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论现代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论现代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论现代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异常严峻,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加之新技术、新工种和新兴行业大量涌现,对各类岗位的要求也越发复杂。这使得高校人才培养也发生了战略性转变,各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学科教育的综合性明显增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时代发展进程,全社会呼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标签:高校复合人才培养

1 复合型人才内涵

顾名思义,“复合”指的是不同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合成。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一般是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一是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以及多种专业的复合;二是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复合。正如专家指出的,由通才转向专才,再由专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化,并不是一种回归,而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具有更广泛、更丰富的内涵。

2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

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普通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明显不同。它是指本科生研修第二学位或跨学科辅修其他专业,综合整合第二或第三个学科的基本技能知识,发展成为综合多个专业或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以总结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几种形式:

2.1 双学位制:就读于本科专业学科的同时,也进行第二专业学科的学习,在学位评定时取得两个专业的本科学士学位。

2.2 第二学位制:学生取得本科学位后,继续进行跨专业学科的学习,并取得跨专业学科的本科学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适应部分特殊工种的岗位需要。

2.3 联通培养制:该形式主要是专、本联通,也就是本科生结束本专业三年制学科的学习后,继续进行1—2年的跨专业学科的学习,毕业后同时取得本专业专科文凭与后专业本科文凭及学位。

2.4 主辅修制:学高校生基于高校的学分要求,在本专业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跨专业辅修其他课程,学分总数达到要求后取得高校颁发的辅修证书。该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前高校的教育形式,并且已在众多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广泛应用。

如何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

如何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 【摘要】基本功训练是“三基”工作的内容之一,在基层队伍建设中,有效提升了岗位职工操作技能,提高了职工创新创效、小改小革能力,为适应新技术、新工艺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储备人才,顺应油田后期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采油厂供电队肩负着采油厂高压生产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电网维护的任务,在此,持有多种岗位资格证的操作员工显得游刃有余,他们不仅缓解了人员短缺的问题,还有效地缓解了供需矛盾,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稳定性,为油田后期开发起了积极的辅助作用,为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生产保障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笔者作为采油厂的一名员工,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思想;舆论;素质 一、重舆论“引导”,是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基础。时下,在个别单位,特别是操作岗位员工,不思进取的思想十分严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十分突出,不求精益求精,但求无过,不求技术上的小改小革,创新发展,但求继承老的传统习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忘记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时代成长理念,继承和发扬没有很好的得到传承发展。正确的舆论“引导”氛围显得十分必要。舆论“引导”就是让员工在学习上、工作上创造不断进步的思想境界,让全员得知:任何事物都没有十全十美、无瑕疵的创新理念,在思想上敢于进取,在行动敢于创新,以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树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学风和刻苦钻研的毅力;二是教育全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追求新技术渴望感。在油田开发的后期,为挖潜增效,技术在不断进步,设备在不断更新,新工艺、新技术不断的运用,迫使岗位员工去掌握新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技能,不然就失去的科技进步在油田开发上的成果运用。至此,基层单位要常常教育职工在岗位能力上要有“坐不住、停不下”的紧迫感,在新工艺、新技术上的掌握上,要有“不落伍、赶超前”的渴望感,时刻追随新技术、新工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不折不扣地为服务油田大开发、大发展;三是教育岗位员工人人都是师傅的成就感。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油田发展的今天,留下了成千上万老石油人的足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得以传承,某方面的革新、优化也在现阶段广泛运用,成为油田开发的先导。人都会老的,你给新人留下了什么?你在新人的记忆是什么?你给新人传授了什么?作为当代石油人,我们要有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敢为人先的精神,学无止境的愿望,掌握更多的知识、技术,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先头兵,为油田发展尽职尽责,成为油田传帮带的佼佼者,已成为新一代石油人的师傅而自豪。 二、重“激励”,是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对基层岗位员工来说都起着正面的作用,为较好胜任本职工作,服务油田发展凸显成效。在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过程中,我们大多都运用了正面激励的方式加以引导与实施。发现人才。当前,在油田实施的一年两季的技能鉴定工作与岗位薪金递增的有机结合,油田实施的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一年一度的集团公司、局、厂工人技术比武工作的开展,都为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人才队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抓好日常岗位技能操作、影响施工进度、妨碍安全生产的技术小改小革不断递增,我们都为员工积极申报,加以奖励,记录档案,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和创新能力,在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中成长;营造环境。在供电队主要工种有配电线路工、

