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在太行山上的人民币

诞生在太行山上的人民币
诞生在太行山上的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从194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岁月,人民币也从战火纷飞中诞生的第一套飞速发展到如今的第五套,为支持解放战争、新中国经济建设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一枚被收藏界列为珍品的“打麦场”主题贰拾元人民币,解放战争时期,就诞生在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冀南银行。“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收藏鉴赏”系列之六、之七,将带您回溯这枚珍贵人民币藏品背后的历史……

诞生在太行山上的人民币

试机人民币的发现

2008年9月间,长治古玩市场先后发现三张大小不等、四周残损的印有“中国人民银行”“贰拾圆”“1949”等字样的整版试机钞票,请上党钱币研究会专家进行鉴定后认为,该批钞票是解放战争时期印钞厂印刷钞票报废的尚未裁割的试机钞票,是在已经印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基础上用其背面重新试机的。此版人民币贰拾圆票正是1949年正式发行流通于各解放区市场的“打麦场”第一套人民币。

据党史资料记载,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在已经是解放区的晋东南根据地冀南银行印好一部分后,并没有来得及发行,即接到停印的命令。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也于这年12月1日在冀南银行改组先期设立的华北银行基础上成立。新版第一套人民币直接投入到了全国已连成一大片的解放区流通市场。这种情况下,后方太行山里黎城冀南银行印钞厂在印钞纸严重紧缺的条件下,只好用停印的“军用流通券”试机了。

该整版人民币试机钞票发现地在黎城西村、后背底和茅岭底,而且,钞票主题图也是直接借用冀南银行印制的一枚“1948年版”的“军民收获”冀钞上的图案。冀南银行早在抗战初期的1939年10月即在晋东南根据地黎城印刷抗币冀南票,1948年过渡改称中国人民银行二局一、二、三厂,1949年底才陆续撤出根据地的长治黎城。据当时任三厂秘书、负责全面工作的高文明在《第三印钞厂成立前后》中讲:“冀南银行第三厂是1947年7月成立的,地址在东西辽城和茅岭底。试机时,先试印一些烟盒皮。正在试印期间,上级领导决定,为支持刘邓大军南下,将永兴印刷公司划归冀南银行领导,以便更快地印刷大军南下用的钞票。”从此段回忆资料中,同样证明了冀南银行1947年7月以后在太行山老解放区印刷“军用流通券”和印制人民币的事实。

印钞厂旧址的考察

汽车从长治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98公里,一路颠簸,近两小时后,我们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冀南银行总行、财经学校等我党许多重要机构所在地的黎城县小寨村。村前十多公里的山峦沟壑里是八路军的军械生产要地“黄崖洞”兵工厂。

步入小寨,在村中大庙北,我们来到了“冀南银行”旧址展览馆。通过对展览室内容的了解和村里老乡的走访发现,冀南银行总行最初并不在此,是从与小寨仅有三五里之遥的西村、东坡、庄上的大山里迁来的,印钞厂却一直在西村后山原址未动。当时冀南银行印钞技师张裕民的回忆资料中说:“1939年夏天,梁绍彭任发行处主任。秋天,在(黎城)东坡成立了印刷三所,郭惠亭、刘宪章、孙书田三人负责。”

西村是黎城县北面的最后一个自然村,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村里58岁的蔚张有为我们作向导。“这是当年八路军战士守在印钞厂山口的岗哨,天然的三个洞穴,可避风挡雨。一有敌情可立马进山报信。”走在前头的老蔚介绍说。

山路突然变陡,此时的脚下根本就没有“路”,脸贴石壁,头顶荆棘,山路难行。再向西进,南北两座高耸的山峰中间,有了房屋的影子,“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八路军冀南银行西村印钞厂。”老蔚用手一指。坐北向南的一排排残墙断垣二十余间,紧贴山壁,顺势而建,数十年的风雨剥蚀印钞厂厂房早已没有了屋顶。屋角草根间有几只油墨残留物,一口能供数百人饮水的大山井至今仍能饮用。向北约200米又有一院老石屋,听老一辈传说也是“印票子”的地方。西村后山里的此处印钞厂是冀南银行印钞一厂,也称一所。我们在《山沟里的印钞厂》中见到了当时在厂部总务科和会计科任出纳的乔容章的回忆文字:“1945年,日本投降,整风结束,我被分配到冀南银行第一印钞厂,直到1949年底解散时为止。这个厂当时大约有1200名职工,设在黎城和左权交界地区。下设一、二、三、四印钞所和鉴定科。”

论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史

论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史 廖小玲 1290810304 会计12丙 这几个星期听了老师对金融思想史的讲解后我感触颇深,原来金融不仅仅存在于发达的现在,在很早的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这里就对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史来谈谈我的看法。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货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等数次转变。货币的“祖先”脱胎于一般的商品。某些一般的商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能,适合用做交易媒介,于是就摇身一变成了商品家族的新贵——货币。比如贝壳,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它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钱”。除了贝壳,还有龟壳、布帛、可可豆、鲸鱼牙,甚至玉米等,都曾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时代充当过货币。后来,取代实物货币的是金属,比如金、银、铜、铁等,它们都曾长时间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金属货币之后诞生了纸币,也就是所谓的信用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贝壳自装饰品发展为货币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货币从使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货币文明史。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中国最古老的金属货币是铜铸币。一是“布”,是铲形农具的缩影。二是“刀”,是刀的缩影。三是铜贝,是在南方楚国流通,通常称之为“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性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渊决心改革币纸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

