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第二十三单元 收涩药练习题

中药学 第二十三单元 收涩药练习题
中药学 第二十三单元 收涩药练习题

中药学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练习题

一、A1

1、麻黄根和浮小麦共同的功效是

A、止汗

B、止泻

C、止痛

D、止血

E、止遗

2、糯稻根须的功效是

A、退虚热,清湿热

B、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C、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D、固表止汗

E、益气养阴,除烦止渴

3、功效固表止汗,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的是

A、麻黄根

B、浮小麦

C、五味子

D、白术

E、麦冬

4、浮小麦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

B、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C、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D、固表止汗,敛肺止咳

E、固表止汗,涩肠止泻

5、下列哪项不是金樱子的功效

A、缩尿

B、止带

C、敛肺滋肾

D、固精

E、涩肠止泻

6、莲子与芡实的共同功效是

A、固崩止带

B、养心安神

C、固表止汗

D、敛肺止咳

E、益肾固精

7、既能健脾止泻,除湿止带,又能益肾固精的药物是

A、白术

B、五倍子

C、秦皮

D、芡实

E、乌梅

8、既能涩肠止泻,收敛止带,止血,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A、石榴皮

B、莲子

C、赤石脂

D、椿皮

E、黄连

9、能够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药物是

A、赤石脂

B、禹余粮

C、罂粟壳

D、山茱萸

E、桑螵蛸

10、桑螵蛸与海螵蛸共同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

B、固精

C、益脾止泻

D、敛肺止咳

E、止血止带

11、五倍子和五味子的共同功效是

A、清肺降火

B、益气生津

C、宁心安神

D、敛肺止汗

E、理气止痛

12、都具有涩肠止泻作用的药物是

A、五味子、桑螵蛸

B、肉豆蔻、麻黄根

C、莲子、覆盆子

D、乌梅、肉豆蔻

E、罂粟壳、芡实

13、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药物是

A、肉豆蔻

B、白豆蔻

C、草豆蔻

D、砂仁

E、佩兰

14、乌梅的功效是

A、敛肺,涩肠,止遗,安蛔

B、敛肺,止带,止遗,安蛔

C、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D、剑肺,涩肠,止带,安蛔

E、敛肺,止带,止血,安蛔

15、具有敛肺止咳,利咽开音的药物是

A、五味子

B、五倍子

C、五加皮

D、椿皮

E、诃子

16、五倍子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B、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C、敛汗固表,缩尿止遗,固崩止带

D、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精止遗

E、敛肺平喘,涩精固肠,敛汗止血

17、下列不属于诃子主治病证的是

A、久痢

B、久咳

C、久泻

D、失音

E、失眠

18、罂粟壳的功效是

A、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B、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C、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D、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E、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19、下列哪项不属于乌梅的主治

A、肺虚久咳

B、虚热消渴

C、蛔厥腹痛

D、崩漏

E、胃寒胀痛

20、“脱则故而不收,故用酸涩药,以敛其耗散”出自哪位医家

A、孙思邈

B、李时珍

C、刘完素

D、张子和

E、刘纯

21、固表止汗药多入

A、心经、肺经

B、心经、肝经

C、肺经、大肠经

D、肝经、肺经

E、脾经、肺经

二、B

1、A.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B.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C.涩肠止泻,生肌敛疮

D.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E.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带