浅谈如何以复合型人才培养带动基层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以复合型人才培养带动基层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十一五”时期全系统基层建设和人才工作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章立制,以整合基层执法资源,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基层监管方式改革创新,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以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因此,大力加强基层建设和人才工作,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中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如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调动工商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工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是新时期工商事业想要科学良好发展所必需要正视的问题。在此,本文结合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现状和工作实际,对新时期如何培养人才、建设队伍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中,基层工商局起着承上启下、桥梁、纽带的作用,系统内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基层局部署、下达、执行,并指导工商所工作。而工商所又是基层工商局的窗口,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形象。因此,基层工商所的规范化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而加强基层建设,人才工作又是重中之重,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等环节,优化人才队伍资源配置,加快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要把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执法人才摆上重要位置;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补充紧缺专业人才;坚持培训工作,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努力造就能够执行方针政策、掌握执法办案技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层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在落实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中的职能作用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那么,我们这支工商队伍的现状如何呢? 二、目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学历层次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由于以前公务员“进口关”不严,进人标准不一,很大一部分人员是当年因体制转变整体划转,或从以工代干的市场管理员转为聘用干部人员。而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在职人员是通过函授或电大等

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第24卷第1期VOL.24 NO.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13年1月 Jan. 2013 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仲伟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对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提出了要探索建立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培养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提出了“三个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五个国际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新模式;通过遴选优秀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实践;拓宽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渠道。 关键字: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3)06-0098-04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需要更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对现代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一直致力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招生规模扩大后,学校在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必须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学校提出了要探索建立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培养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效果,形成了广外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 一、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 拔尖创新人才是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经验。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应该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既可是学术型人才,也可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既需要培养理工科类的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广外从2002年开始通过试办全英教学班对培养国际化人才进行了前期探索。2006年,根据多年形成的国际化办学优势,学校在系统总结全英/双语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全英班与普通班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对照比较,提出了通过加强全英/双语教学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设想。围绕这个目标,在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中进行了持续的探索,进一步明确了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定位,并对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达成了共识。 1.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 在夯实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五种能力”的同时,突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卓越的专业技能、深厚的公民素养,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2.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全英/双语教学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全球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全英/双语教学,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国际化的课程和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前沿性、国际性的学科专业知识,在不降低学科教学要求的同时促进学生外语水平提高和学习能力发展,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实施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的 收稿日期:2012-12-17 作者简介:仲伟合,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翻译学。 98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内容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势必要求各级教育机构、高等院校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高层的新型人才。本文在深入分析复合型人才内涵的基础上,着重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组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多元文化的学习模式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构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文化交融;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文化学习模式 作者:洪炎生王春雷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是人类进化史上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现代文明的繁荣是世界各民族文明长期交流、碰撞的结果,尤其在当代随着全球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地域界限已逐渐被打破,各个国家、民族间的交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随之而来的各个国家、民族、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融合明显增强,各个国家、民族、地区间的人才流动随之频繁起来。由于各种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势必要求各级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培养出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高层次的人才大军,因此能否满足文化交融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存与亡,将直接体现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综合能力,将直接体现我国高等院校改革的成败,也将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我国的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乃至影响到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伟大而又神圣的事业。 一、复合型人才内涵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交流,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语言和文化交流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即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将会满足现实社会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的要求。 1、基础扎实 在知识不断更新老化、增多的经济时代,知识的内容和质量从人的不同需求上来说是因人而异、各有侧重的,但其中的基础知识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对每个人来说是必要的。只有当高校学生掌握消化并吸收基础性课程或课程的基础理论时,才能使高校学生有能力在知识激增的信息社会中适应知识更新和淘汰的挑战。因此,高校学生必须在基础的"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使高校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综合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

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土木0904 张一洲 30902471 医药,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正在成长为我国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平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预计到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600亿美元,而且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市场。世界著名的制药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并增大在中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试图抢摊中国市场。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制药企业不仅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低,经济效益不佳等,还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一批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纵观中国的医药市场,目前的销售队伍主要由以下三种类型的人员组成:经验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主要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开展营销活动,既没有深厚的药学理论,也没有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营销手段比较低下,难以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医药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多数是医学或者药学出身,具有深厚的医学或药学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但缺乏相应的营销知识,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分析、预测及操纵能力;营销型:这种类型的人员具有扎实的营销基础知识,在营销活动中通常表现得游刃有余,但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不具备行业营销的优势。医药营销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一方面导致企业难以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企业品牌的培养与维护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加强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社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结构,并据此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1. 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需求结构 目前,在全国约75所高等医药院校中,开办医药营销专业的有31所,其中培养本科生的院校27所,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培养专科生的院校有4所,如大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桂林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等,既培养本科生又培养专科生的院校有7所,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

