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高中数学选修1-1

(文科)高中数学选修1-1
(文科)高中数学选修1-1

(文科)高中数学 选修1-1知识点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 :命题形式p q ∧;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

7.真值表

8、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即:|)|2(,2||||2121F F a a MF MF >=+。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2、椭圆的几何性质:

3、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即:|)|2(,2||||||2121F F a a MF MF <=-。

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 4、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焦点在x 轴上

5

6、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F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称为抛物线的准线.

7

8、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A、B两点的线段A B,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AB=.

2p

9、焦半径公式: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

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 F x P =+

;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

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

p F y P =+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1、函数()f x 从1x 到2x 的平均变化率:

()()

2121

f

x f x x x --

2、导数定义:()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记作x

x f x x f x f y x x x ?-?+='='

→?=)

()(lim

)(000

00

;.

3、函数()y 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y f x =在点()()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

4、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C 0=;②1')(-=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⑤a a a x x ln )('=;⑥x x e e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运算法则:

()1

()()()()f x g x f x g x '

''±=±????;

()2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

()()()2

0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g x '??''-=≠????????.

6、在某个区间(),a b 内,若()0f x '>,则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

若()0f x '<,则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

()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8、求函数()y 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是:

()1求函数()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

()2将函数()y f x =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

的一个是最小值.

9、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优化问题。

人教版高中高二文科数学选修1-2测试题

高二数学(文)选修1-2测试题(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2018年3月 姓名: 班级: 得分: 附:1.22 (),()()()() n ad bc K n a b c d a b a c b c b d -==+++++++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答案填在下表中)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程序图通常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 B .程序框图是流程图的一种 C .结构图一般由构成系统的若干要素和表达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连线(或方向箭头)构成 D .流程图与结构图是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2. 给出下列关系:其中具有相关关系的是( ) ①考试号与考生考试成绩; ②勤能补拙; ③水稻产量与气候; ④正方形的边长与正方形的面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3、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则第n 个图案中的白色地面砖有( ). A .4n -2块 B .4n +2块 C .3n +3块 D .3n -3块 4、如图是一商场某一个时间制订销售计划时的局部结构图,则直接影响“计划” 要素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度; B. 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 C.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 D.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6、在复平面内,复数 103i i +的共轭复数应对应点的坐标为( ) A . (1,3) B .(1,-3) C .(-1,3) D .(3 ,-1) 7、已知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由他们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K 2的 观测值范围是3.841 D .101?A ≥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对于一组数据的两个线性模型,其R 2分别为0.85和0.25,若从 中选取一个拟合效果好的函数模型,应选 (选填“前者” 或“后者”) 12、2006 )11( i i -+=___________ 13、若三角形内切圆半径为 r ,三边长为a,b,c 则三角形的面积 12 S r a b c = ++();利用类比思想:若四面体内切球半径为R ,四个面的面积为124S S S 3,,S ,;则四面体的体积V= 14、 把“函数y=2x+5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改写成三段论形式: 三、解答题:(共44分) 15.证明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 > ?∑∑∑ ∑ n n i i i i i=1 i=1 n n 2 22i i i=1i=1(x -x)(y -y) x -nxy b == , (x -x)x -nx y

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高中数学选修内容知识点归纳

选修之1常用逻辑用语 一、命题及其关系 1.命题 (1)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对于“若p,则q”形式的例题,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2.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 逆命题:若q,则p . (2)如果q成立时,p一定成立,即q?p,则称p是q的必要条件; (3)如果既有p?q,又有q?p,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三、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联结词及记号

逻辑联结词记号意义且p∧q p且q 或p∨q p或q ?非p 非p (2)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 (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 x M p x ,() 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 (x)成立”. 2.存在量词 (1)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注: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等. (2)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使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 ,() x M p x 读作“存在一个x属于M,使p(x)成立”.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1)全称命题:,(). p x M p x ?∈ 否定:,(). ??∈? p x M p x (2)特称命题:,(). ?∈ p x M p x 否定:,(). ??∈? p x M p x

选修之2圆锥曲线 一、椭圆 1.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2.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 22 22 1 x y a b +=. 二、双曲线 1.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 22 22 1 x y a b -=. (2)焦点在y轴上: 22 22 1 y x a b -=. 说明:注意双曲线中c为a,b,c中的最大数,c2=a2+b2.