<1> 、芡实的功效是

A B C D E

<2> 、椿皮的功效是

A B C D E

2、A.覆盆子

B.海螵蛸

C.金樱子

D.芡实

E.山茱萸

<1> 、善于治疗大汗不止、体虚欲脱的药物是

A B C D E

<2> 、善于治疗胃痛吐酸、湿疮湿疹的药物是

A B C D E

3、A.金樱子

B.覆盆子

C.桑螵蛸

D.鸡内金

E.海螵蛸

<1> 、既能固精缩尿,又能明目的药物是

A B C D E

<2> 、既能固精缩尿,又能涩肠止泻的药物是

A B C D E

4、A.芡实

B.赤石脂

C.莲子

D.浮小麦

E.肉豆蔻

<1> 、可以治疗自汗盗汗,骨蒸劳热的药物是

A B C D E

<2> 、可以治疗虚寒气滞,久泻不止的药物是

A B C D E

5、A.诃子

B.肉豆蔻

C.五倍子

D.赤石脂

E.罂粟壳

<1> 、善于治疗久咳,失音,为治失音之要药的是

A B C D E

<2> 、治疗虚寒性泻痢的要药是

A B C D E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一、A1 型题?(1) 细辛的性味是: ? A、辛,微温? B、辛、甘,微温?C、辛,温,有小毒 D、辛,温? E、辛、苦,温 答案 C ?(2) 细辛的功效是: ? A、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B、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C、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D、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E、解表散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答案 C ?(3) 具有通关开窍醒神作用的药是: ? A、苍耳子 B、辛夷? C、白芷? D、细辛?E、以上均不是?答案 D ?(4) 以下药物中内服用量最小的是: ? A、白芷?B、藁本?C、苍耳子 D、辛夷? E、细辛?答案 E ?(5) 解表药主要用于: ?A、风寒或风热表证?B、水肿初起兼有表证? C、肺气不宣咳嗽?D、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E、风湿性关节疼痛 答案 A ?(6) 具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的药是: ? A、桂枝? B、荆芥?C、防风 D、麻黄?E、羌活?答案D?(7) 用治水肿兼表者当用: ?A、黄芪?B、木通、? C、麻黄?D、茯苓? E、白术?答案 C ?(8) 桂枝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C、发汗解表,温经止血?D、发汗解表,温补脾肾 E、以上功效均不是?答案B?(9) 表虚有汗,恶风发热当选用: A、麻黄 B、桂枝? C、防风? D,紫苏 E、黄芪 答案B?(10) 桂枝治“胸痹疼痛”是因为: ? A 温通经络?B、温经散寒? C、温经通阳?D、温通血脉? E、行气化痰?答案 C ?(1l) 经寒瘀滞之痛经、经闭当首选: ?A、益母草 B、丹参? C、赤芍? D、桂枝? E、郁金 答案 D (12) 风寒表证兼脾胃气滞者,当选用: ?A、生姜?B、厚朴?C、砂仁 D、紫苏?E、香薷?答案 D ?(13) 紫苏的功效是: ? A、发汗平喘 B、发汗利水?C、发表行气? D、发汗通阳? E、祛风胜湿?答案 C (14) 发汗解表兼以安胎的药物是: ?A,麻黄?B、桂枝?C、荆芥?D、紫苏?E、防风、?答案D (15) 感受暑湿,发热恶寒,呕吐泄泻,当用何药最宜?? A、荆芥? B、紫苏? C、生姜? D、香薷 E、白芷?答案 D ?(16) 当风寒、风热表证难辨时,当选用: ? A、桂枝 B、紫苏? C、羌活? D、麻黄? E、荆芥 答案E (17) 风热外感,咽喉肿痛,可选用: ?A、细辛?B、羌活?C、桂枝 D、白芷 ' ? E、荆芥?答案 E (18) 风湿侵犯上半身,当选用: ?A、白芷?B、防风? C、荆芥?D、羌活? E、紫苏?答案 D ?(19) 风寒挟湿所致太阳头痛,当选用: 、 A、白芷? B、细辛 C、柴胡? D、羌活 E、麻黄?答案 D (20) “风家润剂”指何药? A、麻黄?B、桂枝?C、紫苏? D、羌活? E、防风?答案 E ?(21) 风寒所致巅

归纳最全面最完整中药学表格

中药知识点 一、相同功效药物得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得药物就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得药物就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得药物就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得药物就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得药物就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得药物就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得药物就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得药物就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得药物就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得药物就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得药物就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 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得药物就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得药物就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得药物就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得药物就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得药物就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得药物就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得药物就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得药物就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得药物就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得药物就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胡 黄连、白薇、黄柏、生地、玄参、泽泻、玉竹、女贞子、龟板、牡蛎 专清虚热得药物就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得药物就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得药物就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得药物就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得药物就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得药物就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得药物就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得药物就是鳖甲、牡蛎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通草、王不留行、漏芦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得药物就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得药物就是穿山甲 回乳——芒硝、麦芽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砒石、鸦胆子、草果、铅丹、雄黄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得药物就是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得药物就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得药物就是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得药物就是槟榔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 (4)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的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中药学第九版最全表格(含临床应用)教材

《中药学》- 1 - 药名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别名第八章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辛、微苦,温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2—10龙沙,卑相 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桂枝辛、甘,温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平冲降逆3—10 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通;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紫苏叶辛,温.肺脾解表散寒,行气和胃5—10 风寒感冒,咳嗽呕恶;肺脾气滞,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生姜辛,微温肺脾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3—10 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香薷辛,微温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3—10牛至 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荆芥辛,微温肺肝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炒炭) 5—10假苏 感冒,头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痒5—10屏风 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羌活辛、苦、温膀胱肾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3—10 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寒湿痹,肩背酸痛。 白芷辛,温肺胃大肠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3—10芳香 风寒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通;鼻鼽,鼻渊,鼻塞流涕;带下;疮疡肿痛。 细辛辛、温心肺肾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1—3散剂0.5—1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鼽,鼻渊,鼻塞流涕;痰饮咳喘。 藁本辛、温膀胱祛风,散寒,除湿,止痛3—10 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寒湿痹。 苍耳子辛、苦、温;有毒,肺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3—10 风寒头痛;鼻渊,鼻鼽,鼻塞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辛夷辛、温;肺胃散风寒,通鼻窍3—10包煎;玉兰,木笔 风寒头痛;鼻渊,鼻鼽,鼻塞流涕。