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创新型外语人才在长株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在就业市场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本地企业无法招募到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应:明确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定位;指导高校开设符合人才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类外语课程;拓宽产学研渠道,培养能面向市场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规范教学管理模式,拓宽“双师型”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引入渠道。 标签:长株潭地区;外语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型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国内诸多学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政学、管理学等不同视角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询可知,近十年来,以“创新型人才”为主题词的学位论文143篇,以“创新型人才”为关键词的期刊论文则达到了3 546篇。尽管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将创新型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研究则较为少见。事实上,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经济社会需求是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基本取向,人力资源开发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强调应以发展的眼光,结合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培养创新人才,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盖哈德·卡斯帕尔教授指出,“研究密集型”大学要为本国经济增长输送高素质人才;在美国,大学的专业设置、研究方向等均与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协调。日本建立了“产学官”结合机制,通过政府部门协调,促使学校与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等等。 当前,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7的面积、1/3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70%以上的创业创新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被称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近5年,长株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带动全省年均增速达到33.6%,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底,长株潭地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第五个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地区拥有湖南省1/3的人才总量以及全省最优的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创新型外语人才在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株潭地区教育事业较发达,但因为地处内陆,导致“经院式”外语人才富余,而“应用型”和“职业型”外语人才不足。例如,教育和卫生系统沉淀了大量外语人才,分别占外语人才总数的56.3%和12.7%,而对外语人才需求较大的国际贸易、电子信息、物流管理、旅游开发管理等领域仅占 3.1%,尤以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人才最为缺乏。由此可见,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在就业市场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本地企业无法招募到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弥补这两者之间的空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思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首先,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是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要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通过完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等制度,增强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此,要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形成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优异生”和“后进生”两类学生。对优异学生,要改进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对学业困难学生,则要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专业:xxxxxxxxxxx 学号:xxxxxx 姓名:xxx

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大学承担着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两重任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从我国目前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分析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指出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积极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创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各种环境,更好地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宽松的发展条件,使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发挥作用。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育;缺陷 Abstract:The university undertakes the dual task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from China's nee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current view, analy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Univers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role, and active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to provide better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os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an play a better role for national construction. Keywwords:innovative talents;training mode;college education;defect

关于对复合型人才

关于对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认识和理解 班级:文学院编辑1102班 姓名:林晓仪 学号:201012121220 指导老师:李天民 【内容摘要】从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代从事编辑出版学相关工作所需人才的要求;初步了解什么是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探讨培养这类人才的社会、个人因素等以加深我们对本专业的了解,明确努力奋斗目标。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一.引言 罗紫初主编的《出版学基础》[1]中说到人才是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出版资源要靠人去开发,出版物的生产和流通活动要靠人去组织,出版发行的方针政策要靠人去贯彻,读者消费需求的满足要通过人去实现,各种现代化的出版发行技术与设备要靠人去操作掌握。出版人才培养对整个编辑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今在出版人才市场提倡最多最新的是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掌握这些方面的要求对这方面发展的学生十分重要。 二.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的现状简要分析 为适应当今新环境的要求,我国出版业发生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大众在知识需求上得到增长,为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知识创新的发展,又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条件;而先进科技的发展更为出版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优越的技术条件。 另外,市场经济的促使我国出版业彻底转换经营机制,使得我国出版业机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加快了我国出版业的产业化发展步伐。 加之,中国加入WTO后促使出版人思想观念,包括在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人才观等上都发生很大变化;国外书业资本将会大举进入我国出版市场,促使我国出版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将促进我国出版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发展;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发展。 综上,我国的出版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如下特征: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和出版技术手段电子化。 相对应这些现象,在人才需求方面必定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一个大的方面来看,出版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的素质:政治素质(包括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端正的思想观念,合格的品格情操等),业务素质(要求具有现代经营意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知识结构(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出版业务知识及相关的专门学科知识)及职业道德。 针对上述现状,社会上对出版人员概括提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双赢

