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宽恕性情的文化诠释

中国人宽恕性情的文化诠释
中国人宽恕性情的文化诠释

中国人宽恕性情的文化诠释

傅 宏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南京 210097)

摘 要:已有研究表明,中国思想文化对于中国人宽恕性情以及与之相应的日常道德行为具有其独特的影响意义。系统地检讨宽恕概念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沿革情况及特殊含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宽恕的文化独特性。本文在分析中国文化的哲学背景基础上,提供了一些有关中国人宽恕的典型例证;随后,对中国人的宽恕概念进行了语义学分析,讨论了中国文化中宽恕性情的本质和功用。

关键词:宽恕;中国文化;哲学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9)08-0057-06

虽然心理学家普遍承认人们在关于像宽恕这样一些关乎自我问题(如真、善、美、及自然等)的思考上存在着共同的特征,但这并不排斥文化分歧的可能性。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宽恕这个概念在西方文化中被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宽恕与缺乏宗教文化背景的东方人没有关系。很显然,无论是促成宽恕的外部人际动因或个人内部动因都受制于个人所处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思想背景,同样对于中国人的宽恕倾向是会产生影响的。本文将系统检讨这种宽恕心理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沿革情况及特殊含义,并由此表明国人的宽恕是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的。

一、中国文化的哲学背景

纵观历史,不难看出,无论是宗教(如佛教)还是哲学(如儒家)都曾经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发挥过重要影响。但是,相比较而言,在这两者之中哲学传统的影响更为显著。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显然并不太热衷于宗教。正如一位西方学者在比较了大多数西方宗教国家后所说:宗教观念和实践在他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太受重视##中国民众的精神基础主要是基于其伦理理念(尤其是儒家伦理),而不是宗教(自少没有一个正式和规范的宗教形式)##这种差异使得中国社会的精神基础显然不同于其他大多数以教堂和僧侣为主的社会文化群体!?。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国文化学者认为,中国人之所以不太关心宗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更加重视哲学的民族,取而代之那些宗教信仰中国人更注重哲学精神,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哲学致力于追求超越现实世界。不难看出,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的功用不是扩大中国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而是在于提升国人的精神,令中国人达至一种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超越%。

传统的道家和儒家学说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基本的伦理准则。这两种思想体系都起源于中国思想发展的黄金年代,它们甚至比基督诞生的年代还要早好几个世纪。道家思想主张内在宁静祥和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而基于孔子教诲建立起来的儒家思想其本身作为一个相对统一和完整的伦理体系,更着力于规范人们在所有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按照儒家思想的理念,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夫妻、父子和君臣关系都需要遵循一种秩序,只有当这种秩序得以维护时,社会才有可能保持公正与和睦。正如孔子所谓君君,臣

57

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他的教诲同样也成为了持久和睦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宽恕心理

回溯文化历史,不难看出,宽恕在中华文化中最初是存在于日常交往中的一种社会实践行为,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哲学和宗教理念的。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宽恕通常被看作是善的一个属概念,善包含有仁慈、怜悯、爱心以及宽恕。这个概念主要又包含有观念和行为两个方面。从许多民间流传的成语中都可以看出这种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时的忍让与宽恕文化传统的影子,诸如吃亏是福!,能忍为安!,得饶人处且饶人!及宰相肚里能撑船!等。

这些成语体现了儒家传统(包括佛教教义)中有关在人们相互关系中的仁、义、礼等基本信条。依据善的思想,宽恕被看作是普通人的一种美德。下面是一些民间故事的例证:

例证1,负荆请罪。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战国时代,赵国蔺相如因为用三寸不烂

之舌成功说服秦国放弃侵犯赵国立下功绩而

被拜为上卿。与此同时,因为浴血奋战大破

齐国而被晋升为将军的廉颇对蔺相如仅仅以

口舌之功便轻易得此高官感到甚为不满,扬

言说: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听见这话,

不肯和廉颇见面。相如每到上朝时,常说有

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此后,每当蔺相如出

门,远远望见廉颇,便让自己的车子绕道躲

开。其门客都很不解,纷纷请辞。蔺相如坚

决挽留他们,说:像秦王那样威风,而我还敢

在秦国的朝廷上叱责过他,羞辱他的群臣。

我虽然无能,难道就怕一个廉将军吗?但我

考虑到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

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现在两虎相斗,势

必有一个要伤亡。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先顾国家的安危,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啊。!

这些话传给廉颇听到后,很为感动,便解衣赤

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

罪,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例证2,张英家书。清朝当朝一品宰相

张英和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

家是邻居。两人赴京上任后,两家的家人在

当地起房造屋,为了争地方而发生争执,张英

的母亲便写了一封信到京城,让他的儿子以

宰相的身份出面干预。宰相看罢来信写了一

首诗给他的母亲: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

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

皇。!其实,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

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生不

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

呢?张家人看罢来信,主动把院墙退后三尺,

叶家人见此情景,深受感动,也把院墙往后退

了三尺。这样,在两家人家之间就形成了一

条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由此可见,宽恕作为一种美德事实上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了。宽恕可以从相互忍让、彼此合作、互助互爱等活动中得到体现。

事实上,这种互谅互让和互惠互助的活动形式在中国这样一个以亲缘和村落为核心的农业社会中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即便在今天,依然有大约百分之五十的中国人生活在乡村地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政府为贫困人口设置的基本保障之外,社区的互助活动在人们遭遇暂时困难时便显得尤为重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广泛存在于村落、工厂、学校及其他民间组织中的社区互助活动可以视为中国文化中相互宽恕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

三、解读宽恕

在通常的英汉字典中(如有中英对照的Ox 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1996,p.455), forgiveness!一般都被翻译成为宽恕!。在这个词中包含有两个中文字:即宽!和恕!。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宽!意指屋宽大也!,其引申的意思则显示个人心胸宽广、仁慈。在?书经&皋陶谟(中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郑注:谓度量宽宏。!?这样也就表明了宽!在汉字中仅仅表示对他人宽恕的一个预备状态,或是前提。恕!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个体能具有充分宽广包容与忍让的心

58

2009年第8期

情;但是,由于宽!并不能够直接产生宽恕行为,因此单单这个字本身也就不能表达宽恕的特性。

由此,也就可以看出恕!是唯一的一个可以与forgiveness所表达的西方文化含义相比较的概念。在中国文化典籍中不难发现儒家文化对恕道!有着非常精辟的阐释。在?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的论断,把这句话转换过来的含义就应该是把自己所想要的施于别人!。因此,恕!在这里也就表达了一种互惠的意思,其内涵包括了forgiveness概念中不寻求获取回报、同感、放弃对对方冒犯行为的怨恨和复仇行动等内容。当然,在中国文化关系中,恕!通常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下面本文将要讨论到的诸如忠!等其他一些重要的文化哲学概念并存。