中医综合-中药学收涩药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药学收涩药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8,分数:8.00) 1.五倍子的全部功效是 A.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B.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 C.敛汗固表、缩尿止遗、固崩止带 D.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精止遗 E.敛肺平喘、涩精固肠、敛汗止血 2.下列哪味药无收涩敛疮作用 A.乌贼骨 B.孩儿茶 C.乳香√ D.炉甘石 E.龙骨 3.功能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药物是 A.瓦楞子 B.牡蛎 C.乌贼骨√ D.赤石脂 E.禹余粮 4.固精缩尿兼能涩肠止泻的药是 A.金樱子√ B.桑螵蛸 C.覆盆子 D.赤石脂 E.乌梅 5.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树脂类药材 A.乳香 B.没药 C.苏合香 D.五倍子√ E.血竭 6.具有止血制酸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海蛤壳 B.瓦楞子 C.乌贼骨√ D.延胡索 E.白芷 7.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都具有的功效是 A.芳香化湿 B.涩肠止泻 C.温中行气√ D.醒脾开胃 E.调气畅中 8.乌梅具有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

B.固精缩尿 C.涩肠止泻√ D.收涩止带 二、B型题(总题数:4,分数:12.00) ?A.卵鞘 ?B.虫瘿 ?C.孢子 ?D.种子 ?E.菌核 (1).桑螵蛸的药用部位是(分数:1.50) A. √ B. C. D. E. (2).海金沙的药用部位是(分数:1.50) A. B. C. √ D. E. ?A.诃子 ?B.乌梅 ?C.五味子 ?D.五倍子 ?E.龙骨 (1).主治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自汗盗汗,崩漏下血的药物是(分数:1.50) A. B. C. D. √ E. (2).主治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的药物是(分数:1.50) A. B. C. √ D. E. ?A.止泻固肾 ?B.敛肺止咳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非

中药学 第二十三单元 收涩药练习题

中药学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练习题 一、A1 1、麻黄根和浮小麦共同的功效是 A、止汗 B、止泻 C、止痛 D、止血 E、止遗 2、糯稻根须的功效是 A、退虚热,清湿热 B、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C、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D、固表止汗 E、益气养阴,除烦止渴 3、功效固表止汗,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的是 A、麻黄根 B、浮小麦 C、五味子 D、白术 E、麦冬 4、浮小麦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 B、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C、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D、固表止汗,敛肺止咳 E、固表止汗,涩肠止泻 5、下列哪项不是金樱子的功效 A、缩尿 B、止带 C、敛肺滋肾 D、固精 E、涩肠止泻 6、莲子与芡实的共同功效是 A、固崩止带 B、养心安神 C、固表止汗 D、敛肺止咳 E、益肾固精 7、既能健脾止泻,除湿止带,又能益肾固精的药物是 A、白术 B、五倍子

C、秦皮 D、芡实 E、乌梅 8、既能涩肠止泻,收敛止带,止血,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A、石榴皮 B、莲子 C、赤石脂 D、椿皮 E、黄连 9、能够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药物是 A、赤石脂 B、禹余粮 C、罂粟壳 D、山茱萸 E、桑螵蛸 10、桑螵蛸与海螵蛸共同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 B、固精 C、益脾止泻 D、敛肺止咳 E、止血止带 11、五倍子和五味子的共同功效是 A、清肺降火 B、益气生津 C、宁心安神 D、敛肺止汗 E、理气止痛 12、都具有涩肠止泻作用的药物是 A、五味子、桑螵蛸 B、肉豆蔻、麻黄根 C、莲子、覆盆子 D、乌梅、肉豆蔻 E、罂粟壳、芡实 13、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药物是 A、肉豆蔻 B、白豆蔻 C、草豆蔻 D、砂仁 E、佩兰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石榴皮和明矾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石榴皮和明矾 石榴皮【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树的果皮。【性味与归经】酸、涩,温。入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杀虫。 【临床应用】1. 用于久泻,久痢等症。本品有收敛涩肠作用,适用于久泻、久痢等病症,常与诃子、肉果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虫积腹痛等症。本品能驱虫,用治蛔虫病、绦虫病等,常与摈榔、鹤虱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石榴皮(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石榴根皮:即石榴树根的外皮。性味、功效均同石榴皮,但杀虫力较强,主要用于虫积腹痛。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三钱。有毒性,不可大量应用。 【方剂举例】黄连汤《千金方》:石榴皮、黄连、黄柏、阿胶、甘草、干姜、当归。治赤白久痢。 【文献摘录】《别录》:「止下利、漏精。」《本草拾遗》:「煎服下蛔虫。」《本草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明矾 药用】本品为二方晶系明矾石精制而成的结晶品【性味与归经】酸,寒。入脾经。 【功效】止血,止泻,袪痰,外用燥湿止痒。

