 2. 肥料利用率:也称肥料利用系数或肥料回收率,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3.最小养分律:是指作物产量由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所决定,除非提高这一养分含量否则即使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增产。 4. 基肥:又称为底肥,是指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 5. 种肥:是播种(或定植)时施与种子或幼株附近,或与种子混播,或与幼株混施的肥料。 6.追肥:是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 7.土壤养分依存率:是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 8.养分临界值:是指植株体内养分低于某一浓度值,作物的产量(或生长量)显著下降或出现缺乏症状时的浓度值。 9.潜伏缺素期:生产上,把植株外部形态尚未表现缺素症状,而植株体内的某种养分浓度少到足以抑制生长并引起减产的阶段,称作作物潜伏缺素期。 10.指示器官:是某个最能反映养分的丰缺程度的组织或器官,该器官对某种元素的含量变异最大,而且变异与产量的大小相关性最大。 11.无损伤测试:是指在不破坏植物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以了解作物的生长营养状况。 12.肥料效应函数:也叫肥料效应方程、施肥模型,指表达作物产量对施肥反应的数学函数式。 13.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或减少)单位肥料所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 14.平均增产量:是指单位量肥料的平均增产量。 15.以磷增氮:在豆科作物的轮作中,优先把磷肥配给豆科作物,在改善豆科作物的同时可以促进其生物固氮作用,当豆科作物的秸秆作为绿肥还田后,还可为后作提供氮素营养。16.旱重水轻: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即将磷肥重点施在旱季作物上,而水稻大部分或全部利用其后效。 17.经济最佳施肥量:是指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施肥利润(总增产值与肥料总成本之差)的施肥量。 二、选择题10×2’=20’三、判断题10×1’=10’ 1.玉米“白化苗”和大白菜“干烧心”是由于缺(锌、钙)。 2.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于(老叶和新叶)。 3.粘土类土壤上施用(羊粪)后可改善土壤温度状况。 4.通常,肥料的经济效益随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5.施用石灰可消除土壤溶液中(氢、铝、铁、锰)离子过多的危害。 6.砂土施用化肥时应(多次少量),施用有机肥时应(深施且未充分腐熟)。 7.缺(硼)会引起油菜“花而不实”,缺(锌)会引起玉米“白苗病”,缺(钙)会引起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

0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掌握关键、适期施氮;深施肥料、保肥增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2.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 二、简答论述题 1、论述为什么要提倡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与不合理施肥分别会产生哪些效应? 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 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2、施肥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哪些? 施肥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简答论述题 1、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米氏学说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在生产上如何运用? 分归还学说:李比希英国【内涵: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会越来越低3、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是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土壤固有水平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肥力【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促进化肥工业 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产量。【基本内容: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提高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3、只有布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正确选择肥料种类的基本原理,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种类促进化肥工业【延伸为:限制因子律、最适因子律 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讲课讲稿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 原理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如何施肥才能确保植物健康 [评论]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 佚名 [日期]2006-10-17 保持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适量对于植物健康生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些营养元素可以减少植物 所受到的各种胁迫。有时,不适当的肥料能对植物造成伤害,甚至能引起病害。肥料溶液的浓度可由测定 其电导率来决定。 电导率计,通常也称为可溶性盐度测试仪。无论在灌溉水中,肥料溶液中,还是种植基质溶液中,它 都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盐离子的浓度。然而,电导率计不能区分出氯化钠和硝酸钾,前者会对植物造成危 险,而后者却对植物非常有用。 植物对每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各不相同。植物对碳、氢、氧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这些元素通常以水或二 氧化碳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对氮、磷、钾、钙、镁、硫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这些元素被称为大量 元素。植物对铁、锰、铜、锌、硼、钠、氯、锡、钼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微量元素。

pH值与植物营养pH值是用来测量水中或者生长介质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的。因为pH值的大小关系到营 养元素是否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说肥料中或生长介质溶液中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pH值没有达到 植物所需求的范围,则营养元素不能被植物吸收。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营养元素很容易地被植物迅速吸收 ,很可能导致由某种营养元素引起的毒害。 氮和钾在很广的pH值范围内都能很容易地被植物吸收。磷元素在pH值较低时更易被吸收。然而,在苗 圃或者温室作物中,低磷引起的问题却不能被普遍地观察到。钙和镁在pH 值较高时更易被吸收。微量元素 (铁、镁、硼、锌和铜)在低pH值条件下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在pH值小于4时,微量元素对植物造成毒 害的现象发生相对普遍;在pH值高于7时,植物经常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状。 大量元素的应用氮———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植物种类来说,所施液肥中的氮浓度为100ppm至 200ppm是最理想的浓度范围。这个浓度范围是由液肥容易流失的性质所决定的。液肥经常在每次浇水时应 用。当施用控释肥时,少量的氮就足够。 磷———对于植物来说,当使用液肥时,磷的浓度在5ppm至15ppm范围内是最为理想的。当矿质土壤

