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说明书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说明书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说明书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说明

部分一,概况

一、背景介绍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居民对美好城市整体形象的追求越来越高,因而城市设计日益为各级政府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师及普通市民所关注,并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北京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与丰台区政府提倡,开发单位北京东兴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0年8月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城市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丰台区政府、丰台区规划局的高度重视与指导。于2000年12月9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了国内高层次的专家评议会,原则肯定了该城市设计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后经综合调整、修改,2001年4月提请首都规划委员会审批,并原则通过。2001年5月将最终设计成果向丰台区政府、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院做出汇报。

二、设计范围

本区位于北京丰台卢沟桥乡东部,总用地约412.48公顷。其中东管头、马连道、三路居和菜户营四个大队334.52公顷,万泉寺大队67.96公顷。其范围东起西南二环菜户营桥,西至西三环丽泽桥,南北各以金中都遗址公园南侧丰草河和三路居路为界。

三、设计依据

①北京市总体规划

②丰台区(河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③卢沟桥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⑤国家其它有关设计规范

四、城市设计的目的

目前在规划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城市设计的要求,因而没有完善的城市设计的法律法规。因此,这次的城市设计也带有探索的性质。

1,什么是城市设计?

我们认为:建筑设计是设计单栋的或群体的建筑物,而城市设计就是设计城市。根据城市所处的区位特点,它的自然、地理条件,它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的发展潜力、趋势和走向等,在一定的空间、环境范围内进行城市的设计。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以人为本,进行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的规划设计工作,为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创造出具有特定空间形式的体型环境,综合考虑到各类建筑的布局、道路及市政设施的组织、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全面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生态审美等各方面的需要并有利于开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城市设计的思想应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设计等一系列城市规划阶段的过程之中,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深化。

这次丰台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工作是在《卢沟桥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基础上进行的。《控规》对规划范围内的人口、土地使用现状作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对各种用地的布局、规模、道路系统,绿化系统等提出了规划方案,并相应地规定了各种控制的指标。这为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进一步深化的基础和依据。但是《控规》从总体上说:只是提出了平面的规划,对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的设想是粗线条的、概括性的,所提出的控制性指标是经验性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了开发建设的依据。但这样的依据,由于缺乏在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城市整体环境方面的支持与把握,在具体操作和实施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偏差,特别是对于城市的重要区块、街道、节点、只提出平面上的《控规》要求,很难达到人们预想的、理想结果。城市设计更着重考虑的是从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上进行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工作,包括组成城市空间与景观的各种因素:建筑的高度、形态、色彩;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环境的处理等,应该说,城市设计的成果更接近人们预想的城市建设目标。因此,从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关系说,作《控制》的过程中也应该贯穿城市设计的研究,建立必要的城市规划空间模型,从城市空间的整体上去研究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并提出各种控制性的指标与要求。在《控规》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设计,就是在《控规》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并在综合平衡方方面面的愿望、利益、矛盾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与修改,提出的成果,既有指令性的指标,又有指引性的意见,使其在城市功能、空间、艺术、环境等各方面更接近城市建设的预想结果,同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探索北京市城市设计的编制、管理方法,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并为北京今后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2)协调各有关方面:包括市、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土地拥有者、开发商等之间的利益与要求,并在规划设计中进行合理平衡与调整。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结构、明确地区定位,形成北京西南部具有新时代风貌与个性特色的城市景观街区,成为丰台区与城市中心区有机联系的纽带。

(4)创造富有活力的产业环境及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

(5)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状况,保证绿化隔离带的建设。

(6)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作为金中都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及利用。

(7)完成每个地块的城市设计指引,对具体的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

五、本区域城市设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

1,城市设计的工作思路

充分调查和收集现状资料,综合分析用地范围内的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产业情况、人文历史渊源、市民生活特点以及已批地块及建设状况等因素。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合理的组织、权衡处理各种相关要素。按已有《法规》、《条例》对土地进行合理调整,建立一个合理的、有层次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目标框架,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城市设计活动。

2,城市设计的工作任务

本次城市设计的工作重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探讨城市设计的控制力度及控制方法

城市设计的控制力度分为二个层面:

①城市规划意见:是法规性意见,带有强制性。以后的建筑设计及环境设

计必须按照意见完成。它包括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容积率、红线退让、绿化率、停车数量及地段开口位置。

②城市设计指引:它是指导性建议。建筑设计原则上按要求完成。它包括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绿化、空间界面与建筑形象。每项内容根据不同地块分两个等级,Ⅰ级为原则上按城市设计要求执行。Ⅱ级为建议按城市设计要求完成。

其中空间界面控制道路的连续性,称道路封闭度,分高、中、低三档。建筑形象控制建筑的标志性,即某单体建筑或建筑组团在整个设计区域中的重要性,称标志度,分强、中、弱三个等级。

(2)探讨城市设计的管理实施办法

①设计方面。在编制城市设计文本说明时单独有一部分“地块单元规划设计意见及城市设计控制指引”,把城市设计区域内对每一个地块的规划意见及规划指引单独设置一页,以便于管理部门,便捷准确地实施管理。

②管理操作方式方面。为了确保城市设计能够有效地实施,成立由政府管理部门(市规划局)、丰台区规划局及设计单位共同组成的针对丰台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管理小组,将来每个地块的审批除规划部门外还需征得城市设计单位的意见。

3,城市设计的工作方法:交互式、多层次、动态的设计方法

本城市设计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的《丰台区(河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使城市设计的成果真正成为可操作性成果,协调、平衡各方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利益,在本次城市设计过程中摸索并坚持交互式、多层次、动态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方、管理方(首规委、区规划局)、开发方(丰台区东兴联房地产公司)、区内土地使用方及相关学者专家之间,以定期召开协调会、阶段性成果研讨会和随时交换意见的形式保持多渠道、多层次沟通和交互式、动态交流。

4工作框图(见附表一)