【临床应用】1.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等症。本品收敛涩肠, 能治泻痢日久不止,可单用小量吞服;或配五倍子、诃子等药同用。对便血、崩漏,也可配合收敛止血药同用。 2.用于风痰壅盛,或癫痫等症。明矶有袪痰作用,可与半夏、猪牙皂角、甘草等配伍,用治风痰壅盛,喉中声如牵锯;又可配郁金,治风痰痫病。 3.用于湿疹瘙痒。本品用外敷,有收敛燥湿止痒之功,如治牛皮癣可配石榴皮同用;治聤耳可配黄丹同用。 【处方用名】明矶、白矶(打碎用)。枯矶(主要外用于湿疹等)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皮湿1号膏《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地榆、煅石膏、枯矶。外治湿疹。 【文献摘录】 《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本草纲目》:「矶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病、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利、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阴疽、中蛊、蛇虫伤鳖, 取其解毒也。」 《本草经疏》:矶石,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解毒除热坠浊。盖寒热泄痢,皆湿热所为,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涩以止脱故也。阴蚀恶疮,亦缘湿火,目痛多由风热。除固热在骨髓坚齿者,髓为热所劫则空,故骨痿而齿浮,矾性入骨除热,故亦主之。去鼻中息肉者,消毒除热燥湿之

中药学表格_【强烈推荐,看了不后悔】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 麻黄辛、微苦,温。肺 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辛、甘,温 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 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辛,温, 肺脾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1、用于外感风寒证 2、用于脾胃气滞证 3、用于食鱼蟹中毒 生姜辛,微温, 肺脾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多种呕吐证 3、用于风寒咳嗽 香薷辛,微温, 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1、用于阴暑证 2、用于水肿 荆芥辛,微温 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 血 1、用于外感表证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 3、用于疮疡 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 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 痉 1、用于外感表证 2、用于风寒湿痹证 3、用于破伤风 羌活辛苦温,膀胱肾发散风寒,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藁本辛温,膀胱肝祛风散寒,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 白芷辛,温,肺胃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消肿排脓,燥湿止带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 细辛辛温;有小毒,肺 肾心祛风解表,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 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 证3、用于寒饮咳喘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 (肺)祛风解表,宣通鼻窍, 除湿止痛 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 2、用于痹证 *葱白辛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胡荽辛温,肺胃解表透疹,健胃消食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胃寒食滞 *柽柳辛平,肺胃心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1.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风寒湿痹 辛夷辛温;肺胃发散风寒,宣通鼻窍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 鹅不食草辛,温;肺肝祛风散寒,宣通鼻窍, 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 2、用于湿疮肿毒 3、用于寒痰咳喘 证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辛,凉; 肺肝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 疹解毒,疏肝解郁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 2、用于 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 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牛蒡子辛,苦,寒;肺 胃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 咽散结,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 2、用于麻疹初起,透 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 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蝉蜕甘,寒; 肺肝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 风止痉,退翳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 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 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桑叶甘苦,寒; 肺肝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 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 2、用 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 目赤昏花 菊花辛,甘,苦,微 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 抑肝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 3、用于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 蔓荆子辛苦微寒;膀胱发散风热,清利头目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五味子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五味子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收涩药。本类药物大多是酸涩之品,有敛肺、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等作用,适用于体虚正气不固所致的之久咳虚喘、久泻久痢、自汗盗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及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证候。在运用收涩药时,须与补虚药配合。因滑脱证病本是正气虚弱,收涩药只是治病之标,敛其耗散,以防正气衰竭,变生他证。收涩药有敛邪之弊,凡表邪未解,内有湿滞以及郁热未清,均不宜用。 五味子 《本经》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性味归经】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与应用】 1.敛肺滋肾,用于久咳虚喘。本品上敛肺气,下滋肾精,常用于肺虚及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治肺虚久咳,每与罂栗壳同用,即《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如都气丸。合细辛、干姜等品,又可用治痰饮咳喘,如小青龙汤。