花城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在太行山上教案

《在太行山上》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作品了解历史,懂得先烈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2、欣赏作品,能够说出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随着不同情绪的音乐开展创造性的表演活动,体验歌声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斗志和豪情。 教学重点: 1、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太行山上》。 2、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教学难点: 1、歌曲的几处大跳的气息支持、喉咙打开、声音连贯、乐句完整。 2、附点节奏、最后的高音及优美地声音歌唱。 3、发表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并有所感动与感悟。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分析法、范唱法。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

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三、新课教学: 1、歌曲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歌曲以饱满的情绪,热情讴歌了处于抗日战争前线的太行山军民,母亲送儿、妻子送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战场的感人形象,表达了抗日军民誓灭入侵敌人的坚定信念。 2、歌曲《太行山上》是一首混声二部合唱,2/4拍子、小调式。 3、全曲由对比鲜明的两个乐段组成。 第一乐段是一个非方整性乐段,由四个长度不等的乐句组成(9+11+5+10)。 第一乐句有引子的特点,弱拍起唱,节奏舒展开阔,有一种登高望远之感,歌颂着在世界东方开展的反法西斯战争;第二乐句由“看吧”开始,节奏紧凑,坚定有力,一气呵成,表现出整个太行山脉燃起的抗日烽火;第三乐句是对第二乐句的补充;第四乐句由“听吧”开始,在结构上与第二乐句相似。细致地刻画出全民总动员,投身抗日战争的情形。在这一乐段中,弱拍起句为主的旋律进行,赋予音乐以强大的推动力;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句尾长音上给以呼应,表现出前呼后应、同仇敌忾的气势。 第二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6+6+5+8),两个声部节奏统一,正拍进入,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速度由慢而舒缓转为快而刚健,力度由跌起伏变为强劲、高涨。尤其是该乐段的再次重复,不仅进一步发展了高潮的音乐情感,而且强化了太行军民敢打必胜的英雄形象。 4、教师边弹边唱,学生倾听。 5、学生随伴奏哼唱。 6、学生跟随教师齐唱。 四、课堂小结: 总结歌曲的创作特点,学生学会这首歌的演唱。

g9解密宝洁的品牌管理

第一讲品牌的诞生与发展(上) 品牌是商业中的重要概念,是基于品牌的量化管理模式是现代营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商业领域,品牌思想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品牌管理思想如何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成为企业盈利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们每天都跟产品和品牌销售打交道,经常也有人讨论品牌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够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流程,品牌就很难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如果一个企业,把品牌思想导入到企业中去,就意味他的营销管理已经从传统进入到了现代。 【案例1】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年轻的或是中年的女性打扮的是否漂亮与金钱没有关系。一些人拥有很多钱,买的服装都是名牌,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打扮得漂亮。相反,一些买不起名牌服装的女孩子,通过精细打扮却增色不少,非常美丽。所以,一个女孩子的美丽与金钱之间没有紧密的关系。犹如企业的品牌是否拥有知名度、美誉度,与企业的财力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一、品牌的诞生 品牌如何诞生如何发展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故事,分别称为品牌的诞生、品牌经理制的诞生,以及多品牌管理思想的诞生。这三个故事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三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品牌,逐步走进品牌时代的商业社会。 品牌在英文brand的原意并不是品牌的意思,而是烙在牛马身上的烙印。在古代,人们为了证明牲口的所有权,就在牲口的屁股上打上烙印。所以,在1865年之前,brand只是用来指代烙印,根本没有品牌的含义。品牌的诞生就带有了一定的偶然性,同时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19世纪60年代,因为当时没有冰箱,人们为了便于肉类迅速出港运往全国,便把屠宰基地选在了辛辛那提这个港口城市。码头各种各样的货物堆积成山。辛辛那提很快成为了当时全美最大的屠宰基地。很多客商来到辛辛那提不进城就直奔码头将所需之肉装入船舱,立

最新电影《在太行山上》观后感五篇范例

电影《在太行山上》观后感五篇范例 观看了为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太行山上》。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役,那一幕幕令人奋起的场面,一直萦绕在我的眼前,让我对烈士们肃然起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行山上观后感范文,欢迎查看阅读。 《在太行山上》观后感一 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一部影片震撼着,感染着,并围绕着这部影片不停地思索。她就是——《太行山上》。看过她之后,让我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更深的看法。 《太行山上》是一部典型的抗战题材影视作品,逼真地再现了1937年至1939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太行山区与日寇奋勇作战的战争场面。我不说影片的特效技巧有多高,演出阵容有多么强大,单从电影里爆发出来的革命者不畏牺牲,英勇抗战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就让人振奋,让人热血沸腾! “让我上去干掉几个小日本!” 在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的镜头里,绵亘数十里的战场处处弥漫硝烟、战火,血肉横飞、子弹啸叫、血浆喷射,看得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最令我热血沸腾的是娘子关和平型关这两个战役。特别是平型关战役的肉搏战。镜头里一次次的撕杀,一次次的流血,一次次的牺牲,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团团围住。我屏住了呼吸,攥紧了拳头,泪水也无法控制地一滴一滴流到心房,最后不由自主地说出——“让我上去干掉几

