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例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就是教师把课程内容的某一知识点的讲解、理解在10分钟内用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本文以小学数学一年级“排队问题”为例,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确定微课学习内容

微课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优化。教师不需要把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开发出相应的微课,微课的选题应放在重点、难点、易错点上,尽量做到“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学过“数一数”“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11-20各数”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明明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几人?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容易解答,大部分学生都会思考:明明前面的人数加上明明,再加上明明后面的人数,就是总人数。但往往在这题的后面,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前往后数,明明是第4个,从后往前数,明明是第6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思维受到了限制,其中的数量关系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

借用微课的形式,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一年级学生相对抽象的排队问题,通过直观示意图表现出来,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快速解决该类型问题的策略,从而对于排队人数问题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2、设计微课内容结构

微课教学设计是报告内容结构,如何在10分钟内清晰完整地讲解一个知识点,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如果仅是照本宣科,不会有吸引力,也很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排队问题》微课内容结构设计:

除讲解内容外,微课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练习内容供学生巩固选择使用。微课教学设计为微课视频的制作提供的脚本,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3、制作微课件、录制微视频

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工具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根据微课设计内容的需要,最简单的,我们可以将板书的内容、操作的过程、讲解的声音等直接用摄像机、手机等录制下来就可以了。设计较复杂的需要先制作微课课件,再用专业录屏工具软件录制。例如先用PPT制作《排队问题》课件,如图所示:

再用录屏工具软件将课件演示画面和教师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常用的录屏软件有“屏幕录像专家”、camstudio等,根据应用说明和相应教程即可操作使用。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讲解的语言要规范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富有感染力,教学过程主线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逻辑性和启发引导性强。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在“作品创作说明”中还应提供“作品简介”“学习指导”“配套学习资料”“制作技术介绍”等文字内容,以便于学生正确使用该微视频。例如:

三、微课的前景

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到网上搜一搜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文字的描述进行操作,棘手的问题往往迎刃而解。网购流行的时候,许多网店在展示商品的时候,也附上相应的产品说明使用视屏,以帮助购物者了解商品,其实这就是微课。有价值的微课,首先要有好的内容,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其次,微课要走系列化发展之路,零散、不系统的微课很难得以推广使用。再次,要建立微课发展管理平台,让学习者能够和微课程开发者、专家进行直接对话,让微课也富有“情感”。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张云珍 课题: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课本81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81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计算,进一步熟练乘、除计算。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加强对运算顺序的认识。能进行第一、二步的计算。 3、关键:通过混合计算使学生熟练乘、除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口算: 7×9 18÷6 3×6 20÷4 54÷9 40÷8 54÷6 36÷4 8×6 2、指名板演: 23+6-7 14-7-6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提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3、口算 2 ×3 ( )×4 ( ) 36 ÷4 ( )×3 ( ) 4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利用到以上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2×3×4”。 (1)、指导读法。 (2)、指导算法。 (A )提问:这题中有几个运算符号? 介绍:像这样题目叫连乘。(学生齐说) (B )这题应按从左到右得顺序计算,先算2×3得多少?再算什么?(板书) (C )与复习题相比。 提问: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计算过程相同,都是先算2×3=6,再算6×4=24;不同的是:准备题中每一步都要把写下来,而例题则要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在脑子里,然后再算第二步) 2、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第2题“36÷4×3”。 (A ) 出示复习题36÷4 ( )×3 ( ),将它改编成一道二步计算的算式。(出示例题) (B )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种运算? 介绍: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乘、除混合运算。(学生齐答) 指名学生读算式,再齐读。 (C )、提问:想一想,这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4 ×3 = 27(指名学生口述,并板书)