对高中数学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0798559.html, 对高中数学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作者:黄银海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现状与建议两个维度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数学;选修课程;现状;评价;统筹 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安徽省各地市已经实施了近九年的的时间了,在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选择性的数学选修课程的实施现状如何,备受我们教育界关注。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是把选修系列1和2的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进行教学,可由学生自选的选修系列3、4开设状况,以及如何面对。就笔者自己的一点学习经验和教学中的一些现状,本文将加以分析和思考。 一、课程开设不容乐观 1.旧瓶装新酒。必修内容以及选修系列1,系列2,基本覆盖了《大纲》的内容,所以基本上每个学校对选修系列1,系列2都是按照高考要求同等对待,开设的课时数,作业量,师生的重视程度和必修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差别。 选修系列3的6个专题基本上没有高中开设课程,只有少数学校为学生配发了《数学史选讲》教材;没有安排具体的课时,极少数学校在适当的时候请一些高校教授为中学生做一些讲座的形式加以补充,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修系列4只有3个与传统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很多学校高中开了课。基本上所有高中都开设了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而几何证明选讲课程基本没有学校开设课程,只有极少数学校通过初高中衔接以及数学竞赛辅导的形式加以补充;目前还没有学校开设过4-2:矩阵与变换;4-3:数列与差分;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4-9:风险与决策;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非示范高中在开设选修系列4专题课程课时投入不足。由于众所周知的高考考查方向问题,所以少数学校一直持观望态度,等高考方案下达后才开设系列4课程,所以开设系列4课程存在困难,一直普片于一些学情较一般的学校。理论上按新课程计划,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2至4个专题,并取得相应学分,实际上这些设想基本落空。现实状况是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根本就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这些新的理论本质上就没有操作的空间。 虽然在我们选修课程中,系列1的2个模块,为想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选择;系列2的3个模块,为想在理工(含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选择;系列3有6个

数学高中选修课校本课程介绍.doc

数学与逻辑思维选修课程 一、总体目标 数学不仅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价值。数学在育人方面主要有以下体现:一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可以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 时,应当对数学问题的破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所了解和认识,这不仅因为数学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 法,需要学生去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能独立地开展科 学探究、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所必须具有的思想与方法。因此本课程着眼于:把“学生所求的、把学生所缺的、把学生所急的” 数学好东西尽可能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引领学生拓宽数学知识视野,渗透常用数学思想方法,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与 科学态度;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巨大创造力,让学生学得兴致,学有所成。 二、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基底,完成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的衔

接。深刻理解数学的有关概念,掌握数学相关规律。掌握数学的科学 思想和科学方法,初步能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学习过程,懂得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体会数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数学情景,学会如何进行建模, 熟练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常规和典型的方法与技巧。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关注数学的 发展和数学为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贡献,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科学观和人生观。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衔接点为抓手,充分注意到现有高中数学教材的课程简介:通常定位于那些核心类、支撑性知识。选修 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提高性内容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拓展性内容则是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 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对于数学探究、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数 学文化则是贯穿于整个选修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文科版)

高中文科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总结 1、集合的运算 (1)交集 }|{B x A x x B A ∈∈=,且 (B A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2)并集 }|{B x A x x B A ∈∈=,或 (B A 、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3)补集 记全集为U ,则}|{A x U x x A C U ?∈=,且(全集U 中除去A 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注意:“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若p 则q ”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命题“若p 则q ”的否定为“若p 则q ?”. 3、充分必要条件 定义: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1)若q p ?且p q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q p ?且p q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q p ?且p q ?,则称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 (4)若q p ?且p q ?,则称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1)在ABC ?中,“B A >”是“B A sin sin >”的充分必要条件. (2)若)(x f 在0x 处可导,则“0)(0='x f ”是“)(x f 在0x 处有极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B A ,互为互斥事件”是“B A ,互为对立事件”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若)(x f 在],[b a 上连续,则“0)()(