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双赢 曾几何时,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还是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可随着行业的进一步细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关注复合型人才。毕竟相对于占需求量较少的“专才”,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复合型人才的涵义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这个涵义相对比较模糊,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地理解,复合型人才应当构建的基础是在专业性上。 复合型人才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而且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能出类拔萃的人,即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其特点是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 二、复合型人才的现状 市场上缺乏复合型,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让他们按专业方向“对口就业”就成为高教运作的基本模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当今的时代,任何高科学技术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所以目前高校培养的“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各类岗位激烈的竞争中,用人单位普遍对复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趋之若鹜,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有八成以上的招聘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一定工作经验和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招聘企业的首选。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昨天发布的全日制职位工资指导价位表明,去年复合型人才工资增幅达30%。 随着IT技术完全融入各行各业之中,复合型人才对于IT行业来说更为抢手,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尤其是奇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软件企业急切需要的就是掌握软件营销和项目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一些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很多用人单位看中求职者的综合能力,把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他们愿意聘用那些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坦白地说,现在单一技能的大学生很多,但缺的就是复合型人才。 三、复合型人才的优势 企业为什么对复合型人才情有独钟呢?因为复合型人才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无法衡量的。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一些新兴职业也要求将不同的学科鞣合在一起。培养、使用复合型人才可以大大节约企业人力成本,更适合具体工作岗位要求,这样既可以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又能充分发挥人才的实力,为企业发展储备优秀的人力资源。 当前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段远源张文雪 发布时间:2009-02-11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集中反映。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无须讳言,长期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旧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注重演绎,忽视归纳;二是在当今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专业对口教育根深蒂固;三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四是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素的缺失。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清华大学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春燕 Practice and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hina 摘要: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外语教育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改革,但我们对复合型人才的理论总结和提升远远滞后于实践。本文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我国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存的现状,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外语人才;精英型外语人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durable innova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abstraction lags far behind the practi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history and practice of the exploration, points out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cultivation models in China, and analyses three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Keyword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elite talent; model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一、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历史 1.1 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创立与发展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使然。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偏重专业的学术性和英语语言文学的学科知识,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于是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出现了经贸英语课程。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课程被称为“外贸英语”,并一直沿用到80年代。 英语人才需求变化促发了我国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尝试始于部分外语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从1983年起陆续开设了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对外汉语、教育技术、会计学、金融学、法学、广告学等9个复合型专业。与此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英语系在本科阶段开设了英美文学、语言学、国际新闻、外事翻译、国际文化交流、英法双语等专业方向。西安外国语学院从1992年起在英语专业设立了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涉外文秘、国际贸易专业方向班等。90年代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最高的时期,也是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阶段,各种意见在学术刊物上纷纷发表。综合型大学和理工科大学也都摸索出一套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秦秀白、吴

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word版本

常温液奶事业本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签发人: 审核人: 起草人:高峰 起草时间:2008年4月13日

目录 一、背景 二、人员的选拔阶段 三、人员提升阶段 四、实践考核阶段 五、管理办法

第一部分:背景 中国企业正进入新的战略转型和系统变革时期,产业信息飞速发展的不断升级的特殊阶段,企业从粗放式资源投入、人海战术到集约化、精细化、精益化管理方向发展,同时也从单一追求成长规模转向规模与效益并重,公司在发展到稳定增长阶段之后,对公司发展战略与运作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明晰后,发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的已经远远高于员工的能力,目前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冗员与人才短缺并存。在新形式的激烈人力资源竞争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企业前进的核心能动因素。为此,在本部总经理的倡导下,产生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即将现有管理人员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改变目前中高级管理人员短缺人才外聘的培养方式,本次通过内部选拔培养体系提升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内部管理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为突破公司管理人才培养的瓶颈,同时也丰富和拓展生产或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应首先考虑从后台的生产、物流、供应等系统的技术和营销人员中挑选出适合的管理人才,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进行职位的轮换和技能的培养,以更好的贯彻公司经营战略和储备优秀的管理人才。

第二部分生产、物流人员转型的培养 一、人员的选拔阶段: 一)营销管理人员具备的条件 1、大学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 2、在蒙牛集团工作三年以上; 3、高度认同蒙牛企业文化; 4、上一年度工作绩效优秀,在本单位同业务系统排名前三; 5、品德高尚,从业经历中无不良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贪污受贿、刑事犯罪、经济犯罪等; 6、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管理经历,专业知识技能突出,高层领导评价较高。 二)营销管理人员具备的胜任特征素质能力 1、说服/影响力 2、成就动机市场开拓能力 3、综合分析能力 4、关系建立能力组织意识 5、培养人才责任心 6、客户服务意识专业知识 7、诚实正直8、组织意识 9、信息收集10、市场开拓能力 11、成就动机12、人际洞察力 13、监控指导14、坚韧性和主动性 三)评审小组的构成 本部的评审小组应包括但不限于本单位的第一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的副总、人力资源部部长、咨询公司的人力专家。 1、人员的筛选