六、城市设计成果内容目录

①城市设计文本说明

②城市设计图纸及相应的电子文件

③城市设计模型

④城市设计多媒体演示

部分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本区域区位情况

1,区位情况

本区位于丰台卢沟桥乡东部,其范围:东起西二环菜户营桥,西至西三环丽泽桥,南北各以金中都遗址公园南丰草河和三路居路为界,总用地412.48公顷。是卢沟桥乡东区的一部分。丽泽路东端紧邻北京旧城,西接丰台区政府所在地,是连接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旧城)和丰台核心地区的纽带,同时也是从城区进入丰台的门户。

2,交通情况

丽泽路在北京市总体规划中定义为连接二、三环的城市快速路,道路红线80米。在城市的道路网中,西接京石高速,南连京开高速,在快速路网络中占据显著地位。

3,功能定位

丽泽路在北京市及丰台区的“十五”计划中都是重点建设的一条街道。他将成为丰台区最灿烂的一道风景。在绿色环抱中,这里将建成丰台区的商业、金融、商务中心区,文化、体育、居住重点地区。

4,区域优势

丽泽路地段位于北京市城区边缘,北距西客站2公里,东北距天安门8公里,西南接三环绿化隔离地区。区内有莲花河、丰草河经过,现存有金中都遗址公园、万泉寺公园、益泽公园。综合本区域优势条件可归纳为:黄金地段、交通便捷、景观宜人、极具潜质。

二、现状调查

1,土地现状

大部分为农村用地,但其中对外租赁土地较多,绿色用地(绿化、菜地、果园)较少,发展极不均衡。

2,建筑现状

目前多为1—2层的农村用房,少量多层办公、住宅,约有17片保留建筑及外单位用地。

3,人口现状

卢沟桥乡东区现有四个大队共3505户,其中农业户2792户;总人口9290人,其中农业人口7018人。(见附表二)

4,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区内有莲花河、丰草河流经,京九铁路、二三环穿越,金中都遗址大段遗存在地区内。

三、综合分析地段内存在的问题

(1)城市基础薄弱。本区域虽距市区很近,但开发建设起步晚,标准低。大型公共设施、商业设施、文化教育、科技设施配套不全。

(2)用地功能混杂。现状平房密度大,功能分区不明确,综合改造困难。

(3)道路系统不完善。区内仅建成丽泽路主干道,其他规划道路均未完成。

(4)环境质量差。区内建筑整体形象凌乱,公共绿地少。规划地段内的河流水系、污染严重,沿河景观杂乱。

(5)城市空间凌乱。本区域为城乡结合部,缺乏统一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

(6)违法建设严重。由于历史成因,区域内建筑多由不同单位分头建设及

农民私自搭建,农居混杂。街道办事处与乡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各有侧重,使得城

市建设管理难度加大,违法建设严重。部分建设项目的选址缺乏整体考虑,出现了多起建筑不按规划选址,影响了城市设计的整体形象和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

(7)乡外单位及保留建筑多。由于众多因素造成区内存有许多不在改造范围内的建筑。有些属于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建筑,如:天主教堂、奥迪汽车展示中心;有些属于乡外单位的现存建筑,如:内蒙古电管局驻京办、船东互保协会、服装一厂、中国戏剧学院等;还有些属于外单位用地,在本次城市设计中将进行调整与改造,如:市设备安装公司、市工商管理局、公交场站等。

部分三,总体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总体构思

1,北京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对本区域城市设计的引导

根据对北京市总体规划精神的理解和对城市建设现状的分析,在本设计中应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1)目前北京市区向北、向东疾速扩展,城市重点北移,长安街、天安门正向京城南缘偏移。这种情况与《北京市总体规划》精神、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及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格局相违背。北京的十五规划已将改造城南、建设城南、发展城南提到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

另一方面,丰台区作为距市区最近的一个郊区区县,其城市功能长期以来未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明确界定,丰台的城市建设基本是在自发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明确南城的城市职能、提升南城城市建设水平是首要课题。

综合分析本区的区位条件,可以发现本区具有以下突出的区位优势:从丰台区伸向中原腹地的公路经横贯本区的城市快速路——丽泽路与北京市中心区相连,因此在充分发挥已有的物流集散地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这种由物资集散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结构档次,努力推动本区已有的轻纺服装业、农副产品交易业、建材交易业等物资集贸市场向特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是现实的和可行的;同时,重点引导本区向成为中原腹地各省市驻京办事处集中区、来京贸易基地及外省市企业投资北京的基地的城市目标前进。从而在区域交通枢纽中心这种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创造富有活力和特色的产业环境,将本区塑造成为北京西南部商业、商务中心区和北京西南部城市形象标志性区域。

(2)在《北京市区总体规划》中,绿化隔离带位置大体上在三、四环路以外至五环路之间,只有在丰台区范围内才有一段绿化带在二、三环路之间,因此本区的城市绿带从其与市中心的距离上看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城市资源。根据总体规划尽快建设环城绿带的要求,充分利用丰台区的绿化隔离带的区位优势,将不仅仅改善本区城市环境、提高居住区档次,而且会增强本区吸引力、提高居住人口文化层次,从而彻底改变本区的城市形象。这就要求制定领先的绿化目标和设计方案,使其朝着环境与经济乃至城市发展同步的“城市生态园林”方向发展,这将是增加本区环境优势,加快本区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2,城市设计的总体构思及设计原则

在总结本区的优势与问题基础上,提出城市设计的总体构思及设计原则:

①贯彻整体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区。

②延续北京现有城市肌理,适当处理旧城与城市新区的空间关系,塑造符合本区地位、多层次的、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结构。

③引入绿色城市设计理念,合理组织多层次的城市绿化体系。

④合理组织城市的功能结构。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指引,控规为基础,

调整各类功能用地,恰当组织功能分区。

⑤形成快捷方便的城市交通体系。调整规划道路,组织与城市主要道路系统协调的街区内部道路系统,提高步行系统的品质。

⑥利用道路、绿化、河流水系等城市景观元素,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景观结构。

⑦组织有特色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二、总体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的总体结构布局

加强本区特有的景观要素、历史要素和城市要素,形成突出的城市特色。本区城市总体结构布局为一横三竖的“丰”字形骨架结构,形成三区四片的城市用地布局,突出强化本区东西两端双重门户的多重地标象征意义。