个小日本!”这样一句话,把自己也吓了一跳。我想是因为影片超乎想象的真实,才会让我有如此剧烈的反应。 还有在老爷庙上,八路军李天佑团率先占领制高点,但凶顽强悍的鬼子即使把子弹都打光了,还是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冲。狭路相逢的时候,八路军举起了大刀和折断了刺刀的步枪,怒目而视;鬼子们也毫不含糊,拉枪栓退子弹的哗啦声和叮当声响成一片。有一个镜头是敌我两个伤兵,都倒在了地上,互相怒视着。鬼子被砍掉了右腿,他咬牙匍匐着爬向一把刺刀,没想到,他并没有刺向八路,而是绝望地刺入了自己的胸口,以求速死。这种场面真实可信,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神经。 “不惜代价守住!” 在这部电影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那个沉着冷静的林彪。或许电影没有花很大的笔墨在这个人物上,也许是历史原因,也许是出于电影本身的考虑。但是,“平型关战役”中,面对正在肉搏的士兵的求援,他就一句:“不惜代价守住!”。短短的几分钟,就把林彪这样一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彪早年的霸气,我想,这也是影片在跳出历史定型的一个创举。 厚重的.历史,传递强大的民族精神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周年诗歌朗诵会主持词串词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朗诵会主持 词串词 主持人:2018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70年过去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岁月的冲刷下愈发熠熠生辉。 我们举行这次诗歌朗诵会,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后人。 (1)1945年的9月3日,是要永远铭记的日子。70年前的9月3日,是日本侵略者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日子,是中华民族从此赢得抗日战争彻底胜利的日子。今天,我们用诗句来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庆祝那来之不易的属于正义的胜利。现在,请王修经、兰洁老师朗诵《抗战胜利,记住这一天》。 (2)当东北三省沦陷,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流亡关外,无家可归的时候,爱国音乐家张寒晖,被这些景象深深触动,写出了满怀思乡之情、国难之痛的歌曲《松花江上》,由徐玲老师演唱,陶彩燕老师配诵。 (3)当中英文化交流学会会长刘建一、李丹阳夫妇应邀参加2018年抗战诗歌朗诵会后,转辗反侧,夜不能寐,连夜写出诗歌《1943,那滴血的一天》,由郑舒老师朗诵。 (4)1937年的寒冬,冰封大地,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苦难的中华大地,在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诗人艾青悲愤地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由陶彩燕老师朗诵。 (5)1938年,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危机时刻,诗人艾青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以一只鸟生死眷恋着土地作比

喻,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高虹老师朗诵。 (6)1937年8月,诗人胡风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为祖国而歌》,鼓舞人们拿起武器,向敌人讨还血债。张建荣老师朗诵。 (7)张自忠将军,是八年抗战中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最高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五十多个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牺牲于前线的最高将领。他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功昭日月、气壮山河,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毛主席曾为其题词尽忠报国。请马春荣老师朗诵《民族英雄张自忠赋》。 (8)著名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在刑场上写下激愤豪壮的五言绝句,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和壮志未酬身先卒之憾,请高虹老师朗诵这首将千古传唱的《就义诗》。 (9)铮铮铁骨,光照日月,为缅怀抗日殉国的民族英雄,由王晓玲老师朗诵《沁园春咏赵登禹》。 (10)由桂涛声词,冼星海曲,创作于1938年的著名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鼓舞着成千上万抗日军民与日寇决一死战。由王修经老师领唱,大家齐唱。 (11)让我们向抗日战争中为民族大义舍身忘死,英勇捐躯的烈士们致敬。请张建荣老师朗诵《狼牙山抒怀》。 (12)抗日英雄陈辉,奋勇抗战,顽强拼搏,年仅二十四岁就不幸倒在硝烟血泊之中。他生前写下了长诗《为祖国而歌》。由徐玲老师朗诵。 (14)1937年底,诗人田间怀着战斗的激情,写下诗篇《给战斗者》,表达了诗人与日寇血战到底,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坚强意志。高虹老师朗诵。 (15)抗战,抗战,抗战!延安是抗战的明灯,延安是民族的希望。老舍先生用热情的笔触,歌颂了延安的新生、延安的不屈和延安的抗战行动。请马春荣老师朗

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

目录前言 一、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 (一)曲作者 (二)词作者 (三)作品创作背景 二、作品分析 (一)歌词分析 (二)曲式分析 三、作品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指挥手法方面 (二)声乐演唱方面 结语 附录

