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

用C25混凝土,=t f 1.27N/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0.49m )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

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

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1.6m 。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5.019

291924=--=--=ωωωωL P L I 75.017.18)24.01(8.971.21)

1(=-+??=-+=γωγωs d e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202.5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

aK f =162.5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62.5KPa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9.0118

)29.01(8.97.21)

1(=-+??=-+=γωγωs d e

75.05

.215.315.2129=--=--=ωωωωL P L I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

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0.9, I L =0.75,二者均小于0.85。

查教材表4-2 =b η0.3,=η 1.6

3/63.176

.16.07.18117m KN m =?+?=γ a m d ak a KP d f f 5.193)5.06.1(63.176.15.162)5.0(=-??+=-+=γ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附图2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

1、外纵墙(墙厚0.49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3.3m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1) 屋面荷载

恒载:

改性沥青防水层:0.4K N/m2 1:3水泥沙浆20mm厚:0.02 ?20=0.4KN/m2 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

0.22×4=0.88KN/m2改性沥青隔气层: 0.0.5K N/m2 1:3水泥沙浆20mm厚: 0.02×20=0.4KN/m2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混合沙浆20mm厚: 0.02×17=0.34KN/m2————————————————————————————————————

恒载标准值: 4.35KN/m2恒载设计值: 1.2×4.35=5.22KN/m2屋面活载标准值0.5K N/m2屋面活载设计值 1.4×0.5=0.7K N/m2 ————————————————————————————————————屋面总荷载标准值 4.35+0.5=4.85KN/m2屋面总荷载设计值 5.22+0.7=5.92KN/m2 (2)楼面荷载

恒载:

地面抹灰水泥砂浆20mm厚0.02×20=0.4K N/m2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 N/m2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 m厚0.02×17=0.34K N/m2 恒载标准值 2.62K N/m2恒载设计值 1.2×2.62=3.14K N/m2楼面活载标准值(教室) 2.0K N/m2楼面活载设计值 1.4×2.0×0.65*=1.82KN/m2————————————————————————————————————楼面总荷载标准值2×0.65*+2.62=3.92K N/m2楼面总荷载设计值 5.94K N/m2注:0.65*为荷载规范4.1.2规定:设计墙、柱和基础时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3) 进深梁自重

钢筋混凝土梁25×0.25×0.5=3.13KN/m

梁侧抹灰17×0.02×0.5×2=0.34K N/m

————————————————————————————————————

梁自重标准值 3.47KN/m

梁自重设计值 1.2×3.47=4.16KN/m

(4)墙体自重(注:窗间墙尺寸:2.1m×2.4m)

窗重 : 0.45×2.1×2.4=2.27KN

浆砌机砖: 19×0.49×(3.6×3.3-2.1×2.4)=63.86KN

墙双面抹灰: 0.02×(17+20)×(3.6×3.3-2.1×2.4)=5.06KN

————————————————————————————————————

墙体自重标准值71.19K N

墙体自重设计值 1.2×71.19=85.43K N

F

(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

K

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进深/2+(进深梁重×进深/2+墙体自重)

K

÷开间×层数即:

F=[4.85+3.92×5]×6.6/2+(3.47×6.6/2+71.19)÷3.3×6=230.9KN/m

K

2、内纵墙(墙厚0.37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3.3m为计算单元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内纵墙荷载传递途径: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

内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走廊屋面(楼面)荷载↗

(1)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4.85kN/m2

(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3.92 kN/m2

(3) 进深梁自重(同外纵墙) 3.47kN/m

(4)墙体自重

浆砌机砖: 19×0.37×3.6×3.3=83.52KN

墙双面抹灰:0.02×2×17×3.6×3.3=8.08K N

————————————————————————————————————

墙体自重标准值91.60K N

墙体自重设计值 1.2×91.60 = 109.92KN

F

(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

K

=

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进深/2+(进深梁重×进深/2+墙体自重)K

÷开间×层数+[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走廊开间/2 ,即:

F(4.85+3.92×5)×6.6/2+(3.47×6.6/2+91.6)÷3.3×6+(4.85+3.92×5)=

K

×2.7/2= 80.685+187.37+33.01=301.1KN/m

3、山墙(墙厚0.49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①轴山墙4.5m开间、1m宽为计算单元

(1) 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4.85 KN/m2

(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3.92 KN/m2

(3)墙体自重

浆砌机砖: 19×0.49×3.6=33.52KN/m 墙双面抹灰:0.02×(17+20)×3.6=2.66KN/m ————————————————————————————————————墙体自重标准值36.18KN/m 墙体自重设计值 1.2×36.18 = 43.42KN/m

F

(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

K

F=[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开间/2+墙体自重×层数,即:

K

F=[4.85+3.92×5]×4.5/2+36.18×6= 272.09KN/m

K

3、内横墙(墙厚0.24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1m宽为计算单元

(1) 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4.85 KN/m2

(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3.92 KN/m2

(3)墙体自重

浆砌机砖:19×0.24×3.6=16.42K N/m 墙双面抹灰:0.02×2×17×3.6=2.45K N/m ————————————————————————————————————墙体自重标准值18.87K N/m 墙体自重设计值 1.2×18.87=22.64K N/m

F

(4)基础顶面的竖向力

K

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开间+墙体自重×层数,即:

K

K F =[4.85+3.92×5]×3.3+18.89×6=194.3KN /m

(四) 求基础宽度

1、外纵墙基础

48.1)26.06.1(205.1939.230=+?-=?-=d f F b G a k γm 取6.1=b m

2、内纵墙基础

01.2)

6.06.1(205.1931.301=+?-=?-=d f F b G a k γm ,取1.2=b m 3、山墙基础

75.1)26.06.1(205.19309.272=+?-=?-=d f F b G a k γm ,取1.9m

4、内横墙基础

30.1)

6.06.1(205.1933.194=+?-=?-=d f F b G a k γm ,取4.1=b m (五) 计算基础底板厚度及配筋

1、外纵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82.1946

.19.230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555.02

49.06.11=-=a m , 79.41555.082.1942

121221=??==a P M j kN.m 13.108555.082.194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

b 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08

6.18===b h m 取h=0.3m=300mm h 0=300-40=260mm

(3)受剪承载力验算

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 14.231=kN >V=113.4kN

基础底板配筋

850210

2609.01079.419.06

0=???==y s f h M A mm 2 选用Φ12@130mm (A S =870mm 2

),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2、内纵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5.1931

.21.301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865.02

37.01.21=-=a m 4.72865.05.1932

121221=??==a P M j kN.m 4.167865.05.193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

b 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6.08

1.28===b h m 取3.0=h m =300mm , 26040300=-=h mm.

(3)受剪承载力验算

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231.14kN >4.167=V kN 基础底板配筋

1473210

2609.0104.729.06

0=???==y s f h M A mm 2 选用Φ16@130mm (1547=s A mm 2

),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3、山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3.1939

.109.272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705.02

49.09.11=-=a m , 04.48705.03.1932

121221=??==a P M j kN.m 27.136705.03.193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

b 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4.08

9.18===b h m 取3.0=h m 300=mm 260403000=-=h mm

(3)受剪承载力验算

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

14.231=kN >27.136=V kN

基础底板配筋

6.977210

2609.01004.489.06

0=???==y s f h M A mm 2 选用Φ14@150mm (A S =1026mm 2

),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4、内横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4.1874

.13.19435.1=?==b F P j kPa 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580.02

24.04.11=-=a m 52.31580.04.1872

121221=??==a P M j kN.m 7.108580.04.187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b h =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175.08

4.18===b h m 取2

5.0=h m , 210402500=-=h mm

(2)受剪承载力验算

18669021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186.69kN >108.7kN 基础底板配筋

794210

2109.01052.319.06

0=???==y s f h M A mm 2

选用Φ12@140mm(A S=808mm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六)确定基础剖面尺寸,绘制基础底板配筋图