高中数学选修2-1主要内容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 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或者“如果p,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结论. 真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不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四种命题:定义1: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定义2: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定义3: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形式: 原命题:若P,则q.则: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说明符号“¬”的含义:符号“¬”叫做否定符号.“¬p”表示 p的否定;即不是p;非p) 逆否命题:若¬q,则¬P.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逆命题和否命题也是互为逆否命题,因此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如下: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定义: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命题,即p ? q,那么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 是p必要条件. 一般地,如果既有p?q ,又有q?p 就记作 p ? q. 此时,我们说,那么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 ? q,那么p 与 q互为充要条件. 一般地, 若p?q ,但q ≠>p,则称p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若p≠>q,但q ?p,则称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若p≠>q,且q ≠>p,则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读作“p且q”。 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 一般地,我们规定: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是假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或“p 的否定”。 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 命题的否定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否定。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所有的”“任意一个”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在指定的范围内都表示整体或全部,这样的词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的词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或存在命题)。 一般地,对于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有下面的结论: 全称命题P: ?∈ ,() x M p x 它的否定¬P ¬P(x)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 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并集 A B U {|,x x A ∈或 }x B ∈ (1) A A A =U (2)A A ?=U (3)A B A ?U A B B ?U B A 补集 U A e {|,} x x U x A ∈?且 1()U A A =? I e 2()U A A U =U e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 解集 ||(0)x a a <> {|}x a x a -<< ||(0)x a a >> |x x a <-或}x a > ||,||(0)ax b c ax b c c +<+>> 把 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 ||x a <,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判别式 24b ac ?=- 0?> 0?= 0?< 二次函数 2(0) y ax bx c a =++>的图象 O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的根 21,242b b ac x a -±-= (其中1 2)x x < 122b x x a ==- 无实根 20(0) ax bx c a ++>>的解集 1{|x x x <或2}x x > {|x }2b x a ≠- R 20(0) ax bx c a ++<>的解集 12{|}x x x x << ? ?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 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 的数 ()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 A 到 B 的一个函数, ()()()U U U A B A B =I U 痧?()()() U U U A B A B =U I 痧?

高中数学选修22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变化率与导数 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 1 212) ()(x x x f x f --表示, 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 若设12x x x -=?, )()(12x f x f f -=? (这里x ?看作是对于x 1的一个“增量”可用x 1+x ?代 替 x 2, 同 样 ) ()(12x f x f y f -=?=?)则平均变化率为 = ??=??x f 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在前面我们解决的问题: 1、求函数2 )(x x f =在点(2,4)处的切线斜率。 x x x f x f x y ?+=?-?+=??4)()2(,故斜率为4 2、直线运动的汽车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是12 -=t V ,求o t t =时的瞬时速度。 t t t t v t t v t V o o o ?+=?-?+=??2) ()(,故斜率为4 二、知识点讲解 上述两个函数)(x f 和)(t V 中,当x ?(t ?)无限趋近于0时,t V ??(x V ??)都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 归纳:一般的,定义在区间(a ,b )上的函数)(x f ,)(b a x o ,∈,当x ?无限趋近于0 时, x x f x x f x y o o ?-?+=??)()(无限趋近于一个固定的常数A ,则称)(x f 在o x x =处可导,并称A 为)(x f 在o x x =处的导数,记作)('o x f 或o x x x f =|)(', 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000 0()()lim lim x x f x x f x f x x ?→?→+?-?=??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出的导数,记作'0()f x 或0' |x x y =,即

高中数学必修与选修课程下的整合

高中数学必修与选修课程下的整合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社会对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要求更高,从而,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心声,只有对教育制度及政策实施改革,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得到发展。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得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必修与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高中数学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在课程安排上,《大纲》指出:必修课为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面向高校的需求,文史专业必须选修选修Ⅰ,理工专业和经济类需选修选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目标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课程。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标准》有较大的变化,课程结构框架彻底打破了传统模式,在整个高中课程领域一学科一模块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高中课程框架的重新构建。 重视“双基”是我们的传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需要与时俱进也是我们的共识,整体地把握数学课程是值得特别关注的。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一个一个的学习,数学课也需要一节一节地上,但是,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还是有一些“内容”或“思想”更重要,更基础,贯穿在课程的始终。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本着十大基本理念,构建共同的

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知识点方面,内容如下:必修1:包含集合、函数概念及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个章节内容。必修2:为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两个大方向。必修3:是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选修内容为: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应用、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常用逻辑用语、园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计算原理、统计案例、概率、几何证明选讲、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这其中,必修中的集合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是高中教材中的主流,数列作为一种特舒的函数放在必修4中,同时,选修中的导数的应用和必修中的函数单调性联系起来,必修中的立体几何简单化,而在选修中加入几何学证明、球面上的几何和欧拉公式。在必修中体现了不