中国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看作为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中国社会中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上普遍看重谦虚、和睦这样的美德。而在这之中,一个最为基本的道德法则便是恕!,从先秦开始的许多先哲们便开始重视这个概念了,从?左传&隐公十一年(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

从forgiveness的字面含义来看,与之最为对应的中文字应该被看作是恕!。不过,在当对有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用恕!一词来表达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面人们的forgive ness还有些不足。按照中国权威的?说文解字(的解读,恕!还包含有仁!的意思。这样一来,我们想要理解恕!的意思,必须要先弄懂仁!。与此同时,正如笔者在上文中所提及的,恕!还与宽!、忠!等其他一些中国哲学概念相关联。由此可见,forgiveness的含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复杂,想要完全用一个恕!字来表达显然有些不完全。

从下面所列举的一些中国历史上伟大思想家们有关仁!和恕!的语录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词语都只能表达宽恕这个概念所意指的对冒犯者放弃愤怒及表达友好含义中的一部分,本身还不足以成为这个概念。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礼记&中庸)

疆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

正因为如此,在下文笔者将从更为一般的角度来讨论关于对中国人宽恕概念的理解。同时,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对于与宽恕相关的领域尚无系统研究,因此,在这个初期探索阶段,笔者将试图从一个比较广泛的哲学和文化建构的角度来展示中国人的宽恕。

四、中国人宽恕心理的道德文化基础

在这一部分,笔者将试图对善!与仁!作为中国宽恕美德中的两大基础这一事实加以论证。根据史实记载,中国人宽恕实践的最初阶段可以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开始,经过秦朝直至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初期。包括孔、孟、道、法等对中国文化和道德伦理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些主要学术思想都出现在这个时期。由此也可以认为,中国的宽恕德行具有相当长的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在过去的几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宽恕就一直被当作为国人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和哲学诉求内容,除了忠!、恕!这些概念之外,其他如礼!、义!、仁!也都与宽恕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善!是中国人性哲学中一个最为核心的概念,无论是礼!、义!或仁!都可以看作是善!的不同表达方式+。从礼记&中庸心正而行修曰善!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礼!可以被看作为是善行,而仁!则是善意。在论语中,礼被看作为是仁的具体化,它是良好德性发展的坚实基础!,。据此,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与西方文化中所理解的宽恕最为接近的一个概念。按照西方心理学家的理解,宽恕需要包含有两个要素:第一,去除报复(行为),第二,放弃愤怒并与冒犯者重归于好(同感)?。而这两个方面恰好与善!的这两个要素相吻合。不过,正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基础可以用来对应中国人的宽恕概念,在中文中想要直截了当地为宽恕作定义也就显得相当困难了。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宽恕这个概念是相当复杂的。与此同时,对于西方某个概念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想要让他们不仅仅在表面上与中文相互对应,而且

59

中国人宽恕性情的文化诠释

也能够反映出东西方道德文化的相互吻合,势必要进行一番语义学上的深度研究。通常完全准确对应的翻译也是不太可能的,最重要的是通过深入的讨论能够令我们更加合理的理解宽恕这个概念。

回顾中国文化历史,我们不难假设中国与西方具有大致相同的宽恕传统。宽恕在中国哲学中不仅仅被当作为是调和人际关系的手段,而且也还是保障社会和睦与贯彻有效统治的工具。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理解中国的人际宽恕,必须要首先弄懂宽恕在整个中国文化关系中的含义。儒家思想中的一些重要核心概念,包括忠!、恕!、仁!、礼!、义!、善!等都与宽恕有关联。而其中,宽恕的基础是善!和仁!,但与宽恕最为接近的概念则是忠!和恕!,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行为的社会调节要素是礼!和义!。

当我们试图去理解宽恕与忠!、恕!、仁!、礼!、义!及善!这每一个概念相互之间关系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要对这些概念本身在中国文化关系中的含义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逐一地加以澄清。事实上,这些概念在内涵上具有彼此重叠交叉的特性,相互很难完全从彼此的关系中分离开来。正如戴震?原善((1776)中所说,善:曰仁,曰礼,曰义,斯三者,天下之大衡也!。在这之中,仁!起着很重要的调节制衡作用,孔子所说仁者人也!,孟子则干脆把仁!视作为是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之处。也正因为如此,儒家思想亦可以被称之为仁学!。与此同时,忠!和恕!则是这些伦理的基本规则。忠!和恕!的要义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仁,因此,对于忠!和恕!的实践也就可以被看作为是实践了仁!。并且,这种实践又会导致个人社会责任增加,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礼!和义!。因此,忠!和恕!便成为个人道德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论语(中找到相应的证据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接下来是关于中国文化中善!和仁!这两个概念与宽恕的关系。

善!这个词在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文化典籍中都有提及,包括?论语(、?孟子(、?礼记((尤其是其中的?中庸()、?易经(、?书经(等等。其影响之巨大,即便是儿童在接受早期启蒙教育的时候就开始有所涉及。譬如,在?三字经(开始就有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这种早期的积极人性观训练为随后包括宽恕在内的各种道德观念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善!的最基本含义就是善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这个词等同于义!和美!。这三个汉字在繁体中都包含有羊!字,这是被用于祭祀和祈求好运的物品。从孟子开始,善!被当作为是人性的内容看待。孟子认为人在本性上都具有向善的倾向,这也是人们道德的基础。正所谓,疆为,而已矣!;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孟子&梁惠王下)。由此也可以看出,善!作为儒家学术的基本信条,它已经被看作为是一切美德的源泉。

作为善!的核心,仁!可以被看作是在含义上与宽恕最为接近的一个概念。因为仁!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定义的方式来理解它。下面列举?论语(中有关这个概念的几种不同解释:

&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 (论语&阳货)

& 仁者先难而后获。!(论语&雍也)

& 仁者爱人!(论语&颜渊)

根据上述定义,对于仁!的一个相对比较可以概括的解释就是去关爱他人!。父亲必须依照父亲的角色行事,去爱他的儿子;儿子也应该遵循儿子应有的社会责任,去爱他父亲。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论语(中,仁!可以并不是特指某个特殊的美德,而却是各种美德的总和。这时,仁者!便成为具有各种美德之人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仁!也就可以被解读成为是纯粹的美德!0。

无论从儒家和非儒家思想传统中都可以看到这个术语的特殊联系。在孔子看来,仁!与忠!、恕!存在关联 。忠!表示个体对仁义的承诺,并因此而忠实和最大限度地去发展自我的完美境界;恕!是一种能够把他人需要转换为自我需要