1、外纵墙基础剖面及底板配筋,详见附图-3。

附图-3 外纵墙基础剖面图

2、内纵墙基础剖面及底板配筋详图,见附图-4。

附图-4 内纵墙基础剖面图

3、山横墙基础剖面及底板配筋图,见附图-5。

附图-5 山横墙基础剖面图4、内横墙基础剖面及底板配筋图,见附图-6。

附图-6 内横墙基础剖面图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用 C25混凝土,=t f 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 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 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 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5.019 291924=--=--=ωωωωL P L I 75.017.18)24.01(8.971.21) 1(=-+??= -+=γωγωs d e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 小者,取aK f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9.0118 )29.01(8.97.21) 1(=-+??=-+=γωγωs d e 75.05 .215.315.2129=--=--=ωωωωL P L I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b η,=η 3/63.176 .16.07.18117m KN m =?+?=γ a m d ak a KP d f f 5.193)5.06.1(63.176.15.162)5.0(=-??+=-+=γ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doc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附表—2 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

基础设计例题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某办公楼为砖混承重结构,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外墙厚为370mm ,上部结构传至000.0±处的荷载标准值为 K F = 220kN/m, K M =45kN ·m/m ,荷载基本值为F=250kN/m, M=63kN .m/m ,基础埋深1. 92m (从室内 地面算起),室外地面比室内地面低0.45m 。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a f =158kPa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 c f = 9. 6N/mmZ ),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 2210mm f y N =。试设计该外墙基础。 解: (1)求基础底面宽度 b 基础平均埋深:d=(1.92×2一0. 45)/2=1. 7m 基础底面宽度:b =m d f F G K 77.1=-γ 初选b=1.3 × 1.77=2.3m 地基承载力验算 .517.12962max +=++=b M b G F P K K K k =180.7kPa <l.2a f =189.6kPa 满足要求 (2)地基净反力计算。 a j a j b M b F P b M b F P KP =-=-=KP =+=+=2.375.717.10862.1805.717.10862min 2max (3)底板配筋计算。

初选基础高度h=350mm ,边缘厚取200mm 。采用100mmC10的混凝土垫层,基 础保护层厚度取40mm ,则基础有效高度ho =310mm. 计算截面选在墙边缘,则 1a =(2.3-0.37)/2=0.97m 该截面处的地基净反力I j p =180.2-(180.2-37.2)×0.97/2.3=119.9kPa 计算底板最大弯距 ()()221max max 97.09.1192.180261261 ?+??=+= I a p P M j j =m m ?KN 3.75 计算底板配筋 mm f h M y 1285210 3109.0103.759.06 max ???= 选用14φ@110㎜()21399mm A s =,根据构造要求纵向钢筋选取8φ@ 250 ()2 0.201mm A s =。基础剖面如图所示: 用静力平衡条件求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

最新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 题

0/s y y a M f b h =??目 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0/s y y a M f b h =?? 0.5(1s r =?+ /KN m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 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 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砂浆采用M5砌筑,建 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 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 0.05KN/m2 塑钢窗 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 20KN/m3 混合砂浆 17KN/m3 浆砌机砖 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 4KN/m3

砖混结构建筑设计技巧

砖混结构建筑设计技巧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宽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或将基础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础下不必做垫层,但其内有暗梁时应注明底部钢筋保护层厚为70,或做垫层。地下水位较高时或冬季施工时,不得做灰土基础。刚性基础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内墙可采用砖墙,外墙宜用混凝土墙。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施工时材料堆积荷载。 (5)地面以下墙体如被管沟消弱较多,应考虑抗震的不利影响,地下墙体宜加厚。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 (8)条形基础偏心不能过大,柔性基础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一般情况下,基础底部不应因荷载的偏心而与地基脱开。 (9)当有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10)基础圈梁在建筑入口处或底层房间地面下降处应调低标高。当基础圈梁顶标高为-0.060时可取消防潮层。当地基不均匀时基底应增设一道基础圈梁。 (11)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 (13)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应控制建筑的总沉降量,在地基较不均匀地区应控制建筑的沉降差,砖混结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因建筑的实际沉降和计算值是有差异的,很难算准,所以应从构造上入手,采用整体性强的基础形式。 (14)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应注意,在使用砖混抗震验算菜单产生的砖混荷载生成基础图时,其墙下荷载为整片墙的平均压力,墙体各段的荷载差异较大时,荷载较大处的墙下基础是不安全的,应人工调整。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