(1)一横三竖的“丰”字形骨架结构

①“一横”:以丽泽路为核心、横贯本区的城市轴线可视为本区最重要的城市要素。丽泽路既是城市快速路,又是本区城市的主要景观道路,它连接了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旧城)和丰台边缘集团核心地区,是本区城市的主要核心地带。

②“三竖”:东西两侧纵贯本区的金中都遗址绿化带和莲花河是本区最重要的景观要素、历史要素和城市开放空间,它们把城市设计形成的丽泽路南北两侧用地划分为西、中、不三条城市用地。从丽泽桥中线到菜户营中线之间长约3100米的距离内,以丽泽路为中心,自西向东分别贯穿着绿化隔离带——西部板块——金中都遗址绿带——中部板块——莲花河绿带——东部板块——绿化隔离带。绿化与空间的穿插对城市布局极为有利。

(2)城市用地布局

“三区”:指与城市空间一横三竖的“丰”字形骨架结构的总体布局结构相协调的本区城市用地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区,公建相对集中布置于东西两区,中部形成集中的大型居住社区。“四片”指沿丽泽路两侧的中心街区,北部与南部的生活性街区,西侧南端、东侧绿化区。

这种强化功能分区、形成规模适当的城市组团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现状用地功能混杂、比重欠合理、分区不明确、发展余地不大等一系列问题。规模相对集中的大型居住社区则在回迁压力极大的情况下,较好的解决了居住用地分散零乱所带来的使用不便、中心公共绿地少、环境质量差、整体形象凌乱等一系列当前城市建设中所存在的通病。

从空间形态的组织来看,这种处理方式便于形成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和整体特征,即适当处理旧城与城市新区的空间联系,又在北京城市中心区与丰台之间形成有机协调的多层次空间形态,塑造出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结构形象。

(3)东西两端双重门户的多重地标象征意义:

根据本区是丰台和首都大门的城市功能定位,对本区在城市结构中特定位置进行分析,在丽泽路东西两端设置区域门户性质的城市节点。丽泽路是联系丰台与旧城的主要交通路线,具有联系丰台和市区的城市职能,于是东西两端城市节点自然成为进出市区和进出丰台的门户;同时丽泽路西端为京石高速路进京入口,及西客站南端的收头,是北京南面进京门户。双重门户形成新的北京城市空间意向。

2,城市功能布局与土地调整

本区域的城市控制性规划于1998年由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较之3年前的情况,目前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北京市政府规定北京城市快速路及其两侧的市政开发不再由北京市政府负担,而由土地开发方承担。现土地开发方北京东兴联房地产公司计算出新的反复测算的开发成本与资金回报平衡帐,城市设计据此对原控制性详规进行了局部的调整,改变某些地段的用地性质及容积率。

②在原控制性规划审批后到城市设计完成前,现状区域内已审批若干容积率较高,城市形象较差的建筑成为城市设计的制约因素。

③在城市设计时详细核定了区域内的保留建筑及保留单位。某些保留建筑及保留单位对规划道路及城市设计的整体形象有较大影响。经与土地开发方,保留单位及规划局反复商榷后对规划道路进行了局部调整。

④主干道丽泽路虽已建成通车,但它与某些次干道的交汇方式尚没有完成设计,如莲花河路立交形式未定,已建成的京九铁路立交桥与原设计不符等。给城市设计带来了一定的不定因素。

所以城市设计对以上变化与以适当考虑,并进行了局部调整。

(1)土地使用:

①居住用地:居住用地集中在本区域中部核心区,以大规模的高档住宅及商住配套形成中心居住区概念,同时在周边形成规模不等的生活居住区,解决拆迁安置与商品房开发。

②公建用地:为更好地形成城市整体形象,公建用地主要集中于丽泽路两侧,原丽泽路两侧的居住用地部分改为适应开发要求的商住用地并适当提高容积率。另一部分公建布置于莲花河路及羊坊店南路丽泽路。用地共计25.58公顷。

③绿化用地:

包括东侧作为城市隔离带的体育公园和花卉园艺公园及文化公园、京中都遗址绿化公园、莲花河滨河公园、二环路西侧森林公园及丽泽路两侧20~50宽城市绿带、京九铁路隔离带、二环城市绿化隔离带及区域内部的大片城市绿化。

④工作用地:卢沟桥东区城市化后,原有的经济体制不复存在,因此需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作用地用于安置原农村劳动力。由于东区处于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的城市中心地区,项目只能安排为污染少,用水量少,噪音小的密集的多层厂房项目,以及部分办公、餐饮、社会旅馆、商住劳动楼等。因此原工业用地改为工作用地共4.15公顷。

(2)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的目标:建立便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范道路级别与性质,强化地块内部路网的联系作用;提供方便、有效的机动车停车设施及自行车停放场地,尽量为行人留出空间;建立有序的公交换乘体系,安全、舒适便捷的立体人行体系;有机地串联各商业设施和城市公共空间;美化道路隔离设施。

①道路系统规划:

路网系统基本延用控规的道路系统,局部适当调整。

城市设计受用地现状制约,及考虑丽泽路整体形象,要求丽泽路中间路段要形成完整街区保持道路两侧的连续性。所以将原支路卫强路等级降低为小区级道路,以便形成丽泽路的中心形象。另外调整菜户营东路走向,以协调该地区用地权属复杂的具体矛盾,也便于形成完整的居住小区环境。

主干道——丽泽路(红线宽度80米)已建成,为连接西三环、西二环的城市快速路。丽泽路上共设置五处立交桥,由西向东分别为西三环丽泽桥、羊坊店立交桥、莲花河立交桥、京九铁路立交桥和西二环菜户营桥,主干道基本为全封闭形式,为解决本乐块车辆进出快速路的需要,在快速路东西两端分别设两个车行出入口进出铺路,以保证交通顺畅。

次干道——两纵两横,联系各主干道与快速路,南北向为羊坊店南路(红线宽度54米),莲花河路(红线宽40米),东西向三居路,金中都北路。

②公交体系规划:莲花河以西、丽泽路以南预留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菜户营公交枢纽。本区设公交首末站共4处。同时还有相应的公交线路满足居民的出行要求。

③人行系统规划(含过街步行天桥及过街廊)丽泽路两侧的人行系统做到人车分流。在丽泽路上共设3处人行天街和两处地下通道。同时还有地下商场相连接,每个小区内都设有独立的人行系统。