京津秦协同发展下我市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1900字

京津秦协同发展下我市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1900字 摘要:京津秦协同发展为秦皇岛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具有外语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髙素质复合型人才。本文结合这一大背景,对秦皇岛市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目标和策略进行了研究。 毕业 关键词:京津秦协同发展;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一、我市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京津秦协同发展为秦皇岛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那么驻秦髙校的外语人才培养能否满足协同发展下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呢?笔者之前对部分驻秦髙校外语专业进行走访和调研,发现我市外语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相对陈旧。目前,驻秦髙校外语教学所制左的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相脱巧,忽略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创新型外 语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二)课程体系缺乏弹性。各髙校制立的外语课程体系与时代相脱右,教学模式陈旧。多数院校外语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使得我市的大专院校很难培养出适应京津秦协同发展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三)教学方法比较死板。通过走访调研,笔者发现驻秦高校外语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既不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也使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这一死板 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用和创新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 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及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京津秦协同发展现状 近年来,秦皇岛市实施对接京津的“八个盯紧”策略,主动承接首都行政功能、公共服务资源、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而的转移,重点发展高端旅游、休闲养老、康体健身等产业,打造首都行政医疗文化教冇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区,国家髙新技术产业及成果转化基地,京津冀滨海高端商务区。 三、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市髙校外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未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的创新能力欠缺。为了适应京津秦协同发展和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外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作为新时期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 秦皇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节点城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苴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所以驻秦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各高校专业特色,把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开设经贸、旅游、现代服务、文秘、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专业英语,培养具有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英美文化常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实用英语写作能力、实用口译笔译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力的人才。 四、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优化教材建设。为了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各髙校应该对现行外语专业教材进行优化,使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语言具有时代特色,便于与专业衔接,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教材最好可使学生利用不同终端可以自主浏览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马树杉 近年来,随着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常州工学院自创办以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地方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使我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几年接近100%,受到社会欢迎 一、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担负着为地方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地方高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转变办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以学科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 首先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对地方高校如何定位?传统的思维方式习惯于从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等角度提出。因此,通常有人把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说成是为了避免与国内重点老高校的竞争而走差别化竞争道路的结果。我认为这种认识有很大的偏颇。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许多重点老高校没有经历的或是正想发展的一类教育。与传统的本科高等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没有层次上的高低之分。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在做前人未做好的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有了这样的认识,底气足,方向明,才能真正地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做较大的改革和创新,走出新路。 其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近年来,尽管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工程,重学术、轻技术,重研究、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够明确,突出应用的特色不足,按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占的比重过大.与经济、产业的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工程训练太少,不能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毕业学生的适应性和就业的灵活性较差。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从全面的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特别要具体分析大学生进校以后是如何接受教育、受到影响、成长成才的。事实上,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大学生实际接受的培养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我们主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很少认真地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学生从选校到毕业的培养过程。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事实上,很少有人针对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个年级的学生来整体设计,协调培养过程.关注培养结果,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培养方案。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有很多子体系,但缺少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整合的、优化的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多样化的质量标准。新的质量观要涉及到如何看待、评价学生的问题,涉及到教师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问题,涉及到教师与学校、系的关系,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对上述有关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调研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把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工作、图书资料和信息提供工作、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服务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招生和就业指导工作、共青团工作、两课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教育工作、教师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工作等等都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了学校人才培养委员会。由人才培养委员会组织专家教授、管理人员共同来设计、统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协调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 学校还打破了专业教研室不管学生的传统习惯,加强了专业教研室建设.明确专业教研室必须对本专业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二级学院(系)要对所属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学校对全体学生负责,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三级负责的人才培养责任制。学校还建立了由专业教研室向本专业学生班级派出导师,对学生的生涯设计、成才规划、选课、生活进行引导和指导的班级导师制。班级导师制改变了过去专业教师不关心学生全面成长的观念,改变了对学生的培养以管为主的做法,注重以引导、启发和以身作则,以榜样和权威的力量去带动和说服、激励和帮助学生的做法o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为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当具备宽厚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