(整理)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0/s y y a M f b h =??目 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0/s y y a M f b h =?? 0.5(1s r =?+ /KN m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 设计实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t f 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 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 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b η,=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附图2 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 1、外纵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 (1) 屋面荷载 恒载: 改性沥青防水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 m 厚: ?20=m 2 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 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 ): ×4=m 2 改性沥青隔气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m 厚: ×20=m 2 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 厚: m 2 混合沙浆20mm 厚: ×17=m 2 ————————————————————————————————————

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 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18 e ,s (1 J” 2 ?7 9?8(10.29)一1=0.9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 .. 2 2 用C25混凝土, f t =1.27N/ mm HPB235钢筋,f y =210N/mm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见附图-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 0.49 m 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 Z o =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 杂坤土 .=t -4 f - r 厂 = 粉质粘一七 £_ / L B "专:? E -r J \/nr- t 号 黏土 '/■ p 1K N /r 1 oltPlB. /KN/r e — 丿 n IH 乂 x 佯 11 j -j 1 g =上几 I ,. = J r j i f \ N =.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 根据地基土的天 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 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 8 m 平均冻胀率n =4,冻胀等 级为川级,查表 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1.6 m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 、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24)十 0.75 ” 十 271 9.8 d 0 查附表-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 =202.5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6,查附表-3 , f aK =162.5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 f aK =162.5KPa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24-19 29-19 =0.5 18.7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 1 前言 砖混结构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型式,设计人员往往认为其结构型式简单,重视不够,计算不认真,以致引起一系列问题,甚至酿成严重质量事故。首先,不少项目在缺少必要的地质勘察资料下凭经验或盲目进行基础设计,其后果是建筑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开裂、倾斜,或过于保守,导致浪费严重。其次,对变形缝设置不按规定,亦无相应技术措施,对墙体稳定和强度不作必要的验算,或仅按建筑设计作粗略估算,造成结构隐患。其三,在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计算方面,忽视刚度要求,挠跨比偏小;承载力计算一般只注意正截面的要求,忽视了斜截面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对房屋抗震要求,如圈梁、构造柱的布置等,普遍不够重视。以上通病,在国家颁发的相关规程、规范中均有明确规定,是属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设计人员对此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学习规范,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但也有一些问题,规范尚未涉及,而按常规方法设计计算在某些情况下,会降低建筑的安全度,在此笔者提出与同行作一探讨。 2 工程简介和基础设计 某5层坡屋面砖混结构住宅楼,层高均为3m,另架空层层高2.2m,基础埋深H=1.5m,地基承载力Rk=150kN/m2。 (1)基础宽度设计问题: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宽度在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各墙段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和已知的地基承载力沿基础长度方向取1m长来计算确定的。这种常规设计方法虽简单方便,但由于基础纵横交叉处底面积重叠,用上述方法确定的基础宽度所构成的基底面积将小于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当地基承载力较低,基础宽度较大时,问题更加突出,应该对基底宽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2)按常规方法分析计算基底宽度:将纵横基础交叉点定义为节点,每个节点的范围为开间方向相邻墙体中心线间的距离及进深方向相邻墙体中心线间的距离。假定条形基础的中心线与各墙体的中心线重合,并把节点分类为角节点1、边节点2、中节点3,则按常规方法求得各墙段的基础宽度分别为B1=1.39m,B2=1.88m,B3=0.31m,B4=0.88m和B5=1.48m。 对于边节点2:由B2、B4构成的节点基底面积A1=B2(2.25+B4/2)+B4(1.8-B2/2)×2=1.88×(2.25+0.88/2) +0.88×(1.8-1.88/2)×2=6.57m2;边节点范围内基础顶面荷载合力P=1.8×106×2+2.25×226=890.1kN;P作用下边节点范围内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A=P/f0=890.1/120=7.42m2。因此,按常规设计方法所得的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基底面积相比缺少ΔA=A-A1=7.42-6.57=0.85m2,即有ΔA/A=0.85/7.42=12%。 根据类似计算方法,对于中节点3,可得其A1=8.59m2,P=1227kN,A=10.23m2,因而ΔA=1.64m2,ΔA/A=16%;对于角节点1,可得其A1=4.71m2,P=566kN,A=4.71m2,因而ΔA=0。由此可见,角节点的基底自然增补面积与重叠面积相等,所以按常规设计方法所得的角节点的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基底面积相等。在考虑基础宽度调整时,只需调整边节点和中节点即可。 (3)基础宽度调整方法:由于条形基础纵横交叉处面积重叠,按常规方法计算的基底宽度所构成的基底面积比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减少了ΔA,应对基底宽度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砖混结构条形基础按地基反力均匀分布进行设计,且在设计中假定“基底总面积的形心与基底总荷载合力的重心相重合”,因此,不必考虑荷载偏心的影响,只需考虑力的竖向平衡。所以在A1中补足ΔA时,可根据竖向静力平衡的原理按节点各墙段的竖向荷载的合力与节点荷载总合力的比值将ΔA分配到各个墙段相应的基底面积中去。 设边节点各墙段应补足的基底面积分别为ΔA2、ΔA4:ΔA2=(2.25×226)×ΔA/P=(2.25×226)×0.85/890.1=0.486m2,ΔA4=(1.8×106)×ΔA/P=(1.8×106)×0.85/890.1=0.182m2;设上述补足的面积ΔA2、ΔA4转化为各墙段原有基础增加的宽度相应为ΔB2、ΔB4,则ΔB2(2.25-B4/2)=ΔA2,得ΔB2=0.27m,故ΔB2/B2=0.27/1.88=14%;(ΔB4/2)×(1.8+1.8-B2/2 ) =ΔA4,得ΔB4=0.14m,故ΔB4/B4=0.14/0.88=16%。在用上述方法计算时,小黑块面积被重复计算,由于值很小,对工程设计影响不大,可忽略不计。调整后,边节点基底宽度分别为:B2′=B2+ΔB2=1.88+0.279=2.15m,B4′=B4+ΔB4=0.88+0.14=1.02m。