60

2009年第8期

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方使得个体能够尽全力去帮助他人和达成自我道德完美。因此,对于仁!的实践本身包含了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这也就是所谓欲助己,必先助人;欲自爱,必先爱人!的理念。换言之,这种理念也可以解读是一种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同感心理。这种仁心的积极实践便是忠!或称之为对他人尽责,与之相应的消极实践便是恕!也就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体现,即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对于忠!和恕!的实践的总和便是对仁之实践! 。

而在非儒家传统中,仁!不仅仅被看作是美德本身,同时也还被认为是一种在个人道德变换过程中最根本的形而上动力。因此,按照谭嗣同的理解,仁!在寓意上便可以等同于宽恕。孔谓之/仁),谓之/元),谓之/性);墨谓之/兼爱);佛谓之/性海),谓之/慈悲);耶谓之/灵魂),谓之/爱人如爱己),/视敌如友);格致家谓之/爱力),/吸力);咸是物也! !。

五、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道德调节器

建立在上述中国人的道德基础之上,礼!和义!这两个概念可以被看作为是中国人社会行为(包括宽恕)的道德调节器。

作为仁!的一个下位概念,礼!表示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各自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这种人际关系约束可以包括父子、夫妻、长幼、尊卑等,其中最为典型的例证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在?礼记(和?论语(中,这个概念最早是用于表达在操控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特殊仪式和祭祀。根据?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也就是说,礼!是用于侍奉神灵和祈求福祉的。但是这种礼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空洞的仪式,按照?礼记(记载,礼!也还表达为一种准则(第19节),它是义!的具体体现(第9节)。在?礼记(第10节和第30节中,礼!被描述为是对于人类本性中各种欲求的净化和重塑。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以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礼记&礼运)。

要想把礼!和仁!从传统中国哲学中准确地加以区分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通常礼!可以被看作是个人在与人相处中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标准;而与此同时,仁!则是一种内在需要或是善待他人的心理基础。换言之,个体能够按照一些规范和形式要求从外表上来实践礼!是不足够的,还需要能够自发地在心灵深处去体验仁!。在?大学(中便有所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系矩之道!(礼记&大学)。从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后期的儒家学者们把这样一种原则称之为系矩之道!,即把个体对于别人的期望作为自己行动的一个参照。

在?礼记(的另外一章?中庸(里也曾经提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礼记&中庸)。如果说上文?大学(中的那一段论述是从反面证明了忠!和恕!的要义,那么,这里?中庸(的这一段话语便是从正面阐述了忠!、恕!二字。但无论在哪一个论述中,它们都把这种人际行为的评价标尺!放在了个体内部而不是任何其他事物上。

为了更好地来论述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对礼!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上来做一番探索。虽然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来看,文化可以包含有诸如礼节、文字、音乐等很多不同的侧面,但是,儒家文化的最重要元素却是礼! #。根据?说文解字(的语源学考证早期礼!包含有针对神灵和其他超自然力量的祭祀!与敬畏!的含义。虽然在儒家文化那里,礼!这个术语已经开始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含义,但是,宗教精神和仪式仍然是礼的基本核心内容。在儒家学说中尽管这个术

61

中国人宽恕性情的文化诠释

语通常有比较宽泛的含义,但它总是与儒家学说所倡导的那种个人按照一定社会角色和一定社会地位而行为的美德相关联。正是由于它所指向的种种合理行为把人类与天地神灵结合在了一起。下面孔子与其弟子的一段对话可以对此作出证明: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请问其目。孔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礼!(包括其他一些文化要素)通过教化而成为个人的道德准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角色,它服从并服务于仁!。礼!由于个人内心深处的仁!而得以激发,同时由于礼!的实践也会令其对仁!的体验进一步加深。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些文化的要素通常是作为整体而并非单独发挥作用的,正是由于它们的相互交融,从而使得这些要素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并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

义!和仁!及礼!一样,具有比较广泛的内涵,通常表达公正、善良。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义!在辞源上与祥!和我!相关联,它本身表达一种相互尊敬的氛围,个体可以通过义!来表达对于他人的尊重。但是,在?中庸(里,义!被解读为是一种对于正义的适当表现,即所谓义者宜也!(礼记&中庸)。因此,义!也就被理解为是在一定情境下适当!的行为,是一种绝对规则。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些他所需要去做的事情,当他们在道德规范的范围之内去实践这样的行为时,他们便是在实践义!。但是,如果个人仅仅按照自己的需要行动,而不考虑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这样的行为便背离了义!。根据?礼记&表记(第32章道者义也!,义!可以看作为是对于现实对错的一种判断。因此,在儒家思想中,义!与利!是互为对立的,即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义!因此也就成为人们利他和互助行为的内在基础。实际上,义!在儒家文化中可以被看作为是个体追求或从事正确行为的先天素质,它与仁!、礼!相并列,是个体执行和判断行为对错的基本准则。 六、小结

想要通过一篇简短的论文来对于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做出概括是很困难的,但是,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宽恕心理与中国社会文化之间的这种渊源关系是深厚而复杂的。一些比较核心的文化哲学要素,包括如包括忠!、恕!、仁!、礼!、义!、善!等都与宽恕有关联。而其中,善!和仁!是宽恕的基础,而与宽恕最为接近的概念则是忠!和恕!,礼!和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社会行为加以调节。

注:

Benesch,W.(1997).The place of Chinese logics in comparative logics:Chinese l ogics revisited.In H.S.Cheng(Ed.),Ne w es says in Chinese philoso phy(p.4).N Y:Peter Lang Publis hing,Inc. ?Temos hok,L.R.,&Chandra,P.S.(2000).The meani ng of for giveness in a s peci fic si tuati onal and c ultural conext.In McCul l ough,M. E.,Pargament,K.I.,&Thoresen,C.E.(Ed.).For givene ss: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NY:The Guilford Press.

p.41.

?Bodde,D.,Dominant ideas in the formation of Chi nese culture.

Journal o f American Oriental Soc ie ty,Vol.62,No.4,1946,pp.293 -299.Repri nted in Chi na,pp.18-28(H. F.MacNair,e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 s.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书经(,1950,第6页。

+戴震:?原善(,见?原善,孟子字义疏证(,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 Cheng,C.Y.(1971).Tai Chen)s Inquiry into Goodne ss.Ho nolulu:East west Center Press.p.137.

?Rye,M.S.,Pargament,K.I.,Ali,M. A.,&Beck,G.L.