2.敛汗生津,用于津伤口渴、阴虚消渴。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多与知母、天花粉、山药等同用,如玉液汤。 3.涩精止泻,用于遗精滑精及久泻。治肾虚遗精,可以本品熬膏服,或与龙骨、金樱子、桑螵蛸等同用。治脾肾阳虚之久泻,常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同用,即四神丸。 4.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可与远志、麦冬、酸枣仁、丹参等配伍,治心肾阴血亏损所致等,如天王补心丹。现代临床用治神经衰弱及精神病有效。 【用法用量】煎服,3~6 g。研末服,每次1~3 g。 【处方用名】北五味、五味子(蒸熟用)。 五味子味酸收敛,性温而不热不燥,临床上常用它敛肺、止汗、涩精、止泻,都是取它收涩的功效,故凡表邪未解而有实热者,不宜应用。至于素有寒饮,而又外感风寒,出现咳嗽喘急、痰多稀薄等症,可用本品与温肺散寒的干姜、细辛等配伍,一收一散,一方面可防肺气耗散太过,一方面又可防止敛肺遏邪的弊害。近年来本品应用范围有所发展,临床上常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对于肝炎恢复期血清转氨霉超过正常数值而久不恢复者,应用本品有降低作用。 【方剂举例】肾泻丸(原名四神丸)《内科摘要》:五味子、补骨脂、肉豆寇、吴茱萸。治脾肾虚寒泄泻。 【文献摘录】《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石榴皮和明矾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石榴皮和明矾 石榴皮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树的果皮。 【性味与归经】酸、涩,温。入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久泻,久痢等症。本品有收敛涩肠作用,适用于久泻、久痢等病症,常与诃子、肉果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虫积腹痛等症。本品能驱虫,用治蛔虫病、绦虫病等,常与摈榔、鹤虱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石榴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石榴根皮:即石榴树根的外皮。性味、功效均同石榴皮,但杀虫力较强,主要用于虫积腹痛。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三钱。有毒性,不可大量应用。 【方剂举例】黄连汤《千金方》:石榴皮、黄连、黄柏、阿胶、甘草、干姜、当归。治赤白久痢。 【文献摘录】《别录》:「止下利、漏精。」 《本草拾遗》:「煎服下蛔虫。」 《本草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明矾 【药用】本品为二方晶系明矾石精制而成的结晶品。

【性味与归经】酸,寒。入脾经。 【功效】止血,止泻,袪痰,外用燥湿止痒。 【临床应用】1.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等症。本品收敛涩肠,能治泻痢日久不止,可单用小量吞服;或配五倍子、诃子等药同用。对便血、崩漏,也可配合收敛止血药同用。 2.用于风痰壅盛,或癫痫等症。明矾有袪痰作用,可与半夏、猪牙皂角、甘草等配伍,用治风痰壅盛,喉中声如牵锯;又可配郁金,治风痰痫病。 3. 皮癣可配石榴皮同用;治聤耳可配黄丹同用。 【处方用名】明矾、白矾(打碎用)。枯矾(主要外用于湿疹等)。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皮湿1号膏《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地榆、煅石膏、枯矾。外治湿疹。 【文献摘录】 《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本草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病、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利、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阴疽、中蛊、蛇虫伤鳖,取其解毒也。」 《本草经疏》:矾石,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解毒除热坠浊。盖寒热泄痢,皆湿热所为,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涩以止脱

归纳最全面最完整中药学表格

中药知识点 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胡黄连、白薇、黄柏、生地、玄参、泽泻、玉竹、女贞子、龟板、牡蛎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牡蛎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通草、王不留行、漏芦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收涩药)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收涩药)模拟试卷3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下列药物中,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的是 A.麻黄根√ B.麻黄 C.五味子 D.五倍子 麻黄根甘平性涩,入肺经而能行肌表、实卫气、固腠理、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五味子收敛固涩作用的是 A.涩精止遗 B.收敛止血√ C.涩肠止泻 D.敛肺止汗 五味子的收敛固涩作用包括: (1)敛肺止咳,用于久咳虚喘; (2)敛肺止汗,用于自汗、盗汗; (3)涩精止遗,用于遗精、滑精; (4)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不止。 3.炒炭后,涩重于酸,收敛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症的药物是 A.五味子 B.罂粟壳 C.五倍子 D.乌梅√ 乌梅酸、涩,平,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此外,乌梅炒炭后,涩重于酸,收敛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症;外敷能消疮毒,可治胬肉外突,头疮等。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4.既能敛肺降火,又能收敛止血,尤宜于咳嗽咯血者的药物是 A.五倍子√ B.五味子 C.乌梅 D.罂粟壳 五倍子酸涩收敛,性寒清降,入肺经,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清肺降火,适用于久咳及肺热咳嗽。因五倍子又能止血,故尤宜于咳嗽咯血者。 5.既能涩肠止泻,又能敛肺止咳,并能止痛的药物是 A.五倍子 B.五味子 C.诃子 D.罂粟壳√ 罂粟壳酸、涩,平,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的功效。 6.既能敛肺下气止咳,又能清肺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的药物是 A.五倍子 B.石榴皮 C.诃子√ D.罂粟壳 诃子酸涩而苦,既收又降,既能敛肺下气止咳,又能清肺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可治肺虚久咳失音以及痰热郁肺久咳失音者。 7.既能涩肠止泻,又能杀虫,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诃子 B.石榴皮√ C.肉豆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题库:收涩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题库:收涩药 一、A1 1、下列关于山茱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归肝、肾、肺、脾经 B、性微温、味酸、涩 C、为固精止遗之要药 D、为平补阴阳之要药 E、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2、下列不属于诃子主治病证的是 A、久痢 B、久咳 C、久泻 D、失音 E、失眠 3、五倍子的全部功效是 A、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B、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C、敛汗固表,缩尿止遗,固崩止带 D、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精止遗 E、敛肺平喘,涩精固肠,敛汗止血