条形基础设计计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3018393.html, 条形基础设计计算 作者:马家幸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 摘要:六层以下住宅结构目前广泛采用的砖混结构型式,设计人员往往认为其结构型式简单,重视不够,以致引起建筑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开裂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设计人员重视,认真学习规范才能够得以避免。 关键词:墙下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宽度条形基础修正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六层以下住宅结构目前广泛采用的砖混结构型式,条形基础。设计人员往往认为其结构型式简单,重视不够,尤其对基础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引起建筑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开裂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设计人员重视,认真学习规范才能够得以避免。下面就砖混结构的条形基础作如下的分析。 条形基础分为墙下和柱下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是挡土墙下或六层以下的砖混结构常用的基础形式,其横剖面可以是矩形或筑成台阶形。有时为了增强桥柱下基础的承载能力,将同一排若干个柱子的基础联合起来,也就成为柱下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的适用范围:由于条形基础具有抗弯刚度较大,调整不均匀沉降能力较强,且有能将所承受的集中柱荷载较均匀地分布到整个基底面积上的优点,因此可适用以下范围:1)当地基较软弱,承载力较低,而荷载较大时,或地基压缩性不均匀时;2)当采用单独基础所需底面积由于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时;3)各柱荷载差异过大,采用单独基础会引起基础之间较大的相对沉降差异时;4)当上部结构对基础沉降较敏感,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次应力或影响使用功能时。 但就我目前进行的结构设计计算中,大部分结构的基础均采用墙下条形基础,下面就我在设计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概括讨论,为以后更科学的设计计算提供一些方便。 设计中,墙下条形基础通常可以采用两种型式:无筋条形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中不配筋基础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是抗拉、抗剪强度都不高,设计时必须保证其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相应的材料强度设计值。目前多层砌体结构当基础宽度不大于2.5m时,通常采用该基础形式。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抗弯和抗剪性能良好,所以其多应用在竖向荷载较大、地基不高以及受由水平方向的力及力矩的情况下。本文中,针对无筋条形基础在非抗震情况下进行具体的分析讨论。 一、基础埋深的确定