(2000).Reli gious perspectives on forgiveness.In M. E.McCul l ough&K.I.Parga ment&C. E.Thoresen(Eds.),Forgiveness: 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pp.17).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

.0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A short histo ry o f Chi nese philoso phy.New York:Free Press.The Mac millan Company.

p.45,p.43,p.43.

!谭嗣同(1898):?仁学(;蔡尚思、方行编校?谭嗣同全集((修订本)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67页。

?许慎:?说文解字(,(台北)天工书局1988年版。

#冯友兰:?论孔丘(,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责任编辑:御 风2

62

2009年第8期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问题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问题 首先,先解释一下关于文化属性的自我认识。 要搞清楚什么是文化属性,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一个群体在诞生之日起的所作所为中产生的思想认识,文化属性就是某一个群体在思想认识上的特性。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就是中国人在民族诞生开始,围绕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个体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 文化属性对群体外来说是个性,是独特的,对于群体内部来说,是有共同性的。 文化属性是一个群体的灵魂,中国人的文化属性便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文化与物质是相辅相成的,文化变化的剧烈程度丝毫不亚于物质变化的程度,而且变化更为灵活,影响也更为深远。 文化属性的产生和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影响群体的生活习惯,细化一些包括生产习惯,饮食习惯,穿衣习惯,出 行习惯,社交习惯进而影响到政治习惯。例如农耕民族的文化和游牧民族的文化。 二.诞生时间长短 群体存活的时间越长,文化属性越根深蒂固,难以变动,给群体中个体带来的影响 也越大,反之亦然。 三.与外界交流是否频繁 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是相互影响的。一个群体与外界的交流越是频繁,这个群体的 文化就越年轻,越先进,对群体内部的影响也就越积极,越正面。 四.人为固化 文化相对于物质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滞后的,当一个新的事物出现的时候会带来人 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文化,然后这种文化在改良之后会有自我 保存功能,并继续影响到物质。 对于人来说,接受一样文化需要时间去适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文化既得利益者得 妥协也需要一段时间。 文化是现实生活的影子。现实生活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利益 分成的问题,会有阶级。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利益分成不一样。对于既得利益较大者, 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去扩大;既得利益小的阶级也想扩大自己的利益,阶级之间就 会有较量,这会反映在文化方面。既得利益较大者掌握较大控制权,他们会利用控 制权挟持文化,使得文化为自己服务。这比如,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文化,中国封建 社会的忠君文化,美国建国开始的种族文化,等等。 五.新事物的出现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断的有新事物的出现,新事物的出现经过一连串连锁反映 后最终将影响到文化。 新事物的出现将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 值观,进而在改变文化。 那么中国的文化又有哪些特性呢? 一.农耕民族特有的保守性。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不同的民族的大小不一样,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以汉族产生的影响最大。 汉族以农耕文化为主,汉族人民的生存系于农耕,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人民的思想 方式,继而决定了文化。 对于农民来说,农耕需要固定在一个地方,在这个稳定的地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仅

(完整版)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先民们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透过这一个个纹饰、图案、符号,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宗教情怀和民族性格。时至今日,吉祥符号、吉祥图案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在,无人不用。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吉祥符号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心灵慰藉。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 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的民间的剪纸生意就异常红火起来。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的最多,“四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瓶里插枝牡丹意味‘平安富贵’,莲花上的两条鱼是祝福‘年年有余’”。“二十五,糊窗户”,这是春节民俗中贴窗花的日子。中国人一向认为窗花是喜庆、吉祥之物,能给来年带来好兆头。其实除了窗花,还有年画、春联、福字等,吉祥符号把年烘托得红红火火,让人感到欢欢喜喜。 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我国民俗专家王作楫说,中国的吉祥符号大致分为吉祥神灵、吉祥动物、吉祥植物、吉祥数字、吉祥语言等八大类。“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企盼美好生活、追求心理愉悦心态形成的文化。”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追求吉祥的。中国吉祥文化丰富多彩,而对美好事物和前景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灵异吉祥。“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恒定认同的吉祥物。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如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中华图腾中龙凤并尊。而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的龟也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灵异之物。 动物吉祥。飞禽走兽游鱼爬虫,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应有尽有。如禽类中的仙鹤、喜鹊、鸳鸯、鸽子等,兽类中的鹿、狮、虎、马、象、猫等,鱼类中的鲤鱼、鲇鱼、比目鱼等,虫类中的蝴蝶、蜘蛛等,都是吉祥动物。以动物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复合。如龟称“万年”,鹤称“千代”,龟鹤合一就构成了一幅龟鹤齐龄,象征延寿吉祥的图案。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作业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姓名:于际都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号:142002010229 对以下四个论述题的回答要作为一个附件,在线发送给我,时间截止 点是本课程第九周上课前。附件名称为:“考试”加上“你的名字”,如:考试张三。另请特别注意,第九周上课必须到课,并且将此考试 答卷打印好,写名字和学号交给我。 1、结合你看视频,对本课程的任意三节课的内容加以详述,说明哪 些地方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大约500字) 在第一节课中,翟学伟老师先提到了过去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 为的方法,是在各个学科中分散地进行研究。而老师则是进行了一次 整合,从精神、文化、伦理、美学等方面研究上述问题。其研究特点为:以社会科学的方式进入,以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作为基础。接着 又给我们梳理了本门课的十个专题。 随后就展开了第一专题的讲解。提到两大文明形态:农业文明和 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即乡土文明或称为农耕文化,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晚清之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文明形态。而 工业文明指向的是现代化,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生产资料极大交换 的市场经济。在现代化历程中,还不能说请当今的中国人具有那些稳 定的心理与行为。故而只能寻找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下中国人相对稳 定的心理与行为。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点是:人对自然的亲近;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对自然现象有敬畏之心;人的生活节奏及其方式跟随自然界的节奏和速度来变化;人的智慧在于调整人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在农业文明下,人所需的物质资料全部从自然中获取,人想控制自然但却能力有限,只能尽力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工业文明的本质特质:人远离自然,活在人造的环境中;人的大多数生活资料来自于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人不停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乃至破坏自然,让自然想人低头;人的生活自成系统,基本无需自然节奏的影响;人的自毁在于发明和制造,让自然中本来没有的东西,不可鞥的东西变成可能。从农业文明到现代文明,中国人正在从一种稳定走向另一种稳定,但目前处于过渡期的不稳定状态。 中国人在文明进程中的心态有四个方面:自从近代化依赖,开始有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晚清开始,向西方学习技术,办实业,继而学习西方政治与社会制度,最后大量接受西方文化思;整个过程体现了对落后挨打的焦虑,赶超的急迫心情以及洗刷屈辱的决心;迅速的工业化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的主题。而中国人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农村空巢化,农业土地的侵占与侵蚀,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问题,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个人偏好发生深刻的改变等。 这是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印象尤为深刻。我对老师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深度尤为赞服。老师不是拿教科书化的知识给我们讲解,而是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尤其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本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文化属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首先搞清楚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当前中国人的文化属性是以中国封建文化延续为主,西方民主、平等、自由思潮为辅的综合文化特性。 中国现在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思想的延续,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封建文化归结为两个字,一个是忠字,一个是孝字。 忠是忠于君王,或是领袖,或是某个组织。孝是孝于长辈,长辈有教育晚辈的 权利,有责罚晚辈的权利,也有支配晚辈的权利。对于中国人来说,要想出头,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熬成君王,一种是熬成长辈。表现在现实中的例子是中国 公务员热和中国长辈对晚辈的控制。君王代表权利,长辈代表尊严和真理。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君王就是长辈,长辈就是君王。 二.大众看问题看表象不看实质。 大家之所以看问题看表象不看实质是因为大家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是约定俗 成的,自认为没什么争辩。这种约定俗成就是传统思想一种终端表现。大家对 于某些现象往往是简单直接的定位,但是没有一个思考过程。每个人都有思辨 的能力,但是要有思辨的过程,才会有思辨的结果。例如:对于官员的贪污问 题,就说是官员自身素质,但是不去深入想,官员为什么会腐败;对于教育, 大家偶读知道读书好,但不知道读书为什么好;对于改革,大家很少去想为什 么要改革,怎么改革,要改到什么程度,为了什么目的,只是简单的因为对现 状不满,气愤的喊一个口号。 三.民众喜欢靠。 这种靠在现实中的表现为: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反贪靠皇帝,教学靠老 师,人生靠命运。为什么大家喜欢靠,原因有以下几点:1.人从出生到成年再 到死亡,都不断有人来规划你的所作所为,人是懒惰的,既然有人管,自己就 懒的去想如何做,按照指定的路走就对了。2.这种靠是带强制性的,你就是想 不靠,承受的代价非常大。政府有规章制度,社会有舆论影响,父母有打孩子 屁股的权利。3.人有惯性和从众心理,一开始什么样,以后就什么样,别人怎 么样,我就怎么样。 四.民众喜欢小概率事件。 中国人普遍感性,缺乏理性,中国人的理性是简单对利益的权衡,是对胡萝卜 和大棒效果的简单比较,缺乏长远眼光。中国人喜欢的小概率事件包括某个不 贪的清官,以少胜多的战争,喜欢买概率小的大奖彩票等等。喜欢小概率的人 往往是对现实不满,渴望改变但又无力改变的集中反映。 五.民众不会思考。 集中表现:1.民众缺乏思考的技巧,思考的时候思路少,视野窄,少深度。2. 民众缺少思考的习惯,培养思考的习惯很难,保持不思考的习惯很容易。3. 缺乏思考的条件:消息的缺乏,对思想有意的压制。 六.重经验轻真理。 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变化的东西部一定对,不变的东西肯定错。 经验是前人的处事宝典,适合前人未必适合现在。 真理就是客观规律,就是潮流。真理永远隐藏在事件背后,而且是人生命运和 趋势的导向,所以需要发现,需要探索。不管是否愿意,众人早晚会发现真理。 较早发现客观规律的人将有准备迎接趋势或及早融入趋势,将会及早受益,晚 发现客观规律的人将失去机会,而且一步迟,步步迟。