精选--小学数学5分钟微课.docx

课题圆的面积设计者 来源小学六年级设计时间 录制方式PPT演示时长 5 分钟 设计理念圆作为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由直线段围 成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差别比较大,如何求圆的 面积,学生感到很茫然。让学生借助微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对此公 式的理解和掌握。弥补操作与想象的不足,让学生真切地看到 自己想象的过程,充分体验了极限思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通过猜测,操作、 验证、讨论、归纳,使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方法与过程目标: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 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圆面的剪拼,培养学生操作、观察、 分析的能力,渗透极限思想。 重难点和关键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讲解 设计意图 导入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 1)分师:这个微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公式,及用圆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什么是圆的面积呢? 圆的面积如何计算呢? 圆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 过程二、探索尝试,体会转化。 ( 4)分师: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大家可利用昨晚把圆剪开后,拼成的图形展示 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 全班汇报交流: 师:我发现一个问题,不管是折成的三角形, 还是剪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都不是很像,怎 样才能更像呢? (1)交流再探。 师:如何让扇形的面积更接近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折叠,让学生再一次进行小组

合作探究。 (2)再次交流。 学生第二次探究后,再一次全班交流。 将圆折叠成 8 等份,其中的一份比较接近三角 形了;用 8 等份拼出来的图形比较接近平行四 边形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再继续 分,分出的每一个小扇形与三角形会怎样?拼 出的图形又会怎样?引导学生继续折。 (3)课件展示 小结三、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 1)分1、如果把圆分的等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 接近于长方形。 2、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圆的面积等于近似 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 半,即 C/2(=πr ),长方形的宽就是圆形的半 径。而长方形面积 =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π r ×r= π r 2。 3.用字母表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 r 2 课后反思1、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探索引导式。在圆的面积 公式推导上我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启发学生一 步步深入理解。 2、在制作方式上我选择采用PPT 演示并配上合 适的解说。微视频的每一个环节我都做了精心 得准备,给学生清楚明了的展示。

小学数学微课

小学英语微课——微视频应用于课后作业实践案例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吸引了学生的观看兴趣,而教师正应该利用学生的兴趣使微视频达到其最大的教育效果。微视频制作出来后面向的是广大学生,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自觉观看的毅力,需求决定行动,那么什么时候学生需要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呢,经调查,学生再当天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完成课后作业遇到难题时,在家中无法解除到老师时会观看老师制作的微视频。所以微视频运用于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课后作业十分必要。 课后作业中练习的类型不同,教师采用的视频制作手段也需灵活,满足学生的理解习惯。1、板书类习题 在数学课后练习中有一些练习注重书写的格式,学生需要清楚其中每一个步骤的书写,那么就需要教师利用板书的方法来制作微视频。比如下面这个简便运算的题目。 我利用板书的过程在微视频中详细书写了递等式的过程,并且详细讲解了每一步运用的运算定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旧知,也为学习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弥补不足,反复学习的机会。 2、课件制作类题目 本题是书本中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道典型题目,本题和生活实物联系密切,我决定采用课件制作,动画演示过程的方式来制作微视频。通过列表法,演示面包车和大客车各种方案的同时,根据题目的需要选出最优方案。这种方式的解题过程,生动形象,学生可以从抽象的想象过程中解放出来。并且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题目的准确率高,答题思维也更加清晰。 3、教师动手演示操作过程 为了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和动手能力,有题目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具体操作的,为了演示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步骤,教师需要亲自利用工具完成操作过程,此时就需要利用视频拍摄来充分演示。比如这题 本题需要学生在不同的线段中,选出所有可能的三条线段画出三角形,我先讲解了根据三角形的三边性质两边之和不许大于第三边,得出可以拼出两种三角形,然后拍摄了用铅笔和尺子画出三角形的过程。学生再观看微视频后可以顺利解决本题,而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操作题中也可以快速想到画图的过程。 但是教师精力有限,也没有必要将全部作业题目都制成微视频,可以挑选其中几题经典的或学生完成有难度的题目来制作,以达到其主题明确,实用性强的特性。比如我在暑假期间制作的其中一道题目 经过一周利用比较级微课教学的模式,3、4班(实验班)和1、2班在作业上形成了对比。我们不仅对4个班的书面作业进行检查,同时还对网络作业进行了抽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微课形式进行单词比较级变化,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动画的表达形式,更直观更符合小学生认知程度,能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观察得出,孩子们还是特别乐于去用微课形式进行学习和记忆。在呈现此知识点是,3、4班学生注意力较参照班集中的人更多(说明微课更为吸引学生),从而参与记忆的学生也多。课堂中老师提问时,实验班的正确率也高于参照班,这恰恰还说明,微课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记忆,通过直观的物品结合给予学生一个立体记忆的方式,通过一定的实物联想更能促进记忆。 以上均是我对课堂中观察到的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在书面作业和网络作业表现的也比较明显。网络作业3、4班分数高出1.2班5-6分,而书面作业中,学生特殊变化比较级1、