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 摘要:《在太行山上》是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部经典作品。它是为奋战在太行山上的战士们所作,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歌颂了战士们英勇杀敌、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本选题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曲式等方面入手,全面解析《在太行山上》作品的内在含义,掌握演唱合唱曲的技巧要领以及抗日歌曲创作的风格特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艺术处理。 关键词:在太行上;混声合唱;桂涛声;复二部曲式;作品分析 前言 回顾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有一个时期的成就不容忽视,那就是抗战时期,《在太行山上》就是当时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战歌。在那个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公理与强权生死搏杀的时期;作者记录的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心声,而是亿万中国人在面对民族危难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一部作品,首先就是对作品内容,情感脉络和所要表达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把作品的背景,情绪的表现,曲式的运用等方面完全了然于心,胸有成竹。只有全面的了解,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准确的表达音乐的形象,做到具体、细腻、生动、感人。 一、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 理解一首作品的第一步应该去了解作者的情况,何种背景下写成的,这样才能初步的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一)曲作者 冼星海(1905年至1945年),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禺人,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里长大。[1]1928年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931年在巴黎学习。回国后面对同胞们家破人亡的遭遇,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作品,为抗日运动的宣传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其优

合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节目主持词[工作范文]

合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节目主持词 篇一:祖国颂串词 (1、开场大合唱《歌唱祖国》《爱我中华》)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乙: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合:大家好! 甲:这里是盖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半月新杯文艺晚会《祖国颂》的演出现场。乙:欢迎各位的光临! (背景音乐) 甲:天高云淡。 新中国六十年的和谐声韵。 正和着时代进步的大潮。 高声朗诵着伟大复兴的诗篇。 乙:万象更新。 沿海经济强市的激昂序曲。 正伴着共和国开拓的步履。 荡起辽东湾畔全面振兴的波澜。 丙:盖州这方沃土。 金秋丰盈收获的喜悦。 正写进全市百姓如花的笑脸。 丁:盖州这方宝地。

未来跨越发展的宏图。 正展现出姹紫嫣红气象万千&& 甲:就让我们唱响《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 共庆新中国六十华诞; 乙:就让我们舞动《共铸辉煌》的优美旋律。 为祖国和家乡的新辉煌联欢。 甲:刚才您欣赏到的是英才学校的大合唱《歌唱祖国》、《爱我中华》。 乙:接下来请欣赏长征小学的舞蹈《共铸辉煌》。 (2、舞蹈《共铸辉煌》) 甲:(幕后报)请欣赏精鼓门琴行表演的架子鼓组合《吸引》。 (3、架子鼓组合《吸引》) 乙:(幕后报)请欣赏女声独唱《铿锵玫瑰》。演唱者:唯一 (4、女声独唱《铿锵玫瑰》) 甲:有奋斗,才有风雨之后彩虹的绚丽;有奋斗,才有盛世中国的壮美,如同盛开的玫瑰、妖娆的牡丹。接下来,请欣赏市检察院的配乐诗朗诵《盛世中国》。 (5、配乐诗朗诵《盛世中国》) 乙:逢盛世,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迈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阔步;逢盛世,盖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

耕耘沃土,向海开拓,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金秋。请欣赏市质监局的女声小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6、女声小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甲:播种希望,我们欢歌;收获金秋,我们劲舞。观众朋友们,秧歌是我们盖州流传久远的艺术形式。盖州高跷秧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晋京展演并获奖。今天,一老一少用对秧歌的形式,表达他们生逢盛世的喜悦。请欣赏鼓楼办事处的对秧歌《花手绢》。 (7、对秧歌《花手绢》) (8、爱尔兰踢踏舞) 乙:我们劲舞,把满腔真情献给家乡;我们欢歌,把满腔热爱献给祖国。请欣赏女声独唱《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9、女声独唱《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甲:无论北国江南,愿中华大地永远美满平安。接下来,请欣赏男声独唱《向天再借五百年》。 (10、男声独唱《向天再借五百年》) 乙:观众朋友们,下面要为您表演的是我市聋哑学校的孩子们。他们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快乐地生活,他们要用那颗感恩的心,用肢体语言唱出心底的歌。这个节目今年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舞蹈大赛获奖。请欣赏。 (11、印度舞《我们快乐地生活》)

写作文稿中遣词用句的错误用法指正.doc

写作文稿中遣词用句的错误用法指正 错字 ●“的”“地”“得”3个字的用法上,主要错误集中在把该用“地”的地方错用成了“的”。例如: 1.朋友在不断的增加。“不断的增加”中的“的”应为“地”。 2.当时稀里糊涂的把稿子寄出去,没当一回事。“稀里糊涂的”中的“的”应为“地”。 3.创新应该和国际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的“的”应为“地”。 将“地”错用成“的”的总共有23家报纸。 ●“黏”“账”“像”这3个字出现的错误如: 1.安尔乐牌粘膜消毒液。句中“粘膜”应为“黏膜”。 2.血液变得更加粘稠。“粘稠”应为“黏稠”。 3.灌注水泥粘土混合浆。“粘土”应为“黏土”。 4.重点检查了店内的台帐。“台帐”应为“台账”。 5.帐号。“帐号”应为“账号”。 6.记帐凭证。“记帐”应为“记账”。 7.美国经济了却前帐的同时。“前帐”应为“前账”。 8.从大量的手工帐务处理中解脱出来。“帐务”应为“账务”。 9.而且更象一个财务领域中的MBA。“更象”应为“更像”。 10.老伴的唠叨开始时我感觉象噪音,过一段时间我感觉她的唠叨好象在唱歌。句中“象噪音”“好象在唱歌”中的“象”应为“像”。