砖混结构条形基础技术交底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须伸至锚固长度即可。插筋伸出基础部分长度应按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规格确定。与底板筋连接的柱四角插筋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 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 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打柱混凝土前必须进行更换。钢筋混凝土条型基础,在T字形与十字形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放置。见下图: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交底提要条形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三)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透气及振捣孔,坡度≤30°时,利用钢丝网(间距30cm),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控制钢筋位置。 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四)清理 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清除积水。 (五)混凝土搅拌 根据配合比及砂石含水率计算出每盘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认真按配合比用量投料,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六)混凝土浇筑 浇筑现浇柱下条型基础时,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造成位移和倾斜。在浇筑开始时,先满铺一层5~10cm厚的混凝土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钢筋网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对称浇筑。对于锥型基础,应注意保持锥体斜面坡度的正确,斜面部分的模板应随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顶压紧,以防模板上浮变形;边角处的混凝土必须捣实。严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铁锹拍实。基础上部柱子后施工时,可在上部水平面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执行。条型基础根据高度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各段各层问应相互衔接,每段长2~3m,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浇筑时先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内边角,然后浇注中间部分,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答案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 Ⅰ 设计资料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1-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一) 工程地质条件如图1-2所示 (二)室外设计地面-0.6,室外设计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三)由上部构造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分别 1K F =558.57KN ∑外纵墙 2K F =168.61KN ∑山墙 3K =F 162.68KN,∑内横墙4K F =1533.15KN ∑内纵墙。

图1-2 工程地质剖面图 (四)基础采用M5水泥少浆砌毛石,标准冻深1.2m。 Ⅱ基础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2010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基础工程实训任务书二、设计步骤 (一)荷载计算 1、选定计算单元取房屋中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计算单元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墙体 山墙、内横墙:分别取1m 内纵墙:取①-②轴之间两门中心间的墙体 2、荷载计算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距离3.3m 为计算单元长度, 则 1K 1K F 558.57KN F 169.26KN/m 3.3m 3.3m ∑=== 山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 则 2K 2K F 168.61KN F 168.61KN /m 1m 1m ∑=== 内横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 则 3K 3K F 162.68KN F 162.68KN/m 1m 1m ∑=== 内纵墙:取两门中心间的距离8.5m 则 4K 4K F 1533.15KN F 180.37KN/m 8.5m 8.5m ∑=== (二)(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 考虑基础底面应位于冻结线下200mm ,故基础埋深为 0d=z 200(1200200)1400mm +=+=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假设b <3m ,因d=1.6m >0.5m , 故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只需进行深度修正 3m 140.5180.9 17.29KN/1.4 m γ?+?= = []m a ak d (d 0.5)196 1.617.29KPa=220.90KPa f f γη+-=+?=(1.4-0.5) (四)确定基础宽度、高度 1、基础宽度 0.6 d 1.4m 1.7m 2=+ =()