变量施肥优点及工作原理

变量施肥的优点 精准农业的兴起对农业产生中的合理施肥提出了新理论和技术要求。变量施肥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作物实际需要,基于科学施肥方法(如养分平衡施肥法目标产量施肥法应用电子计算机指导施肥法等)确定对肥料的变量投入。 传统的施肥方式是在一个区域内或一个地块内使用一个平均施肥量。由于土壤肥力在地块不同区域差别较大,所以平均施肥在肥力低而其他生产性状好的区域往往肥力不足,而在某种养分含量高而丰产性状不好的区域则引起过量施肥,其结果是浪费肥料资源,影响产量,污染环境。 经实践表明,通过执行按需变量施肥,可大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以及多余肥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精准农业有以下优越性: 1合理使用化肥,减少环境污染。目前传统农业施肥都凭经验和主观意志刑事,而精准农业采用测量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它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中各种养份的盈亏情况,作物级别及产量水平,从而做到科学肥。 2 节约水资源,保证工业用水。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据统计,中国农业每年受旱面积2~3亿亩,粮食减产2.5亿公斤。而且目前传统农业对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浪费惊人。精准农业通过采用滴管,微灌等一些列灌溉技术,同时还通过激光平

地机,卫星平地机技术平整土地技术,使水的消耗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获取尽可能高的产量。 3节本效益,优质高产。精准农业采用精准播种,精确收获技术,并将精确种子工程与精确播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低耗,优质,高效成为现实。精确播种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优良品种,又能使作物植株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和深浅一致,为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最佳环境,从而大提高作物对营养和太阳能的利用率。 4合理利用作物营养,保证产量和质量。精确农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对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并根据其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采用计算机对作物生产环境温度,湿度,通风进行自动控制的工厂化产业,既可大量节约农业劳动力,又能保证作物营养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变量施肥的工作原理 变量施肥是基于处方图实现变量施肥控制。在开启系统自动工作模式中,系统将GPS信号读入到微处理器中,处理得到机具进行速度以及经纬度,通过计算经纬度得出施肥机所在的操作单位网格,然后查询对应该操作单元的决策施肥,并在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当前位置,行车速度和施肥量。最后通过施肥公式计算所需的步进电机转数,将该转数转化为变频脉冲驱动步进电机转动,变速控制施肥轴实现变量施肥。

科学施肥基础知识

一.科学施肥基础知识 1.什么是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数量,计算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合理施用数量,选择适当的肥料品种,同时在合适的施肥时期,使用科学的施用方法进行施肥的技术方法体系,科学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土壤供肥和人为施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培肥地力、节支增收、培肥地力的目的,目前科学施肥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测土配方施肥,即农民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2.科学施肥应尊循那些原则? 科学施肥主要由三条原则:一是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化肥利用率的提高。二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各种营养元素的配合是配方施肥的重要内容,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在耕地高度集约利用情况下,必须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

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才能或的高产稳产。三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必须坚持用养结合,投入产出相平衡,避免土壤肥力下降。 3.通过科学施肥可以实现哪些目标? 科学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有五方面的目标: 一是增产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措施使作物单产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生产潜能;二是优质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均衡作物营养,使作物在农产品质量上得到改善;三是高效目标,即做到合理施肥、养分配比平衡、分配科学,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施肥效益;四是生态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肥料的挥发、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五是改土目标,即通过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实现耕地养分的投入产出平衡,在逐年提高单产的同时,使土壤肥力得到不断提高,达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4.科学施肥如何实现增产和增效? 科学施肥是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的作用。(1)通过调肥增产、增效。在不增加化肥投资的前提下,调整化肥N:P2O5:K2O的比例,协调养

科学施肥100问 一、科学施肥基础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组编 科学施肥100问 1.什么是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计算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合理施用数量,选择适当的肥料品种,同时在合适的施肥时期,使用科学的施用方法进行施肥的技术方法体系。科学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土壤供肥和人为施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培肥地力的目的。目前,科学施肥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测土配方施肥,即农民在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2.科学施肥应遵循哪些原则? 科学施肥主要有三条原则: 一是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化肥利用率的提高。 二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各种营养元素的配合是配方施肥的重要内容,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在耕地高度集约利用情况下,必须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三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要使作物一土壤一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必须坚持用养结合,投入产出相平衡,避免土壤肥力下降。 3.通过科学施肥可以实现哪些目标? 科学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有五方面的目标:一是增产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措施使作物单产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生产潜能;二是优质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均衡作物营养,使作物在农产品质量上得到改善;三是高效目标,即做到合理施肥、养分配比平衡、分配科学,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施肥效益;四是生态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肥料的挥发、流失等浪费,减轻对地下水硝酸盐积累和面源污染,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五是改土目标,即通过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实现耕地养分的投入产出平衡,在逐年提高单产的同时,使土壤肥力得到不断提高,达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4.科学施肥如何实现增产和增效? 科学施肥是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的作用。①通过调肥增产、增效。在不增加化肥投资的前提下,调整化肥N:P2O5:K2O的比例,协调养分供应,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②减肥增产、增效。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高产地区,由于农户缺乏科学施肥知识和技术,往往以高肥换取高产,经济效益很低。通过科学施肥技术,适当减少某一肥料的用量,以取得增产或平产的效果,实现增效的目的;③增肥增产、增效。对化肥用量水平很低或单一施用某种养分肥料的地区和田块,合理增加肥料用量或配施某一养分肥料,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从而实现增效。 5制约科学施肥推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经过各级农业部门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学施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多年推而不广、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测试手段落后,服务能力不足;二是施肥指标体系不完善;三是复混配方肥(专用肥)配方针对性差;四是缺乏推广力度和资金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上课讲义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知识点

绪论 1.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3.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施肥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tion returns)李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最小养分学说(law of the minimun nutrition)李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高低。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③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3.报酬递减率(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 1.施肥的目的:①为了营养作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②为了改良和培肥土壤;③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