11.好象几根白头发。“好象”应为“好像”。 12.象抓抗洪一样给予极高关注。“象抓抗洪一样”中的“象”应为“像”。 ●有些报纸不能正确使用“被”字,即该用“被”字的地方遗漏了“被”字,使句子不大通畅。例如: 1.感染相同病菌的病人将集中照顾。句中“将”字后应加“被”字,即“将被集中照顾”。这里的“被”字作介词,用于被动句,引进动作的施事,前面的主语是动作的受事。 2.集团公司的要求、兄弟省公司机关改革的成功模式一一纳入了党组视野。句中“一一”前应加“被”字,即“被一一纳入了……” 3.农村党支部书记工资全部列入财政序列……句中“列入”前应加“被”字,即“全部被列入财政序列”。 4.发展金融板块业务,已经纳入到江铜集团发展战略。句中“纳入”前应加“被”字,即“已经被纳入到……” 词语 错得比较多的是“截至”“其间”“接合部”“综合征”等几个词。 ●“截至”与“截止” 这两个词意思不同,用法不同。“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例如: 1.“截止18日下午16时”应为“截至18日下午4时”,或“到18日下午4时截止”“截止时间为18日下午4时”。 2.截止2006年12月,截止今年6月份。

诞生在太行山上的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从194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岁月,人民币也从战火纷飞中诞生的第一套飞速发展到如今的第五套,为支持解放战争、新中国经济建设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一枚被收藏界列为珍品的“打麦场”主题贰拾元人民币,解放战争时期,就诞生在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冀南银行。“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收藏鉴赏”系列之六、之七,将带您回溯这枚珍贵人民币藏品背后的历史…… 诞生在太行山上的人民币 试机人民币的发现 2008年9月间,长治古玩市场先后发现三张大小不等、四周残损的印有“中国人民银行”“贰拾圆”“1949”等字样的整版试机钞票,请上党钱币研究会专家进行鉴定后认为,该批钞票是解放战争时期印钞厂印刷钞票报废的尚未裁割的试机钞票,是在已经印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基础上用其背面重新试机的。此版人民币贰拾圆票正是1949年正式发行流通于各解放区市场的“打麦场”第一套人民币。 据党史资料记载,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在已经是解放区的晋东南根据地冀南银行印好一部分后,并没有来得及发行,即接到停印的命令。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也于这年12月1日在冀南银行改组先期设立的华北银行基础上成立。新版第一套人民币直接投入到了全国已连成一大片的解放区流通市场。这种情况下,后方太行山里黎城冀南银行印钞厂在印钞纸严重紧缺的条件下,只好用停印的“军用流通券”试机了。 该整版人民币试机钞票发现地在黎城西村、后背底和茅岭底,而且,钞票主题图也是直接借用冀南银行印制的一枚“1948年版”的“军民收获”冀钞上的图案。冀南银行早在抗战初期的1939年10月即在晋东南根据地黎城印刷抗币冀南票,1948年过渡改称中国人民银行二局一、二、三厂,1949年底才陆续撤出根据地的长治黎城。据当时任三厂秘书、负责全面工作的高文明在《第三印钞厂成立前后》中讲:“冀南银行第三厂是1947年7月成立的,地址在东西辽城和茅岭底。试机时,先试印一些烟盒皮。正在试印期间,上级领导决定,为支持刘邓大军南下,将永兴印刷公司划归冀南银行领导,以便更快地印刷大军南下用的钞票。”从此段回忆资料中,同样证明了冀南银行1947年7月以后在太行山老解放区印刷“军用流通券”和印制人民币的事实。 印钞厂旧址的考察 汽车从长治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98公里,一路颠簸,近两小时后,我们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冀南银行总行、财经学校等我党许多重要机构所在地的黎城县小寨村。村前十多公里的山峦沟壑里是八路军的军械生产要地“黄崖洞”兵工厂。 步入小寨,在村中大庙北,我们来到了“冀南银行”旧址展览馆。通过对展览室内容的了解和村里老乡的走访发现,冀南银行总行最初并不在此,是从与小寨仅有三五里之遥的西村、东坡、庄上的大山里迁来的,印钞厂却一直在西村后山原址未动。当时冀南银行印钞技师张裕民的回忆资料中说:“1939年夏天,梁绍彭任发行处主任。秋天,在(黎城)东坡成立了印刷三所,郭惠亭、刘宪章、孙书田三人负责。” 西村是黎城县北面的最后一个自然村,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村里58岁的蔚张有为我们作向导。“这是当年八路军战士守在印钞厂山口的岗哨,天然的三个洞穴,可避风挡雨。一有敌情可立马进山报信。”走在前头的老蔚介绍说。

祖国颂串词

祖国颂串词 (1、开场大合唱《歌唱祖国》《爱我中华》)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乙: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合:大家好! 甲:这里是盖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半月新杯”文艺晚会《祖国颂》的演出现场。 乙:欢迎各位的光临! (背景音乐) 甲:天高云淡, 新中国六十年的和谐声韵, 正和着时代进步的大潮, 高声朗诵着伟大复兴的诗篇。 乙:万象更新, 沿海经济强市的激昂序曲, 正伴着共和国开拓的步履,