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吉祥文化

提要:吉祥这个词在我们地生活中是经常出现地,“吉祥如意”代表地是我们对生活地一种美好地向往.吉祥文化时时刻刻都会在我们地日常生活中地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在人一生地终身大事——结婚婚礼中,都有哪些吉祥文化地体现呢,有多少吉祥文化地元素呢? 关键词:吉祥文化传统婚礼 在我们中国地传统文化中,吉祥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地一部分.吉祥文化所代表地,是几千年来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地华夏儿女们对于美好生活地憧憬与向往,它化承载着地是一种来自广大民众地乐观、积极、向上地精神.吉祥文化在我们中国人地生活中无处不在,过年过节、耕种收获、做生意等.在我们中国自古时起,直到今天还存在地传统地婚礼中,吉祥更是一个非常重要地元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可能在今天,很多年轻情侣地婚礼都是选择西方式地,教堂、纯白婚纱以及那句“是地,我愿意”地宣誓.因此,在现如今地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我们中国地传统婚礼是什么样地,或者是觉得中式婚礼不够浪漫、不够时尚.但其实,我们地传统婚礼是有很多趣味地,是很有讲究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于中国几千年地文化积累.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是喜爱红色地,在我们地传统文化中,鲜艳地中国红所代表地是吉祥与喜庆.所以每当过年过节时,都会用红色来装饰家里以及妆扮自己等.比如,在过年地时候,家家户户都户贴红对联、红剪纸.是自己地本命年时,都会穿红色地衣服、鞋子等.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地气氛.传统婚礼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婚礼前地订婚、婚礼中地仪式、婚礼后地礼仪.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婚礼前地订婚,也就是“过文定”,是必不可少地.在婚前地一个月,要把男女双方地生辰八字相夹,定下了日期,便要携备三牲酒礼到女方家,正式地奉上聘书.虽然,订婚地过程并不像正式婚礼那么复杂,但我国地传统习俗是需要严格遵守地,所以男女双方都会准备丰盛地礼品.在过文定之后是过大礼,过大礼是整个定亲最为隆重地礼仪.是指男方家择定良辰吉日后,带备礼金及礼饼、椰子、茶叶、槟榔、海味、三牲莲子、芝麻、百合、红枣、龙眼干、糯米粉、片糖、洋酒、龙凤镯一对、结婚戒指和金链等等,送到女家.当女家收到大礼后,将其中一部份回赠给男家,这叫“回礼”.通常是把上列物品地一半或若干,再加上莲藕一对、芋头一对、石榴一对、四季桔一对、手帕、女婿地西装、皮带、礼、银包、纸扇一对、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在过大礼中,男女双方互赠地礼品、礼金等得数量一定要是双数地,这样是寓意成双成对地.这是订婚仪式中所体现出来地寓意吉祥地元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这之后,就是婚礼前地一些准备工作和正式地婚礼了.在准备时,有一项很重要地工作是安床,就是把新婚地新床安置到适当地位置.这并不是简单地家具摆设,新床所摆放地方位和朝向都是很有讲究地,不能随意摆弄.在择定了良辰吉日之后,新婚用得新床要由以为“一世好运”地男子,来将床移到适当地位置.床地位置跟男女双方地八字,还有神位都有关系.在安好了床之后,谁都不能随意地在上面坐卧,但是小孩可以在上面玩耍,因为这是有添丁发财地吉祥寓意地.这些都准备好了以后,并不是可以清闲地等着结婚地.新娘家还得准备嫁妆.嫁妆也是具有很多含义地,嫁妆中地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糖是希望一对新人以后地生活甜甜蜜蜜,恩恩爱爱,花瓶则代表地是“花开富贵”,而嫁妆中地一定数量地衣服则表示地是“丰衣足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到了婚礼那一天,新娘地姑姑嫂嫂们是不能去送新娘地,并且在新娘子快要离开家地时候,是要哭嫁地.是因为,在古代地时候,由于交通非常地不方便,所以新娘一旦嫁出去以后,是很难再回到家地.所以她们会哭得很伤心.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不哭不发”.所以,在出嫁时,新娘一定要哭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迎亲之后就是结婚仪式中最重要地一个环节了,就是拜堂.拜堂成亲,也叫拜天地.在拜天