砖混结构房屋施工方案

砖混结构施工方案 一、基础工程本工程施工图中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对条形基础进行编制 1.1基础施工 1.施工顺序施工放线——基槽开挖——检查轴线、标高——浇垫层砼——养护——砌条石基础——地圈梁 2.施工工艺 (1)地槽开挖采用人力开挖方式进行,开挖过程中其土石方应及时运至现场指定位置放置,严禁场内土石方乱弃。 (2)地槽开挖施工应有序进行,不得随意切断场内临时排水沟道,开挖某处地槽前应将要切断的临时排水沟道改道后再行施工,以免造成现场排水不畅。 (3)垫层砼浇好后,在垫层上抄平并弹好中心线,经检查合格,做好隐蔽验收资料,再砌条石基础、关模扎筋浇地圈梁。条石基础的组砌要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施工时,砂浆打座灌缝应密实,组砌得当,收阶合理,不得有松动、通缝,漏灌砂浆等现象。 (4)基础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土方回填。 基础工程完成后,用经纬仪放出各条轴线墨线,用水平仪侧出基础设计表面标高,经建设、质检、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对基础进行全面验收,作出鉴定并签字后,才能进行主体施工。主体施工前应将开挖基槽剩下的土外运出场,以免影响主体的砌筑。 二、主体结构施工 2.1砖砌体工程 1、砖砌体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方法 1)组砌方法:组砌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同一道墙体严禁有两种以上的砌筑形成,并不得有通缝。砌体宜采用一顺—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2)排砖撂底:按设计要求经测量放出轴线和门窗洞口位置的尺寸线。采用千砖排砖撂底,以砖的模数按测量放线,标出位置尺寸进行排砖撂底,两山墙排丁砖,前后纵墙排条砖。排砖时应严格核对门窗洞口的位置、窗间墙、垛、构造柱的尺寸是否符合排砖的模数。在保证砖砌体灰缝8—10mm的前题下全盘考虑排砖撂底。 排砖时要注意卫生主管道及门窗的开启不受影响,在其洞口处砌体的边缘必须用砖的合理模数,不得出现破活。 3)选砖:砌砖前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 4)盘角:砌筑砖砌体前应先进行盘角,每次盘角高度应以3—5层砖为宜,盘角要及时、准确地用吊线及靠尺检查。若有偏差应随时修整。盘角应严格对照底盘线、皮数杆的竖向标高,水平灰缝要均匀一致。盘角应坚持及时检查和修整,保持新盘角的平整和垂直必须完全符合验评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值,方可挂线砌砖。 5)挂线:砌筑一砖半及其以上厚墙体时,应及时双面挂线进行砌筑。砌一砖厚清水墙与混水墙体的时候。应挂外手线进行砌筑。如果工作面长,几个人使用一根通线时,工作面的中间应设挑线点;此挑线点应以两端盘角点或“起墙”点贯通穿线看齐;水平灰缝应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6)构造柱马牙搓设置:砌体留置马牙搓要求先退后进,应于每层往脚开始先退五皮砖、后挑出五皮砖做马牙搓,搓宽为60mm,搓高为300mm,以保证柱脚为大断面。 7)砌砖:砖砌体的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筑时上口拉线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ldqu 三、一”砌砖法进行作业。 操作方法:砌筑时,首先应将灰打匀打平,砖要放平,垒砌时一定要跟线,左、右相邻要对平,注意做到:“准确的尺码边角正,浆满缝直墙面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应控制在10mm,但不应小于8mm.砌筑墙时.混水墙严禁半分头集中砌筑出现三皮砖及其三皮砖以上的通缝.砖墙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组砌形式,应根据砌筑部位的受力性能而定.18砖和1/2砖厚墙砌体严禁使用分头砖。 8)留搓: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及其楼梯间应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援.实心砖砌体的斜搓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临时间断处加留置斜搓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设置直搓,但必须留置阳搓,并应设置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设置1根中6钢筋,间距沿墙高不于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搓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末端应有90度弯钩.洞口顶部宜设置过梁。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之欧阳家百创编

目录 欧阳家百(2021.03.07)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 尺寸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 MU10,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 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 0.05KN/m2 塑钢窗 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 20KN/m3 混合砂浆 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 25KN/m3

普通砖混结构设计.

普通砖混结构设计 具体内容如下: 1. 结构设计说明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 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 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 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 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 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 计实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t f 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 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 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b η,=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附图2 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 1、外纵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 (1) 屋面荷载 恒载: 改性沥青防水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 m 厚: ?20=m 2 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 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 ): ×4=m 2 改性沥青隔气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m 厚: ×20=m 2 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 厚: m 2 混合沙浆20mm 厚: ×17=m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