小学数学微课

小学数学微课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英语微课——微视频应用于课后作业实践案例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吸引了学生的观看兴趣,而教师正应该利用学生的兴趣使微视频达到其最大的教育效果。微视频制作出来后面向的是广大学生,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自觉观看的毅力,需求决定行动,那么什么时候学生需要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呢,经调查,学生再当天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完成课后作业遇到难题时,在家中无法解除到老师时会观看老师制作的微视频。所以微视频运用于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课后作业十分必要。 课后作业中练习的类型不同,教师采用的视频制作手段也需灵活,满足学生的理解习惯。 1、板书类习题 在数学课后练习中有一些练习注重书写的格式,学生需要清楚其中每一个步骤的书写,那么就需要教师利用板书的方法来制作微视频。比如下面这个简便运算的题目。 我利用板书的过程在微视频中详细书写了递等式的过程,并且详细讲解了每一步运用的运算定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旧知,也为学习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弥补不足,反复学习的机会。 2、课件制作类题目 本题是书本中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道典型题目,本题和生活实物联系密切,我决定采用课件制作,动画演示过程的方式来制作微视频。通过列表法,演示面包车和大客车各种方案的同时,根据题目的需要选出最优方案。这种方式的解题过程,生动形象,学生可以从抽象的想象过程中解放出来。并且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题目的准确率高,答题思维也更加清晰。 3、教师动手演示操作过程 为了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和动手能力,有题目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具体操作的,为了演示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步骤,教师需要亲自利用工具完成操作过程,此时就需要利用视频拍摄来充分演示。比如这题 本题需要学生在不同的线段中,选出所有可能的三条线段画出三角形,我先讲解了根据三角形的三边性质两边之和不许大于第三边,得出可以拼出两种三角形,然后拍摄了用铅笔和尺子画出三角形的过程。学生再观看微视频后可以顺利解决本题,而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操作题中也可以快速想到画图的过程。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微课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预设: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6:8 2.4:1.6 60:40 3:4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比例的意义 1、计算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2、师:通过上述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6:8=3:4 2.4:1.6=60:40 讲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

的形式,如上题中: 4386= 40606.14.2= 3、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们来判断下列哪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6和8:4 0.18 :0.6 和 90 :30 12:6=2 8:4=2 0.18 :0.6 =0.3 90 :30=3 因为2=2 0.3 3 所以能组成比例 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比例式:12:6=8:4 8:4=12:6 4、小结。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讲授: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课件出示: 12 :6 = 8 :4 2、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你知道比例有什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定县城关镇第四小学潘光明 【摘要】微课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其蕴涵的价值很大,适宜在各学科中推广,当然也包括小学数学,而且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具备了实施、应用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微课在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段的作用,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合理使用微课提供了借鉴。但微课虽好,仍然需要教师合理调控。本文从微课的制作、学生微课使用的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应性设计等方面对教师应如何调控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 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和微课大赛活动的开展,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一、微课开辟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百度百科对“微课”的解释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农村,随着数码产品和宽带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1. 教育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为微课应用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县域内所有学校全部建有校园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产品的大众化和网络资费的降低,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在家利用宽带上网的条件。加之各种在线录屏软件界面亲切、操作简易,使教师自己录制微课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微课的录制、传播和使用。? 2.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让微课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数学以其思维的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而区别于任意一门学科。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其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运用微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一项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时,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微课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以课堂为中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让课内、课外学习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数学教学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1.课前使用——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解惑者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系列微课--认识图形 数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2--6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角的概念的体会。 2、借助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认识的活动经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通过数角活动,学生理解数角的有序性,并能正确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大家都比较熟悉,一个图形里面有几个角相信同学们也都数的比较清楚,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数角就成了一个难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2、师:角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师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所示图形。 师:在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呢?你 是怎样数的?