文科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定稿)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 必修1数学知识点 集合: 1、集合的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 这个集合中的元素 2、集合元素的特征:①确定性 ②互异性 ③无序性 3、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 ②无限集 ③空集,记作? 4、集合的表示法:①列举法 ②描述法 ③文氏图法 ④特殊集合 ⑤区间法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①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记为N 正整数集记为*N 或+N ②整数集记为Z ③实数集记为R ④有理数集记为Q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属于关系,用“∈”表示;②不属于关系,用“?”表示 6、集合间的关系:①包含:用“?”表示 ②真包含:用“ ”表示 ③相等 ④不相等 7、集合的交、并、补 交集的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即{}B x A x x B A ∈∈=且 并集的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即{}B x A x x B A ∈∈=或 8、全集与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集合U 的补集,记作A C U ,即{} A x U x x A C U ?∈=且, 9、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 (1)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2)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3)分配律:.)()()() ()()(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 (4)0-1律:,,,A A A U A A U A U Φ=ΦΦ=== (5)等幂律:A A A A A A == (6)求补律:A A C C U C U C U A C A A C A U U U U U U =====)(φφφ (7)反演律:)()()(B C A C B A C U U U = )()()(B C A C B A C U U U = 10、文氏图的应用:交集、并集、补集的文氏图表示 11、重要的等价关系:B A B B A A B A ??=?= 12、一个由n 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n 2个不同的子集,其中有12-n 个非空子集,也有12-n 个真子集 函数: 1、映射:设B A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a ,在集合B 中 都有唯一的元素b 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B A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 从集合A 到集合的映射,记作B A f →:,其中b 叫做a 的象,a 叫做b 的原象 如果在这个映射下,对于集合A 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中有不同的象,而且B 中的每一个元素 都有原象,那么这个映射叫做A 到B 上的一一映射 U C U A A A B A ∩B A ∪B

(文科)高中数学选修 重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 简单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 p q p q ∧ p q ∨ p ?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二部分 圆锥曲线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即:|)|2(,2||||2121F F a a MF MF >=+。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2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 10y x a b a b +=>> 范围 a x a -≤≤且b y b -≤≤ b x b -≤≤且a y a -≤≤ 顶点 ()1,0a A -、()2,0a A ()10,a A -、()20,a A

(完整word)高中数学选修2-2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 变化率与导数 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 1 212) ()(x x x f x f --表示, 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 若设12x x x -=?, )()(12x f x f f -=? (这里x ?看作是对于x 1的一个“增量”可用x 1+x ?代 替 x 2, 同 样 ) ()(12x f x f y f -=?=?)则平均变化率为 = ??=??x f 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在前面我们解决的问题: 1、求函数2 )(x x f =在点(2,4)处的切线斜率。 x x x f x f x y ?+=?-?+=??4)()2(,故斜率为4 2、直线运动的汽车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是12 -=t V ,求o t t =时的瞬时速度。 t t t t v t t v t V o o o ?+=?-?+=??2) ()(,故斜率为4 二、知识点讲解 上述两个函数)(x f 和)(t V 中,当x ?(t ?)无限趋近于0时,t V ??(x V ??)都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 归纳:一般的,定义在区间(a ,b )上的函数)(x f ,)(b a x o ,∈,当x ?无限趋近于0 时, x x f x x f x y o o ?-?+=??)()(无限趋近于一个固定的常数A ,则称)(x f 在o x x =处可导,并称A 为)(x f 在o x x =处的导数,记作)('o x f 或o x x x f =|)(', 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000 0()()lim lim x x f x x f x f x x ?→?→+?-?=??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出的导数,记作'0()f x 或0' |x x y =,即

高中数学文科选修1-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命题与逻辑结构 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 是特称命题. 考点:1、充要条件的判定 2、命题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程纲要

高中数学选修2-2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数学选修2-2 课程类型:理科选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选修2-2 授课时间:30—40课时授课教师:高二理科数学组授课对象:郑州市第二中学高二(1)~(10)班 课程目标: 1.导数及其应用 (1)主要内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及基本导数公式。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2)教学目标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c,x a(a为有理数),sinx, cosx……lnx,的导数);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3会从几何直观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侧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通过介绍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过程,了解微积分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基本思想。

2.推理和证明 ⑴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②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⑵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数学文化 ①通过介绍“四色问题”和吴文俊在计算机自动推理领域作出的贡献,体会计算机在数学证明中的作用。 ②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如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马克思《资本论》、杰弗逊《独立宣言》、牛顿三定律),体会公理化思想。 3.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①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 (数的运算规则、方程求根)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②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高中数学必修 选修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大全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 等函数(指、对、幂函数)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 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 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 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 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 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 其分布列,统计案例。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 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 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 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 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 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 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当n ,0 ||,0 a a a a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