④停车场库分布。

根据用地性质不同,设计停车数量为商业、办公建筑大于40辆/万平米,居住建筑0.5-1.2辆/户,其他公共、公益性建筑按有关规定设置。

以场库,绿化地面、路边等多种停放方式满足停车要求,布局合理。

3,绿化系统和景观设计

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对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求是:完善绿化系统的结构布局,发挥绿化系统的生态功能,突出不同绿地的特点。使城市绿化、公路两侧绿化隔离带、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及其余的分散绿化,形成相互联系的立体结构框架的生态绿地。

①六大主题公园:花卉园艺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金中都遗址公园、滨河公园、森林公园。

②五条景观轴线:丽泽路标志建筑对景、三环路绿色公园景观带、金中都遗址公园绿化带、中心居住区景观带、莲花河沿岸景观带

③四种性质广场:商业中心广场、下沉文化广场、居住区生活广场、市民集会广场。

(1)绿化系统设计

①三环路绿地为北京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绿化隔离带,设计为花卉园艺公,文化公园。

②金中都遗址公园结合丽泽路设计下沉广场及地下博物馆,突出其科教与文化主题。

③莲花河滨河公园建立游艇码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场所。

④沿丽泽路南北两侧各留出20米-50米宽的绿化带,设计形成多处广场开放空间。

⑤在京九铁路沿线、高压线两侧、二三环沿线分别留出了25米到7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配置不同树种,隔绝噪声,美化环境。

(2)景观系统设计

在“丰”字形空间结构上层叠明晰的空间景观序列

①重点景观界面:丽泽路,羊坊店路的商业景观界面;金中都北路,莲花河路,水源四厂路,东管头路的绿化景观界面。

②轴线视廊:五条景观轴线视廊

③地标建筑:以国际商城、商贸中心为东西两侧的地标建筑。

④城市节点:丽泽路两侧4个城市节点

4,城市设计的空间结构

城市设计在平面的城市规划基础上向空间结构扩展,得出一横三竖的“丰”字形骨架构成三维城市空间模型。

(1)强化主空间轴与副空间轴处的节点的空间关系,形成空间凝聚力。

(2)赋与不同的空间轴、城市公共空间不同的个性和文化内涵,使之在公共空间体系中承担不同的职能。

①丽泽路主空间“合—开—合”的空间节奏。

②金中都开放的城市绿带,休闲娱乐空间轴。

③莲花河形成水景绿化一体的城市水空间。

④中区东西向轴线联系居住区、商业区。

5,高度控制和空间界面:

(1)依托“丰”字型城市骨架的空间布局,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沿丽泽路形成高低起伏的空间节奏。

(2)以丽泽路向北至三路居路,向南至金中都北路形成由高向低的过渡,突出沿丽泽路的城市景象。

(3)建筑群体强调标志性与封闭度的不同,突出展现街道景观。

6,市政配套

本区域结合控规要求和具体设计,安排了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以大学→中学→小学→托幼形成完整教育体系,以医疗、文化、娱乐、群众体育设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还安排了水电气、供热、污水处理和电信等市政设施。

部分四,重点局部的城市设计

本区域城市设计重点解决的问题:

1,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2,主要干道的界面与节点

3,交通设施与步行系统

4,城市公共绿化系统

一、丽泽路两侧的城市设计

(1)用地性质:丽泽路两侧分四段:Ⅰ段为中心商业区。Ⅱ段为中心商住区。Ⅲ段为办公商务区。Ⅳ段为居住区。

(2)道路景观:道路两侧分别后退20m-50m,形成开放的城市快速路两侧绿化带。与丰字形城市空间构架形成4个城市绿化景观节点,强化原有城市景观构架。

(3)绿化配置:从城市快速路到沿街建筑之间的绿化带分三个层次。

A,沿道路开敞步行道,配置双排乔木及休息坐椅、休息亭。

B,绿化带乔木与草地结合,内设通道、景观小品与休息区,形成城市中闹中取静的休闲区。

C,沿建筑步行系统,设置低矮乔木及四季花卉。

二、金中都绿化带城市设计

金中都是北京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环节之一,金中都城墙遗址是见证这一发展过程的重要场所。历史变迁使金中都城墙遭到严重破坏,地段上只遗留下少量的城墙夯土。恢复作为北京城市历史发展过程见证的金中都城墙遗址,是为了突出该地段特定的场所精神。

1,设计原则

①文脉保护

采取文脉保护原则,即对文物古迹的恢复不停留在对一石一柱的模仿复制,而是对其意境意象的再现。

②体现时代精神

文化的动态发展要求作为文化载体的物质环境不断发展、更新。设计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金中都遗址作延续过去的创造性发展以体现今天的时代精神,将今天的创造变成明天的历史。

2,环境构思及布局

①城垣飞阁

在丽泽路西侧节点开的A-4-4和B-4-3地段布置城市广场。局部恢复城楼、城门和团城的城墙意象,南部城墙公园对城墙遗址进行局部重点修复。

②断壁残垣

A-4-2和B-5-3地段以大面积绿化景观为主,地段上曲径通幽,对间或散布的金中都城墙遗址修旧如旧,表达对城墙的片断式回忆。

③护城河

结合布置线状水景再现城墙外护城河“碧水环绕”的景像。

④千步廊

在绿带和遗址公园内局部采用连廊形式,为游人观赏、休憩提供场所。

⑤城墙展场

在B-5-3和A-4-2集中设立城墙片断,通过多个纵向的剖面,让人们了解

古城墙。

三、莲花河绿化带设计

莲花河目前为污染脏水河,需全面整治后,成为北京市城市游览水系的一部分。莲花河绿带是地段内沿莲花河的集中绿化带,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为附近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以人为本是这一地段主要的设计思想。

①A-14-1、B-11-3以立交桥附近的地段采用低矮的拼花灌木为主,突出该节点的城市开放性空间。

②除A-14-1和B-11-3以外的地段,间种各类大型树木,以形成河道两岸落英缤纷四季不同的景观。

③绿带各地段要充分考虑邻近居民的使用要求,为人们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各种场所。