2017《心理、行为与文化》考试答案

《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 (为了方便大家查找答案,已将正确答案标红;下载文本后,用WPS或office 软件打开,利用里面的查找功能,将试题复制粘贴,点击查找,可快速找到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一方面不要求回报的付出,另一方面可以不考虑还报的接受”是下面哪一类型交换的特点?() A、雇佣型交换 B、交易型交换 C、信用借贷型交换 D、单惠型交换 2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被称为“天伦”的关系不包括()。 A、父子关系 B、兄弟关系 C、夫妻关系 D、君臣关系 3心理文化学派认为,()是人类人生中最重要的集团。 A、自由结社 B、宗教集团 C、亲属体系 D、次级集团 4中国人的亲属关系形状是()。 A、点状 B、矩阵状 C、放射状 D、网状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身上有沉重的人情负担 B、中国人有强烈的义务感

C、中国人倾向于逃避人情 D、人情负担过重会带来负面影响 6《论美国的民主》一书的作者是()。 A、哈耶克 B、卡尔.马克思 C、萨特 D、托克维尔 7以下不属于文明造物的是()。 A、物质造物 B、社会造物 C、观念造物 D、情感造物 8中国家庭推崇的形式是()。 A、大家庭 B、小家庭 C、组合家庭 D、混合家庭 9“基本人际状态”一说的提出者是()。 A、泰勒 B、弗洛伊德 C、滨口惠俊 D、许烺光 10对伦人主义价值观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是伦人亲属关系的主旨 B、价值观是基于人的相互性而定的

C、推崇仁、义、礼、信 D、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个体性而定的 11许氏假说的重点是()。 A、分析人类意识 B、从亲属关系研究国民性 C、次级集团的研究 D、家庭主轴及其属性分析 12集团按其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下面哪两类?() A、初级集团和高级集团 B、中级集团和高级集团 C、初级集团和次级集团 D、高级集团和次级集团 13家庭的功能不包括()。 A、生育功能 B、生产功能 C、补偿功能 D、消费功能 14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安全上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15文化限制(满足)人的需要所需三系统不包括()。 A、输出输入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作如下归纳: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二、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三、以义为上、注重伦理的道德主义情怀;四、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基本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是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观念或文化传统,它必须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他们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二是具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必须具有这两方面的特点,才可以称为文化的基本精神。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作如下归纳:? 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做出明确表述的是《易经》。《易传》对此作了经典性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生之谓易”、“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顺乎人”,这里的意思是说,人格气质与生命精神应当效法健动有力、运行不止的天体,人必须发挥自我能动性,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孔子是极力提倡有为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他一生奔波,幻想以周礼匡扶乱世,“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结果是“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饱食终曰,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投以极度的蔑视。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无论在乱世还是在太平盛世,都需要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它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几千年来这种精神已经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国人的血液中,深深地影响着、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中华儿女不断地奋发图强。近代以来,多少

中国八大吉祥文化

中国八大吉祥文化 日前,笔者采访了中华易学文化促进会会长藏相麟,听他讲述了一番对吉祥文化的精辟理解。 ?首先说吉祥文字。吉祥文字就是表示美好的文字。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 说白了,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比如福祺、寿考、富贵、康宁、龙凤、六八等文字。就单字讲,‘福’是古今人间最美好的字,是吉祥意义最丰富、最淳厚、最集中、最典型的字,包含有幸福、福气、福运等义。福之所至,小到个体,大到人类。《韩非子》中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吉祥符号、吉祥物、吉祥图案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道具。? ?再说数字吉祥。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不仅仅表示多少,同时隐含着吉祥。吉祥数字也不只人们常说的‘三、六、九’和‘八’,从一到十、百、千、万,数字都有吉祥含义。比如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遂、万事如意等。有偶数吉祥,也有奇数吉

祥;有大数吉祥,也有小数吉祥;有引伸义吉祥,也有谐音吉祥。? ?再次是生肖吉祥。十二生肖都是动物,但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全是吉祥的。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深受人们喜爱。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第四是灵异吉祥。‘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恒定认同吉祥物。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如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第五是动物吉祥。飞禽走兽游鱼爬虫,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应有尽有。如禽类中的仙鹤、喜鹊、鸳鸯、鸽子等;兽类中的瑞鹿、雄狮、猛虎、奔马、大象、灵猫等;鱼类中的鲤鱼、鲇鱼、比目鱼等;虫类中的蝴蝶、蜘蛛等,

2017心理、行为与文化答案

心理、行为与文化绪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哪个学者提出应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A、顾颉刚 B、吴泽霖 C、吴文藻 D、费孝通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谁提出了“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A、卢梭 B、柏拉图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多选题】下列选项属于这门课的学习目的的是()。 A、了解“异文化” B、为研究国际关系提供文化视角 C、具备看穿他人想法的能力 D、探索人类行为的心理逻辑 我的答案:AB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掌握关于人类的行为心理的知识。()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心理文化学的发展脉络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谁是文化与人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A、马林诺夫斯基 B、布厄迪 C、弗雷泽 D、博厄斯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菊与刀》对()的国民性进行研究。 A、日本 B、中国 C、印度 D、韩国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国民性研究的初始目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菊花与刀》不属于社会学倾向的研究著作。()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心理文化学视角与文化的定义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心理人类学的研究范畴?() A、知觉和认知的文化差异 B、儿童的社会化问题 C、以上都是 D、人格与文化的关系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谁创造了人类学中的功能学派?() A、许烺光 B、费孝通 C、鸟居龙藏 D、马林诺夫斯基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也包括人的身体进化过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世界上各种族群之间的差异不属于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我的答案:×得分:0.0分 文化与文明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文明的物质造物不包括()。 A、运河 B、机械 C、道路 D、社团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文明造物不包括()。 A、社会造物 B、物质造物