4、具有敛肺止咳,利咽开音的药物是 A、五味子 B、五倍子 C、五加皮 D、椿皮 E、诃子 5、乌梅的功效是 A、敛肺,涩肠,止遗,安蛔 B、敛肺,止带,止遗,安蛔 C、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D、剑肺,涩肠,止带,安蛔 E、敛肺,止带,止血,安蛔 6、能够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药物是 A、乌梅 B、浮小麦 C、麻黄根 D、山茱萸 E、五味子 7、能够敛汗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多梦的药物是 A、朱砂 B、人参 C、远志

E、五味子 8、既能涩肠止泻,收敛止带,止血,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A、石榴皮 B、莲子 C、赤石脂 D、椿皮 E、黄连 9、既能健脾止泻,除湿止带,又能益肾固精的药物是 A、白术 B、五倍子 C、秦皮 D、芡实 E、乌梅 10、莲子与芡实的共同功效是 A、固崩止带 B、养心安神 C、固表止汗 D、敛肺止咳 E、益肾固精 11、下列哪项不是金樱子的功效 A、缩尿

C、敛肺滋肾 D、固精 E、涩肠止泻 12、桑螵蛸与海螵蛸共同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 B、固精止遗 C、益脾止泻 D、敛肺止咳 E、止血止带 13、能够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药物是 A、赤石脂 B、禹余粮 C、罂粟壳 D、山茱萸 E、桑螵蛸 14、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药物是 A、肉豆蔻 B、豆蔻 C、草豆蔻 D、砂仁 E、佩兰

第一章解表药

〃[中药学各论部分] 第一章解表药 概论 1.概念: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味--辛能散 归经--肺(主宣发外合皮毛) 膀胱 (足太阳经循行体表) 质地—轻(升浮发散) 性发散 具发散解表功效,兼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 3.适应证及分类: 外感风寒--辛温解表药:辛温发散风寒发汗力强外感风热--辛凉解表药:辛凉疏散风热长透解表热 4.使用注意 1)注意适应证; 2)注意体质:体虚多汗、热病津亏忌用; 疮痈、淋病、失血慎用;

3)注意季节用药: 4)注意煎服法:入汤剂不可久煎。轻煎,短煎 5)发汗适宜.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麻黄】(草质茎) 生用炙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肺膀胱 性能特点:辛散质轻苦降泄温通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入肺和膀胱经,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 功效及主治: 1.发汗:风寒表实无汗(要药)~桂枝(麻黄汤) 2.平喘:咳喘实证 尤擅长风寒肺气不宣之咳喘~杏仁甘草(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 3.利水:水肿兼有表证者宣肺利尿要药越婢加术汤麻黄入药特点:

1.作用趋向的双向性; 2.用药部位的相反性; 3.配伍应用的广泛性. 用法:解表生用平喘炙用 使用注意:发汗力强汗证及肾虚咳喘忌用 药理: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强心升压及中枢兴奋等。 【桂枝】(嫩枝) 川桂枝嫩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心肺膀胱 性能特点:辛温发散甘温助阳解表入心(走血) 入肺(宣发))入膀胱经(司水液,主肌表) 既走表又走里发汗力虽不如麻黄,但长于助阳,温通经脉。治风寒表实表虚皆宜,治疗阳虚经寒血滞所致诸证可投。 功效: 1.发汗解肌:风寒表虚有汗~白芍(桂枝汤)、 风寒表实无汗~麻黄 2.温通经脉:风寒湿痹~甘草、附子(桂枝附子汤)

中药学(收涩药、平肝熄风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中药学(收涩药、平肝熄风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总分:13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2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 1.石决明、珍珠母功效的共同点是( )(2009年第37题) (分数:2.00) A.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B.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C.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D.息风止痉,解毒散结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中药的相似功用,属于识记型考题。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故选B。 2.下列哪项不是牡蛎的功效( )(2006年第41题) (分数:2.00) A.收敛制酸 B.软坚散结 C.收敛固涩 D.清肝明日√ E.平肝潜阳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牡蛎的功效,属于识记型考题。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故选D。 3.下列哪项不是代赭石的功效( )(2000年第30题) (分数:2.00) A.平肝潜阳 B.凉血止血 C.降逆止呕 D.降气平喘 E.重镇安神√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代赭石的功效,属于识记型考题。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故选E。 4.下列贝类药物,哪味药不具有制酸止痛的作用( )(1996年第34题) (分数:2.00) A.瓦楞子 B.海蛤壳 C.石决明√ D.牡蛎 E.乌贼骨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中药相似功用的鉴别,属于识记型考题。瓦楞子: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乌贼骨: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故选C。 5.按照归经理沦,下列哪味药不归心经( )(2005年第33题) (分数:2.00) A.栀子 B.藿香√ C.牛黄 D.龙眼肉 E.丹参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二考点试题收涩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二考点试题:收涩药 一、最佳选择题 1、用治肺虚久咳,以下哪种药物为宜 A、石榴皮 B、赤石脂 C、罂粟壳 D、椿根皮 E、芡实 2、常用于脾虚久泻、心肾不交的虚烦、惊悸失眠的药物是 A、肉豆蔻 B、半夏 C、莲子肉 D、干姜 E、砂仁 3、乌梅的主治病证是 A、外感咳嗽 B、湿热泻痢 C、瘀阻出血 D、蛔厥腹痛 E、积滞腹痛 4、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作用的药物是