3、师:同学们很聪明,接下来大家看看在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呢?(课件图形1、2、3。学生数完后教师课件演示,图形3不演示,学生数完教师确认后在括号里出示正确答案) 4、师:怎样数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呢?学生回答。 师小结数角的方法:注意数的有序性,先数出基础角,再数出由2个基础角合起来的角,再数由3个基础角合起来的角,依次类推。 5、练习。 课件出示图形:图形发生了变化,让它复杂一些,你还能快速数出它的个数吗?(学生数角并汇报) 6、总结回顾:数角的个数一定要注意数的有序性,这样不仅快速而且准确。

数图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 好奇心。 2、通过数图形的个数,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 3、能够正确数出图形中各种图形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图形中各种图形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 师:假如你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你怎样向大家来介绍你自己! 师:同学们对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图形的基本特征来做游戏,看谁最会动脑。 课件出示图形:在这样的图形中有你认识的图形吗?分别有几个?(学生数图形并汇报) 课件演示数图形的过程。(师讲解数的方法:有序性) 课件出示第二个图形(着重讲解) 师:在这个图形中又有一些有长方形,看似简单的图形,你们能数出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吗?(学生数图形)学生汇报后师讲解并演示方法:这个图形的组成有一定的规

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例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就是教师把课程内容的某一知识点的讲解、理解在10分钟内用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本文以小学数学一年级“排队问题”为例,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确定微课学习内容 微课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优化。教师不需要把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开发出相应的微课,微课的选题应放在重点、难点、易错点上,尽量做到“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学过“数一数”“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11-20各数”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明明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几人?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容易解答,大部分学生都会思考:明明前面的人数加上明明,再加上明明后面的人数,就是总人数。但往往在这题的后面,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前往后数,明明是第4个,从后往前数,明明是第6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思维受到了限制,其中的数量关系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 借用微课的形式,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一年级学生相对抽象的排队问题,通过直观示意图表现出来,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快速解决该类型问题的策略,从而对于排队人数问题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2、设计微课内容结构 微课教学设计是报告内容结构,如何在10分钟内清晰完整地讲解一个知识点,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如果仅是照本宣科,不会有吸引力,也很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排队问题》微课内容结构设计:

除讲解内容外,微课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练习内容供学生巩固选择使用。微课教学设计为微课视频的制作提供的脚本,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3、制作微课件、录制微视频 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工具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根据微课设计内容的需要,最简单的,我们可以将板书的内容、操作的过程、讲解的声音等直接用摄像机、手机等录制下来就可以了。设计较复杂的需要先制作微课课件,再用专业录屏工具软件录制。例如先用PPT制作《排队问题》课件,如图所示: 再用录屏工具软件将课件演示画面和教师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常用的录屏软件有“屏幕录像专家”、camstudio等,根据应用说明和相应教程即可操作使用。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讲解的语言要规范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富有感染力,教学过程主线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逻辑性和启发引导性强。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在“作品创作说明”中还应提供“作品简介”“学习指导”“配套学习资料”“制作技术介绍”等文字内容,以便于学生正确使用该微视频。例如:

深圳优质微课教案 小学数学《找钱》教案

《找钱》教案 陈浩中 一、教学目标 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掌握找钱的几种类型题目:第一种,买几元的物品如何找钱;第二种,用1元买几角的物品如何找钱;第三种,买几元几角的物品如何找钱。使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找钱的方法。 难点:掌握买几元几角的物品如何找钱。 三、教学过程。 这个视频我们来介绍一下小黄人购物找钱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到超市买饮料,买零食,买玩具。这些都需要用到钱,花钱中我们还要学会如何找钱。 今天小黄人也带着钱去超市买东西,小黄人看中一个80元的变形金刚,小黄人可喜欢了。爸爸拿出了一张100元给小黄人买玩具,正要付钱的时候,老板就问小黄人,你知道要找多少钱?其实这是一道数学题。我们有100元,买变形金刚要花去80元,花去80元就用减法,所以100-80=20(元),还剩下20元,老板应该要找回20元,小黄人递给老板100元,他拿回20元和一个玩具开心地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它经过一家零食店,小黄人很想吃口香糖,爸爸给了他一张1元钱,问题来了,小黄人买了一块口香糖,老板该找回