荡起辽东湾畔全面振兴的波澜。 丙:盖州这方沃土, 金秋丰盈收获的喜悦, 正写进全市百姓如花的笑脸。 丁:盖州这方宝地, 未来跨越发展的宏图, 正展现出姹紫嫣红气象万千…… 甲:就让我们唱响《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 共庆新中国六十华诞; 乙:就让我们舞动《共铸辉煌》的优美旋律, 为祖国和家乡的新辉煌联欢。 甲:刚才您欣赏到的是英才学校的大合唱《歌唱祖国》、《爱我中华》。 乙:接下来请欣赏长征小学的舞蹈《共铸辉煌》。 (2、舞蹈《共铸辉煌》) 甲:(幕后报)请欣赏精鼓门琴行表演的架子鼓组合《吸引》。

(3、架子鼓组合《吸引》) 乙:(幕后报)请欣赏女声独唱《铿锵玫瑰》。演唱者:唯一 (4、女声独唱《铿锵玫瑰》) 甲:有奋斗,才有风雨之后彩虹的绚丽;有奋斗,才有盛世中国的壮美,如同盛开的玫瑰、妖娆的牡丹。接下来,请欣赏市检察院的配乐诗朗诵《盛世中国》。 (5、配乐诗朗诵《盛世中国》) 乙:逢盛世,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迈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阔步;逢盛世,盖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耕耘沃土,向海开拓,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金秋。请欣赏市质监局的女声小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6、女声小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甲:播种希望,我们欢歌;收获金秋,我们劲舞。观众朋友们,秧歌是我们盖州流传久远的艺术形式。盖州高跷秧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晋京展演并获奖。今天,一老一少用对秧歌的形式,表达他们生逢盛世的喜悦。请欣赏鼓楼办事处的对秧歌《花手绢》。 (7、对秧歌《花手绢》)

在太行山上歌词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红日照遍了东方(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灭亡)

九年级音乐知识点

九年级音乐知识点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九年级下册音乐知识点第一单元《泥土的歌(四)》 第二单元《七彩管弦(六)》 1、 3、狂想曲:通常指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气概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狂想曲。 4、管弦乐队 1、

2、骆玉笙: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电视剧主题曲《重整山河待后生》等。 3、曲艺音乐:又叫说唱音乐,是以说(说白)、唱(唱腔)、表(表演动作)三位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唱腔和器乐伴奏两个部分。按艺术风格大致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4、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吹拉弹打) 5、八音:民族乐器以制作的材料为依据,分为八种类别: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第四单元《世界民族之声(三)》 第五单元《合唱的魅力》 1、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歌唱者分为两组以上,分别演唱不同的声部。 2、合唱的形式分类。依据人声的分类,合唱的形式有: (1)同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

(2)混声合唱:常分为四个声部,有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 (3)无伴奏合唱:无乐器伴奏,纯人声演唱的合唱。 3、 4 、和声、卡农织体:和声是纵向结构音响,卡农是声部互相追逐的音响。 第六单元《黄河的故事》 1、《黄河大合唱》词:光未然。曲:冼星海。作于1939年3月,这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八个乐章。 2、 代表乐章 故事情节 3、冼星海: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禹人,我国20世纪音乐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有《黄河大 合唱》《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等。 第七单元《难忘今宵》

高中音乐课题教案+《在太行山上》之一

课题《在太行山上》之一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在太行山上》,引导学生了解抗战时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及听赏二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作品,习唱歌曲A 部分。 教学难点在歌唱中体现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分段教学法、歌唱法、视唱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放音器材、风琴、竖笛。 板书设计在太行山上 简明教程 环节教师点拔学生操作目标达成备注 导课设置情境1938 年7 月,在山西游击队从事抗日工作的桂涛声找冼星海,请他为山西游击队员写一首歌。冼星海看了歌词后,以极大的热情连夜写成此歌。后来,在武汉抗战纪念宣传周歌咏大会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人演出。在声群众情绪激昂,反复要求重唱。桂涛声把此歌带至山西后,便成了山西游击队的队歌。此后,这首歌不翼而飞,迅速传遍全国,充分地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 揭示课题 出示歌曲录音聆听歌曲初步感受作品的体裁、调式、曲式、节拍、速度、情绪、演唱形式。 简短讨论群众歌曲、e 小调、二段体、二部合唱。 复听作品 教学A1 听唱模唱旋律加强听音训练先是弱起;注意七度上扬。 视唱旋律增进视唱水平注意点击拍子 习唱A 1歌词唱准曲调 评价巩固与提高抒情性 教学A 2 听唱模唱旋律加强听音训练注意七度上扬。 视唱旋律增进视唱水平注意点击拍子 习唱A 2歌词唱准曲调 巩固与提高先气势豪壮,再转入温情柔和 习唱A 部分习唱A 把握艺术风格要有抒情性,要唱得富有朝气。 小结:在这一部分里,深刻地表现了军民鱼水深情,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个别演唱并分组演唱; 集体评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一文读懂银行间债券市场及发行条件教学提纲