A、五味子 B、乌梅 C、椿皮 D、石榴皮 E、罂粟壳 5、石榴皮的功效是 A、敛肺,涩肠,止痛 B、涩肠止泻,止血,杀虫 C、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D、止汗退热,益胃生津 E、补益肝肾,收敛固脱 6、糯稻根的功效是 A、敛肺,涩肠,止痛 B、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C、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D、止汗退热,益胃生津 E、益气,除热止汗 7、具有收敛止汗功效的是 A、麻黄根 B、罂粟壳 C、金樱子 D、覆盆子

8、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功效的是 A、海螵蛸 B、山茱萸 C、诃子 D、肉豆蔻 E、芡实 9、罂粟壳煎汤内服的用量是 A、10~15g B、15~20g C、0.1~O.5g D、3~6g E、6~12g 10、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是 A、五倍子 B、石榴皮 C、桑螵蛸 D、海螵蛸 E、诃子 11、内服涩肠止泻,外用收湿敛疮的是 A、赤石脂 B、石榴皮

D、金樱子 E、肉豆蔻 12、治滑脱不禁之证时,收涩药常配伍 A、补虚药 B、理气药 C、清热药 D、活血祛瘀药 E、利水渗湿药 13、覆盆子除益肾固精外,还能 A、止血 B、止泻 C、清热燥湿 D、止痛 E、明目 14、能治气虚自汗,骨蒸劳热的是 A、金樱子 B、乌梅 C、麻黄根 D、浮小麦 E、赤石脂 15、能治肺虚久嗽,久咳失音的是

中药学—收涩药

中药学——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 细目一概述 性能特点:味多酸涩。 适应范围: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 分类 1.固表止汗药 2.敛肺涩肠药 3.固精缩尿止带药 细目二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须 麻黄根:固表止汗。 浮小麦: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糯稻根须: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细目三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 五味子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 1.久咳虚喘。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2.自汗,盗汗。

3.遗精、滑精。 4.久泻不止。 5.津伤口渴,消渴。 6.心悸,失眠,多梦。 五倍子 功效: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应用: 1.咳嗽,咯血。 2.自汗,盗汗。 3.久泻,久痢。 4.遗精、滑精。 5.崩漏,便血痔血。 6.湿疮、肿毒。 乌梅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消疮毒,炒炭固冲止漏。应用: 1.肺虚久咳。 2.久泻,久痢。 3.蛔厥腹痛,呕吐。为安蛔之良药。 4.虚热消渴。 5.胬肉外突,头疮。外用。 6.崩漏不止,便血。 罂粟壳: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海螵蛸 金樱子、莲子、芡实、椿皮 山茱萸 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应用: 1.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 2.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3.崩漏,月经过多。 4.大汗不止,体虚欲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5.消渴证。 覆盆子 功效: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 应用: 1.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2.肝肾不足,目暗不明。 桑螵蛸 功效: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应用:

中药学-第1章-辛温、辛凉解表药

第一部分:第1章:解表药 一、最佳选择题 1、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宜选用 A、薄荷 B、升麻 C、葛根 D、藁本 E、柴胡【答案】 2、炒炭止血的药是 A、荆芥 B、白芷 C、羌活 D、桂枝 E、防风【答案】 3、尤宜于风寒感冒兼气滞胀满者的药是 A、细辛 B、紫苏 C、防风 D、桂枝 E、生姜【答案】 4、紫苏不包括的功效是 A、祛风止痉 B、安胎 C、发表散寒 D、解鱼蟹毒 E、行气宽中 【答案】 5、麻黄配石膏共同体现的功效是 A、调和营卫 B、清肺平喘 C、发汗解表 D、清热泻火 E、利水消肿 【答案】 6、麻黄除发汗外,还能 A、止痉 B、平喘 C、止呕 D、解毒 E、行气 【答案】