多少钱? 首先可以看到拿着是1元,而老板要的是3角,我们可以把1元换成10角,10角给了老板3角,就是10角-3角=7角,所以老板找回7角。小黄人递给老板1元,找回7角钱和一块口香糖。开心地回家去。一般1元都能把1个几角的东西买过来。一般做题时,我们把1元换成10角再来算钱。 假如小黄人看中的是一包咪咪虾条,爸爸同样给他一张1元钱,问题来了,小黄人买了包5角的虾条,老板该找回多少钱? 现在请你按下暂停键,先思考一下算一算该找回多少钱? 算完了,现在老师公布答案,同样地小黄人拿着1元钱,而老板要的是5角,我们可以把1元换成10角,10角给老板5角,就是10角-5角=5角,所以老板找回5角。小黄人递给老板1元,找回5角钱和一包虾条。 小黄人,他记得书包里没有什么文具了,他进文具店里想买一些玩具,他想买一件4角的铅笔。那老板该找回多少钱? 刚才老师说过1元就能把1个几角钱的东西买过来。同样这支4角的铅笔,老师可以用1元就能买下来。我们从5元里抽出1元买铅笔,剩下的4元钱不用动,同样1元换成10角,10角给老板4角,就是10角-4角=6角,找回了6角,加上原来没有的4元合起来就是4元6角,小黄人给了他5元,老板给了他一直铅笔盒和找回4元6角。 同样小黄人再一次拿着5元,买一块1元5角的橡皮檫,该怎样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模版

名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内容多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重点难点长方形框架、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尺、剪刀、多媒体及课件。教学策略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1.游戏:小小魔术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往外拉。) 2。(课件出示两个花坛)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如果要比较这两个花坛的大小,怎么办,谁有办法? 探究新知 1。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用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画有方格(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 厘米)的长方形,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图上面,用数方格 (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的方法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验证猜想推出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公式。 (1)提问:不数方格,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它们面积相等吗?利 用学具想办法验证.(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一把三角尺和一把剪 刀。) 5分钟 。

(2)提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再计算它的面积,这其 实就是计算平行四边行面积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割补法。 (3)教师演示把平行四边形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方 法变成长方形的过程. (4)小结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巩固练习 (1-2题) 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求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学会用公式S=ah来列式计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分钟归纳小结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宽 用字母表示:S=ah 30秒 课后练习(2-3题) 1.计算下面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2.5cm,高=3.2cm。(2)底=6。4dm,高=7。5dm。 参考答案:(1)8 cm2 (2)48 cm2 2.小明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面积是120平方米,量得底是20米,它的高是多少? 参考答案:6米 教学反思 1.通过图文并茂,把静止的问题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造出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课是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入,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喜欢上数学。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微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和简单的分数计算,共5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学生分析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抽象思维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

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创新意识得到发展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中秋节就要到了,熊大、熊二两个兄弟正在为中秋节做准备呢第一天,熊大和熊二去超市买了4瓶饮料,熊二说:“我要喝3瓶”熊大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每只熊分到了两瓶饮料第二天,熊兄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这次,它们买到了2个大苹果,它们每只熊可以分到一个苹果第三天,兄弟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只买到了一块大月饼两只熊呆住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应该怎么分呢?于是他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只熊分到半块月饼半块,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来解决这个难题二、探索交流11、认识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一份正好是两份中的几份呀?对了,瞧:平均分,两份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二分之一1来表示用2读作:二分之一1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做2?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其中