一文读懂银行间债券市场及发行条件

一文读懂银行间债券市场及发行条件 【交易商协会诞生记:央行短期融资券引发的纠纷】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债券市场三分天下,公司债由证监会下属的交易所负责审核,企业债由发改委管理,银行间市场债券则由人民银行管理。为推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2005年人民银行独辟蹊径,开发新品种——短期融资券,并打破了债券发行审批制,引入备案制,实行余额管理。然而,这一行为引来了债券市场管理的“纷争”。2007年下半年,不同的部位对央行发行短期融资券“有意见”。国务院法制办对人民银行发出质询函,主要内容是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机构是否需要由人民银行审批,如果需要审批就是新市场行政许可,这需要在国务院备案。如果不备案,就违反了行政许可法。这一棘手问题,一度困扰人民银行。怎样才能既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又不违反行政许可法呢?央行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将金融市场司的部分职能分出,成立交易商协会,实行注册制,自律管理。央行随后也修订了央票的管理办法,将其注册机构由人民银行变更为了交易商协会。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管理体制促成了交易商协会的诞生。法规依据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关于公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

工具注册发行规则》、《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开发行注册工作规程》及《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开发行注册文件表格体系》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6]4号)监管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审批机构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债主体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发行条件1、超短期融资券:期限在270天以内,所募集的资金应用于流动资金需要,不得用于长期投资。2014年,交易商协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SCP发行主体需满足五个标准:第一,发行SCP的主体需提供付费模式不同的双评级,任一评级机构出具AA级主体评级,发行人即可注册发行SCP;第二,发行人近三年内需公开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累计达3次或公开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累计达50亿元;第三,发行人需根据自身经营规模和周期特点,合理测算短期资金缺口,确定募集资金规模,合理匹配用款期限,满足“实需原则”,不得“发短用长”;第四,公司治理完善,业务运营合规,信息披露规范,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第五,市场认可度高,发行债券具有较好的二级市场流动。关于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是否可以超过企业净资产40%,没有明确规定,但目前公开发行超短融的企业一般都没有超过40%。超短融自2010年推出,经历了四

四个主持人校园文化节开幕词

四个主持人校园文化节开幕词 篇一:2014校园艺术节主持词 文艺会演主持词 开场词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甲:大家 合:下午好 甲:这里歌声嘹亮,青春就是快乐的乐章 乙:这里舞姿翩迁,梦想化作浪漫的海洋 甲:年轻在这里恣意的飞扬 乙:笑声在这里放纵的回响 甲:在这个美丽多姿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我校2014校园文化艺术节。乙:在艺术节活动中,同学们扬起了智慧的风帆,甲:有科学的探索,有思想的翱翔,

乙:有感情的抒发,有青春的旋律, 甲:这充分展现了镇中学子的青春活力,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采。 乙:今天下午,参加市文化艺术节和各班精心编排的艺术节目将在这里集中汇演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预祝演出圆满成功!一《少年中国说》七(1)乙: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是生活在21世纪的少年,理应担负起国家的重担,如今中国在东方岿然屹立,我们应该延续希望,成为能够支撑起责任的少年,首先请欣赏七(1)班给我们带来的诗朗诵《少年中国说》。二古筝《采蘑菇的小姑娘》七(3) 甲:琴声悠扬,铮铮作响。古筝被誉为是群声之祖,万乐之师,轻柔而典雅的旋律,华丽而委婉的音符,常常动人心魄,意境燎原。请欣赏古筝独奏《采蘑菇的小姑娘》 三舞蹈《咆哮》八(2) 乙:轻松活泼的校园,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飞扬的青春,散发着无