7、堪称为发表散风通用的药是 A、生姜 B、香薷 C、紫苏 D、荆芥 E、桂枝 【答案】 8、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宜选 A、辛夷 B、白芷 C、羌活 D、葛根 E、藁本【答案】 9、具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作用的药是 A、荆芥 B、桂枝 C、防风 D、白芷 E、生姜【答案】 10、关于紫苏的描述,下列哪是错误的 A、辛温发散归肺脾经 B、既散肺经风寒,又理脾胃气滞 C、用量5~10g久煎 D、叶长于发表,梗长于理气 E、辛温耗气,气虚表虚者慎用 【答案】 二、配伍选择题 A.紫苏 B.生姜 C.荆芥 D.防风 E.白芷 1、治脾胃气滞及气滞胎动证宜选 2 、治阳明头痛,鼻渊头痛宜选 3 、治风寒咳嗽,胃寒呕吐宜选 4 、治破伤风,小儿惊风宜选 【答案】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患者,男,45岁。皮肤成片风团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被诊断为是风疹。临床选用浮萍加以治疗。 1、浮萍的善于治疗的病证是 A、风水水肿与风疹瘙痒 B、血热下血与风疹瘙痒 C、风热目赤与风疹瘙痒 D、肝郁气滞与风疹瘙痒 E、风热头痛与风疹瘙痒 【答案】 2、浮萍可用于 A、风寒表证 B、风热表证 C、风寒实证 D、风热实证 E、表虚证 【答案】 患者,女,26岁。夏天乘凉由于过量饮用冷饮导致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临床选用香薷进行治疗。 3 、香薷的功效不包括 A、解表 B、和中 C、通鼻窍 D、化湿 E、利水消肿 【答案】 4 、香薷的使用注意是 A、血虚头痛者忌服 B、热证者忌服 C、阴虚火旺者忌服 D、表虚有汗者忌服 E、阴虚血热者忌服 【答案】 四、多项选择题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赤石脂和莲子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赤石脂和莲子 赤石脂 《本经》 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Al4(Si4O10)(OH)8·4H2O。研末水飞或火煅水飞用。 【性味归经】甘、涩,温。归大肠、胃经。 【功效与应用】 1.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本品甘温而涩,善固下焦滑脱,常用于虚寒性久泻久痢。合禹余粮,即赤石脂禹余粮汤,可治泻痢日久,滑泄不禁。 2.止血止带,用于崩漏带下、便血。治崩漏、便血,常与禹余粮、乌贼骨等同用。治赤白带下,日久不愈,常与白芍、干姜等同用。 3.敛疮生肌,用于疮疡久溃不敛。本品外用,能收湿敛疮生肌。如八宝丹,即以本品与龙骨、血竭、乳香等同用,研细末,掺于疮口,治疮疡久溃不敛。亦可用治湿疮流水、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0~20 g。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赤石脂。 【方剂举例】 桃花汤《伤寒论》:赤石脂、干姜、粳米。治伤寒下利便脓血不止。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此利在下焦:赤石脂一斤(碎),太乙禹余粮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治血痔下血至多:赤石脂、白矾(烧令汁尽)、龙骨各一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一百枚。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枣汤下二十丸,日再,以差为度。(《圣济总录》赤石脂丸) 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赤石脂一两,蜀椒一两。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干姜一两。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悟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金匮要略》赤石脂丸) 【文献摘录】 《本经》:「主泄痢,肠澼脓血,下血赤白。」 《本草纲目》:「补心血....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使用注意】湿热积滞忌服。孕妇慎用。畏官桂。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含水硅酸铝,有吸附作用,能吸附消化道内的有毒物质、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并保护消化道粘膜,制止胃肠道出血。 莲子 《本经》 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Gaertn.的干燥成熟种子。去心打碎用,或研粉服。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乌梅和椿皮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乌梅和椿皮 乌梅 《本经》 为蔷微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 Sieb.etZucc. 的干燥近成 熟果实。采收烘干后闷至色黑,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1.敛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无痰之证。如合罂粟壳等分为末,蜜汤调下,治久咳不己。 2.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常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证治准绳》固肠丸。亦可单用乌梅肉水煎服,治久痢不止。 3.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单用即效,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配伍,如玉泉丸。 4.安蛔止痛,用于蛔厥腹痛。本品味酸,是重要安蛔药。常与 细辛、川椒、附子、黄连等同用,治蛔厥腹痛呕吐,如乌梅丸。 此外,本品炒炭,有止血之功,可用治便下脓血及妇人血崩。外用又能消疮毒、平胬肉。本品外用,又可用于牙关紧闭,以乌梅肉擦之;用于外疡弩肉,以乌梅炭研末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3~10 g ;大剂量可用至30 g。外用适量。 止血止泻宜炒炭用。 【处方用名】乌梅、大乌梅(带核用)。乌梅肉(去核用,用量

宜小)。 【方剂举例】 乌梅丸《伤寒论》:乌梅、黄连、黄柏、干姜、附子、蜀椒、桂枝、细辛、人参、当归。治蛔厥腹痛。 理中安蛔汤(《万病回春》),温中安蛔,治中阳不振,脾胃虚寒,便溏尿清,腹痛肠鸣,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虚缓,蛔虫从口中吐出,或由大便排出。 【文献摘录】 《本经》:「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大明本草》:「和建茶、干姜为丸服,止休息痢。」 《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蛔厥吐利。」 《本经逢原》:「乌梅酸收,益津开胃,能敛肺涩肠,止呕敛汗, 定喘安蛔。」 《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 邪客于胸中,贝y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 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 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使用注意】表邪未解或有实热积滞者不宜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