例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例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例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徐州市云兴小学张旋 三年前,笔者参加一次区域性教研活动,作为执教教师参与了一次“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的展示活动:将平时40分钟的课堂内容精简至10分钟内完整呈现并且使学生听懂,理解。这对于教师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但亦有思考:这种“微格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师生10分钟的现场展示对学生的学习又有多大的作用? 2013年,徐州市教育局开展了“微课制作系列培训”“微课大赛”等活动,“微课”概念开始进入徐州一线教师的视野。 一、什么是微课 聆听过多次微课培训,也主动阅读相关微课的资料,对于“微课”的定义,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尽相同的表述。笔者认为微课就是教师把课程内容的某一知识点的讲解、理解在10分钟内用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本文以小学数学一年级“排队问题”为例,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确定微课学习内容 微课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优化。教师不需要把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开发出相应的微课,微课的选题应放在重点、难点、易错点上,尽量做到“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学过“数一数”“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11-20各数”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明明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几人?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容易解答,大部分学生都会思考:明明前面的人数加上明明,再加上明明后面的人数,就是总人数。但往往在这题的后面,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前往后数,明明是第4个,从后往前数,明明是第6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思维受到了限制,其中的数量关系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 借用微课的形式,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一年级学生相对抽象的排队问题,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 反比例 设计者 课题组成员 来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46~48页 设计时间 2016年4月 录制方式 手机+白板 时长 8分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根据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接着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反比例,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反比例,能体会函数思想。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利用反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关键: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探究法等 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讲解 设计意图 导入 (1)分 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2.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1)相关联的量(2)比值一定 巩固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 (6)分

1.课件出示 例1 师:在表1和表2中,有哪几个变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表1和表2中的关系相同吗? 生:表1的两个变量(长和宽),积相等都是24。表2的两个变量(长和宽),和相等都是12。 2.课件出示 例2 师:表中有哪几种量?时间是怎样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两个相对应数的乘积是多少?发现了什么?生:速度和时间这两个量,时间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少,时间随着速度的减少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都是120(表示的是路程),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 师:速度x时间=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这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通过观察图表和表格,引导学生借助表和图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小结 (1)分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 反比例意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正比例的意义导入反比例 2.探究新知:用微课学习反比例的意义 3.巩固练习: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利用反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课后思考: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异同? 课后反思 本微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内容,时长8分钟,主要通过生活中的三个情景,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理解和概括反比例的意义,并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不足之处:1.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还是不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老师扶着走,感觉有点放不开。2.在提问方面,过多照顾了学习较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困生知识的拓展训练太少,要多关注全体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自己去提问,自己去发现,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我所想要的教学效果,也才是更深一个层次的教学,更专业一些的境界,所以,在现在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上,再来一些变化,更加放手让学生做,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左右》微课教案

“左右”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自身的“左、右”以及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身边的“左、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体会“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自身的“左、右”以及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身边的“左、右”。 2、难点: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生一起玩说反话的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边说边做动作)上——下、左——右、前——后。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左右手。 师:左右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上下、前后一样,都是用来表示位置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 师:请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左手做什么?右手做什么呢? 师小结:你们的右手边就是你的右边,你们的左手边就是你们的左边。 2、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3、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身边的左右。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4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4、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微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教案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46~p49页。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微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46?p49 页。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 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 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 天? ③哪几个月是30 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⑤一年有多少天?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 月、12月都是31 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 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 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 天的月份叫做小月。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 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 天)、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2)31X7+30X 4+28=365天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 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 1 )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 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一一”(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

(微课)教你如何制作出优秀的“微课”

教你如何制作出优秀的“微课” 一、微课 1、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模拟一对一教学情景的一段视音频。 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2、微课与课堂教学区别 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就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讲解具有“启惑”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习者学习,区别于一对多课堂教学。 3、微课与视频课区别 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习者学习,区别于一对多课堂教学。具有时间短、制作简单,容量小、易搜索、易传播的特点,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传统视频课:更注重教师教,但时间长、容量大、不易传播、制作难度高(需专业人士配合)、精彩教学环节不易搜索,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和观摩交流学习。 4、微课制作流程 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评价反思 5.优秀微课的标准:

1)至少做到微原创 2)选题好、适合用多媒体表达,是教学中典型、重点和难点问题、是传统教学中不能很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3)不是课堂实录、不是课堂搬家、教学具有启发性、要有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件设计、教学反思设计)、创意要新颖(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 4)教学过程精炼(微到极致就是质量) 5)实效性强(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 6)拍摄(录制)画面清晰、声音宏亮清楚。以教学内容为主,拍摄主体明确(背景简洁) 7)后期制作(整合其它资源,如:片头、字幕、动画演示) 8)性价比高。(与传统教学相比,制作一节优秀的微课对教师个人素养、技术要求高,如果使用微课达到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达到的教学效果差不多,建议不制作微课。) 二、选题标准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1、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