部分五,本区灯光照明、户外广告、建筑小品

及市政公用设施的设计要求

一、城市灯光照明设计要求

1,城市灯光照明的对象

①道路广场照明

包括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人行道,以及各种不同性质的城市广场及城市开放空间的照明。

②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照明。

③绿化及景观小品的照明。包括城市设计所确定的绿化空间,以及各级城市道路、广场中的绿化和景观。

④户外广告照明。包括各建筑物、构筑物或城市空间中设置的招牌、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电视墙、招贴栏、布告栏等各类固定设置的户外广告照明。

2,城市灯光照明的要求

城市灯光照明的分布与夜生活的活跃程度相对应

①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域要求有不同的灯光景观特征。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照度要求高,气氛热烈。

②以视觉鲜明的街道照明加强城市格局通过改变路面亮度、照明扩散间、光色及街灯装置的高度、间隔和尺度,使过境路、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有不同的视觉感受,增强各区段的可识别性。

③强化特色的空间环境。对城市有特色的自然景观(绿化、水体)、人文景观进行特殊照明,直接突出空间环境特征。

④突出标志性建筑的照光设计,使之成为北京市的地标建筑。

⑤对原有与城市总体景观不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在黑间隐退。

二、户外广告系观设计

城市户外广告的设计原则

1,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因户外广告绝大部分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以要协调好个体经济利益与公众社会利益的矛盾。

2,维护城市整体景观形象。户外广告为城市第二层次轮廊线,在城市景观中处于从属的点缀地位,它不应破坏城市总体景观布局。

3,对不同的城市区域以不同的控制管理力度,做到分区管理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对户外广告的控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数量控制。避免户外广告的重叠设置。

②尺度控制。解决户外广告过大,破坏立面和空间的完整性。

③分区管理。重点区域严格控制。户外广告的数量、形式。

④加强设计审查,提高户外广告的总体效果。

⑤明确不同位置户外广告的形式,材质、色彩、照明要求。

⑥确定分类广告的设置期限和维护要求。

⑦严格控制交通路口、人行天桥的广告数量和形式,增强道路等各种标识牌的指认感。

⑧明确社会公益性广告的数量与位置。

三、建筑小品及市政公共设施的要求

本区环境小品设施包括邮筒、电话亭、报刊亭、休息座椅、垃圾箱、公厕、公共汽车候车廊、雕塑、水景等。环境小品设置要求“根据不同功能满足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需求,并与总体环境协调,不妨碍交通。

①邮筒:设在人流必经处,且车辆易达。

②电话亭:不易设在建筑或建路的主要出入口,以免交通混乱。

③报刊亭、服务亭:在满足行人需求的条件下,统一设计,集中布置,丰富环境景观。

④垃圾箱:统一设计,置于候车、休息、步行人流集中处,易于丢弃废物的场所。尽可能与绿化、地铁出入口、公共人行通道出入口等设计结合。

⑤公厕:大型公共建筑底层必须设置公厕,并路标指示明确,符合国际惯例。

⑥公共汽车候车廊:统一设计,易识别,且与街道环境协调,内设地图指示牌、标识牌、时钟、垃圾箱等。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城市设计构思说明

某市居住區城市设计 某市居住區的开发建设,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而对于规划设计来说,则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成为居住區规划建设的关键,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规划应通过何种“结构方式”来处理社区与城市的关系? 如何通过环境和建筑的塑造来表现基地的特色?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方式、开发规模、开发内容、形态组合如何? 如何将其打造成为这一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宜居典范? 社区邻里空间与景观特色如何体现,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居住生活需求? 愿景与目标 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与方法, 塑造带有都市水环境特色的、城市街区式的资源型景观社区 以及具有高品质居住环境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理想之城 我们期望把某市居住區建设成为: 一个融合当代新城开发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的经验 具有高品质社区环境与理想城市结构的宜居之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其设计成为: 1.特色鲜明、可记忆的城市意象 2.充满活力、混合使用的公共中心 3.适宜步行与交往的街道与广场 4.多样化、资源型的居住环境 5.连接山水的开放空间与景观网络 6.完善、便利的公共设施与服务 7.高质量、多元化的水环境 8.生态友善的绿色之城 9.可持续的宜居之所、低碳之城 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景观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城市空间的营造,与规划、建筑相互整合而形成的城市综合环境,更能决定城市的物质形态与城市体验。 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环境要素,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催化剂)。

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本案的整体设计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基地生态 复合中心——营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水景网络——用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我们的设计致力于对某市居住區整体结构的完善以及社区与城市关系的统筹。强调其与新城功能的整合互补和路网的相互衔接。 基地被城市道路分成上、中、下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均相对独立和完整。由此,我们在基地中部设计了一条纵向的社区生活主干道,在将三个功能片区相连接的同时,也将北部的姚江公园、中部的中央公园以及西南角的滨水绿地公园串联起来,成为整个基地中富有特色的一条花园生活街道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城市生态 规划保留并改造贯穿基地中部的河流,并以此为主脉,形成整个区域的中央公园,将其打造成居住區的自然生态核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其作为功能分区的潜在边界,由此决定了居住區的景观生态特质。 复合中心——创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规划沿中央公园(中部水系和中央绿化景观带),通过建筑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相关功能集聚并适度混合,创造明确的、且具有强烈的空间质感和情境的城市中心,并在三个功能片区中结合现状水系,形成各自片的邻里中心,由此构建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结构,从而产生自然的引力来诱发城市生活的交叠和互动,形成丰富多元的生活图景。 水景网络——以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规划将原纵向穿越基地的两天条水系保留和连接,由此将基地三个功能片区和三个公共中心,以及三个公园通过环境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环境和网络。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规划通过建筑间的关联整合,使城市环境回归人性尺度,营造一个连续变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并力求在其间重塑和再现经典的传统居住的空间和意象。中央街道,城市中央公园、邻里公园这些美好的场所,将成为这里生活美好记忆的地方。从而使其具有传统居中空间中生动而细腻的品质,真正融入并激发充满活力的新城生活。

包装方案设计说明书书(最新版)