林语堂眼中的中国人性格

中国人,过了四十岁就变成了一个无赖 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的中国人,或者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国的外国人,要了解中国都不会那么容易。但是,林语堂不同,他学贯中西,横跨东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中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中西方生活背景,作为一个有着中国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观察中国与中国人,自然会有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那么中国人的性格在林语堂眼中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老成温厚。他说“英语中‘性格’一词,意谓力量、勇气、‘有种’。偶或生气、失望,也只是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而汉语中的‘性格’一词则使我们联想到一个老成温厚的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安之若素,不仅完全知已,而且完全知彼。”(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56页。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书。)中国人做人处事,圆滑、稳重、内敛,富有耐力,善于察颜观色,迂回曲折,为人老成世故,讲究城府。也就是说非常超脱老猾。中国人为人处事,总体上是比较讲究稳妥稳健的。这既是中国人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思想上过分的稳健会剪去人们幻想的翅膀,使这个民族失去可能会带来幸福的一时的狂热;心平气和可以变成怯懦;忍耐性又可以带来对罪恶的病态的容忍;因循守旧有时也不过是懈怠与懒惰的代名词;多生多育对民族来讲可能是美德,对个人来讲却又可能是恶习。”(第57页)。

老成温厚,常常意味着用消极、镇静、等待的力量,而不是像年轻人那样用青春活力与激情浪漫来处事。中国人每每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是积极地追求进取,从根本上去克服困难,而是用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来自我麻醉,有时这样的做法也叫“丢一卒而胜全局”。中国人的这种特质是与中国的社会文化与政治土壤分不开的。中国人的成熟常常表现在家庭上,而不是表现在对外在事物的兴趣上。一个成熟的中国年轻人,“由于他通常有一个大家庭要扶养,要帮助堂表兄妹在社会上立足,他可不能总做一个教员(如果从事教育的话),他要设法高升,当个校长什么的,于是他就是家庭中受尊敬的成员。在设法飞黄腾达的过程中,他获得了终生难忘的人生与人性的学问。如果一个人不去作这些尝试,人到三十仍是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火急火燎的青年,仍醉心于进步与改革,那么他不是一个富有灵感的白痴,就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天才。”从林语堂的这个观察与判断来看,中国人在学术上与社会改革上出不了大师,成不了气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真正做科研与艺术工作的人,常常就是这样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的人,不仅仅是三十岁以后如此,甚至终身都是如此。在西方那些特别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不是这样的,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都是怪怪的人物。第二遇事忍耐。中国人特别善于忍耐,乃至成为中国人的一大恶习。因为,“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第59页)。在四川的一些地方,人民能够容忍被征30年以后的赋税,但是,面对这些毫无道理的事情,中国人顶多用不是很清晰的低音,在自己的家里咒骂几句而已,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反抗。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习惯于屈服于暴政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之学说 1、西来说: 2、中源说:正统学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譬如,世人说史,大多从盘古说起,即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①盘古: 中国传说系统中的领头雁,他的事功只是开天辟地,同人事并无多大关系。按《三五历记》所载,他的事功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②三皇五帝: A.“三皇” “三皇”所指何人,各种文献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是天皇、地皇、人皇,二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后者为主。也有文献以祝融、女娲或黄帝代替燧人氏,但伏羲氏和神农氏则是大多数文献的共识。 古人认为,历史按皇、帝、王、霸的顺序展开,三皇、五帝、夏商周王道、春秋战国的霸道,且一代不如一代。《管子·兵法》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管子·禁藏》:“凡有天下者,以情伐者帝,以事伐者王,以政伐者霸。”《庄子·人世间》:“古者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霸任力。”《淮南子·本经训》:“帝者替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三皇时代,人民生活并不幸福。《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以为王,号之燧人氏。”《吕氏春秋·恃君》曰:“昔太古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三皇给人民带来了福祉,但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伟业。 三皇的功业: 燧人氏的功业是“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 伏羲氏的功业是“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神农氏的功业是“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B.“五帝” 五帝所指何人,各家说法不一。 《国语》记展禽语:“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即以黄帝、颛顼、帝喾ku、尧、舜为五帝。《五帝德》、《帝系姓》、《五帝本纪》都依此说。 《吕氏春秋》以少白皋、太白皋、黄帝、炎帝、舜帝为五帝。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阅读题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i.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的民间的剪纸生意就异常红火起来。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的最多,“四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瓶里插枝牡丹意味‘平安富贵',莲花上的两条鱼是祝福‘年年有余'”。除了剪纸,还有窗花、年画、红春联、红 灯笼、红鞭炮等,到处一片红火,把年烘托得热热闹闹。 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是“四灵”。“麟、风、龟、龙,谓之四灵。”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恒定认同的吉祥物。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 凤凰,为百鸟之王。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如 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而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的龟也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灵异之物。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很多。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深受人们喜爱。 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以动物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复合。如龟称“万年”,鹤称“千代”,龟鹤合一就构成了一幅龟鹤齐龄,象征延寿吉祥的图案。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植物,有花草,有树木,有果实。如“岁寒三友”“天地长春”。前者大都用梅、竹、松来表示,后者则多数用天竹、南瓜、长春花来寓意。还有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橘象征大吉,佛手象征幸福,芙蓉象征荣华富贵等等。 吉祥文化早已深入到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百姓的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近年.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中国社会这种浓厚的吉祥观,可谓是鲜明的中国文明的一大特色。毫无疑问,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有凡物皆可为吉祥的特点。这么说当然有点绝对,但是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之多,大概没有其他国家可比的。 (选自沈光旦《寻根》,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 ( ) A.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凝聚着中国人对自己生命的认知、人伦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等。 B.在中国,每年一进腊月,剪纸、窗花、年画、春联、灯笼、福字等传统吉祥物就能把年烘托得红红火火。

中国人的“茶品性”

文化产业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茶文化 任务教师:贺莹蔡清毅 姓名:关铖 学号:13号 成绩: 2013年7月24日

