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说明(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

8、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1、"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1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13、"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14、"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15、"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16、"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17、"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18、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19、"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2 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字一苦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4、"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5、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六年级语文试卷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六年级语文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第五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都是蕴涵哲理的。让孩子多积累这样的古诗名句,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会提高作文质量。推荐一些名句,可以让孩子每天记住一句,日积月累形成习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1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6、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17、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8、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9、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2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23、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24、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25、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26、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27、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8、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9、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30、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31、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3、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34、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3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37、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3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39、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40、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苏轼诗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说明(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 8、"朱憙《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1、""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1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13、""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14、""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15、""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16、""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17、""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18、"毛泽东诗曰: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19、""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哲学名言名句古诗词练习

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 、 "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A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 C 、悲观主义 D 、教条主义 2 、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 、自然界是客观的 B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3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 、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 、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 、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 "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 反映的哲理是()。 A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 、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5 、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 、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 、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6 、下列诗句与“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C.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D.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 7、 "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 ) A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 、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8 、朱憙《观书有感》: "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A ) (1)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 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 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 (1)(4) B 、 (2)(3) C 、 (1)(3) D 、 (2)(4) 9 、南北朝诗人王籍有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 " 一鸟不鸣山更幽。 " 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 " 点金成铁 "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 、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 、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 、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 、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10 、杨万里诗云: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A 、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 、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关于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关于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 古诗词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得一枝奇葩,如果仔细得加以分析,其中蕴含得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得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得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得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得多样性决定了人们得思维复杂性D人们得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苏轼诗曰:"横瞧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就是运动、变化、发展得 D、人们对客观事物得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得选项就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得"枯荣"表明(B )A、物质就是运动得主体B、事物就是运动变化得 、生命运动就是最高级得运动开始D、静止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得哲理就是(C ) A、事物得联系就是条件得 B、物质就是不长久得 C、新事物就是不可战胜得 D、规律就是客观得 6、贾岛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得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瞧,就就是要(B )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 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瞧就是(C) 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得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得认识D诗人得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得哲理就是(D) A、山外得花一般比山中得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得观点瞧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就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得过程 D、事物得前途就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得哲理就是(C ) ⑴矛盾与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⑶事物就就是矛盾,矛盾就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就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得哲理就是(C A、事物随人们得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得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就是有意识,有目得能动性得活动 12、苏轼得《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就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就是(A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书就是知识得源泉C、科学得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瞧体现了(A )哲理 A、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她事物联系瞧 B、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C、联系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 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C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A )哲理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四、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常见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

词语体现的哲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0.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1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1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4.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15.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1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18.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1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0.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21.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1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6、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17、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8、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9、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2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23、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24、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25、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26、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27、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8、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古诗词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古诗词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杜牧《赤壁》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苏轼《水调歌头》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登飞来峰》 4、考点归纳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5、艺术手法归纳艺术手法,又称为表达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用典等。(3)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变化、联想、衬托、对比、想象、照应、点染、托物言志、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情景交融等。 (4)行文结构:开门见山、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明白晓畅、绚丽明快、清新淡雅、言简意赅、含蓄委婉、苍劲悲凉、豪放雄健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附:诗歌鉴赏常见的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初中古诗词典故归纳 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 哲学诗歌篇一: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李约) 【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

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50句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50句 1、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5、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5、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1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18、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9、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1、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4、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5、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8、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揭示人生哲理的诗句

揭示人生哲理的诗句 导读:揭示人生哲理的诗句: 1、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7、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13、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5、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1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9、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2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5、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2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2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8、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30、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人生哲理的古诗词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李约) 【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唐杜甫)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 二、成语谚语 生活与哲学 1、守株待兔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3、刻舟求剑 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5、按图索骥 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6、智子疑邻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 解析: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8、对症下药 解析: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 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 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 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 解析: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13、竭泽而渔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的是一种违背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又如,“杀鸡取蛋”、“毁林种田”等,同属此类。 14、看相知命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种“联系”。又如,“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属此类。 15、故步自封 解析:这个成语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是用静止的观点对待事物。又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都属此义。 16、水滴石穿 解析: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又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同属一理。17、适可而止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适度的原则。由于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这就是掌握尺寸,坚持适度。又如,“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都是这个道理。

关于经典人生感悟的诗句句子大全

关于经典人生感悟的诗句句子大全 2018-04-09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已拥有”。 如果理智的分析都无法支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交给心去作主吧!世上的女人只有两种,一是幸福的一是坚强的,幸福的被捧在手心不需坚强,而坚强的却是不得不坚强。 为别人改变自己最划不来.到头来你会发觉委屈太大.而且,别人对你的牺牲不一定欣赏,这又何苦??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却是执著!!如果能够用享受寂寞的态度来考虑事情,在寂寞的沉淀中反省自己的人生,真实的面对自己,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广阔的天空,包括对理想的坚持,对生命的热爱,和一些生活的感悟!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生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一种悲哀。 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生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一是荒唐!男人需要信任、接受、感激、赞美、认可和鼓励,而女人更需要的是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和安慰。 当地球180度转弯,白天就要变成黑夜;当地球继续180度转弯,黑夜又恢复白天。 当我为了一个人180度转弯,我背对着我的叹息,当我为了自己

再次180度转弯,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人生最大的烦恼,不是选择,而是不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不知道到了生命的终点,自己想有些什么人在身边!有些事情,你以为明天还要继续做的,有些人,你以为还会再见面的。 所以,在你暂时放不下手,或暂时转过身的瞬间,你心中所想的,只是明天又将重聚的希望,有时甚至连这种希望都感觉不到.因为你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过来,也就不应该这样一天一天过去.昨天.今天.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或一转身的瞬间,有些事情就完完全全的改变了.太阳落下去,在它重新升起之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别了!其实美丽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之因为它没有结局所以才会美丽,这就像为什麽悲剧总是比喜剧更让人难忘,也就像人们总是找寻的真爱,却往往擦肩而去,不是这个时代远离了爱情,而是人们一开始就没有想过用一颗心去坚定的温暖另一颗心,不是爱情不再永恒,而是浮躁和易变的心爱情路,有点雾,雾散留下了露珠.这露珠丰满了爱的泥土.爱情路,弯弯路,弯得像一串珍珠.每一步都有简单的领悟.答应你,我不会再庸庸碌碌;答应我,你不要再嘀嘀咕咕.每个朝朝暮暮,我都要和你共度.让手心一直都热乎乎.有种缓慢的幸福,伴随一点辛苦.相遇是幸福,等待是辛苦......别人可以替你开车,但不能替你走路;可以替你做事,但不能替你感受。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行走,成功要靠自己去争取。 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