Q/ZT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ZTZZ/GY01.03-2017 包装方案设计说明书 2017-03-16发布 2017-03-16实施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为了实现众泰汽车制造公司(ZOTYE)包装管理的标准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和生产效率,能更好地使零件“准时”供应到众泰汽车制造公司各收货点,特制定符合供货要求的通用包装规则。 本标准由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艺技术部 本标准起草人:郑浩 本标准审核人:应杰 本标准标准化人:王伟绩 本标准审定人:吕憬 本标准批准人:郑映波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17年3月16日 文件/制定及修改情况记录 版号修订内容编写/修订审核标准化审定批准

目录 1、目的 2、原则 3、木托盘标准 3.1木托盘规格及技术要求 3.2塑料托盘规格及技术要求 3.3托盘的构成 3.4托盘堆码标识要求 4、塑料箱标准 4.1选择原则 4.2一般要求 4.3塑料箱尺寸及相关标准 4.4塑料箱堆码高度规则 4.5塑料箱堆码规则 4.6塑料箱内衬设计要求 4.6.1防尘盖设计盖要求 4.6.2内衬设计要求 4.6.3内衬材料选用 4.6.4塑料箱标识要求 5、通用铁箱标准 5.1选择原则 5.2一般要求 5.3材料要求

5.4底部结构 5.5众泰汽车制作公司推荐标准通用铁箱尺寸 5.6通用铁箱标识要求 6、专用器具标准 6.1选择原则 6.2一般要求 6.3材料要求 6.4专用器具推荐适用尺寸 6.5专用器具堆跺脚标准 6.6专用器具标识标准 6.7专用器具内部结构 7、牵引装置标准 7.1牵引杆 7.2挂钩 7.3牵引杆和挂钩安装位置 8、通用铁箱和专用器具制作工艺及油漆标准8.1焊接 8.2公差要求 8.3油漆要求 9、脚轮标准 9.1脚轮要求 9.2减震脚轮技术参数 9.3减震脚轮选用标准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2.2.1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道路工程; (2)管网工程; (3)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2.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2.2.3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2.2.4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开工建设; 2010年5月~2010年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0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2.3.2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2.3.3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С,极端最高温度36.7oС,极端最低温度-25.1o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2.3.4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简要说明项目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南连温州,西邻金华、丽水,东邻东海,辖三区两市四县,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约546万。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6℃-17.7℃,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夏季影响本市的台风风力10-12级。 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绿心)六脉(六条生态廊道)四组团(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现状市区人口149万,城镇人口约70万。台州市市政府驻地为椒江,椒江组团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邻港工业基地,椒江组团包括椒江老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椒江区商业中心规划用地位于椒江老城区核心地段,东起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南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西到轮渡路(现状道路红线26米),北以工人路(现状红线28米)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32.2公顷。规划用地现状较为混杂,内有大量的民房,还有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有部分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内现状居民约1600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商业建筑约5万平方米。 项目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商业地块和具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地域文脉、商业业态、消费行为,技术和理念、实施策略来更理智更科学地建设城市面貌,整合城市要素,复兴商业空间。 1、区位条件 椒江区商业中心位于椒江旧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的公共活动空间,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来看,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相距仅400米之遥。拥有靠山面江的良好景观区位条件。

某设计院方案设计说明书文本

xxx大厦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篇设计总说明 一、概况: 1.1工程名称:xxx大厦 1.2建设单位:xxx市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2工程地点:xxx大道。 1.3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12400.16平方米 1.4建筑高度:60.0米 1.5建筑性质:商业住宅楼 1.6建筑层数:17+1层 1.7地下室层数:一层 二、设计依据: 2.1梧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其资料。 2.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2.4《民用建筑设计通规》(GB850352-2005) 2.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2.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2.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8国家、广西省及梧州市相关规范规定 三、工程概述: 3.1建筑工程等级:二级 3.2耐火等级:二级 3.3抗震设防烈度:六度 3.4地下工程防水等级:Ⅱ级。 3.5 种植屋面工程防水等级:I级 四、工程的规模、项目组成及设计范围 4.1工程规模及项目组成: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梧州地区岑溪市桂北环大道南侧,位于岑溪市第二中学南侧,新城农机汽车城东南侧,岑溪市体育中学西侧。该地块交通十分便利,北环大道是岑溪市主要干道,于玉梧大道、义州大道相接,是岑溪市战略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基地地势平坦,无明显高差。规划净用地面积903.28平方米。此次开发建设一栋17层商住楼,地下一层车库。建筑类别均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楼屋面防水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某道路初步设计说明doc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黄源大桥是连接万载县双桥镇黄源村与河岭村的枢纽工程,是2007年我省公路建设车购税计划(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重点项目。本桥位于锦江上游,河面宽约110米,测时水深约1.8米。黄源渡口南岸为河岭村,渡口北岸为黄源村,为两岸居民来往的主要交通途径,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也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迫切要求改善交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该项目的建成,将意味着撤销黄源渡口,对于解决两岸村民的生活、生产的极度不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双桥镇黄源村、河岭村与周边乡镇、乡村的联系,城乡结合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必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是双桥镇黄源村的民心工程,是两岸百姓的民心工程。 二、设计依据和规范 1. 2007年我省公路建设车购税计划(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 2.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交通部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l一2005) 7.黄源大桥工可批复意见 三、采用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桥面宽度:0.50米安全带+6米行车道+0.50米安全带 3.设计洪水频率:1/50 4.桥下通航等级:无 5.设计速度:20km/h 6.引道工程: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20km/h 路面:6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基宽度:7m 四、地形、地貌、地质 1、地形、地貌条件 本场地地貌属于冲积阶地,场地较平坦。场地周围为菜地和农田。 2、地层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表明,本场地区域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层,下部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群砂岩。 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细砂层、砾砂层、砂岩组成。现根据其野外特征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描述如下: ①细砂层(Q4al):ZK4有揭露。浅黄色,含有少量泥质,饱和,松散状 态。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 ]为70kPa。揭露厚度0.8m。 ②砾砂层(Q4al):各孔均有揭露。黄色,砾卵含量占40%左右,粒径0.3~5 厘米,最大者在10厘米以上,呈亚圆状态,以石英岩为主,饱和,中密状