中国人的“茶品性” 茶与中国人的缘分最深,文化最相近。单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中国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到处都能发现茶的影子,中国人休闲娱乐时要喝茶,会客交友时要喝茶,养生治病时用到茶,甚至祭祖时也必须准备茶,宁茶毋酒。生活习俗的积累已经将中国人的文化内涵与茶紧密相关,从而造就了中国人的“茶品性”。 有人将中国人的文化内涵,概括为“儒释道”三家。我觉得这形容是极好的,但不够,应该再加上法。因为中国久远的政治历史,法对国人的思想行为影响是巨大的。这样,儒的济世,道的自然,佛的禅机,法的规则,这四种文化要素共同组成了中国博大深远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茶,这个中国人自古饮用的饮品,以它的自然之躯,甘美的色香味,繁杂的工艺制作,巧妙地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法”四家的思想相适宜、相结合,为中国人所评鉴着、饮用着、欣赏着。从茶的特性中国人看到了自己文化的身影,甚至在现代茶联的集大成者在天先生归纳出八大中国茶德,即“康乐甘香,和清敬美”①。茶文化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下面我就通过阐述中国人的“茶品性”,来揭示中国文化与茶文化的紧密的联系。 和睦为善。茶乃自然之物,欲品出茶味之精髓,必寻一处幽静和睦的境地为佳。又茶具有抗疲劳,降血脂血压等功效,多饮茶者造就心平气和之态。再加上亲朋三五成群,谈天说地,共品香茗,一团和气。茶带给中国人休闲宁静的场所,也带给中国人和睦为善的姿态。中国人讲究人在社会中应该“以和为贵”,虽然生活充斥着这样那样的各种矛盾,但总要和和气气,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中国人也讲究为善,通过自我的行善,来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福建地区的廊桥施茶传统,便是一个好的证明。这是中国人老祖宗的智慧,也是文明对野蛮的胜利。茶的历史久远,不得不猜想,茶对中华民族性格形成,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 重人伦,重友情。中国人受周朝宗法制和儒家的影响,对家族关系和朋友关系看得很重。而茶正好充当了一个媒介,对中国人的社会人际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虽然比起酒来,茶的韵味不如酒之浓重。但酒多乱性,茶多提神,茶不但是滋润着中国人的口舌之感,更能够滋润人内心的情感,使得人与人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联系更加亲密,因此中国人比起酒来,更愿意喝茶谈心。 淡雅闲适,追求完美。“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②饮茶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推崇的休闲活动,尤以宋朝为盛。人们在茶的原料,工具,泡制方法上追求完美,甚至将茶如人品分为三六九等,深入探究其自然之品性。钱穆先生谓:“品之高,必求之其质。……不顺乎茶之质,又何有茶之美。不顺乎人之性,又何由有圣德之成。”③因此可见,中国人在茶的各方面上追求完美,就是为了获得人性的通达,获得淡雅闲适之境。宋徽宗《大观茶论》以“雅静之韵致”一语,高度涵括品茗真趣。饮茶之风在中国的流行,一如英伦地区饮用咖啡的风靡,人们不单单是消费饮品,更是为自己的内心找一处港湾。现在总听人说中国人如何浮躁,我想这是片面的,饮茶的风气还在,中国人就不会陷入快节奏的时代漩涡中去。 先苦后甜。品茗时茶刚入喉味道稍苦,但过后口舌留香留甜,令人回味无穷。 ①《中国楹联报》2005年12月30日第2版刊载文章《茶味八德》,作者在天 ②唐《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作者皎然 ③《宋代理学三书随杂》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版,第112页,作者钱穆

儒家思想下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一:灵活无比。我国人民在任何事物面前,都能表现出惊人的灵活性。可以把小事化大,亦可把大事化小。同一件事或人,刚才还是反面典型,如今又成了风光无限的横空出世的大英雄。这个大字是不能丢的。反之亦然。总之一切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其实就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二:统一形式。在中国,一个群体,往往思想、行动都是一致的。无任何反对的声音,有的话,此人必遭免顶之灾。除非他是个聪明人,闭嘴不言。当然,私下是可以议论的。这就好比庙里的善男信女,那些对伸向虔诚磕头的人,有信徒,也有根本不信的,可能是靠他吃饭,也可能使形势所逼。为求自保。 三:集团圈子。这个世界到处都有,不是我国独创。中国特色是:圈子内的人连杀了人都会受到保护,杀得有道理。而圈子外的则冷眼先看,没有反应。倘若是对手,济世救人于水火也是别有用心。 四;假大空。中国人做事,十分注重形势和宣传。盖此法有放大和缩小的功能,可化腐朽为神奇。大跃进、大鸣、大放大字报。决非毛泽东一人之功。 五:望风而动。在中国做事,造势很重要,人气很重要,唯有本质不是很重要。认识到这点,才能成功。 六:投机的人多,而投资的人少。无论处人或者做事,都是如此。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搞科学,则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容易些。 七;成王败寇。我国的马屁精众多,高帽满天飞。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溜沟子实属无奈,值得同情。另外走路小心一点,跌倒了爬起来是英雄,爬不起来就惨了。 八:集体智慧,消磨个性。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你信吗?我不信。共产党的革命是靠大家,决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但毛泽东的思想是他个人的创造。不尊重知识产权,不尊重人才,科学是不会进步的。 九:太平景象,和谐气氛。这当然是好事。但我们有些人为此不准许讲问题,不许说缺陷,不许说矛盾,只准说好,不准说不好。这种太平是虚弱的,他也因为问题的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为以后留下祸害。是大起大落的原由。 十:神秘文化。就是装神弄鬼,把假冒伪劣产品说成是世界领先的高科技。把学术骗子叫做科学家。不懂装懂,糊弄百姓。 十一:阴阳手法,就是打太极。阴奉阳违,阳奉阴违。有利的留下,有害的力争推出去。 十二:麻将成瘾。人不分贵贱,地不分南北,举国皆麻。 十三;人情大于天。师生,战友,老乡,同学等。在中国,这是最好的通行证,法律和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 日前,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地对“中国梦”进行阐释,一下子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作为当代大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弘扬千年流传积淀的熠熠生辉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独特文化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梦要实现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存在于一个统一的过程之中。(——P31)。 “传统文化是一面镜子,是一部教科书,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华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智慧、道理,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这些精华不可丢。”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杰结合黄帝文化,谈人的品德、生活风气,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价值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崇礼尚义、“百善孝为先”的道德风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大同世界、天下一家”的美好理想,“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今天,我们提及中国梦的实现,提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当今世界,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历史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厚滋养,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底气和文化自尊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传统文化塑造坚毅品质。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无数鼓舞人心的励志故事。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有韩信受胯下之辱的隐忍。传统文化丰富人的内涵。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有着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这里有唐诗宋词的风韵、有琴棋书画的艺术、有宽容仁爱的修养。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塑造人的修养和气质,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亦即“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涵的真正力量,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中国人的万年祖德,是承传之大根大本,我们中华儿女当知当学。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