穷活力;年轻的学子,充满着火样的激情。请欣赏舞蹈《咆哮》。 四歌舞《Red Light—上瘾,》九(2) 五吉他弹唱《天空之城》八(1) 甲:八(1)班谢雨辰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还多才多艺。请听他用吉他和他的歌声给我们带来的——《姑娘》。 六舞蹈《小苹果》八(3) 甲:下面请欣赏八(3)的同学们带来的舞蹈,掌声欢迎!七大合唱《歌唱祖国》七(2) 甲:生我是这块土地,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乙:养我是这块土地,祖国是我们腾飞的基石, 甲:让我们把最动听的歌声献给祖国, 乙: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祖国! 甲:请欣赏大合唱 合:《歌唱祖国》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发表时间:2010-01-19T13:48:40.420Z 来源:《戏剧之家》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徐亚娟 [导读]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现代声乐史上著名的合唱曲目,在中外乐坛上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现代声乐史上著名的合唱曲目,在中外乐坛上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是合唱的首选曲目。因此,全面、正确地解读、赏析这部合唱曲,对于中国合唱艺术而言,至关重要。 一、《黄河大合唱》创作的时代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词作者光未然(张光年),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建国后曾任《文艺报》主编。曲作者冼星海,我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中学时开始学习小提琴。21岁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与作曲。23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并参加了“南国社”。24岁赴法勤工俭学。26岁考入巴黎音乐院,并创作出《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音乐作品。30岁归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出《战歌》、《茫茫的西伯利亚》、《救国军歌》、《热血》、《青年进行曲》、《夜半歌声》、《拉犁歌》等歌曲。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他参加了救亡歌咏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创作出《游击军》、《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做棉衣》等救亡歌曲。1938年冬,他接受“勇艺”的邀请,赴延安任“勇艺”音乐系主任,创作出《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1939年,创作完成《黄河大合唱》。1940年因病赴前苏联医治,病中创作出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等。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享年40岁。由于他对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巨大贡献,获“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张光年与冼星海1937年即已结识,并合作过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东渡黄河,亲临黄河的险滩急流,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高亢悠长、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他抵达延安,开始着手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很快就在春节联欢会上朗诵了歌词。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全部曲作。 二、《黄河大合唱》的具体内容 《黄河大合唱》共分8个乐章,每章均在开首配乐朗诵。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开始在强劲的前奏引入之下,唱出急促、喊叫般、特性极强的乐句:“咳呦!划呦!划呦!划呦!划呦,冲上前!划呦,冲上前!”紧接着,长音呐喊与领唱、合唱,强化了号子的音乐特征。其中后半拍起的小节和同音八分音符与同音三连音的反复加以强调,使情绪更加紧张。随后一阵错落的大笑声,缓解了喘不过气来的激烈搏斗般的紧张气氛。舒展的弦乐间奏后,平稳的四部合唱,重复唱出弦乐演奏的舒展旋律。随即,音乐又转入强烈的搏斗式的旋律和浓厚的号子音调。全曲在船工号子的基础上,经高度提炼、加工,用精当的合唱技巧组成了紧张搏斗、光明展望、继续奋战三个鲜明的场景,写出了一个斗争的运动过程,勾勒出一幅音乐图画。 第二乐章:《黄河颂》。这是男声独唱,也是一首深情而豪迈的民族颂歌。朗诵之后,乐队在中声区奏出连绵起伏的悠长前奏,这段前奏系由歌曲的第一句旋律演化而成,三个大的波浪线和几个富有特点的旋律片段,提示出全曲发展的主要音乐素材和内在的气质特征。五声调试的旋律进行,典型的引申发展的手法,都使这首歌曲酣畅淋漓,气势宏伟,并富有象征性的艺术感染力:以雄伟的黄河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永不停歇,必将浩浩荡荡,更加辉煌。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一首独特的歌曲——朗诵歌曲。歌词内容十分丰富,从黄河悠久的历史到黄河的壮阔景观和炎黄子孙今日的觉醒、奋起与对未来的呼唤,构成了宏伟的篇章。一般曲作无法表现如此丰厚的内容,于是作曲家借鉴西方歌词与伴奏互相独立的歌唱形式,采用民族乐器三弦进行伴奏,并融入古曲《满江红》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一些旋律,以凸显民族化特色。而在实际演出中,这首歌曲常常被省略不唱。 第四乐章:《黄水谣》。这是女声二部合唱和混声合唱歌曲,也是一首谣唱体的抒情歌曲。歌曲的旋律委婉而又深情,并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使简洁的再现部音乐首尾呼应,完整统一。开始的乐句为上下13度的宽阔音域,包含了全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成为全歌曲音乐发展的基本音乐素材。前8句为一个乐段,旋律发展流畅自如,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与黄河息息相关、辛勤劳作、世代耕耘的血肉关系,营造出人河一体、人地一体的音乐氛围。随后,音乐进入对比性的第二乐段,以速度、节拍、音色的对比,产生了令人痛楚、震惊的艺术效果。中间补充、连续性的间奏,为小调性的和弦。第三乐段歌词只有两句,曲作将其扩充,重复歌词,形成全曲的结束。补充部分由器乐演奏完成,虽然带有一点痛苦呻吟的意味,但并不是颓废不振的情绪,而是充满着希望与奋斗。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这是一首男声对唱、重唱与混声合唱歌曲。通过黄河岸边两个老乡的相互问答攀谈,表现出两个人共同的身世、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仇恨、共同的决心——为国当兵,一起打回老家去。歌词以个两小分句的一问一答为一节,共7节。前五节则重于叙事,用对唱的形式,上下句之间均有短小的过门。后两小节表现共同的心愿,采用重唱的形式,甲、乙同时演唱各自声部的旋律,然后再颠倒过来连续演唱。而后混声合唱与重唱重叠,最后是节奏扩展一倍的强劲的结束句。整个歌曲就在上下两句旋律的重复和结合的基础上,共重复13遍,但并不显得单调乏味,反而显得丰富多彩。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两个曲调具有纵向可动对位的规律,即用复对位的作曲法生成;另一方面,两个旋律分别建立在不同的调式变化上,因而简单中寓丰富,不变中有变化,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精炼集中的艺术效果。 第六乐章:《黄河怨》。这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也是一首抒情歌曲,并不是一首可以独立演唱的艺术歌曲。歌曲以悲愤的音调,表现出被日寇践踏之下中国妇女的哀怨之情。与歌词的排比句式相匹配,歌曲的乐句紧缩加大了哭诉的情感含量,并且由悲到痛、由痛到愤,形成了音乐的层次感。结尾的音乐推向高潮:“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成为中国人民的集体呼喊,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这是一首齐唱、轮唱歌曲。节奏整齐,句式短小,采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使音乐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成双成对的民间音乐的发展手法,与音乐主题紧密结合。快速的演唱更加上口易唱。两部轮唱、三部轮唱、四部轮唱,使旋律的民族风格更加浓厚。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歌曲,也是整个大合唱中分量最重的一首合唱歌曲,也是整个大合唱中分量最重的一首合唱歌曲。前奏即显示出激越、果敢的气势,随即由三次重复的“怒吼吧,黄河!”构成的开头乐句,音域由四度逐层扩展到六度、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