城市设计说明

城市设计说明 一、背景 随着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内生与外资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增强。而禹州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临近郑州、空港经济区等两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同时禹州市是著名的夏都、药都、钧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根据许昌总体规划,禹州定位为许昌市域副中心,是夏文化、钧瓷文化传承中心、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重要节点,描绘了禹州作为中心城市职能的宏伟目标与蓝图。 随着郑万高铁与禹州站点的规划建设,禹州将全面进入高铁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积极融入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郑万高铁将对禹州交通、旅游、对外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的动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长期以来,禹州市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型经济扩张的路子,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及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城市面临极大的城市转型压力。另一方面,现状禹州人口密集,城市拥挤,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薄弱,既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也与日益增长的市民生活服务需求和许昌市域副中心的总体发展定位不相匹配。禹州亟待进行城市空间外延拓展,培育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而颍北新区位于颍河以北,与老城区隔河相望,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是禹州未来城市发的城市核心区域,也是未来支撑禹州城市功能升级的核心区域。因此,在此背景下,禹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禹州市颍北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以应对新区发展形势的变化,切实指引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本次城市设计全面分析了颍北新区发展态势、系统评价了区域及场地现状资源、详细解读了已有规划指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颍北新区建设

方案设计说明书

方案设计说明书 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节规划范围及内容 该设计主要是针对汤阴县县城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规划其从2004年到2020年的道路与交通,通过对其道路、用地布局的规划来改善县城内部的交通,以方便人们快速、安全的出行。 该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城市道路方案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道路路段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及公共停车设计。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区位 汤阴县位于河南北部太行山麓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范围介于北纬35°45′至3601、东经11413至11442之间,东西最大范围约3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20公里,总面积645.86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条件 (1)地貌与地形 汤阴县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以京广线为界,大致可以分为西部太行山麓丘陵山区和东部山前洪积冲积的平原区两大部分。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高程最低点54米,最高点186.4米,包括丘陵、平原和泊洼三种类型。 (2)地质与工程地质 汤阴县域范围处于华北的第二沉降带与第三沉降带之间,县境内分布着汤东断裂带与汤西断裂带。汤阴县城即位于这两条断裂带之间的汤阴地堑上。由于县城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汤阴县及周边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地震多灾区。汤阴县城属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地区,为河南省地震测报重点监控区之一。 3、气候 汤阴县处于暖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汤阴县具有较明显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带的过渡性地方气候特征。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变化分明。 4、水文气象 汤阴县境内主要有汤河及其支流羑河和永通河三条河流,合称“三河”,属海河流域漳卫河水系。汤河上游建有总库容6200万立方米的汤河水库,控制面积162平方公里。 汤阴县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县域地下水赋存状况可分为平原区和丘陵区。丘陵区属于地下水量较少的平水区和贫水区,为第三纪风化岩石裂隙水。平原地区地下水量丰富,为第四纪散含水层,沿羑河、汤河两岸及淇河故道附近为富水区和极强富水区,其余平原及泊洼地基本上都属于一般富水层。目前,地下水是汤阴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汤阴县多年平均的年降雨水量为582.3㎜,全县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为0.47亿立方米,加上县城范围内泊洼和坑塘总计0.1亿立方米的蓄水量,汤阴县全年地表径流量为0.57亿立方米。 第三节现状分析 1、现状优势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安阳市彰德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Planning Background 安阳,作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京珠高速公路、安林高速公路的开通,安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中心东迁,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2006年安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更给安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安阳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角度确立了安阳的区域定位和空间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安阳市的建设与发展。 彰德路(南段)的城市设计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规划背景下呼之欲出。 第二章项目区位与规划范围Location And Boundary 一.宏观区位Macro-Location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城市空间体系的北部顶点位置,在河南的北部发展轴线上与核心城市郑州的相对距离最为合适,有利于培养新的增长极。同时,又地处晋冀鲁豫的四省交汇处,是四省交流的重要平台城市。 二.微观区位Micro-Location 彰德路(南段)位于安阳市区的中南部,是联系城市南北区域的主要干道之一。 基地西侧是国家铁路运输大动脉——京广铁路线; 基地北部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保护区; 东南方向为安阳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季节性河流——洪水河在文昌大道附近横穿基地范围。 三.规划范围 Boundary 本次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北起校场路,南至安林高速,同时还包括彰德路两侧纵深方向各进一个街坊的用地。规划总长度5850米,规划用地面积4.8平方公里。 第三章基地现状分析 Field Survey 本次城市设计主要通过现场踏勘的方法对基地现状进行了解,内容涉及用地性质、道路交通、建筑、绿化、城市家具等方面。通过现场踏勘,掌握与彰德路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彰德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现状用地性质分析 Present Land Use 在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教育科研用地、道路用地、市政设施用地、耕地等。 现状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主要分布在文昌大道以北的用地上。 教育科研用地(安阳大学)位于文昌大道和黄河大道之间。 纺织工业用地位于黄河大道和弦歌大道的之间,彰德路以西的地块上。 其余用地均为村镇用地和耕地。 根据甲方意向,除纺织工业园外,其它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全部置换为居住用地。同时,可一并考虑与居住功能相配套的其它功能项目。 二.现状建筑分析Present Architecture 根据甲方意向,现状居住用地中建筑质量较好、层数在6层以上的住宅可以保留。即:华府教师小区、世纪花园、恒基花园等为保留的住宅小区。 现状行政办公建筑,如安阳地税局和安阳交通局,全部保留。 安阳大学的部分校舍已经建成。校园的总体规划亦编制完成。 纺织工业园的部分厂房已经建成。 另外,甲方还提供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已有详规的方案。 三.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Present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彰德路是自安林高速进安阳城的主要通道,它承但着较繁忙的过境交通运输功能。但随着安阳

[实用参考]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文成路(原西二号路)位于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该道路设计为南北走向,北接创新大道(原北一号路),南接兰新璐,道路沿线与新阳路(原北二号路)、新瑞路(原北三号路)、新鹏路(原北四号路)和创新大道(原北五号路)等道路相交,道路总长度4588.29M,道路红线42M。目前已修筑完成的路基1298.69M,位于创新大道与新瑞路之间。20GG年在原路基的基础向南对新瑞路与创业大道之间1269.92M的路段进行施工图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与原路基断面一致。该区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工程沿线地势较平坦,坦然级配沙砾层较好。 二、设计根据 (1)嘉峪关市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委托书。 (2)嘉峪关市东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3)嘉东工业园区规划总平面图。 (4)现有20GG嘉峪关城市坐标1:1000的地图。 三、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GG) (3)《公路沥青路年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GG)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GG)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GG)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50-20GG)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8)《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 (9)《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GG) 四、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二级主干道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a 5、抗震设计烈度7度 6、设计标准轴载:100KN 五、工程设计 5.1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根据规划总平面设计线路,但考虑到周边的具体情况对道路中心线进行了调整。 5.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一规划为依据,并充分考虑沿线道路两侧场地的标高、排水等问题。纵坡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纵坡设计参数表 5.3横断面设计 5.3.1路基横断面布置 文成路道路标准横断面 道路红线宽度为42米,一板块结构,机动车到宽度为10.5米,不单设非机动车道,将10.5

方案报建文本设计说明

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北区创意社区建筑方案 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北区创意社区项目 2、规划背景 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以下简称数字产业园)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无锡市政府共同建设,以培育高科技企业为目标,集产业、教育和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致力于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总部基地和研发基地。 3、基地位置及周边环境 数字产业园位于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的“惠山科技创业园服务外包基地”(简称软件外包园)内,共占地约30公顷,分为南区、北区、和中区三个部分,本项目就是北区中的A-06~A-08地块,占地面积76.7亩。其中A-06地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9330M2,A-07地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650 M2,A-08地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6186 M2。 对外交通发达。园区与中心景观湖接壤,由南边堰新路,北边东边的清华路及中间环岛路形成三条园区主干道交叉形成网络,与外围环路相通。在由园区主干道划分的地块内设置园区次级道路,从而形成了园区内层次分明的道路网络系统,形成空间的集聚、布局的优化和集约的发展。街道两旁及停车场将配备人行道、行道树,每条街都有绿化,形成绿树成荫的环境。 第二章:规划设计依据 1、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创意社区方案与初步设计的设计任务书。 2、现状地形图 3、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总体规划图 4、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地块规划设计要点及要求。 5、《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6、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关于本项目的有关函件 7、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规定 第三章:规划设计 1、基地分析 1)、现状地形分析 基地为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窄,基地内地形平整。 2)、外部交通分析 基地交通便利,南侧为堰新路,东北侧为清华路,中间有环岛路和规划道路穿过基地。 3)、外部环境分析 西侧为整个园区的中心景观湖,湖水清澈,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 2、功能布局 结合地形条件,本项目分由小体量的总部经济楼和SOHO办公楼两种类型构成。总部经济楼主要分布在地块的西侧沿中心景观湖区域,SOHO型办公楼主要分布在沿堰新路、清华路的外侧。 3、规划结构及构思 规划构思: “聚宝盆”——由沿清华路外侧的SOHO型办公楼包围在中间低层总部经济楼外围,和西侧的中心景观湖对地块形成一个围合之势。 “绿轴”——由一条东西向和一条南北向的景观水景绿化带贯穿于地块,将地块分为滨水区与花园区。绿化有收有放,有宽有窄,富于变化。形成集中的绿地和空间景观,它即是景观的延续,又充分联系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 “环路”和“枝状尽端路”——地块内的车行交通系统由环路和枝状尽端路组成,环路使得交通的流畅便捷,而枝状尽端路使得建筑具有更好的私密性。 “组团”—绿轴把三个地块中又分为若干个区域小组团,同时也将产品档次区分开来。 整个建筑格局东侧高西侧低、南北高中间低,避免相互遮挡,保证了所有建筑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外部景观,自然通风采光,做到环保节能。 4、景观系统 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条件,决定了本方案景观系统的重要性。 1)、流动的景观系统 整个系统浑然一体,联系紧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景观系统,进而形成整个建筑的总体布局。 2)、景观的渗透 地块西侧中心景观湖在整个建筑格局东侧高西侧低、南北高中间低的条件能够渗透入整个地块,地块内绿轴的设置既把几个区域区分开来,又是几个区域有机的结合,不但给科研区注入了活力,也能让身在其中者更多的体验惬意的户外环境。 5、交通系统 1)、在清华路、环岛路和A-06与A-07地块之间规划道路设有车行出入口。在堰新路、清华路和A-06与A-07地块之间规划道路设有人行入口。 2)、“环路”和“枝状尽端路”地块内车行交通系统由环路与枝状尽端路组成,环路使得交通更为流通便捷。而枝状路使得科研区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减少穿越。 3)、所有低层总部经济楼均可直接停车入户,方便住户使用。 4)、SOHO型办公楼采用半地下停车的停车方式。 5)、沿中心景观湖岸的堤坝设有一条贯穿整个地块的人行景观步道,并可与园区其它地块直接联系,将来所有业主均可享受优美的河景资源。 6)、消防流线 内部道路与外侧道路组成的环状车行线作为主要消防车道。每个组团尽端路均设置直径12米的消防回车场,消防车可以通行,区域内的每栋建筑的间距与内部空间均符合消防要求。 7)、环保与卫生 地块中影响到公共卫生的主要因素为用户排出的污废水及卫生间、茶水间、半地下车库废气及用户产生的垃圾,卫生间、半地下室均考虑到废气的集中高空排放.生活垃圾为专人收集,在园内设若干集中收集点。 第五章:建筑设计 总部经济楼分为独栋和双拼两种类型,为高档办公楼,带独立的车库、入口和院落;独栋的面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 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市中心城区北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市民乐居其中。四1. 组传线2. 布合中以3. 系汽通为4. 间建间

5. 公建布局 生活区的公建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生活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 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生活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力求 使每个组团市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五、住宅设计 1.布局 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规划以一梯两户的多层住宅为主,还有小高层和高层的点缀。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 2.户型 我们在设计中注重自然规律,首先考虑住宅的朝向、通风,采用南厅,北厨模式,有穿堂风的布局,使冬季能享受阳光、夏季能避开骄阳,又充分引活卧分观 布 朝 玻 厅量的 供 屋集 每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